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沪科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沪科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沪科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沪科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锌、铁、镁三种金属中的两种混合物13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g,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锌B.铁C.镁D.无法推断2、“达菲”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一种特效药.该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化学式为C16H31N2PO8的物质.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C;H,N,P,O五种元素组成。

B.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2:1

C.H;N,P,O五种元素组成。

B.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2:1

C.相对分子质量为410

D.一个分子中含有58个原子。

3、实验室经常会用到不同的仪器,其材料可分为不同物质类别,以下分类不正确的是()A.制造药匙的不锈钢属于混合物B.制造蒸发皿的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鈣(CaSiO3),硅酸钙属于盐C.制造棕色试剂瓶的玻璃,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玻璃属于化合物D.火柴头覆盖的红色物质为红磷,红磷属于单质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rm{(}rm{)}

A.rm{A}B.rm{B}C.rm{C}D.rm{D}5、水与我们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B.物质溶解于水时都会放出热量C.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杂质可以使硬水软化D.水在天然循环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6、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KNO3溶液中慢慢加入KNO3晶体,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w)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7、某化学活动小组在做酸;碱、盐的兴趣实验时;桌面上放置了四个盛有无色液体的烧杯,他们将甲烧杯中的液体分别倒入另外三个烧杯中,看到下列现象:乙中液体变为“红葡萄酒”;丙中液体产生大量气泡,变为“汽水”;丁中的液体变为“牛奶”(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四个烧杯中溶液可能是()

A.甲:氢氧化钠溶液;乙:酚酞试液;丙:稀硫酸;丁:氢氧化钙溶液。

B.甲:碳酸钠溶液;乙:酚酞试液;丙:稀硫酸;丁:氯化钙溶液。

C.甲:稀硫酸;乙:碳酸钠溶液;丙:石蕊试液;丁:氯化钡溶液。

D.甲:氢氧化钠溶液;乙:碳酸钠溶液;丙:酚酞试液;丁:氯化钙溶液。

8、下列操行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的是()

A.用燃烧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B.用手捂法检查装置气密性。

C.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O2

D.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9、(2006•山东)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要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通常有两种思路:①将杂质从混合物中除去;②将有用物质从混合物中取出.以下除去混合物中杂质的方法中,与②的思路一致的是()

(1)已知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分别是-183℃和-195.8℃.要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可根据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采用蒸馏液态空气的方法.

(2)实验室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3)海盐厂以海水为原料,用太阳能蒸发法晒得粗盐.A.(1)B.(2)C.(1)(2)D.(2)(3)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现有氢气和氧气共10g;点燃使之充分反应,生成7.2g水,则反应前氧气质量可能是()

A.0.8g

B.3.6g

C.6.4g

D.9.2g

11、9gCaCO3和MgCO3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能是()

A.3.8g

B.4g

C.5.2g

D.4.5g

12、(2012•东阿县二模)下列关于质量相同的CO和CO2的叙述正确的是()A.CO和CO2分子个数比是11:7B.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C.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1D.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1413、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A.用浓氨水、酚酞试液、水及烧杯检验微粒在不断运动B.用植物的花瓣制作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C.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硝酸银和硫酸钠两种溶液D.用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CO2是否集满14、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各种原子中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微粒构成的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能保持其化学性质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含带电的微粒15、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发生偏转的是()

A.1.8g铝粉和1.8g铁粉。

B.4.2g碳酸镁和2g硝酸银。

C.5.6g铁粉和5.6g锌粉。

D.10g碳酸钙和5.6g氧化钙。

16、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C.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溶液丙若再蒸发100g水;析出的晶体可能大于2g

17、利用化学实验可以鉴别生活中的一些物质.下表中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能将本组待鉴别的物质都区分出来的是()

A.硬水;软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

B.N2、O2、CO2;空气;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C.棉纤维;羊毛纤维、涤纶;闻燃烧产生的气味;观察燃烧情况和灰烬;

D.氯化钾、硫酸钾、磷矿粉[Ca3(PO4)2];看外观;再加水,观察是否溶于水。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8、天然气是我们生活中使用的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试计算:

(1)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

(2)甲烷中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

(3)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19、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要用____夹着试管,加热前先使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我们把这种方法叫____,加热时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记不可使试管口对着____.20、某兴趣小组用石灰石和盐酸溶液反应制取CO2,并验证CO2的性质.在确认装置气密行良好后进行实验.把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对此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水没有变浑浊?

[猜想与验证]

(1)甲同学认为可能澄清石灰水已变质.他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向其中吹气,现象是____;说明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

(2)乙同学认为制得的CO2中可能有HCl气体.他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____,他用试管取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再通入制得的气体,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他得出结论是CO2中混有氯化氢气体.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21、(1)科学家在合成超导材料时,偶然制得了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的紫色化学合成物质BaCuSi2O6,其中Si的化合价为____(Ba和Cu均为正二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

(2)英国科技人员研制能自动灭火的陶瓷砖.这种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He)和二氧化碳气体;当这种充气的陶瓷砖砌成的房屋遇到火灾时,经过高温烘烧,砖会出现裂缝,砖内的氦气;二氧化碳会立即喷射出来,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氦气的化学性质是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②砖内喷出的气体能起到抑制和灭火的作用,其原理是____.

(3)高纯度的单质硅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材料;没有硅就没有你喜欢的计算机.请运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地壳中含有大量的硅元素,它的含量仅次于____元素.

②二氧化硅是沙的主要成分,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R,R的化学式为____.

③硅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并放出大量的热,有科学家在研究将硅作为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较,硅燃烧没有二氧化碳排放,因而有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____.22、找出每组中在物质类别上与另两种不同的物质填在横线上.

(1)银、生铁、铝合金:______;

(2)BaSO4、CaCO3、Cu(OH)2:______.23、开发和利用清洁而又高效的新能源;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

(1)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理想的制氢方法是____.目前已经开发利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除了氢能以外,我国现已经正在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核能等,这些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除了促进经济发展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好处(写出两条)?____;____.24、氧气中的氧元素是以____态存在的.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28分)25、爆炸一定是化学反应____.26、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____27、倡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木筷、一次性塑料杯等____(判断对错).28、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无人的方向.____.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4题,共24分)29、(2015春•顺义区校级月考)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酸碱盐的性质(夹持仪器已省略)

(1)关闭止水夹K2,打开止水夹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B装置中装入稀盐酸,使其浸没大理石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A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当B装置中的物质仍在反应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装置中反应逐渐停止;C装置中溶液由红色逐渐褪为无色,D装置中液面上升,反应停止后D中液体澄清且无色,其中液面上升原因是____,此时D装置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____.30、现有镁;稀盐酸、氧气、氢氧化钠、氯化铜;请选择上述物质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置换反应____;

(2)中和反应____.

用上述一种试剂或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CaCl2(CaCO3)____;

(4)Cu(CuO)____.31、某工厂欲从只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其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a、b的名称分别是____.

(2))操作a后得到的固体是____.

(3)写出流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以上两个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是____.32、根据如图所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a中的气体.观察到木条复燃,该气体是____.

(2)将白色纸花用紫色石蕊试液喷湿,放入集气瓶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3)集气瓶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瓶底放少量水,说明该反应是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依据三者与盐酸反应均生成二价的盐,所可以写出反应的通式,据此计算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据此可判断一定含有的金属情况.【解析】【解答】解:根据锌;铁、镁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均生成二价金属阳离子得:(R为金属,设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是M)

R+2HCl═RCl2+H2↑

M2

131g

M=26

则必须有相对原子质量大于26和小于26的金属存在;又因为锌;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均大于26,只有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6,故一定含有金属镁;

故选:C.2、B【分析】

A、根据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化学式C16H31N2PO8可判断该物质由C;H、N、P、O五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根据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化学式C16H31N2PO8可计算C;O元素的质量比=(12×16):(16×8)=3:2;故B不正确;

C、根据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化学式C16H31N2PO8可计算相对分子质量=12×16+1×31+14×2+31+16×8=410;故C正确;

D、根据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化学式C16H31N2PO8可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16+31+2+1+8=58个原子;故D正确;

故选B.

【解析】【答案】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该物质的分子的构成,利用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化学式C16H31N2PO8可判断该物质的组成元素和该药物的分子构成;根据药物的组成元素和分子构成,可计算组成元素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

3、C【分析】【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制造药匙的不锈钢属于混合物正确,合金都属于混合物;制造蒸发皿的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鈣(CaSiO3),硅酸钙属于盐正确,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制造棕色试剂瓶的玻璃,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玻璃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火柴头覆盖的红色物质为红磷,红磷属于单质正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解析】【解答】解:A;制造药匙的不锈钢属于混合物正确;合金都属于混合物,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制造蒸发皿的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鈣(CaSiO3);硅酸钙属于盐正确,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制造棕色试剂瓶的玻璃;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玻璃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火柴头覆盖的红色物质为红磷;红磷属于单质正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4、B【分析】解:rm{A}rm{NaCl}溶液、盐酸分别显中性、酸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不能检验rm{NaCl}溶液中混有盐酸;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铁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不能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将粗盐研碎、溶解rm{(}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rm{)}过滤rm{(}把不溶物彻底除去rm{)}蒸发rm{(}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rm{)}得到精盐的过程;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rm{B}

A;根据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rm{垄脵}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rm{垄脷}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解析】rm{B}5、D【分析】【分析】A;根据水的组成分析判断;

B;根据物质溶于水时的放热、吸热现象分析;

C;根据活性炭的吸附特点分析;

D、根据水在天然循环中发生变化的特征分析.【解析】【解答】解:A;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认识不正确.

B;物质溶解于水时;有的会放出热量,有的会吸热量.故B认识不正确.

C;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杂质;不能减少钙、镁离子的化合物的量,不能将应硬水软化.故C认识不正确.

D;水在天然循环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D认识正确.

故选D.6、D【分析】【分析】不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以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若向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该物质,则该物质会继续溶液,则溶液中的溶质增多,会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但溶液达到饱和以后,溶质不再增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解析】【解答】解:由于是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慢慢加入硝酸钾晶体,因此硝酸钾晶体会溶解至溶液饱和不再发生变化,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逐渐的变大至不再发生变化,故选D.7、B【分析】

A;题目中甲丙反应会产生气体;而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混合无气体生成,故此选项错误.

B;符合各物质间反应的有关现象;故此选项正确.

C;题目中甲乙要求反应变红;而提供的选项中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气体,故此选项错误.

D;题目中要求甲乙反应变红;而氢氧化钠与碳酸钠不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解析】【答案】甲丙混合产生气体;说明为酸与碳酸盐的反应,甲乙混合变红,说明为碱性物质与指示剂酚酞的反应,甲与丁混合变为牛奶,说明能产生白色沉淀.

8、B【分析】

A;用燃烧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的过程中羊毛燃和合成纤维燃烧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用手捂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是根据装置内外的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C、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O2的过程中;木条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解析】【答案】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9、B【分析】

A;蒸馏液体空气时;由于氮气的沸点低,氮气会先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与①思路相同,此项错误;

B;用蒸馏的方法制取水时;水从原物质中分离出来,符合②的思路,此项正确;

C;因为分离液体空气不和②相同;故此项错误;

D;海水晒盐蒸发掉的是水;和思路①相同,故此项错误.

故选B

【解析】【答案】(1)蒸馏液体空气是根据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把氧气和氮气分离开;

(2)蒸馏时水从先从原物质中分离出来;

(3)海水晒盐是把海水中的水蒸发掉.

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CD【分析】

设实际参加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2H2O

3236

x7.2g

x=6.4g;

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为7.2g-6.4g=0.8g

①若剩余气体为氧气;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质量为:10g-0.8g=9.2g;

②若剩余气体为氢气;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质量为:6.4g;

故选CD.

【解析】【答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根据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水的质量,列出比例式,计算出实际参加氧气的质量.考虑剩余气体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氧气,故可有两种情况.

11、BD【分析】

设9gCaCO3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44

9gx

=

x=3.96g

设9gMgCO3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MgCO3+2HCl=MgCl2+CO2↑+H2O

8444

9gy

=

y=4.6g

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介于3.96g-4.6g之间.

故答案选BD.

【解析】【答案】本题解题思路采用极值法解答;假设全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求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再假设全是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求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实际生成的溶二氧化碳的质量介于二者之间解答即可.

12、AD【分析】

相对分子质量是28,CO2是44,因为质量相同,所以物质的量之比是=11:7;

A.两者的分子个数比为是=11:7;故A说法正确;

B.氧原子个数比为=11:14;故B说法错误;

C.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1:7;故C说法错误;

D、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14;故D说法正确.

故选AD.

【解析】【答案】此题可用两者的物质的量进行求解,因为CO相对分子质量是28,CO2是44;由于质量相同,所以物质的量之比是。

=11:7;利用这一关系进行求解即可.

13、CD【分析】【分析】A;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会放出的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进行解答;

B;根据植物的花瓣制作指示剂遇到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进行解答;

C;根据氯化钡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而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也会生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进行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会放出的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可用浓氨水、酚酞试液、水及烧杯检验微粒在不断运动,故A正确;

B;植物的花瓣制作指示剂遇到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所以可用植物的花瓣制作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故B正确;

C;氯化钡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而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也会生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所以不能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硝酸银和硫酸钠两种溶液,故C错误;

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可用燃烧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检验CO2是否集满;而不是伸入集气瓶中,故D错误.

故选:CD.14、AD【分析】【分析】A;根据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微粒构成的进行解答;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能保持其化学性质进行解答;

C;根据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进行解答;

D、根据原子是电中性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A;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微粒构成的;例如氢原子中就不含有中子,故A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能保持其化学性质,故B正确;

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故C正确;

D;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故D错误.

故选:AD.15、AD【分析】

A;50g7.3%的稀盐酸中HCl质量=50g×7.3%=3.65g

50g7.3%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消耗金属铝和镁的质量分别为:

2Al~6HCl

54219

m(Al)3.65g

解之得m(Al)=0.9g

Fe~2HCl

5673

m(Fe)3.65g

=

解之得m(Fe)=2.8g

则金属铝未完全反应;铁不足,所以消耗盐酸量不同,放出氢气质量不相等;天平失去平衡;

B;硝酸银与盐酸反应不产生气体;因此增加的质量即为加入的硝酸银溶液质量2g;

而MgCO3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

MgCO3~CO2

8444

4.2m(CO2)

解之得m(CO2)=2.2g

所以加碳酸镁后烧杯质量增加质量为4.2-2.2=2g;所以天平仍然平衡.

C;50g7.3%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消耗金属铁和锌的质量分别为:

Fe~2HCl

5673

m(Fe)3.65g

解之得m(Fe)=2.8g

Zn~2HCl

6573

m(Zn)3.65g

解之得m(Zn)=3.25g

则金属铁;锌均与稀盐酸没有反应完;盐酸少量,反应放出氢气质量相等;加入金属质量相等,天平平衡;

D;50g7.3%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消耗碳酸钙的质量分别为x

CaCO3~2HCl

10073

x3.65g

x=5g;

碳酸钙过量;生成的气体由5g碳酸钙生成;

则生成的CO2的质量为=2.2g;烧杯质量增加了10-2.2=7.8g

而氧化钙和盐酸反应不放出气体;所以增加5.6g,所以天平不平衡.

故选A;D

【解析】【答案】因为加入的盐酸质量相等;所以需要判断两端加入一定量物质后增加质量是否相等,增加质量相等时天平能仍然保持平衡,不相等时天平发生偏转.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借助关系式和差量法进行分析比较.

16、BD【分析】

A;溶液甲蒸发水分无晶体析出;则溶液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甲蒸发水分后得到溶液乙;溶液乙蒸发水分析出晶体,若乙恰好是饱和溶液,则溶液丙和溶液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

C;溶液乙蒸发水分析出晶体;则溶液乙可能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若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蒸发100g水析出2g晶体后得到的溶液丙,溶质质量分数比溶液乙大,若继续蒸发10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就大于2g,故D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根据溶解度的知识进行分析;溶液蒸发水分无晶体析出,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7、AC【分析】

A;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检验软水和硬水;肥皂水在软水中的泡沫较多,在硬水中的泡沫较少,故A正确;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时,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都会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

C;棉花;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纤维素,灼烧时无有气味物质产生,只能闻到燃烧纸张的味道;羊毛,由蛋白质组成,灼烧时产生烧焦的羽毛味;涤纶,合成纤维,灼烧时有特别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氯化钾和硫酸钾都是白色晶体;都易溶于水,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AC.

【解析】【答案】A;根据肥皂水在硬水和软水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C;根据三种纤维的组成;分析灼烧时的气味,鉴别三种纤维;

D;根据钾肥和氮肥都是白色晶体;都会溶于水进行分析.

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8、略

【分析】【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1)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

(2)甲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1×4)=3:1.

(3)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5%.

故答案为:(1)16;(2)3:1;(3)75%.19、略

【分析】【分析】根据实验室给试管内液体药品加热的正确操作方法以及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分析.【解析】【解答】解:若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中上部,手握长柄.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跟桌面成45°角,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即预热,然后小心地在试管里液体的底部加热,试管口不能对着人,防止液体沸腾溅出伤人.

故答案为:试管夹;预热;自己和他人.20、略

【分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及实验结论推测实验现象;

(2)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的HCl气体会混入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和盐酸都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解析】【解答】解:(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人吹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用于检验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质;根据甲同学实验的结论:说明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故吹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乙同学认为制得的C02中可能含有HCl气体;是因为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的HCI气体混入二氧化碳中;而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生成盐酸,与石灰水可反应;

要证明猜想;用紫色石蕊试液是不对的,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生成碳酸,碳酸也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就是说有没有HCI气体紫色石蕊试液都能变红;

故答案为: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HCl气体;

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也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1、略

【分析】

(1)在BaCuSi2O6中;Ba和Cu均为正二价,O均为负二价,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以求出硅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故填:+4.

硅元素是+4价,氧元素是-2价,所以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iO2.

(2)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故填:稳定.

砖内喷出的气体能起到抑制和灭火的作用;其原理是氦气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填:氦气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①地壳中含有大量的硅元素;它的含量仅次于氧元素.故填:氧.

②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个R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是一氧化碳.故填:CO.

③化石燃料燃烧时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故填:温室效应.

【解析】【答案】在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用元素符号和相应的数字可以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氦气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判断物质的化学式;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

22、略

【分析】解:(1)银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生铁是由铁;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铝合金是由铝和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组成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银.

(2)硫酸钡是有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碳酸钡是由碳酸根和钙离子组成的盐;氢氧化铜是由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碱;

故答案为:Cu(OH)2.

(1)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来分析即可;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而混合物含有多种物质.

(2)根据盐和碱的概念来分析即可;盐是由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会进行正确的分类,弄清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以及酸、碱、盐的定义.【解析】银;Cu(OH)223、略

【分析】【分析】(1)氢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节约化石能源、保护环境等,进行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1)理想的制氢方法是寻找合适的光分解催化剂;使水在太阳光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

目前已经开发利用的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除了氢能以外;我国现已经正在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核能等,这些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除了促进经济发展外,能节约化石资源;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能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故答案为:(1)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化学;(2)节约化石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合理即可).24、略

【分析】【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存在形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析】【解答】解: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氧气中的氧元素是以游离态存在的.

故答案为:游离.四、判断题(共4题,共28分)25、×【分析】【分析】爆炸包含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有新物质生成的爆炸是化学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的爆炸是物理爆炸.【解析】【解答】解:高压锅爆炸;气球爆炸等;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反应;

故答案为:×.26、√【分析】【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的对象考虑本题,知道化学是学什么的.【解析】【解答】解: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所以是正确的.故答案为:√27、×【分析】【分析】根据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木筷、一次性塑料杯等会增大消耗增大能源消耗,加重环境污染分析.【解析】【解答】解: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木筷;塑料杯等,制作过程消耗能源和资源,多作用一次性用品,能增大消耗的能量、二氧化碳的排放等,所有错误.

故答案为:×.28、√【分析】【分析】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析】【解答】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为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试管口应朝着无人的方向,并能对着自己或别人.

故答案为:√.五、简答题(共4题,共24分)29、略

【分析】【分析】(1)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

(2)D装置中液面上升,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为红色,其中液面上升的根本原因是:B装置中产生CO2压强增大,将底部液体压入到C中,导致C中压强也增大,将溶液压入到D中,液面上升;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是因为B中CaCl2通过C部分进入D装置中与Na2CO3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