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师大新版高一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高一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高一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高一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高一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北师大新版高一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A.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B.农作物品种的选择C.农作物生产所选择的地理位置D.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2、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的原因主要是()A.断层平直而陡峭B.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C.岩体相对位移D.岩石受力过大3、【题文】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

①地表水②地下水③大气水④生物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题文】下图为甲地与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差年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一年中均有两次直射B.甲、乙两地纬度相差20°C.M、N两日太阳直射点与甲乙两地纬度差相等D.乙地位于南半球5、“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内力作用B.搬运作用C.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6、我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A.地震B.林业火灾C.农业灾害D.洪涝、干旱7、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39~40题.

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8、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A.机械化水平高B.水利工程量大C.经营方式粗放D.粮食单位面积总产量低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题文】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波动上升。10、【题文】城市活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为城市自身服务,另一部分是为自身以外的地区服务。其中,为城市自身服务是城市的基本活动,也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11、读图12和13“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光照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北京时间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它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1)在图12中的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在图13中的地轴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2)“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时地球在左图的位置大概是_______(填数字)。(3)右图表示左图中_____(填字母)位置的光照图,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多项选择)。A.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B.乙地正午人影最短C.甲地比乙地后见到日出D.丙地出现极昼现象1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1)图中四位置代表的节气分别是:(4分)A.;B.;C.;D.。(2)在四位置中,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的是,角速度最慢的是。(填字母)(2分)(3)南极考察工作活跃时,地球公转到图中点附近。(填字母)(1分)(4)太阳直射赤道时,地球位于点;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地球位于点;当晨昏线与经线圈完全重合时,地球运动到点。(3分)(填字母)(5)牡丹江(45°N)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图中点(填字母),最大值可达。(2分)13、【题文】同一纬线上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昼夜长短也相同。14、【题文】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角②的度数是____,平面③的名称是____。

(2)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_;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_。

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

(3)当太阳直射点由E移至F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

A.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

D.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4)当太阳直射点由G移至H的过程中,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有____。

A.地中海沿岸逐渐进入多雨季节。

B.澳大利亚热带草原由干季转为湿季。

C.南半球温带草原开始进入冬季。

D.海河开始进入汛期。

(5)若黄赤交角为20°,下列现象正确的是____。

A.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缩短。

B.北纬20°纬线成为北回归线。

C.直射点在南北纬20°之间作回归运动。

D.直射点在单位面积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减少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5、北京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16、“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促进江苏的社会经济发展,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经济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17、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是8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18、东北地区因降水较少,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19、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均属于“过渡型”20、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21、人类目前能够观测到宇宙部分是银河系。()22、高处不胜寒的主要原因是高海拔处大气稀薄,吸收的太阳辐射少。评卷人得分四、材料题(共3题,共24分)23、气候变化、能源供应紧张、粮食短缺问题等等都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根据下列所给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55°43′N12°34′E),于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时40分许开幕。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材料二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纤维加工成的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备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材料三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下图左)。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1)影响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和。(2)引起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其解决对策有:____。(3)分析气候、石油、粮食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甲:乙:(4)乙醇汽油是否绿色燃料,人们看法不同,试评价大量使用乙醇汽油对经济和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2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会议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举行。与会各国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措施等重大问题。(1)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1分)A.CO2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B.CO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C.CO2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D.CO2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2)列举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3分)(3)实行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变暖的有效措施,请给出控制全球变暖的措施.(3分)25、气候变化、能源供应紧张、粮食短缺问题等等都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根据下列所给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55°43′N12°34′E),于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时40分许开幕。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材料二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纤维加工成的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备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材料三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下图左)。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1)影响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和。(2)引起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其解决对策有:____。(3)分析气候、石油、粮食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甲:乙:(4)乙醇汽油是否绿色燃料,人们看法不同,试评价大量使用乙醇汽油对经济和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6分)26、图甲是“非洲大陆植物类型分布示意图”,图乙上下两部分是“非洲西部沿海A—L各地一月份和七月份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1)图乙中甲月份表示的是____月份(1分),判断的理由是。(2分)(2)A、L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共同特点是(1分),原因是。(2分)(3)M、K两地都处在回归线附近,且均受信风的控制,但两地植被型差异显著。试分析两地降水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____(4分)27、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每空2分)(1)此时北半球的季,亚欧大陆上形成气压,它割断了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里。(2)半年后,A处刮季风,性质是,B处刮风。(3)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成因是。而南亚地区西南季风的成因是。(4)与A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形成气候。成因是。28、(13分)国际知名古气候学刊物《全新世》(TheHolocene)发表了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发现太阳辐射影响高原气候变化和植被演替。下表是海平面上太阳辐射日总量(×4.2焦/厘米2•日)统计表,图是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图,分析图和表,完成下列要求。(1)在春分日,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2分)(2)北纬90°在夏至日较南纬90°在冬至日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少73×4.2焦/厘米2·日,为什么?____。(4分)(3)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季节变化的规律____。(填“相同”或“相反”)(1分)(4)上图中两种植被相比,的生物量大,产生的原因是。(3分)(5)影响一个地区太阳辐射能多少的因素有、、等。(3分)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2题,共18分)29、读图“亚欧大陆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各自然带中;______和______(填字母)自然带的名称相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______和______(填字母)自然带的名称不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

(2)自然带由A→E→D的变化;反映的是______的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______,自然带从E→G→F的变化,反映的是______的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______.

(3)图中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是______(填字母),原因是______.30、【题文】读“巴黎市区及附近地区人口变化表”及其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⑴巴黎最初建城选择在塞纳河中的一个小岛上,说明河流对城市除具有供水和运输功能外,还具有____功能。

⑵从表中材料可以看出,近年来人口负增长的是____地区和____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地区。

⑶在此期间巴黎市人口大量往郊区迁移,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农业区位原则的实质是不同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地的合理利用。【解析】【答案】A2、B【分析】试题分析:断层处,岩体相对上升或下沉,使断线处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沟谷,故选B项。考点:断层处沟谷成因【解析】【答案】B3、D【分析】【解析】水圈包括地球表层所有的水体类型。【解析】【答案】D.4、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

观察图发现;在6月22日之前,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为最小值且出现负值,说明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甲地,乙应位于北半球,在赤道与回归线之间;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可知,甲、乙两地纬度差与正午太阳高度差相同;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高差达最大值,且不变,可知甲乙均在北半球,一年有两次直射;M、N高差为0,说明M、N两日太阳直射点与甲乙两地纬度差相等;所以不正确的选D项。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太阳直射点回归移动【解析】【答案】D5、C【分析】【分析】一般情况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但是“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却是由于外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答案选C。6、D【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干旱。考点:主要考查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解析】【答案】D7、A【分析】解: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低纬到高纬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从塞北到江南;热量条件在变化,所以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故选:A.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低纬到高纬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分异规律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

此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了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分异规律,结合图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不大.【解析】A8、B【分析】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读及特点。读图知,乙位于东南亚的泰国,为热带季风气候,种植水稻,属于季风水田农业。该农业精耕细作,投入劳动力多,属于集约农业,C错;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D错;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科技化水平低,A错;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多发,故水利工程量大,B对。故选B。【解析】B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略

【分析】【解析】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分为几个阶段:

。地质时期。

冰川广布的冰期和相对温暖的间冰期的交替。

人类历史时期。

有显著的变化。

仪器观测时期。

呈现波动上升状况。

所以本题叙述正确。【解析】【答案】对10、略

【分析】【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活动。为自身以外的地区服务,是城市的基本活动,也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点评:回答本判读题需熟悉城市体系,为城市自身服务(如居住、幼儿园和中小学等);为城市以外的地区服务(如大学、大型工业基地、国家级科研院所等)【解析】【答案】错11、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公转方向应呈自西向东,北逆南顺的方向,注意标注于公转轨道上。自转方向应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标注。(2)结合图示ABCD位置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A位置表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夏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表示冬至日,则B表示秋分日,D表示春分日,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在北京时间10月25日23时33分,故地球公转应位于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3)右图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上,即A位置。此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图示甲位于北回归线上,故正午太阳高度为直射90°;乙地正午人影最短为直射时,应在春分日或秋分日,B错误;图示乙地此时正位于日出时,而甲地位于夜半球,故甲地比乙地后见到日出,C正确。图示丙地位于南极圈内,出现极夜,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及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解析】【答案】(1)画图略(2)2(3)A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AC12、略

【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在二分二至图上,从太阳中心和地球中心连一条线,如果交点在北半球则为夏至,交点在南半球为冬至,根据公转方向判断春分和秋分;经判断,A为夏至,B为秋分,C为冬至,D为春分。(2)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在近日点(1月初)附近,最接近冬至日,应为C,角速度最慢在远日点(7月初)附近,接近夏至日,应为A。(3)南极考察工作最活跃,南极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地球公转到C点附近。(4)太阳直射赤道为春秋分,地球位于B、D点;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故地球在C点;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春秋分,地球运动到B、D点。(5)牡丹江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纬度差,经计算,牡丹江正午太阳高度为68.5°。考点:二分二至图判断;地球公转速度;正午太阳高度计算【解析】【答案】(1)A.夏至;B.秋分;C.冬至;D.春分(4分)(2)C,A(2分)(3)C(1分)(4)BD;C;BD(3分)(5)A;68.5°(2分)13、略

【分析】【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太阳高度大小取决于太阳光线和当地地平面的夹角,一天当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昼夜长短的计算可以借助于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同一纬线不同地点昼弧夜弧所占比例固定。所以同一纬线上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昼夜长短也相同。本题叙述正确。【解析】【答案】对14、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

(1)角②是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度数是66°34’,平面③的名称是黄道平面。

(2)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可能的日期是B6月22日前后;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可能的日期是D12月22日前后。

(3)当太阳直射点由E移至F的过程中;表示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B选项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C选项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叙述正确。

(4)当太阳直射点由G移至H的过程中;表示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A选项地中海沿岸逐渐进入多雨季节B选项澳大利亚热带草原由干季转为湿季叙述正确。

(5)若黄赤交角为20°,B选项北纬20°纬线成为北回归线C选项直射点在南北纬20°之间作回归运动叙述正确。【解析】【答案】

(1)66°34’黄道平面。

(2)B;D

(3)BC

(4)AB

(5)BC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5、√【分析】【解析】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除南北两极外,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自转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广州的纬度低于北京,故自转线速度较北京大。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解析】【答案】正确16、×【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区的经济发展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解析】【答案】错误17、×【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距海洋较远,水汽难以到达,气候比较干旱,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主要多在400毫米以下,所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域东部季风区的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18、×【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我国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故热量不足,农业生产只能一年一熟。【解析】【答案】错误19、×【分析】本题考查人口再生产类型。发展中国家中如古巴、韩国、中国等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解析】【答案】错误20、√【分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系统之间的关系。【解析】【答案】正确21、×【分析】试题分析: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宇宙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目前人类观测到的宇宙共有四级天体系统:最大的是总星系,第2级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第3级是太阳系和同等级的其他恒星世界,第4级是地月系及类似行星系,故本题应当是B。考点:本题考查宇宙中的地球。【解析】【答案】×22、×【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高处不胜寒的主要原因是高海拔处获得的地面辐射少。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大气运动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四、材料题(共3题,共24分)23、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雪线高度主要受气温和降水量影响,气温越高,雪线越高;降水量越多,则雪线越低。(2)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消失反映全球气候变暖,主要的治理措施可从原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大面积的毁林分析。(3)结合图示的因果关系,注意结合能源与环境和新能源的开发问题。(4)结合图示从乙醇汽油的生产大量消耗粮食,加剧了全球的粮食短缺的角度而言,不利于经济发展,且应对粮食不足,生态脆弱地区的人们为了满足粮食需要,而会加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故对经济发展和环境都产生不利影响。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解析】【答案】(1)气温降水量(2分)(2)全球气候变暖(1分)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写对3项即可给3分)(3)甲:CO2大量排放乙:石油资源的短缺(各1分,共2分)(4)不利:加剧世界粮食紧张,粮价上涨,影响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巨大的利益刺激人们大规模开发新的土地,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加剧。(经济、环境各1分)。24、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加强了大气逆辐射,使保温效应过强导致了气温升高。(2)全球变暖的影响主要从引起全球的降水量的变化、冰川雪盖面积的缩小、海平面上升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方面分析。(3)全球变暖的治理措施主要从其形成的原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大面积毁林两方面分析,主要从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分析。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解析】【答案】(1)B(2)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影响农业生产影响水循环,旱涝灾害频发影响人体健康破坏了生物生存环境(任选三个)(3)减少化石燃料使用,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鼓励公众参与;政府管理;国家合作;(任选三个)25、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雪线高度主要受气温和降水量影响,气温越高,雪线越高;降水量越多,则雪线越低。(2)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消失反映全球气候变暖,主要的治理措施可从原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大面积的毁林分析。(3)结合图示的因果关系,注意结合能源与环境和新能源的开发问题。(4)结合图示从乙醇汽油的生产大量消耗粮食,加剧了全球的粮食短缺的角度而言,不利于经济发展,且应对粮食不足,生态脆弱地区的人们为了满足粮食需要,而会加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故对经济发展和环境都产生不利影响。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解析】【答案】(1)气温降水量(2分)(2)全球气候变暖(1分)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写对3项即可给3分)(3)甲:CO2大量排放乙:石油资源的短缺(各1分,共2分)(4)不利:加剧世界粮食紧张,粮价上涨,影响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巨大的利益刺激人们大规模开发新的土地,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加剧。(经济、环境各1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6分)26、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第(1)题,由图甲可知A地位于北半球,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而图乙中甲月份降水少,应为夏季,故为7月份。第(2)题,A、L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共同特点是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或雨热不同期),因为A、L两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第(3)题,M、K两地都处在回归线附近,且均受信风的控制,但两地植被型差异显著。两地降水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M地受暖流影响,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K地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地处信风背风坡,降水少。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解析】【答案】(1)7(1分);理由:A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或描述L地)(2分)(2)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或雨热不同期)(1分)理由: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1分),冬季受西风影响(1分).(3)M地受暖流影响(1分),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1分);K地受寒流影响(1分),风从陆地吹向海洋(1分)27、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第(1)题从图上的风向可以看出东亚、南亚分别在此刻盛行东南季风、西南季风,说明此刻是北半球的夏年,全球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保留在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第(2)题,半年后也就是冬季,受亚洲高压的影响,亚洲大陆东部盛行冷、干的西北风,南亚吹东北季风。第(3)题东亚的季风的形成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的冬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