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人教版PEP高三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3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A.有效地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2、阮元在《畴人传》(我国第一部记述中国历代天文学家学术活动的传记)中指出:“良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当然,而不复强求其所以然。”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A.重视抽象规律B.天文学居于首要地位C.重视天人合一D.重实践轻理论3、1913年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如下: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以上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A.婚礼形式删繁就简B.依旧带有较浓厚的保守思想C.恋爱自由成为时尚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与合众国缔结的条约或将要缔结的条约,概应成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这一规定体现了美国的A.分权制衡原则B.联邦制原则C.共和制原则D.各州自治原则5、《十二铜表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这项条款说明古罗马()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注重维护公共利益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美国1787宪法规定: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这一规定较为成功地调和了()A.中央和地方的矛盾B.大州和小州的矛盾C.南方和北方的矛盾D.资本家和奴隶主的矛盾7、1621年,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到处流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此说法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主导了当时的世界贸易B.白银的流人推动了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C.中国政府推行了积极的贸易政策D.当时的世界贸易比较活跃8、观察下图。若给该漫画加个标题,合理的是A.“弘扬人性的莎士比亚”B.“寻求浪漫的卢梭”C.“建立经典力学体系的牛顿”D.“相对论中的爱因斯坦”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时期,最大的新式工业是____,第二大工业是____。10、【题文】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人是王进喜。
错误:订正:11、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这表明李贽A.提倡独立思考B.痛斥儒家的虚伪C.喜欢标新立异D.反对尊敬孔子12、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在何城市?____。13、如图是1905年拍摄的电影《定军山》剧照,它标志着电影开始传入中国。____(判断对错)14、“在他们的绘画语言里,自然物象已经开始解体,分解成色彩的组织,分解成光的组织,正是在这种组织里,画家体味到了一些东西,说出了一些东西。”引文中的表述适合用来作为图片的解说词____(判断对错)15、有人说“妥协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更有人说“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梭伦材料二“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阿克顿(英国历史学家)材料三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王希《原则与妥协》(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梭伦改革中调和新兴工商业阶层与旧氏族贵族之间矛盾的主要措施是什么?____(2)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与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观点。____(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体现“多元利益的妥协”?____(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妥协”现象的认识。16、在近代中国,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深入,中国民族意识不断觉醒,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国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摘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材料二随着外蒙古宣告独立、西藏地区搞分裂活动,中国边疆危机和民族问题不断暴露、日益激化,为动员革命提出的“排满”宣传已无意义,“中国多民族一体化”、“建立现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口号日渐响亮,各民族平等和“联合中国各民族构造统一之国家”成为共识。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郑重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满、汉、蒙、回、藏为一国,如合满、汉、蒙、回、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敏关楚《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关系的影响与启示》材料三五四运动爆发后,知识分子理论上的“中华民族”和“中国”的概念,深入人心,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和明确,首先是借鉴了西方的民族主义思想,但是,并没有像西方民族主义那么狭隘,依然保留了中国传统中各民族共存、融和的成分。这一结果成为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基础,也为中国各民族团结一心,发展现代化解除了后顾之忧。——郑大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因。____(2)依据材料二,说明孙中山提出"民族之统一"口号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后他在民族主义方面的重大创新。____(3)依据材料三,概括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观念深入人心对近现代中国产生的影响。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7、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____(判断对错)18、俄国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与中国的辛亥革命性质相同。____(判断对错)19、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君主是实,立宪为虚。____(判断对错)20、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互孤立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了。____。(判断对错)21、列宁在《四月提纲》中认为,不能采取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连线题(共1题,共9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五年(即1789-1794年)。这次革命如暴风,如骤雨,迅猛异常,摧枯拉朽。革命开始以后,经过了深入和高潮阶段,到雅各宾派专政时期,完成了摧毁和根除封建制度、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羁绊的任务,使这次革命成为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的三个阶段里,人民群众都积极参与,而且一再从危急中把革命挽救过来,进一步推动它向前发展从大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经吉伦特派当政,到雅各宾派专政,革命沿着上升路线,发展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顶点,达到了历史目的。――摘自李纯武主编《简明世界通史》材料二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从反对宫廷政变和阶级特权来说,法国革命是政治革命;但这场革命又是军事性的,因为欧洲对它进行了军事干涉。对革命的反动是推翻帝制;它导致了欧洲反法同盟,又给法国引来了代议制度;这是反动的第一阶段。后来,这种反动产生了反对各国人民的神圣同盟和违反宪章的一党政府。这种倒退运动也必定有它的发展和结束。旧制度有大量法律和政治习惯在1789年突然消失,在几年后重又出现,恰如某些河流沉没地下,又在不太远的地方重新冒头,使人们在新的河岸看到同一水流。――摘编自(法)米涅著《法国革命史》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时间界定为什么不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794―1814年间的法国历史中选取一个事例,并说明该事例对认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评卷人得分五、材料题(共4题,共28分)23、中日两国政府为了克服不时干扰双边关系的历史问题,2006年起开展共同研究计划,各自派出10名历史学家,一起研究两千年来的中日关系。2010年1月30日,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方委员会在北京公布了《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日学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有所接近。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材料二:图17为出版于某年12月6日的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最醒目的是图画新闻“战争后旅顺的惨状”,该报记者以近三分之一版面描绘了日军侵占辽东、血洗旅顺、屠杀中国军民的场景,其暴行赫然纸上,让人怵目惊心。材料三:西方学者写的《菊花与刀》,它认为日本文化“知耻而不知有罪感”,形成了日本的耻感文化。只有羞耻之别,没有善恶之分;不懂安心,只知心安,侵略无罪。耻感文化核心依然是天皇。近代历史上所有的侵略都是天皇号召、国民效忠参与下完成的,天皇不谢罪,个人绝不认罪;若天皇投降,全体臣服。材料四: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我们作为国会议员,必须放弃我们对这场战争的不同观点,吸取教训,协助建设一个和平的国际社会。——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材料五: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推动中日交往频繁的重要因素有哪些?(5分)2.材料二中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报道的是中日的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三,说明为何日本军队在战争中对平民如此残忍地大开杀戒?(5分)3.日本报纸《时事新报》的战地新闻报道的发现有何意义?(2分)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日本众议院1995年6月9日的《终战决议》为什么是错误的?(4分)5.中日联合声明的签署有何重大意义?(2分)24、(2010年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二)38)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欧阳修《新唐书》卷四三材料二: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依据这个总原则和大前提,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乌兰夫《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材料三: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基本法》共160条,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体现,其原则精神是:主权原则;一国两制原则;保持香港稳定的原则;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汤应武《1976年以来的中国》(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什么制度?该材料反映出此制度的哪些特点?(8分)(2)写出“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得到正式确认的标志。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中所述制度在主要目的上的共同之处。(3)根据材料三,说明“一国两制”是怎样协调国家与地方利益的?(4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三项制度的创新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25、社会组织方式和政权组织形式的演进,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自古以来的政治文明发展史中,出现了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这表明,世界上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作为常设机构),每部落抽签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雅典民主政治初探》(1)据材料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显著特点,(2分)你如何理解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4分)简要说明近代西方社会政治文明在哪些方面借鉴雅典的民主政治运作方式?(3分)材料二我们提倡民权,便不可完全仿效欧美。中国几千年来,社会上的民情风俗习惯和欧美大不相同,中国社会既然是和欧美不同,所以管理社会的政治,自然也和欧美不同。——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4月)(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根据材料说明孙中山产生这种观点的主要原因。材料三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思想?(2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对民主政治演变的认识(2分)26、(13分)(2009年惠州二模)议会(国会)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标志。但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摘自英国《权利法案》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等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材料三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1)分析指出,材料一对英国的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2)材料二中丘吉尔指出了美英政府首脑与议会(国会)的不同关系,请说明你对此的理解。(3)材料三中马克思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的国家?(4分)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2题,共20分)27、(16分)权力划分与制约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洛克主张行政权与处理外事的权力虽有别,但实际上却不便于由互不隶属的人去执行。体现在国王及政府身上的行政权在立法权的控制下管理国家;在国王及其政府的行动破坏国家的法律时,立法机构有权更换国王及政府。(据庄锡吕《西方文化史》等)材料二孟德斯鸠认为,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国家将落到暴政下面。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扣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同样不会遵守法律,因为法律是自己制定的。(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洛克与孟德斯鸠政治主张的异同点。(6分)材料三表31787年制宪会议关于立法问题的争论(节选)。主张争议项目弗吉尼亚州代表新泽西州代表立法机构由两个部门组成只有一个部门立法权来自人民来自各州立法原则立法有多数同意即可通过少数票数反对即可阻止立法立法权力范围立法机构可以为全国性的事务立法立法机构只能为有限的事务立法立法机构可以否定所有州的法律立法机构可授权行政机构强制服从法律注:弗吉尼亚州占美国总人口的20%,斯泽西州占美国总人口的5%(据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2)依据材料三,分析上述争论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哪两大矛盾?(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争论在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达成妥协的。(4分)材料四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摘录:第一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3)依据材料四指出德国宪法中的民主因素。(4分)28、(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人了解的世界范围材料二材料三19世纪2()年代中,总共才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中,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年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高达900万,也就是每年有将近100万移民。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观点看,这种极其巨大的迁移的意义在于:除很大一部分人涌入亚洲、俄国地区和一小部分人慢慢流入南非外,迁移的目标是完全对着美洲和大洋洲的。结果,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在种族方面几乎完全欧化。不但在种族上,而且在经济上被欧化。——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评价这一变化。(4分)(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工业革命后欧洲人口迁移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指出19世纪有利于欧洲人口迁移的因素,并指出其作用。(1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特点及影响。解答此题抓住关键信息“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说明宗法制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材料不符;D项说法错误。【解析】【答案】C2、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解析】【解答】题干材料中国古人“不复强求其所以然”;说明在探索自然界时,认为人不能求其所以然;“非人力所能窥测”,导致理论不足,体现中国人重视实践,不是说中国人重视抽象规律,故A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道;天文学在国古代没有居于首要地位,题目的材料也没有比较天文学和其它,故B项错误.
天人合一是一种思想和观念;题目说的是对天文的研究,故C项错误.
题干材料说明了中国人重视实践;“故但言其所当然”,而不重视在理论上的所以然,故D项正确.
故选D.3、B【分析】【分析】从材料中"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们的婚恋观依然受传统思想影响,带有较浓厚的保守性。故选B。A项材料未体现;C项材料并未说明,只是强调的是在报纸上征婚;D项是政治范畴,与材料无关。
【点评】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辛亥革命的进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主平等观念的进一步的传入;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婚丧习俗等社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材料即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处于新旧思想处于碰撞之中。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交通和通信的变化等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4、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美国1787年宪法特征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均为全国的最高法律”和“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联邦制原则,体现了中央和地方权力的协调,B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共和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在题干中均无从体现,排除AC;D属于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违背美国1787年宪法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联邦制原则,排除。故选B。【解析】【答案】B5、B【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可以看出罗马法注重维护公共利益,故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十二铜表法》;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析】B6、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协调了三对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参议员每州两名,不论州的大小与人口多寡,这样照顾了小州的利益;众议员则根据每州人口比例选出,这样照顾了大州的利益,因此B符合题意;协调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保留黑奴制,但给黑人一部分公民权;协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主要体现在联邦制的确立,因此排除AC;D并非1787年宪法协调的矛盾.
故选B.7、D【分析】【分析】1621年;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的对外贸易渐趋萎缩,A;C项错误。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B项与史实不符。从“白银在全世界到处流荡”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比较活跃。故选D。
【点评】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趋势,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8、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理解。根据图中E=mc2可知漫画说明了质能关系式的推导,这一关系式是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的原理推导出来的,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解析】【答案】D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略
【分析】试题分析:1912—1919年的八年间,纺织业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新式工业,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解析】【答案】纺织业,面粉业10、略
【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国以后的军事成就,曾经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人是邓稼先,而王进喜是石油建设方面的英雄人物。【解析】【答案】错误:王进喜订正:邓稼先11、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李贽思想的掌握,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可知,李贽认为不能盲从孔子,要有自己的思想,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选A。【解析】A12、略
【分析】试题分析:1926年6月1日,在东北地方政府支持下,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广播事业的发展【解析】【答案】哈尔滨13、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电影的起源与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识记的能力.【解析】【解答】19世纪末;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入中国;1905年,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所以“它标志着电影开始传入中国”应改为“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故答案为:B.14、错【分析】【分析】本题以美术流派风格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对现实主义美术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课本知识点的灵活运用的能力.【解析】【解答】由材料中“自然物象已经开始解体;分解成色彩的组织,分解成光的组织”,这是对印象画派作品风格的描述,材料中的作品为《拾穗者》属于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以揭露社会现实为主要特点;
故错误.15、略
【分析】(1)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结合所轮改革的内容可知,依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等级制度),这体现了梭伦改革中的调和新兴工商业阶层与旧氏族贵族之间矛盾的措施。(2)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发展的过程,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这体现了妥协的观点,结合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确立的相关知识,可以列举出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事件:1688年发动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世纪中叶形成责任内阁制;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3)本题考查美国的1787年宪法,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美国1787年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可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联系宪法的内容可知,“多元利益的妥协”表现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中央的分权与制衡入手,可以列举出: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州与北方州;国家权力结构中的三权分立。(4)本题考查对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妥协”现象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妥协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妥协的产生及原则等方面来思考,可以得出:妥协有利于政治民主平稳转型;妥协是双方力量对比结果;妥协是一种艺术,是有原则的;妥协的平等对话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巩固发展。【解析】(1)措施:依据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财产等级制度)。(2)史实: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限制国王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3)依据:宪法创立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同利益集团因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而谈判妥协修正。原则: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州与北方州;国家权力结构中的三权分立。(4)认识:妥协有利于政治民主平稳转型;妥协是双方力量对比结果;妥协是一种艺术,是有原则的;妥协的平等对话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巩固发展。16、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原因,要结合中国的社会发展来分析。近代以来,列强加紧侵略我国,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重。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经验的不断积累。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宣告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和中国古代民族思想的影响。民族主义的兴起离不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广泛宣传。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随着外蒙古宣告独立、西藏地区搞分裂活动,中国边疆危机和民族问题不断暴露、日益激化,为动员革命提出的“排满”宣传已无意义,“中国多民族一体化”、“建立现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口号日渐响亮,各民族平等和“联合中国各民族构造统一之国家”成为共识。可见孙中山的"民族之统一"口号的时代背景可归纳为:中国边疆危机和民族问题不断激化;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为共识。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孙中山总结中国民主革命的革命实践的经验和教训,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提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2)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以来的民族主义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依然保留了中国传统中各民族共存、融和的成分‘和’成为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基础,也为中国各民族团结一心,发展现代化解除了后顾之忧”,可见影响可归纳为:实现了中国人的自我认同和民族意识的崛起;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和共存;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利于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建设现代化。【解析】(1)原因:西方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经验的不断积累;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和中国古代民族思想的影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广泛宣传;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背景:中国边疆危机和民族问题不断激化;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为共识;创新: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提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即“中国民族自求解放”)(3)影响:实现了中国人的自我认同和民族意识的崛起;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和共存;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利于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建设现代化。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7、√【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1787年宪法》的意义,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已学知识的能力.【解析】【解答】结合已学知识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将西欧启蒙思想与美国实际相结合,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巩固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带来美国的长期稳定,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起联邦制国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美国创立的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和民主(总统)共和制,对其它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建设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故答案为:√.18、×【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性质,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已学知识的能力.【解析】【解答】结合已学知识可知;俄国的十月革命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故答案为:×19、√【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实际上考查学生结合知识对其特点的理解.【解析】【解答】德意志帝国虽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德国的君主与英国不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权利很大,类似于封建君主,拥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政治家和议员们地位低下.
故答案为:√20、×【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是识记能力.【解析】【解答】结合已学知识可知;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故答案为:×21、√【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十月革命,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过程重大史实的识记.【解析】【解答】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四月提纲”:列宁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争取以和平方式夺权.
故答案为:√四、连线题(共1题,共9分)22、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法国大革命的分析与认识。回答第一小问要结合材料“在革命的三个阶段里;人民群众都积极参与”可知,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对封建制度的破坏程度作为法国革命分期的依据,体现了革命史观;材料“这种倒退运动也必定有它的发展和结束”,以建立资产阶级正常统治秩序为考量,体现了近代化史观。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的热月党人和督政府结束雅各宾派恐怖政策,或者拿破仑对外战争巩固大革命的成果,加以分析归纳总结。
【解析】材料一从革命史观的角度(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对封建制度的破坏程度)把法国革命分为三个时期,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故将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定在1794年热月政变发生、雅各宾派专政终止的节点上;材料二从法国近代化的角度,以建立资产阶级正常统治秩序为考量,故将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定在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统治结束的节点上。事例一:热月党人和督政府的对内政策。意义:热月党人结束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秩序,体现法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规律。事例二: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和对外战争。了解拿破仑的内政,认识其政策如何顺应了巩固大革命成果的客观历史潮流,说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发展趋势;分析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和影响,认识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但要体现按照层次给分的原则。如增加拿破仑第一帝国覆灭后,欧洲战胜国的外交政策,认识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等。五、材料题(共4题,共28分)23、略
【分析】1.可从落后与先进的角度说明日本派使节来唐的目的,即为学习唐朝的先进制度与先进文化,分析推动因素时可从当时唐朝的对外政策、日本政府的重视、交通的便利条件等角度分析说明;2.由旅顺血案可判断该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可结合材料三中的“日本文化‘知耻而不知有罪感’、近代历史上所有的侵略都是天皇号召、国民效忠参与下完成的,天皇不谢罪,个人绝不认罪;若天皇投降,全体臣服”等信息加以说明;3.从研究日本侵华的事实提供了证据角度进行分析说明;4.从材料中没有出现对侵略战争的认识等字眼进行说明,是为侵略历史的歪曲的角度分析说明;5.可从双方敌对历史的结束、两国的关系发展、对亚洲与世界和平事业的贡献角度说明。【解析】【答案】1.目的:加强与唐朝的政治联系,学习唐朝先进文化。(2分)因素:唐朝统一强盛,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日本当时落后、政府民间都重视向先进国家学习;中日之间海上交通技术的改善。(3分回答其中3个要点即可。)2.中日甲午战争;(2分)不知有罪、天皇号召、国民效忠(3分)3.成为昔日日本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又一罪证;为中国人民反思战争,研究当时历史提供了有力资料。(2分)4.决议连谢罪、道歉、发动侵略战争的字样都不肯写上,说明没有认罪的诚意和否认日本侵略历史;决议使用“种种行为”和“所有受难者”等含糊词语,回避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决议鼓吹放弃“对这场战争的不同观点,吸取教训”,以历史观和战争观为歪曲历史辩解。(4分)5.中日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分)24、略
【分析】本题考查民族统一的相关知识点。第一问,抓住时间信息,把握制度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第二问,考查基础知识,不管是唐代羁縻府州制度还是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国家的统一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第三问,考查“一国两制”的含义;第四问,三者是不同时期为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而制定的制度,因地制宜,因时变化。【答案】(1)羁縻府州制度。特点:民族地区需接受中央政府管辖;民族地区在政治和经济上有高度自治权;是中央政府对民族地方的一种间接统治形式。(2)标志: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共同之处:保证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3)国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地方:保持香港的稳定和高度自治。(4)既坚持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又适当兼顾地方利益;实事求是,从具体实际出发;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解析】【答案】25、略
【分析】
抽签选举方式产生的国家公职人员难以保证真正的致过人才掌握国家政权,容易导致庸才误国;(2分)抽签选举容易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导致民主权力被滥用。借鉴:民主选举与决策、议会制、任期制、差额选举制等等。(答出3方面即可,3分)(2)观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能完全仿效欧美。原因:孙中山认识到中国的民情、风俗与欧美不同。(3)思想:以法制保障人民民主。实践:1982年通过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入宪法。(4)人类社会的民主政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民主政治的实施必须与本国国情相适应。(言之成理皆可,2分)【解析】【答案】(1)特点:主权在民、直接选举(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理26、略
【分析】
美国总统与国会互相制约,不经国会同意,总统很难采取行动;英国首相本身就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一般会得到议会的支持,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还可以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所以首相很少会受到议会的困扰。(3)因为德意志帝国的主要权力掌握在皇帝和首相手里,政治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议会无足轻重,它只是给德国披上了民主的外衣。【解析】【答案】解析:第一问从引文“摘自英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自我介绍合集15篇
- 学生感恩父母的演讲稿9篇
- 房地产销售辞职报告(15篇)
- 升职转正自我鉴定合集4篇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心得500字10篇
- 会计专业自我鉴定模板集锦10篇
- 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计划
- 2024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3单元 放飞美好梦想 第5课 百年梦寻 第3站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思路 北师大版
- 倍的认识 (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三节 青春期教学实录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 DWI高信号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课件-2
- 家庭教育教师培训会(3篇模板)
- 关于菜鸟驿站转让合同范本
- 2024年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解析答案
- 广东省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 顽固性高血压的基因治疗新进展
- 《征兵入伍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条文释义》
- 新一代大学英语基础篇视听说教程1答案
- 消防安全台账模板
- 医院药剂科年终总结
- 红色美术鉴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