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PEP必修1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人教版PEP必修1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人教版PEP必修1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人教版PEP必修1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人教版PEP必修1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人教版PEP必修1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46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C.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D.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文中的“小相”,是公西华的谦辞。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声声慢(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作者用十四个字为全词奠定了基调,接着作者便层层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惨和心情的哀痛。B.作者通过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表现了作者对于南方生活的厌烦。C.作者通过自比黄花,不仅表达了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也象征着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D.《声声慢》这首词作营造了一种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寻登进士第寻:不久B.量移江陵府掾曹量:酌情C.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黜:贬黜D.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凡:凡是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时与臣游游:游历B.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D.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遇:厚待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红海行动》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海军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展现并挖掘了中国军队的实力,获得高达5亿美元的票房。B.“一个营业员服务态度不好,外地人会说你那个城市服务态度不好,港澳同胞会感到祖国不温暖”,张秉贵简单的话语彰显其胸怀全局的大局观念。C.作为21世纪的年轻人,我们渴望施展自身的意志和才华,做真正的自己,渴望比“服从工作需要”更自由和更深层次的表达。D.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他坚持义务献血18年,累计献血量超过11000毫升,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和山东省师德标兵称号。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不拘于时B.蚓无爪牙之利择师而教之C.吾尝终日而思矣顺风而呼D.其曲中规其皆出于此乎7、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不吾知也②技经肯綮之未尝③风乎舞雩④加之以师旅⑤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⑥为国以礼⑦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⑧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A.①⑦/②③④/⑤⑥/⑧B.①⑤/②⑦/③④/⑥⑧C.①⑦/②⑤/③④⑥/⑧D.①②⑦/③④⑥/⑤/⑧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C.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评卷人得分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2分)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____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____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____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评卷人得分三、古代诗歌阅读(共7题,共14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公安县怀古①杜甫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洒落君臣②契,飞腾战伐名。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秋。当年八月,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戒严。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川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君臣:指刘备与他的臣子诸葛亮等。【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构思精巧,重点表现出“野”之“旷”“江”之“深”。B.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现象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C.颈联运用典故,写出了刘备君臣关系的融洽,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先描写古迹遗址,然后描绘眼前时景,最后抒发怀古情思。【小题2】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①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②,诗句夜裁冰③。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注)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酒杯秋吸露:运用典故,“河东项曼斯好道学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曰:‘去时有数仙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居月之旁,其寒凄怆。口饥欲食,辄饮我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形容一个人秋来饮美酒的惬意。③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鼎”“山林”运用比喻修辞;分别喻指奢侈豪华的生活;隐居乡野的生活,这句诗指出富贵、隐逸的生活都是梦幻。

B.“人间宠辱休惊”一句;劝导族弟辛祐之面对人间得失荣辱,无需心惊,体现了淡泊旷达的人生态度。

C.下片前两句回忆了往昔与族弟辛祐之小窗风雨;对床夜话的手足情谊;情真意切,清丽洒脱。

D.作者在下片运用虚写;设问、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离别时对族弟辛祐之的深厚情意。

(2)这首送别词结尾写景抒情既柔美又不失洒脱豁达,极具辛词特色,请简要赏析。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忆秦娥娄山关【注】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1935年2月25日;红军与敌军为争夺娄山关展开激斗,最终取得胜利。这首词即写于攻克娄山关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写拂晓时分红军急行军前往娄山关;下片写黄昏时分战斗结束,全篇没有从正面描写战争。

B.“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练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攻娄山关的时间;环境,而且营造了一种壮烈的抒情氛围。

C.“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碎”字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字表现了战士们内心的悲凉,用字十分精妙。

D.这是一首雄壮的革命战争的赞歌;凝重与雄劲豪放相统一,气氛悲壮,但又蕴含着勃勃生机,赞颂了红军的豪迈气概和英勇精神。

(2)请简要赏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两句。13、讨论这首词和李煜同时所作另一首《浪淘沙》各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情感?又分别说出了哪些人生共通的体验?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为咏洞庭湖的名句,其中“坼”和“浮”用得好,为什么?

(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涕泪之中,饱含着诗人怎样丰富的情感?1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三堂东湖作。

韦庄。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影动新桥横蝃蝀①,岸铺芳草睡鵁鶄②。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注】①蝃蝀(dìdōng):彩虹。②鵁鶄(jiāojīng):池鹭。

(1)诗歌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16、仔细阅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回答问题。

(1)《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滚绣球》表现了窦娥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2)《滚绣球》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评卷人得分四、选择+简答(共1题,共9分)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

C项;“周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错,应该是“周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

故选C。2、B【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

B.“表现了作者对于南方生活的厌烦”错。应当是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

故选B。3、D【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注意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考生答题时注意提防文言选项中常出现的以今释古的陷阱和现象。

D项;“凡是”错误,“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指的是:总共(经他资助的)内亲外戚以及朋友的孤女出嫁的就有十人之多。故“凡”意为:总共。故选D。

【点睛】

实词理解题主要考查考生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理解和推断实词往往可以从语法搭配、语境暗示、字形构成、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句子结构对称,字音字形通假几大角度推断词义。4、C【分析】试题分析:谢:谢罪。5、B【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对病句的理解;把握能力。常见病句六大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A项;语序不当,改为“挖掘并展现”。C项,搭配不当,“施展”和“意志”不搭配。D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改为“被评为”或者“荣获称号”。

故选B。

【点睛】

解析病句的技巧:

1.看动词。

在一个句子里;动词是灵魂,它既承接前面表示主语怎么样,又要支配后面的宾语来表示具体的句意,因而极易成为命题者设置误点的首选对象。审读句中的动词,不仅要看全句的谓语动词,还要关注分句或小成分里的动词。一般情况下,在动词上设置误点主要有动宾搭配不当和缺少宾语中心语等。

2.看关联词。

不同的关联词所运用的语义场是不同的;因此在遇到一个句子含有关联词时;

首先要注意运用的关联词是否符合语境要求;

其次;要注意关联词是否正确搭配或残缺不全;

第三;特别要注意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得当。

3.看数量词。

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一般一眼就能分辨出数量词使用的正误。

错误地使用数量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约数与语气副词合用所导致的语意重复或矛盾,二是用倍数来表示降低或减少,三是数量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四是“数量词+名词+名词”这一结构产生歧义。

4.看否定词。

在病句题中;因错误运用否定词而导致句子不合逻辑的情况时有出现。在辨别时,尤其不能忽视像“防止;否认、杜绝、禁止、避免”等含有否定义的词语,当它们与否定词连用时,务必要审查该句语意是否符合逻辑。

5.看并列项。

并列项在句子里是常见的;任何一个句子成分都可以用并列项来表示。并列项之间一般有顿号或表并列关系的连词作标志,它可以是名词与名词的并列,也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之间的并列。

并列项如果有误;主要存在三个方面:一是并列项之间类属关系不当,存在包含或交叉关系;二是并列项在句中与同其发生关系的另一成分不能完全搭配或一一照应;三是并列项之间语意重复或抵触,导致句子成分赘余或逻辑有误。

6.看“是”和“和”

“是”和“和”是造句时常用的两个字;但运用时稍有不慎,就会产生语病,因而也很容易成为命题者的设置点。

一般来讲,“是”字句较常见的语病是主宾搭配不当、句式杂糅和成分赘余等;“和”字句较常见的语病是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和搭配不当等。6、C【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于:介词;比/于:介词,表被动,被。

B.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之:代词;他,代指自己的孩子。

C.而:连词;表修饰/而:连词,表修饰。

D.其:代词;它,代指直木弯曲成的轮/其: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

故选C。7、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句式的能力。

①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不知吾”;

②宾语前置句;“之”是提宾助词;

③介宾短语后置句;“乎”相当于“于”,是后置标志;

④介宾短语后置句;后置短语是“以师旅”;

⑤主谓倒装句;“宜乎”是谓语部分;

⑥介宾短语后置句;后置短语是“以礼”;

⑦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莫能御之”;

⑧省略句;每一个“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

故选D。8、D【分析】【详解】

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项;句式杂糅,“根据调查”“调查显示”,二者任留其一;

B项;语序不当,改为“要求每名学生三个月内完成”;

C项;搭配不当,“推动”和“受益”搭配不当,删去“和企业广泛受益”。

故选D。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2分)9、略

【分析】【小题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句中,“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这是介词短语后置句,“于郡中”是“闻”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吴廷尉”“吴廷尉”是专有名词(“廷尉”官职名,“吴廷尉”意思为“姓吴的廷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召置门下”是一个事件,应与后面断开。排除B项。分析可知,C项断句正确。故选C。

【小题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A项的解说错误,“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农家”不是影响最深远的,故选A。

【小题3】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C项,“重新得到重用”原文没有提及,只是“征见”,“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顺序不当,应该是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故选C。

【小题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还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1)短,诋毁;擅权,揽权;纷乱,使变得混乱。“乃短贾生曰”是省略句,承前省,主语应是“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2)数,屡次;言,说,指出;或,有的;削,削弱。“非古之制”是省略句,省略的主语应是“这种状况”。

【点睛】

参考译文:

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孝文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的吴郡守治理政事;安抚百姓在全国最有成绩,过去又因与李斯是同乡而常向李斯学习,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担任廷尉。吴廷尉便向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很年轻,颇为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于是,文帝便把贾谊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当时贾谊才二十岁出头;在朝臣中是最年轻的。每当皇帝诏令臣下商议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无言答对,而贾谊却总是答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的。于是,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一年之内,就把他从博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汉兴到文帝经过二十多年,天下已经安定,朝野和睦,应当更定历法,改变所崇尚的颜色,订正法令制度,统一官名,大兴礼乐,便详细草拟了各项仪礼和办法,建议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重新确定官名,全部变更秦朝的法度。文帝刚刚即位,谦恭谨慎,一时还顾不上这些事。但一些律令的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诸侯回到封国,都是贾谊出的主意。因此,皇帝和大臣商议,打算把贾谊提拨到公卿大臣的位置。绛侯周勃;颖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因此,皇帝从此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建议,并派他去作了长沙王吴差的太傅。

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被贬谪而去的,心情抑郁(不愉快)。在渡湘江的时候,作了一首赋,来凭吊屈原。

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征召到京城晋见皇帝。正赶上文帝坐在宣室接受神的赐福。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便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一直谈到夜半,文帝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向贾谊面前移动。谈完之后,文帝说:“我好久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不如他。时间不长,就任贾谊为梁怀王刘揖的太傅。梁怀王是文帝喜爱的小儿子,好读书,所以文帝让贾谊做他的师傅。

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谏阻;认为这样做祸患就会由此产生。贾谊屡次上书,指出诸侯势力过大,有的封地连接数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文帝不听。

几年以后,粱怀王骑马时,从马上跌下摔死了,没有后代。贾谊认为自己这个老师没有当好,很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就死去了。【解析】【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1)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

(2))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三、古代诗歌阅读(共7题,共14分)10、略

【分析】【分析】

【小题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A项;“重点表现之‘深’”错误。这首诗是怀古诗,“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重点表现的不是自然景观的特点,而是为了重点突出公安县的历史变迁。

故选A。

【小题2】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题干问的是“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比较。比较杜甫在两首怀古诗中的异同,需要对两首诗有比较准确的把握。从题材上讲,两首诗都是怀古诗,都是因为诗人来到了名人故地而自然生发的感慨。《咏怀古迹》(其三)是诗人对王昭君的缅怀,想到昭君远嫁异域,最终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杜甫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的怀才不遇。《公安县怀古》是杜甫对吕蒙,刘备等人的缅怀,表达对他们能建功立业的人生的羡慕和刘备与诸葛亮等和睦君臣的关系的向往。【解析】【小题1】A

【小题2】相同点:杜甫在两首诗中均流露出了对古人(王昭君、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不同点:主要表现在杜甫对古人缅怀敬仰的具体情感。《咏怀古迹》(其三)中,杜甫主要表达对王昭君凛然勇毅的家国大义的敬佩;《公安县怀古》中,杜甫主要表达对吕蒙等人能建功立业的人生的羡慕和刘备与诸葛亮等和睦君臣关系的向往。11、略

【分析】【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A项;“运用比喻修辞”错误。“钟鼎”“山林”运用的是借代修辞。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赏析诗词一般从诗词本身的修辞手法入手,进而理解词人在诗词中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注意题干中提示的“既柔美又不失洒脱豁达”。“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写景,其中使用了设问和比喻。这些景色属于虚写,词人想象族弟一路上看到的美景,既可消解旅途的孤独寂寞,也包含着词人对族弟前程美好的祝愿。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解析】(1)A

(2)本词结尾写景,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体现出景色细腻、柔美的特点;虽是送别词,但不做悲戚忧伤之态,而是想象送别后,族弟一路有秀美山水相伴,来消解旅途的孤寂,写得洒脱、豁达。12、略

【分析】【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C项;“表现了战士们内心的悲凉”错误,“咽”指的是在昂首挺进的队伍中,军号吹奏着低沉悲壮的音调,并没有表现战士们的悲凉。

故选C。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从诗句使用的手法的角度分析;“如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体现了夺取雄关的艰难。“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这支革命队伍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就出来了。从描写的内容和情感的角度分析,两句诗表现了夺取雄关后的豪迈之情。

【点睛】

诗歌中炼句题一般解答思路:

①找出关键字词并解释其语境义;

②展开联想描述该句景象或情状;或概括其营造的意境;

③点出该字运用的表现手法(不要忘记“修辞手法”)。

④分析诗人表达的感情或主题。

虽然以上四点最终并不一定都会体现在答案中;但锻字炼句题仍应始终牢记联系意境;情感、手法这三大鉴赏角度。

诗词赏析:上阕这四句写景实则非自然之景实是作者眼中之景如王国维所说的“景中有我”实在是写情中之景以表达景中之情写作者之所感所想。所以这里的景物描写其实不过是作者的真实感受的外化景象是作者当时的心情投射在周围景物时所看到的事物。正因为寒冷才觉得西风烈,正因为路难行才觉得霜重,正因为心情沉郁才听得雁叫凄苦、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而这也正是红军当时冬夜行军的真实写照。上阕的整体色调的灰暗的天色未亮,凄风冷月行军困苦可谓没有一点亮色。上阕确定的基调是阴沉抑郁的一句“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让人变得心情沉郁。下半阕上来起始二句一片的凄厉悲壮豪气突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照一般的章法写来下阕可以写人之困顿路之艰难以抒行军艰难之慨进而深化这种基调写成一首写长征路难的抒情之作。但作者没有如此而是笔锋一转横空出世全词的调子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下阕的开头虽然语调比较舒缓了但“真如铁”三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这是很精巧的构想“真如铁”这个“铁”字用得极妙让人有超现实之感。因而已被广泛传诵成为佳句。而句中的“漫道”二字却又展露出藐视艰辛的豪迈情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这个句子的内涵极为丰富。“而今迈步从头越”是上句的自然延伸。“迈步”就是举大步经过战斗“雄关”而今已变成通途。“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这支革命队伍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就出来了。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但可以“从头越”。【解析】(1)C

(2)①“雄关漫道真如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暗示出夺取娄山关的艰难。②这两句词体现了红军夺取娄山关后的豪迈之情,表现了革命队伍踏平艰难险阻的决心和勇气。13、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的能力。答题中要结合诗歌创作的背景全面解读诗歌;然后仔细阅读诗歌内容,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诗人传达的情感。

《虞美人》抒发了作者在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和万般愁情。《浪淘沙》则表达了他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作为一个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凄凉之感。

从《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可见,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刻心中不只有悲苦愤慨,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说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悲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现了诗人愁恨的悠长深远和汹涌翻腾。《浪淘沙》中,上片写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让人颇感迷离恍惚。这些都是诗人作为亡国之君的人生的共通的体验。

【点睛】

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解析】《虞美人》主要抒发词人对屈辱的囚徒生活的无比厌烦和满腔愁绪;《浪淘沙》主要抒发词人对故国河山的无比眷恋和对国破家亡的千古憾恨。《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所表达的物是人非的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所表现的绵绵不绝的愁绪;《浪淘沙》中,“梦里不知身是客”所表达的梦与醒之间身份错位的漂泊无依之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所表达的离别之痛,“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所表达的繁华不再、命运无常的无奈,这些都是人生共通的体验。(不要求有统一答案,只要能够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说出一二即可)14、略

【分析】【详解】

(1)本题考查炼字。要结合这两句诗表达的内容来分析,这两句诗写作者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的阔大景象。“坼”本意是分裂,是说洞庭湖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从而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则说日月星辰都随着洞庭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足见洞庭湖的博大壮观。(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作者在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晚年登上岳阳楼,面对浩瀚博大的洞庭湖,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要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结合整首诗的写作背景来揣摩这涕泪中复杂的感情。重点结合”戎马关山北“分析其对国事的担忧之情。【解析】(1)“坼”字,诗人用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2)“戎马关山北”五字,体现出诗人胸中装有黎民社稷,无比宽广的襟怀。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15、略

【分析】【详解】

(1)回答问题时,要分析诗歌描写的具体内容。诗歌的前两联,描写了满塘的秋水澄碧、菱花静置在湖面、新桥像彩虹、芳草中睡着池鹭这样一幅幽静的画面,表现了诗人的闲情逸致。(2)解答本题,可以分为两步:①把握诗歌内容。诗歌描写了诗人在黄昏雨后静静地游览东湖时所见的景象,诗人用清新秀丽的笔触绘出了湖光山色,表现了自己悠然自得的闲适情怀。②体会语言特色。韦庄的律诗,多明快清新。就这首诗而言,诗人并没有使用典故,而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直接描写所见景色,直接抒发心中感受。诗歌开篇就从“满塘秋水”着笔,直接入题。接着描写看到的景色:湖面上漂浮着十亩菱花,湖上横跨新桥,湖岸上芳草如茵,池鹭睡卧,蛙鸣声声等。描写明白晓畅,语言平实。值得一提的是,诗歌使用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都十分生动恰切,比如“乱”,形象地描写了蛙鸣的情况。【解析】(1)诗歌的前两联描写了湖面、岸边幽静美丽的景色,湖面上浮着的十亩菱花,平展在明镜般清澈的水中;湖上横跨的新桥,像一条长虹,影子在水中荡漾;湖岸上,芳草如茵,睡着池鹭。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情感。(2)①用语明白晓畅。开篇直接入题,然后以湖面为中心,用白描手法将湖上、岸边、四周的自然景物组织在一起,营造了优美、迷人、宁静的氛围。②用词生动准确。如动词“动”“横”“铺”“投”“落”“倒”“入”“生”等,使本来静的景物有了动态,也使本来各不相干的景物相互融合;再如形容词“乱”,形象地描写了蛙鸣的情况。16、略

【分析】【详解】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