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3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如图所示几种物质;充分反应后,测得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若甲的质量变化为14g,则丁的质量变化应为35gD.若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4:7,则二者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2、下列四项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3、下列仪器中不可以直接加热的是()A.试管B.烧瓶C.蒸发皿D.燃烧匙4、全球近rm{140}个国家将根据签署的rm{隆露}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rm{隆路}在rm{2020}年前禁止生产和出口含汞产品,如电池、荧光灯、化妆品、温度计、血压计等,分析如图判断关于汞元素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rm{(}rm{)}

A.汞的化学式为rm{Hg}B.汞原子的质量为rm{200.6g}

C.汞原子的中子数是rm{80}D.汞为非金属元素。

5、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检测项目不包括rm{(}rm{)}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二氧化氮D.总悬浮颗粒物rm{(TSP)}6、工业酒精中含有一种能使人眼睛失明的物质rm{X}rm{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m{2X+3O}rm{{,!}^{碌茫脠录}}rm{2CO_{2}+4H_{2}O}据此可推断rm{X}的化学式为A.rm{CO}B.rm{CH_{3}OH}C.rm{C_{2}H_{5}OH}D.rm{CH_{4}}7、下列有关化合价的叙述正确的是rm{(}rm{)}A.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无关B.氨气rm{(NH_{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rm{+3}C.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rm{-2}D.有些元素在不同条件下可表现出不同化合价8、rm{X}rm{Y}rm{Z}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rm{+1}rm{+4}rm{-2}价,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rm{(}rm{)}A.rm{XYZ_{4}}B.rm{X_{2}YZ_{3}}C.rm{X_{2}YZ_{2}}D.rm{X_{4}YZ_{3}}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9、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运动方式时发现;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质”引力总量的1%~l0%,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这一现象表明,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因此科学家称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为“暗物质”.然而,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对此,你认为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事实上,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

B.“暗物质”可能存在;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将为人类重新认识宇宙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

C.“暗物质”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间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D.人类探索至今;仍未发现“暗物质”,说明“暗物质”是不存在的。

10、推理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成立的是()A.感应电流是由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所以导体切割磁感线就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B.原子核一般有质子和中子构成,所以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C.可燃物的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D.磁体都有二极,如果一根磁体断成二段且都存在磁性,则二段磁体一定都有二极11、有关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三者组成元素相同B.淀粉和脂肪的组成元素相同C.三者中都含有H、O元素D.蛋白质和脂肪中一定都含有H、O、N四种元素1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硅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m{(}rm{)}

A.硅的相对原子是rm{28.09g}B.硅是一种非金属元素C.硅原子核外共有rm{14}个电子D.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13、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rm{.}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rm{(}rm{)}

A.rm{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rm{3}rm{2}D.丁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rm{2}倍14、规范操作和认真细致的实验习惯是有效开展化学实验的关键rm{.}试管是实验室最常见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不同的化学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不同r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rm{(}rm{)}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rm{垄脵}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口朝的向先如图rm{垄脷}后如图rm{垄脵}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rm{垄脺}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朝向如图rm{垄脹}15、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rm{(}rm{)}A.水沸腾:试管底部产生气泡,试管口有白烟产生B.胆矾研碎:蓝色块状固体变成蓝色粉末状固体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并加热: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加热后产生黑色固体D.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白色固体表面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16、小杨同学在参考书上发现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于是他到实验室里做了如下实验:将镁条用砂纸擦亮;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变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MgO)和一种黑色粉末(C).你认为他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某些金属的燃烧不能用CO2灭火。

B.该反应放出热量。

C.该反应的实质是Mg和CO2中混有的O2反应。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CO2MgO+C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7、炒菜时油锅着火时立即盖上锅盖灭火的原理是____.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再将该溶液加热,溶液的颜色是____色.18、电解水的实验,反应前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和____,反应后生成物中保持其相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和____.(均用化学符号填写)19、现有三瓶气体,分别是空气、二氧化碳、氧气,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来鉴别它们.____.20、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判断甲溶液在A点时处于______状态.

②t2℃时,5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③t2℃时;在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从t2℃降温到t1℃时,对烧杯中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Ⅰ.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Ⅱ.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Ⅲ.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Ⅳ.溶剂的质量:甲=乙。

④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要提纯甲,可采用______结晶的方法.

⑤B点的含义是______.21、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rm{(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__rm{(}填“混合物”或“纯净物”rm{)}rm{(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用“”表示氧原子。rm{垄脵}用“”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_____rm{(}填名称rm{)}rm{垄脷}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下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rm{(}填字母标号rm{)}rm{(3)}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rm{-196隆忙}氧气沸点rm{-183隆忙}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rm{(}模拟分离液态空气条件rm{)}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rm{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rm{(4)}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rm{垄脵}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____。rm{垄脷}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rm{垄脹}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Ⅱ____rm{(}填“属于”或“不属于”rm{)}氧化还原反应。rm{(5)}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_rm{(}填序号rm{)}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22、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rm{(1)}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其作用是______

rm{(2)}集气瓶底预先放______,目的是______.23、如图rm{1}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rm{.}

rm{(1)}该变化与水受热变化成水蒸气有何不同?______.

rm{(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属于______反应rm{(}基本类型rm{)}.

rm{(3)}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rm{(}填序号rm{)}.

A.工业用水重复使用。

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

D.用喷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rm{(4)}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可以用图rm{2}表示:你能从中获得哪些化学信息?请至少写出rm{2}条.

rm{垄脵}______;rm{垄脷}______.24、α粒子是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α粒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三种实验现象:

(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径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2)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_;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______.25、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将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用分别表示N2、H2、NH3.观察下图,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____(将下面五张图按反应过程顺序用序号排列).

(3)表面化学对于化学工业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过程.在潮湿的空气里,铁表面吸附了一层薄薄的水膜,同时由于空气中O2的溶解,水膜呈中性.若空气中CO2溶解,水膜呈酸性,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产生两种空气组成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评卷人得分四、探究题(共4题,共40分)26、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rm{(1)}图rm{1}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属于______rm{(}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rm{)}元素rm{.}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

rm{(2)}图rm{2}rm{3}rm{4}对应三种碳单质,图rm{2}单质的名称是______.

rm{(3)C}为rm{+4}价,rm{Cl}为rm{-1}价,由rm{C}和rm{Cl}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rm{(4)}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墨中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具有______性rm{.}

如图rm{5}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大试管中的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碳的还原性可以用于冶铁工业.

rm{(5)}研究发现: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rm{.}如:一氧化碳也能还原氧化铜,也有还原性rm{.}从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特点分析,一氧化碳和碳都具有还原性的原因是______;而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的原因是______.27、下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逸散等优点。rm{垄脜}若甲中吸有浓氨水,乙中吸有无色酚酞溶液,将甲、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rm{垄脝}若甲中吸有水,乙中吸有稀盐酸,烧杯rm{垄脵}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烧杯rm{垄脷}盛有碳酸钙粉末。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是____。rm{垄脟}若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出气球明显鼓起;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体积又逐渐缩小,且烧杯rm{垄脷}中有明显现象。请选择合适的试剂将下表中的补充完整。rm{(}假定滴管中挤出液体的量能够充分反应rm{)}。滴管甲烧杯rm{垄脵}滴管乙试剂写出烧杯rm{垄脷}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28、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rm{(H_{2}C_{2}O_{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探究问题】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

【猜想】。猜想rm{1}猜想rm{2}猜想rm{3}只有rm{CO}只有______含有rm{CO}和rm{CO_{2}}【设计实验】基于猜想rm{3}依据rm{CO}和rm{CO_{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

rm{(1)}观察到______装置rm{(}填序号rm{)}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rm{CO_{2}}气体生成.

rm{(2)}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rm{CO}

rm{垄脵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rm{F}装置______;

rm{垄脷A}装置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rm{3}成立;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问题讨论】

rm{(1)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rm{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rm{(2)}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29、实验室制备气体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从上述仪器中选择一套能用于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序号为______:所用的药品是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2)拓展与延伸:实验室如何制取氮气呢?请阅读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重铬酸铵为桔黄色粉末;加热至180℃时可分解得到氮气;

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反应,如:镁能够在氮气中燃烧。

①若用重铬酸铵在实验室制取少量氮气其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上述仪器有______(填序号);还必须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_____。镁在氮气中燃烧的产物是______(写化学式)。

②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与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若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则实验室收集氮气的方法是______法,理由是______。

③该小组欲进行镁在氮气中的燃烧实验,现收集一瓶含水约体积的氮气,操作步骤为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21分)30、维生素rm{C}是一种无色晶体,分子式为rm{C_{6}H_{8}O_{6}}熔点为rm{190-192隆忙}易溶于水,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液显酸性,并有可口的酸味。维生素rm{C}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如山楂、鲜枣、草莓、橘子、柠檬、辣椒、西红柿、豆角、白菜等。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rm{C}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维生素rm{C}也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功能。例如,它能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维持细胞间质的正常结构;促进伤口愈合,维持牙齿、骨骼、血管和肌肉的正常功能;帮助无机盐和某些氨基酸的吸收;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有解毒作用等。中学生每天需要补充约rm{60mg}维生素rm{C}

维生素rm{C}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在水溶液中或受热时很容易被氧化而引起变质,在酸性环境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更容易被氧化。

rm{(}资料: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高锰酸钾的水溶液与还原性强的物质会发生化学反应而颜色变浅或褪色。rm{)}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维生素rm{C}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

rm{(2)}维生素rm{C}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蔬菜中;除文中提到的水果;蔬菜外,请你再举一例:______。

rm{(3)}中学生每天需要补充一定量维生素rm{C}的原因是______。

rm{(4)}高锰酸钾的水溶液呈现紫色,若向一支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片维生素rm{C}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rm{(5)}为尽可能减少维生素rm{C}的损失,请你提出一条针对蔬菜在清洗、烹制或食用过程中的建议是______。31、木炭;铁丝、红磷都能在氧气中燃烧;其变化的本质和现象有不少共同之处,请你再归纳出它们的三个共同点:

rm{(1)}______;

rm{(2)}______;

rm{(3)}______.3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m{(1)}镁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2)}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3)}一氧化碳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4)}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计算题(共1题,共6分)33、现有如图所示的下列实验装置.

(1)用KMnO4制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K2MnO4+MnO2+O2↑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解答】解:A;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正确;

B;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正确;

C;设丁的质量变化为x

甲+丁→乙。

8g20g

14gx

x=35g

故正确;

D、若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4:7,则二者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32g﹣4g=28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减少了24g﹣4g=20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反应物应该还少8克,所以甲是反应物,故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2、D【分析】【解答】解: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与试管口紧挨;防止液体流出;

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

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A错误;

B;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平行,俯视或仰视都会使读数不准确,故B错误;

C;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否则可能会引起火灾,故C错误;

D;图示的取用粉末状药品是正确操作;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取用液体药品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B;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平行;

C;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3、B【分析】解:A;试管能直接加热;故A错;

B;烧瓶加热需要垫石棉网;不能直接加热,故B正确;

C;蒸发皿可以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故C错.

D;燃烧匙可以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故D错误;

故选B.

熟悉常用仪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才能很好的回答本题.

实验室中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加热,有些需垫石棉网,有些根本就不能被加热.烧杯、烧瓶不能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解析】【答案】B4、A【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rm{(}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rm{)}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rm{Hg}汞属于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汞的化学式为rm{Hg}故A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rm{200.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rm{1}”,不是“rm{g}”;故B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rm{80}表示原子序数为rm{80}根据原子序数rm{=}核电荷数rm{=}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rm{80}而不是中子数为rm{80}故C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汞,属于金属元素,故选D错误。

故选A。【解析】rm{A}5、B【分析】解: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即总悬浮颗粒物rm{(TSP)}.

故选B.

根据空气质量日报检测项目的内容回答本题.

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是有害气体和总悬浮颗粒物rm{(TSP)}.【解析】rm{B}6、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m{2X+3O_{2}}rm{2CO_{2}+4H_{2}O}推断反应中反应物rm{X}的分子构成,根据分子的构成确定rm{X}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m{2X+3O_{2}}rm{2CO_{2}+4H_{2}O}可知反应前后rm{C}rm{H}rm{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

反应前反应后。

rm{C}原子rm{0}rm{2}

rm{H}原子rm{0}rm{8}

rm{O}原子rm{6}rm{8}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物质rm{X}的两个分子中含有rm{2}个rm{C}原子、rm{8}个rm{H}原子、rm{2}个rm{O}原子,则每个rm{X}分子由rm{1}个rm{C}原子、rm{4}个rm{H}原子和rm{1}个rm{O}原子构成,物质rm{X}的化学式为rm{CH_{4}O}或rm{CH_{3}OH}

故选B。【解析】rm{B}7、D【分析】试题分析:rm{A}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氨气的化学式进行解答.

C、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rm{0}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的规律进行分析判断.

A、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的数值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的数值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rm{-8}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元素显rm{+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rm{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rm{x+(+1)隆脕3=0}则rm{x=-3}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rm{0}氧气属于单质,故氧元素的化合价为rm{0}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有些元素在不同条件下可表现出不同的化合价,在rm{N_{2}(}单质rm{)}中氮元素显rm{0}价,在rm{KNO_{3}}中氮元素显rm{+5}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解析】rm{D}8、B【分析】解:rm{A}rm{X}rm{Y}rm{Z}三种元素,它们的化合价分别是rm{+1}rm{+4}rm{-2}则化合物rm{XYZ_{4}}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rm{(+1)+(+4)+(-2)隆脕4neq0}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rm{0}可判断该化学式没有可能,故选项错误.

B、rm{X}rm{Y}rm{Z}三种元素,它们的化合价分别是rm{+1}rm{+4}rm{-2}则化合物rm{X_{2}YZ_{3}}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rm{(+1)隆脕2+(+4)+(-2)隆脕3=0}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rm{0}可判断该化学式有可能,故选项正确.

C、rm{X}rm{Y}rm{Z}三种元素,它们的化合价分别是rm{+1}rm{+4}rm{-2}则化合物rm{X_{2}YZ_{2}}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rm{(+1)隆脕2+(+4)+(-2)隆脕2neq0}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rm{(+1)隆脕2+(+4)+(-2)隆脕2neq

0}可判断该化学式没有可能,故选项错误.

D、rm{0}rm{X}rm{Y}三种元素,它们的化合价分别是rm{Z}rm{+1}rm{+4}则化合物rm{-2}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rm{(+1)隆脕4+(+4)+(-2)隆脕3neq0}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rm{X_{4}YZ_{3}}可判断该化学式没有可能,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将三种元素的化合价代入选项,如果化合物的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表明该化学式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rm{(+1)隆脕4+(+4)+(-2)隆脕3neq

0}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可判断所书写的化学式是否正确.rm{0}【解析】rm{B}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9、AD【分析】

暗物质的存在与否可能是与人类的技术水平或证据不足的原因造成的;存在与否只能是假设,所以不可确定暗物质一定不存在,故AD均错,假设有暗物质的存在,将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空间.

故选A;D

【解析】【答案】从引力的观点确定暗物质的存在虽是假设但只能说暗物质可能存在;原因是找不到存在的证据.

10、BD【分析】解:A;在闭合电路中;一部分导体做切割切割磁感线就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故A错误;

B;原子核一般有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故B正确;

C;可燃物的燃烧不仅要达到着火点还要与氧气接触;故C错误;

D;磁体都有二极;如果一根磁体断成二段,每一段都是一个独立的磁体,都有二极,故D正确.

故选BD.

A;根据产生的条件分析判断;

B;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判断;

C;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判断;

D;根据磁体都有二极分析。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都是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解析】【答案】BD11、BC【分析】解:A;三者组成元素不相同.故错误;

B;淀粉和脂肪的组成元素相同.故正确;

C;三者中都含有C、H、O元素.故正确;

D;蛋白质中一定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脂肪中不含有氮元素.故错误.

故选BC.

淀粉和脂肪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蛋白质是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淀粉、脂肪、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解析】【答案】BC12、BC【分析】解:rm{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rm{28.0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rm{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硅,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rm{14}表示原子序数为rm{14}根据原子序数rm{=}核电荷数rm{=}质子数rm{=}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rm{14}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rm{C}选项的分析,硅原子核外共有rm{14}个电子,核外有rm{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rm{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rm{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rm{4}个电子;周期数rm{=}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则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rm{BC}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rm{(}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rm{)}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解析】rm{BC}13、AD【分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丙的质量为:rm{4g+10g+3g+4g-(6g+4g+8g)=3g}故乙为反应物,甲;丁为生成物,丙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错误;

B;丙可能为催化剂;故正确;

C、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rm{(10g-4g)}rm{(8g-4g)=3}rm{2}故正确;

D、生成甲、丁的质量比为:rm{(6g-4g)}rm{(8g-4g)=1}rm{2}由于未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故无法确定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rm{A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据此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解析】rm{AD}14、BC【分析】解:rm{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rm{45^{circ}}左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可使试管平放,把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使试管慢慢直立起来,使药品滑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如果没有略向下倾斜,则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致使试管底部破裂,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应垂直向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rm{BC}.

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解析】rm{BC}15、BC【分析】解:rm{A}水沸腾;试管底部产生气泡,试管口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B;胆矾研碎;蓝色块状固体变成蓝色粉末状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加热,氢氧化铜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会观察到产生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白色固体表面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rm{BC}.

A;根据水沸腾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胆矾研碎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解析】rm{BC}16、AB【分析】

A、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题中的信息:“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说明镁能在C02中燃烧;所以镁条燃烧时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故A正确;

B;由题中的信息:“集气瓶变热”;说明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放出热量,故B正确;

C、镁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不可能存在02;故C不正确;

D、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其化学方程式为:2Mg+C022MgO+C;而选项中的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故D不正确.

故选AB.

【解析】【答案】本题由同学自行实验中的发现;给出了一个的新信息,要求通过所给实验的阅读分析,对相关结论进行评价.解题时,要抓住关键词:①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②集气瓶变热,③产生一种白色粉末(MgO)和一种黑色粉末(C),由此推出答案.

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7、略

【分析】

炒菜时油锅着火时立即盖上锅盖灭火的原理是使油与氧气隔绝.故填:使油与氧气隔绝.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石蕊试液变红色,再将该溶液加热,红色变成紫色.故填:紫.

【解析】【答案】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可以灭火;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碳酸受热能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8、略

【分析】

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由分子、原子的定义可知,反应前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化学式是H2O,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符号分别是:H、O,反应后生成物中保持其相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学式分别是:H2、O2.

故答为:H2O,H,O,H2,O2.

【解析】【答案】根据分子;原子的定义;电解水的反应分析回答。

19、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三个集气瓶中,木条燃烧的更旺则该瓶盛的是氧气;木条火焰立即熄灭该瓶盛的是二氧化碳;木条火焰过一会熄灭该瓶盛的是空气.【分析】【解答】解: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现象不变;在二氧化碳中熄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故答案为: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三个集气瓶中,木条燃烧的更旺则该瓶盛的是氧气;木条火焰立即熄灭该瓶盛的是二氧化碳;木条火焰过一会熄灭该瓶盛的是空气.

【分析】根据空气中和氧气中的氧气浓度不同,氧气有助燃性,二氧化碳没有助燃性进行分析.20、略

【分析】解:①判断甲溶液在A点时处于不饱和状态;因为A在甲的溶解度曲线的下面;故答案为:不饱和。

②t2℃时;甲的溶解度是30g,因此5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15g+50g=65g;故答案为:65g

③从t2℃降温到t1℃时;对烧杯中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溶剂的质量: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错误,应该是乙大于甲;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不正确,降温后是甲和乙的饱和溶液;故答案为:Ⅱ;Ⅳ;

④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要提纯甲,可采用降温(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大;故答案为:降温(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⑤B点的含义是: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g,故答案为: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g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判断甲溶液在A点时处于不饱和状态,因为A在甲的溶解度曲线的下面;t2℃时,甲的溶解度是30g,因此5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15g+50g=65g;从t2℃降温到t1℃时,对烧杯中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溶剂的质量: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错误,应该是乙大于甲;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不正确,降温后是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要提纯甲,可采用降温(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大;B点的含义是: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g.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解析】不饱和;65g;ⅡⅣ;降温(或冷却热饱和溶液);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g21、(1)混合物(2)①氮分子②C(3)燃着的木条熄灭液氧(4)①H2②③属于(5)BC【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工业制法、空气组成的测定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比较综合,要细心分析,解题时根据空气的组成、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来分析解答。【解答】rm{(1)}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空气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rm{(2)垄脵}用“”表示氮原子,用“”可表示的微粒是氮分子,故填:氮分子;rm{垄脷}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rm{垄脷}故填:rm{C}

rm{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液氮的沸点低,首先蒸发出来,氮气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木条熄灭,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rm{(3)}体积,其主要成分是液氧;故填:燃着的木条熄灭;液氧;rm{dfrac{1}{10}}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氢气;故填:rm{(4)垄脵}rm{H_{2}}Ⅱ中反应是氨气与氧气在高温和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4N{H}_{3}+5{O}_{2}underset{麓脽禄炉录脕}{overset{赂脽脦脗}{=}}4NO+6{H}_{2}O}故填:rm{4N{H}_{3}+5{O}_{2}underset{麓脽禄炉录脕}{overset{赂脽脦脗}{=}}4NO+6{H}_{2}O}rm{垄脷}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rm{4N{H}_{3}+5{O}_{2}

underset{麓脽禄炉录脕}{overset{赂脽脦脗}{=}}4NO+6{H}_{2}O}价,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rm{4N{H}_{3}+5{O}_{2}

underset{麓脽禄炉录脕}{overset{赂脽脦脗}{=}}4NO+6{H}_{2}O}价;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rm{垄脹}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rm{-3}价,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rm{+2}价;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rm{0}水和一氧化氮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都为rm{-2}价,所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因此反应rm{II}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填:属于;水和一氧化氮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都为rm{垄脹}价,所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因此反应rm{-3}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填:属于;rm{+2}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不能防止形成酸雨,故A错误;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故B正确;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C正确。故填rm{0}rm{-2}【解析】rm{(1)}混合物rm{(2)垄脵}氮分子rm{垄脷C}rm{(3)}燃着的木条熄灭液氧rm{(4)垄脵H_{2}}rm{垄脷4N{H}_{3}+5{O}_{2}underset{麓脽禄炉录脕}{overset{赂脽脦脗}{=}}4NO+6{H}_{2}O}rm{垄脷4N{H}_{3}+5{O}_{2}

underset{麓脽禄炉录脕}{overset{赂脽脦脗}{=}}4NO+6{H}_{2}O}属于rm{垄脹}rm{(5)BC}22、略

【分析】解:rm{(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在实验时要给铁丝系上一根火柴,其作用是:引燃铁丝;

故答案是:引燃铁丝;

rm{(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了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应在集气瓶底放一些水或细砂;

故答案是:少量水或细砂;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

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现象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注意事项即可正确解答.【解析】引燃铁丝;少量水或细砂;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23、略

【分析】解:rm{(1)}水通电分解属于化学变化,而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所以该变化与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区别:前者是化学变化,水分子变了,产生了氢分子和氧分子rm{.}后者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没变,改变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rm{(2)}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rm{xrightarrow{{脥篓碌莽}}}氢气rm{+}氧气;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属于分解反应;

rm{(3)A.}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可以节约用水;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正确;

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水资源;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B错误;

C.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可以防止水污染;利于保护水资源,故C正确;

D.用喷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可以节约用水,利于保护水资源,故D正确;

rm{(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其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rm{2}rm{1}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微观图示可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故答案为:rm{(1)}前者是化学变化,水分子变了,产生了氢分子和氧分子rm{.}后者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没变,改变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rm{(2)}水rm{xrightarrow{{脥篓碌莽}}}氢气rm{+}氧气;分解;

rm{(3)B}

rm{(4)}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rm{(1)}根据水通电分解属于化学变化;而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进行解答;

rm{(2)}根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解答;

rm{(3)}根据保护水资源从防止水污染和节约用水两个方面进行解答;

rm{(4)}根据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进行解答.

解答本题要掌握电解水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rm{.}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解析】前者是化学变化,水分子变了,产生了氢分子和氧分子rm{.}后者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没变,改变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水rm{xrightarrow{{脥篓碌莽}}}氢气rm{+}氧气;分解;rm{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24、α粒子通过原子内、原子间有空隙,原子里空间很大α粒子撞击了带正电荷、质量很大、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而被弹回【分析】解: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东西,即原子核质量很大;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空间很大;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又因为α粒子带正电,所以遇到了带正电的微粒才改变了方向。

故答案为:(2)α粒子通过原子内;原子间有空隙;原子里空间很大;(3)α粒子撞击了带正电荷、质量很大、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而被弹回.

根据该实验的三种现象来分析: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每一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带正电荷,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解析】α粒子通过原子内、原子间有空隙,原子里空间很大α粒子撞击了带正电荷、质量很大、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而被弹回25、略

【分析】

(1)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因此应从表示氮气和氢气的图形⑤开始,到分子分成原子的图形④,到原子的重新组合的图形①,到形成新分子的图形②,到新分子脱离催化剂的图形③,从而完成整个反应.

(3)水膜中溶解了二氧化碳后,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碳酸,碳酸又具有酸性,因此水膜呈酸性.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两种生成物是氮气和二氧化碳.

因此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

故答案为:

(1)N2+3H22NH3.

(2)⑤④①②③.

(3)CO2+H2O=H2CO3;2CO+2NON2+2CO2.

【解析】【答案】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知道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原则.

(1)该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三个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2)可以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推导;从而得出本题的答案.

(3)第一空答案的得出;必须结合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和碳酸的酸碱性.

第二空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生成物是氮气和二氧化碳;然后再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得出本题的答案.

四、探究题(共4题,共40分)26、略

【分析】解:rm{(1)}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rm{4}根据碳的名称可知碳属于非金属元素;由图可知:碳原子有两个电子层;属于第二周期;

rm{(2)}由碳单质的结构可知,图rm{b}的碳原子的排列是空间网状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单质的名称是金刚石;

rm{(3)}由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知,rm{C}为rm{+4}价,rm{Cl}为rm{-1}价,由rm{C}和rm{Cl}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m{CCl_{4}}.

rm{(4)}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说明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rm{C+2CuOdfrac{overset{;{赂脽脦脗};}{}}{;}2Cu+CO_{2}隆眉}

rm{C+2CuOdfrac{

overset{;{赂脽脦脗};}{}}{;}2Cu+CO_{2}隆眉}根据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从rm{(5)}变为rm{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从rm{+4}价变为rm{+2}价;单质碳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则是由于它们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是最高价,都可以继续升高为rm{+4}价;

故答案为:

rm{+4}非金属;二;

rm{(1)4}金刚石;

rm{(2)}

rm{(3)CCl_{4}}稳定;rm{C+2CuOdfrac{overset{;{赂脽脦脗};}{}}{;}2Cu+CO_{2}隆眉}

rm{(4)}一氧化碳和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中升高;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能再升高.

rm{C+2CuOdfrac{

overset{;{赂脽脦脗};}{}}{;}2Cu+CO_{2}隆眉}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碳的名称、电子层数rm{(5)}周期数分析回答;

rm{(1)}根据常见的碳单质的结构分析回答,金刚石的碳原子的排列是空间网状结构,石墨的碳原子的排列是层状结构,rm{=}的碳原子的排列是由rm{(2)}个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

rm{C_{60}}根据化合价原则;由化合价会写出化学式;

rm{60}根据碳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判断碳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根据高温下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原理解答;

rm{(3)}单质碳中碳元素化合价为rm{(4)}一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为rm{(5)}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为rm{0}价为碳元素的最高正价.

本题考查了由碳元素组成的几种碳的单质的性质,同时考查了根据题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rm{+2}【解析】rm{4}非金属;二;金刚石;rm{CCl_{4}}稳定;rm{C+2CuOdfrac{overset{;{赂脽脦脗};}{}}{;}2Cu+CO_{2}隆眉}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中升高;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能再升高rm{C+2CuOdfrac{

overset{;{赂脽脦脗};}{}}{;}2Cu+CO_{2}隆眉}27、(1)分子总是在运动的(2)先滴入稀盐酸,纸花不变色;再滴入水,纸花变成红色(3)稀盐酸碳酸钙澄清石灰水Ca(OH)2+CO2=CaCO3↓+H2O【分析】【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解答本题关键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要考虑气球鼓起的原因是压强增大,可能产生气体或溶于水放出热量,要熟记溶于水放热的常见物质。

【解答】

rm{(1)}由于氨水和酚酞试液不在一个烧杯中,但酚酞试液变红了,说明氨水进入了酚酞试液中,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说明了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才运动到酚酞试液中的,故答案为:分子总是在运动的;

rm{(2)}本题是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所以要先通过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发现石蕊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色,再滴加水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应进行的操作是:先滴入稀盐酸,纸花不变色;再滴入水,纸花变成红色,故答案为:先滴入稀盐酸,纸花不变色;再滴入水,纸花变成红色;

rm{(3)}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可考虑滴管甲中的液体和烧杯内的物质反应生成气体,故气球明显鼓起,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体积又逐渐缩小且烧杯rm{垄脷}中有明显现象,可考虑滴管乙中的液体吸收了气体,气球又逐渐缩小,且现象明显,所以滴管甲中的稀盐酸和烧杯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滴管乙中的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且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rm{Ca(OH)}中有明显现象,可考虑滴管乙中的液体吸收了气体,气球又逐渐缩小,且现象明显,所以滴管甲中的稀盐酸和烧杯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滴管乙中的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且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rm{垄脷}rm{Ca(OH)}rm{2}rm{2}rm{+CO}rm{+CO}rm{2}rm{2}rm{=}rm{=}rm{CaCO}故答案为:稀盐酸;碳酸钙;澄清石灰水;rm{CaCO}rm{3}rm{3}rm{隆媒+}rm{隆媒+}rm{H}rm{H}rm{2}rm{2}rm{O}故答案为:稀盐酸;碳酸钙;澄清石灰水;rm{Ca(OH)_{2}}

rm{O}【解析】rm{(1)}分子总是在运动的rm{(2)}先滴入稀盐酸,纸花不变色;再滴入水,纸花变成红色rm{(3)}稀盐酸碳酸钙澄清石灰水rm{Ca(OH)_{2}+CO_{2}=CaCO_{3}隆媒+H_{2}O}28、CO2;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吸收水分;处理尾气CO【分析】解:【猜测】碳的氧化物可能是一氧化碳,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所以。猜想rm{1}猜想rm{2}猜想rm{3}只有rm{CO}只有rm{CO_{2}}含有rm{CO}和rm{CO_{2}}【实验探究】rm{(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观察到rm{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rm{CO_{2}}气体生成;

rm{(2)}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rm{CO}分别是:

rm{C}中石灰水不变浑浊,rm{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rm{A}装置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装置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rm{A}【实验结论】草酸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rm{{C}_{2}{H}_{4}{O}_{4}overset{?}{=}{CO}_{2}隆眉+CO隆眉+{H}_{2}O}【问题讨论】rm{CO_{2}+Ca(OH)_{2}=CaCO_{3}隆媒+H_{2}O}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有吸水性,所以rm{{C}_{2}{H}_{4}{O}_{4}

overset{?}{=}{CO}_{2}隆眉+CO隆眉+{H}_{2}O}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rm{(1)}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分;

rm{B}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气处理,所以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rm{D}.

故答案为:【猜测】rm{(2)}

【实验探究】rm{CO}

rm{CO_{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rm{(1)A}

【实验结论】rm{{C}_{2}{H}_{4}{O}_{4}overset{?}{=}{CO}_{2}隆眉+CO隆眉+{H}_{2}O}【问题讨论】rm{(2)}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吸收水分;

rm{CO_{2}+Ca(OH)_{2}=CaCO_{3}隆媒+H_{2}O}处理尾气rm{{C}_{2}{H}_{4}{O}_{4}

overset{?}{=}{CO}_{2}隆眉+CO隆眉+{H}_{2}O}.

【猜测】根据碳的氧化物可能是一氧化碳;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实验探究】rm{(1)}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rm{(2)}根据加热条件下;氧化铜能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实验结论】根据草酸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问题讨论】rm{CO}根据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rm{(1)}根据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气处理进行分析。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rm{(2)}【解析】rm{CO_{2}}rm{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rm{CO_{2}+Ca(OH)_{2}=CaCO_{3}隆媒+H_{2}O}rm{{C}_{2}{H}_{4}{O}_{4}overset{?}{=}{CO}_{2}隆眉+CO隆眉+{H}_{2}O}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吸收水分;处理尾气rm{{C}_{2}{H}_{4}{O}_{4}

overset{?}{=}{CO}_{2}隆眉+CO隆眉+{H}_{2}O}rm{CO}29、锥形瓶ABE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水+氧气CDF酒精灯Mg3N2排水氮气的密度与空气接近,难溶于水向集气瓶中装满水,倒扣入水槽中,当收集到约剩余体积水时,停止收集,移出集气瓶,放在实验台上【分析】解:(1)仪器B是锥形瓶,可选择仪器ABE来组装制取与收集氧气的装置,该装置可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水;故填:锥形瓶;ABE;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水+氧气;

(2)①利用上述仪器和重铬酸铵在实验室制取少量氮气,其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CDF,还必须补充的一种仪器是:酒精灯;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镁元素显+2价,氮元素显-3价,其化学式为Mg3N2;故填:CDF;酒精灯;Mg3N2;

②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28;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二者接近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来收集,氮气难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来收集;故填:排水;氮气的密度与空气接近,难溶于水;

③该小组欲进行镁在氮气中的燃烧实验,现收集一瓶含水约体积的氮气,操作方法是:向集气瓶中装满水,倒扣入水槽中,当收集到约剩余体积水时,停止收集,移出集气瓶,放在实验台上;故填:向集气瓶中装满水,倒扣入水槽中,当收集到约剩余体积水时;停止收集,移出集气瓶,放在实验台上。

(1)熟记仪器的名称;根据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原理、仪器选择方法以及文字表达式的写法来分析;

(2)①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确定制取气体的装置;根据镁在氮气中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②根据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来分析;

③根据收集氮气的方法来分析。

本考点既考查了实验步骤的设计,又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对实验进行了评价,综合性比较强。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解析】锥形瓶ABE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水+氧气CDF酒精灯Mg3N2排水氮气的密度与空气接近,难溶于水向集气瓶中装满水,倒扣入水槽中,当收集到约剩余体积水时,停止收集,移出集气瓶,放在实验台上五、简答题(共3题,共21分)30、略

【分析】解:rm{(1)}维生素rm{C}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为rm{190-192隆忙}易溶于水;

rm{(2)}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rm{C}如黄瓜;

rm{(3)}维生素rm{C}也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功能。例如,它能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维持细胞间质的正常结构;促进伤口愈合,维持牙齿;骨骼、血管和肌肉的正常功能;帮助无机盐和某些氨基酸的吸收;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有解毒作用等,维生素在人体内有重要功能,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

rm{(4)}维生素rm{C}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高锰酸钾的水溶液与还原性强的物质会发生化学反应而颜色变浅或褪色,若向一支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片维生素rm{C}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变浅rm{(}或褪色r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