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51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1920年10月,在上海早期党组织的推动下,上海机器公会成立。各地党组织也纷纷深入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民众疾苦,考察基本国情,并用通俗易懂言语宣传马克思主义。这表明中共早期组织A.尝试建立统一战线B.注重理论联系实际C.关注社会伦理改造D.主张工农武装割据2、《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步辇图》

①作品是唐代风俗画。

②作者是阎立本。

③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

④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3、围绕《物种起源》的争论,以”达尔文的斗犬”著称的一位进化论者,1860年,在牛津大不列颠学会上与威尔伯福斯主教展开了一场著名的辩论。三年后,他通过比较解剖学的研究,分析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进一步确立了A.自然神论B.人猿同祖论C.细胞学说D.量子理论4、1861年,办理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总理衙门成立。1864年,美国人丁韪良将《国际法原理》译成中文,恭亲王奕䜣奏请出资助印。此书后以《万国公法》为名印行,规范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这表明A.清朝统治者固守“天朝上国”观念B.国际法的引入避免了中国主权丧失C.中国传统外交理念逐渐向近代转变D.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取得一定成效5、《诗经》由王室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诗歌及经收集、筛选的民歌构成,由周天子颁诸各国,成为通用统一的标准诗乐,从此通过各种方式流传蔓延。《诗经》的流传A.以书面记载为主要方式B.有利于构建文化的认同C.维持了天下共主的地位D.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6、“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以下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人是A.魏源B.洪仁讦C.李鸿章D.康有为7、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代表性成就,而且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最早传播到西方的发明成就是A.指南针B.火药C.造纸术D.印刷术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8、美国文学家海明威是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9、大唐盛世,国力强大,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文化的辐射力,形成了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__________;宋元时期,中国的技术发明______和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10、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氾胜之书》

原著失传。

贾思勰。

元朝。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否定,与量子理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A.正确B.错误12、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A.正确B.错误13、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A.正确B.错误14、史实: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

推论: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A.正确B.错误15、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0分)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庄子•天下》中写道:“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庄子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其内涵通俗的讲,“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统一就是儒学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材料二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材料一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是否有道理?请用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加以说明。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概括指出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17、东西方先哲关注社会。其思考;启迪后人。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建立社会等级)。分何以能行?曰:义(伦理道德和礼法制度)。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荀子《王制》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自给自足;相对于我们自己的需要来说,每个人都缺乏许多东西由于,有种种需要,我们聚居在一起,成为伙伴和帮手,我们把聚居地称作城邦或国家。

——柏拉图《国家篇》(1)依据材料一;概括荀子和柏拉图思想主张的异同点。

(2)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人,分析其主张的社会背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家庭革命是近代思想激进的读书人在中西竞争的语境下,重置个人与家成、国家与天下的一种尝试。救国的迫切性,使新的读书人主张国民以爱国为先、为重,视家庭为发国之障碍物。到五四前后,原本是温暖湾的家庭成为受新思潮感染的青年急于离的樯,家庭形象急转直下。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导致家庭规模不断縮小,复合式大家庭不再占优势。大批女性走出家门,送入近代工厂成为产业女工。家庭女性摆脱依赖心理,亲尚自立。加之西来的自由、平等现念冲击打破三纲之说甚嚣尘上,家庭革命进一步激烈化为父子、夫妻平等的构想。“爱则为夫妇,不爱则不能成夫妇”。1942年公布的《冀鲁豫边区曾行条倒》规定:“夫妻感情恶劣,任何一方均得请求离婚。”——摘自赵杰《为国破家:近代中国家庭命论反思》等材料二美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年-1901年),和谵向上的家庭成为个社会的价值核心之一。大家庭逐渐向核心家庭即夫妻式家庭转变。家庭逐渐失去了生产性功能,精神和情感功能却得到强化。伴随着工业化带来工件与家庭日益分离,英国中产阶级壮大,他们极为重视家庭,赋予家庭极高的象征意义和神圣地位。他们认为家庭作为私人领城,应与外面的商业和政治的公共领域严格分离。妇女是“家庭天使她们遂旑居家中,相夫教子,做全职家应主妇。浪漫主义关于无知的信仰推动了童年的理想观,创造了被称为“儿童亲拜”的观,以孩子为家庭的中心。——编自李宝芳《多利亚时期英国中产阶的家庭观念》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家庭革命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中产阶家庭变迁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井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近代中英两国家庭变迁的原因。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2题,共20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为建立一个新国家、形成一个新社会而奋斗不息的历史,现代化始终是先进的中国人追求的目标。但是,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向中国提出来的,而不是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自身产生的,这个事实对中国人影响巨大。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为建立一个新国家、形成一个新社会而奋斗不息的历史,现代化始终是先进的中国人追求的目标。但是,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向中国提出来的,而不是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自身产生的,这个事实对中国人影响巨大。——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二卷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说明:可以肯定、否定或自己提出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美国比较现代化学者布莱克C.E.Black)指出:在人类历史中,有三次伟大的革命性转变。第一次革命性转变发生在100万年前出现了人类;第二次革命性转变是人类从原始状态进入文明社会;而第三次革命性转变则是从农业文明或游牧文明逐渐过渡到工业文明。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的第一、二次大转变是在各个地域或各个民族相互隔绝、彼此孤立的状态下个别实现的。而第三次大转变的情形恰恰相反。由于知识爆炸、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所提供的客观要素,现代化不能不具有世界性的弥散和扩张性质。它在地球的某一区域首先突破,然后伴随着血与火强行扩散到世界的每一角落。现代化并非一个简单的向欧美国家的认同过程,其间必然蕴含着每个国家在各自的历史文化视野中对现代化的不同价值取向和模式选择。现代化也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或工艺技术的进步,它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变迁过程中文明结构的重新塑造,是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诸层面在内的全方位转型。——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

关于第三次转变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详解】

根据“纷纷深入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民众疾苦,考察基本国情,并用通俗易懂言语宣传马克思主义”可知中共早期组织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扬马克思主义,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表现,故选B;1920年中共尚未成立,谈不上建立统一战线,更没有主张工农武装割据,排除AD;材料中反映的是深入基层,宣扬理论,并不是进行社会改造,排除C。2、B【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唐代绘画特点。从画面上看,本画明显不属于风俗画,风俗指的是某时代普遍的社会生活习俗。风俗画就是以这类习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排除①;画风奔放、水墨淋漓也没有体现,排除③。《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人物刻画细致,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故②④正确,故选择B项,排除ACD三项。3、B【分析】【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以“达尔文的斗犬”自称的进化论者是赫胥黎,他通过比较解剖学的研究,分析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进一步确立了人猿同祖论,故B正确;自然神论、细胞学说不符合史实,故AC错误;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论,故D错误。4、C【分析】【详解】

据题意可知,中国专门成立了处理外交事务的总理衙门,引进国际法,这些都是中国放弃“天朝上国”的观念,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的表现,C项正确,排除A项;国际法的引入并没有避免中国主权的丧失,排除B项;此时洋务运动刚开始准备施行,尚未取得成效,排除D项。故选C项。5、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成为通用统一的标准诗乐,从此通过各种方式流传蔓延”可知,《诗经》在各诸侯国广泛传播,这种现象有利于增强各诸侯国的文化认同,故答案为B项。《诗经》的传播主要通过传唱形式,排除A项;《诗经》的传播有助于加强文化认同,但无法看出是否能维持天下共主,排除C项;《诗经》的传播与普及平民教育无关,排除D项。6、A【分析】【分析】

【详解】

“能制四夷”可知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属于魏源最早提出思想,A正确;洪仁玕著有《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B错误;李鸿章是洋务派思想代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C错误;康有为是维新派思想代表,主张君主立宪制,D错误。7、C【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中最早传播到西方的发明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公元8世纪传至中东阿拉伯国家,12世纪传至欧洲,时间最早,故C项正确。指南针在12世纪中国用于航海后,继直传入欧洲,导致世界市场的出现,故A项排除。火药约产生于公元9世纪末期,公元10世纪先传入蒙古;阿拉伯,13世纪传入欧洲,故B项排除。活字印刷术自公元13-14世纪传至欧洲,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四大发明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8、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文学家海明威的作品是《老人与海》。【解析】《老人与海》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一问是考查唐朝时期强大的国力,所以在文化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强大的文化圈,第二问是考查的宋科技发明的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解析】①.东亚文化圈(或汉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②.活字印刷(或指南针)10、略

【分析】【详解】

联系所学可知,《氾胜之书》是西汉氾胜之的著作;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元朝王祯的《农书》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解析】。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西汉。

《氾胜之书》

氾胜之。

原著失传。

北魏。

《齐民要术》

贾思勰。

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

元朝。

《王祯农书》

王祯。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农政全书》

徐光启。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1、B【分析】【详解】

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故判断为错误。12、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故正确。13、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题意说法正确。14、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非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题干说法错误。15、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故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0分)16、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按照这个标准结合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来解释,如孔子提出“仁”,强调仁者爱人,这是修身养德,提出“为政以德”这是治国;孟子提出四德,这是修身养德。提出“仁政”和“君轻民贵”,这是治国;荀子提出“仁义”,以德服人,这是修身养德,提出“君舟民水”,这是治国。

(2)根据材料“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说明儒家学说与时俱进,吸收借鉴其他学派,改造儒学,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再结合汉武帝时候的时代背景,可以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见,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结合明清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阐述即可。

【点睛】

明清之际的民主启蒙思想产生的条件有哪些?条件: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政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强化并走向腐朽;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阶级: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扩大,要求反封建。思想: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等扼杀个性,摧残思想。【解析】(1)有道理。

孔子:“内圣”表现为仁的学说;“外王”表现为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孟子:“内圣”表现为人有四德:仁;义、礼、智,“外王”表现为“仁政”和“君轻民贵”;荀子“内圣”表现为“仁义”“外王”表现为“君舟民水”。

(2)原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被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

(3)思想: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家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17、略

【分析】(1)关于荀子和柏拉图思想主张的异同点;找出各自的思想主张,进行比较即可。关于相同点,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荀子和柏拉图都强调在群体相处中要和谐相处方面作答即可。关于不同点,可知二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的途径不同,根据材料“建立社会等级”“伦理道德和礼法制度”等信息即可概括孟子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途径;根据材料“有种种需要,我们聚居在一起,成为伙伴和帮手,我们把聚居地称作城邦或国家”即可概括柏拉图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途径。

(2)关于社会背景;结合两者所处的时代,选择其中一人作答即可。如荀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学家,当时旧制度衰落,诸侯割据,需要重建秩序;柏拉图生活的雅典,民主走向衰落,城邦间的纷争不断,政局动荡。

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

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建立社会等级”“伦理道德和礼法制度”“有种种需要,我们聚居在一起,成为伙伴和帮手,我们把聚居地称作城邦或国家”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教材中孟子思想、柏拉图思想等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解析】(1)共同点:人须要构建社会群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相处)

不同点:二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的途径不同。

荀子主张依靠伦理道德和礼法制度;建立社会等级秩序,属于儒家思想;柏拉图强调公民互助合作,建立理想城邦,带有人文主义色彩。

(2)荀子:战国时期;旧制度衰落,诸侯割据混战,社会动荡,需要重建社会秩序。

柏拉图:雅典城邦民主制走向衰落,社会世风日下,政局动荡,城邦纷争不断。18、略

【分析】【详解】

(1)相同点根据材料一“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导致家庭规模不断縮小送入近代工厂成为产业女工。家庭女性摆脱依赖心理家庭革命进一步激烈化为父子;夫妻平等的构想”及材料二“渐向核心家庭即夫妻式家庭转变精神和情感功能却得到强伴随着工业化带来工件与家庭日益分离,英国中产阶级壮大赋予以家庭崇高的象征意义和神圣地位”从家庭规模、家庭情感功能、家庭关系、城市家庭生计进行分析;二问根据材料从家国关系、家庭形象、女性状态进行综合分析阐述。

(2)根据材料一“家庭革命是近代思想激进的读书人在中西竞争的语境下救国的迫切性到五四前后,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加之西来的自由、平等观念冲击”及材料二“伴随着工业化带来工作与家庭日益分离浪漫主义关于无知的信仰推动了童年的理想观”等,中国方面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进行分析阐述;英国结合所学从工业革命影响、社会形势及政府政策、社会思潮影响进行回答。【解析】(1)同:家庭规模缩小;家庭情感功能增强;家庭关系趋向平等;城市家庭生计倚重工业。

异:中国先国后家;英国重视家庭,家庭私人化,公私严格分开;中国家庭形象负面化,英国家庭形象神圣化;中国女性走出家庭,参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逐渐独立,英国女性回归家庭,依赖性强。

(2)原因:中国: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民族国家意识不断觉醒;社会动荡,战争不断;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家庭棉纺织业衰败;西学传入,传统观念受到冲击;知识分子群体的反思和探索。

英国:工业革命开展,经济发展和议会改革提高了中产阶级男性的政治和经济地位;社会竞争加剧,需要家庭的温暖;英国王室、政府的鼓励;浪漫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影响。五、论述题(共2题,共20分)19、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材料总结论点,再围绕论点引用史实展开论述。根据“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向中国提出来的,而不是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自身产生的,这个事实对中国人影响巨大”可知中国现代化道路是在外力的推动作用下开启的,西方资本主义从多方面扮演者外力推手的重要角色。结合鸦片战争、自然经济解体、西学东渐等相关内容进行论述即可。或者从其他角度提出论点进行论述,言之有理亦可。【解析】示例1:外力作用推动下;开启中国现代化之路西方殖民国家利用船坚炮利,叩开中国紧闭已久的大门,中国社会逐渐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下,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悄然变化,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同时,在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先进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先进的中国人尝试用改良与革命的方法,试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从而开启了中国现代化之路并为之而奋斗。

因此;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西方资本主义从多方面扮演着外力推手的重要角色。

示例2:吸收借鉴西方;立足自身走中国现代化道路船坚炮利打破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迷梦,开明的地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制造。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合力之下,民族资本主义艰难起步。西方思想的传入,先进的中国人转变观念,觉醒中服膺“天赋人权”观念,民族资产阶级尝试用改良和革命方法,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化,为中国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新方向。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最终打倒国民党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因此;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思想无一例外,都在给古老的中国提供着学习的范本,中国自身在阵痛中嬗变完成自己的现代化历程。

(提示:也可从中国的现代化对中国社会影响角度回答。角度新颖,言之有理皆可。)20、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近代化的原因和内容。根据材料“现代化也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或工艺技术的进步;它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变迁过程中文明结构的重新塑造,是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诸层面在内的全方位转型”可以得出论点:近代化不仅是经济方面的转型,是包括多个领域的社会转型。

论述:论证过程可以列举近代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近代化方面的转型;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及英国政治民主化完成之后的法制化进程。结合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