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97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生活处处有物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筷子夹取食物时,利用了摩擦力B.公交车内的破窗锤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C.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D.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需系上安全带是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2、以下关于杠杆的说法正确的是()A.杠杆是能绕支点转动的弹性棒B.天平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称出物体的质量的C.使用杠杆的目的是为了省力D.商贩不慎在称砣上沾了一块泥,他卖给顾客的菜将会缺斤少两3、小明坐在高速运动的过山车里;看到地面上的建筑物在旋转,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上的人。

B.地面。

C.过山车的轨道。

D.过山车。

4、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熔点比乙物质的熔点高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隆忙

C.乙物质在6鈭�10min

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D.甲物质在4鈭�6min

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5、如图是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m

与体积V

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物质密度间的关系是(

)

A.娄脩录脳>娄脩脪脪

B.娄脩录脳=娄脩脪脪

C.娄脩录脳<娄脩脪脪

D.无法判断6、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时,灯泡L1、L2都不亮.用电压表并联在两a、b两点时,电压表无示数,电压表接触b、c两点时,电压表有示数,则()A.灯L2断路B.灯L1断路C.灯L2短路D.开关S断路7、在实验室里常用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A.升华来获得高温B.凝华来获得高温C.凝华来获得低温D.升华来获得低温8、一些故事影片中常有这样的镜头:高墙倒塌压在众人(

演员)

身上,造成人员受伤.

但在实际拍摄中,倒塌的高墙并不会伤害演员,砌成这种高墙的物块最有可能是(

)

A.泥土砖块B.金属块C.泡沫塑料块D.水泥砖块9、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A.B.C.D.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雨过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B.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11、在测量过程中,一般我们会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A.提高准确程度B.避免产生误差C.避免产生错误D.为了减小误差12、甲、乙两同学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跑到终点时,乙总落后10m

如果甲在起跑线处,乙在甲前方10m

同时起跑,则()A.甲、乙同时到达终点B.乙先到达终点C.甲先到达终点D.未到终点前,乙在甲前边13、“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呼麦”中的高音、低音指声音的音调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C.“呼麦”中的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等D.“呼麦”中的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1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它不会立即熔化B.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蒸发放热的原因C.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D.电灯泡用久了,钨丝变细和内壁变黑分别是由于钨丝的升华和凝华而造成的15、对着山崖呼喊,人能听到回声并把它和原声区分开的是(

)

A.人距山崖5m

B.人距山崖34m

C.人距山崖20m

D.人距山崖12m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6、在如图所示的杠杆OC中,O是支点,若F1是动力,F2是阻力,则动力臂是____,阻力臂是____.(用字母表示)

17、投掷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能继续飞行,这是因为它具有____,它在飞行中运动方向不断改变,是因为它____(不计阻力).18、如图,用两拇指同时压铅笔两端,通过______来比较压强,左手指受铅笔压力为F1

压强为p1

右手指到铅笔的压力为F2

压强p2

则F1

______F2p1

______p2.(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9、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的市长做了历史上有名的____实验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17世纪40年代意大利科学家____用实验首先测出了大气压的值.20、小明全家自驾游,他们0900

从西昌出发,1250

到达蒲江休息区,休息一会后,1300

继续前进,1400

到达成都出站口.

途中,他们的轿车曾超过了几辆行进中的载重卡车,小明惊奇地发现那些卡车在远离他们而退,他是以____为参照物.

已知西昌到成都高速路全长420km

则轿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km/h

.21、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相关图象,如图甲所示:

(1)

要完成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计时器和______.

(2)

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是______段所对应的温度值(

选填“AB

”或“DE

”)

(3)

如图甲(a)

所示,BC

段该物质的状态为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8分)22、激光笔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3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60°.____(判断对错)23、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____.24、大量事实证明,水可以在三态之间相互转化.____(判断对错)25、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可以任意选择某一物体为参照物,但它一定要是静止的.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2题,共4分)26、在做“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两次实验,得到表一所列实验数据,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填写表二内相应的内容.

表一:

。物体重力G(N)物体上升的高度h(m)拉绳子的动力F(N)900.2401200.250表二:。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27、(2013•云南)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1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次实验.

。实验次数1234567拉力(钩码总量)F/N0123456弹簧伸长量△L/cm00.400.801.701.602.002.40(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2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曲线.

(3)由图象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____的(填“正确”或“错误”).

(4)小华认为实验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他的做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挂钩勾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数值由弹簧测力计读出,你认为用弹簧测力计好,还是用钩码更好一些?答:____;理由是: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分析】A;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B;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就是惯性.系安全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车辆因紧急刹车时,人由于惯性向前倾可能造成的伤害.【解析】【解答】解:A;筷子能夹住食物放入嘴里而不掉下来;主要是靠筷子和食物之间存在摩擦力,该选项说法正确;

B;公交车内的破窗锤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该选项说法错误;

C;打开醋瓶能迅速闻到醋的酸味;是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

D;当汽车突然刹车时;驾驶员和坐在前排的乘客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向前运动的状态,容易撞上前挡风玻璃,从而造成伤害,故必须系好安全带.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2、B【分析】【分析】(1)根据杠杆的定义分析解答;

(2)杠杠平衡条件:F1L1=F2L2;天平是等臂杠杆,两边的力相等,质量相等.

(3)根据杠杆的工作特点分析解答;

(4)杆秤是一只不等臂的杠杆,所测物体的重力为阻力,秤砣的重力为动力,秤杆上的提环处为支点,当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时,重物、秤砣到提环的距离分别是动力臂和阻力臂,据此可分析它的力和力臂的关系.【解析】【解答】解:A;杠杆是能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故A错误;

B;天平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称出物体的质量的;故B正确;

C;使用杠杆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省力;有时是为了改变力的方向,故C错误;

D;当秤砣上粘了一小块泥后;相当于使用了质量较大的秤砣,秤砣的重力大于正常秤砣的重力,为了保持平衡,秤砣应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秤杆上的示数比实际值要小,所以称得的质量小于菜的实际质量.故D错误.

故选B.3、D【分析】

小明坐在高速运动的过山车里;以他自己为参照物,地面上的建筑物与他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建筑物是不断运动的,所以他会看到地面上的建筑物在旋转.

故选D.

【解析】【答案】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4、D【分析】【分析】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此题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掌握晶体熔化特点及液体沸腾特点是关键。【解答】

AB.AB.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本身的状态,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故AB错误;

C.由于不能确定图象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鈭�10min6-10min内的状态,故C错误;D.甲物质在4鈭�6min4-6min内,温度升高,一定持续吸收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解析】D

5、A【分析】解:

由图象可知,当V录脳=V脪脪

时,m录脳>m脪脪

由娄脩=mV

得:娄脩录脳>娄脩脪脪

故选A.

解答本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在横轴上取体积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的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在纵轴上取质量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的体积,体积大的密度小.

本题考查比较两种不同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我们可以采取相同体积,比较质量;或相同质量,比较体积【解析】A

6、A【分析】【分析】由电路图知,两灯泡串联.闭合开关,灯泡不亮,原因有二:断路或短路,因为两灯都不亮,所以可能是两灯泡同时短路或某处断路.【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用电压表并联在两a、b两点时;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不能与电源两极相连;

电压表接触b、c两点时,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与电源两极相连;因此电路故障不是短路,而是灯L2断路.

故选A.7、D【分析】【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吸热.【解析】【解答】解:(1)固态物质升华时要从周围环境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急剧降低,故A错,D对.

(2)物质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而干冰已经是固态,不可能发生凝华,所以B和C错.

故选D.8、C【分析】解:砖瓦石块的密度很大;质量也很大,会把演员砸伤甚至砸死,而拍电影时不可能牺牲演员,要换用密度小;质量小、体积相同的假砖瓦石块作道具,所以选择密度小的泡沫塑料块.

故选C.

根据密度的定义式娄脩=mV

可知:体积相同的不同材料;密度越小,质量就越小.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公式娄脩=mV

应用理解清楚.【解析】C

9、C【分析】解:

A;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冰变成水叫熔化;故A错;

BC

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叫凝华;冰变成水叫熔化;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故B错、C正确;

D;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叫凝华;冰变成水叫熔化;故D错。

故选:C

水的循环过程实际就是水不断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结合水的物态变化进行解答。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变为气态是汽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

本题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知道变化前后物质的状态,是解题的关键。【解析】C

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AB【分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而对于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解析】【解答】解:首先我们可分析出光射到水面上为镜面反射;射到地上为漫反射.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镜面反射的光正好射到我们的眼睛,所以看到的亮处是水.而当我们背着月光走时,镜面反射的光完全不能进入人眼,此时进入眼睛的只有地上漫反射的光,所以看到的暗处是水.

故选AB.11、AD【分析】解:所谓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前提下,所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由于人的眼睛不能估得非常准,所以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所以,误差和错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只能减小误差,提高精确程度,而不能避免误差,更不能避免,避免错误.故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D.

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在测量过程中,一般我们会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的定义,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解析】【答案】AD12、AD【分析】略【解析】AD

13、ABC【分析】【分析】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根据声音的产生、传播的条件和声音的三特征,以及超声波和次声波知识逐一分析.【解析】【解答】解: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是音调;故A正确;

B;“呼麦”中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等;故C正确;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都不是超声波或次声波;故D错误.

故选ABC.14、BC【分析】解:A;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冰的温度升高到0℃,并且此时还能继续从房间里吸热时,才会熔化,故A正确;

B;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身上的水蒸发吸热,使人体的温度降低,人感觉特别冷,故B错误;

C;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

D;用久的灯泡内壁发黑是由于灯丝中的钨丝先升华;然后又遇冷在灯泡壁上凝华的缘故,故D正确.

故选BC.

(1)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

(2)蒸发吸热;

(3)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4)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本题考查了熔化、蒸发、液化、升华、凝华以及液化五种物态变化,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比较密切,注重了学以致用的考查.【解析】【答案】BC15、BC【分析】解: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就会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s

就不会区别开,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原声就加强了.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由v=st

得:

s=vt=340m/s隆脕12隆脕0.1s=17m

可见人能听到回声并把它和原声区分开;人到山崖的距离要大于17m

故选BC.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0.1

秒,如果不到就会使原声与回声混合,原声就响亮的多了.

回声传播是一个出去又返回的过程,所以单程时间是大于0.05

秒,根据公式s=vt

可计算路程.

本题考查了人能清晰辨别出回声的距离的计算方法.

注意声音从人到障碍物用的时间为0.1s

的一半.【解析】BC

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6、略

【分析】

动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图中OB就是动力臂;

阻力臂是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图中OA就是阻力臂.

故答案为:OB;OA.

【解析】【答案】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定义来作答.

17、惯性|受重力的作用【分析】【解答】解:铅球被投掷出去;由于推力的作用从静止获得了一个速度,开始运动,当铅球离开人手后就不再受力的作用,但由于铅球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铅球在空中会继续运动.由于受重力的作用,所以铅球在飞行中方向不断改变.故答案为:惯性;受重力的作用.

【分析】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8、略

【分析】解:(1)

用两拇指同时压铅笔两端;通过比较感觉到的疼痛程度来比较压强.

(2)

右手给铅笔一个向左的力;这个力通过铅笔作用在左手上;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同时左手给铅笔一个向右;大小相等的力,这个力通过铅笔作用在右手上;

所以左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与右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大小相等;

(3)

左手和右手受到的压力相等;左手的受力面积比较小,所以左手受到的压强大,即左手指受到的压强大于右手指受到的压强;

故答案为:比较感觉到的疼痛程度;等于;大于.

(1)

本题中是比较手指的疼痛感觉程度比较压强的大小;

(2)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判断左手和右手受到的压力关系;

(3)

压强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本题考查了压力和压强大小的比较,要注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应用.【解析】比较感觉到的疼痛程度;等于;大于19、略

【分析】

(1)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实验有很多;历史上,在德国的马德堡市广场上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将两铜制的半球合在一起,抽出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方向拉,半球未被拉开,从而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是大气压将两半球压在一起,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2)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利用液体水银间接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此实验运用了平衡法,即大气压大小等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通过计算水银柱的压强也就得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故答案为:马德堡半球;托里拆利.

【解析】【答案】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很多;而最著名的实验就是马德堡半球实验;历史上首先测出大气压的数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他借助水银利用了平衡法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20、轿车84【分析】【分析】(1)

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

根据v=st

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休息时间也是全程时间的一部分。

本题考查了参照物及其选择及速度的计算,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不同,关键是看被研究对象与参照物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注意路程s

和时间t

的对应关系,全程时间中包含中间休息时间。【解答】小明惊奇地发现那些卡车在远离他们而退;他是以自己乘坐的轿车为参照物;

全程的时间:t=14拢潞00鈭�09拢潞00=5(h)

全程的速度:v=st=420km5h=84km/h

故答案为:轿车84

【解析】轿车84

21、略

【分析】解:(1)

由于晶体熔化和水沸腾这两个实验;都需要对冰和水进行加热,所以,除需要用测量仪器计时器来记录时间外,还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2)

水沸腾时,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99隆忙

对比ab

两图可知,a

图是冰的熔化图象,AB

段所对应的温度是冰的熔点,b

图是水的沸腾图象;DE

段所对应的温度是水的沸点.

(3)

如图甲(a)

所示;BC

段该物质已经熔化完毕,为液态.

故答案为:(1)

温度计;(2)DE(3)

液态.

(1)

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需要不断吸热;实验过程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还需要用秒表来记录时间.

(2)

晶体熔化时温度要达到熔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晶体熔化后温度还要上升.

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

(3)

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此题考查了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中器材的作用,沸点与熔点的判断以及冰和水比热容大小的判断,同学们要学会观察图象,分析实验,总结规律.【解析】温度计;DE

液态四、判断题(共4题,共8分)22、√【分析】【分析】根据入射角、反射角的概念和光的反射定律分析.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反射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析】【解答】解:当入射角为30°;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3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30°+30°=60°.

故答案为:√.23、×【分析】【分析】在判断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的时候,可以选择任意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只不过这个物体一旦被选择为参照物,就被假定为静止了.【解析】【解答】解:参照物的选择具有任意性;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也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不过物体一旦被选作了参照物就被假定为静止了,这样才能去判断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24、√【分析】【分析】首先明确六种状态变化的名称: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水可以在三态之间相互转化.【解析】【解答】解: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

像冰变为水那样;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像水变为冰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像水变为水蒸气那样,物质从液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