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岳麓版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岳麓版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岳麓版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岳麓版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岳麓版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岳麓版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90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

该省区可能是A.西藏自治区B.广东省C.内蒙古自治区D.甘肃省2、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了实验用的透明餐盒、冰块和温水等器材,该实验可演示A.大气环流的过程B.洋流系统C.云雾的形成过程D.地壳物质循环3、读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纵波,传播速度较快B.乙波波速最快的部分位于地核C.丙表示古登堡面,是地核和地幔的界线D.丁表示岩石圈和地壳的界面4、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A.地面冷热不均B.地转偏向力C.水平气压梯度力D.太阳辐射差异5、图中;正确表示地面和高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的是: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图若画出晨昏线,那晨昏线可能是_____(晨线或昏线),A地是_____(白昼或黑夜)。

(2)图中C、D两点所在的平面叫_____平面。

(3)ABCD四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_____,最慢的是_____。7、概念:对地理数据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8、灾后自我保护:如洪灾过后,应做到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后的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如地震发生后往往还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____、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等余震过后再作打算。9、地心游记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著的长篇科幻小说《地心游记》讲述了探险家布洛克教授同他的侄儿同克赛和向导汉思斯按照前人的指引,在地底经过整整三个月的艰辛跋涉,进行科学探险的故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主人公可以在地下放行,甚至穿过地心。但就当前实际的科技水平来说,人类还无法实现“地心漫游”。目前最深的钻井,深度为12千米,仅仅触及地球的“表皮”,目前人们主要靠各种间接手段了解地球内那。材料二1901年,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意外地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千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材料三1914年,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莫霍洛维奇和古登堡,就将两个面分别命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并根据这两个面把地球分为地壳,地慢和地核三个圈层。如图为“地展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图”

(1)图中的短波A为____波,地震波为B改____波,不连续面D为____面,不连续面F为____面。

(2)图中地震波波速较快的是____(填字母)被,它能在____中传播。

(3)图中C为____,E为____,H为____,其中G的物质状态为____,原因是____。

(4)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A.北京B.拉萨C.成都D.上海10、下图为某一等高面示意图;箭头①②③④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为____,表示摩擦力的为____,表示地转偏向力的为____,表示风向的为____。

(2)该图表示____半球(北/南),判断的理由为____。

(3)乙处为____风(风向),最可能位于____(近地面/高空)。

(4)图中甲、乙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为____,判断的理由为____。11、读下图;回答问题:

(1)F山脉名称____,走向是____

(2)写出下列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G____;____。

(3)写出下列山脉北南两侧的地形区:M____;____。

(4)试分析E山脉是我国地理上的哪些重要分界线?(2条即可)

(5)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而形成的山脉代号是____,名称是____。12、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课题:非洲西海岸洋流形成及对环境的影响。

材料准备:

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表。

探究过程:

(1)结合表,描述沿19°S水温的分布规律:离海岸距离越远,海水表面的温度____。

(2)该地区位于________气压带与________气压带之间;盛行风向为________,受此风的影响,海水会发生运动,如图甲。

探究结论:

(3)根据前面的探究,判断该洋流的性质为________,试在图乙中M处画出该洋流的表层洋流流动方向。13、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____、____;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填出图中各箭头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

(3)根据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而划分的三类水循环中,最重要的是____循环。

(4)跨流域调水所影响的是____环节,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所起作用的是____环节(填序号)。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4、钱塘江大潮的形成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_____)A.正确B.错误15、沿海国在领海范围内享有关闭领海的权利。(_____)A.正确B.错误16、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_____)A.正确B.错误17、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制约因素。(_____)A.正确B.错误18、太阳活动强烈时,可能会影响地球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_____)A.正确B.错误19、太阳外部结构可分为三层,从里向外依次是光球、日冕、色球。(_____)A.正确B.错误20、太阳内部物质经核裂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_____)A.正确B.错误21、地壳和地幔构成地球岩石圈________。(判断正误)A.正确B.错误22、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稠密,表明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小。(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3题,共24分)23、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②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②→③→④所表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__循环。在前述环节中最容易受人类干预或控制的是____________(填数码代号)环节,试举一例:____________。

(3)某学校的地理兴趣小组在图中A地设立气象观测站,观测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由此推测夜晚陆地气压____________(高、低)于海洋,气温____________(高、低)于海洋。24、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从西伯利亚中西部地区上空俯瞰,河曲和牛轭湖(下图)的精彩程度可谓世间所罕见。曲线缠着曲线,圆園连接圆圈,或如祥云,或似天书,着实让人感叹上帝的想象力。这里冻土广布,季节性冻土覆盖在深厚的永久冻土之上。河流两岸的冻出有时含水量可高达70-90%。一般情况下,冻土层往往包含岩石,但在这里的河边,冻土中包含了大量腐殖质(有机质),连一块小石子都难得一见。

(1)分析该地区河曲及牛轭湖充分发育并保留完好的原因。

(2)分析该区域冻土层富含腐殖质的自然原因。

(3)随着时间推移,观点一:甲湖会逐渐干涸,观点二:甲湖可能会与河流相联系,请就你支持的观点做出相应解释。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国东北平原为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好,是理想的耕作土壤。然而由于长期的农业耕作及利用不当等,我国黑土出现了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土质变硬等多种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北地区气温条件对黑土肥力状况的影响。

(2)分析黑土肥力下降;土质变硬的原因。

(3)提出可行措施,改善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等问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图示,该省区跨过的经度从100°E向东一直到125°E,东西距离大,东部地区植被覆盖度大,水分条件好,西部地区植被覆盖度低,水分条件差,经度地带性明显,内蒙古自治区符合从东向西植被由森林草原过渡为荒漠草原再到荒漠的状况,因而为内蒙古。C正确。2、C【分析】【详解】

“透明餐盒;冰块和温水等器材”是无法演示“大气环流的过程”、“洋流系统”以及“地壳物质循环”的;ABD错误。把温水放到透明的餐盒,把冰块逐渐移动到餐盒的上方,水汽遇到冰冷的冰块时,不会逐渐凝结成雾,因此可知该实验可演示云雾的形成过程,C正确。故选C项。

【点睛】

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材比较简单且过于单一,无法使用这些器材来演示比较复杂的地理现象。3、C【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类型,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读图可知,甲传播速度慢于乙,因此甲表示横波,A错误;读图可知,乙传播速度最快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附近,在古登堡面之上,应位于地幔下部,不位于地核,B错误;丙不连续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向下横波消失,应表示古登堡面,是地核和地幔的界线,C正确;图中显示,丁界面接近地表,向下地震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应表示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岩石圈包括地壳,它们之间没有界面,D错误。故选C。

【点睛】4、C【分析】【详解】

太阳辐射差异导致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根本原因,AD不对。地转偏向力风形成后产生,只改变风的方向,B不对。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产生风的直接动力,C对。故选C。5、B【分析】【分析】

【详解】

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再根据等压面“高压上凸,低压下凹”,所以近地面热的地方等压面下凹,冷的地方等压面上凸。据此判断,②④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6、略

【分析】【详解】

(1)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如图示);图示晨昏线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表示的是昏线;A地在昼半球上,是白昼。

(2)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与公转轨道面之间有一夹角а;图中C;D两点所在的平面即是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平面,也叫黄道面。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ABCD四点中纬度最低的是A,自转线速度最快;纬度最高的是B,自转线速度最慢。

【点睛】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是晨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是昏线;

太阳照射的一面是昼半球;晨昏线过地心与太阳光线是垂直的。【解析】昏线白昼黄道AB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输入处理储存管理查询分析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危墙9、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地心游记》及地震学家的故事为材料设置问题;下设4个小题,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相关知识掌握及运用能力。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地震波传递速度较快的为纵波;较慢的为横波,依据距离地表深度50千米处为莫霍界面,距离地表2900千米处的为古登堡面。故图中,A为横波;B为纵波;D为莫霍界面;F为古登堡面。

(2)地震波传递速度较快的为纵波;较慢的为横波,纵波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故图中地震波传播速度较快的为纵波,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3)结合所学知识和图文材料;在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内为地核,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故图中C为地壳;E为地幔;H为内核;G为外核,物质状态为液态,原因是横波不能在该圈层中传播。

(4)地震波的传播时间会因为地壳的厚度增加而延长;地壳厚度越大的地方在地球表面表现为海拔越高,ACD都处于平原地区,海拔较低,地壳厚度较薄,因此排除ACD;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地壳厚度较大,B正确。故选B。

【点睛】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解析】(1)横波纵波莫霍界面古登堡面。

(2)B固体;液体和气体。

(3)地壳地幔内核液态横波不能在该圈层传播。

(4)B10、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某一等高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近地面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的判读,风速大小的比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根据图中信息以及所学知识;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对应②,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应为①,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应为④,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对应③。

(2)

结合图是信息可知;该地的地转偏向力向右,风向右偏,因此图示为北半球。

(3)

根据图中信息以及指向标;乙处为西南风,因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故最可能位于近地面。

(4)

图中甲、乙两处相比,甲处等压线较乙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所以甲处风力较大。【解析】(1)②①④③

(2)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右偏。

(3)西南近地面。

(4)甲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11、略

【分析】(1)读图;F山脉名称是武夷山,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2)G山脉是巫山;东侧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西侧是四川盆地。

(3)M山脉是天山山脉;北侧是准噶尔盆地,南侧是塔里木盆地。

(4)E山脉是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黄土高原的南界;大致是1月份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是农业上水田与早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的分界线;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等。

(5)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而形成的山脉代号是Q,名称是喜马拉雅山脉。【解析】(1)武夷山东北一西南(2)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3)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4)①黄土高原的南界;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亚热带与暖温带;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⑥河流的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⑦农业上水田与早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5)Q喜马拉雅山脉12、略

【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距离海洋越远,水温越高。

(2该地区主要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赤道附近气压带赤道低压,南回归线附近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所以位于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二者之间为东南信风带。

(3)根据距离海岸越近,水温越低等条件,判断该洋流的性质为寒流。乙图M处洋流为寒流,流向赤道。【解析】(1)越高。(2)赤道低副热带高东南风。

(3)寒流洋流方向如右上图。13、略

【分析】本题组考查有关水循环的知识。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据此,(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略。(3)海陆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4)跨流域调水是将不同流域的水体调配,所影响的是地表径流环节,水汽输送环节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所起作用。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根据水循环各环节特点填写即可。

(3)人类大部分居住在沿海或距海较近区域;海陆间循环对陆地水体的补给量最大,因此海陆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

(4)跨流域调水是将不同流域的水体调配,所影响的是地表径流环节,对应④;②是水汽输送,且是从海到陆的水汽输送,因此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所起作用。【解析】(1)大气圈岩石圈(2)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3)海陆间循环(4)④②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4、√【分析】【分析】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潮汐是由天体之间的引力产生的,故钱塘江大潮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点睛】

钱塘江大潮除了受天体引力影响之外,还受到海湾形状的影响,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口状向海洋敞开,向陆地推进的潮水在前进过程中受到海湾约束挤压,水位逐渐升高,从而形成罕见的大涌潮。15、×【分析】【分析】

【详解】

领海范围内其他国家有无害通航权;不得随意关闭。所以本题答案为错误。

【点睛】16、√【分析】【分析】

【详解】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如岩石的性质、岩层的构造等)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本题说法正确。

【点睛】17、×【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土地资源对人类生存的影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技水平也不断发展,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加大,对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所以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并不是人类生产的制约因素,本题描述错误。18、×【分析】【分析】

【详解】

磁暴现象是因为太阳风扰乱地球磁场形成的;而不是扰乱电离层。太阳风被地球磁场吸附到两极,与大气产生摩擦,发生了极光现象。

【点睛】

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导致磁暴,指南针无法正确指示方向。19、×【分析】【分析】

【详解】

太阳大气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点睛】

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20、×【分析】【分析】

【详解】

太阳内部的物质经过核聚变产生大量的能量;而不是核裂变。

【点睛】

太阳核聚变过程: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过程中释放出能量。21、×【分析】【分析】

【详解】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为岩石圈。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点睛】22、×【分析】【分析】

【详解】

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稠密,表明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故错误。

【点睛】四、综合题(共3题,共24分)23、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水循环的环节;类型、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详解】

(1)由所学水循环知识可知;①为海洋水的蒸发,②为海洋蒸发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③为发生在陆地上空的降水,④为地表径流。

(2)图中①→②→③→④所表示的水循环;即海洋水体蒸发后通过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陆地降水后所形成的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最终汇流至海洋,故其表示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在以上四个环节中最容易受人类干预和控制的是④地表径流,人类活动中的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城市地面硬化等均会对地表径流产生影响。

(3)风一般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由此推测夜晚陆地气压高于海洋;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受热上升,冷却下沉),因此,夜晚陆地气温低于海洋。【解析】(1)水汽输送地表径流。

(2)海陆间(大)④南水北调等。

(3)高低24、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河流地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水体的相互补给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详解】

(1)由图可知;河流流经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河流侧蚀明显,有利于河曲发育。由材料可知,该地永久冻土深厚,下蚀作用弱;河道两岸高含水的冻土在暖季时融化,使得两岸土壤极易被河流侧向侵蚀,有利于河曲抚育。该地地势低平;冻土广布,易发生洪涝,河流在洪水期时漫过河堤,河道自动被裁弯取直,洪水退去后河水又沿新河道流淌,弯曲部分由此与河流分开,形成牛轭湖。再者,此处人口稀疏,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故景观能较完整保留。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内植被丰富,植物残体也多,为腐殖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该区域纬度高,地势低平,冻土广布,多沼泽分布,沼泽强大的吸附能力,以及缓慢的水流速度,利于有机质沉积。该地纬度高,气温低,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冻土腐殖质含量高。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任选一观点回答即可。观点一:目前,全球气候不断变暖,该区域蒸发量随之增大,浅层冻土层随着气温升高而融化,导致水体下渗增多。该地雪期也随气温升高而变短,河流的冰雪融水补给将减少,甲湖补给随之减少,甚至出现干涸的情况。观点二:该地区河流自南向北流动,导致冬半年多发凌汛。春季气温回升,大量的冰雪融水形成春汛,春汛期间,洪水溢出,沟通了河流与近距离的湖泊,可能成为河流的一部分。或者在冻土塌陷后,该区域水系在此处洼地汇集,使湖泊与河流形成新的联系。【解析】(1)当地(河流流经)地形平坦开阔;永久冻土深厚;河流下切困难(侧蚀为主);河道两岸高含水的冻土在暖季时融化,土壤极易被河流侧向侵蚀,故河流弯曲。当洪水期时河流漫过河堤,自动裁弯取直,洪水退去后河流沿新河道流淌,弯曲部分与河流分开,形成牛轭湖,人迹罕至,人类活动影响小,景观保留完好。

(2)区域内植被丰富(繁茂的森林;又有广茂的苔原生物量大),植物残体多;沼泽吸附能力强,腐殖质多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利于有机质沉积,气温低,有机质分解速度慢,所以河流沿岸冻土腐殖质含量高。

(3)观点一:伴随全球变暖,这里蒸发较以前增大,浅层冻土层融化,水的下渗增多;雪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