2024-2025学年湖北省部分高中期中联考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部分高中期中联考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部分高中期中联考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部分高中期中联考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部分高中期中联考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北省部分高中期中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2024年11月14日10:15-11:30试卷满分:10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号、班级、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不同区域的文明进化融合,各部族都有本族的龙图腾,各个区域部族的交融演进使龙的样貌逐渐复杂化,从区域特征汇合而成共同特征,龙成为一个独特的标志。这体现出()A.不同区域文明交流频繁 B.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中华史前文明的独特性 D.文化具有传承性和多样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各部族都有本族的龙图腾,各个区域部族的交融演进使龙的样貌逐渐复杂化,从区域特征汇合而成共同特征,体现了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不同区域文明存在交流,但未体现“频繁”,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未体现中华史前文明的独特性,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未涉及文化的传承性,排除D项。故选B项。2.秦统一六国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与这一制度相关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可知,这一制度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即主张在国家体制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国家的统一,符合题意,B项正确;“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是西周的分封制,排除A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属于汉武帝时期思想上的统一,排除C项;“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故选B项。3.有人这样评价汉武帝:“内强皇权,外服四夷”。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内政外交上采取的措施有哪些()①实行郡国并行制②设十三州部刺史③派张骞出使西域④北击匈奴,南征百越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C【解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结合本题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内政上设置了十三州部刺史以监察地方,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在外交方面,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并通过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等军事行动扩大了疆域,巩固了边防。因此,②设十三州部刺史和③派张骞出使西域这两项正确,符合题目要求;郡国并行制是在西汉初期实行的制度,并非汉武帝时期的主要举措,故排除含有①的选项A和D;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是秦朝时期的军事行动,所以最能体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及拓展影响力的选项为②③。故选C项。4.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关于两汉文化说法正确的是()A.《史记》首创了纪传体断代史体裁B.西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C.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D.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时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蔡伦改良了造纸术,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C项正确;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排除A项;《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最早的中药学著作,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排除B项;乐府诗语言朴实、生动,而汉赋则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排除D项。故选C项。5.西汉时出现了核桃、葡萄、苜蓿、香料、蚕豆、石榴、汗血宝马、玻璃等几十种外来物产;同时,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由此可推知()A.中国丝织品在西域备受推崇 B.当时推行开明民族政策C.美洲高产物种向中国传入 D.中原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域输出品以奢侈品、动植物为主,中国输出品则以手工业品和技术为主,由此可知当时中国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故选D项;“中国丝织品在西域备受推崇”是概述了题干现象,但不能反映本质,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中外交流情况,未涉及民族政策,排除B项;“美洲高产物种向中国的传入”是在明朝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6.东汉后期,太子幼年即位,由太后临朝,但又不便接触大臣,因而重用娘家父兄协理政事,外戚自恃亲贵,无视幼主,朝中大臣均仰承其鼻息行事,及至皇帝成年,就重用心腹宦官,除掉外戚,宦官又因此掌控朝政。东汉外戚宦官专权的根源是()A.外戚宦官权力膨胀 B.政治日益腐败C.皇权进一步强化 D.豪强地主势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后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后期皇帝年幼依仗外戚,皇帝长大,借宦官牵制外戚,究其本质还是皇权强化造成的,C项正确;“外戚宦官权力膨胀”、“政治日益腐败”是外戚宦官专权的结果而非不是原因,排除A、B项;外戚宦官专权在中央,豪强地主势重加剧了地方割据,两者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7.《宋书》记载南朝刘宋王朝历史中有一段描述:“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B.南方战乱频繁局势不稳C.统治者注重发展经济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从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判断这是推断题。根据题目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刘宋(中国)。依据材料“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表明了当时社会相对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百姓生活安宁富足,人口增加,粮食充足到甚至存于田间,家门夜晚不用上锁,这体现了统治者注重发展经济,社会相对稳定发展的局面,C项正确;南宋时经济重心的南移才完成,排除A项;“南方战乱频繁局势不稳”的说法与材料中的“兵车勿用”、“户不夜扃”等描述相矛盾,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农业生产的丰饶及社会治安良好,并未具体涉及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8.东晋初期,琅琊王氏家族位高权重,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后颖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几个大族轮流执政,皇帝几乎没有什么权力,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皇权与世族互相依赖 B.门阀内部斗争激烈C.世族专权的政治局面 D.中央权力不断削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中国)。据题干“东晋初期,琅琊王氏家族位高权重,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后颖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几个大族轮流执政,皇帝几乎没有什么权力”及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国家大权掌握在几个高门士族手中,士族专权现象严重,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皇权依赖于世族,“皇权与世族互相依赖”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是东晋时期士族专权,而不是士族内部斗争,排除B项;士族专权威胁到皇权,而不是中央集权削弱,排除D项。故选C项。9.有学者评价两税法:“使人民摆脱了奴隶佃农地位,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新时代”。该学者意在说明两税法()A.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B.放轻了对农民人身控制C.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D.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从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两税法是中国唐代中期以后实行的一种税收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简化税制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根据材料中的描述,“使人民摆脱了奴隶佃农地位,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新时代”,这表明两税法实施后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弱,从而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变化,B项正确;缩小贫富差距属于两税法的影响,并非直接目的,排除A项;虽然C项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确实是两税法的目的之一,但这不是题干所指的核心意图,排除C项;D项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虽然可能是两税法带来的长期效果之一,但根据题目要求解释的是直接意图而非长远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图为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对这一制度理解正确的是()A.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 B.人浮于事,中央机构膨胀C.官官相护,限制中央集权 D.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矛盾【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从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各项政务有序开展,可以提高行政效率,A项正确;机构膨胀强调设置的机构冗杂,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属于中央官制,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11.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A.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C.设三司掌财政分相权 D.在地方设置节度使【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现象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掌财政都是进一步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排除BC项;在地方设置节度使,是唐朝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12.唐代,一般文学家对陶渊明并不十分推崇,如李白较偏爱同时期庾信、谢朓等。宋代,陶渊明的文学地位大为提升,受到士大夫阶层的普遍尊崇或赞扬。这反映了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繁荣 B.政治军事孱弱摧折文人精神C.士人阶层壮大影响文学审美 D.小农经济形态影响文学创作【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宋代,科举制度进一步改革,世家大族这一政治力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与之对应的,贱民阶层也同时消失,社会成员的身份相对平等。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通过科举制度进入仕途的士大夫阶层不断壮大,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这一团体普遍追求个体道德,宋代对于陶渊明等道德高洁的历史文化人物的推崇即是反映之一,宋朝虽政治军事孱弱,但士大夫集体的精神却是奋发昂扬的,C项正确,排除B项;陶渊明受到宋代士大夫阶层的普遍尊崇或赞扬,不能反映市民文化的繁荣,排除A项;唐宋时期,经济形态都是小农经济,D项不能反映宋代陶渊明受到宋代士大夫阶层的普遍尊崇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3.明清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三大思想家其思想实质上是()A.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B.对孔孟学说的完全否定C.宋明理学的不断深化 D.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末清初的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明清三大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其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D项正确;明清之际,中国并未产生资产阶级,排除A项;对孔孟学说的完全否定说法绝对,排除B项;三大思想家的思想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并非深化,排除C项。故选D项。14.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一书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商,后之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由此可知,海禁政策()A.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B.促进贸易流通C.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侵略 D.激化社会矛盾【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从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促使沿海商明变为贼寇,社会矛盾激化,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与世界的对比,因此不能得出“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的结论,排除A项;海禁政策限制贸易流通,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明朝对外贸易问题,不涉及西方侵略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5.下表是某一学生做的课堂笔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是()政治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经济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文化《四库全书》问世;京剧逐渐成为主要剧种军事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收复台湾A.秦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为清朝,此时期,康熙设立南书房,分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乾隆下令编修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并收复台湾等。因此,这一时期是清朝,D项正确;材料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的历史事件都发生于清朝,与秦朝、宋朝、明朝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55分。)16.【早期国家】材料一下图为西周青铜器宜侯矢簋,簋上铭文记录了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赐他铜器、土田和奴隶等内容。材料二“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吕氏春秋》(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的哪一制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的作用。(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答案】(1)分封制(2)作用: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3)政治制度特点:家国一体;贵族政治;具有浓厚的血缘色彩和神权色彩;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任选三点即满分)【解析】【小问1】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西周(中国)。根据材料一“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赐他铜器、土田和奴隶等内容”可知,这是西周的分封制。【小问2】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西周(中国)。根据材料二“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可知,稳固贵族阶级内部秩序的作用,结合所学宗法制巩固周天子的统治。【小问3】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西周(中国)。结合所学从家国一体、血缘政治(贵族政治)、具有浓厚的血缘色彩和神权色彩(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的角度分析。17.【唐朝的民族政策】唐朝的帝王获得了“天可汗”称号,百年间出现了“万国来朝”的局面。材料一唐玄宗时,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起兵攻灭后突厥汗国,受唐册封为怀仁可汗,铁勒诸部皆归其统治。安史之乱爆发后,回纥助唐平叛,肃宗遂与回纥和亲,以亲生女宁国公主嫁与回纥可汗。此后回纥历代可汗皆接受唐朝册封,德宗、宪宗皆以公主与回纥和亲。——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在从官军干部检之,高仙芝、王思礼均为高丽人,哥舒翰,突骑施人,与郭子仪齐名的李光弼,契丹人。——岑仲勉《隋唐史》为了正确地引导和管理互市活动,保障正常、公正的贸易秩序,唐政府专门设置了“互市监”,“掌诸番交易之事。”唐朝的最高学府“国子学”允许少数民族首领子弟入学就读……地方上,郡学招收少数民族子弟入学,由官府提供“廪给”。——杨双华《唐朝开明民族政策述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民族政策的方式及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开明政策的具体表现及其意义。【答案】(1)方式: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和亲通婚;会盟;册封等。特点:以“和”为主,征战为辅,手段多样;秉承开明、包容、开放的态度。(2)表现:重用少数民族将领;设置贸易机构;落实教育优待政策。(答3点就满分)意义: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边疆开发;推动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解析】【小问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方式:根据材料“唐玄宗时,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起兵攻灭后突厥汗国,受唐册封为怀仁可汗,……德宗、宪宗皆以公主与回纥和亲”并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有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和亲通婚;会盟;册封等。结合所学可得出特点:以“和”为主,征战为辅,手段多样;秉承开明、包容、开放的态度。【小问2】本题为特点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唐中期重要官军干部,高仙芝、王思礼均为高丽人,哥舒翰,突骑施人,与郭子仪齐名的李光弼,契丹人”可知,重用少数民族将领;根据材料“为了正确地引导和管理互市活动,保障正常、公正的贸易秩序,唐政府专门设置了‘互市监’,掌管少数民族贸易之事”可知,设置贸易机构;根据材料“唐朝的最高学府‘国子学’允许少数民族首领子弟入学就读。地方上,郡学招收少数民族子弟入学”可知,落实教育优待政策。第二小问意义: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助于丰富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边疆开发;从长远来看,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推动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18.【选官制度】官员的选拔体现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中国古代官员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材料一时间事件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总日处意乃立九品官人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始置武举材料二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王定保《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魏晋、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选官制度的影响。【答案】(1)选官制度:西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选官标准:西汉以德行为标准(孝廉);魏晋以门第为标准(出身);唐朝以考试成绩为标准(才学)。(2)影响:对当时:打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儒学的地位;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繁荣;对后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一定程度上制约科技发展。对世界: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产生深远影响。【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西汉、魏晋、隋唐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一中“初令郡国举孝廉”可知,其为汉朝的察举制,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的选官标准为孝廉;根据材料一中“乃立九品官人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可知其为九品中正制,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的选官标准为门第,根据材料一中“始置进士科”“始置武举”可知其为隋唐科举制,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是采取考试形式,选官标准为才学。【小问2】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隋唐时期的中国。影响:可以从科举制对当时(积极方面)、对后世(明清主要是消极作用)、对世界等方面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之后选官标准变为才学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促进阶层流动,扩大统治基础;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考试将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利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二“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繁荣;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禁锢人们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制约科技发展,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也产生深远影响。19.【阶段特征】下表为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历史时期阶段特征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时期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并立中走向统一明清时期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请选择中国封建社会任意一个时空范围,根据其阶段特征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主题:秦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时期。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灭掉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秦朝。秦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确立皇帝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修驰道、直道。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官方统一字体。思想上:“焚书坑儒”,加强文化专制。军事上: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其他:颁布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他说明的角度:两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时期,隋唐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时期:宋元时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鼎盛时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本题是评论解说类材料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结合秦代的历史史实可得出论题:秦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时期。其次,结合秦统一的历史史实,从统一过程、巩固统一措施、意义等角度展开论述。如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灭掉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秦朝。秦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确立皇帝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修驰道、直道。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官方统一字体。思想上:“焚书坑儒”,加强文化专制。军事上: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其他:颁布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如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湖北省部分高中期中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2024年11月14日10:15-11:30试卷满分:10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号、班级、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不同区域的文明进化融合,各部族都有本族的龙图腾,各个区域部族的交融演进使龙的样貌逐渐复杂化,从区域特征汇合而成共同特征,龙成为一个独特的标志。这体现出()A.不同区域文明交流频繁 B.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中华史前文明的独特性 D.文化具有传承性和多样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各部族都有本族的龙图腾,各个区域部族的交融演进使龙的样貌逐渐复杂化,从区域特征汇合而成共同特征,体现了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不同区域文明存在交流,但未体现“频繁”,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未体现中华史前文明的独特性,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未涉及文化的传承性,排除D项。故选B项。2.秦统一六国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与这一制度相关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可知,这一制度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即主张在国家体制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国家的统一,符合题意,B项正确;“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是西周的分封制,排除A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属于汉武帝时期思想上的统一,排除C项;“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故选B项。3.有人这样评价汉武帝:“内强皇权,外服四夷”。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内政外交上采取的措施有哪些()①实行郡国并行制②设十三州部刺史③派张骞出使西域④北击匈奴,南征百越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C【解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结合本题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内政上设置了十三州部刺史以监察地方,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在外交方面,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并通过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等军事行动扩大了疆域,巩固了边防。因此,②设十三州部刺史和③派张骞出使西域这两项正确,符合题目要求;郡国并行制是在西汉初期实行的制度,并非汉武帝时期的主要举措,故排除含有①的选项A和D;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是秦朝时期的军事行动,所以最能体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及拓展影响力的选项为②③。故选C项。4.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关于两汉文化说法正确的是()A.《史记》首创了纪传体断代史体裁B.西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C.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D.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时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蔡伦改良了造纸术,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C项正确;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排除A项;《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最早的中药学著作,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排除B项;乐府诗语言朴实、生动,而汉赋则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排除D项。故选C项。5.西汉时出现了核桃、葡萄、苜蓿、香料、蚕豆、石榴、汗血宝马、玻璃等几十种外来物产;同时,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由此可推知()A.中国丝织品在西域备受推崇 B.当时推行开明民族政策C.美洲高产物种向中国传入 D.中原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域输出品以奢侈品、动植物为主,中国输出品则以手工业品和技术为主,由此可知当时中国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故选D项;“中国丝织品在西域备受推崇”是概述了题干现象,但不能反映本质,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中外交流情况,未涉及民族政策,排除B项;“美洲高产物种向中国的传入”是在明朝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6.东汉后期,太子幼年即位,由太后临朝,但又不便接触大臣,因而重用娘家父兄协理政事,外戚自恃亲贵,无视幼主,朝中大臣均仰承其鼻息行事,及至皇帝成年,就重用心腹宦官,除掉外戚,宦官又因此掌控朝政。东汉外戚宦官专权的根源是()A.外戚宦官权力膨胀 B.政治日益腐败C.皇权进一步强化 D.豪强地主势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后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后期皇帝年幼依仗外戚,皇帝长大,借宦官牵制外戚,究其本质还是皇权强化造成的,C项正确;“外戚宦官权力膨胀”、“政治日益腐败”是外戚宦官专权的结果而非不是原因,排除A、B项;外戚宦官专权在中央,豪强地主势重加剧了地方割据,两者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7.《宋书》记载南朝刘宋王朝历史中有一段描述:“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B.南方战乱频繁局势不稳C.统治者注重发展经济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从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判断这是推断题。根据题目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刘宋(中国)。依据材料“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表明了当时社会相对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百姓生活安宁富足,人口增加,粮食充足到甚至存于田间,家门夜晚不用上锁,这体现了统治者注重发展经济,社会相对稳定发展的局面,C项正确;南宋时经济重心的南移才完成,排除A项;“南方战乱频繁局势不稳”的说法与材料中的“兵车勿用”、“户不夜扃”等描述相矛盾,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农业生产的丰饶及社会治安良好,并未具体涉及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8.东晋初期,琅琊王氏家族位高权重,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后颖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几个大族轮流执政,皇帝几乎没有什么权力,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皇权与世族互相依赖 B.门阀内部斗争激烈C.世族专权的政治局面 D.中央权力不断削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中国)。据题干“东晋初期,琅琊王氏家族位高权重,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后颖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几个大族轮流执政,皇帝几乎没有什么权力”及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国家大权掌握在几个高门士族手中,士族专权现象严重,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皇权依赖于世族,“皇权与世族互相依赖”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是东晋时期士族专权,而不是士族内部斗争,排除B项;士族专权威胁到皇权,而不是中央集权削弱,排除D项。故选C项。9.有学者评价两税法:“使人民摆脱了奴隶佃农地位,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新时代”。该学者意在说明两税法()A.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B.放轻了对农民人身控制C.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D.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从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两税法是中国唐代中期以后实行的一种税收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简化税制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根据材料中的描述,“使人民摆脱了奴隶佃农地位,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新时代”,这表明两税法实施后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弱,从而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变化,B项正确;缩小贫富差距属于两税法的影响,并非直接目的,排除A项;虽然C项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确实是两税法的目的之一,但这不是题干所指的核心意图,排除C项;D项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虽然可能是两税法带来的长期效果之一,但根据题目要求解释的是直接意图而非长远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图为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对这一制度理解正确的是()A.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 B.人浮于事,中央机构膨胀C.官官相护,限制中央集权 D.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矛盾【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从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各项政务有序开展,可以提高行政效率,A项正确;机构膨胀强调设置的机构冗杂,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属于中央官制,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11.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A.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C.设三司掌财政分相权 D.在地方设置节度使【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现象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掌财政都是进一步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排除BC项;在地方设置节度使,是唐朝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12.唐代,一般文学家对陶渊明并不十分推崇,如李白较偏爱同时期庾信、谢朓等。宋代,陶渊明的文学地位大为提升,受到士大夫阶层的普遍尊崇或赞扬。这反映了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繁荣 B.政治军事孱弱摧折文人精神C.士人阶层壮大影响文学审美 D.小农经济形态影响文学创作【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宋代,科举制度进一步改革,世家大族这一政治力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与之对应的,贱民阶层也同时消失,社会成员的身份相对平等。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通过科举制度进入仕途的士大夫阶层不断壮大,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这一团体普遍追求个体道德,宋代对于陶渊明等道德高洁的历史文化人物的推崇即是反映之一,宋朝虽政治军事孱弱,但士大夫集体的精神却是奋发昂扬的,C项正确,排除B项;陶渊明受到宋代士大夫阶层的普遍尊崇或赞扬,不能反映市民文化的繁荣,排除A项;唐宋时期,经济形态都是小农经济,D项不能反映宋代陶渊明受到宋代士大夫阶层的普遍尊崇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3.明清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三大思想家其思想实质上是()A.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B.对孔孟学说的完全否定C.宋明理学的不断深化 D.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末清初的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明清三大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其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D项正确;明清之际,中国并未产生资产阶级,排除A项;对孔孟学说的完全否定说法绝对,排除B项;三大思想家的思想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并非深化,排除C项。故选D项。14.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一书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商,后之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由此可知,海禁政策()A.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B.促进贸易流通C.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侵略 D.激化社会矛盾【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从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促使沿海商明变为贼寇,社会矛盾激化,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与世界的对比,因此不能得出“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的结论,排除A项;海禁政策限制贸易流通,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明朝对外贸易问题,不涉及西方侵略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5.下表是某一学生做的课堂笔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是()政治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经济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文化《四库全书》问世;京剧逐渐成为主要剧种军事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收复台湾A.秦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为清朝,此时期,康熙设立南书房,分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乾隆下令编修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并收复台湾等。因此,这一时期是清朝,D项正确;材料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的历史事件都发生于清朝,与秦朝、宋朝、明朝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55分。)16.【早期国家】材料一下图为西周青铜器宜侯矢簋,簋上铭文记录了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赐他铜器、土田和奴隶等内容。材料二“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吕氏春秋》(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的哪一制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的作用。(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答案】(1)分封制(2)作用: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3)政治制度特点:家国一体;贵族政治;具有浓厚的血缘色彩和神权色彩;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任选三点即满分)【解析】【小问1】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西周(中国)。根据材料一“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赐他铜器、土田和奴隶等内容”可知,这是西周的分封制。【小问2】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西周(中国)。根据材料二“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可知,稳固贵族阶级内部秩序的作用,结合所学宗法制巩固周天子的统治。【小问3】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西周(中国)。结合所学从家国一体、血缘政治(贵族政治)、具有浓厚的血缘色彩和神权色彩(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的角度分析。17.【唐朝的民族政策】唐朝的帝王获得了“天可汗”称号,百年间出现了“万国来朝”的局面。材料一唐玄宗时,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起兵攻灭后突厥汗国,受唐册封为怀仁可汗,铁勒诸部皆归其统治。安史之乱爆发后,回纥助唐平叛,肃宗遂与回纥和亲,以亲生女宁国公主嫁与回纥可汗。此后回纥历代可汗皆接受唐朝册封,德宗、宪宗皆以公主与回纥和亲。——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在从官军干部检之,高仙芝、王思礼均为高丽人,哥舒翰,突骑施人,与郭子仪齐名的李光弼,契丹人。——岑仲勉《隋唐史》为了正确地引导和管理互市活动,保障正常、公正的贸易秩序,唐政府专门设置了“互市监”,“掌诸番交易之事。”唐朝的最高学府“国子学”允许少数民族首领子弟入学就读……地方上,郡学招收少数民族子弟入学,由官府提供“廪给”。——杨双华《唐朝开明民族政策述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民族政策的方式及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开明政策的具体表现及其意义。【答案】(1)方式: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和亲通婚;会盟;册封等。特点:以“和”为主,征战为辅,手段多样;秉承开明、包容、开放的态度。(2)表现:重用少数民族将领;设置贸易机构;落实教育优待政策。(答3点就满分)意义: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边疆开发;推动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解析】【小问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方式:根据材料“唐玄宗时,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起兵攻灭后突厥汗国,受唐册封为怀仁可汗,……德宗、宪宗皆以公主与回纥和亲”并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有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和亲通婚;会盟;册封等。结合所学可得出特点:以“和”为主,征战为辅,手段多样;秉承开明、包容、开放的态度。【小问2】本题为特点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唐中期重要官军干部,高仙芝、王思礼均为高丽人,哥舒翰,突骑施人,与郭子仪齐名的李光弼,契丹人”可知,重用少数民族将领;根据材料“为了正确地引导和管理互市活动,保障正常、公正的贸易秩序,唐政府专门设置了‘互市监’,掌管少数民族贸易之事”可知,设置贸易机构;根据材料“唐朝的最高学府‘国子学’允许少数民族首领子弟入学就读。地方上,郡学招收少数民族子弟入学”可知,落实教育优待政策。第二小问意义: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助于丰富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边疆开发;从长远来看,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推动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18.【选官制度】官员的选拔体现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中国古代官员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材料一时间事件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总日处意乃立九品官人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隋炀帝大业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