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71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北宋与辽对峙B.北宋与金对峙C.北宋与西夏和议D.南宋与金对峙2、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A.西周B.东周C.秦朝D.西汉3、【题文】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康乾盛世之际,潜伏着的危机有()
①强化君主专制,皇权高度膨胀②坚持“重农主义”政策③压制工商业,鄙薄科学技术④山西人中最聪明能干的都去做商人,稍笨一点的去官府里当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4、【题文】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这一局面史称()A.文景之治B.兴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5、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这里的“它”开始出现于()A.秦王扫六合B.张骞通西域C.江南地区的开发D.孝文帝改革6、中国古代经历了国家经济中心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这一转移的完成是在()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7、西安半坡博物馆中,最有可能展出的展品是()。A.水稻B.粟C.小麦D.玉米8、下列各项;哪些属于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
①封建制度确立②社会安定③国家趋向统一④民族融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发明造纸术是在()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10、下列各项属于唐朝和吐蕃密切交往的史实是()A.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B.文成公主入吐蕃C.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联姻D.唐朝封怀仁可汗11、如果你生活在秦朝,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可信的()A.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B.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C.官府朋友送我一部《诗经》D.我下个月送儿子去私塾学习儒家思想12、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错误的是()A.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了统一B.都仅存在三十多年,二世而亡C.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D.都是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主中原13、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A.历史的倒退B.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C.历史的进步D.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符合的14、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A.
都江堰B.
耧车C.
曲辕犁D.
筒车15、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A.历史的倒退B.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C.历史的进步D.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符合的16、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各学派的主张都被采用解决社会问题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C.各学派相互辩论D.各学派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17、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A.鉴真东渡B.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C.玄奘西行D.文成公主入藏18、“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最强大的部落是()A.炎帝部落B.黄帝部落C.女娲部落D.蚩尤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9、______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殿试开始于______时期.20、拜读典籍;感悟历史,历史典籍是前人智慧的聚宝盆。
《______》是西汉武帝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编撰的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______》。21、陕西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22、孙刘联军击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23、秦朝统一六国以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____,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汉武帝在位时期,实施“____”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2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______(写古称);南至______(写古称),全长两千多公里.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6分)25、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改正;26、春秋时期,晋文公积极改革内政,以“尊王攘夷”名义进行征战,成为第一位霸主。()T.正确F.错误评卷人得分五、改错题(共4题,共24分)27、雍正时设立锦衣卫;这是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
判断:______
理由:______。28、忽必烈经过多年征战,最终统一蒙古。你同意上述看法吗?请说明理由。29、春秋战国时期,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对社会发展的看法,其中在治理国家方面,观点对立的思想家是庄子和韩非。______(判断对错)30、韩非子是墨家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金对峙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南宋与金对峙。1141年,宋金议和即南宋向金称臣,双方以大散关和淮水一线为分界,形成宋金对峙局面,宋金和议又称绍兴和议。“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直斥南宋与金对峙时期,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综合分析,D符合题意。故选D。【解析】D2、C【分析】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秦的统一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C3、A【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具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的重要时代特征,在盛世之下潜伏着危机,首先是对内实行闭销国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其次是坚持“重农主义”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鄙薄科学技术。严重摧残了近代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再次是加强君主专制,且达到顶峰;最后是在思想领域,一再大兴文字狱,严重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思想界陷入“万马齐喑”的沉闷气氛中。由此分析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而④与题意无关,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清朝社会的危机【解析】【答案】A4、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开元盛世相关知识;文景之治是西汉汉文帝和景帝开创的,A错误;光武帝在位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治;恢复生产的措施,使东汉政权又得以兴盛,史称“兴武中兴”,B错误;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状况,C错误;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开创的,D项正确。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解析】【答案】D5、B【分析】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西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西域,到中亚、西亚,最终到达欧洲(大秦即罗马)的路线,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这里的“它”开始出现于张骞通西域.
故选B.
本题以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为依托,考查张骞通西域.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主要史实.【解析】B6、C【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大量南迁.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太湖流域成为了全国的重要粮仓.
故选C.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重点把握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建议学生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表现及其原因.【解析】C7、B【分析】略。
【解析】B8、D【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诸侯争霸和战国争雄局面的发展,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国家逐渐趋向统一,同时,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加强,有利于民族融合的发展.同时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度逐渐崩溃,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特征的知识点.
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特征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D9、C【分析】西汉前期;我国劳动人民受“飘絮成片”启发,发明了纸。因此我国发明造纸术是在西汉。
故选:C。
本题以我国发明造纸术的时间为切入点;考查纸的发明与改进。
本题以纸的发明与改进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C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10、BC【分析】本题考查唐朝与吐蕃的交往。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中宗时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故选BC。【解析】BC11、AB【分析】秦朝时期;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和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又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种植的书,其它一律烧毁;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全部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如果生活在秦朝,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这位官吏说的“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是可信的,CD不可信.
故选AB.
本题以如果生活在秦朝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解析】AB12、BD【分析】据所学知;隋朝和元朝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了统一,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只符合隋朝,D项只符合元朝。
故选:BD。
本题考查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要结合所学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注意识记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析】BD13、BC【分析】大禹建立了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因为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袭制以其鲜明的私有化体现了社会的重大进步.
故选BC.
本题考查世袭制.
要注意区分禅让制与世袭制的异同.【解析】【答案】BC14、CD【分析】根据所学史实;唐朝时期,农民发明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而A为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B为西汉时期出现的播种工具.故CD正确.
故选C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经济的繁荣;重点识记在农业工具方面的发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解析】CD15、BC【分析】大禹建立了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因为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袭制以其鲜明的私有化体现了社会的重大进步.
故选BC.
本题考查世袭制.
要注意区分禅让制与世袭制的异同.【解析】BC16、AD【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AD过于以偏概全,符合题意.
故选AD.
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百家争鸣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解析】AD17、AC【分析】A.鉴真东渡反映了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
B.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反映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
C.玄奘西行反映了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
D.文成公主入藏反映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
故选AC.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解析】AC18、AB【分析】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的部落主要有黄帝部落;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其中最强大的是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
故选AB.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知道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最强大的是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AB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9、略
【分析】隋朝时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创立.唐朝时,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
故答案为:
隋炀帝;武则天.
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属基础题.【解析】隋炀帝;武则天20、略
【分析】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北魏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
故答案为:
《史记》;《齐民要术》。
本题考查了《史记》与《齐民要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宏伟目的,也表明了他进步的历史观。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史记》与《齐民要术》的作者、内容、地位。【解析】史记;齐民要术21、略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陕西西安半坡村的;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会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故答案为:粟.
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生活于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以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半坡人和河姆渡居民都使用磨制石器.
本题掌握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粟22、赤壁之战【分析】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故答案为:
赤壁之战。
本题以孙刘联军击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的战役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赤壁之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赤壁之战的相关史实。【解析】赤壁之战23、郡县制推恩令【分析】【分析】秦朝时期;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和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这样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答案为:郡县制;推恩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在地方实行的郡县制和汉武帝在位时期颁布的“推恩令”。24、略
【分析】隋炀帝时下令开凿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至余杭,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
故答案为:
涿郡;余杭.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
掌握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解析】涿郡;余杭.四、判断题(共2题,共6分)25、√【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回族形成的相关内容。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后来元朝实现了统一,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解析】【答案】√2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春秋争霸的相关内容。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案件办理委托协议
- 贵州省六盘水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监测考试语文试题
- 感恩同行青春追梦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升降式传递窗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冲压飞轮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天窗玻璃更换和维修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量子信息系统服务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度食品饮料代理销售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石油化工设备采购代理协议3篇
- 数字化工作空间与创新园区的未来展望
- 湖北省十堰市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综合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4企业答谢晚宴会务合同3篇
-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试题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教学大纲
- 冶金厂、轧钢厂工艺流程图
- 七年级下册《Reading 1 A brave young man》优质课教案牛津译林版-七年级英语教案
- 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公布
- 《木兰诗》第1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PPT课件【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 GB/T 11144-2007润滑液极压性能测定法梯姆肯法
- 国家开发银行
- 板带生产工艺5(热连轧带钢生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