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中国新闻采访历史_第1页
近百年中国新闻采访历史_第2页
近百年中国新闻采访历史_第3页
近百年中国新闻采访历史_第4页
近百年中国新闻采访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百年中国新闻采访历史五四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初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网络发展时期一、五四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驻外采访的勃兴独家新闻与通讯的采访社会新闻由幼稚到发展驻外采访的勃兴社会背景时任《大公报》主编之一的胡政之以唯一的中国记者的身份采访了和会,这是我国记者采访国际会议的开始。(临时性)1920年10月,我国新闻界驻外采访的新纪元正式开启。在梁启超的帮助下,上海的《时事新报》和北京的《晨报》一共选派了16名特派记者、通讯员前往。瞿秋白:《俄乡纪程》、《赤都心史》,我国最早的无产阶级新闻记者。周恩来:天津《益世报》特约通讯员,撰写海外通信黄远生:通讯体裁的奠基者2)独家新闻与通讯的采访:《大公报》、《申报》邵飘萍: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和《京报》社会新闻由幼稚到发展新闻数量而言思想性而言(仿效美国郝斯特报系的做法)经济新闻与体育新闻的采访普利策名言:新闻记者是什么人?假使国家是一艘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桥上的瞭望者。他要注意来往的船只,注意在地平线上出现的任何值得注意的小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1、党报理论和形成与无产阶级新闻采访实践2、著名媒体的采访实践1)党报理论和形成与无产阶级新闻采访实践1、1922年7月,党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出版党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周刊。2、1927年,党中央的理论刊物《布尔什维克》创刊,党对这家刊物提出严格的党性要求。《解放日报》改版1941年,创办〈解放日报〉,这是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的、每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是我国新民主主义时期办得最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1942年3月16日,中央宣传部发布了《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具体、系统地提出了改革新闻工作,加强党性原则的行动纲领。《解放日报》改版:深化对党报的性质与作用的认识。用马列主义观点探讨了新闻的本质特点,重申了党报的性质任务正式提出“全党办报”的思想主张办报的群众路线,批判记者是“无冕之王”发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联系群众认为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必须真实强调“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观点《晋绥日报》“反客里空”运动1947年6月至1948年春,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发动群众揭发虚假报道“客里空”是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萧之翻译的一部原苏联作家柯涅楚克在卫国战争期间创作的话剧《前线》中一个特派记者的名字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刘少奇发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范长江西北采访(第一个进入延安采访的白区记者)《中国的西北角》、《动荡之中的西北大局》启迪:新闻敏感知识与资料的积累交际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思辨能力6、中国记者采访的若干第一次赵敏恒——第一个将西安事变的向全世界报道冯友真曾安波7、旅行采访邹韬奋:《萍踪寄语》《萍踪忆语》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萧乾8、战争采访:陆怡、阎吾著名媒体的采访实践1、中外记者对延安与抗日根据地采访斯诺《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外国记者群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采访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对延安的采访斯诺:采访技巧(错问法)、斯诺法(搭桥法)史沫特莱爱泼斯坦中外记者团和中央领导人合影建国初期采访的制度性安排盛典的协同式“激情采访”抗美援朝的军事报道国际会议报道财经报道新闻改革大跃进与浮夸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典型宣传1、采访的制度性安排人民日报2、盛典的协同式“激情采访”侯波作品:开国盛典3、抗美援朝时军事报道李庄、阎吾、魏巍4、国际会议报道日内瓦会议报道、万隆会议5、财经报道6、新闻改革《人民日报》改版背景:苏联经验的学习改版内容: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改版,扩大报道范围,加强经济新闻报道7、大跃进与浮夸风8、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和八届九中全会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0年9月,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到湛江、海南考察,随行的《南方日报》记者一路采访,一路记下陶铸针对性的谈话,写成27篇通讯,陆续发表,并以《随行记谈》为名集结出版(后改名为《西行记谈》)郭超人:《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英雄登上地球之巅》雷锋、大庆王进喜、焦裕禄文革时期1、摆布和造假2、对媒体劫难的采访学检讨个人崇拜新闻失实:故意失实非故意失实(被动失实)媒体由于外来的、自身不能控制和抗拒的原因而造成的新闻失实新闻造假:哈尔套大集的宣传《辽宁日报》”白卷先生”张铁生当时报纸报道原因:记者主观原因教训:三个矛盾、三个启示、三个结合改革开放时期1、新闻界的正本清源2、批评性报道重大突破3、深度报道勃兴批评报道1979年8月12日,《解放日报》在第一版刊登了一则社会新闻《一辆二十六路无轨电车翻车》,打破了批评报道不能上头版的传统。1980年6月15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山西省昔阳“西水东调”工程缓建的消息,并配发社论《再也不要干“西水东调”式的蠢事了》1980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和《工人日报》同时披露了石油部海洋石油勘探局的渤海2号钻井船的重大事故深度报道《中国青年报》“三色报道”1987年以后,广播、电视借鉴这一报道方式,获得了重大突破深度报道的采访要领:求准、求深、求贴切网络发展时期(一)网络对传统采访影响1、技术带来的实践演进2、冲击与应对3、新闻教学(二)互联网发展1、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出现2、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国防部出于冷战的需要,资助了一个有关广域网的项目——“ARPANET”(阿帕网)。3、1969年11月21日,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斯坦福研究院的4台计算机实现联网,这宣告了网络世界的到来。4、1969年,为了能在爆发核战争时保障通信联络,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资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试验网ARPANET,连接美国四个大学。5、1980年,TCP/IP协议研制成功。1982年,ARPANET开始采用IP协议。阿帕网逐渐超越了研制之初的的军事目的,在教育研究领域内不断发展。90年代以后,英特网逐渐走向商用和民用1991年10月,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美方发言人怀特·托基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1994年3月,中国获准加入互联网,并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1995年5月,张树新创立第一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中国的普通百姓开始进入互联网络。1998年7月6日,我国第一份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全面报道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的全国性报道——《网络报》,正式出版。2000年4-7月,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近百年来中国新闻写作历史五四时期十年内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初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五四时期新闻日受重视:短新闻的发展、新闻导语的初步运用、专栏新闻的创设述评的涌现报告文学的萌芽: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它要求作品中占主体的人与事必须真实,具有新闻性;又经过艺术加工,以形象反映生活,并饱含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具备文学性。白话文与标点符号的运用十年内战时期1、电讯稿的大量使用2、新闻日益突出(国际新闻日益增多)3、报告文学的时兴报告文学上海作家阿英在报刊上所刊载的描写淞沪战役的作品的一部分,编辑成书,第一部以报告文学名义出版的作品集是《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1932)成熟:《活的记录》、《中国的一日》等专集和《包身工》(夏衍)、《1936年春在太原》(宋之的)30年代末期以后,中国报告文学获得很大发展,已成为一个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品种三、抗日战争时期1、中共领导的《解放日报》、《新华日报》2、国民党《中央日报》、《扫荡报》3、孤岛时期的“洋旗报”4、通讯与报告文学昌盛5、广播稿写作发展《新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大型机关报宣传技巧《新华日报》改版:一是在标题上做文章、二是代邮的运用、三是开天窗广播电台:1)国民党的中央电台:中国国民党创办的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在南京开始播音。2)新华广播电台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第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首次开播。四、解放战争时期1、综合消息广泛使用2、特写的发展3、三种新闻写作风格4、军事通讯写作高峰5、毛泽东新闻写作特色6、反克里空运动三种新闻写作风格革命报纸的写作风格进步报纸的写作风格(“春秋笔法”)国民党报纸的写作风格毛泽东的新闻写作特色匠心独运,通过对重大事件的剖析增强新闻的导向性语言晓白短炼,增强了新闻文本的传播效果注重修辞,善于用典,增强了新闻文本的文学色彩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新闻写作概述: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突出报道重点建设的成就、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人民日报》改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