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0B/0F/wKhkGWd5Q0SAdU4UAAHizJK4LEM978.jpg)
![2025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0B/0F/wKhkGWd5Q0SAdU4UAAHizJK4LEM9782.jpg)
![2025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0B/0F/wKhkGWd5Q0SAdU4UAAHizJK4LEM9783.jpg)
![2025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0B/0F/wKhkGWd5Q0SAdU4UAAHizJK4LEM9784.jpg)
![2025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0B/0F/wKhkGWd5Q0SAdU4UAAHizJK4LEM97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16.海上日出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准备
1.课前自己有可能观察日出景象,观察要求:
(1)从日出之前到太阳完全升起来,天空和太阳有什么变化;
(2)太阳升起前后周围的景物有什么不同;
2.收集有关巴金的生平.文章等相关资料;
3.收集有关描写日出的诗或文;
三、学时安排
两学时。
第一课时有感情地朗读.品评1——3自然段课文;
第二课时诵读4——6自然段,质疑及交流收集的资料。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范.刹.镶”的读音);
3.反复诵读第一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能讲的讲,不能讲的可以读。体会出“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次数”;以“机帆船的机器声”衬托“周围很静”;能熟知日出的整个过程及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日出景象,得益于作者“常常”不懈的观察);
4.诵读.品评二.三自然段,体会出:
(1)作者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先写出了日出前天空的变化。从天空是一片浅蓝到出现红霞,这一变化非常迅速,只在一“转眼间”;“红霞”给蓝色的天空.大海抹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从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既体现了海上日出的特色,又将这幅壮观的画面无限延伸,让人感到视野开阔.心旷神怡。“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这一句可以通过想象画面来感受:红霞慢慢布满了蓝色的天空;渐渐焕发出光彩;天空的霞光映在海水中,海天相接,绚丽壮观。
(2)能熟知日出的整个过程及不同景象,既得益于作者不懈的观察,又与其观察的认真专注分不开,文中体现为“目不转睛”。
(3)可结合两幅插图理解领会重点的句子:
5.诵读.背诵1——3自然段。可以先在同座或小组里练读.练背,再和他人赛一赛。
6.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巩固1——3自然段的背诵.体会;收集的资料自己相互交流。
第二学时
1.听老师报词语,会写的写下来:
(1)目不转睛;
(2)转眼间—一会儿—一刹那间;
(3)浅蓝—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小半边脸—跳出海面—发出夺目的光。
2.自由练读第4.5自然段,抓住“透”.“镶”.“染”来体会太阳的光芒是不可阻挡的,光明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3.品评最后一节,体会出:既赞美了奇妙的自然景观,更惊叹于光明的伟大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光明.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这句话用反问的句式表达了赞美之情,朗读时语调稍平,语气上体现出赞叹的感情。
4.质疑。
5.练习背诵全文,可按“无云——微云——厚云”的顺序背;也可一边背一边想象画面。
6.相互讨论“思考-练习”3。
7.交流收集的资料。【教学反思】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1.认识“浙.簇”等7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7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壮观。3.领悟课文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2.今天,我们一起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金华去看看双龙洞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出示生字,注意“簇.兀.漆.蜿.蜒”的读音。注意“臀”的写法。2.出示词语,先指名读一遍,然后让学生齐读一遍,随机指导读音。3.理解词语意思。盘曲:环绕弯曲。明艳:鲜明艳丽;明丽。时而:重复使用,表示不同的现象或事情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发生。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聚集:集合;凑在一起。孔隙:窟窿眼儿;缝儿。登陆: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本文指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进:量词,用于旧式建筑房院前后的层次。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题目是“记金华的双龙洞”,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个景点叫双龙洞吗?谁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2.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游览的顺序)3.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出金华城.一路迎着溪流.在洞口抬头望.这是外洞.孔隙.这就到了内洞.出了洞)4.理清顺序,填写路线图。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四.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用笔圈出作者在路上看到的景物。(映山红.油桐.沙土.溪流)2.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映山红多而茂盛,油桐花很多,沙土是粉红色的,溪流随山势不断变化。)3.你怎样理解“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映山红生机勃勃,充满了自然美,表达了作者对映山红的喜爱之情。)4.在学生发言基础上,着重理解以下词句。(1)映山红:指杜鹃花。(2)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3)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①“迎”字说明什么?(表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②“时而”是什么意思?(有时候)③“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溪流的蜿蜒曲折。由于溪流缓急不同,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④为了说明溪流的形态,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两对反义词。(宽——窄;缓——急。)⑤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出了什么?(作者愉悦的心情。)⑥带着感受朗读句子。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这篇文章的,通过描写作者路上所见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当时愉悦的心情,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第二课时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出示词语,同桌互相检查。2.指名读课文。3.作者边欣赏山中明艳春色,边倾听淙淙溪声,一路逆流而上,来到双龙洞洞口。双龙洞究竟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二.品读课文,感受特点。1.朗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画出描写双龙洞特点的句子。2.学生交流。(1)洞口——很宽。①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一特点的?(打比方)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动形象)③洞口的景色让你产生什么感觉?(高山之上,突兀森郁,很有气势,让人觉得双龙洞很神秘。)(2)外洞——宽敞。哪句话说明了这一特点?(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3)孔隙——狭小。①读一读第5自然段,仔细体会作者经过孔隙时的感受。②这么狭小的孔隙,当我们准备通过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非常紧张.害怕)③作者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后脑.肩背.臀部.脚跟都贴着船底。)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过孔隙的感觉。假设你就是这样一个从后脑.肩背.臀部一直到脚跟都紧紧贴着船底的游客,而老师是洞中的工作人员,拉着你通过孔隙,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船开始慢慢移动了,你的眼前渐渐感觉到昏暗,你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你挤压过来。就在这时船突然不动了,你睁开眼睛一看……这时你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心情会如何?⑤这时假设你稍微抬头,会怎样?(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4)内洞——黑.奇.大。①作者描写了内洞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双龙——蜿蜒;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泉水——缓缓.轻轻。)②读句子,想象画面。双龙:仿佛在嬉戏,张牙舞爪,瞪着灯笼般的眼睛。(可以提示学生:眼睛.龙头.胡须.躯干.爪子等。)石钟乳和石笋:仿佛一群仙人摆了一桌酒席,在一起开心地聚会。③出示石钟乳.石笋的图片,试着给它们起名字。④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文中描写石钟乳.石笋的句子。3.文中多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它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4.作者游完内洞,又排队出洞,你能结合第5自然段的句子说说该怎样出洞吗?三.拓展延伸。1.怎样来写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呢?(按游览的顺序;把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如果景物发生变化,可以按照变化顺序来写。)2.出示参观植物园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请参考第3自然段对溪流的描写,用“时而……时而……”的句式,仿写一段话。教学过程记金华的双龙洞洞口——很宽外洞——宽敞孔隙——狭小内洞——黑.奇.大【教学反思】习作:游
【教学目标】1.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2.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篇文章?(《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七月的天山》)2.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描写时抓住景物特点。)3.我们的祖国有很多美丽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自己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二.明确习作要求。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2.学生交流:要按游览顺序写;要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写出景物的特点;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3.习作标题:游
三.启发思路。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出示: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一望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2.刚才老师展示的这些地方,你去过吗?有什么印象?3.同学们在假期里还游览过哪些地方呢?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4.如何才能把你游览过的地方清楚地介绍给大家,使别人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呢?请小组成员讨论交流。(1)要抓住景物最吸引你的地方来介绍,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录下来。(2)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游览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3)要用上过渡段或者过渡句。(4)要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5)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四.习作指导。1.补充题目。在横线上填上游览的地方名称,可以是小区附近的公园.果园.田野,也可以是各地的风景名胜等。2.画路线图。可以先画出游览的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3.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例如,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4.习作思路示例:开头:可以总体介绍你所要写的地方。例如,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中间:详细地描述这个地方的风景。(1)抓住景物的特点,如长廊的长和美。(2)按照一定的顺序,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提示:可以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每个自然段。描写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结尾:总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产品供货及物流合同模板
- 企业合同股东转让协议
- 自愿解除借款合同范本
- 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合同(示范文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
- 办公用房租赁合同样本法定代理人
- 中小学专职教师聘任合同
- 企业预付款合同管理策略:合同管理全新视角
- 国际贸易合作协议合同模板
- 安全管理与文明施工方案
-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 心电监护考核标准
- 特种行业许可证申请表
- 古典芭蕾:基本技巧和术语
-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
- 内地居民前往香港或者澳门定居申请表
- DB43-T 2612-2023林下竹荪栽培技术规程
- 三下《动物的一生》教材解读
- 神木市孙家岔镇神能乾安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非煤矿山安全应急预案
- 浙江省公安民警心理测验考试题目
- 一图看懂《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学习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