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材归纳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材归纳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材归纳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材归纳_第4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材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题材归纳1.依据内容,确定题材。2.依据题材,联想情感。3.依据情感,体悟品赏。教学目标1.送别抒怀诗2.羁旅思乡诗3.山水田园诗4.爱情闺怨诗5.怀古咏史诗6.咏物言志诗7.边塞征战诗8.酬和赠答诗9.即景(事)抒怀诗10.干谒自荐诗11.题画说理诗12.哲理思辨诗【诗歌12大题材归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时光昜逝之感慨、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蔑视杈贵之高洁、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愤世嫉俗之绪。【诗歌的情感】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酬和赠答诗、即景(事)抒怀诗、干谒自荐诗、题画说理诗、哲理思辨诗离别思念之情、友情之真挚、游子迁客之凄凉、归耕隐居之乐、征夫思妇之幽怨、昔盛今衰之感伤、怀才不遇之寂寞、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友情之真挚、时光易逝之感慨、秀美山河之热爱、愤世嫉俗之绪忧国忧民之感慨、报国无门之激愤、黑暗官场之苦、贬官谪居之恨、蔑视权贵之高洁、国破家亡之痛楚、怀才不遇之寂寞、黑暗官场之苦、蔑视权贵之高洁、诗歌12种题材复习回顾一、送别抒怀诗诗歌内容:君臣官场赠别,市井朋友相别,亲人伴侣送别。常用意象:月、柳、酒、水、长亭、阳关、舟、灞桥等。常用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烘托以乐景衬哀景(乐景写哀情或者反衬)。

想象(虚拟或者虚实结合)。表达情感: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对有人的安危与勉励。借送别有恩表明自己的心志。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诗歌内容:抒发作者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常用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落叶、危楼、危栏。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对写法。以乐景衬哀情。

因梦寄情,虚实结合。表达情感: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不定的孤苦。思亲怀人愁。羁旅他乡的幽怨,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的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报国无门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二、羁旅思乡诗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曲中闻折柳,忆起故园情诗歌内容:自然山川与田园风物。常用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男亩、五柳、明月、渔歌等。常用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表现手法:白描、渲染、感官的综合运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环境角度的变化与顺序。抒情手法: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达情感:赞美河山、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倦官场,憎恶黑暗。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对现实不满。对怀才不遇的苦闷。

三、山水田园诗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抒发对宁静、平和、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闲适自得的心情;④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诗歌内容:A.主要包括赠内诗和悼亡诗。B.一女性角度写的闺怨诗、离妇诗、别离相思诗等常用意象:眉锁、翠楼、碧纱、秋风、夜雨、泪如雨、雁声、红妆对镜、雨燕双飞、

临笺泪长等。比兴常用手法:烘托、衬托。抑扬结合表达情感: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四、爱情闺怨诗诗歌内容: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往往是借怀古来叹今或叹个人命运的坎坷。常用意象:含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等词语。

借景抒情对比手法常用手法:化用典故衬托。以悲景衬悲情,以乐景衬哀情。表达情感:针对历史人物或者时间,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借论古今之得失,借古讽今,忧国忧民。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五、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诗歌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托物喻理、托物讽世。常用意象:从题目上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

吟”等为题目。

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烘托。修辞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常用手法:抒情方法:托物言志。表达情感:表达作者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的理想抱负。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运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或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后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六、咏物言志诗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七、边塞征战诗诗歌内容: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常用意象: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

金鼓、旌旗、羌笛、战马、《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戍

卒、将帅、湖人、单于等。

修辞方面: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常用手法

人物形象塑造:侧面烘托、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

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表达情感: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慨。对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的赞美。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对和平安宁、和睦友好的向往。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如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歌内容:一般通过答诗的形式,对酬和对象在诗中提到的话题进行相应的关切,或寄托劝勉之情,或仅是朋友间情趣的表达。题目特征:A.从题目上来看,有“酬”和赠、次韵、答等字眼。B.或表达谢意(含婉拒)或表深情,或表干谒,或表心志。

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对方的感情。常用手法

比喻,用比喻或象征的手法,委婉表达自己的意图。

想象。想象对方的生活情景。表达对对方的思念之情。

古人以诗为友,以诗言志。因此常常把诗歌作为结识朋友的手段,朋友

之间常常互相唱和,此谓“酬唱”。表达情感:有所感受。有所表达。也常常赠诗给亲友,以明其志,此所谓赠诗。长

辈对晚辈或上级对下级的题,赠表示对晚辈或下级的关怀,奖励,

勉励。同窗好友。请人之间互赠互题,以共同勉励或寄托友情,亲情。八、酬和赠答诗听君歌一曲,凭酒长精神诗歌内容:就某事(如登高、遇友、被贬、国事等或所见景而发表议论、抒发感慨。题目特征: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常用手法

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虚实结合、衬托。

侧面描写的运用。白描与细节描写的运用。常用抒情方法:直抒胸臆、展开想象、借景抒情。

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表达情感:表现作者向往悠闲的隐居生活的情趣。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对现实生活的愤慨、不满及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九、即景(事)抒怀诗诗歌内容:按照干谒的目的不同,或为求取科举而干谒,或为授官、往选而干谒。题目特征:A.从题目上来看,有“奉呈”和奉赠、投赠、献字眼。B.诗风不同,意象不同。朱庆余的温婉含蓄,多生活类意象。孟浩然的恳切朴素。借景抒情。

比喻。常用手法

对比。

双关。化用典故。

对自己才华的自信。表达情感:积极入仕的急切的心情。对推荐者才干的赞美。潇洒旷达、傲视权贵的态度。贫贱骄人、悲愤难鸣的心情。命运多舛,出身寒微,无所依托的苦闷。

十、干谒自荐诗十一、题画说理诗题画诗,是指画家或鉴赏者根据绘画的内容所感而作之诗,即赏画者对绘画题材、内容、思想的评定,是对作品格调的艺术总结。狭义的题画诗就是把诗题在画面上,是绘画章法的一部分;广义的内涵,将品评画作之诗和题于画面之诗统称为题画诗。题画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画与诗歌联姻的产物,把无声的画和有声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因画而流传,画因诗而永存。十一、题画说理诗诗歌内容:画家生平际遇的描叙,对画作的鉴赏与品评,对绘画理论的阐释,对不同画家画作的比较。题目特征:A.自题画诗,是画家写于自己面卷上的诗,他题画诗则是指诗人或画家为

别人的画所题诗。B.从题目上看,或以所画内容为题目,或以画家及画作为内容等。

化静为动。常用手法

变无为有。

借题发挥。表达情感:表达读作者画高超技艺的赞赏。表达对画中所画美景的喜爱。借画抒发个人的志向。十二、哲理思辨诗诗歌内容: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题目特征:A.作者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观书有感》。B.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如《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即事说理,借景说理,托物说理,或在抒情和议论中寄寓或阐明道

理。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常用手法

运用比喻,类比,对比,象征等手法,表达作者的哲思。如“问渠那得

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借助形象思维和比兴手法。如“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送人归东

温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答案]

黄昏时分,梅花闲展芳姿,月色清凉,倒映在澄莹的溪水中。描绘了一幅清雅幽静的画面。天性高洁,保持本心,特立独行,不同流俗。【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送人归东

温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答案]

黄昏时分,梅花闲展芳姿,月色清凉,倒映在澄莹的溪水中。描绘了一幅清雅幽静的画面。天性高洁,保持本心,特立独行,不同流俗。【对点训练】分析下面诗歌的思想感情。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白居易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答案:首联,写除夕夜,诗人在外生活窘迫,连酒也没有;因极度思念家乡,泪水把衣襟都沾湿了。从抒情角度来说,“思乡泪满巾”直抒胸臆。领联,作者知道家里生活也贫困,但是与之相比,在外更加艰辛,因为贫困之外,又加上了刻骨的思念。颈联,表现了作者人到老年,思乡之情更重了。尾联,不写自己思念家人,而是从家人思念自己的角度来写,这是曲笔,表现出一种浓浓的亲情,更强化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对点训练】(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意难忘·山家

[清]

吴伟业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衰翁健饭堪夸。把癭尊①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注】①癭尊,即癭樽,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答案]

写景艺术:①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②意象丰密,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③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叙事艺术:①对比衬托。如“蓑翁”与“健饭”。②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可以看出作者有什么主张?遣悲怀①元稹谢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注】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②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③黔娄:战国时齐国的一个贫士。答案: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征战的词,词的上片主要写战争,有利的地势和出色的将士,地利与人和兼备,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同时劝谏统治者要力主抗金,不要满足于目前的战功,而要继续抵抗,凭借南宋的地理优势、抗金勇士和历史经验,一定可以击退侵略者。【对点训练】(202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楼前

[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放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注]

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答案】情感不同:①王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②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写法不同:①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②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围。【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喜迁莺·晋师胜淝上①李纲②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庄,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③何曾专美。【注】①晋师胜淝上: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②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③周雅:《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通读全词,可以看出作者有什么主张?答案: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征战的词,词的上片主要写战争,有利的地势和出色的将士,地利与人和兼备,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同时劝谏统治者要力主抗金,不要满足于目前的战功,而要继续抵抗,凭借南宋的地理优势、抗金勇士和历史经验,一定可以击退侵略者。【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再次韵寄子由①黄庭坚想见苏耽②携手仙,青山桑柘冒寒烟。麒麟堕地思千里,虎豹憎人上九天。风雨极知鸡自晓,雪霜宁与菌争年。何时确论倾樽酒,医得儒生自圣颠③?[注]

①本诗创作于元丰四年(1081),黄庭坚外任吉州太和县令。前一年,苏轼遭“乌台诗案”之祸,谪居黄州。苏辙也受到牵连,被贬至筠州。黄庭坚的兄长黄大临与苏辙甚为友善,因而赠诗劝慰。黄庭坚步黄大临的诗韵写了几首诗,此诗即其中的一篇。次韵,和诗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子由,苏辙的字。②苏耽,传说中汉末的仙人。③自圣颠,把自己当成是圣人的癫狂病。

诗歌尾联应如何理解?请从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等方面简要说明。[答案]

①尾联意为:何时才能跟您樽酒相倾,认真地研究一下,用什么方法医治我们自大的癫狂病?②尾联运用反语,苏辙和自己胸怀壮志,诗人却说有自大的癫狂病,这是运用反语将愤懑化为谐谑,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两人不被执政者理解和重视的愤懑之情。③尾联以问作结,言尽而情长,诗人问何时能与苏辙相对而饮,表达了诗人对两人相逢的期待和与友人相隔一方的感伤。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和答元明黔南赠别①黄庭坚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急雪脊令③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注】①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长兄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后黄庭坚作此赠别诗。②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隐寓自己往日的抱负只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③脊令:鸟名,即鹡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开篇正面写离别的哀痛,离家万里的边远之地,兄弟相对,情深谊长,忘记了是谪居异乡,自然界动物的哀啼悲鸣陡然使他从幻想中清醒过来,掀起感情的波澜。B.颔联诗人借典故抒发了自己抱负落空的苦闷,但求将来能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内,畅享天伦之乐。C.尾联写自己归家遥遥无期,所以船走了很远还依依不舍频频回首,从今往后就只能借助经常写信来聊以自慰了。D.整首诗感情深笃,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遭受挫折之后,兄弟二人分手时离别哀伤之情,善用典故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读来令人回味无穷。2.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解析:1.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回程归舟中,盼望兄弟早日归来。写法上从对方落笔,比单纯写自己的相思更富有情致。答案:C2.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答案:①颈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急雪”与“惊风”凸显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诗人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正反映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②运用比喻。大雪纷飞中,借相互依傍的鹡鸰鸟,恓惶的鸿雁来比喻兄弟患难与共。(答出鹡鸰鸟或鸿雁其一即可)③运用对比。“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④为尾联的抒情做了铺垫。正因为颈联借“急雪”与“惊风”“脊令”“鸿雁”这些意象反衬兄弟离散的哀伤,才有了尾联对兄长的深深思念之情的抒发。【对点训练】(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答案]“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对点训练】(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注]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D【解析】内容情感词: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形象特点词: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