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医学院校研究生导师思政育人现状及实施途径研究_第1页
立德树人背景下医学院校研究生导师思政育人现状及实施途径研究_第2页
立德树人背景下医学院校研究生导师思政育人现状及实施途径研究_第3页
立德树人背景下医学院校研究生导师思政育人现状及实施途径研究_第4页
立德树人背景下医学院校研究生导师思政育人现状及实施途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1],同时也是近年来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评价指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于2018年出台了《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中指出,应“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导师不仅是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首要责任人,也是高校落实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主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从而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和关键环节,将思政教育工作全面融入教育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实现“三全育人”总体目标[3]。近年来,从总体上看,导师队伍的主流风貌是好的,但也不乏个别导师因缺少经验或本身学术水平不高甚至师德师风存在问题,引发了诸如因导师与学生关系不睦导致的“断绝师生关系”、某高校延期毕业博士坠楼引发师生矛盾猜测及导师被问责、某大学女研究生举报导师涉嫌“潜规则”等负面事件,在社会上形成不良影响[4]。本文以医学院校研究生思政教育为着眼点,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的特殊性和导师在研究生思政育人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情况,收集导师思政育人工作的目标、观点、做法、成效、问题及对策等方面的数据资料,探索和研究导师在思政育人工作中的模式及方法,为其开展研究生思政育人工作提供建议和支持。1研究对象及方法1.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各二级学院研究生导师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利用问卷星线上平台发放电子问卷,共收回问卷271份,经过对问卷内容的核查,回收有效问卷27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1.3调查工具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问卷内容共包括四部分:样本的基本情况、师生关系、思政育人现状及思政教育规范化的需求。1.4统计学分析问卷数据采用MicrosoftExcel录入管理及统计分析。2结果2.1基本情况本研究接受调研的研究生导师中,男性占37.64%,女性占62.36%;年龄41~50周岁的人最多(占44.65%),其次分别为51~60周岁(占35.06%),30~40周岁(占17.34%),60岁以上的人最少(占2.95%),没有30周岁以下的导师;在学历分布上,博士学历的导师人数最多(占77.12%),其次为硕士学历(占15.13%);正高职称占63.84%,副高职称占36.16%;从事研究生导师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导师人数最多(占38.75%),其次是工作年限为1~5年的导师(占34.31%),工作年限为6~10年的导师占比最少(占26.95%);在指导研究生的学位类型分布上,仅指导学术型研究生的导师人数最多(占43.17%),指导专业型研究生的导师占40.96%,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均指导的导师占15.87%;在所指导研究生的层次分布上,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导师人数最多(占65.31%),其次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均指导的导师(占33.58%),只有1.11%的导师仅指导博士研究生,情况与我校当前博士生导师较为稀缺的现状相符;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人数平均为5.52人,指导3位在读研究生的导师最多(占16.24%),与当前我校每位研究生导师所带学生数不断增加的趋势相符;有43.54%的研究生导师同时担任行政职务或其他兼职。2.2师生交流频率、途径及内容本次调查中,56.09%的导师对于目前与学生关系的满意度评价为比较满意,41.33%的导师表示非常满意。大部分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交流频率都在每周1次以上(其中每周2次及以上的占42.44%,每周1次的占41.33%)。84.87%的研究生导师选择自己主动提出与学生交流,50.92%的研究生导师选择与学生交流具有随意性,学生主动提出与导师进行交流的占49.45%,具有固定时间进行师生交流的占31.37%。在师生交流的途径与方式选择上,98.99%的研究生导师采用面谈方式,68.27%的导师选择电话或手机短信,64.21%的导师通过网络即时通信工具(QQ、微信等),27.31%的导师选择发送电子邮件。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交流的内容占比排序依次为学术问题(99.26%)、未来发展(86.35%)、任务进展(84.13%)、兴趣理想(67.16%)、生活苦恼(50.18%)、人际关系(45.02%)、情感问题(35.42%)、其他(4.8%)。2.3研究生导师思政育人现状2.3.1研究生导师对思政育人的重要性基本认可,思政育人方式及途径呈现多样化本研究中,研究生导师对“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首要责任”以及“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这种说法表示非常赞同的占48.71%,基本赞同的占35.42%。这说明现阶段我校研究生导师对其在学生思政教育领域应发挥的作用及扮演的角色总体上持认同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导师对其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呈现多样化态势,其中选择单独谈话的占比最大(73.8%),其次为组会研讨(56.46%)、临床指导(46.49%)、非组会式聚会(44.28%)。通过词云分析可得,研究生导师实施思政育人主要做法是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无论是在临床、组会、聚会还是在节假日等,导师都会与学生进行关于科研、兴趣、心理等方面的交流。导师对其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程度由多到少排序依次为:专业知识(99.26%)、科研项目(95.2%)、为人处世(90.77%)、就业与实习(87.08%)、心理与情感(76.01%)、经济与资助(48.71%)、其他(1.48%)。2.3.2研究生学习、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导师在思政育人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压力研究生导师在开展思政育人工作中遇到最多的问题是学生出现学业困难现象(49.08%),其次为学生出现心理问题(42.44%)、与学生沟通不畅(22.51%),而学生对相关教育工作形式或内容表现漠然甚至反感的占19.19%。通过对选项出现的频次分析,研究生导师认为我校研究生最欠缺的品质主要包括创新(21次)、吃苦耐劳(14次)、勤奋(11次)、奉献精神(9次)、刻苦(9次)、责任感(7次)、主动性(7次)、坚忍不拔(6次)、独立思考(5次)等。有98.52%的研究生导师在遇到思政教育困难时选择与学生直接沟通解决,选择向学生的班主任或辅导员寻求协助的占20.3%,而12.92%的导师选择与学生家长沟通协作。在与学生意见不一致时,有71.59%的研究生导师选择与学生沟通达成一致,22.51%的导师选择尊重学生的想法,3.32%的导师会放弃分歧、改变思路,0.74%的导师会要求学生服从自己。有38.01%的研究生导师反映在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压力,61.99%的导师反映不存在压力。调查存在压力的103位研究生导师,78.64%的导师认为压力的来源是学生心理问题,其次为学生学业问题(71.84%)、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问题(71.84%)、学生人际关系问题(35.92%)、学生思想道德问题(22.33%)、师生关系问题(15.53%)、自身思政教育方法或经验缺失(10.68%)、自身对思政教育缺少了解(2.91%)。3讨论3.1研究生导师在思政育人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医学院校专业特点对其思政教育效果的影响不可忽视从基本情况上来看,绝大部分导师的年龄在45周岁以上,而我校研究生的年龄大多分布在25~30岁[5],且大部分导师是博士学历、正高职称,从事工作的年限也大多在10年以上,对于研究生来说,自己的导师不仅仅是老师,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既往研究显示,在研究生心中,导师具有较高的学术威望和人格魅力,研究生的情感底色、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无不深深烙着导师的印记。由于医学院校的专业特点,研究生导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通过课堂授课及实验室指导、医院跟诊等教学和实践活动,导师可以潜移默化地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培养。从数据上看,目前研究生的师生比例还存在一定问题,同时指导较多研究生容易让导师的精力难以均衡地赋予每一名学生。在随后的深度访谈中了解到,在同等条件下,大部分研究生导师倾向于将时间和精力更多投入专业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与此同时,医学院校,尤其是中医类院校独有的“师承”特质,在强化学生尊师重教传统美德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使导师在学生面前显露更多的“威严感”,上述种种都给研究生导师思政育人工作开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3.2师生关系整体较融洽,但研究生导师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关注仍有提升空间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研究生导师目前对于与学生的关系比较满意,大部分导师与学生交流频率在每周1次以上,频率适中。大部分导师能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师生交流的途径与方法呈现多样化,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相应的方式,保证了沟通的效率和质量。由于调查的研究生导师多主持实验类科研工作,需密切关注实验进展及学科前沿问题,从而增强了导师与学生联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目前调查结果来看,现阶段我校研究生导师对学生日常生活、情绪状态等方面的重视程度比之对于学业进展的重视程度仍有一定差距,这也反映导师对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关注尚有较大提升空间。3.3研究生导师在思政育人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我校研究生导师思政育人工作水平整体较高,大部分导师对于其在研究生思政教育方面应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示认可,但也不排除少数导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思政教育不了解以及对自身在思政教育中的职责不明确。3.3.1部分研究生导师对思政育人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通过本次调研了解到,仍有部分研究生导师认为其职责仅限于进行专业学术方面的指导,而对研究生进行思政教育不是自己分内的事。还有不少导师认为研究生已经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及本科阶段的教育,有部分学生属于工作后再读研,这些学生已经历了社会历练,思想成熟度高于普通在校生,因此在思政教育时可以将其排除在外。另有部分导师谈到,因目前在校研究生普遍年龄在22岁以上,已进入成年阶段,该群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已基本形成甚至达到稳定状态,在此前提下,学校和导师即使对此部分研究生开展思政教育也收效甚微。同时,目前在包含我校在内的许多国内高校,一名导师往往需要指导3名甚至更多的研究生,博士生导师所带团队体量通常更为庞大,加之导师需要处理自身科研教学任务、学习提升、撰写论文等,部分导师还要分配出时间处理行政事务,导致其将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排序延后,也导致对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无法取得应有的成果。3.3.2研究生导师开展思政育人工作的素养、专业度及可行性有待提升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范围和内容包括:在政治思想、道德操守、学术格局等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了解研究生学习生活中的各项诉求,关心其成长成才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为其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严格要求其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对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根据其特点助力其选择合适的职业道路等[6]。总的来说,目前高校研究生导师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较高,但也不乏少部分导师因为自身素质欠缺或过度重视科研方面精力的投入,从而忽视了自身师德师风建设及思政素养提升,也引发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一系列问题[7]。首先,思政素养欠缺,导致这些导师无法履行思政教育职责,甚至成为学生眼中的“不良榜样”。其次,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运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方式,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8-9],而部分导师由于日常将大部分精力投入本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工作中,缺乏对心理学、教育学及思政理论的涉猎和学习,对高等教育相关知识和技巧掌握不足,且缺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因而在面对学生出现思想问题或者困惑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干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最后,大部分导师选择将较多时间及精力放在科研、教学等工作上,在思政教育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协助研究生导师妥善规划时间分配、增强思政育人效果,也应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及思政教育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3.3.3研究生导师思政育人工作考评体系及途径有待完善在医学院校,导师承担的主要工作是日常授课、指导研究生进行临床规培及跟诊任务,以及辅助和引导其完成科研课题及各类论文撰写。上述工作可以归纳为导师对于研究生学业方面的指导,此部分工作易于量化,也便于进行计算与考评。目前对于导师考评的难点在于对研究生思政教育及日常生活的指导层面,此类环节在导师工作的深入程度与效果方面难以量化,因此,各高校需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研究生实际情况及师资队伍情况不断探索,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考评机制[10]。4对策与建议4.1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思政育人工作激励和评价体系拟制订《研究生导师德育工作评价指导方案》,在以往导师评价指标中量化考核、业绩评价的基础上,着重诠释研究生导师思政育人工作考核指标,以制度化的手段明确导师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定期对其思政育人工作成效实施考查和评价。同时,学校应以《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为指导,将思政育人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遴选研究生导师的必要条件,对存在师德师风问题的导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将导师开展研究生思政育人工作进一步量化,出台相关规定细化导师与研究生思想交流的时间、频率,制作师生联络卡片、《导师深度辅导手册》等,为导师开展思政育人工作提供评价依据。另外,进一步细化奖惩制度,对于思政育人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导师,视具体情况缩减其招生指标。4.2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培训工作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培训环节,提高导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11]。教育培训内容应涵盖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师风教育、学术诚信教育和思政工作专项培训。一方面教育引导研究生导师坚定“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提升导师思政教育水平的专项培训也应尽快落实到位,以便促进其进一步认同并主动承担思政教育职责,对相关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学术道德和心理健康等专业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迅速提升思政育人水平。拟编写《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指南——导师篇》,解决导师面对思政教育不想做、不会做和不好做的实际问题,充分落实导师承担思政教育第一责任人的功能定位。加大对青年导师的培训力度,使其在担任导师初期便对思政教育相关理念、工作方法知晓并掌握,打好思想基础,使其成为高校研究生思政育人工作的坚实力量[12]。同时,利用医学院校以师门或科室为团队的特点,建议8人以上团队选拔一名青年导师作为思政育人工作联络人,统筹整个师门研究生思政育人工作,另外配备一名研究生思政教育助理,辅助青年导师做好相关工作,待遇等同于学校其他岗位的研究生助管。4.3优化研究生思政育人工作队伍与研究生导师协同共管模式由研究生专职辅导员、研究生班主任、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工作部)管理人员组成的研究生思政工作队伍是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中坚力量,导师队伍是其根本力量,而以研究生学生干部为代表的学生骨干队伍是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