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科版选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696_第1页
2024年浙科版选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696_第2页
2024年浙科版选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696_第3页
2024年浙科版选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696_第4页
2024年浙科版选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69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浙科版选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69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填空题(共1题,共2分)1、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发展和完善:公元前5世纪,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汉初年的《九章律》虽然废除了秦朝的一些严刑峻法;但继续对犯人使用黥;劓、斩左右趾等肉刑。汉文帝执政时期,才提出了改革肉刑的主张并附诸实施。文帝十三年,因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罚,其女缇萦上书,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文帝深怜其意,为此下了一道废除肉刑的诏令,拉开了刑罚改革的序幕。于是丞相张仓、御史大夫冯敬就制定了新办法,主要是以徒刑、笞刑、死刑代替了黥、劓、斩左右趾三种肉刑。

——孙光妍《论汉代刑罚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1)依据材料并结合汉初的社会状况;分析汉初废除肉刑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刑罚制度改革的影响。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纵观明代各种文献;明代财政危机解决方式有二,一是以杨廷和为代表,二是以张居正为代表。

嘉靖初年;杨廷和“裁汰锦衣诸卫;内监局旗校工役为数十四万八千五百,减漕粮百五十三万二千余石。其中贵、义子、传升、乞升一切恩幸得官者,大半皆斥去”。到嘉靖八年,大学士李时称国家财政充盈,仅太仓所积“可支数年”。

张居正推行考成法以来;赋役征收成为考核重点。万历二年,因张居正的推动,便议定:“除完纳八分仍照例每年带征二分。”即增加到“十分”才能考满。至万历四年,又规定:“见年应征钱粮完数不及九分,府州县掌印管粮官,照例降调。”进一步推广一条鞭法,加大折银范围和数量,并不断提高折价,其折价与粮价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这种折银方式,政府在田赋额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获得3到4倍财政增量。——摘编自胡铁球《新解张居正改革。

——以考成法为中心讨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廷和改革与张居正改革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改革的历史影响。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面有关王安石变法的材料。

材料一神宗熙宁元年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王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司马)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耳!”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宋史》材料二庆历七年初;王安石调任鄞县知县,当年即出巡视水利修建情况,在任时期,“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又曾“贷容与民,以激奔竟之风,俾新陈相易,邑民使之”。嘉祐三年,王安石归朝任度支判官,针对当时弊端,向宋仁家上《言事书》,极陈当世之务,全面阐述改革的思想,未被宋仁宗采纳。熙宁二年,宋神宗拜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揭开了变法序幕。神宗还特命设置了“制置三司条例司”,即制定户部;度支、盐铁三司条例的专门机构,由王安石和陈升之主持。在这个机构中,神宗听从王安石的推荐,进一步起用了一批新人,协助王安石拟定和贯彻新法。

——摘编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卷回答:(1)在材料一中王安石是怎样看待北宋前期财政状况的?为实践“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方针;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法得以推行的条件。5、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二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宋史》

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提出“以学校为今日先务”,在徽宗支持下,兴学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史称“崇宁兴学”。朝廷陆续颁布了一系列规定,一是扩大太学规模,外舍生定员三千人,内舍生定员六百人,上舍生定员二百人,均比元丰(宋神宗年号之一)时扩充一倍。二是普遍设立地方官学。崇宁三年(1104年),诏诸路州军未置学处并置学,各州县除了高等程度的儒学外,还要办初等程度的小学。三是创立多种专门学校,除原有太学外增添培养皇室宗亲的宗学、培养天文历法人才的天文学、培养医生的医学、培养将士的武学、学习数学的算学、学习法律的律学、学习书法的书学、学习绘画的画学等,其种类之多,历代绝无仅有。四是全面实施“三合法”,停止科举,通过学校取士。“崇宁兴学”在文化教育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深深影响了明清两代的教育制度。——摘编自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概括“崇宁兴学”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崇宁兴学”的作用。7、危机意识是一个民族不断进取的基本素养。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面对危机;俄;美、日和中国都采取了回应措施。阅读下列选自《全球通史》的材料:

请回答:

(1)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危机的突出表现是什么?日本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上述措施表明了俄国和日本解决危机的共同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林肯怎样的态度?最终通过什么方式解决南北双方的矛盾?

(3)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举出“日本新领导人”在经济;社会生活上学习西方文明的举措(各一例);简述这些举措在解决民族危机方面的重大作用是什么?

(4)李鸿章等人为解决“独火器不能及”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前期提出了什么口号?首先采取了什么措施?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什么作用?

(5)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是获取智慧,启迪未来。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总结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并说说这些大国崛起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至少写出两点)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4题,共16分)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人物的个性作用的发挥要以既定社会条件为舞台;不能造背经济必然性的客观规律,社会总趋势不会因此改变,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个性作用:在承认这些的前提下,由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人物个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试论历史人物的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并论证材料阐述的观点。(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思路清晰、表达通顺)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人物的个性作用的发挥要以既定社会条件为舞台;不能造背经济必然性的客观规律,社会总趋势不会因此改变,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个性作用:在承认这些的前提下,由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人物个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试论历史人物的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并论证材料阐述的观点。(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思路清晰、表达通顺)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人物的个性作用的发挥要以既定社会条件为舞台;不能造背经济必然性的客观规律,社会总趋势不会因此改变,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个性作用:在承认这些的前提下,由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人物个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试论历史人物的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并论证材料阐述的观点。(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思路清晰、表达通顺)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人物的个性作用的发挥要以既定社会条件为舞台;不能造背经济必然性的客观规律,社会总趋势不会因此改变,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个性作用:在承认这些的前提下,由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人物个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试论历史人物的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并论证材料阐述的观点。(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思路清晰、表达通顺)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6分)1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其主要指令和内容如下:。人权指令

释放政治犯;废除治安维持会;修改宪法

社会改革指令

解放妇女;支持工人运动;教育自由化、民主化;废

除压制性制度;经济机构民主化

经济改革指令

将财阀企业分割;限制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神道指令

国家与神道分离

开除公职指令

禁止旧议员参与选举

——摘编自《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日本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推动日本改革的目的。13、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展了旨在“富国强兵”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然而甲午一战表明,两国的“富国强兵”结局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自梁启超著《论李鸿章》

材料二(日本)该国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俩,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

──摘自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给同治帝奏折。

(1)分析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举办“洋务”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洋务派作出了哪些重大的“变革”举措?

(2)材料二反映出李鸿章对日本明治维新有什么认识?

(3)试结合材料及相关历史背景,简要评析中日两国“富国强兵”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1题,共2分)1、略

【分析】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划分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以五百人会议代替梭伦创立的四百人会议,创立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这些措施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使各级官职向广大公民开放,为贫苦公民参加政权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证,这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故答案为“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解析】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二、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2、略

【分析】【详解】

(1)背景:根据“废除了秦朝的一些严刑峻法”得出吸取秦暴政而亡的教训;根据“缇萦上书;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文帝深怜其意”得出缇萦上书感动汉文帝;根据所学,还可从西汉初期实行“无为”而治;经济恢复、政治稳定等角度分析总结。

(2)影响:根据“汉文帝执政时期,才提出了改革肉刑的主张并附诸实施”得出改革是“无为”政策的表现之一,有利于推动当时的经济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根据“以徒刑、笞刑、死刑代替了黥、劓、斩左右趾三种肉刑”得出法律变得更加文明,是法制史上的重大进步。【解析】(1)背景:吸取秦暴政而亡的教训;缇萦上书感动汉文帝;“无为”思想;汉初封建经济的恢复发展;政治的稳定。

(2)影响:改革是“无为”政策的表现之一,有利于推动当时的经济发展;使社会环境见加宽松,缓和了社会矛盾;法律变得更加文明,是法制史上的重大进步。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不同点:在解决财政危机的方式上;根据“裁汰锦衣诸卫;内监局旗校工役为数十四万八千五百,减漕粮百五十三万二千余石”得出杨廷和主张减少财政支出,根据“政府在田赋额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获得3到4倍财政增量”得出张居正侧重增加财政收入;在具体措施上,根据“裁汰锦衣诸卫、内监局旗校工役为数十四万八千五百,减漕粮百五十三万二千余石”得出杨廷和主张裁汰官员、工役,根据“张居正推行考成法以来,赋役征收成为考核重点”得出张居正进行赋役制度的改革。

(2)历史影响:根据“可以获得3到4倍财政增量”得出有利于增加财政税收;充实国库;根据“见年应征钱粮完数不及九分,府州县掌印管粮官,照例降调。”得出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办事效率;根据“并不断提高折价,其折价与粮价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得出繁重的税收造成百姓困顿,埋下明末的流民隐患。

【点睛】【解析】(1)不同点:在解决财政危机的方式上;杨延和主张减少财政支出,张居正侧重增加财政收入;在具体措施上,杨廷和主张裁汰官员;工役,张居正进行赋役制度的改革。

(2)历史影响:有利于增加财政税收,充实国库;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办事效率;繁重的税收造成百姓困顿,埋下明末的流民隐患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观点:概括材料“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可知,他认为北宋国用不足是因为缺乏善于理财者。措施:概括材料“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又曾“贷容与民,以激奔竟之风,俾新陈相易,邑民使之”可知,农田水利法;市易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和均输法。

(2)条件:根据材料二可得出王安石调任鄞县知县任上的经验积累;概括“材料设置了制置三司条例司”可知,推行机构的设置;概括材料“神宗听从王安石的推荐,进一步起用了一批新人,协助王安石拟定和贯彻新法”可知,皇帝支持和起用新人。【解析】(1)他认为北宋国用不足是因为缺乏善于理财者。理财措施:实行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等。

(2)王安石为变法积累实际经验,具有变革精神。宋神宗大力支持变法,设立专门机构,起用人才。5、略

【分析】【详解】

引述不同的材料,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第(1)问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则需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进行作答。【解析】(1)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商:市易法;均输法。

(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6、略

【分析】【分析】

(1)

特点:根据材料“均比元丰(宋神宗年号之一)时扩充一倍”可归纳出办学规模扩大化;根据材料“三是创立多种专门学校”可归纳出办学层次多样化;根据材料“培养天文历法人才的天文学;培养医生的医学、培养将士的武学、学习数学的算学、学习法律的律学、学习书法的书学、学习绘画的画学等”可归纳出教学内容全面化;根据材料“停止科举;通过学校取士”可归纳出选官模式新颖化。

(2)

作用:结合上述分析的特点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扩大封建政府的统治基础;有利于培养全面的人才、促进了社会向学之风的发展及影响北宋以后的教育制度改革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点睛】【解析】(1)特点:办学规模扩大化;办学层次多样化;教学内容全面化;选官模式新颖化。

(2)作用:扩大了封建政府的统治基础;有利于培养全面的人才;促进了社会向学之风的发展;影响了北宋以后的教育制度改革。7、略

【分析】【详解】

(1)依据“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危机”“日本民族危机”可知,19世纪中期有俄国农奴制改革,改革目的就是废除农奴制,因此俄国危机主要体现在农奴制的危机上;日本的民族危机主要原因是美国入侵。二者都通过改革来解决危机,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日本开展明治维新。

(2)态度:依据材料二“我不期望联邦解散...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表明林肯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立场。方式:最终以战争方式解决了南北矛盾。

(3)特点:据材料三“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到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有选择地向西方学习。

举措:1858年,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在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在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在社会生活上,实行“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在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

作用: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4)运动:据所学知,李鸿章为了解决“独火器不能及”的问题,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掀起了洋务运动。

口号与措施:根据所学,前期打着“自强”的旗号,兴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期打着“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作用:洋务运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5)特征:根据以上几个问题的概述,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在世界范围迅速扩展,资本主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征。

启示:从大国的崛起历史中得知,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顺应历史潮流,大胆改革;要重和发展科技和教育,培养人才;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等。【解析】(1)农奴制危机:美国侵入。改革。

(2)态度:废除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或反对国家分裂)。方式:武力或战争。

(3)有选择的向西方学习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继承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提倡“文明开化”。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危机。

(4)运动:洋务运动。口号:自强。首先措施:办军事工业。

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或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5)特征: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资本主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意思正确即可;

启示,要顺应历史潮流,大胆改革;要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培养人才: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等。(言之有理即可三、论述题(共4题,共16分)8、略

【分析】【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依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于提出的观点进行阐释。本小问,首先依据材料“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的信息可以概括出观点是历史人物的个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阐述结合商鞅变法的背景、影响解答即可。【解析】观点:历史人物的个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导致各国进行改革,锲而不舍、不畏强权、主张严刑峻法的商鞅顺应时势,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促使秦国实力增强,迅速崛起,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9、略

【分析】【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依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于提出的观点进行阐释。本小问,首先依据材料“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的信息可以概括出观点是历史人物的个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阐述结合商鞅变法的背景、影响解答即可。【解析】观点:历史人物的个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导致各国进行改革,锲而不舍、不畏强权、主张严刑峻法的商鞅顺应时势,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促使秦国实力增强,迅速崛起,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10、略

【分析】【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依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于提出的观点进行阐释。本小问,首先依据材料“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的信息可以概括出观点是历史人物的个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阐述结合商鞅变法的背景、影响解答即可。【解析】观点:历史人物的个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导致各国进行改革,锲而不舍、不畏强权、主张严刑峻法的商鞅顺应时势,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促使秦国实力增强,迅速崛起,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11、略

【分析】【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依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于提出的观点进行阐释。本小问,首先依据材料“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的信息可以概括出观点是历史人物的个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阐述结合商鞅变法的背景、影响解答即可。【解析】观点:历史人物的个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

阐述:春秋战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