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选修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选修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选修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选修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选修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选修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43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实行征兵制。从材料可以看出A.大化改新加强了中央的权力B.经济上实行公有制C.完全照搬了唐朝的经济制度D.大化改新比较彻底2、忽必烈即位后进行了政体更新;下列元朝中央机构及其职权连线正确的有()

①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②枢密院——总领全国军事③御史台——纠察百官④宣政院——行使宰相职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3、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是昆曲蓬勃发展时期,新剧作不断涌现。这一时期深受观众喜爱的新剧目有。

①《浣纱记》②《红梅记》③《玉簪记》④《十五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1946年1月1日,美国占领当局敦促昭和天皇发表《人间宣言》,否定了天皇在现世的神圣地位;1947年5月3日,由美国主导的《日本国宪法》正式生效施行,规定天皇仅作为日本国民的精神象征存在,并明确表示主权在民。上述举措()A.结束了日本议会君主立宪制B.为审判战犯奠定了法律基础C.根除了日本的军国主义残余D.体现了政教分离的宪政原则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是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张居正改革的展开贯穿着制度对变革的抗拒。张居正的改革思路是通过整治政治体系中的“时弊”;以保障农民的产权不受行政权力任意侵犯,从而繁荣国家经济;增加国家税收。虽然有一些改革方案(如整顿驿站、一条鞭法等)也降低了制度的交易成本,但受到旧制度下的获益集团——官僚、宗室成员的抗拒首辅逝世,与“时弊”较量的核心力量轰然倒塌,接踵而来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下,最高权力的重新定位和与之相伴随的旧制度的反扑。旧制度下的获益集团——官僚、宗室成员与意在捍卫皇权的万历皇帝联手,不出半年,便彻底清算了张居正和他推行的新政。而清算他的理由便是制度曾提供给他的权力及制度曾留给他用手中的权力换取的私利(如接受贿赂、任用私人等)。

——摘编自《“制度中人”与制度的较量》(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7、社会通过改革不断进步;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王安石关于变法改制的全部构想;可以说都是合乎时势之发展趋向,应乎民众解除患苦的迫切需求的。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惟恐不迨。”

——司马光(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王安石推行新法具有怎样的精神?并评述王安石变法的得失。

(2)阅读材料;完成下表。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相同点。

依据。

时代相同。

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性质相同。

结果相同。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节选)(3)上述材料中,邓小平阐释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哪些内容?结合所学,说明南方谈话发表的重大意义。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9年;杜鲁门提出了“帮助不发达地区的人民增加生产以达到繁荣和安定”的“第四点计划”。由此,美国的势力扩及中东,在俄国的南翼赢得了一个强有力的同盟者土耳其,并取得了在土耳其;伊朗、沙特等建立军事基地的权力。1951年美国又取得了伊拉克石油公司23.75%的股份。“9·11事件”后,美国又抛出了所谓的“布什主义”,即在最坏的威胁出现之前主动出击打败敌人。美国价值观是普适性的,也包括伊斯兰国家,并宣扬“将通过打击恐怖主义组织和独裁政权而保卫和平”。还将伊朗、伊拉克列为“邪恶轴心”国家,并于2003年发动了“打伊倒萨”战争,这激发了阿拉伯世界强烈的仇美情绪。纵观美国中东政策,不公正、非正义是其“固有缺失”。

——摘编自王京烈《整体考查美国的中东政策》(1)根据材料;指出从杜鲁门到小布什,美国政府中东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中东政策的“固有缺失”。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曾在长沙市一中度过其中学生活的著名学者杨小凯曾经指出:“中国最重要的宪政发展是1946年各党派对宪政游戏规则的讨价还价过程。这次宪政过程又一次以失败告终。”

他还说:“按照宪政的游戏规则﹐那个过程是一个真正的宪政过程。从其参加者这方面讲﹐它是符合要求的。因为所有的反对党都参加了﹐共产党当然也在里边。如果最大的反对党不参加宪政﹐这个宪政是不具备合法性的。”

(1)杨小凯所指的1946年的“宪政过程”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宪政过程”为何能得以出现?所通过的协议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说“这次宪政过程以失败告终”?

材料二1949年9月;毛泽东对领导湖南和平解放的陈明仁说:“子良将军,我们的新政协会议就要开幕了,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都有,惟独还缺少蒋介石的嫡系将领,你来了,代表性都全了。”

(2)新政协会议的召开,除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代表外,主要还有哪些方面的代表出席?简述新政协会议的特点。1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7年,英国制定了《蒙巴顿方案》,一是将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又分成东西两部分,东巴基斯坦主要为孟加拉人,与西巴基斯坦在文化、语言上有较大差距;二是印度各土邦有权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或者两者都不加入,保持与英国的关系。在印巴分治过程中,关于克什米尔邦的归属问题,长期存在无法解决的争端,克什米尔地区78%是穆斯林,但统治克什米尔的却是印度教徒哈利·辛格。1948年5月,1965年9月,1971年11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围绕着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连续爆发了三次印巴战争。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印巴战争中,苏联在外交和军事装备上全力支持印度,而一向支持巴基斯坦的美国则宣布中立。1972年,孟加拉国成立。但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印巴双方仍冲突不断。

(1)——根据《世界史纲》内容整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次印巴战争爆发的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和美国对印度和巴基斯坦采取不同态度的原因1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99年,流亡日本的业启趣所写《东籍月旦ー文,被认为是国人采用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的擘始。1902年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本思想变迁之大势》ー文中阐述道:“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1903年他又指出:“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倍大民装主义。小民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纽威一大民族。1905年,梁启超又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指出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融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最后,梁启超下了結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由此,启是从形式到内容,究成了“中华民族”这一科学的现代观念的定义。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中华民族"观念提出的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民族观念产生的影响。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6题,共12分)12、特定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往往有较强的感染力,含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红遍全国的口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口号。

注释。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1981年北大学生提出;推广到全国。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在全国范围内民间口口相传。

摸着石头过河。

陈云在1980年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得到邓小平的赞同,成为全国范围的媒体用语及民间口语。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978年9月邓小平在天津视察时提出;全国广为流传,城市;农村墙上标语中出现率极高。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1962年邓小平提出;20世纪80年代在新闻报道,街谈巷议中时常出现,流传大江南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在科研部门;学校、厂矿等单位广为流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成为全国普通民众新时代的政治指南。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出现在1980年深圳蛇口港建设工地;后获得邓小平的首肯。20世纪80年代全国建筑工地;大型工程现场不可或缺。

(1)根据材料;从“时代与口号”关系的角度,对以上口号红遍中国的现象作出解释。

(2)假如你生活在1898年的中国,请你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提出一句具有时代气息的口号,并对口号的影响力做出评估,简要说明评估的依据。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7年,上海街头悄然增加了一种饮料“蝌啃蝌蜡(可口可乐)".名字还不是这种饮料最古怪的地方,它棕褐色的液体、甜中带苦的味道,以及打开瓶子后充盈的气体,让不少人感觉到既好奇又有趣1949年,随着美国大使馆撤离,可口可乐也撤出了中国大陆市场。自此之后的30年内,大陆市场上再没出现过这种喝起来有点像中药的饮料。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可口可乐又重返中国大地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可口可乐在中国发展的阶段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现象,概述并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①明确所选阶段;②指出该阶段对应的历史现象;③全面准确的评价这一历史现象)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中外历史来看;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首先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换,通过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的同时;也对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提出了目标,作出了部署。深刻领会这些要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对于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至关重要。

——新华社《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试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中英比较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说明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虽然19世纪是个政治上疾风骤雨的时代,但并非所有的政治变革都能被冠以“革命”之类的词汇。不过我们依然可以说这是一个“革命的时代”。究其原因,在这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政治动荡,并且都以激进和暴力为特征。不过这些革命有很多都失败了,还有很多偏离了人们起初的设想。除此之外,如果我们变通地理解革命这个词,把那些政治集团快速或者基础性的反常的更替也算进去的话,我们就能发现这个时代有许多非暴力性的政治变革达到了革命性的结果。——摘编自罗伯茨《欧洲史》材料反映了作者对19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围绕“政治变革”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19世纪中外历史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推扩而言,我们该重视其国别性。说到历史的特殊性,则必牵连深入到全部文化史。政治只是全部文化中一项目,我们若不深切认识到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全部历史之文化意义,我们很难孤立抽出其政治一项目来讨论其意义与效用。——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6分)18、自1789年以来,法国人民为争取共和制历经反复斗争,请查阅相关资料,弄清楚法国人民曾几次建立了共和国?历史上分别称做什么?19、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各项参政员候选人推出后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置委员九人,其人选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

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

材料二。

毛泽东等人发表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称:“虽然在其产生的方法上;在其职权的规定上,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

——摘编自《新华日报》1938年7月5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问题上的不同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将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地方上实行新的政治体制,这些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所以A正确;大化改新是封建性质的改革,“经济上实行公有制”是不可能的,所以B错误;大化改新既借鉴了唐朝的制度,也结合了日本本国的国情,所以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并不彻底,所以D错误。2、B【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元朝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元代宣政院是管理宗教和西藏事务的,故④错误,排除含④的A、C、D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枢密院是总领全国军事的;御史台是纠察百官的,故①②③正确,B项符合题意。故选B。3、D【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①《浣纱记》是嘉靖年间出现的,在万历之前,故排除①;②③④都是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出现的。故D项正确,排除ABC。4、D【分析】【分析】

【详解】

依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天皇作为日本神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本人生活与精神的重要支柱。二战后《人间宣言》和《日本国宪法》的颁布,否定了天皇在现世的神圣地位,天皇仅作为日本国民的精神象征存在,并明确表示主权在民,从而否定了天皇的神格,这体现了政教分离的宪政原则,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内容联系时政信息可知,美国对日本进行民主改革,《日本国宪法》确立了日本议会君主立宪制,并且当今日本的政治体制仍是议会君主立宪制;上述文件与审判日本战犯无关,B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联系时政信息可知,日本军国主义残余当今仍然存在,并未被根除。故正确选项为D选项。

【点睛】

本题依据材料“否定了天皇在现世的神圣地位”、“规定天皇仅作为日本国民的精神象征存在,并明确表示主权在民”等信息联系相关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政教分离的宪政原则,依据所学知识联系时政信息可排除其他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5、B【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故选B;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君上(君主)大权,不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排除A;1949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D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排除。二、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6、略

【分析】【详解】

(1)原因:结合材料“受到官僚;宗室成员的抗拒”可知;张居正改革受到官僚、宗室等既得利益者的反对;根据材料“首辅逝世核心力量轰然倒塌”可知,张居正去世,改革派核心力量消失,是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中央集权制度下,最高权力的重新定位和与之相伴随的旧制度的反扑”可知,张居正权力过大,直接威胁皇权,是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

(2)因素:注意从统治者、制度本身、改革者等方面来总结。改革进程中有改革派和保守派,因此两派力量对比影响着改革成败;从历史发展进程看,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古代改革能否顺利进行,要看统治者是否支持;从改革措施来看,措施是否得当,也影响改革成败;另外,改革者自身的素质也会影响改革成败。【解析】(1)原因:张居正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官僚;宗室等既得利益者的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阻碍;张居正去世,改革派核心力量消失。

(2)因素: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统治者是否支持;改革措施是否得当;改革者自身的素质等。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精神:根据“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关于变法改制的全部构想,应乎民众解除患苦的迫切需求的”“司马光”等信息,结合所学概括得出王安石以“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推行新法,冲破重重阻力,百折不挠。

得失:根据“王安石关于变法改制的全部构想;应乎民众解除患苦的迫切需求的”得出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根据“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惟恐不迨”得出在新法实行过程中也加重了贫苦百姓的负担。

(2)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处于19世纪60年代,本国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结果都是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3)内容: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得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意义:结合所学,可从解放人们的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等角度分析总结。【解析】(1)精神:王安石以“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推行新法;冲破重重阻力,百折不挠。

得失: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在新法实行过程中也加重了贫苦百姓的负担。

(2)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3)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8、略

【分析】【详解】

(1)变化:从整体的策略来看;杜鲁门时期,强调遏制;威慑,到小布什时期,“在最坏的威胁出现之前主动出击打败敌人”强调先发制人;根据材料可知,杜鲁门时期,由经济、技术援助为主,而到小布什时期,强调军事打击;从针对的对象看,杜鲁门时期,主要是为了抗衡苏联,而小布什时期,则重在打击民族主义势力;美国始终在进行文化渗透。

(2)影响:根据材料可知,美国介入中东地区,破坏了中东的政治生态,导致中东局势复杂化;美国不断在中东制造事端,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美国在中东大搞民族主义,加剧民族争端;刺激极端主义势力的发展;美国的做法违背国际法,僭越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力;美国的做法具有强烈的单边主义色彩。【解析】(1)由遏制;威慑到*先发制人”:由经济、技术援助到军事打击:由抗衡苏联变为打击民族主义势力:进行文化渗透。

(2)破坏了中东的政治生态,导致中东局势复杂化:阻碍中东和平进程:加剧民族争端;刺激极端主义势力的发展:违背国际法,僭越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力:具有强烈的单边主义色彩。9、略

【分析】【详解】

(1)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召开重庆政协会议,这次政协会议是宪政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反对内战,主张和平建国,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或国共两党的努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下,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并通过协议。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协议内容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

失败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一意孤行,发动全面内战,1946年夏,国民政府撕毁政协协议,内战爆发,这次宪政过程以失败而告终。

(2)代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参加新政协会议的除了共产党、人民解放军代表外,还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代表。特点: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尚未成立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因此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新政协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新政协负责筹备新中国成立事宜,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参加新政协的与会代表除了共产党、人民解放军代表外,还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积极参政议政,民主政治得到充分的体现;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团结了民主党派,成为新中国最好的统一战线组织形式。【解析】(1)1946年召开重庆政协会议。

由于全国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或国共两党的努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并通过协议。

协议内容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

制定宪法等。

1946年夏;国民政府撕毁政协协议,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内战,这次宪政过程以失败而告终。(回答国民党单方面主持召开“国民大会”,遭到中共与民主党派抵制也可计分)

(2)参加会议的还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代表。

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会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积极参政议政,民主政治得到充分的体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新中国最好的统一战线组织形式。10、略

【分析】【分析】

(1)

原因:从材料中的《蒙巴顿方案》来看;《蒙巴顿方案》采取的“分而治之”的政策为两国的冲突埋下隐患;从国家利益;民族矛盾及宗教信仰来看,印巴国家利益、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加剧;根据材料“关于克什米尔邦的归属问题,长期存在无法解决的争端”可归纳很粗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是直接原因。

(2)

原因:美国:根据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方面可从深陷越南战争泥潭;经济出现滞涨危机、外交推行收缩政策等角度进行分析;苏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苏联的军备竞赛、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及战略扩张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解析】(1)《蒙巴顿方案》采取的“分而治之”的政策为两国的冲突埋下隐患;印巴国家利益、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加剧;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是直接原因。

(2)美国:注意力主要放在越南战场,后陷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潭;国内经济“滞胀”和7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使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防守,在外交上推行战略收缩政策。苏联: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同美国军备竞赛,美苏争霸中暂时处于优势,在外交上推行战略扩张政策。11、略

【分析】【详解】

第(1)小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梁启超在20世纪初阐述了“中华民族”的概念,这时期随着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强,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近代以来不同阶层不断从西方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使得近代西方民主民族思想的广泛传播;这时期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戊戌变法的失败是梁启超阐述“中华民族”观念的重要背景之一。

第(2)小问,根据材料“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融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等“中华民族”观念的产生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汉满蒙回藏等融为一家”等思想有利于促进民族平等观念的形成,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华夷观念;同时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和民主革命的发展等角度分析回答。【解析】(1)近代以来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近代西方民主民族思想的广泛传播;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戊戌变法的失败。

(2)具有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思想解放;冲击了传统华夷观念,促进民族平等观念的形成;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和民主革命的发展。三、论述题(共6题,共12分)12、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口号其实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反映。首先,对材料中的口号进行分类,例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属于思想文化;“振兴中华”属于经济建设等等。然后,结合所学,从口号的归属领域、反映的相关现象和史实等角度对分类的口号进行解释即可,例如“振兴中华”等口号表明随着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摸着石头过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反映出党领导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中改变旧观念,大胆探索创新,勇于担当奉献的时代精神。最后,对材料中的口号的作用进行综述,这些口号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反映了时代主题和人民的愿望,推动了改革开放。

(2)结合所学可知,1898年的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不同政治派别提出了不同的挽救民族危机的方案,因此口号要区分不同的阶级和政治派别,例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口号,驱除鞑虏,创立民国,但是该口号只限于革命派知识分子范围内传播,因为当时的主流思想是维新变法,所以影响有限。【解析】(1)8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刚刚进入新时期,各项事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逐步展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思想文化科技领域的口号,反映了各项事业的拨乱反正;“振兴中华”等口号表明随着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摸着石头过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反映出党领导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中改变旧观念,大胆探索创新,勇于担当奉献的时代精神。以上口号顺应了80年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反映了时代主题和人民的愿望,因而得到广泛传播,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

(2)示例:口号:驱除鞑虏,创立民国。评估及依据:口号只限于革命派知识分子范围内传播,当时的主流思想是维新变法,因而影响有限。(注意:口号应具有正能量,适应当时的实际情况。)13、略

【分析】【详解】

首先依据材料“1927年”“1949年”“自此之后的30年内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划分出准确的三个阶段。

其次;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又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之后又再次进入大陆市场的原因;其中,1927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相关,1949年的退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相关,1979年后再次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和改革开放相关。

最后,在具体阐述的过程中,注意史实表达的准确性,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通畅性。【解析】三阶段: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49年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政府退居台湾;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1978年改革开放根据以上阶段按要求答题。

具体答案: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大地。评价:可口可乐在1978年以后重返中国大地,首先是我国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其次是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大大促进了中美两国经济贸易的往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人民的生活习俗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国内饮料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是个论述题,首先提炼出观点,然后结合所学加以论述。根据材料一“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内容可知,改革开放使因为中国人民在思想观念上取得了共识,才会取得突出的成就,从而说明思想解放,促进了改革开放,因此可以总结出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发展。论述可以从改革开放的背景即真开标准问题的讨论开始论述,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南方谈话、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华主义等方面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解析】观点: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发展。论证:1978年,关于实践和真理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极大地解放了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十八大以来,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等。(其它言之有理答出3点即可)15、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论题为历史建筑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特定的政治关系。论述时,可结合图片中的中国建筑分析得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强化。结合英国的建筑分析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再联系建筑所反映的国家政体的特点进行分析说明。最后总结得出,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国家历史建筑呈现出的特征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政治关系的真实写照。【解析】示例:论题:历史建筑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特定的政治关系。

说明: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开始确立。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得以完善,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国王“统而不治”,但却是国家的元首,最高权力的象征。英国王宫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的地位。下议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组阁,任首相,掌握行政大权。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内阁对议会负责。首相的权力受议会的监督控制。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权力中心,体现了民主的政治风格。

总结: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国家历史建筑呈现出的特征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政治关系的真实写照。16、略

【分析】【详解】

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题目的要求是对此围绕“政治变革”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19世纪中外历史予以阐述。因此可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以来,西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确立这些内容进行理解概括。如可提炼主题为,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拓展和英美代议制政体的建立,民主政治逐渐成为历史潮流。欧洲许多国家掀起了反抗封建专制,建立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高潮。论述时,可先分析19世纪以来政治变革的原因,如工业革命、启蒙思想等。再结合所不这,列举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民主政治变革的具体内容,最后总结概括其影响和反映出的世界发展趋势。【解析】示例一19世纪是政治变革的时代。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拓展和英美代议制政体的建立;民主政治逐渐成为历史潮流。欧洲许多国家掀起了反抗封建专制,建立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高潮。

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兴起,经过1832年议会改革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趋于完善。代议制的成熟使得英国政治变革可以通过议会斗争来实现,防止暴力冲突和促进社会稳定。俄国为了化解社会矛盾和巩固统治增强国力,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废除农奴制,极大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亚洲,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步走向近代化,并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中国在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掀起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中国人们的思想解放,加快了走向近代民主的步伐。

法国大革命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持续不断,最终通过1875年宪法,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确立了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使德国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美洲经过反殖民斗争,部分地区实现了民族独立,民主政治也有所发展。

19世纪通过一系列的革命和改革;不断的推动各国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

示例二政治变革具有多样性。

英国的代议制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18世纪后期以来的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英国国内各阶层十分重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代议制的成熟使得英国政治变革可以通过议会斗争来实现。

美国建立之初;南北经济差异十分明显。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这种差异和矛盾日益突出。南北政治;经济斗争表现为分裂与统一的斗争。

19世纪德国和意大利的政治变革;既有排除外国势力的斗争,也有国家统一的性质,更有政治民主化的色彩。

中国和日本的政治变革则具有鲜明的反殖民斗争的性质。

示例三非暴力变革可以达到革命的效果。

示例四19世纪是革命的时代,通过暴力革命不断推动政治变革17、略

【分析】【详解】

通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中叙述了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包括政治制度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逐步走向完善的,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同时政治制度的发展也具有双重性。学生可以就这些角度任意选择一个角度来拟定论题,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进,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美国民主政治特征等具体内容来分析说明。【解析】示例一:

观点:任何政治制度不会一成不变,应因时而发展创新。

依据:唐朝通过“三省”实行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独尊皇权;宋朝实行“两府三司”分化相权,强化皇权;元朝后期丞相权力很大,左右皇位继承;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这些都反映了专制主义的发展与时俱进。结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发展因时而变。

示例二:

观点:任何政治制度不会一成不变,应因时而发展创新。

依据:中世纪英国封建贵族通过《大宪章》,以议会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