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师大新版选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选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选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选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选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北师大新版选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54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主要居住有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入朝的周边民族首领以及大多以朝贡使节名义进入洛阳的胡商贩客,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此举旨在A.促进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B.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C.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D.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2、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____;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如____。题干中划线内容很可能是A.辛亥革命取代戊戌变法、民国与清朝B.戊戌变法取代洋务运动、“预备立宪”与戊戌变法C.民国取代清朝、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D.扶清灭洋取代拜上帝教、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3、19世纪中期俄国一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经判处它的死刑。”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农奴制度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的工业革命进程。

②农奴制度成为影响俄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隐患。

③废除农奴制度成为俄国人的共识。

④农奴的悲惨处境得到知识分子的同情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日本明治维新推行了诸多改革举措。下图寓意的改革举措是。

A.“四民平等”B.“文明开化”C.“废藩置县”D.“殖产兴业”5、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开展工业革命。

②废除封建制度。

③宣扬“武士道精神”

④推行“文明开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梭伦堪称雅典第一个平民领袖,主要是因为()A.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制原则B.形式上承认雅典公民的平等权利C.创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选举法D.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时代7、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四民分业论”,即“士农工商”四种身份的人分开居住,分别培养工匠(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这做法A.提高了工匠社会地位B.促进了手工技术发展C.固化了社会阶层等级D.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8、“鸦片战争前,在广州附近和在从广东通到内地去的粤湘大道上,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后来,“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而不得不走进流浪者的队伍中去”。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B.广东人共同抵制洋货C.“十三行”辞退员工D.清政府严禁对外贸易9、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我写下法律,同为高贵者与低微者,为每个人调谐公平的正义”;在《致城邦》体现了“分配性正义”,指责城邦公民“他们毫不尊重圣洁的或者公共的财产”。据此可知,梭伦A.批判专制制度B.维护公共利益C.抨击社会不公D.主张权利平等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10、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发展和完善:公元前5世纪,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1、卫生医疗与城市化。

材料一英国在19世纪曾经发生过两次规模较大的霍乱瘟疫。第一次大规模霍乱发生在1831~1832年间;造成了约2.2万人死亡;第二次则是发生在1848年,估计此次霍乱造成了约7.2万人死亡霍乱的病原体可以通过水源进行传播,因而在没有清洁水供应且欠缺一定排水设施的英国城市的贫民窟自然成为了感染的重灾区。很多人认为霍乱单纯通过空气传播,将瘟疫的大规模爆发归咎于较差空气质量,而没有对人口的急速增长以及市区内不公共卫生情况的恶化有所注意查德威克就是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得出了正确的疾病传播结论,并且通过对防治措施的拟定形成了本身对于英国公共卫生改革的大体思路。查德威克的思想警醒当时信奉自由主义的英国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突破地方自治与自由主义传统,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介入对公共卫生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与高效的管理,正是这一思想改变了英国的公共卫生面貌。

——苏洋《查德威克与近代英国公共卫生改革》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美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导致传染病横行,城市公共卫生改革呼声强烈。1870年至1890年市政卫生局开始成为政府的常设机构,一些城市还从正规部队中招募组建卫生监督部队;1878年国会通过《国家检疫法》;细菌理论的出现为城市检疫和消毒提供了理论指导。1887年,福莱斯特垃圾焚烧公司与密尔沃基签订合同,负责城市垃圾的收集与焚化工作。由数万城市儿童组成的“青年街道清洁联盟”在改善城市居民不良生活习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893年颁布的《检疫法案》授予财政部长禁止染病船只进入美国港口的权力,同时抑制疾病跨州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城市死亡率的下降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摘编自李晶《城市化下的“卫生”困境与突破》(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改革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半期美国公共卫生改革的影响。12、(17分)通过变革而图强是许多政治家的梦想。阅读材料;探讨下列主题。

主题一变革策略。

材料一康有为在接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为变法采用了怎样的策略?(2分)

主题二变革措施。

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2)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

主题三变革图强。

材料三就中世纪西方宗教改革而言;它首先抨击的是久已成为无上权威并且排斥任何不同理解的天主教会正宗教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性功绩,就在于确认人的信仰应当取决于人内心的理解,而非取决于外在的强制。

——吴于廑《一份是非杂糅的遗产——(西欧宗教改革与近代社会思潮)序》

(3)材料三说明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何意义?(4分)

主题四变革反思。

材料四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效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4)关于材料四中的这场变革失败原因的争论,你的观点是什么?阐明理由。(5分)13、材料一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度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

材料二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大宋王朝困难重重。1043年(庆历三年),参知政事范仲淹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整顿政事的主张,被仁宗采纳,颁诏推行。后因受反对改革的官僚的诬陷,范仲淹等遭到贬逐,新政持续一年即终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吴起变法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夭折的原因。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材料二】太和九年“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魏书》卷一百一十(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家政策,以不同方式,先后接管中华邮政和外国企业在中国的邮电设施。各地政府对中华邮政的原有职工实行“原职、原薪、原组织”的原则,进行接管,同时收回英国在西藏地区所设邮局。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家政策,以不同方式,先后接管中华邮政和外国企业在中国的邮电设施。各地政府对中华邮政的原有职工实行“原职、原薪、原组织”的原则,进行接管,同时收回英国在西藏地区所设邮局。19503年1950月,经政务院批准,把报纸的发行,包括订销、分发、运输、投送交由邮局。7年1952月,政务院决定对邮政和电信企业实行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至12年1953月,各级邮政所把邮政和电信机构合并,实现了“邮电合一”。10年月,邮政部决定对那些由私人承办的邮政代办机构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整顿,以依靠社会主义和半社会主义的力量作为过渡时期农村代办所的方向,城市中的代办所,在一定时期内尽量收回自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邮电体制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邮电体制改革的意义。——摘编自叶美兰《中国邮政通史》16、材料:明初的监察制度效仿元制设御史台、掌监察,下设殿中司和察院,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使台,正式创设督察院,完成了台、察合的制度创新,“主纠察内外百官之司”。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和佥都御史,下设13道监察御史,负责具体监察工作。监察御史虽为都御史下属,但直接受命于皇帝,有独立进行纠举弹劾之权。明代还建立御史出使巡按地方的制度,出巡之官受皇帝之命,可兼管地方其他事务。都察院除执行监察权外,还握有对重大案件的司法审判权。战时,御史监军,随同出征。明代还将地方分区监察和中央按系统监察相结合,专设六科给事中,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旨在加强皇帝对六部的控制。凡六部的上奏均须交给事中审查,若有不妥,即行驳回;皇帝交给六部的任务也由给事中监督按期完成。六科给事中与各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科道官虽然官秩不高,但权力很大,因此,对科道官的选用十分严格,同时还规定,对监官犯罪的处分比一般官吏要重。明朝历代统治者制定并完善了监察法规,先后颁布了《宪纲条例》、《大明会典》等。明初的监察制度效仿元制设御史台、掌监察,下设殿中司和察院,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使台,正式创设督察院,完成了台、察合的制度创新,“主纠察内外百官之司”。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和佥都御史,下设13道监察御史,负责具体监察工作。监察御史虽为都御史下属,但直接受命于皇帝,有独立进行纠举弹劾之权。明代还建立御史出使巡按地方的制度,出巡之官受皇帝之命,可兼管地方其他事务。都察院除执行监察权外,还握有对重大案件的司法审判权。战时,御史监军,随同出征。明代还将地方分区监察和中央按系统监察相结合,专设六科给事中,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旨在加强皇帝对六部的控制。凡六部的上奏均须交给事中审查,若有不妥,即行驳回;皇帝交给六部的任务也由给事中监督按期完成。六科给事中与各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科道官虽然官秩不高,但权力很大,因此,对科道官的选用十分严格,同时还规定,对监官犯罪的处分比一般官吏要重。明朝历代统治者制定并完善了监察法规,先后颁布了《宪纲条例》、《大明会典》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朝的监察制度改革。——《浅论明代监察制度》17、材料周世宗柴荣的改革处在极为特殊复杂的背景下,政权更迭频繁,割据势力众多,互相征伐,致使百姓无以为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柴荣一即位就下诏招贤纳谏,搜罗人才,凡是“怀才抱器出众超群”的人就设法搜罗重用。下诏让军中年老多病愿归家务农者一律放免回家,这项措施使五代各朝把大批农民无休止地束缚军队中的现象有了改观,既有利于农业生产,更大大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周世宗鼓励开垦荒田,并把无主荒田分配给逃亡人耕种,并允许他们向政府请求承佃耕种,使农民乐意还乡,激发了生产积极性。周世宗针对日益发展的寺院势力给予了限制和打击,迫使大批僧侣还俗,从而大大抑制了寺院势力的发展。周世宗对刑法也进行了改革,他要求做到“狱讼无冤、刑戮不滥”,亲自裁决政事,执掌赏罚大权,并要求自己不因怒刑人,因喜赏人。此外周世宗还进行了扩建京城、订定历法、音乐以及改革科举弊端、搜访遗书的工作。周世宗在位不满六年,死后周朝只存在了几个月就为北宋取代,他的改革也由此结束。周世宗柴荣的改革处在极为特殊复杂的背景下,政权更迭频繁,割据势力众多,互相征伐,致使百姓无以为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柴荣一即位就下诏招贤纳谏,搜罗人才,凡是“怀才抱器出众超群”的人就设法搜罗重用。下诏让军中年老多病愿归家务农者一律放免回家,这项措施使五代各朝把大批农民无休止地束缚军队中的现象有了改观,既有利于农业生产,更大大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周世宗鼓励开垦荒田,并把无主荒田分配给逃亡人耕种,并允许他们向政府请求承佃耕种,使农民乐意还乡,激发了生产积极性。周世宗针对日益发展的寺院势力给予了限制和打击,迫使大批僧侣还俗,从而大大抑制了寺院势力的发展。周世宗对刑法也进行了改革,他要求做到“狱讼无冤、刑戮不滥”,亲自裁决政事,执掌赏罚大权,并要求自己不因怒刑人,因喜赏人。此外周世宗还进行了扩建京城、订定历法、音乐以及改革科举弊端、搜访遗书的工作。周世宗在位不满六年,死后周朝只存在了几个月就为北宋取代,他的改革也由此结束。——改编自柴达、刘晓光《浅谈周世宗改革的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周世宗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世宗改革的影响18、材料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江西南昌行营发表题为《新生活运动要义》的演讲,一场由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主导的新生活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蒋介石说,新生活运动即求全国国民于衣食住行四项实际的基本生活能彻底改进之一种社会教育的运动也。以最简单最急切之方法,涤除我国民不合时代不适环境之劣根性,以求适合于“礼义廉耻”,培养从前未有而近代国民所必须有之德性,使国民生活的高尚,即生活艺术化;国民生活的富足,即生活生产化;巩固国民生活,即生活军事化。新生活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启,疾风暴雨地在全国推进,终因缺乏物质基础而收效甚微,最终随国民党败退台湾而无声落幕。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江西南昌行营发表题为《新生活运动要义》的演讲,一场由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主导的新生活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蒋介石说,新生活运动即求全国国民于衣食住行四项实际的基本生活能彻底改进之一种社会教育的运动也。以最简单最急切之方法,涤除我国民不合时代不适环境之劣根性,以求适合于“礼义廉耻”,培养从前未有而近代国民所必须有之德性,使国民生活的高尚,即生活艺术化;国民生活的富足,即生活生产化;巩固国民生活,即生活军事化。新生活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启,疾风暴雨地在全国推进,终因缺乏物质基础而收效甚微,最终随国民党败退台湾而无声落幕。——摘蹁自陈建云、杨唯汀《<大公报>与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展新生活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生活运动进行评价。1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典贵族通过元老院的形式;控制着政治和宗教生活。公民大会虽然存在,但权力很少。许多雅典农民因为不能偿还债务而沦为奴隶,他们以自身为抵押向贵族借债。农民们一次次地要求取消债务,将土地归还穷人,雅典似乎走到了内战的边缘。雅典贵族对危机做出了反应,公元前594年他们选择了梭伦这位具有改革思想的贵族做首席执政官。

——(美国)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除却欠债千家乐;重获自由万民祥,挣脱枷锁出牢笼,海阔天空任翱翔。

——梭伦。

材料三我已将适当的权力给予民众;绝不会故意剥削或纵情泛滥,就是那些富有和高贵的人士,提出的忠告在于知耻和守分,执着盾牌我屹立在两派之间,双方的权利不可以相互侵犯。

——梭伦。

材料四雅典人之所以这时候邀请梭伦出来;是因为当时雅典正面临危机——贫富分化严重,富有者和贫穷者的分化正在激化。梭伦上台后,他所面对的情景要比想象中困难得多——穷人强烈要求平分富人的财产,梭伦当然不能支持农民的这一极端要求,不过也必须让穷人得到实惠。

——白海军《光荣希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问题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目的。

(2)材料二的诗句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一重要举措?这一举措直接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的诗句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改革理念?据材料四,归纳能够论证这一理念的重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的这一改革理念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3题,共6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人物的个性作用的发挥要以既定社会条件为舞台;不能造背经济必然性的客观规律,社会总趋势不会因此改变,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个性作用:在承认这些的前提下,由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人物个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试论历史人物的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并论证材料阐述的观点。(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思路清晰、表达通顺)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人物的个性作用的发挥要以既定社会条件为舞台;不能造背经济必然性的客观规律,社会总趋势不会因此改变,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个性作用:在承认这些的前提下,由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人物个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试论历史人物的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并论证材料阐述的观点。(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思路清晰、表达通顺)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表是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比较。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2题,共6分)23、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海外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请回答:

(1)根据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怎样的政治权利?(3分)

(2)如何评价梭伦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6分)

(3)除此之外,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又进行了哪些改革?(6)24、请从下面表格列举的改革措施中选择三项;

(1)说明它属于哪项改革(3分);简单解释该项改革措施的内容(3分)。

(2)说明三项改革分别代表的历史发展趋势。(6分)

。序号。

改革措施。

1

军功爵制。

2

因信称义。

3

解负令。

4

废除包税制。

5

易服装;讲汉话。

6

先定论。

7

设京师大学堂。

8

青苗法。

9

土地赎买。

10

殖产兴业。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详解】

从材料中的“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等信息可以看出;北魏政权视自己为正统,外族为“夷”,说明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凸显北魏政权统治中原地区的华夏正统地位,故答案为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经济的恢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待外族使节的措施,没有涉及民族政策,排除B项;材料中的做法并非只是针对南方政权,排除C项。

【点睛】

“夷”是我国古代中原民族对其他民族的称呼,带有蔑称意味。北魏称呼外族为“夷”,则自己是正统的,因此材料中的这些做法表明北魏政权强调自身的华夏正统地位。2、C【分析】【详解】

材料中的“新陈代谢”是指某些集团在历史上起到过进步作用但又被后者所超越,并最终推出历史舞台。A项中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或改革,D项中的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都是农民运动,不符合“新的取代旧的”,排除AD;“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强调新事物中有一定的共性。“预备立宪”是一场仿行西方政治制度的骗局,其目的还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前者是旧的,后者是新的,与题意不符,B排除。第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即民国取代清朝符合此观点,二是新与新递嬗,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体现了这种变化,都是向西方学习,C正确。3、C【分析】【分析】

【详解】

“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说明农奴制度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的工业革命进程,①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势在必然,因为农奴制度成为影响俄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隐患,②正确;农奴制度没有成为所有俄国人的共识,③错误;材料“社会良心”说明农奴的悲惨处境得到知识分子的同情,④正确。A正确。4、C【分析】从图片中可以看出:通过“缝补”把日本连为一个整体。明治政府推翻幕府统治之后,各地藩国依然存在,并且拥有很大势力,威胁着中央集权,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871年明治政府宣布废藩置县,废除藩国,设立府县,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这样日本封建割据局面彻底结束,真正形成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明治政府各项措施顺利施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故答案选择C项。5、C【分析】“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原来就有的;并不是仿效欧美的产物,所以本题凡是含③均是错误的,而①;②、④又均是仿效欧美的产物,所以本题正确答案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武士道精神”不属于仿效欧美。6、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内容的理解。根据题干第一个平民领袖,主要是他使公民享有一定的权利。结合而所学知识B项是它的主要原因。所以选B。7、B【分析】据材料中“四民分业论”“即“士农工商”四种身份的人分开居住;分别培养”可得出是划分士农工商的居住,与其社会地位无关,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工匠(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可得出众多工匠一起工作推动了手工业技艺的提高,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社会阶层进行阐释,故C项排除;材料中仅是描述了四种身份人的居住以及工匠由于居住在一起而提高技术,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D项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在于材料“工匠(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8、A【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的影响。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广州不再是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由此导致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生计维艰。与广东人是否抵制洋货、“十三行”是否辞退员工没有关系,故排除B、C项。清政府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严禁对外贸易,故排除D项。故选A。9、B【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为每个人调谐公平的正义”、“公共的财产”可知,梭伦维护的是公共利益,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当时雅典实行民主政治,材料中并未涉及批判专制制度;依据材料可知梭伦并不只是强调每个人的公平正义,还强调公共财产至上,因此C选项表述不够全面,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梭伦并不只是强调每个人的公平正义、权利平等,还强调公共财产至上,因此D选项表述也不够全面,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10、略

【分析】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划分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以五百人会议代替梭伦创立的四百人会议,创立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这些措施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使各级官职向广大公民开放,为贫苦公民参加政权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证,这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故答案为“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解析】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1、略

【分析】【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时间可得出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增加);根据“第一次大规模霍乱发生在1831~1832年间;造成了约2.2万人死亡;第二次则是发生在1848年,估计此次霍乱造成了约7.2万人死亡”可得出瘟疫较大规模的爆发;根据“霍乱的病原体可以通过水源进行传播,因而在没有清洁水供应且欠缺一定排水设施的英国城市的贫民窟自然成为了感染的重灾区”得出公共卫生状况日益恶化和设施欠缺;根据“查德威克的思想警醒当时信奉自由主义的英国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突破地方自治与自由主义传统”可得出政府奉行传统自由放任政策与现实脱节;根据“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介入对公共卫生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与高效的管理,正是这一思想改变了英国的公共卫生面貌。”得出改革者的推动。

(2)影响:根据“1870年至1890年市政卫生局开始成为政府的常设机构,一些城市还从正规部队中招募组建卫生监督部队”可得出增强了政府的管理职能;根据材料可得出促进了近代卫生机构的建立,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根据“在改善城市居民不良生活习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可得出提高了公众的卫生意识;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城市死亡率的下降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可得出有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结合所学可得出同时也利于促进城市化进程。【解析】(1)原因: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增加);瘟疫较大规模的爆发;公共卫生状况日益恶化和设施欠缺;政府奉行传统自由放任政策与现实脱节;改革者的推动。

(2)影响:增强了政府的管理职能;促进了近代卫生机构的建立,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提高了公众的卫生意识;有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利于促进城市化进程。12、略

【分析】试题分析:第(1)小问依据材料中“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可知康有为采用的策略是以西方、日本变法取得成功为例激发信心。第(2)小问注意梭伦改革中关于公民享有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资格由财产决定;而不是取决于出身的规定;回答秦国商鞅变法中提高政治地位的内容时,应结合秦国的时代背景和变法的具体内容回答。第(3)小问从材料中“它首先抨击的是久已成为无上权威并且排斥任何不同理解的天主教会正宗教义”、“确认人的信仰应当取决于人内心的理解,而非取决于外在的强制”可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意义从思想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第(4)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材料中“论者”、“辩者”的观点赞成哪一种都可以。解题的关键在于首先理解“论者”、“辩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其次,结合所学知识,找到支撑观点的史实,史论结合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梭伦改革;商鞅变法、戊戌变法的内容、特点及失败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记忆和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点评:关于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高考命题的角度有:(1)题型通常为材料型的选考题;(2)在内容上,仍会侧重于对改革的一般规律性认识和评价的考查;(3)考查方向上注意通过学习改革的意义及改革家的精神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解析】(1)策略:以西方;日本变法取得成功为例激发信心。(2分)

(2)政治权利: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2分)

途径:立军功;努力耕织。(4分)

(3)意义: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任意两点得4分)

(4)①论者:操之过急。理由:A;在短短103天内颁布了众多的法令;使基层没有时间去理解和贯彻落实这些规定,致法令成为一纸空文。B、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舆论和组织准备,没有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好就急于改革,招致多方反对和敷衍而失败。(5分)

②辩者:对旧制度改革不彻底。理由:变法内容中没有根本改革旧制度的措施;更没有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取代封建专制制度。(5分)③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理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仅是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刚刚登上政治舞台,力量弱小。(5分)④新旧力量对比悬殊。理由: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且缺乏政治斗争策略。(5分)

以上任一观点均可,但必须与说明的史实一致。观点2分,史实2分,逻辑严密1分。13、略

【分析】【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吴起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很容易在材料中找到的,例如,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损害旧贵族的利益);楚悼王死,吴起失去了政治支持、变法时间太短(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等等均可。

(2)“庆历新政夭折”的原因和“吴起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相同点,例如,都损害了其他阶层的利益、都是时间太短等等。但是结合所学知识庆历新政夭折的原因还包括改革措施自身也存在问题、改革派自身也存在问题、在位者宋仁宗自身的问题(并没有一个改革的坚定的信念)等等均可。尽管是材料解析题,但是很多答案往往都在教材上,也足以说明熟练掌握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功课。【解析】(1)①打击了楚国大贵族既得的政治经济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②变法时间短暂,急于求成,许多措施难以实施;③打击对象明确,范围过大,使自己孤立;④楚悼王死后,吴起失去了支持。

(2)①触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而遭到他们强列反对;②改革的观念在整个士大夫上层和中下层并没有达成思想和认识上的共鸣。③改革派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改革措施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时北宋的困境;④北宋统治腐朽,宋仁宗在庆历新政实施过程中的动摇反复。14、略

【分析】【详解】

(1)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计口授田”和“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看相同之处是按人口分配土地。

(2)可依据所学知识;回顾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涉及服饰;姓氏、语言、婚姻、制度、文化等方面的改变。

(3)溯源可从汉族文化的先进性与鲜卑族传统。对后世的影响可从中国土地制度的变迁、加速民族融合方面思考。【解析】(1)按人口分配土地。

(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

(3)汉族先进文化;鲜卑民族传统。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他措施加速了鲜卑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15、略

【分析】【详解】

(1)内容:根据“以不同方式;先后接管中华邮政和外国企业在中国的邮电设施”得出收回中国邮电事业管理主权;根据“经政务院批准,把报纸的发行,包括订销;分发、运输、投送交由邮局”得出把报纸的发行交由邮局;根据“政务院决定对邮政和电信企业实行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得出实行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根据“各级邮政所把邮政和电信机构合并,实现了‘邮电合一’”得出邮政和电信业务合一;根据“邮政部决定对那些由私人承办的邮政代办机构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整顿”得出对私人承办邮政代办所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主要是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邮电事业的基础,加强了邮电事业的政治功能,强化了国家对邮电事业的控制力;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支撑。【解析】(1)内容:收回中国邮电事业管理主权;把报纸的发行交由邮局;实行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邮政和信业务合一;对私人承办邮政代办所进行社会主义造。

(2)意义: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邮电事业的基础,加强了邮电事业的政治功能,强化了国家对邮电事业的控制力;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支撑。16、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材料“明初的监察制度效仿元制设御史台;掌监察;下设殿中司和察院,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使台,正式创设督察院,完成了台、察合的制度创新”来看,明朝注意监察制度的创新;依据材料“将地方分区监察和中央按系统监察相结合”来看,明朝地方分区监察和中央按系统监察相结合;依据材料“但直接受命于皇帝”来看,监察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依据材料“握有对重大案件的司法审判权”来看,监察机构兼有司法权;依据材料“御史监军,随同出征”来看,战时兼有军事监督、监察职能;依据材料“对科道官的选用十分严格,同时还规定,对监官犯罪的处分比一般官吏要重”来看,明朝重视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和管理;依据材料“明朝历代统治者制定并完善了监察法规”来看,明朝还注意监察制度的法制化建设,最终促使明朝监察形成相对严密的体系。

(2)依据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古代中古政治制度来看,明朝的监察制度改革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对后世的监察制度产生重要影响;但是明朝的监察制度依附于皇帝专权,因此不能从根本上防止腐败。【解析】(1)特点:注意监察制度的创新;地方分区监察和中央按系统监察相结合;监察机构兼有司法权;战时兼有军事监督;监察职能;监察官直接对皇帝负责;重视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和管理;注意监察制度的法制化建设;形成相对严密的体系。

(2)评价: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对后世的监察制度产生重要影响;但是明朝的监察制度依附于皇帝专权,因此不能从根本上防止腐败。17、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中的“周世宗柴荣的改革处在极为特殊复杂的背景下”可知;战乱纷争的割据背景下进行了改革;根据材料“此外周世宗还进行了扩建京城;订定历法、音乐以及改革科举弊端、搜访遗书的工作”可知,改革领域广,涉及面宽;“周世宗在位不满六年,死后周朝只存在了几个月就为北宋取代,他的改革也由此结束”可知,改革时间短。

(2)影响:根据材料“使五代各朝把大批农民无休止地束缚军队中的现象有了改观,既有利于农业生产,更大大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和“使农民乐意还乡,激发了生产积极性”可知,改革增加了劳动力,扩大了耕地面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军事力量;根据材料“亲自裁决政事,执掌赏罚大权,并要求自己不因怒刑人,因喜赏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增强了后周的综合国力,缓和了社会矛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分裂、统一中原奠定物质基础。【解析】(1)特点:战乱纷争的割据背景;改革领域广;涉及面宽;改革时间短。

(2)增加了劳动力,扩大了耕地面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军事力量;增强了后周的综合国力;缓和了社会矛盾;为北宋结束分裂、统一中原奠定基础。18、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新生活运动即求全国国民于衣食住行四项实际的基本生活能彻底改进之一种社会教育的运动也”可归纳出以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素养);建设国家为目的;根据材料“涤除我国民不合时代不适环境之劣根性,以求适合于‘礼义廉耻’”可归纳出中华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根据材料“新生活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启,疾风暴雨地在全国推进,终因缺乏物质基础而收效甚微”可归纳出运动有始无终,对社会影响不足;结合新生活运动的目的可知,旨在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其独裁统治。

(2)评价:结合上述分析的特征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评价可从改善社会环境,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国民经济建设、有利于抗战、对人民进行思想控制、运动脱离国情和人民的实际需要及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解析】(1)特点:以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素养);建设国家为目的;中华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运动有始无终,对社会影响不足;由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主导,旨在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其独裁统治。

(2)积极:改善社会环境;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国民经济建设;有利于抗战。

消极:对人民进行思想控制(性质反动);运动脱离国情和人民的实际需要,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19、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能力。第(1)题由材料一中“贵族控制着”“公民大会权力很小”可知改革前社会问题的表现即贵族专政。由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状况指出改革的目的。第(2)题由材料二中“除却欠债”“重获自由”等可知是颁布“解负令”;其历史作用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根据材料三梭伦不偏不倚;处于二者之间可知其理念是中庸。第(4)题举措由材料四最后一句话可得出答案。影响可从其缓解矛盾,减少阻力等方面回答。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梭伦改革是雅典走上了民主制的道路,推动了雅典的进步,也为人类创造了政治文明遗产,其改革中有很多是倾向于平民的措施,如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役制,公民不会再因为债务问题而沦为奴隶,发展工商业等这些措施也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解析】(1)表现:贵族专政。农民(平民)社会地位地下;农民(平民)生活贫困;容易沦为债务奴隶。目的: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或巩固奴隶主统治)。

(2)举措:颁布解负令(或废除债务奴隶制)。作用: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让欠债为奴的平民重获土地和自由;从而缓和贫民与贵族的矛盾。

(3)理念:中庸(或折中、不偏不倚)举措:不平分富人的财产,但也让穷人得到实惠。影响:这一理念可以缓解矛盾,减少阻力,推动改革成功。四、论述题(共3题,共6分)20、略

【分析】【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依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于提出的观点进行阐释。本小问,首先依据材料“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的信息可以概括出观点是历史人物的个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阐述结合商鞅变法的背景、影响解答即可。【解析】观点:历史人物的个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导致各国进行改革,锲而不舍、不畏强权、主张严刑峻法的商鞅顺应时势,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促使秦国实力增强,迅速崛起,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21、略

【分析】【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依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于提出的观点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