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鲁人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11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印度独立后;其推行的文化政策符合史实的是。
①政治体制学习英国②宗教与政治分离③崇尚甘地思想④种姓因素逐渐消失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带有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B.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C.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D.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3、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中古西欧是“黑暗的中世纪”。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古西欧为欧洲近代化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下列能佐证后者观点的是()A.政治混乱使得封建势力弱小B.主要的经济形态是商品经济C.工商业城市拥有完全自治权D.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4、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的开通使中国丝织品传向南亚、东南亚B.唐中期后②在东西交通中重要性逐渐下降C.拜占庭和阿拉伯的商人在③从事中介贸易D.游牧民族多沿着④西迁到小亚细亚等地区5、据统计,2018年来中国的留学生中,亚洲占近60%,非洲占近17%,欧洲占近15%,美洲占7%左右,大洋洲占1%左右。该状况()A.说明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以亚洲为主B.有利于改变世界文化地理格局C.得益于中国对外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D.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全面复兴6、下图为亚欧民族大迁徙地图。据此可知。
A.亚欧民族迁徙推动区域文化发展B.西哥特人不断南迁灭亡东罗马帝国C.当时中国没有大规模的人口迁移D.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形成7、下列有关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江南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江南地区战乱较少④北方人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8、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9、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清的发展,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最集中于博平岭的东西两坡,该地区山峦起伏,地势陡峭,可耕地少,野兽出没,盗匪横行。
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如五凤楼,平面形式为“三堂两横”式,中轴线上为“三堂”,即下堂(门厅)、中堂(祭祀及客厅)和后堂(尊长住所)。一楼之内—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最高长辈具有绝对权威,同楼人有着“同居共财”的传统,共同享有楼内公共财产。许多土楼内还专设学堂,族人中有取得秀才以上科场功名者,都在祠堂前竖石笔一对,以示褒扬。
——摘编自林嘉书《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福建土楼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楼所体现的宗族特点。1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1月1日零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启动。中外历史上,人口的迁移;流动和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统一天山南北,为尽快恢复战后新疆经济,清政府实行各种形式的屯田,鼓励内地民众出关屯垦。新疆建省前后,清政府废除民族隔离政策,鼓励内地民众前往天山南北屯垦;经商。道光二十二年,林则徐途经哈密,记道:“其语与华言大异,然能华言者亦多。”随着大量汉人进入新疆,加上清政府广设义塾、开办学堂,教授少数民族儿童学习汉语文,内地语言文化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得到广泛传播。1856年俄国人瓦里汉诺夫到喀什噶尔考察时发现当地维吾尔族“向中国人学到一些艺术和技艺,借用不少词汇,中国的一些建筑、服装、阔绰奢侈的用语和词汇移入当地人的语言中,尤为众多的词汇借用于书面行文中
——赵海霞《论清代新疆民族迁徙及对民族关系的影响》材料二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了将近一个世纪后;在19世纪末由民间运动发展为一股要求限制移民的政治势力,渗入到美国移民政策中,成为了国家政策。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1897年到1917年,国会又迫于“限制移民联盟”的压力,要求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后来这一条也成为了法律。1921年,美国又出台了《1921年移民法》,这部新的移民法规定,除了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还对各国每年的移民数额进行限制,即每年各国移民美国的人数是1910年人口普查时该种族在美国人口的3%,这就意味着,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
——瞿茜、李其荣《论二战前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义》(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清朝人口流入新疆的原因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移民政策中推行排外主义的特点及原因。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以来;美国大陆内部人口的迁移开始变得更加频繁这种大陆内部的人口迁移不仅使美国的“地理中心点”不断向西迁移,也使“人口中心点”开始不断由东部发达的大都市区向中西部的城市或人口聚集点迁移。20世纪头十年美国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同时涌入了比之前任一时期都要多的移民。在一战前,这种人口的增长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即被美国发达的城市环境和充足的就业机会所吸引。1910年时的美国社会中白人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这必然决定着美国联邦政府的各项重大政策向以土生白人为主的美国人口主体倾斜,移民的被强制美国化就反映了这一正在得到加强的事实。1910年人口普查便是全面反映这个国家当时经济;社会状况和其所处时代特征的最为真实的画卷。
——摘编自宋健《美国1910年人口普查研究》材料二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按户调查的项目有23项;按人调查的项目有26项,比1990年人口普查时的21个项目增加了许多。这次人口普查采用了短表长表技术。短表内容包括有关人的自然属性等基本指标和简单的住房状况指标,由全国90%的家庭填报;长表内容包括有关人口素质;经济活动、婚姻、妇女生育状况、住房状况等指标,在全国抽取10%的户填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活跃,人们会因就业、就学、迁居等因素迁移、流动,人户分离现象大量增加。针对这种情况,这次人口普查增设了《暂住人口调查表》,作为人口普查的附表。鉴于目前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希望尽快地得到普查成果,这次人口普查采用了光电录入技术。收到了节省人力、不受人工因素影响、精度高、录入速度快等好处。
——摘编自《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内容、特点及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头十年美国移民的特点,简析美国进行19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唐安史定后,有魏生者因避乱,将妻入岭南天宝末,禄山作乱,中原鼎沸,衣冠(喻指官僚地主)南走,真如辗转流寓于楚州安宜县(真如、安宜均在今江苏境内)。——《太平广记》材料二东周(洛阳)之地,久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中间畿内(指洛阳附近),不满千户东至郑(今郑州)、卞(今开封),达于徐方(今徐州),北自覃怀(今河南沁阳一带),经于相土(相州),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旧唐书·郭子仪传》材料三唐江南九州户数表(单位:户)。州名。
苏州。
鄂州。
洪州。
饶州。
吉州。
衡州。
邵州。
泉州。
汉州。
开元。
户数。
68093
19190
55404
14062
34381
13513
12330
30754
477
元和。
户数。
100808
38618
91129
46116
41025
18047
18000
35571
889
——《元和郡县图志》(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三中历史现象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历史有何影响?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奴隶贩子把枪支;火药、烈性酒、小饰物等商品运往非洲换取黑奴,再把黑奴运往美洲卖掉。黑奴贸易使非洲损失精壮人口一亿以上,造成非洲长期落后贫困。在美洲,殖民者大力推行奴隶种植园制度,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原料和各种赚钱的农产品,如咖啡、甘蔗、靛青、烟草及棉花。他们还在矿山大规模使用黑人和印第安人奴隶,开采金银矿藏。
——摘编自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材料二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禁止英国船只从非洲往美洲运送奴隶,规定英国船只上每发现一名奴隶,罚款100英镑(约合190美元),英国还在1833年通过《废除奴隶制法案》,宣布废除奴隶制度。同月,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签署法令废除奴隶贩卖。此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制定法律废除奴隶制。长达400年之久罪恶的跨大西洋奴隶贩卖活动宣告终结。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说印欧种人迁徙是一种常态,他们“牧牛,并从事少量的耕作。因为主要靠畜牲为生,所以只要发现有更为理想的地方,他们就用大牛车载起所有行李,朝那里迁移”。况且“他们一贯贪图更大的畜群,更大的牧场”,迁徙就这样与他们的生存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食物是古印欧人的第一生存目标,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游牧和迁徙成为了古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我们说印欧种人迁徙是一种常态,他们“牧牛,并从事少量的耕作。因为主要靠畜牲为生,所以只要发现有更为理想的地方,他们就用大牛车载起所有行李,朝那里迁移”。况且“他们一贯贪图更大的畜群,更大的牧场”,迁徙就这样与他们的生存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食物是古印欧人的第一生存目标,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游牧和迁徙成为了古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据孙振民《印欧种人的迁徙与古罗马文明》整理自古以来,人们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逐渐创造了地域文化。古代游牧民族的几次大迁徙对欧亚大陆各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
(1)材料一强调影响印欧人迁徙的原因是什么?
(2)联系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产生的影响。材料二自古以来,人们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逐渐创造了地域文化。古代游牧民族的几次大迁徙对欧亚大陆各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北京城中轴线示意图北京中轴线南北划定,对应的是子午线,子位是正北,午位是正南,意喻自然界天时万物的运行有着内在的规律,即“天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帝王作为统治者把自己的统治看作是“人道”,“人道”即“天道”,正所谓天不变,遵亦不变。中轴线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中轴线正是这三个“中”的集中体现。——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编著《古都北京中轴线·上册》材料二都城中轴线的格局在中国的延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是密不可分的。这表明了中轴线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也许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的本质的外在表达方式,但在以后漫长的历史中被附加上了许多文化的内涵,虽然冲淡了中轴线最原始的意义。但也加强了这一形式的延续与传播。都城中轴线的格局在中国的延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是密不可分的。这表明了中轴线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也许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的本质的外在表达方式,但在以后漫长的历史中被附加上了许多文化的内涵,虽然冲淡了中轴线最原始的意义。但也加强了这一形式的延续与传播。
根据明清时期北京都城建设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摘编自周润山《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中轴线布局》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72年,一个西班牙名字为“迭戈”的中国人向西班牙法庭请求恢复其自由人身份。法庭记录写道,迭戈自称来自中国,六七岁时被一个西班牙人从故乡带到利马城(今南美秘鲁)”,接着经由陆地到达尼加拉瓜、巴拿马等地,后来又到达葡萄牙里斯本。此后,他因听信塞维利亚有很多中国人,而来到西班牙。在塞维利亚,为了能够返回故乡,迭戈勤奋工作并小有积蓄,但他的主人莫拉雷斯却要将他转卖他人,于是迭戈将其告上了法庭。这场官司前后持续了三年,最后法庭判决迭戈胜诉。——据龚缨晏、胡刚《16世纪发生在西班牙的一场“印第安斯人”诉讼案》材料二1875年,18岁的丁龙被人以“猪仔”的身份从中国贩卖到美国加州。当时的美国正在修建太平洋铁路,大量华工参与铁路建设并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客死他乡。丁龙在铁路投资者卡朋蒂埃的企业里做工,由于他做事勤恳,赢得信赖,后来成为卡朋蒂埃的管家,并与他结下深厚的情谊。19世纪末美国排华情势加剧,丁龙遂请辞回国,卡朋蒂埃许诺给予丁龙一个愿望。令人惊异的是,丁龙提出希望把他终生积攒的血汗钱12000美元捐献给一所有名的美国大学,建立一个汉学系,来研究他祖国的文化,推动美国人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在卡朋蒂埃的捐助和努力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置了“丁龙讲座”和“东亚系”,这里后来成为全美研究中国文化的权威机构。——据裘伟廷《丁龙——一位创造美国传奇的华工》编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迭戈由中国辗转来到西班牙可能的路线,并概述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丁龙被贩卖至美国的历史背景,并说明迭戈、丁龙为代表的海外华人群体的优秀品质。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1题,共6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12分)18、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9、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20、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分析】
【详解】
印度独立后,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仍然影响着印度的政治与社会生活,故排除④,①②③正确,故B正确,排除ACD。2、C【分析】【详解】
材料信息体现了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建筑、造型艺术、国徽等方面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拜占庭文明对斯拉夫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为俄罗斯文明奠定了精神基础,故选C项;材料不仅仅体现了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对俄罗斯的影响,A项说法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信息,故排除;材料中的现象不能仅凭俄罗斯兴起的时间来判断,故排除B项;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的说法并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3、D【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古西欧为欧洲近代化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可知,该学者强调中古时期的欧洲为其近代化奠定基础。结合所学可知,中古时期欧洲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为文艺复兴奠定基础,为欧洲思想近代化奠定基础,D项正确;中古时期的欧洲封建势力强大,排除A项;中古时期的欧洲主要的经济形态是封建经济,而非商品经济,排除B项;C项中的“完全自治权”的说法绝对化,排除。故选D项。4、B【分析】【详解】
根据地图可知,②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结合所学,在唐中期后,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逐渐下降,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地位上升,B项正确;①是草原丝绸之路,其路线是到欧洲,而不是东南亚,南亚,排除A项;拜占庭并没有从事中介贸易,排除C项;④是海上丝绸之路,与游牧民族无关,游牧民族多沿着①西迁,排除D项。故选B项。5、C【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2018年来华留学生来自“亚、非、欧、美、大洋洲”等众多大洲,留学生来源比较广泛和多元化,这得益于中国对外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留学生来源的多元化,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留学生来中国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影响力,但是材料强调的是留学生“来源”的多元化,非对世界文化地理格局的改变,排除B项;“全面复兴”表述过于绝对且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复兴也不能只依靠材料这一种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6、A【分析】【详解】
据图示内容可看出,亚欧民族大迁徙跨越范围广泛,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从而有利于推动区域文化发展,故选A;西哥特人灭亡的是西罗马帝国,而非东罗马帝国,排除B;公元5世纪中国的人口是从北向南迁移,也存在人口的迁移,排除C;阿拉伯帝国到公元7世纪才出现,排除D。7、D【分析】【详解】
据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政局不稳而江南地区战乱较少,致使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并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①②③④均正确,故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8、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9、略
【分析】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技术;经验和劳动力,使南方得到开发。材料第一段“该地区山峦起伏,地势陡峭,可耕地少”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野兽出没,盗匪横行”反映出兴建土楼是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
(2)概括材料第二段第一;二句的信息;得出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据材料第二段第三句“一楼之内—般居住着一个家族”得出聚族而居的特点。材料中“同居共财”的传统反映出共同享有族产。材料最后一句反映出对教育的重视,兴办专门学堂对家族子弟进行教育。
考点: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福建土楼【解析】(1)人口南迁;南方开发;特殊的地理因素;安全自保的需要。
(2)尊崇儒家伦理;聚族而居;族产共享;兴办族学,重视教育。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概括“清朝统一天山南北;为尽快恢复战后新疆经济”得出实现了对新疆的统一,新疆战后经济恢复发展的需要;根据“清政府废除民族隔离政策”“清政府实行各种形式的屯田,鼓励内地民众出关屯垦”得出清政府废除民族隔离政策,鼓励开荒屯田;根据“鼓励内地民众前往天山南北屯垦;经商”,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前期内地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
意义:根据“然能华言者亦多”“内地语言文化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得到广泛传播”得出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技术交流;丰富自身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民族融合;根据“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得出有利于巩固西北边防,维护国家统一。
(2)特点:由“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得出运用文化手段推行;由材料中的“成为了国家政策”得出由民间运动发展为国家政策;由材料中的《排华法案》;《1921年移民法》得出通过立法形式推行排外主义;由材料中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得出对非西欧移民存在种族排外倾向。
原因:美国移民政策中推行排外主义政策的原因要从经济原因;文化原因、美国自身的种族主义思潮等多角度分析。根据材料“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了将近一个世纪后”得出排外主义势力发展、移民与美国文化存在差异、种族主义思潮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影响等进行解答。
【点睛】【解析】(1)原因:实现了对新疆的统一;新疆战后经济恢复发展的需要;清政府废除民族隔离政策,鼓励开荒屯田;清朝前期内地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
意义:有利于巩固西北边防;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技术交流;丰富自身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近代新疆多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
(2)特点:由民间运动发展为国家政策;通过立法形式推行;运用文化手段推行;对非西欧移民存在种族排外倾向。
原因:排外主义势力发展;移民与美国文化存在差异;种族主义思潮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社会矛盾激化。11、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19世纪末以来;美国大陆内部人口的迁移开始变得更加频繁”可知,更加频繁;根据“美国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同时涌入了比之前任一时期都要多的移民”可知,城市人口的剧增和移民浪潮高涨;根据“‘人口中心点’开始不断由东部发达的大都市区向中西部的城市或人口聚集点迁移”可知,大都市区的发展与“人口中心点”西移;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的各项重大政策向以土生白人为主的美国人口主体倾斜,移民的被强制美国化”可知,国家政策的“白人化”与移民被强制美国化。背景:根据材料一中“19世纪末以来,美国大陆内部人口的迁移开始变得更加频繁”“被美国发达的城市环境和充足的就业机会所吸引”,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美国经济;政治、社会和国际环境等方面分析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美国中西部得到大规模开发,美国发达的城市环境和充足的就业机会,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尖锐,旧大陆动荡不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按户调查的项目有23项,按人调查的项目有26项,比1990年人口普查时的21个项目增加了许多”可知,普查项目增多,内容更加充实;根据“采用了短表长表技术”“基本指标和简单的住房状况指标,由全国90%的家庭填报”“人口素质、经济活动、婚姻、妇女生育状况、住房状况等指标,在全国抽取10%的户填报”可知,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统计范围扩大,统计质量提高;根据“采用了光电录入技术。收到了节省人力、不受人工因素影响、精度高、录入速度快等好处”可知,增加了高新技术在人口普查中的运用,普查速度快。意义: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经济、政治、国家管理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为制定并实施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战略需要和重要依据,有利于完善政府职能、治理体系,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治理能力能力等。【解析】(1)特点:更加频繁;城市人口的剧增和移民浪潮高涨;大都市区的发展与“人口中心点”西移;国家政策的“白人化”与移民被强制美国化。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美国中西部得到大规模开发;美国发达的城市环境和充足的就业机会;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尖锐,旧大陆动荡不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2)特点:普查项目增多,内容更加充实;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统计范围扩大,统计质量提高;增加了高新技术在人口普查中的运用,普查速度快。意义: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为制定并实施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战略需要和重要依据;完善政府职能、治理体系;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治理能力能力等。12、略
【分析】【详解】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反映的是因避乱而人口南迁;材料二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带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材料三反映的则是江南人口急剧的增加。
(2)导致材料三中历史现象的原因主要从北方战乱多;南方战乱少;所以人口大量的南迁导致了江南人口的急剧增加。
(3)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历史的影响主要从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为经济中心南移打下基础、改变人口布局等角度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即可。【解析】(1)材料一反映的是为逃避战乱,北方居民纷纷迁往南方;材料二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导致中原荒凉残破,人口大量减少;材料三反映的是南方与北方的情况相反,南方人口数量剧增。
(2)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所造成的破坏主要在北方,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北方居民的大量南迁。
(3)导致我国人口的大迁移,改变了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促进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产生了重要影响。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1)问;第一小问,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入手,国际上老牌殖民国家逐渐衰落,英国逐步取得殖民优势,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位置优越,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交通线上,便于其开展海外奴隶贸易。国内主要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回答,政治上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第二小问,从正反两个角度思考,注意从其对于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亚非拉地区影响等视角分析作答。
第(2)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807年”“1833年”,注意这一时期英国处于工业革命过程中,其侵略方式主要是商品输出,掠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解析】(1)因素:国际;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国内,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
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
(2)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14、略
【分析】【详解】
(1)对于主要依靠游牧经济生存的印欧人来说,决定其生存命运的是饲养牲畜的草地面积,当有限的草地资源不能满足印欧人需求时,他们就会迁移。并依据材料“只要发现有更为理想的地方朝那里迁移”“食物是古印欧人的第一生存目标”可知,经济因素或者说出于生存本能是印欧人自然迁徙的原因。
(2)本问考查教材基础知识,联系教材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的相关内容作答即可。【解析】(1)经济因素(出于生存本能)。
(2)影响:①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②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流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③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15、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二中的观点“都城中轴线格局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先秦时期即已形成中央集权观念,秦统一全国后,中央集权和“大一统”政治理念被历代王朝贯彻并逐渐强化。作为国家政治中心,明清北京城建筑呈中轴线布局,以紫禁城为中心,整个皇城大体对称,所有建筑依附在紫禁城周围,体现皇权独尊、皇权中心的理念。唐都长安、北宋都城开封以及元明清都城北京,都采用中轴线布局。因此,古代建筑文化的传承性也体现传统政治文化一脉相承。根据材料二中的观点“中轴线蕴含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北京城中轴线建筑可以看出,其建筑中多有“天”“地”“安”“定”“文”“武”等名称,体现“天人合一”“安定和谐”“文武兼备”等传统文化思想。中轴线贯穿南北,紫禁城位于中心,则体现地方服从中央,民众服从政府,以皇权为中心、尊卑有序的民族文化观念。这也吻合了维持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礼教制度,体现出中轴线蕴含民族文化特色。根据材料二中的观点“中轴线布局方式是人的本质的外在表达方式”。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自古关注天人关系,提出很多相关理论主张,如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和谐等。人的身体基本上左右对称,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也采取基本左右对称的布局,如建筑名称东西相对、文武对称、左右并存等,都体现这一理念。受心脏处于身体中心位置的启示,故宫(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中心位置。故中轴线布局方式是人的本质的外在表达方式。根据材料二中的观点“都城中轴线布局被附加上了许多文化内涵。”。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历代王朝对都城的建设,中轴线布局被赋予许多文化内涵。传统中华文化中,“中”讲居中、正中、向心、凝聚,“和”讲亲和、仁和、和谐、和平,“中和”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文化,是中国人的一种待人处事方法或生活方式。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北京城的中轴线布局体现了皇权至尊、文武并重、阴阳五行的宇宙观念、适中的哲学理念、国家安定等丰富的文化内涵。【解析】观点1:都城中轴线格局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说明:我国先秦时期即已形成中央集权观念;秦统一全国后,中央集权和“大一统”政治理念被历代王朝贯彻并逐渐强化。作为国家政治中心,明清北京城建筑呈中轴线布局,以紫禁城为中心,整个皇城大体对称,所有建筑依附在紫禁城周围,体现皇权独尊;皇权中心的理念。唐都长安、北宋都城开封以及元明清都城北京,都采用中轴线布局。因此,古代建筑文化的传承性也体现传统政治文化一脉相承。
观点2:中轴线蕴含中华民族文化特色。
说明:从北京城中轴线建筑可以看出;其建筑中多有“天”“地”“安”“定”“文”“武”等名称,体现“天人合一”“安定和谐”“文武兼备”等传统文化思想。中轴线贯穿南北,紫禁城位于中心,则体现地方服从中央,民众服从政府,以皇权为中心;尊卑有序的民族文化观念。这也吻合了维持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礼教制度,体现出中轴线蕴含民族文化特色。
观点3:中轴线布局方式是人的本质的外在表达方式。
说明:中国自古关注天人关系;提出很多相关理论主张,如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和谐等。人的身体基本上左右对称,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也采取基本左右对称的布局,如建筑名称东西相对、文武对称、左右并存等,都体现这一理念。受心脏处于身体中心位置的启示,故宫(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中心位置。故中轴线布局方式是人的本质的外在表达方式。
观点4:都城中轴线布局被附加上了许多文化内涵。
说明:随着历代王朝对都城的建设,中轴线布局被赋予许多文化内涵。传统中华文化中,“中”讲居中、正中、向心、凝聚,“和”讲亲和、仁和、和谐、和平,“中和”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文化,是中国人的一种待人处事方法或生活方式。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北京城的中轴线布局体现了皇权至尊、文武并重、阴阳五行的宇宙观念、适中的哲学理念、国家安定等丰富的文化内涵。16、略
【分析】【详解】
(1)路线:结合所学可知;1572年在新航路开辟以后,因此,路线可以从西往东走,即:中国—菲律宾—太平洋—美洲—大西洋—葡萄牙—西班牙;或从东往西走,即:中国——印度洋——非洲——美洲——欧洲。背景:根据“1572年”得出新航路的开辟,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根据“被一个西班牙人从故乡带到利马城(今南美秘鲁)后来又到达葡萄牙里斯本”得出西班牙;葡萄牙向东的殖民扩张活动、跨洋奴隶贸易的兴盛、西班牙成为海上殖民霸主;根据“听信塞维利亚有很多中国人”得出西班牙居住着部分海外华侨。
(2)背景:根据“1875年”结合所学得出19世纪末世界市场逐步确立;根据“当时的美国正在修建太平洋铁路”得出美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修建大量铁路设施,急需劳工;根据“丁龙在铁路投资者卡朋蒂埃的企业里做工”得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急需廉价劳动力;根据“丁龙被人以‘猪仔’的身份从中国贩卖到美国加州”,结合所学,还可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大批农民破产而成为自由劳动力,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优秀品质:根据“做事勤恳”得出吃苦耐劳(或勤奋刻苦);根据“建立一个汉学系,来研究他祖国的文化”得出热爱祖国,心系家乡;根据“希望把他终生积攒的血汗钱12000美元捐献给一所有名的美国大学”得出热心公益;根据“推动美国人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得出促进文化交流。
【点睛】【解析】(1)路线:中国—菲律宾—太平洋—美洲—大西洋—葡萄牙—西班牙(东亚——美洲——欧洲);或:中国——印度洋——非洲——美洲——欧洲。
背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或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西班牙;葡萄牙向东的殖民扩张活动;跨洋奴隶贸易的兴盛;西班牙成为海上殖民霸主,主导太平洋上的海外殖民贸易;西班牙居住着部分海外华侨。
(2)背景:19世纪末世界市场逐步确立;美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修建大量铁路设施,急需劳工;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急需廉价劳动力;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大批农民破产而成为自由劳动力;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优秀品质:吃苦耐劳(或勤奋刻苦);坚持不懈(或坚韧不拔的毅力);热爱祖国,心系家乡;热心公益;促进文化交流。四、论述题(共1题,共6分)17、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可知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结合的特征。结合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展开阐述,如一方面在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大一统思想始终贯穿其中,从秦朝的法家大一统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再到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而另一方面在统一性中包含着多样性,例如董仲舒新儒学思想吸收了道、法、阴阳等学派思想,程朱理学则吸收了佛道思想,同时每个时期都存在着多个学派。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解析】示例一。
论题: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结合的特征。
阐述: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的特点。一方面在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大一统思想始终贯穿其中,从秦朝的法家大一统到汉武帝时期“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土地承包合同终止范例
- 2025知识产权委托代理合同
- 2025地下车库买卖合同书
- 2025货样买卖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产业公司股权受让协议书范例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土地永久转让协议
- 2025年度农机购置与农业人才培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物联网技术合伙协议3篇
- 2025年度综合交通枢纽停车场租赁与交通换乘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整体转让协议版3篇
-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附答案
- 非甾体抗炎药围术期镇痛专家共识(2024 版)解读
- 安全使用文具班会课
- 假期师生读书活动方案2024年
- Unit 5 Dinner's ready Read and write(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第3章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技术
- 2018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省级(含答案)
- 2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学习解读课件
- 计量经济学复习资料-概念和问答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秋新人教PEP版3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课件 Unit 4 第4课时 Part B Let's talk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