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师大新版高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高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高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高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高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北师大新版高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73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尚书.五子之歌》中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以下与此观点一致的有:①古之为政者,爱民为大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王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倍之则强④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后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基本条件是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持统治C.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3、清朝郑燮的《墨竹图》,画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是A.彩陶画B.汉代帛画C.中国文人画D.风俗画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5、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流派纷呈的时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思想,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影响的是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兼相爱,交相利”④人贵贱有“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6、“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不该注意的问题,而且僭取一种不能放心地委托给任何个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于任何委员会或参议院的权力。把这种权力交给一个大言不惭、荒唐地认为有资格行使的人,再危险也没有了。”这一思想()A.促使各国完善了议会民主政治B.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C.增强了遏制社会主义的实力D.缓解了战后的“滞胀”问题7、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C.战国后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8、战国时期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持相反观点的思想家是()A.墨子与孟子B.荀子与庄子C.庄子与韩非D.墨子与孙膑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9、夏曾佑指出:“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之动机;非有契于仁义恭俭,实视儒术为最便于专制之教耳”。儒术哪些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的专制需要()

①仁义恭俭②“君权神授”③“天人感应”④“三纲五常”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0、为了维护民主;雅典人每年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此项活动使用一种特殊的“选票”(如图),如果某人得票超过6000,就将会被放逐。下面对陶片放逐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其运作程序体现出民主精神,是保护民主政治的武器B.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C.难免会出现个人操纵的痕迹D.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贵族,维护了公民的利益1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史实的角度对此进行论证说明,下列各项可入选的有()A.苏军在欧洲战场上的对德作战B.中国战场对欧洲战场的战略支援C.中国战区有效牵制了日本军力D.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12、下列概念中,可以概括秦朝至清朝2000多年历史特征的有()A.理性时代B.专制社会C.农耕时代D.科举社会13、自商鞅变法以后,重农抑商政策为历代统治者所奉行。这种政策的表现有()A.宣扬“农为天下本务”B.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C.着重发展对外贸易D.对商业加征重税14、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际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B.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C.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D.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进步1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史实的角度对此进行论证说明,下列各项可入选的有()A.苏军在欧洲战场上的对德作战B.中国战场对欧洲战场的战略支援C.中国战区有效牵制了日本军力D.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6、洋务派“中体西用”主张的提出成为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开始。______(判断对错)17、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实现了“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任务。______(判断对错)18、1519-1522年,麦哲伦带领船队首次实现了环球航行,从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______(判断对错)19、【题文】理学在封建社会后期逐渐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的思想。20、【题文】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提出“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1、【题文】“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有老舍的歌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优秀影片有《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2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______(判断对错)23、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______(判断对错)24、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他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材料解析题(共3题,共15分)25、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26、材料三中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政治走向的法律文献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部分正史中表彰忠孝节义的“列传”一览表。

。史书名称成书年代表彰名教的列传《史记》西汉《汉书》东汉《三国志》西晋《后汉书》南朝宋列女《宋书》南朝梁孝义《魏书》北齐孝感、节义、列女《梁书》唐孝行《陈书》唐孝行《隋书》唐孝义、列女《新唐书》北宋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宋史》元忠义、孝义、列女、奸臣、奸臣、叛臣《金史》元忠义、孝友、列女、逆臣、叛臣、《元史》明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表格能够反映我国古代正史在表彰名教方面变化的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评卷人得分五、辨析题(共2题,共18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大约两千五百年前;普罗泰格拉喊出了一句影响西方至今的口号——他解释说:一阵风吹来,对于感觉冷的人是冷的,对于感觉不冷的人是不冷的。这个哲学命题的意思是:个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在西方,是率先把人放在万物中心位置的思想家。这一光辉思想增强了人对自身力量的信心,冲击了万物皆由神决定的传统迷信思想。但是,它不讲感觉来源于客观事物,否认感觉的客观标准,凭每个人的感觉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这是十足的主观唯心的感觉主义真理观。

——马执斌《关于中西人文精神的主客对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作者的观点。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大约两千五百年前;普罗泰格拉喊出了一句影响西方至今的口号——他解释说:一阵风吹来,对于感觉冷的人是冷的,对于感觉不冷的人是不冷的。这个哲学命题的意思是:个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在西方,是率先把人放在万物中心位置的思想家。这一光辉思想增强了人对自身力量的信心,冲击了万物皆由神决定的传统迷信思想。但是,它不讲感觉来源于客观事物,否认感觉的客观标准,凭每个人的感觉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这是十足的主观唯心的感觉主义真理观。

——马执斌《关于中西人文精神的主客对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作者的观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试题分析::“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大意是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宁,才能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①“爱民为大”②“民为贵”③“王者以百姓为天”④“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都体现了古代的民本思想,因此都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解析】【答案】D2、A【分析】【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排除D,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其它三项都是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原因,但注意题干要求选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一般情况下应选经济方面的因素,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有答案为A。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答案】A3、C【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绘画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史实可知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代表作有元代的王冕《墨梅图》,明代徐渭《黄甲图》、《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墨兰图》。故C。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中国绘画的特点【解析】【答案】C4、D【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学了西方仍然失败”说明是在学习西方之后的反思,故应在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探索不断遇到挫折之后的反思。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鸦片战争后,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先后失败,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华民族开始反思,开始结合国情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先进的中国人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解析】【答案】D5、C【分析】和谐社会需要“仁义”,更需要平等,因此备选项中“绝仁弃义”和贵贱有序不符合要求,要排除。【解析】【答案】C6、B【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与自己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政治地位,而不能任由“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所以应选B。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解析】【答案】B7、C【分析】【分析】A不对,开创了法家学派的是韩非子;B不对,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这是在汉武帝之后;D无从体现,而且与事实不符;因此选C。8、B【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庄子主张齐物论顺应自然,二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持相反,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荀子和庄子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对荀子和庄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观点的识记。

本题考查对荀子和庄子的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解析】B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9、A|C【分析】由材料所说“非有契于仁义恭俭;实视儒术为最便于专制之教耳”可知“仁义恭俭”不属于“专制需要”,故①排除;

②“君权神授”是为了神化皇权;维护皇权专制的,故②符合;

③“天人感应”是用来约束君主的;故排除③;

④“三纲五常”强调君主的核心统治地位;有利于维护专制,故④符合.

故选C.

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了解董仲舒的思想形成的背景和主要思想内容,了解汉武帝确立儒学正统地位的措施,理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对我国主流思想产生的影响.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和所学知识面运用能力.重点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认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确立的原因和影响.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仁政;3、大一统;4、发展了“礼”,提出了三纲五常.【解析】【答案】AC10、ABCD【分析】根据所学;克利斯提尼改革中“陶片放逐法”的目的是放逐对民主产生威胁的人,目的是维护民主制度,因此A项说法正确;

根据“陶片放逐法”内容;对于获得票数最多的人实行放逐,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故B正确;

根据所学可知;在使用“陶片放逐法”过程中,有少数政客利用公民情绪进行鼓动宣传,诱导公民不理性的进行投票,导致民主弊端现象,故C正确;

“陶片放逐法”规定每个公民都可以有权通过陶片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和愿望;进一步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维护公民的利益,故D正确。

故选:ABCD。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主要考查克利斯提尼改革内容,根据“陶片放逐法”措施的目的和影响进行辨析。

本题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克里斯提尼改革中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个公民都可以有权通过陶片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和愿望,体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广泛性;有利于淘汰那些没有维护公民利益的官员,反对有损公民利益的行为,同时可以约束官员的行为,消除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正常民主秩序的维护。“陶片放逐法“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病,这个弊病就是依此法作出的判决,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情绪,而公民的情绪常常因受一些政治家的鼓励波动不定。因此,公民对官员优劣的判断未必都能深思熟虑,用贝壳或陶片投票作出的判决也就未必准确。雅典民主政治后期,党派斗争频繁尖锐,一些政客常常以民主为号召,鼓动民众把“贝壳放逐法“作为打击政敌的武器。“贝壳放逐法“的弊病更加严重地显露出来,越来越失去了维护民主秩序的作用,相反,加剧了无政府主义的泛滥。【解析】ABCD11、BC【分析】材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BC项反映的是中国抗战的作用,符合题意;A项是苏联的作用,排除;D项是美国的作用,排除。

故选:BC。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解析】BC12、BC【分析】秦朝至清朝2000多年;中国在政治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在经济上是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

故选:BC。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侧重于考查的是秦朝至清朝2000多年的政治和经济特征。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BC13、AD【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宣扬“农为天下本务”;对商业加征重税,故AD正确;

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D。

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重农抑商政策的相关内容。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封建社会初期,该政策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有助于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解析】AD14、BD【分析】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B.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形成的促进因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

C.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广泛传播;对世界市场形成没有促进作用。

D.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故选:BD。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来分析材料。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发展起来的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获得极大提高,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间的联系更趋密切。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相应地,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至最后将世界瓜分完毕。此时,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先进的欧美和日本诸国。

(3)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解析】BD15、BC【分析】材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BC项反映的是中国抗战的作用,符合题意;A项是苏联的作用,排除;D项是美国的作用,排除。

故选:BC。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解析】BC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6、略

【分析】魏源;林则徐等人是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开始;故材料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奉行的理论原则.“中学为体“,即传统的封建纲常名教是根本,是不可动摇的;“西学为用“,即外来的科学技术等,只是辅助性的,当因时制宜.由于阶级的局限,他们的政治思想并没有突破封建主义的藩篱.由于受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和封建积习的干扰腐蚀,他们的洋务活动成效不大.

曾、左、李都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中取得地方军政实权的清朝官员,维护封建社会统治秩序是他们的根本立场和出发点.但他们和其他封建统治者不同之处在于:开始认识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承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强盛,抛弃了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的陈旧观念,主张处理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并向西方学习某些先进的东西,以振兴中国,挽救清朝的危亡.“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概括了洋务派政治主张的两个基本点.【解析】B17、错误【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结束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非封建制度。封建制度被彻底推翻是在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之后。

故答案为:错误。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切入;结合辛亥革命进行思考。

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错误18、正确。【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1519-1522年,麦哲伦带领船队首次实现了环球航行,从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解析】正确。19、略

【分析】【解析】略【解析】【答案】错20、略

【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其内容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题目中的叙述错误。【解析】【答案】错21、略

【分析】【解析】(1)文学:老舍:《茶馆》(话剧);郭沫若:《蔡文姬》(历史剧);杨沫:《青春之歌》(长篇小说)等。

(2)期刊:仅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就有18种;原有的刊物质量也有提高。

(3)电影:(参照P97“历史纵横”)“难忘的1959年”,杰出的故事片有《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等,本题中老舍的《茶馆》是话剧,而不是歌剧,故本题观点错误。【解析】【答案】错22、略

【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奠定了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基础,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故本题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等知识;解题时注意对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等知识的识记.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解析】A23、A【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难度偏低。【解析】A24、A【分析】结合所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他们都把斗争矛头指向了君主专制,但本质上还没有突破儒家思想根本,未能指出代替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只是主张“君臣共治”,限制君主权力,故本题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发展。明清之际思想反映了时代特征;矛头指向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启蒙思想色彩。

本题考查对明清儒家思想的掌握。明清三大思想家在封建专制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背景下,提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思想,他们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符合了时代的潮流,但他们的思想从根本上没有突破儒家思想的框架。【解析】A四、材料解析题(共3题,共15分)25、(1)根据材料中“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西汉时期随着口赋;算赋等的征收;因而家庭资产也成为户籍登录内容”“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者是外出,出门须持有路引(通行证)”等归纳总结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中“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户籍有了个人私权保障功能”“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清政府在参考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回答变化;其影响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归纳。

故答案为:

(1)特点:①户籍制度历史悠久;不断发展完善②户籍制度与赋役;行政管理制度相结合③对人口流动控制严格④带有宗法伦理色彩⑤等级特权色彩浓厚。

(2)变化:①体现人格平等②突出私权保障③户籍管理法制化④解除人身束缚⑤借鉴西方户籍制度。

影响:①推动我国户籍制度近代化②推动社会阶层流动⑧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④推动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可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从户籍制度的发展历程;户籍制度和行政管理的关系等方面入手;

(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变化和影响;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能体现出早期户籍制度的特点变化,而影响要从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入手;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小题1】(1)根据材料中“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西汉时期随着口赋;算赋等的征收;因而家庭资产也成为户籍登录内容”“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者是外出,出门须持有路引(通行证)”等归纳总结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中“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户籍有了个人私权保障功能”“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清政府在参考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回答变化;其影响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归纳。

故答案为:

(1)特点:①户籍制度历史悠久;不断发展完善②户籍制度与赋役;行政管理制度相结合③对人口流动控制严格④带有宗法伦理色彩⑤等级特权色彩浓厚。

(2)变化:①体现人格平等②突出私权保障③户籍管理法制化④解除人身束缚⑤借鉴西方户籍制度。

影响:①推动我国户籍制度近代化②推动社会阶层流动⑧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④推动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小题2】26、(1)本小问的名称和影响;根据材料一的图示,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三省六部制下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第一;二小问的思想家和主张;根据材料二的图示可以知道,反映的是三权分立,结合所学可以知道,这是孟德斯鸠的思想。第二小问的共同之处,结合三省六部制与三权分立可以知道,共同之处是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3)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1)制度名称:三省六部制。影响: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官制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共同之处: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3)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义: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美国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三省六部制、美国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准确把握。【解析】【小题1】(1)本小问的名称和影响;根据材料一的图示,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三省六部制下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第一;二小问的思想家和主张;根据材料二的图示可以知道,反映的是三权分立,结合所学可以知道,这是孟德斯鸠的思想。第二小问的共同之处,结合三省六部制与三权分立可以知道,共同之处是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3)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1)制度名称:三省六部制。影响: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官制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共同之处: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3)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义: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小题2】【小题3】27、结合材料;我们可知中国古代正史中关于儒家思想道德标准的列传,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并且宋朝以后全线初增加的趋势,特别强调忠孝节义,这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不断的强化发展密切相关,也与当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古代不断强化发展有关系,我们可以结合汉朝儒学正统化宋朝出现理学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日益僵化的基本特征来理解和论证观点,也可以结合范畴到明清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的表现来论证材料观点。

故答案为:

参考一:

趋势:正史表彰名教的列传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原因:学术上;儒学强调纲常名教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思想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文化教育上,儒家经典是封建教育及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总之;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纲常名教被统治者越来越重视,其在正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

参考二:

趋势:宋朝之后正史表彰名教的列传数大大增加;忠排在孝之前。

原因:政治上;宋朝之后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思想上,宋明理学形成,理学特别强调纲常名教,维护封建统治;文化教育上,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总之,宋朝之后,随着理学形成并成为统治思想,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正史中表彰名教的列传数也大大增加,并且把凸显君权的忠排在孝之前。【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儒家思想道德标准强化过程;要求学生结合儒家思想在中国汉朝到清朝不同时期发展的具体体现来理解和分析材料的内容。

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1)演变历程:

①春秋末年:孔子学说奠定基础--儒学创立。

②战国时期:孟子荀子总结改造--蔚然大宗。

③秦朝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沉重打击。

④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正统思想地位。

⑤魏晋时期:挑战吸收佛道精华--新发展。

⑥隋唐时期:三教合归儒--更辉煌。

⑦宋明时期:程朱理学;阳明心学--新阶段。

⑧明清之际:经世致用;君主批判--发生变化。

(2)演变规律:

①思想自身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趋时更新。

②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③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扶植。【解析】结合材料;我们可知中国古代正史中关于儒家思想道德标准的列传,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并且宋朝以后全线初增加的趋势,特别强调忠孝节义,这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不断的强化发展密切相关,也与当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古代不断强化发展有关系,我们可以结合汉朝儒学正统化宋朝出现理学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日益僵化的基本特征来理解和论证观点,也可以结合范畴到明清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的表现来论证材料观点。

故答案为:

参考一:

趋势:正史表彰名教的列传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原因:学术上;儒学强调纲常名教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思想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文化教育上,儒家经典是封建教育及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总之;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纲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