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项目1.1认知质量和建设工程质量概念项目1.2认知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概念项目1.3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单元1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基础项目1.1认知质量和建设工程质量概念1.1.1质量《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8/ISO9000:2005)》标准中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上述定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l)质量不仅是指产品质量,也可以是某项活动或过程的工作质量,还可以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质量是由一组固有特性组成,这些固有特性是指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面的要求的特性,并由其满足要求的程度加以表征。(2)特性是指区分的特征。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特性有各种类型,如一般有:物质特性、行为特性、人体工效特性、功能特性。(3)满足要求就是应满足明示的(如合同、规范、标准、技术、文件、图纸中明确规定的)、通常隐含的(如组织的惯例、一般习惯)或必须履行的(如法律、法规、行业规则)的需要和期望。(4)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产品、过程或体系的质量要求是动态的、发展的和相对的。1.1.2建设工程质量建设工程质量简称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综合。建设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除具有一般产品共有的质量特性,如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及其属性外,还具有特定的内涵。建设工程质量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l)适用性。(2)耐久性。(3)安全性。(4)可靠性。(5)经济性。(6)与环境的协调性。1.1.3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分析1.工程建设各阶段对质量形成的作用与影响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过程,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的决策过程和各个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过程,体现了建设工程项目质量从目标决策、目标细化到目标实现的系统过程。因此,必须分析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质量要求,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工程质量(1)建设项目决策阶段。(2)建设工程设计阶段。(3)建筑施工阶段。(4)竣工验收及保修阶段。2.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影响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很多,通常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即4MlE,指: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事前对这五方面的因素严加控制,是保证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1)人。(2)材料。(3)机械。(4)方法。(5)环境。1.1.4工程质量的特点建设工程质量的特点是由建设工程本身和建设生产的特点决定的。建设工程(产品)及其生产的特点:一是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流动性;二是产品多样性,生产的单件性;三是产品形体庞大、高投入、生产周期长、具有风险性;四是产品的社会性,生产的外部约束性。正是由于上述建设工程的特点而形成了工程质量本身有以下特点。1.影响因素多2.质量波动大3.质量隐蔽性4.终检的局限性5.评价方法的特殊性项目1.2认知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概念1.2.1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关系质量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目标。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确定和实现过程,需要系统有效地应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建设工程项目各参与方的质量责任和职能活动的实施来达到。1.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08/ISO9001:2008)》标准中质量管理的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2.质量控制《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08/ISO9001:2008)》标准中质量控制的定义为:“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一系列相关活动”。1.2.2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1.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前,产品质量主要依靠操作者本人的技艺水平和经验来保证,属于“操作者的质量管理”。20世纪初,以F.W.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促使产品的质量检验从加工制造中分离出来,质量管理的职能由操作者转移给工长,是“工长的质量管理”。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产品有了技术标准(技术条件),公差制度(见公差制)也日趋完善,各种检验工具和检验技术也随之发展,大多数企业开始设置检验部门,有的直属于厂长领导,这时是“检验员的质量管理”。上述几种做法都属于事后检验的质量管理方式。(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1924年,美国数理统计学家W.A.休哈特提出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他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提出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的“6σ”法,绘制出第一张控制图并建立了一套统计卡片。与此同时,美国贝尔研究所提出关于抽样检验的概念及其实施方案,成为运用数理统计理论解决质量问题的先驱,但当时并未被普遍接受。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的统计质量控制的推广应用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事后检验无法控制武器弹药的质量,美国国防部决定把数理统计法用于质量管理,并由标准协会制定有关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方面的规划,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并于1941~1942年先后公布一批美国战时的质量管理标准。(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从注重产品的一般性能发展为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在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中要求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质量问题。在管理理论上也有新的发展,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来保证质量此外,还有“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美国A.V.费根鲍姆于60年代初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中国自1978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质量管理相关特性质量管理的发展与工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关于质量的概念包括对社会性、经济性和系统性三方面的认识。(1)质量的社会性质量的好坏不仅从直接的用户,而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评价,尤其关系到生产安全、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问题时更是如此。(2)质量的经济性质量不仅从某些技术指标来考虑,还从制造成本、价格、使用价值和消耗等几方面来综合评价。在确定质量水平或目标时,不能脱离社会的条件和需要,不能单纯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还应考虑使用上的经济合理性,使质量和价格达到合理的平衡。(3)质量的系统性质量是一个受到设计、制造、使用等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例如,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同时又是涉及道路、司机、乘客、货物、交通制度等特点的使用系统。产品的质量应该达到多维评价的目标。费根堡姆认为,质量系统是指具有确定质量标准的产品和为交付使用所必须的管理上和技术上的步骤的网络。3.质量管理发展原因统计质量管理向全面质量管理过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它是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第二,随着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加深与发展,随着工人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会运动的兴起等等,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资本家对工人的态度和管理办法也有新的变化,资产阶级管理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在管理科学中引进了行为科学的概念和理论,进入了“现代管理”阶段。第三,在资本主义市场激烈竞争下,广大消费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买到质量可靠、价廉物美的产品,抵制资本家不负责任的广告战和推销的滑头货,成立了各种消费者组织,出现了“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运动,迫使政府制定法律,制止企业生产和销售质量低劣、影响安全、危害健康等劣等品,要企业对提供的产品质量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4.质量管理百年历程工业革命前产品质量由各个工匠或手艺人自己控制1875年泰勒制诞生——科学管理的开端最初的质量管理——检验活动与其他职能分离,出现了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1925年休哈特提出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以减少对检验的依赖。1930年代道奇和罗明提出统计抽样检验方法。194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应用统计质量控制技术取得成效;美国军方资供应商在军需物中推进统计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美国军方制定了战时标准Z1.1、Z1.2、Z1.3——最初的质量管理标准。三个标准以休哈特、道奇、罗明的理论为基础。1950年代戴明提出质量改进的观点——在休哈特之后系统和科学地提出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质量和生产力的持续改进;强调大多数质量问题是生产和经营系统的问题;强调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管理的责任。此后,戴明不断完善他的理论,最终形成了对质量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戴明十四法”。开始开发提高可靠性的专门方法——可靠性工程开始形成1958年美国军方制定了MIL-Q-8958A等系列军用质量管理标准——在MIL-Q-9858A中提出了“质量保证”的概念,并在西方工业社会产生影响。1960年代初朱兰、费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们提出,为了生产具有合理成本和较高质量的产品,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只注意个别部门的活动是不够的,需要对覆盖所有职能部门的质量活动策划。戴明、朱兰、费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日本被普遍接受。日本企业创造了全面质量控制(TQC)的质量管理方法。统计技术,特别是“因果图”、“流程图”、“直方图”、“检查单”、“散点图”、“排列图”、“控制图”等被称为“老七种”工具的方法,被普遍用于质量改进。1960年代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制定了AQAP质量管理系列标准——AQAP标准以MIL-Q-9858A等质量管理标准为蓝本。所不同的是,AQAP引入了设计质量控制的要求。1970年代TQC使日本企业的竞争力极大地提高,其中,轿车、家用电器、手表、电子产品等占领了大批国际市场。因此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极大发展。日本企业的成功,使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日本质量管理学家对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时期产生了石川馨、田口玄一等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1979年英国制定了国家质量管理标准BS5750——将军方合同环境下使用的质量保证方法引入市场环境。这标志着质量保证标准不仅对军用物资装备的生产,而且对整个工业界产生影响。1980年代菲利浦.克劳士比提出“零缺陷”的概念。他指出,“质量是免费的”。突破了传统上认为高质量是以高成本为代价的观念。他提出高质量将给企业带来高的经济回报。质量运动在许多国家展开。包括中国、美国、欧洲等许多国家设立了国家质量管理奖,以激励企业通过质量管理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质量管理不仅被引入生产企业,而且被引入服务业,甚至医院、机关和学校。许多企业的高层领导开始关注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战略管理模式进入企业。1987年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管理标准问世——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对全世界1987年版的ISO9000标准很大程度上基于BS575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和贸易活动产生影响。1994年ISO9000系列标准改版——新的ISO9000标准更加完善,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第三方质量认证普遍开展,有力地促进了质量管理的普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朱兰博士提出:“即将到来的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1990年代末全面质量管理(TQM)成为许多“世界级”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是一种使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战略。质量的概念也从狭义的符合规范发展到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提高了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而且在企业文化改造与重组的层面上,对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能力。在围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和生产周期方面,新的管理方法层出不穷。其中包括:并行工程(CE)、企业流程再造(BPR)等。2000年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创新与管理创新必将极大地促进质量的迅速提高--包括生产和服务的质量、工作质量、学习质量、直至人们的生活质量。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将更加丰富,并将不断突破旧的范畴而获得极大的发展。1.2.3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质量控制是在明确的质量目标条件下通过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运用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思想和动态控制的原理,主要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质量的事前预制、事中控制和事后纠偏控制。1.事前质量预控事前质量预控是利用前馈信息实施控制,重点放在事前的质量计划与决策上,即在生产活动开始以前根据对影响系统行为的扰动因素做种种预测,制订出控制方案。这种控制方式是十分有效的。例如,在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阶段,对影响质量或成本的因素做出充分的估计,采取必要的措施,可以控制质量或成本要素的60%。有人称它为储蓄投资管理,意为抽出今天的余裕为明天的收获所做的投资管理。2.事中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也称作业活动过程质量控制,是指质量活动主体地自我控制和他人监控地控制方式。自我控制是第一位的,即作业者在作业过程中对自己质量活动行为的约束和技术能力的发挥,以完成预定质量目标的作业任务;他人监控是指作业者的质量活动和结果,接受来自企业内部管理者和来自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检查检验,如工程监理机构、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等的监控。事中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工序质量合格,杜绝质量事故发生。3.事后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控制也称为事后质量把关,以使不合格的工序或产品不流入后道工序、不流入。事后控制的任务是对质量活动结果进行评价、认定;对工序质量偏差进行纠偏;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整改和处理。从理论上讲,对于建设工程项目如果计划预控过程所制定的行动方案考虑得越周密,事中自控能力越强、监控越严格,实现质量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由于在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计划时难以预料的因素,包括系统因素和偶然因素的影响,质量难免会出现偏差。因此当出现质量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超出允许偏差时,必须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保持质量受控状态。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事后控制,具体体现在施工质量验收各个环节的控制方面。以上三个系统控制的三大环节,它们之间构成了有机的系统过程,其实质就是PDCA循环原理的具体运用。项目1.3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是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主体活动的结果。他们各自承担了建设工程项目的不同实施任务和质量责任,并通过建立质量控制系统,实施质量目标的控制。1.3.1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构成1.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性质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是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控制的一个子系统,与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等依托于同一项目目标控制体系,它既不是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也不是施工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它是以工程项目为对象,由工程项目实施的总组织者负责建立的一次性的面向对象开展质量控制的工作体系,随着项目的完结和项目管理组织的解体而消失。2.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范围(1)系统涉及的主体范围。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工程总承包企业、施工企业、建设工程监理机构、材料设备供应厂商等构成了项目质量控制的主体,这些主体可以分为两类,即质量责任自控主体和监控主体,它们在质量控制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同。承担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施工或材料设备采购的单位,负有直接的产品质量责任,属质量控制系统中的自控主体;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对各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活动行为和活动结果实施监督控制的组织,称质量监控主体。如业主、项目监理机构等。(2)系统涉及的工程范围。系统涉及的工程范围,一般根据项目的定义或工程承包合同来确定。具体说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建设工程项目范围内的全部工程;②建设工程项目范围内的某一单项工程或标段工程;③建设工程项目某单项工程范围内的一个单位工程。(3)系统涉及的任务范围。项目实施的任务范围,即由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或若干阶段进行定义。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服务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控制,其质量控制的系统职能贯穿于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和竣工验收等各个实施环节,即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任务或若干阶段承包的质量控制任务。3.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结构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一般情况下形成多层次、多单元的结构形态,这是由其实施任务的委托方式和合同结构所决定的。(1)多层次结构。多层次结构是相对于建设工程项目工程系统纵向垂直分解的单项、单位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子系统。系统纵向层次机构的合理性是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目标、控制责任和措施分解落实的重要保证。(2)多单元结构。多单元结构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总体系统下,第二层面的质量控制系统及其以下的质量自控或保证体系可能有多个。这是项目质量目标、责任和措施分解的必然结果。4.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特点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是面向对象而建立的质量控制工作体系,有如下的特点:(1)建立的目的。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只用于特定的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而不是用于建筑企业或组织的质量管理。(2)服务的范围。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涉及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所有的质量责任主体,而不只是某一个承包企业或组织机构。(3)控制的目标。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是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标准,并非某一具体建筑企业或组织的质量管理目标。(4)作用的时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系统相融合,是一次性而非永久性的质量工作系统。(5)评价的方式。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一般由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总组织者进行自我评价与诊断,不需进行第三方认证。1.3.2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为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组织制度方面的保证。这一过程,是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总目标的确定和分解过程,也是建设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之间质量管理关系和控制责任的确定过程。为了保证质量控制系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必须明确系统建立的原则、主体和程序。1.建立的原则(1)目标分解。(2)分层规划。(3)明确责任。(4)系统有效。2.建立的主体一般情况下,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应由建设单位或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机构负责建立。在分阶段依次对勘察、设计、施工、安装等任务进行分别招标发包的情况下,通常应由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负责建立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各承包企业应根据该系统的要求,建立隶属于该系统的设计项目、施工项目、采购供应项目等质量控制子系统,以具体实施其质量责任范围内的质量管理和目标控制。3.建立的程序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过程,一般可按以下环节依次展开工作。(1)确定系统质量控制主体网络架构。(2)制定系统质量控制制度。(3)分析系统质量控制界面。(4)编制系统质量控制计划。1.3.3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运行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运行,是系统功能的发挥过程,也是质量活动职能和效果的控制过程。质量控制系统有效地运行,有赖于系统内部的运行环境和运行机制的完善。1.运行环境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运行环境,主要是指为系统运行提供支持的管理关系、组织制度和资源配置的条件。(1)建设工程的合同结构。建设工程合同是联系建设工程项目各参与方的纽带。合同结构合理、质量标准和责任条款明确、严格履约管理直接关系到质量控制系统的运行成败。(2)质量管理的组织制度。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程序性文件的建立,为质量控制系统各个环节的运行,提供必要的行动指南、行为准则和评价基准的依据,是系统有序运行的基本保证。(3)质量管理的资源配置。质量管理的资源配置是质量控制系统得以运行的基础条件,它包括专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的配置;以及实施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所必需的设备、设施、器具、软件等物质资源的配置。2.运行机制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运行机制,是质量控制系统的生命,是由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内在能力。它包括了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反馈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等。(1)动力机制。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是由多主体参与的价值增值链,只有保持合理的供方及分供方等各方关系,才能形成合力,保证项目的成功。动力机制作为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运行的核心机制,它可以通过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和利益机制的制度设计或安排来实现。(2)约束机制。约束机制取决于各主体内部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外部的监控效力。约束能力表现为组织及个人的经营理念、质量意识、职业道德及技术能力的发挥;监控效力取决于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主体外部对质量工作的推动和检查监督。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质量控制过程的制衡关系。(3)反馈机制。反馈机制是对质量控制系统的能力和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并为及时做出处置提供决策依据的制度安排。项目管理者应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并通过相关的制度安排来保证质量信息反馈的及时和准确。(4)持续改进机制。应用PDCA循环原理,即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的方式展开质量控制,注重抓好控制点的设置和控制,不断寻找改进机会、研究改进措施,完善和持续改进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提高质量控制能力和控制水平。1.3.4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目标1.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任务目标(1)建设单位的质量控制目标,是通过施工过程的全面质量监督管理、协调和决策,保证竣工项目达到投资决策所确定的质量标准。(2)设计单位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目标,是通过设计变更控制及纠正施工中所发现的设计问题等,保证竣工项目的各项施工结果与设计文件所规定的标准相一致。(3)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目标,是通过施工过程的全面质量自控,保证交付满足施工合同及设计文件所规定的质量标准(含建设工程质量创优要求)的建设工程产品。(4)监理单位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目标,是通过审核施工质量文件,采取现场旁站、巡视等形式,应用施工指令和结算支付控制等手段,履行监理职能,监控施工承包单位的质量活动行为,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施工合同和设计文件所规定的质量标准。
(5)供货单位的质量控制目标,是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提供货物及相关单据,对产品质量负责。2.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基本方式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通常采用自主控制与监督控制相结合、事前预控与事中控制相结合、动态跟踪与纠偏控制相结合以及这些方式综合应用等方式。1.3.5施工质量计划的编制方法1.施工质量计划的编制主体施工质量计划的编制主体是施工承包企业,一般应在开工前由项目经理组织编制,主要是根据合同需要,对质量体系进行补充,必须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对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没有详细说明的地方做重点描述。在总分包模式下,分包企业的施工质量计划是总包施工企业质量计划的组成部分,总包企业有责任对分包企业施工质量计划的编制进行指导和审核,并承担施工质量的连带责任。2.施工质量计划的编制范围施工质量计划编制的范围,应与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任务的实施范围相一致,一般以单位工程编制,但对较大项目的附属工程可以和主体工程同时编制,对结构相同的群体工程可以合并编制。3.施工质量计划的方式根据建筑工程生产施工的特点,目前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计划常用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形式进行编制。4.施工质量计划的基本内容在已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情况下,质量计划的内容必须全面体现和落实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也可引用质量体系文件中的相关条文),同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在质量计划中编写专项管理要求。施工质量计划的内容一般应包括:(1)工程特点及施工条件分析(合同条件、法规条件和现场条件);(2)履行施工承包合同所必须达到的工程质量总目标及其分解目标;(3)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及资源配置计划;(4)为确保工程质量所采取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程序;(5)材料设备质量管理及控制措施;(6)工程检测项目计划及方法等。5.施工质量计划的审批与实施施工质量计划编制完毕,应按照工程施工管理程序进行审批,包括施工企业内部的审批和项目监理机构的审查。通常,应先经企业技术领导审核批准,审查实现合同质量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然后,按施工承包合同的约定提交工程监理或建设单位批准确认后执行,施工企业应根据监理工程师审查的意见确定质量计划的调整、修改和优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由于质量计划是质量体系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计划中各项规定是否被执行属于企业质量运行效果的直接体现。因此,对质量计划的实施情况加强检查是必要的,可以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也可以根据各条款的落实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切忌只看记录不看实物。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开不合格报告,并责令其制定纠正措施,最后再复查、闭合。6.施工质量控制点的设置(1)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在什么地方设置质量控制点,需要对建筑产品的质量特性要求和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序进行全面分析来确定。设置质量控制点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1)对产品的适用性有严重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重要影响因素,应设置质量控制点。如,高层建筑物的垂直度。2)对工艺上有严格要求,对下道工序有严重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部位,应设置质量控制点。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质量、模板的支撑与固定等。3)对施工中的薄弱环节,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或对象,应设置质量控制点。如卫生间防水等。4)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部位和环节,应设置质量控制点。5)施工中无足够把握的,施工条件困难的或技术难度大的工序或环节。如,复杂曲线模板的放样工作。(2)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方法。承包单位在工程施工前应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基本程序,结合项目特点,列出各基本施工过程对局部和总体质量水平有影响的项目,作为具体实施的质量控制点,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在此基础上实施质量预控。如: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可列出地基处理、工程测量、设备采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有关分部分项工程中必须进行重点控制的专题等,作为质量控制重点。(3)质量控制点的重点控制对象1)人为因素,包括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术水平等均有相应的较高要求,如高空作业;2)物的因素,物的质量与性能,如预应力钢筋的性能和质量等;3)施工技术参数,如填土含水量,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等;4)施工顺序,如对于冷拉钢筋应当先对焊、后冷拉,否则会失去冷强等;5)技术间歇,如砖墙砌筑与抹灰之间,应保证有足够的间歇时间;6)施工方法,如滑模施工中的支承杆失稳问题,即可能引起重大质量事故;7)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等1.3.6施工生产要素的质量控制1.劳动主体的控制 2.劳动对象的控制3.施工工艺的控制4.施工设备的控制5.施工环境的控制1.3.7施工过程的作业质量控制1.施工作业质量自控(1)持证上岗,严格施工作业制度。(2)预防为主,主动控制施工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3)重点控制,合理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4)坚持标准,及时检查施工工序作业效果质量。(5)制度创新,形成质量自控的有效方法。(6)记录完整,做好有效施工质量管理资料。2.施工作业质量的监控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在施工阶段依照法律法规和工程施工合同,对施工单位的质量行为和质量状况实施监督控制。建设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要在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中对每个分项工程和每道工序进行质量检查监督,尤其要加强对重点部位的质量监督评定,负责对质量控制点的监督把关,同时检查督促单位工程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检查质量保证资料和有关施工记录、试验记录,建设单位负责组织主体工程验收和单位工程完工验收,指导验收技术资料的整理归档。在开工前建设单位要主动向质量监督机构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监督机构按照质量监督方案对项目施工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主要检查工程各个参建单位的质量行为、质量责任制的履行情况、工程实体质量和质量保证资料。设计单位应当就审查合格的施工图纸设计文件向施工单位做出详细说明,参与质量事故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技术处理方案。作为监控主体之一的项目监理机构,在施工作业过程中,通过旁站监理、测量、试验、指令文件等一系列控制手段,对施工作业进行监督检查,实现其项目监理规划。1.5.8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主要途径1.事前质量预控事前质量控制指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的质量控制,其控制重点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并且施工准备工作要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1)技术准备。包括熟悉和审查项目的施工图纸;施工条件的调查分析;工程项目设计交底;工程项目质量监督交底;重点、难点部位施工技术交底;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等。(2)物质准备。包括建筑材料准备、构配件、施工机具准备等。(3)组织准备。包括建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技术负责人为主、专职质量检查员、工长、施工队班组长组成的质量管理网络,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职能进行合理分配,健全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的执行机制;对施工队伍进行入场教育等。(4)施工现场准备。包括工程测量定位和标高基准点的控制;“四通一平”,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等的准备;组织机具、材料进场;制定施工现场各项管理制度等。2.事中质量监控(1)施工作业技术复核与计量管理。(2)见证取样、送检工作的监控。(3)工程变更的监控。(4)隐蔽工程验收的监控。(5)其他措施。3.施工质量的事后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控制指在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其具体工作内容是进行已完施工成品保护、质量验收和不合格品的处理等。1)成品保护。(2)不合格品的处理。(3)施工质量检查验收。1.3.9工程质量责任体系1.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1)建设单位要根据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按有关规定选择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合同中必须有质量条款,明确质量责任,并真实、准确、齐全地提供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原始资料。(2)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配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人员。对国家规定强制实行监理的工程项目,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监理。(3)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负责办理有关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组织设计和施工单位认真进行设计交底;在工程施工中,应按国家现行有关工程建设法规、技术标准及合同规定,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涉及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前委托原设计单位或者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经原审查机构审批后方可施工。工程项目竣工后,应及时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施工验收,未经验收备案或验收备案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4)建设单位按合同的约定负责采购供应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应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对发生的质量问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2.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责任(1)勘察、设计单位必须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相应的勘察设计任务,不许承揽超越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以外的任务,不得将承揽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也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单位的名义承揽业务或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业务。(2)勘察、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工程建设强制性技术标准和合同要求进行勘察、设计工作,并对所编制的勘察、设计文件的质量负责。勘察单位提供的地质、测量、水文等勘察成果文件必须真实、准确。设计单位应提供的设计文件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注明工程合理使用年限。设计文件中选用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当注明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除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材料、专用设备、工艺生产线外,不得指定生产厂、供应商。设计单位应就审查合格的施工图文件向施工单位作出详细说明,解决施工中对设计提出的问题,负责设计变更。参与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并对因设计造成的质量事故,提出相应的技术处理方案。3.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1)施工单位必须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相应的施工任务,不许承揽超越其资质等级业务范围以外的任务,不得将承接的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也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其他施工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或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2)施工单位对所承包的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负责。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实行总承包的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对全部建设工程质量负责。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的一项或多项实行总承包的,总承包单位应对其承包的建设工程或采购的设备的质量负责;实行总分包的工程,分包应按照分包合同约定对其分包工程的质量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承担连带责任。(3)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标准组织施工。未经设计单位同意,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在施工中,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规范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不得偷工减料,不使用不符合设计和强制性技术标准要求的产品,不使用未经检验和试验或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产品。4.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生产或供应单位的质量责任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生产或供应单位对其生产或供应的产品质量负责。生产厂或供应商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条件、技术装备和质量管理体系,所生产或供应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质量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技术规定的合格标准和设计要求,并与说明书和包装上的质量标准相符,且应有相应的产品检验合格证,设备应有详细的使用说明等。5.工程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1)工程监理单位应按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承担工程监理业务,不许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或以其他工程监理单位的名义承担工程监理业务,不得转让工程监理业务,不许其他单位或个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担工程监理业务。(2)工程监理单位应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与建设单位签订监理合同,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理,并对工程质量承担监理责任。如果工程监理单位故意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质量事故的,要承担法律责任。若工程监理单位与承包单位串通,谋取非法利益,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与承包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如果监理单位在责任期内,不按照监理合同约定履行监理职责,给建设单位或其他单位造成损失的,属违约责任,应当向建设单位赔偿。6.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的质量责任(1)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必须经省技术监督部门计量认证和省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资质审查,方可接受委托对建设工程所用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进行检测。(2)建筑材料、构配件检测所需试样,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取样送试或者由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现场抽样。(3)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应当对出具的检测数据和鉴定报告负责。(4)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质量,必须有检验机构或者检验人员签字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明。(5)在工程保修期内因建筑材料、构配件不合格出现质量问题,属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单位提供错误检测数据的,由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单位承担质量责任。7.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的质量责任(1)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的委托,受理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2)制定质量监督工作方案。(3)检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5)监督工程质量验收。(6)向委托部门报送工程质量监督报告。(7)对预制建筑构件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进行监督。1.3.10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近年来,我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先后颁发了多项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主要有:1.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施工图审查是指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依法认定的设计审查机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规范,对施工图进行结构安全和强制性标准、规范执行情况等进行的独立审查。(1)施工图审查的范围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级标准中的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项目均属审查范围。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的实际,确定具体的审查范围。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图报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有关审查机构,进行结构安全和强制性标准、规范执行情况等内容的审查。建设单位将施工图报请审查时,应同时提供下列资料:批准的立项文件或初步设计批准文件;主要的初步设计文件;工程勘察成果报告;结构计算书及计算软件名称等。(2)施工图审查的主要内容1)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审查,包括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是否安全、可靠。2)是否符合消防、节能、环保、抗震、卫生、人防等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3)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深度要求。4)是否损害公众利益。(3)施工图审查有关各方的职责1)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施工图审查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施工图审查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施工图审查工作中主要负责制定审查程序、审查范围、审查内容、审查标准并颁发审查批准书;负责制定审查机构和审查人员条件,批准审查机构,认定审查人员;对审查机构和审查工作进行监督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对施工图设计审查负依法监督管理的行政责任。2)勘察、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设计,并对勘察、设计质量负责。审查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勘察成果、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但并不改变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责任。3)审查机构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对施工图设计文件涉及安全和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厂房租赁合同能源管理专项条款范本3篇
- 2024投资合作风险分担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济南劳动合同
- 二零二五版建筑安全施工管理责任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百货门店租赁合同范本3篇
- 专项融资担保代偿合同(2024年度)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车库租赁与新能源充电桩建设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地形图保密及城市规划实施合同3篇
- 2025年度餐厅总经理突发事件应对处理合同3篇
- 2024石材行业安全防护与应急预案合同范本3篇
- 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可研
- 湖南省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监理服务费计费规则【实用文档】doc
- GB/T 6913-2008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磷酸盐的测定
- GB/T 18717.2-2002用于机械安全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2部分:人体局部进入机械的开口尺寸确定原则
- 教案:第三章 公共管理职能(《公共管理学》课程)
-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全套课件
- 117-钢结构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与管控措施
- SHS5230三星指纹锁中文说明书
- 诺和关怀俱乐部对外介绍
- 保定市县级地图PPT可编辑矢量行政区划(河北省)
-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