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作业指导书TOC\o"1-2"\h\u6189第一章渔业资源概述 3174011.1渔业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355791.1.1渔业资源的概念 3107931.1.2渔业资源的分类 3295021.2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3231341.2.1经济价值 379561.2.2生态价值 3243561.2.3社会价值 3161391.2.4科研价值 47938第二章渔业资源现状分析 482702.1我国渔业资源现状 462142.2渔业资源面临的问题 424183第三章渔业资源保护政策与法规 5236873.1国际渔业资源保护政策 580973.1.1国际渔业资源保护政策概述 5207073.1.2主要国际渔业资源保护政策 5302303.2我国渔业资源保护法规 685803.2.1我国渔业资源保护法规概述 6154483.2.2主要我国渔业资源保护法规 62544第四章渔业资源保护措施 698854.1渔业资源管理措施 6248754.1.1法律法规建设 7237924.1.2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 740344.1.3渔业资源限额捕捞 7193514.1.4渔业资源保护区域 718334.2渔业资源养护措施 78794.2.1人工增殖放流 7197364.2.2生态修复工程 746984.2.3渔业资源监测与预警 77184.2.4渔业资源宣传教育 7153524.2.5国际合作与交流 720316第五章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 8320585.1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 834385.1.1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 8229395.1.2资源可持续性原则 8246145.1.3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 899805.2渔业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8122955.2.1完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 8300655.2.2优化渔业产业结构 8225305.2.3强化渔业资源保护与恢复 8231825.2.4提高渔业科技创新能力 9194915.2.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925577第六章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 936996.1渔业资源监测方法 9212376.1.1捕捞统计法 9112646.1.2标志重捕法 952136.1.3生物学监测法 928726.1.4遥感监测法 9142146.1.5水下探测法 10240476.2渔业资源评估体系 1038176.2.1资源量评估 10237576.2.2资源状况评估 10103296.2.3资源利用效率评估 10243146.2.4资源环境影响评估 1011486.2.5资源管理效果评估 1014389第七章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 10284117.1渔业资源保护技术 10227297.1.1概述 1095197.1.2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技术 11179117.1.3渔业资源监测技术 11100837.1.4渔业资源保护区建设技术 11304077.2渔业资源利用技术 12125027.2.1概述 12164877.2.2渔业捕捞技术 12299917.2.3渔业养殖技术 1257607.2.4渔业加工技术 12301657.2.5渔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1218214第八章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管理 1363848.1渔业资源管理组织 13223498.2渔业资源管理手段 1312854第九章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国际合作 1430529.1国际渔业资源保护合作 14312769.1.1合作背景与意义 14197649.1.2合作原则 1428089.1.3合作内容 14154939.2我国参与的国际渔业资源保护组织 15309789.2.1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NPAFC) 15233069.2.2南半球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 1534979.2.3国际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组织(ICES) 15199949.2.4亚洲区域渔业管理组织(ASFOR) 157307第十章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案例分析 153068210.1典型渔业资源保护案例 152872710.1.1案例背景 15350610.1.2保护措施 152899110.1.3保护效果 162548310.2典型渔业资源利用案例 1677110.2.1案例背景 16664810.2.2利用措施 161118110.2.3利用效果 16第一章渔业资源概述1.1渔业资源的概念与分类1.1.1渔业资源的概念渔业资源是指在一定水域内,可供渔业生产利用的鱼类、甲壳类、软体类、棘皮类等水生生物资源。这些资源具有再生能力,通过合理利用与保护,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1.2渔业资源的分类根据生物种类、生活习性、分布区域和利用方式等不同特点,渔业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类:(1)鱼类资源:包括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如鲈鱼、鲑鱼、草鱼等。(2)甲壳类资源:包括虾、蟹、龙虾等,它们是重要的海洋渔业资源。(3)软体类资源:如贝类、头足类等,其中贝类包括扇贝、鲍鱼等。(4)棘皮类资源:如海参、海胆等。(5)其他水生生物资源:如水生植物、水生昆虫等。1.2渔业资源的重要性1.2.1经济价值渔业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渔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渔业产值在我国农业产值中占有较大比重,为渔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渔民收入。1.2.2生态价值渔业资源在维持水域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水生生物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食物链中占据不同环节,发挥着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的作用。合理利用和保护渔业资源,有助于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1.2.3社会价值渔业资源丰富的地方,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渔业活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渔业加工、渔业运输等,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渔业资源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有助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1.2.4科研价值渔业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领域。通过对渔业资源的调查研究,可以了解生物种群的分布、生活习性、繁殖规律等,为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渔业资源的开发与研究还有助于推动生物技术、海洋科学等领域的发展。第二章渔业资源现状分析2.1我国渔业资源现状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渔业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根据我国渔业资源调查与监测数据,我国渔业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渔业资源和内陆渔业资源两大部分。海洋渔业资源方面,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沿海渔场面积广阔,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我国海洋鱼类资源有2000余种,甲壳类资源有1000余种,头足类资源有200余种。主要经济鱼类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鱼等,还有大量的虾、蟹、贝类等资源。内陆渔业资源方面,我国拥有众多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内陆渔业资源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鱼类、虾类、蟹类、贝类等。据调查,我国内陆鱼类资源有1000余种,其中经济鱼类有200余种,如草鱼、鲢鱼、鳙鱼、鲫鱼等。2.2渔业资源面临的问题尽管我国渔业资源丰富,但在渔业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仍面临以下问题:(1)渔业资源过度捕捞:长期以来,我国渔业资源捕捞强度较大,导致一些重要渔业资源种群数量下降,如大黄鱼、小黄鱼等。过度捕捞使得渔业资源难以持续利用,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2)渔业资源生态环境恶化: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水域生态环境遭受一定程度的影响。水体污染、水质恶化、湿地减少等问题使得渔业资源栖息地受到破坏,影响渔业资源的繁殖和生长。(3)渔业资源管理不力:在渔业资源管理方面,我国仍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部分渔业资源管理措施难以有效实施,导致渔业资源利用秩序混乱,损害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渔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渔业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表现为捕捞业比重过大,养殖业比重较小。这种产业结构导致渔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不利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5)渔业资源科技支撑不足:在渔业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等方面,我国科技支撑能力相对较弱,难以满足渔业资源管理需求。渔业资源科研投入不足,制约了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我国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仍需加强,以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三章渔业资源保护政策与法规3.1国际渔业资源保护政策3.1.1国际渔业资源保护政策概述全球渔业资源的日益枯竭,国际社会对渔业资源保护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国际渔业资源保护政策旨在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促进全球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国际渔业资源保护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渔业资源保护公约: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鱼类资源保护公约》等,为各国提供了渔业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框架。(2)国际渔业管理组织:如国际海洋捕鱼委员会(ICCAT)、西北大西洋渔业组织(NAFO)等,负责协调和监督各国渔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3)国际渔业资源保护行动计划:如《国际行动计划防止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捕鱼》(IPOUU),旨在打击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捕鱼行为,保障渔业资源的合法、有序利用。3.1.2主要国际渔业资源保护政策(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了各国在海洋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的权利与义务,为国际渔业资源保护提供了法律基础。(2)《联合国鱼类资源保护公约》:明确了各国在渔业资源保护方面的责任,要求各国采取措施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国际行动计划防止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捕鱼》:要求各国采取措施,打击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捕鱼行为,保障渔业资源的合法、有序利用。(4)《国际海洋捕鱼委员会》:通过制定渔业管理措施,如限制捕捞配额、规定禁渔期等,保障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2我国渔业资源保护法规3.2.1我国渔业资源保护法规概述我国渔业资源保护法规旨在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渔业资源保护法规体系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以下为我国渔业资源保护法规的主要内容:(1)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为渔业资源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2)行政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捕捞渔业管理规定》等,明确了渔业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3)部门规章:如《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等,对渔业资源保护的实施细节进行了规定。(4)地方性法规:如《山东省渔业资源保护条例》、《广东省渔业资源保护条例》等,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对渔业资源保护进行了具体规定。3.2.2主要我国渔业资源保护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了渔业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管理机构和职责,明确了渔业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渔业资源中的水生野生动物纳入保护范围,规定了保护措施和法律责任。(3)《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条例》:对渔业法进行了具体化,明确了渔业资源保护的实施细则。(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捕捞渔业管理规定》:规定了海洋捕捞渔业的管理措施,如限制捕捞配额、规定禁渔期等。(5)《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规定了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保障渔业资源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6)《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规定了渔业捕捞许可的申请、审批、发放和管理程序,保证渔业资源的有序利用。第四章渔业资源保护措施4.1渔业资源管理措施4.1.1法律法规建设为了实现渔业资源的有效管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渔业资源管理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渔业资源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4.1.2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是渔业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定期对渔业资源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了解渔业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和变化情况,为制定渔业资源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4.1.3渔业资源限额捕捞实施渔业资源限额捕捞制度,根据渔业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和生态环境状况,合理确定各类渔业资源的捕捞限额,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1.4渔业资源保护区域设立渔业资源保护区域,对重点渔业资源进行特殊保护。在这些区域内,实行严格的捕捞管理措施,限制捕捞强度和范围,以维护渔业资源的生态平衡。4.2渔业资源养护措施4.2.1人工增殖放流通过人工增殖放流,补充渔业资源,增加渔业资源的种群数量。选择适宜的放流种类和数量,保证放流效果,提高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4.2.2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渔业资源生态修复工程,改善渔业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的自然生长条件。包括湿地保护、海岸线治理、水下植被恢复等措施。4.2.3渔业资源监测与预警建立健全渔业资源监测与预警体系,对渔业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觉和解决渔业资源保护中的问题。4.2.4渔业资源宣传教育加强渔业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渔民和公众的资源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渔业资源保护的良好氛围。4.2.5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渔业资源保护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的渔业资源管理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渔业资源保护的挑战。第五章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5.1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5.1.1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遵循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原则,即在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要求在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尊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避免对其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5.1.2资源可持续性原则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遵循资源可持续性的原则,即在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要保证资源的再生能力不受损害,以实现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这要求在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合理确定捕捞强度,避免过度捕捞,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5.1.3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遵循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即在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资源的经济价值,提高渔业产业经济效益,同时兼顾社会效益。这要求在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渔业产业的健康发展。5.2渔业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策略5.2.1完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为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健全渔业资源产权制度、渔业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制度等。通过制度的完善,规范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行为,保证资源的可持续性。5.2.2优化渔业产业结构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是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我国应根据渔业资源的特点和市场需求,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渔业、特色渔业和休闲渔业,提高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5.2.3强化渔业资源保护与恢复为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应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工作。具体措施包括:实施休渔期制度、增殖放流、海洋牧场建设等,以恢复和增强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5.2.4提高渔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渔业科技创新能力是推动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我国应加大渔业科技创新投入,培育渔业科技人才,推广渔业新技术、新成果,提高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水平。5.2.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渔业资源利用方面,我国应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渔业资源管理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渔业资源面临的挑战,推动全球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六章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6.1渔业资源监测方法渔业资源监测是了解渔业资源状况、指导渔业生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渔业资源监测方法:6.1.1捕捞统计法捕捞统计法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渔民的捕捞日志、渔获量、渔船作业情况等数据,对渔业资源数量、种类和分布进行监测。该方法操作简便,但受渔民报告准确性的影响较大。6.1.2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是通过给渔业资源个体做标记,然后在一定时间后重新捕捉,以计算资源种群数量和生长状况。该方法适用于个体较大的渔业资源,但成本较高,操作复杂。6.1.3生物学监测法生物学监测法是通过观察渔业资源个体的生物学特征(如体重、体长、年龄、性别等)来评估资源状况。该方法可以反映资源种群结构和生长趋势,但需要对样本进行详细的生物学分析。6.1.4遥感监测法遥感监测法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渔业资源分布、渔场变化等进行监测。该方法具有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但受天气、水质等因素影响较大。6.1.5水下探测法水下探测法是通过水下声学、光学等设备,对渔业资源进行实时监测。该方法可以准确获取资源个体数量、分布等信息,但设备成本较高,操作复杂。6.2渔业资源评估体系渔业资源评估体系是通过对渔业资源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为渔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下是渔业资源评估体系的主要内容:6.2.1资源量评估资源量评估是对渔业资源的总数量、种类和分布进行评估。主要方法有捕捞统计法、标志重捕法、遥感监测法等。评估结果可以反映渔业资源的现状和趋势。6.2.2资源状况评估资源状况评估是对渔业资源的种群结构、生长状况、繁殖能力等进行分析。主要方法有生物学监测法、遥感监测法等。评估结果可以判断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6.2.3资源利用效率评估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是对渔业资源的捕捞效率、生产效益等进行分析。主要方法有捕捞统计法、生物学监测法等。评估结果可以指导渔业生产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6.2.4资源环境影响评估资源环境影响评估是对渔业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主要方法有遥感监测法、水下探测法等。评估结果可以为渔业资源保护提供依据。6.2.5资源管理效果评估资源管理效果评估是对渔业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主要方法有捕捞统计法、生物学监测法等。评估结果可以检验管理措施的合理性,为调整渔业政策提供依据。第七章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7.1渔业资源保护技术7.1.1概述渔业资源保护技术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渔业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与管理,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渔业资源保护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技术:通过对渔业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生长状况等进行调查与评估,为渔业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渔业资源监测技术: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对渔业资源进行实时监测,掌握资源变化趋势。(3)渔业资源保护区建设技术:合理规划渔业资源保护区,设立禁渔期、禁渔区,保护渔业资源栖息地。(4)渔业资源增殖技术:通过人工增殖、繁殖、移植等手段,增加渔业资源数量,改善资源结构。7.1.2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技术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样方法:通过设置样方、样线等调查方法,对渔业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等进行调查。(2)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手段,对渔业资源进行宏观调查。(3)地理信息系统(GIS):将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导入GIS系统,进行空间分析,为资源保护提供依据。(4)数量模型:建立渔业资源数量模型,预测资源变化趋势。7.1.3渔业资源监测技术渔业资源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对渔业资源分布、生长状况等进行监测。(2)地理信息系统(GIS)监测:将渔业资源监测数据导入GIS系统,进行实时监控。(3)水质监测:对渔业水域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掌握水质状况。(4)生物监测:对渔业资源的生物种类、生物量等进行监测。7.1.4渔业资源保护区建设技术渔业资源保护区建设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区分区:根据资源特点、生态环境等因素,合理划分保护区类型。(2)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保护区管理制度,保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3)投资建设:加大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保护效果。(4)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保护区建设,共同保护渔业资源。7.2渔业资源利用技术7.2.1概述渔业资源利用技术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渔业资源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渔业捕捞技术:提高捕捞效率,降低资源损失。(2)渔业养殖技术:发展高效渔业养殖,增加渔业产量。(3)渔业加工技术:提高渔业产品质量,拓宽市场渠道。(4)渔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实现渔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7.2.2渔业捕捞技术渔业捕捞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渔船技术:提高渔船功能,增加捕捞能力。(2)渔网技术:改进渔网设计,提高捕捞效果。(3)渔业仪器:利用现代渔业仪器,提高捕捞精度。(4)捕捞管理:实施渔业捕捞管理,合理控制捕捞强度。7.2.3渔业养殖技术渔业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养殖品种:选择适合养殖的品种,提高养殖效益。(2)养殖模式:优化养殖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养殖技术:应用现代养殖技术,提高养殖产量。(4)养殖环境:改善养殖环境,保障渔业资源质量。7.2.4渔业加工技术渔业加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加工:改进渔业产品加工工艺,提高产品质量。(2)产品保鲜:采用现代保鲜技术,延长产品保质期。(3)市场开发:拓宽渔业产品市场渠道,增加产品附加值。(4)产品包装:优化产品包装设计,提高产品形象。7.2.5渔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渔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渔业废弃物处理:合理处理渔业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2)资源综合利用:实现渔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产业链延伸:发展渔业产业链,增加资源附加值。(4)生态修复:利用渔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修复受损生态环境。第八章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管理8.1渔业资源管理组织渔业资源管理组织是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保障。我国渔业资源管理组织体系主要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关的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国家层面,农业农村部负责全国渔业资源的统一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政策、法规和规划;组织渔业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负责渔业捕捞管理、渔业资源增殖保护和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渔业资源的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包括:贯彻实施国家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政策、法规;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渔业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渔业捕捞管理、渔业资源增殖保护和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市、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渔业资源的具体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执行国家和上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决策部署;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渔业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渔业捕捞管理、渔业资源增殖保护和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渔业资源管理组织还包括渔业科研机构、技术推广机构、渔民合作社等社团组织,它们在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作用。8.2渔业资源管理手段渔业资源管理手段主要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法律手段是通过制定渔业法律法规,明确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权益和责任,规范渔业生产活动,保障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我国现行的渔业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等。行政手段是通过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保证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具体手段包括:核发渔业捕捞许可证、养殖许可证等;对渔业捕捞、养殖、加工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渔业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等。经济手段是通过调整渔业资源的价格、税收、补贴等政策,引导渔业生产者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具体手段包括:设立渔业资源税,对渔业资源的使用者征收税收;实施渔业资源补贴政策,鼓励渔业生产者从事渔业资源增殖和保护活动;建立渔业资源交易市场,通过市场机制优化渔业资源配置。技术手段是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渔业资源进行调查、监测、评估,为渔业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具体手段包括:渔业资源调查,了解渔业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等情况;渔业资源监测,掌握渔业资源的动态变化;渔业资源评估,预测渔业资源的未来趋势。通过上述四种管理手段的有机结合,我国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渔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九章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国际合作9.1国际渔业资源保护合作9.1.1合作背景与意义全球化和国际交流的加深,渔业资源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国际渔业资源保护合作对于维护全球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海洋生态平衡及促进各国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9.1.2合作原则国际渔业资源保护合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原则:各国在合作过程中应平等对待,共享渔业资源保护成果。(2)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合作共赢原则:通过合作,实现各国渔业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全球渔业经济的繁荣。9.1.3合作内容(1)信息交流与共享:各国应加强渔业资源保护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提高渔业资源管理水平。(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