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系统学
[考点解读]
生物系统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
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规律的
学科。本章包括无脊椎动物、脊索动物和植物的形态、结构
功能等一系列的知识。根据IBO
考纲细目和近年来试题的要求,以下从知识条目和能力要求
两方面定出了具体目标。
能力要求
章节知识条目
识记理解应用
1.原生动物
①主要特征
②原生动物门代表O
O
③原生动物的分类O
2.多孔动物
①主要特征
O
②多孔动物的分类O
3.腔肠动物
①主要特征
②腔肠动物门代表O
O
无③腔肠动物的分类O
4.扁形动物
①主要特征
O
②扁形动物门代表
脊O
③扁形动物的分类O
5.线形动物
①主要特征
推O
②线形动物门代表
O
③线形动物的分类O
动6.环节动物
①主要特征
O
②环节动物门代表
O
物③环节动物的分类O
7.软体动物
①主要特征
②软体动物门代表O
O
③软体动物的分类O
8.节肢动物
①主要特征O
②节肢动物的分类Q
9.麻皮动物
①主要特征
O
②棘皮动物的分类O
能力要求
章节知识条目
识记理解应用
1.脊索动物
①主要特征O
②脊索动物的分类O
2.圆口纲
主要特征O
3.鱼纲
①主焚特征
O
有②鱼纲的分类O
4.两栖纲
索①主要特征
O
②两栖纲的分类O
动
5.爬行纲
①主要特征
物O
②爬行纲的分类O
6.鸟纲
①主要特征
O
②鸟纲的分类O
7.哺乳纲
①进步性特征
O
②主要特征O
③哺乳纲的分类O
1.藻类
主要特征和代表植物O
2.菌类
主要特征和菌的分类O
3.地衣
①主要特征O
②地衣的分类
植O
4,苔葬植物
物①主要特征O
②苔鲜植物的分类O
分5.蕨类植物
①主要特征O
类②蕨类植物的分类O
6.裸子植物
①主要特征
O
②裸子植物的分类O
7.被子植物
①主要特征O
②各种性状的演化趋势O
③被子植物的分类O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
一、原生动物(约3万种)
1、主要特征
(1)体形微小,原生动物大小一般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一
般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见,也有少数比较大,如玉带虫和蓝
喇叭虫,体长可达1-3cmo
(2)身体一般由单细胞构成,有些种类是群体性的,单细
胞的原生动物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不但具有细胞的基本
结构,如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而且也具有一般动物所
表现的各种生活机能,如消化、呼吸、排泄、感应、运动等,
它和高等动物内的一个细胞不同,而是和整个高等动物相
当,是一个能营独立生活的有机体。当然,单细胞的原生动
物只能出现细胞内分化,由细胞质分化出各种细胞器来完成
相应的各项生命活动,如伪足、纤毛、鞭毛为运动的细胞器;
胞口、胞咽为消化的细胞器等。群体性的原生动物,一般组
成群体的细胞并不分化,而是各个个体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原生动物是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
(3)具有3种营养方式,一是植物性营养,又称光合营养,
如绿眼虫;二是动物性营养,又称吞噬营养,如变形虫,草
履虫等;三是渗透营养,又称腐生营养,如疟原虫,抱子虫
等。
(4)分布很广,可生存在各种自然条件下,如淡水、海水
以及潮湿的土壤中,也有不少种类是寄生在植物的浆液,动
物和人类的血液、淋巴液和体液中。当遇到不良条件时,它
们形成包囊,把自己同不良的外界环境隔开,等到合适的环
境条件,恢复正常的生活。
2.原生动物门代表——大草履虫(图1-7-1)
图1-7-1大草履虫
(1)草履虫的形状很像倒放的草鞋,体表长满了纵行排列
的纤毛,全身的纤毛有节奏地摆动,使虫体螺旋形地
旋转前进。
(2)体表被一层表膜,这层表膜结构复杂,由典型的细胞
膜、表膜泡和纤维层构成,其内的细胞质分化为内质和外质,
外质紧贴表膜,为一透明薄层,里面布满了垂直于表膜排列
的刺丝泡,内质是颗粒性的,能够流动并不断地在虫体内作
循环运动。
(3)虫体前半部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一条斜向的口沟,
胞口在口沟的后端,内连着一个漏斗形的胞咽。在胞咽内有
特殊的纤毛组不断摆动,可以使水流进人胞口,水流中带来
的食物(如细菌或其他小的生物及腐烂的有机物)于胞咽下端
形成小泡,小泡逐渐胀大落人细胞质内部即为食物泡,食物
泡进入细胞质后,与溶酶体融合,在食物泡内进行消化,不
能消化的残渣由身体后部的胞肛排出。
(4)草履虫的前部和后部的内质里各有一个伸缩泡,与围
绕着它呈放射状排列的收集管连在一起,它们有节奏地交替
收缩和舒张,既能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维持一定的渗透压
作用,也有排泄代谢废物作用。
(5)草履虫内质中有一个略呈肾形的大核,主要负责营养
代谢,为多倍体的细胞核,小核位于大核的凹处,主要负责
遗传,为二倍体的细胞核。
3.原生动物的分类
(1)鞭毛纲(代表动物:眼虫,图1—7—2)
图1-7-2眼虫
①一般身体具鞭毛(9+2型结构,即周围9对联合微管,
称双联管,中央有2个微管,如图1-7—3所示),以鞭毛为
运动器。
图1-7-3“9+2”型鞭毛及中心粒
②营养方式:有些种类体内以色素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
食物,称为光合营养(植物性营养);有些种类通过体表渗透
吸收周围呈溶解状态的物质,称为渗透营养(腐生营养);有
些种类吞食固体的食物颗粒或微小生物,称为吞噬营养(动物
性营养)。
③繁殖:无性繁殖一般为纵二分裂;有性繁殖为配子结
合或整个个体结合。
(2)肉足纲(代表动物:大变形虫,图1-7—4)
国1一7-4立形虫
①以伪足为运动器,伪足有运动和摄食的机能。
②体表无坚韧的表膜,仅具极薄的细胞质膜。虫体有的
是裸露的,有的种类具石灰质或几丁质的外壳或有矽质的骨
骼。
③繁殖方式:二分裂;有的种类具有性生殖。普遍能形
成包囊。
(3)泡子纲(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
①抱子纲动物全是营寄生生活,无运动器,或只在生活
史的一定阶段以鞭毛或伪足为运动器。
②生活史复杂,有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的两个世代交
替,2个世代多数在2个寄主体内进行,有性世代在无脊椎
动物体内进行,无性世代在脊椎动物(或人)的体内进行。
③繁殖方式:无性生殖是裂体生殖;有性生殖是配子生
殖,其后为无性的抱子生殖。
(4)纤毛纲(代表动物:大草履虫)
①以纤毛(纤毛结构与鞭毛相同,不同点是纤毛较短,数
目较多,运动节律性强)运动。
②结构一般比较复杂,是原生动物中分化最多的,如细
胞核分化出大核与小核,大部分有摄食的胞器。
③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横二分裂;有性生殖是接合生殖。
二、多孔动物(海绵动物门,约1万种)
1.主要特征
(1)海绵的体形各种各样,有不规则的块状、球状、树枝
状、管状等;主要生活在海水中,极少数(只一科)生活在淡
水中,成体全部营固着生活,海绵的体型多是不对称的,少
数辐射对称。
(2)海绵有细胞的分化,但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
体壁由皮层、胃层和二者之间的中胶层组成。皮层由扁细胞
(有保护作用)和扁细胞之间穿插的孔细胞构成;中胶层是胶
状物质,其中有钙质或矽质的骨针和(或)类蛋白质的海绵质
纤维,起骨骼支持作用,还有移人的变形细胞和生殖细胞;
胃层由一层特殊的领鞭毛细胞构成,通过鞭毛摆动,水中的
食物颗粒和氧,落人细胞质中形成食物泡,在领细胞内进行
消化,可以完成取食、呼吸和排泄等多种功能。
(3)水沟系指多孔动物特有的水流进出体内的通道,对适
应固着生活很有意义。根据复杂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单沟
型(白枝海绵),双沟型(毛壶),复沟型(浴海绵、淡水海绵)三
种类型。
(4)海绵动物的生殖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可
分为出芽和形成芽球两种。有性生殖:海绵有些为雌雄同体,
有些为雌雄异体,精子和卵细胞由原细胞和领细胞发育而
来。胚胎发育有胚层逆转现象。受精卵进行分裂,形成囊胚
后,动物极的小细胞向囊胚腔内生出鞭毛,另一端的大细胞
中间形成一个开口,后来囊胚的小细胞由开口倒翻出来,里
面小细胞具鞭毛的一侧翻到囊胚的表面,此时,动物极的一
端为具鞭毛的小细胞,植物极的一端为不具鞭毛的大细胞,
形成两囊幼虫。随后两囊幼虫离开母体,水中游动一段时间
后,具鞭毛的小细胞内陷形成内层,而另一端大细胞留在外
边形成外层细胞,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原肠腔形成正相反,
称为胚层逆转。
2.多孔动物的分类
(1)钙质海绵纲(代表动物:白枝海绵,图1-7—5)
出水口
图1-7-5白枝海绵
骨针为钙质,水沟系简单,体型较小,多生活于浅海。
(2)六放海绵纲(代表动物:偕老同穴、拂子介)
骨针为矽质,六放形,复沟型,体型较大,生活于深海。
(3)寻常海绵纲(代表动物:浴海绵、淡水海绵)
矽质骨针或海绵质纤维,复沟系,鞭毛室小,体型不规
则,生活在海水或淡水。
三、腔肠动物(约1万种)
1.主要特征
(1)体型呈辐射对称。从腔肠动物门开始,体型有了固定
的对称形式,大多数腔肠动物,通过其体表内的中央轴(从口
到反面)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2个相等的部分,是一
种原始的低级的对称形式,只适应在水中营固着的或漂浮的
生活。有些种类已由辐射对称发展为两辐射对称,即通过身
体的中央轴,只有两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
是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的一种中间形式。
(2)具两胚层,原始消化腔。腔肠动物是真正具有二胚层
(内外胚层)的动物。在二胚层之间有由内、外胚层细胞分泌
的中胶层。由二胚层围成的腔(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腔),既有
消化的的功能,又兼有循环的作用,能将消化后的物质输送
到身体各部分,所以又称消化循环腔。
(3)出现组织分化。腔肠动物不仅有细胞的分化,而且开
始分化出简单的组织。腔肠动物上皮组织占优势,形成体内、
外表面,并分化为感觉细胞、消化细胞、皮肌细胞、腺细胞
等。其中,皮肌细胞内含可以收缩的肌原纤维,具有上皮和
肌肉的功能,这表明上皮与肌肉未分开,是一种原始的体现。
(4)出现扩散神经系统。这是动物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
系统。由二极和多极的神经细胞以及感觉细胞基部的纤维相
互连接而成。无神经中枢,神经的传导一般是无定向的,也
称为扩散神经系统,而且神经的传导速度也比较慢,比人的
神经传导速度慢1000倍以上,这些说明该神经系统的原始
性。
2o腔肠动物门代表——水螭
(1)水娘生活在淡水中,在水流较缓,水草丰富的清水中
常可采到。常附着在水生植物上,以水蚤或小蠕虫等为食。
(2)水蛆体为圆柱状,能伸缩,遇到刺激可将身体缩成一
团。一端附于水草或其他动物上,称为基盘;另一团有口,
口长在圆锥形的垂唇上,在口的周围,一般有6-10条触手,
辐射状排列在垂唇。
(3)水娘身体内部是一空腔,由口与外界相通,也与触手
的中空部分相通,称为消化循环腔。体壁由外胚层、中胶层
和内胚层构成。外胚层包括皮肌细胞、间细胞、刺细胞和感
觉细胞等,主要有保护和感觉的功能。中胶层起支持作用。
内胚层包括皮肌细胞、腺细胞、间细胞和感觉细胞等,主要
有营养的功能。水帽以各种小型甲壳动物(剑水蚤、水蚤等)、
昆虫的幼虫等为食。食物在消化循环腔内,由腺细胞分泌酶
(主要为胰蛋白酶)进行细胞外消化。消化后形成食物颗粒,
由内皮细胞吞人进行细胞内消化,不能消化的残渣仍由□排
出体外。
(4)水!1g无专门的呼吸和排泄器官呼吸是体壁上的细
胞直接吸收水中的溶解氧,排除二氧化碳。代谢的废物通过
体表渗透排入水中。
(5)水蛆神经细胞分散于外胚层中,能感觉来自身体内部
和外部的刺激,并通过网状神经作出相应的反应,主要的反
应方式是全身性收缩和移动位置。
(6)水蝗的生殖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无
性生殖表现为出芽生殖。由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
芽体,待生长成熟到一定时期,便从母体上脱落下来,营独
立生活。有性生殖是精卵结合。大多数种类为雌雄异体,少
数为雌雄同体。卵巢常长在基盘的附近,精巢常长在触手下
不远处。受精卵进行完全卵裂,形成实心原肠腔,经过一个
较长休眠期,到春季或环境较好时,发育成小水蝗。水帽的
再生能力很强,如把水娘切成几个数段,每段都能长成一个
完整的小水熄。
3.腔肠动物的分类
⑴水!1g纲(代表动物:水螭,图L7・6A)
水*&注视在水祎(於水)加姓
人BU
晅1-7-€>水臾班为
①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生活史中
大部分有水蛆型和水母型两个阶段,即有世代交替现象。
②水蛆型结构简单,有简单的消化循环腔;水母型有缘
膜(伞下面边缘的一圈薄膜),触
手基部有平衡'囊。
(2)钵水母型(代表动物:桃花水母,图L7—6B;海蛰,
图1-7-6C)
①全部生活在海水中,大多为大型的水母类。水母型发
达,而水螭型退化,且水母型的结构比水螭水母复杂,如钵
水母的胃囊有胃丝,而水蛆水母则无。
②钵水母的感觉器官为触手囊,而水端水母为平衡囊。
③钵水母的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而水蛆水母的生殖腺
来源于外胚层。
⑶珊瑚纲(代表动物:海葵、珊瑚虫,图1-7-7)
国1-7-7珊闻纳
①全部生活在海水中。只有水螭型,没有水母型。
②水娘体的结构较水熄纲的水嬉体复杂,如有口道、口
道沟、隔膜和隔膜丝。
③海葵是单体的,无骨骼;珊瑚虫为群体,大多具有外
骨骼。
④珊瑚纲水蛆型体的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
四、扁形动物(约2万种)
1.主要特征
(1)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门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
型,即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切面)将动物
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从动物演化上看:凡是两侧对称
的动物,其身体可明显分出前后、左右、背腹。背面发展具
保护的功能,腹面发展具运动和摄食的功能,前端首先接触
外界条件,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越来越向前集中,逐
渐出现了头部,使动物从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使动物
的感应更迅速、准确,适应的范围更广泛。这种体制不仅适
合于游泳,而且适于爬行,这是从水中爬行进化到陆地上爬
行的重要条件。
(2)中胚层的形成在内、外胚之间出现了中胚层,这对动
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很有大意义。从动物演化上
看:一方面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组织、
器官、系统的分化,为生物体结构的发展和器官生理的复杂
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另
一方面,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如中胚层形成了复杂的肌
肉,增强了运动机能,使动物在更大范围内摄取更多食物。
同时,消化管壁有了肌肉,使消化管壁的蠕动能力加强,产
生的代谢废物增多,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此外,中胚层
形成的实质是组织有储存养料和水分的功能,使动物可耐饿
和抗干旱,保护内脏器官和再生新器官。因此,中胚层的形
成也是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
(3)皮肤肌肉囊由中胚层形成肌肉,如环肌、纵肌、斜
肌。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具保护和
运动功能。
(4)消化系统除单咽目(临时肛门),通到体外的开口既
是口又是肛门。除了肠以外没有更大的体腔,肠是由内胚层
形成的盲管,营寄生生活的种类,消化系统趋于退化(如吸虫
纲)或完全消失(如绦虫纲)。
⑸排泄系统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原肾管,是由体内
封闭的焰细胞、毛细管、排泄管和开口于体外的排泄孔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调节渗透压,同时也兼
有排泄功能。含氮废物还是通过体表排出。
(6)神经系统神经细胞逐渐向前集中,形成“脑”,从
“脑”后分出若干条纵神经索及彼此连接的横神经,构成梯
式神经系统。
(7)生殖系统大多数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形成了固
定的生殖腺及一定的生殖导管,如输卵管、输精管等,及一
系列附属腺,如前列腺、卵黄腺等。这样使生殖细胞通过体
外进行交配和体内受精,摆脱了水的束缚。
2.扁形动物门代表——涡虫(图1-7-8)
图1-7-8涡虫
(1)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身体柔软、扁平而细长,
背面稍凸,腹面色浅而密生纤毛。身体前端呈三角形,两侧
各有一个耳状的突起,叫做耳突。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的眼
点。口位于腹面近体后1/3处,咽部常从口中伸出,呈长
吻状。在口的后方为生殖孔,无肛门。
(2)皮肤肌肉囊从扁形动物开始为真正的三胚层无体
腔的动物。皮肌囊在结构上包括单层表皮、基膜和肌肉。涡
虫利用表皮的杆状体进行捕食和防御敌害;利用肌肉的收缩
和纤毛的运动,能在物体上作游泳状的爬行。
(3)呼吸和循环涡虫没有专门的呼吸和循环器官,仅依
靠体表的扩散作用进行气体交换。借助网状的实质组织增加
表面面积,由其中的液体运送和扩散新陈代谢的产物。
(4)消化系统由口、咽和肠道组成。肌肉质的咽,可从
口中伸出来捕捉食物。肠道分3支主干,一支向前,两支向
后,分别位于咽囊的两侧,经反复分出小支,小支末端封闭
为盲管,无肛门。
(5)排泄系统为原肾管型,由焰细胞和排泄管组成。通
过焰细胞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液体废物,经排泄管由体背
面的排泄孔排出体外。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为梯状神经系统,头部有一对
脑神经节,由脑神经节向后分出一对腹神经索通向体后,在
腹神经索之间还有横向神经分支相互连接。感觉器官主要有
眼点和耳突,眼点由色素细胞和视觉细胞构成,只能辨别光
线的明暗但不能成像。耳突上富有许多感觉细胞,能感觉味
觉和触觉。在表皮内还有许多触觉细胞,对食物是正向反应,
对光线的刺激是避强光。
(7)生殖系统具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雌
雄同体,但为异体受精。无性生殖为横分裂。
(8)再生涡虫的再生能力很强,即使切成许多段,每一
段能再生成一完整的涡虫。涡虫的再生表现出明显的极性,
再生的速率由前向后呈梯度递减。
3.扁形动物的分类
(1)涡虫纲(代表动物:三角涡虫)
①主要营自由生活,体表一般具纤毛及典型的皮肤肌肉
囊,强化了运动的机能。
②感觉器官和神经一般较发达。
③具有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
(2)吸虫纲(代表动物:华枝睾吸虫,血吸虫,图1—7—
图1-7-9血吸虫
①均为寄生种类。运动机能退化,体表无纤毛。
②消化系统趋于退化,一般较简单,有口、咽、食管和肠。
③生殖系统、生殖机能和生活史趋向复杂。一般有两个以上
的寄主。
(3)绦虫纲(代表动物:猪带绦虫,图1一7—10)
幼节片
①全部寄生在人或其他脊椎动物体内。
②身体一般由许多节片构成,前端有一个特化的头节,
具吸盘、小钩或吸钩等结构。
③体表纤毛消失,感觉器官完全退化,消化系统也全部
退化,通过体表来吸收寄主小肠内已消化的营养。
④生殖器官高度发达,在每一个成熟的节片内都有生殖
器官。
⑤大多数只有一个中间寄主。
五、线形动物(约L5万种)
1.主要特征
(1)角质膜线虫体表一般具角质膜。它是上皮细胞分泌
形成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一般分皮层、中层、基层三层,
最内为基膜,角质膜有保护作用。由于角质膜的存在,其生
长受到限制,所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旧的角质膜周期性脱
落,称蜕皮。
(2)原体腔它是由胚胎时期的囊胚腔发展而成的。原体
腔只具体壁肌肉层,无肠壁肌肉层,且没有体腔膜包围,也
不和外界相通,体腔内充满体腔液,致使虫体鼓胀饱满。
(3)消化系统线虫有发育完善的消化管,有口有肛门。
肛门的出现促进了肠在形态和生理机能上的分化,使消化管
分化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前肠由外胚层原口处内陷
形成,包括口、口腔及咽。中肠是由内胚层发育形成,是主
要消化和吸收的部位。后肠由外胚层内陷而成,包括直肠和
肛门。
(4)排泄系统可分为腺型(海产类)或管型(寄生类)两
种。腺型排泄器官较原始,由1-2个腺细胞(原肾细胞)构成。
管型排泄器官由一个原肾细胞特化形成,略呈“H”型。
(5)生殖系统大多数为雌雄异体且雌雄异形,雄性个体
小于雌性个体。
2o线形动物门代表——人蛔虫(图1-7-11)
口
图1-7-11人蛔虫
(1)外部形态人蛔虫是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体呈
圆柱形,向两端渐细,全体乳白色,侧线明显。虫体前端顶
部有口,具三片唇,口稍后的腹中线上有一极小的排泄孔。
雄虫较短且细,尾端呈钩状;雌虫长且粗,后端伸直不弯曲。
(2)体壁和原体腔体壁由角质膜、表皮层和肌肉层构
成。角质膜能抵抗寄主消化酶的侵蚀,起保护作用。蛔虫的
体壁与消化管之间的空腔是它的原体腔,内充满了体腔液,
使身体具一定的形状。消化管及生殖器官浸在体腔液内。
(3)消化系统蛔虫的消化系统结构简单,为一直管。由
口、咽、肠和肛门组成。蛔虫没有消化腺,主要摄取的食物
是宿主肠内已消化或半消化的食物,一般可以直接吸收。
(4)呼吸和排泄系统由于生活在含氧量极少的肠腔内
营寄生生活,进行厌氧呼吸。因此,蛔虫无专门的呼吸系统。
其排泄系统属于管型。
(5)神经系统蛔虫的神经系统简单,咽部有一围咽神经
环,由此向前向后各伸出6条神经。
(6)生殖系统蛔虫的生殖系统发达,生殖力强。雄性个
体具精巢、输精管和储精囊。雌性个体具卵巢、输卵管和子
宫。
3.线形动物的分类
(1)线虫纲(代表动物:人蛔虫、钩虫、人烧虫)
①身体呈长圆筒形。
②体壁由角质膜、表皮和肌肉层组成。
③无呼吸器官,自由生活种类为体表呼吸,寄生种类为
厌氧呼吸。
④多数为雌雄异体,生殖腺管状,雄性导管通人直肠末
端。
(2)轮虫纲(代表动物:旋轮虫)
①身体极小,一般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
②各器官组织的结构均为合胞体,且各部分含有的细胞
核数目是恒定的。
③在环境条件良好时营孤雌生殖;当环境条件恶化时,
孤雌生殖产生混合雌体。
六、环节动物(约L7万种)
1.主要特征
(1)分节现象环节动物身体分成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
不仅体表分节,同时许多内部器官如循环、排泄、神经等也
表现出按体节排列的现象,称真体节,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
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促进了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环节动物除前端两节及末一节外,其余各体节在形态上
基本相同,称同律分节。体节若再进一步分化,各体节的形
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位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
内脏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称异律分节,为动物逐渐分
化出头、胸、腹三部分提供了可能。
(2)次生体腔(真体腔)为环节动物的体壁和消化管之间
的空腔。由早期胚胎发育时期的中胚层裂开成腔,逐渐发育
扩大,其内侧中胚层附着在内胚层外面,分化成肌层和脏体
腔膜,与肠上皮构成肠壁,外侧附在外胚层的里面,分化为
肌层和壁体腔膜,与体表上皮构成体壁。由于次生体腔位于
中胚层之间,为中胚层裂开形成,故又称为裂体腔。
由于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增强了独立蠕动,提高了消化
机能,为消化系统的复杂化提供了条件,同时消化管与体壁
为次生体腔隔开,这就促进了循环、排泄、生殖等系统的发
展,使动物体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趋于完善。
(3)刚毛和疣足为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它们的出现,
增强了运动功能,使环节动物
的运动更敏捷、更迅速。
(4)循环系统环节动物具有较为完善的循环系统,由纵
血管和环行血管及其分枝血管组成。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
动,不流人组织间的间隙中,构成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循
环有一定的方向,靠血管的收缩与扩张来推动,流速恒定,
提高了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机能。
(5)排泄系统环节动物的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典型的后
肾管是一条迂回盘曲的管子,一端开口体内的纤毛漏斗,称
肾口;另一端开口于体节的体表,为肾孔。除排泄体腔中的
代谢产物外,因肾管上密布微血管,也可排除血液中的代谢
产物和多余的水分。
(6)神经系统环节动物的神经系统更为集中,为索式神
经系统,由脑、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构成。
2.环节动物门代表—环毛蚓(图1—7—12)
图1-7-12
(1)外部形态环毛蚓体呈圆柱状,细长,两端较尖,各
体节相似,每节有节间沟。头部不明显,由围口节及其前端
的口前叶组成。围口节为第工体节,其腹侧为口,在口前叶
下方。口前叶膨胀时,可伸缩蠕动,有掘土、摄食、感觉等
功能。除前端第工节和最后I、II节外,每节均具刚毛,环
绕体节排列,为运动器官,大部分位于壁内的刚毛囊中。性
成熟的个体,第XVI体节,形成生殖带(环带)。在第XIV
体节腹面中央,有一个雌性生殖孔。在第X皿体节腹侧两
侧有一对雄性生殖孔。自xn〜xm体节起,以后背线处有
背孔,背孔张开可排出体腔液,湿润体表,有利于呼吸作用
和减少土壤对身体的摩擦。
(2)体壁和体腔环毛蚓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环肌层、
纵肌层和体腔上皮等构成。最外层为柱状上皮细胞,这些细
胞的分泌物形成角质膜,其间夹杂着腺细胞,分为黏液细胞
和蛋白细胞。当遇到刺激时,能分泌黏液,有保护作用。体
壁的环肌和纵肌交替舒缩,加上刚毛的配合,这样肌肉的收
缩波沿身体纵轴由前向后逐渐传递,可以不断前进。
环毛蚓的体腔为次生体腔,是容有内脏器官并充满体腔
液的空腔。体腔把体壁与肠壁分隔开来,使得消化道肌肉的
活动不受身体活动的影响。内脏器官浴于体腔液中,使各器
官联系加强,体腔液起着物质交换、排泄的作用。
(3)消化系统消化管纵行于体腔中央,穿过隔膜。管壁
的肌层可增进蠕动和消化机能。消化管分化为口、咽、食道、
砂囊、胃、肠和肛门等部分。咽部肌肉发达,可辅助摄食。
咽外有单细胞咽腺,分泌黏液和蛋白酶,有湿润食物和初步
消化作用。食道外有食道腺,能分泌钙质,可中和酸性物质。
食道后为肌肉发达的砂囊,可以磨碎土壤砂泥。从口到砂囊
由外胚层形成,属前肠,砂囊后一段富含微血管和腺体的消
化管,称胃。胃后消化管扩大形成肠,其背侧中央凹人成一
盲道,以扩大吸收面积。消化和吸收主要在小肠内进行。胃
和肠为内胚层形成,属中肠。后肠较短,无盲道和消化机能。
肛门开口于体外。
(4)循环系统由纵血管、环血管和微血管组成,属闭管
式循环。纵血管有位于消化管背面中央的背血管和腹血管。
背血管较粗,可搏动,其中的血液自后向前流动。腹血管较
细,血液自前向后流动。环血管主要有4—5对,起心脏的
功能。蚯蚓的血管未分化出动脉和静脉,血液中含有血细胞,
血浆中有血红蛋白,故显红色。
(5)呼吸和排泄蚯蚓以体表进行气体交换。氧气首先溶
解在体表湿润薄膜中,再渗入角质膜及上皮,到达微血管丛,
与血浆中血红蛋白结合,输送到体内务部分。
蚯蚓的排泄器官为后肾管。一般种类每体节是一对后肾
管,称为大肾管。而环毛属无
大肾管,而具有三类小肾管:体壁小肾管(无肾口,肾孔开口
于体表);隔膜小肾管(有肾口,肾孔开口于肠中)、咽头小肾
管(有肾口,肾孔开口于咽)。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蚯蚓为典型的索式神经。由一
对咽上神经节(脑)与咽下神经节相连。咽下神经节伸向体后
连着一条腹神经索。腹神经索的每个神经节伸出3对神经,
伸人到体壁和各器官。
感觉器官不发达,主要通过体表的感觉细胞来感受刺
激。
(7)生殖系统为雌雄同体,通过异体受精来繁殖后代。
3.环节动物的分类
(1)多毛纲(代表动物:沙蚕)
①除极少数种类外,都生活在海洋中,底栖。
②头部明显,感官发达。
③具疣足,其上有成束的刚毛。
④雌雄异体,个体发育经担轮幼虫期。
(2)寡毛纲(代表动物:环毛蚓)
①大多数陆地生活,穴居土壤中,称陆蚓;少数生活在
淡水中,底栖,称水蚓。
②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
③具刚毛,无疣足。
④雌雄同体,有生殖带,异体受精,直接发育。
(3)蛭纲(代表动物:水蛭)
①营暂时性外寄生生活。
②头部不明显,常具眼点数对。
③无刚毛,体前、后端各具一吸盘,有吸附功能。
④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直接发育。
七、软体动物(约13万种)
1.主要特征
⑴身体的划分软体动物的身体可分为头、足和内脏团
三部分。
头位于身体的前端。行动敏捷的种类,头部分化明显,
其上生有眼、触角等感觉器官,如田螺、蜗牛、乌贼等。行
动迟缓的种类,头部不发达,如石鳖。穴居或固着生活的种
类,头部已消失,如蚌类、牡蛎等。
足通常位于身体的腹侧,为运动器官。常因适应不同的
环境,而形态各异。有的足部发达,呈叶状、斧状或柱状,
可爬行或掘泥沙,如田螺、无齿蚌等;有的退化,失去了运
动功能,如扇贝。固着生活的种类,则无足,如牡蛎;有的
足特化成腕,着生于头部,为捕食器官,如乌贼和章鱼。
内脏团为内脏器官所在部位,常位于足的背侧。
(2)外套膜它是由身体背侧皮肤向下伸展而成的膜状
结构,由内、外两层上皮构成。外层上皮的分泌物,形成贝
壳;内层上皮细胞具纤毛,纤毛摆动,使水循环于外套腔(外
套膜与内脏团的空腔)内,借以完成呼吸、排泄、摄食等。
(3)贝壳体外具贝壳为软体动物重要特征之一。大多数
软体动物具1—2片贝壳。在不同的种类中,形态各不相同。
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少量基质。这些物质都由外套膜
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和支持身体的柔软部
分。
(4)消化系统软体动物的消化管发达,少数寄生种类退
化。多数种类口腔内具颗片和齿舌。齿舌是软体动物特有的
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由角质齿组成,似锂刀状。
(5)体腔和循环系统软体动物的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
残留围心腔、生殖腺和排泄器官的内腔。而初生体腔存在于
各组织器官的间隙,内有血液流动,形成血窦。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窦及血液组成。心脏一般位
于内脏团背侧围心腔内,由心室和心房组成。血液自心室经
动脉,进人身体各部分后汇人血窦,经静脉回到心耳。动脉
和静脉不相连,故又称为开管式循环。有些快速游泳的种类,
为闭管式循环系统。
(6)呼吸器官和排泄器官水生种类用鳏呼吸,由外套膜
内面的上皮伸展形成,位于腔内。陆生种类用肺呼吸,由外
套膜内部一定区域的微细血管密集成网形成,可直接摄取空
气中的氧。
软体动物的排泄器官一般是后肾管,少数种类的幼体为
原肾管。后肾管不仅可排除围心腔中的代谢产物,也可排除
血液中的代谢产物。
(7)神经系统原始种类的神经系统无神经节的分化。较高
等的种类,主要有4对神经节(脑、足、脏和侧神经节)及其
联络神经。这些神经节有趋于集中之势,有些种类的主要神
经节集中在一起形成脑,并有软骨包围,如头足类,成为无
脊椎动物最高等的神经系统。
(8)生殖和发育软体动物大多数为雌雄异体,不少种类
雌雄异形,仅少数种类雌雄同体。个体发育中经担轮幼虫和
面盘幼虫两期幼虫阶段。
2.软体动物门代表——无齿蚌(图1-7-13)
秃顶韧带
人水管
生长线
图1-7-13无齿蚌
(1)外部形态无齿蚌具有两瓣卵圆形外壳,左右同形,
壳顶突出。壳前端较圆,后端略呈截形。蚌的运动器官为斧
足,左右侧扁,富肌肉,位于内脏团腹侧,向前下方伸出。
壳内的肌肉有前闭壳肌和后闭壳肌,为粗大的柱状肌,其收
缩可使壳关闭,还有前、后缩足肌及后伸足肌,一端连于足,
一端附着在壳的内面,可使足缩人和伸出。
(2)消化系统无齿蚌的消化系统的特点为:肠道很长,
扩大了消化和吸收面积。胃腔内常有一晶杆囊,内有晶杆,
晶杆借助囊壁纤毛作一定方向的旋转,有搅拌和混合食物的
作用。胃液的酸化作用能使晶杆表面溶解,释放消化酶,使
食物充分地消化和吸收,尽可能的利用食物。
⑶循环系统无齿蚌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窦组
成。心脏位于背侧椭圆形围心腔内,由一长圆形心室及左右
两薄膜三角形心耳构成。为开管式循环。血液中含血青蛋白,
氧化时呈蓝色,还原时五色。血液除输送养分外,尚有排泄
功能。
(4)呼吸和排泄无齿蚌的呼吸器官为瓣鳏,外瓣鲤短于
内瓣鲤。瓣鲤上有入水孔、鳏水管等结构。由于鲤及外套膜
上纤毛的摆动,引起水流,水由入水管进入外套腔,经鳏孔
到鳏腔内,沿水管上行达鲤上腔,向后流动,经出水管排出
体外,水经过鲤时,即进行气体交换。
无齿蚌的排泄器官为肾(后肾管特化),位于围心腔腹面
左右两侧,各由一海绵状腺体及一具纤毛的薄壁管状体构
成,呈“U”型。
(5)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无齿蚌的神经系统具3对神
经节,由一对脑神经、一对足神经节和一对脏神经节构成。
蚌的感官不发达,位于足神经节附近有一平衡囊,为足
部上皮下陷形成,内有耳石,起身体的平衡作用。
(6)生殖和发育无齿蚌为雌雄异体。生殖腺位于足部背
侧肠的周围,精巢乳白,卵巢淡黄色。生殖导管短,生殖孔
位于肾孔的后下方,很小。
无齿蚌的发育经钩介幼虫期(淡水蚌所特有)。
3.软体动物的分类
⑴多板纲(代表动物:石鳖)
①身体椭圆形,背侧具8块石灰质贝壳,多呈覆瓦状排
列。
②贝壳周围有一圈外套膜,称环带,其上生有鳞或棘。
③足宽大,吸附力强,几乎占有整个腹面。
④头部不发达,神经系统较原始,两条神经索呈梯状。
(2)腹足纲(代表动物:圆田螺、蜗牛、海牛)
①头部发达,具眼、触角。足发达,叶状,位于腹侧且
具足腺,为单细胞黏液腺。
②体外多被一个螺旋形贝壳,故又称单壳类。
(3)瓣鲤纲(代表动物:无齿蚌)
①体具两片套膜及两片贝壳(一般左右对称),又称双壳
类。
②头部消失,又称无头类。
③足呈斧状,又称斧足类。
④瓣状鳏,又称瓣鲤类。
(4)头足纲(代表动物:乌贼、鹦鹉螺)
①体左右对称,分为头、足、躯干三部分。
②头部发达,两侧有一对发达的眼。咽头除具齿舌外,
还有鹦嘴飘(捕食)。
③足着生于头部,特化成腕和漏斗,故称为头足类。
④神经系统集中,感官发达。闭管式循环系统。
⑤雌雄异体且异形,体外受精,直接发育。
八、节肢动物(约110万种以上)
1.主要特征
(1)发达坚厚的外骨骼,有蜕皮现象节肢动物体表覆盖
一层厚而坚硬的角质层,称为外骨骼,是由上皮细胞向外分
泌形成的。自外而内分为三层:上角质膜(上皮)、外角质膜(外
表皮)、内角质膜(内皮层),主要成分为甲壳质(含氮的多糖化
合物,旧译几丁质)和蛋白质组成。外骨骼的主要功能是保护
内脏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外骨骼的出现,使动
物能适应陆生复杂的环境。同时,它也限制了身体的生长,
因而有蜕皮现象,蜕皮受激素的控制。
(2)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在演化的历程中,节肢动物身
体自前而后分为许多体节,这对运动的增强至关重要。虽然
环节动物的身体也分节,但为同律分节,而节肢动物却是异
律分节,即体节发生分化,其机能和结构互不相同。机能和
结构相同的体节常组合在一起,形成体部。通过体节的组合,
身体分为头、胸和腹三部分。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胸
部是运动和支持的中心,腹部为代谢和生殖的中心。总之,
体节既分化又组合,从而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趋避能
力。
(3)分节的附肢节肢动物不仅身体分部,而且附肢也分
节。节肢动物的附肢是实心的,内有发达的肌肉,与身体相
连处有活动关节,故又称为节肢。节肢基本上可分为两种类
型:一种为双肢型,较原始,例如虾类腹部的游泳肢。另一
种为单肢型,由双肢型演变而来的,其外肢已完全退化,保
留了原肢和内肢,如昆虫的3对步足。
(4)强劲有力的横纹肌节肢动物的肌肉不形成肌肉囊,
由许多肌纤维集合成肌肉囊,附着在外骨骼上。由于肌纤维
为横纹肌,因而能迅速收缩与舒张,增强了运动能力。
(5)简单的开管式循环系统在发生过程中,由于围心腔
的消失,初生体腔与次生体腔相混合,故又称混合体腔。由
于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又可称为血腔。节肢动物的血液从
心脏经动脉流人血腔内,再由血腔返回心脏。因此,血液只
输送养料,而氧气和碳酸气等则全藉气管。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在运动器官增强的同时,还必
须发展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以便及时感知陆上多样和多变
的环境因子,迅速作出反应。节肢动物的感觉器官可分为触
觉器、化学器和视觉器等三种。随着感觉器官的发达,神经
系统也不断增强。节肢动物的神经系统基本上为梯型,但神
经节已有明显的愈合趋势,这与体节的组合有关。头部内消
化道的上方的前3对神经节愈合为脑,分别形成前脑、中脑
和后脑三部分。
(7)消化系统运动能力的增强,能量消耗加大,必然要
求提高养料的需求量,也就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发达。一部分
种类有十分发达的中肠突出物,便于体内储存养料,这对于
陆栖生活很重要。对于陆生动物来说,体内储存水分很重要,
绝大多数动物有6个直肠垫,能将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回收,
并将其输送到血腔内,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8)呼吸器官和排泄器官水生种类的呼吸器官为鲤或
书鲤,而陆生种类为气管(可直接与组织交换气体)或书肺,
都是体壁外突或内陷形成的。
排泄器官分两类:一是与肾管同源的腺体结构,如绿腺、
基节腺;二是由中肠或后肠演化而来的马氏管。
2.节肢动物的分类
⑴甲壳纲(代表动物:虾、蟹、水蚤,图1-7-14)
中国对虾A.三疣梭子蟹B.中华绒螯蟹水蚤
图1-7-14甲壳纲
①身体通常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②体节数以及与之相关的附肢(多为双肢型)对数都较多。
③口器有上颗一对,下颗二对。颗足数对。足通常每节-
对。
④排泄器官为绿腺或颗腺。呼吸器官为鳏。
⑤间接发育,幼体类型多。
⑵蛛形纲(代表动物:圆网蛛、蝎、蝉,图1一7—15)
图1-7-15
①身体通常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全身无明显的体节。
②头胸部保留有6对附肢(1对螯肢、1对脚须、4对步足),
无触角,无复眼。
③排泄器官为马氏管或基节腺。呼吸器官为书肺或气管。
④有纺织腺,都能产丝但不一定都能织网。
⑤除了蛾和婢为间接发育外,其余均为直接发育。
(3)多足纲(代表动物:娱蚣、岫蜒、马陆,图L7-16)
逑您酗郦解软
娱蚣她蜓马陆
图1-7-16
①身体分为头和躯干两部分,体分节明显。
②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大飘和L2对小额。躯干部多节,
每节有1—2对同型的步足。
③排泄器官为马氏管。呼吸器官为气管。
④多为土壤动物,视觉器官不发达;间接发育。
(4)昆虫纲(代表动物:中华蝗虫、蟋蟀、蚂蚁)
①昆虫纲都有20个体节,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
部由顶节和6个体节愈合而成,与外骨骼相互拼和,构成一
个坚硬的头壳,为感觉中心,有许多触角和眼等多种感觉器
官。胸部由3个体节愈合而成,为运动中心,有翅和足两种
运动器官。腹部有11个体节和尾节,不愈合,各节游离,
但末3节往往退化而愈合,为营养和繁殖中心,内有消化器
官和生殖器官等。
②附肢对数少,且全为单肢型。头部原有6对附肢,由
于原第一和第三体节的2对完全退化,只保留4对。原第二
体节的一对演变成触角。原头部后3体节的3对附肢演变为
3对口肢,即一对大颗、一对小颗和一片下唇,加上唇和舌,
组成昆虫的口器。胸部的3对附肢演变为3对步足和2对翅
(非附肢演变而来)。腹部的附肢几乎完全退化,只保留第U
腹节的一对尾须。
③排泄器官为马氏管,着生在中肠后交界处。呼吸器官
为气管,能直接从空气中获得氧
气。
④雌雄异体且异形。具有三种变态发育(完全变态、不完
全变态、无或略有变态)。
⑤昆虫纲重要目的主要特征比较见表1-7-1o
表L7-1
目名触角口器翅变态其他特征代表
有蝶片,尾须K,并具中
缨尾目丝状咀嚼无翅无衣鱼
尾丝
靖蜓目刚毛状咀嚼便质半变态眼较大,腹部长蜻蜓
国
虫
蟋
后足善于跳跃,前足善蟀
直翅目丝状咀嚼前翅革质,后翅膜质渐变态
螃
于开掘站
虱目短丝状剌吸无翅无足善于抱握毛发人虱
前翅为半鞘翅或不等口器头端伸出。后胸有
半翅目丝状剌吸渐变态梨靖
翅臭腺.统称蜡。
甥虫
同翅目刚毛状或丝状剌吸膜质渐变态第一腹节有发声器»
鳞翅目多样虹吸鳗翅全变态体表有鳞片蛾蝶
统称甲虫,最大的目。天牛
鞘翅目多样咀嚼前翅角质,后翅膜质全变态
最早出现的甲虫金龟子
蜜蜂
膜翅目多样咀嚼嚼吸膜质全变态基部常狭小
蚂蚁
双翅目环毛状芒状等剌吸舐吸膜质后翅为平衡棒全变态复眼大蚊蝇
各目的代表如图1-7-17所示。
图1-7-17
蝶类和蛾类的主要区别,三种蚊属的主要区别见表1-7-2,
1-7-3o
*1-7-2蝶类与蛾类的主要区别
区别蝶类蛾类
触角锤状或球杆状丝状,栉状、羽状
翅大,静息时竖立背上小,称息时平放在背上
腹部瘦小肥大
活动时间白天夜间
«1-7-3三种蚊属的主要区别
属名
特点、\库蚊伊蚊按蚊
静息时身体长轴与着静息时身体长轴与着静息时身体长轴与着
成虫(雌)落面平行。多在夜晚落面平行。多在白昼落面成一角度。多在
叮咬吸血。叮咬吸血。夜晚叮咬吸血。
蛹呼吸管长,开口小。呼吸管短,开口小。呼吸管短,开口大。
有呼吸管。静息时身有呼吸管。野息时身无呼吸管。酢息时身
幼虫
体斜向水面。体斜向水面。体长轴与水面平行。
长圆形,一端较粗,集纺锤形,无浮器,分散,船形,两侧有浮器,分
卵
成卵块,浮在水面。常沉于水底。散,浮在水面。
@九、棘皮动物(约6000种)
]主要特征
(1)地位棘皮动物属于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中的原肠
时期,其原□(胚孔)形成动物的肛门,而在与原口相对的一
端,形成一新口称为后口。因此,棘皮动物与大多数无脊椎
动物不同,与半索和脊索同属于后口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
最高等的类群。
(2)体形直体辐射对称,且大多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健康医疗大健康产业服务平台搭建及运营策略
- 2024年电子商务合作项目合同
- 化妆品品牌策划及广告投放服务协议
- 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营方案设计
- 人工智能医疗设备研发与产业化合同
-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合同
- 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孵化合作协议
- 大数据分析人员招聘合同
- 农产品销售合同
- 物流行业仓储设施租赁合同
- 全国职业学校教师说课大赛一等奖电工技能与实训《触电急救方法说课》说课课件
- 小儿流感疾病演示课件
- 奔驰调研报告swot
-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采购设备检验验收单
-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2024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公司领导班子设置方案
- 专业展览展示设计搭建公司
- 为铜制剂正名-冠菌铜® 产品课件-9-7
- 具有磁场保鲜装置的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