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S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8500字(论文)_第1页
《上海市杨浦区S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8500字(论文)_第2页
《上海市杨浦区S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8500字(论文)_第3页
《上海市杨浦区S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8500字(论文)_第4页
《上海市杨浦区S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85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杨浦区S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目录TOC\o"1-2"\h\u8009摘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比以前好了很多,人类寿命普遍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了当前不可回避的一大难题。如何选择适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状况的养老方式进行大力推行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我国政府破解养老难题提供了新的路径,但由于该体系还处于建设初期,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以上海市S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实地研究等调查方法了解上海市落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和上海市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要求,全面分析,查找上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以社会嵌入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解决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问题的对策。通过本项研究,期望为构建较为完备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出谋划策,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突破瓶颈、趋向完善。关键词:社区服务;养老模式;居家养老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对国内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很多压力,有效地应对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我国各地区政府的主要难题。据全国老龄委测算,我国即将于2030年达到老龄化峰值,我国的老年人口数将达3亿左右。据2021年我国发布的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在我国,60岁或更多的人口占18.70%,其中65岁或更多的人占13.5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比较,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提高8.3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6.2个百分点。上海,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但与此同时,上海又成为全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据上海市统计局发布,至2020年12月31日前,上海户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581.54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23.4%,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404.90万人,占户籍人口数16.3%。在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社区居家养老成了破解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养老服务,自2001年以来,政府给予了大力扶持。伴随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越来越迅猛,它的发展困境亦初露端倪,如服务的供给水平,资金的投入、服务内容匹配等等问题,成了目前老年群体养老服务需求满足的阻碍因素。在我国老龄化问题短期内无法逆转、家庭养老负担逐渐变大、机构养老参与度不强的社会背景下,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仍然不够充分。因此,加强对养老服务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不仅能丰富养老方面的学术知识,能够供政府在未来制订有关政策时进行思考。文章以上海市S社区为例,深入剖析和发掘了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期望能对老年人养老问题有所帮助,缓解城市老龄化严峻形势作出贡献。一、社区居家养老概述(一)社区居家养老的含义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根据养老地点可以分为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家庭养老是最传统的养老模式。但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顺利实施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正在逐渐弱化。至于机构养老,虽然多数老年人对养老院已有改观,但非到迫不得已,老人仍然不愿意选择进入养老院养老。基于此,一种既满足老年人家中养老的愿望,又能使其享受到在国内兴起的社区养老的专业化服务。老年人可继续生活在其家庭中或者长期生活在社区中,并在获得家庭照顾的情况下获得来自社区的各种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养老模式之一,介于家庭和机构养老之间,在社区资源的帮助下开发养老,由正规服务机构提供、社区志愿者与社会支持及其他三方,为有困难的老人提供服务及协助,从满足老年人心理出发,物质和其他各个方面的需求,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熟悉的情况下,获得安定而又好的关怀。(二)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的功能1.必要性我国正在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离发达国家还稍显不足。因此,从服务资金的角度,养老服务所需经费略有不足,国家对养老设施的投资力度小,使家庭养老成了多数家庭的首选,但是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目前阶段“四二一”型家庭比较多、机构养老有加重孩子压力,无法对老年人进行贴心服务等方面。于是产生了社区居家养老,它综合了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优势,填补了二者的缺点。既能满足老年人生理需要,又有安全保障,能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对社会交往的意愿。所以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目前养老模式中有了上升趋势,还可以更好地解决当前阶段的部分养老问题。2.意义作为养老新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展现了极大社会效益,充分地调动了社区拥有的特殊优势,在宽泛和恰当的情况下,通过社区服务帮助老年人。以及类似的生活场景,是社区居家养老可以提供,这是现代养老服务中比较关键的一点。相对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而言,社区居家养老可以让老人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里感受到内心的归属感,还保证了身体健康。老年人可以一边接受劳务,一边带着亲朋好友,体会亲情的温馨;社区老年人获得照料,让其子女可以放心地去上班,不同担心家里的长辈的健康问题。就社区居家养老的实践而言,全面贯彻与执行“以人为本”精神,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另外社区居家养老还可以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传统的养老机构存在着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问题,对于资源的消耗较高,所以造就了它高昂的收费,同时也制约着一些老人的成长,不能高效的利用养老资源。而社区居家养老则是通过改善社区老旧的基础设施,再在社区内招聘内有工作的社会群众,把社区老人聚集起来,共同开展服务,拉动社区就业率,同时提升资源利用率,增强社会效益。我国人口平均年龄越来越高,传统养老服务行业大大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而且原有社会服务机构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同时在中国,养老制度的费用普遍较高,比一般职业家庭能够承受的还要贵。有些家庭具有向老人机构送老人的能力,但受传统中国观念的影响,他们不愿和不能接受这样的做法。从一定程度上讲,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能够有效解决老年养老的问题,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满足老年人和家庭需求。(三)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的特点1.兼有家庭赡养和社区定点机构养老的优势和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息息相关,我国大多数老年人都不情愿进入养老机构度过晚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能够满足老人在家这种熟悉的养老环境养老的意愿的同时,又能够给老年人提供便利的人际交往的条件,重点是从精神以及物质方面都让老年人感到满意。随着基层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逐渐完备,居家养老的优势也可见一斑,这种方式既调和了家庭养老的服务单一匮乏与机构养老缺少“人情味儿”的对立矛盾,又可以从性价比的角度降低各项养老服务用项的提供成本,可谓一举多得。2.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正因为社会发展速度飞快导致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行进速度也随之加快。很多人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够倾尽全力照顾家中长辈。所以所栖身的社区才是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双面需求,并在精神层面顾及到老年人的健康需求的好去处。在社区居家养老,享受的是多元的养老服务环境,现如今完善养老模式应更注重其精神层面的心理需求,很多老人在晚年生活中会因退休、病痛以及家庭琐事等陷入囹圄而难以及时排解最终患上心理疾病,社区居家养老会提供由专业社工及心理医生提供的个性化心理服务,从源头上尽可能减轻老年人心理负担。3.服务及运行成本较低政府部门可以补贴一部分资金作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政策经济支持,这也使得个人及其家庭无需承担太高的养老服务开销,有利于节约家庭养老开支,并且所在社区会针对一些特殊群体例如残疾或低保低收入群体提供上门服务,指派就近的服务人员一对多或多对一提供相关养老服务,这不管是对老人或者是对服务人员而言均十分便利,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社工与老人的时间成本与人力物力,也便于在双方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节省开展差异化养老服务与文娱活动时彼此因不熟悉而造成的运行成本等。二、S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S社区位于上海市杨浦区,面积约2.75平方公里。该社区集聚了大量工人新村,其中70%以上的住宅为老公房,建于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S路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较少,公共设施已经老化,居民平均年龄大。自2015年起,S社区联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开展了名为“S空间创生行动”的社区微更新实践项目,通过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方式,打造“创意、创新、创业”社区。S社区的服务范围在半径2.37平方公里,社区居民户籍人口为92401人,外来人口为6000人,其中社区60岁以上老人数为17700人,占比为19.2%。社区在做好居民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宣传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工作的同时,还积极为社区老人拓宽在医疗健康服务方面,推行“一门式的服务”,使老人在家便能享受医疗护理保健服务。社区还为老人开设了专线电话,为老人提供咨询服务,提供老人联系卡,使老人能够得到更加便利和优质的服务。(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内容上海市S社区的养老服务是以养老服务中心为载体开展的,为满足社区老人医疗保健需求,围绕六大服务职能,社区先后组建了五支全科医疗服务队伍,下设了四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一个社区简易门诊。基于此,建立了“中心-站点-家庭”的“三站式”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让社区老人更加便捷的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例如家政护理、就餐服务、健康理疗、心理咨询等。为维护老年人权益,社区还经常举办法律讲堂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和其他有关服务,保障老年人合法权利。同时社区还为老人组织了很多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例如,歌唱舞蹈、故事会、短途旅游等活动,老年人通过参加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还展现了自我技艺,社区活动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有趣。(二)社区居家养老基础设施供给为全面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动养老服务的改革,全面建立社区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上海市S社区的嵌入式养老服务项目——S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于2020年9月29日正式开业。S社区养老设施设置了日间照料室、康复理疗室、健康小屋、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智慧养老平台等区域,为辖区及周边长者提供全方位专业的生活照护,同时整合S社区周边的康复医院、养老机构、养老信息平台等多种类型养老资源,打造了真正意义上社区-居家-机构联动的养老服务链和15分钟为老服务圈。同时S社区还组建了一只由老年服务与管理相关的多学科人员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最大限度地为辖区内长者提供专业养老服务,帮助辖区内长者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意识。(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在编职员122人,其中,离退休人员70人,外聘人员18人,卫生高级专业护理人员3人,卫生技术人员98人,具有中级职称人员28人;大专及以上学历51人,其中包含本科27人;具有全科资格的医师10人,通过全科岗位培训上岗人员29人。就年龄结构而言,目前50-59岁年龄段人员所占比例最大,服务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的现象依然存在,但近几年社区服务人员年龄结构上逐渐有了年轻化的趋势,40岁以下年龄的人员比例逐年增高,尤其是29岁以下人员增长比例尤为明显。在学历方面,服务人员主要是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的服务人员也一年比一年多,中专学历并不鲜见,以预防保健为主,初、高中学历服务人员以后勤工作为主。(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需求S社区提供一系列的养老服务,以满足不同情况下老年人的日常需求。然而,对于一些缺乏自理能力、经济条件较差的老年人来说,社区提供的服务时长远远不够,不能很好地解决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而他们又无力购买家政服务机构的老年人护理服务。社区对老年人家务劳动的支持可以为减轻老年人的生活负担做出重大贡献,特别是对那些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据社工介绍,老年人不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帮助,而且还有强烈的人际交往需求,他们都希望有一个人说说话,正如社共所说的那样,"他们只是希望你和他们多坐一会儿,你沉默不语也无妨,只是坐在他们旁边,这就好了。"但社区养老服务往往忽视了老年人的这种最低限度的精神慰藉需要。三、优化S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短缺且来源单一社区服务中心担负着社区居家养老大部分功能工作。社区服务中心实际上就是政府配置到基层的一个社会管理部门,它的部门资金主要靠政府的补贴和社会爱心人心的捐款。S社区居家养老基金这一阶段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和社会资本、极少有个人投资。这些钱会用于社区居家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和老人的补助以及志愿者的工资等等方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越来越完善,老龄化社会提早来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选择时,社区居家养老成了老年人最喜爱的选择,社区居家养老需求和经费这一矛盾越来越突出,并且逐步成为阻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开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提供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的困难成了开平南岛社区当前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另外,养老服务福利的改善也意味着普通民众对养老基金的需求增加,这样就会使资金短缺的情况更加严重。缺少所需财政支持,将造成缴费能力的欠缺,有的老年人就无法享受某些福利养老服务,无法将养老服务发挥到应有程度。(二)社区居家养老的相关设施不完善在S社区调查得知,老年人需求满足的总体比例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基础设施的匮乏。例如,一是虽然足腿熏蒸治疗服务更受老年人的青睐,但是,健康理疗室只配备了六件仪器,以每服务半小时为单位,每工作日公开六小时计,每天只有72位老人能够享受到保健服务,无法满足其他的老年人,供给严重短缺。第二,虽然社区为老人提供了休闲娱乐活动室,但活动室中设施大多都是健身器材相关,大多适合青少年,适合老年人的却较少,老年人能够开展的活动受到了限制。(三)社区居家养老专业化人才紧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工作对象是老年群体,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老服务的实施效果和服务对象的反馈息息相关。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大部分只在护理工作上做表面功夫,已经满足不了老年人对生活的需求,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造成了阻碍。1.养老从业人员专业理论知识缺乏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从业者多是原四五十岁的下岗工人,从外地嫁过来的人居多,年轻力量得不到良好的补充。其中大部分人年龄都比较高,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工作不够细心,他们只能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务,不能进一步满足老年人聊天读报和其他精神慰藉方面的需要。尽管《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对护理员职业要求,职业等级,申报条件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但是与薪资待遇关联不大,无法提高他们“考级”的积极性,所以目前社区中持证上岗的养老护理员非常少。2.养老从业人员流失率高,人才队伍不稳定因工资待遇不高,福利不多,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有效激励机制欠缺,加之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服务人员把养老服务看作是伺候老人的服务,所以社会地位低下等因素是造成从业人员辞职快的主要原因。尽管社区定期进行某些岗位技能的培训,但是,因为岗位人员流动性过大,不同程度地弱化了培训效果,间接影响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培养。四、S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一)构建多元化专项资金投入资金问题始终贯穿在多种养老模式发展过程之中,它限制了社区居家养老。为社区居家养老基金募集资金,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把社区居家养老项目列入财政总预算。与此同时,基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实际需求而提高的养老资金也不能低于养老成本上升。政府应向包括在最低福利覆盖范围内的需求者提供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以家庭、社区为主要形式。各家各户必须在资助老人养老,社区也要参与其中,以基本养老设施保障为基础,促进养老服务商业化发展,保证经费稳定。同时从社会上募集资金,例如基金会和福利组织。一边设法筹措资金,要着力保障养老资金使用公开、透明。从筹款到用完,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严格控制,建立健全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养老基金的安全性和得到合理利用。(二)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政府要增加养老服务投资,明确定位,对老旧社区基础设施予以补建和改造,能够合理地利用小区的已有资源,把小区周边闲置用房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改善资源错配,浪费等问题,使得现有资源利用率得到了提升;同时,对于新建住宅小区实行标准化养老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借助线下活动、线上线下的新媒体及其他形式,大力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宣传,宣传养老服务的政策与内容,提高大众养老服务认同度,吸引社会资本主动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设。要减少区域间资源配置差异,实现养老公共服务的均衡化。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为可持续发展对象,着力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的需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三)强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公共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从而打造高水平的队伍、拥有一支职业道德和专业职业技能过硬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能够有长久的保障。为了让社区更好的为老人服务,以适应不同水平的需要,养老服务人员应当掌握完好服务技能,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要有专业化的培训与辅导。培养期间,介绍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给志愿者们以充分的激励,选择优秀的培训成员作为团队骨干,引领服务队伍向专业化方向迈进。1.提高服务队伍的专业水平培养人才,既需要应用型人才,也要求知识型、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政府可和高校、企业积极配合,按照岗位性质,能力水平、项目需求及其他因素,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院校开设、广泛招生养老服务有关专业,通过校企联合,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培育更多有专业素养的从业人员,以此来适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对于专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完善养老服务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就目前分类收费的种类:养老护理员、健康照护员和医疗护理员等,进一步建立有关等级标准,采取分类别,分等级,细化有关从业标准。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而当前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缺乏养老专业知识技能人员的现象,急需一批具有较高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及丰富实践经验的新型人才。对参评对象,年龄、工作年限等限制可酌情放宽,能引来更多的技能、愿意从业人员加入为老服务。提升服务技能水平,为生活不便的老人提供更高层次的照护服务。2.稳定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工资水平太低是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可适当增加对服务人员的薪资构成,先发放基本工资和岗位津贴,再按服务的数量与质量,算出奖金,适当增加其收入,改善其待遇。多劳多得才能激发养老服务人员工作热情,增强服务人才职业发展空间,使养老服务人才流动合理。结论综上所述,上海市老龄化问题越发显著,养老问题必然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虽然属于新型养老模式,但是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必然是未来养老模式中的一种主流。本论文以上海市S社区为调研对象,从这些问题中找出了其中的几个问题:社区居家养老设施提供不充分、服务人员缺乏专业人才化、服务评估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资金投入不到位。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措施建议,包括强化社区居家养老设施、更进一步切实提高服务队伍专业水平、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改进评估标准,确立科学监管,拓宽养老资金的来源渠道,借此来改善城市养老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