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外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上外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上外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上外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上外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上外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25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图是汉代的江苏铜山洪楼画像石,这反映了汉代。

A.人们使用纺车纺纱B.纺织业种类繁多C.普遍盛行男耕女织D.纺织技术成熟2、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下列对古代农耕技术演进的表述;符合汉代的是。

①二牛抬杠在某些地方被一牛挽犁所取代。

②在农业发达地区开始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③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

④出现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的曲辕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下图是世界百万人口大城市数量统计表。造成其增长的原因主要是。

。时间。

1800年。

1850年。

1900年。

1950年。

1970年。

1984年。

大城市数量。

0

2

10

29

142

225

A.工业革命带来城市化进程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C.工业化、人口增长和移民D.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4、图:。

德意志麦森瓷厂制作的瓷茶杯(1725年)

奥匈帝国维也纳瓷厂制作的瓷茶杯(1760年)

英国切尔西瓷厂制作的瓷茶杯(1770年)

上图可用于说明()A.中欧贸易中欧洲处于入超地位B.国际贸易促进科技文化传播C.工业革命冲击了中国对外贸易D.西方各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5、早在先秦时期,铁犁牛耕已经出现,秦汉以来,又创造了犁壁,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朝发明的曲辕犁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特别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这说明()A.南方农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B.农业已经彻底摆脱了自然的束缚C.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已确立D.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了农业发展6、中国古代农具各式各样,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盘等,数不胜数,据此可知,古代农耕经济A.形式多样B.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D.个体经营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7、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___________者。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6分)9、工业革命带来诸多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最初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尽管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但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最初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尽管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但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我们已经看到,机器如何消灭了以手工业为基础的协作和以手工业分工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由几排小屋围成的方形场地的中间,建起一座安装蒸汽机的所谓机器房,蒸汽机通过枢轴同各个小屋中的织机连接起来。在过程的性质并不是一开始就要求大规模生产的场合,那些最近几十年间新兴的工业,例如信封制造业、钢笔尖制造业等等,通常都是先经过手工业生产,然后经过工场手工业生产这些短暂的过渡阶段才达到工厂生产。材料二我们已经看到,机器如何消灭了以手工业为基础的协作和以手工业分工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由几排小屋围成的方形场地的中间,建起一座安装蒸汽机的所谓机器房,蒸汽机通过枢轴同各个小屋中的织机连接起来。在过程的性质并不是一开始就要求大规模生产的场合,那些最近几十年间新兴的工业,例如信封制造业、钢笔尖制造业等等,通常都是先经过手工业生产,然后经过工场手工业生产这些短暂的过渡阶段才达到工厂生产。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摘编自马克思《资本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其地位变化的因素。

(2)阅读材料二;指出“小屋”代表的生产组织形式,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材料三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2题,共10分)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表。名称。

主要范围。

汉唐时期的。

“西域”

广义上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狭义上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唐宋时期曾用“西天”指称更为遥远的印度。

宋明时期的。

“西洋”

最早见于五代;元代广为流布,明代特指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明末以后逐渐转向专指欧洲。

明末清初的。

“西方”

与“泰西”“太西"“极西”“远西”等同义词广泛流行,指称欧洲。

——摘编自欧阳哲生《中西交通史上的“西方"概念之探源》上表为古代中国关于“西方”名称变迁的主要历程。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1、【新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9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只有10.64%。1950-1957年,出现了一批新兴工矿业城市,武汉、太原和洛阳等老城市也进行了扩建改造,大批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工业部门,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持续增加。1949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只有10.64%。1950-1957年,出现了一批新兴工矿业城市,武汉、太原和洛阳等老城市也进行了扩建改造,大批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工业部门,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持续增加。1978年以后,我国城镇化进程开始加速。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011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27%,工作和生活在城镇的人口比重超过了50%,比1978年末提高33.3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01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城镇化开始进入以人为本、规模和质量并重的新阶段。为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户籍、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保和住房等领域配套改革相继出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速度明显加快,大城市管理更加精细,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加速发展,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群建设持续推进,城市区域分布更加均衡。——摘编自《经济日报》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2018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2011年提高了8.3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19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37%,比2015年提高了3.4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16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中小城市发展齐头并进;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促共进;新型城市蓬勃发展,城市群格局基本形成。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16分)12、算一算,1911、1924年的铁路总长(1924年全国铁路总长1。2万千米,其中大部分为外国人修建)分别占今天全国铁路总长的百分之几分析导致这种数据变化的原因。13、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基本做法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滯胀”现象,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分析】

【详解】

据图中妇女从事的活动可知,当时妇女使用纺车进行纺纱,故A项正确;画像石主要描绘了当时妇女纺纱的情景,无法体现纺织业种类繁多,故B项排除;画像石无法体现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故C项排除;画像石不能反映纺织技术成熟,故D项排除。2、B【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牛耕技术的发展,汉代二牛抬杠在某些地方被一牛挽犁所取代,而且这一时期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B正确;②错在“开始”,曲辕犁出现在唐代,排除A、C、D。3、D【分析】【详解】

据表格信息可知,这是19世纪以来百万人口大城市发展统计表,反映百万人口大城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城市发展发展迅速,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这是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迅速,需要大量劳动力,故D正确;故表格信息可知百万人口大城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城市发展发展迅速,而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六十年代,故A说法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高科技产业为代表,不需要大量劳动力,故B错误;工业化、人口增长和移民各个时期都有发生,不具有代表性,C错误。4、B【分析】【详解】

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德意志、奥匈帝国和英国等欧洲国家制作的瓷茶杯在形制上接近,都受到了中国传统瓷器的影响,可用于说明国际贸易促进科技文化传播,B项正确;仅有三个瓷杯外形,不能说明中欧贸易中欧洲处于入超地位,排除A项;工业革命直到1765年才开始,排除C项;材料不足以说明西方各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排除D项。故选B项。5、D【分析】【详解】

材料“唐朝发明的曲辕犁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特别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反映的就是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了农业发展,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南方农业的地位,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只是强调了铁犁牛耕,不能说明精耕细作的模式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6、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盘等,数不胜数”可知,材料体现了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工具,反映的是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正确;A、B、D都与材料无关,排除。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7、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生产者。故填空生产。【解析】生产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8、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本题说法错误,一战改为二战。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6分)9、略

【分析】【详解】

(1)变化:根据材料“最初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可归纳出从边缘到中心。因素:根据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等角度进行分析。

(2)形式:根据材料“由几排小屋围成的方形场地的中间;建起一座安装蒸汽机的所谓机器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工厂制度的描述。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带来了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等角度归纳工厂制度的历史作用。

(3)意义:需要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阐述,比如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来阐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理解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结合所学从对英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对英国社会转型的影响,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等。【解析】(1)变化:从边缘到中心地位。因素:新航路的开辟后;对外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欧美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形式:工厂制度。作用: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带来了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3)意义: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五、论述题(共2题,共10分)10、略

【分析】【详解】

从“西域”到“西天”再到“西洋”和“西方”“泰西”,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西方”空间认识的扩大和变化,其背后反映的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范围和途径的变化。学生在分析材料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这些变化,提出观点并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证。学生可以对材料所反映的整体变化进行宏观解读,也可以就其中的具体变化进行微观论述。除示例外,学生还可以从唐宋时期的“西天”,明末清初的“泰西”“西方”等词的出现,以及明末清初“西洋”一词所指范围的变化等角度出发提炼观点。从中外交流的空间范围变化角度分析,可以展开如下论述:关于“西方”的名称变迁反映了中外交流的不断扩大。阐述:自张骞通西域后,“西域”成为汉唐王朝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而用“西天”指称印度则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后对外交流范围的扩大。“西洋”这一称呼的出现,反映子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和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同东南亚、西亚、东非及印度洋周围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明末,“西洋”范围的变化和“西方”“泰西”等词的出现,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中国与欧洲的联系加强。【解析】示例1:

观点:关于“西方”的名称变迁反映了中外交流的不断扩大。

阐述:自张骞通西域后;“西域”成为汉唐王朝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而用“西天”指称印度则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后对外交流范围的扩大。“西洋”这一称呼的出现,反映子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和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同东南亚;西亚、东非及印度洋周围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明末,“西洋”范围的变化和“西方”“泰西”等词的出现,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中国与欧洲的联系加强。

示例2:

观点:从“西域”到“西洋”反映了对外交流路线的变迁。

阐述:汉唐时期,经济和文化重心在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期作为政治中心,沟通“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对外交流的主要路线。唐宋以后,由于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长安、洛阳失去政治中心地位,以及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沟通与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等“西洋”区域联系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路线,“西洋”的称呼日渐流行。11、略

【分析】【详解】

示例:

论题:据材料“1978年以后;我国城镇化进程开始加速。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城镇化开始进入以人为本、规模和质量并重的新阶段。为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户籍、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保和住房等领域配套改革相继出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速度明显加快”可拟论题为: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

论证:据材料“1949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只有10.64%”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城镇化率很低;据材料“1950-1957年,出现了一批新兴工矿业城市,武汉、太原和洛阳等老城市也进行了扩建改造,大批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工业部门,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持续增加”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国民经济恢复与“一五”计划的实施,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持续增加;据材料“1978年以后,我国城镇化进程开始加速。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重点转向城市,我国城镇化进程开始加速;据材料“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城镇化开始进入以人为本、规模和质量并重的新阶段。”并结合所学可知,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我国城镇化开始进入以人为本、规模和质量并重的新阶段;据材料“2018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2011年提高了8.3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19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37%,比2015年提高了3.4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16个百分点”并结合所学可知,到2018年末,我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格局;据所述可知,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基础,国家政策是城镇化重要的推动力量,城市群规模大,齐头并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特色。【解析】示例:

论题: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

论证: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城镇化率很低。随着国民经济恢复与“一五”计划的实施,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持续增加。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重点转向城市,我国城镇化进程开始加速。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我国城镇化开始进入以人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