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①说理需要节制感情,这是由理性说理的性质所决定的,不是一个单纯的说理风格或方式问题。斯泰宾对此写道:“如果我们说话是为了引起感情态度,那么使用带感情色彩的字眼就是好的语言。可是如果我们的目的是把我们相信是真实的情况作一直截了当的报道,那么,带感情色彩的语言就是坏的语言。在诗歌中,在雄辩中,带感情色彩的语言也许对于说话的人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必要的。这个时候它就是好语言,因为合乎当前的目的。但如果我们要思考一件事情,使用带感情色彩的语言就妨害我们达到我们的目的。这种语言可能成为有效思维的不可克服的障碍。”②以研究大众心理著称的法国学者勒庞,把感情容易冲动而又缺乏理性看作是群众(他称为“群氓”)的主要特征。政治鼓动、宣传总是抓住群众的这个特点,对他们施加影响。群众一旦兴奋起来,他们“所服从的各种冲动可以是豪爽的或残忍的、勇猛的或懦弱的,但是这种冲动总是极为强烈,因此个人利益甚至保存生命的利益,也难以支配它们。刺激群体的因素多种多样群体总是屈从于这些刺激,因此它也极为多变。这解释了我们为什么看到,它可以在转眼之间就从最血腥的狂热,变成最极端的宽宏大量和英雄主义。群体很容易做出刽子手的举动,同样也很容易慷慨就义。正是群体,为每一种信仰的胜利而不惜血流成河”。③群体容易兴奋冲动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易受暗示,而且轻信。处在群众中的个人很容易接受他人暗示性的传染,把人云亦云、道听途说的传闻当成事实。勒庞指出:“群体通常总是处在一种期待注意的状态中,因此很容易受人暗示。最初的提示,通过相互传染的过程,会很快进人群体中所有人的头脑,群体感情的一致倾向会立刻变成一个既成事实。”主观色彩浓烈,言辞极端的言论,加上夸大的手势、表情和肢体动作,最能对群众起到宣传的效果,“群体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只会被极端感情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④群众对事物的看法有“偏执、专横和保守”的特点,这些都与理性说理凿枘不合,“对何为真理何为谬误不容怀疑,另一方面,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强大,群体便给自己的理想和偏执赋予了专横的性质。个人可以接受矛盾,进行讨论,群体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在公众集会上,演说者哪怕作出最轻微的反驳,立刻就会招来怒吼和粗野的叫骂。在一片嘘声和驱逐声中,演说者很快就会败下阵来”⑤群众的这些特征形成了不会说理的“群众人”,他们没有独立思想和判断的能力,在认知、心理、感情等方面都有缺陷。不管是文盲还是知识分子,每一个人在一定的环境作用下都有可能变成群众人。德国作家埃利亚斯•卡内提在《群众与权力》中用他的亲身经历说明,只要被放置到群众之中,只要蛊惑的风吹得足够强劲,只要用以鼓动和感染群众的“共同事业”被打造得足够崇高和伟大,每一个人都随时可能很容易地陷入群众状态,再有知识和学问的人,也在所难免。因此,学习说理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了解我们每个人自己身上的“群众基因”,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这种基因,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说理来降低它对公共生活的负面影响。⑥公共说理的一个关键是用语言来进行独立的思考,而不是让现成的官话、套话和陈词滥调来代替我们思考。有独立的思考才有独立的判断,阿伦特把判断称为“典型的政治能力”,这个政治不是政客的政治,而是公民政治。公民政治不只是选举、表决,而且是知道自己为什么选举什么人,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那样表决。把这样的想法告诉别人,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去影响他人,这就是公民说理。当好这样的公民,需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能力,善于准确、真实地表达自己,也善于识别带有欺骗性的套话、空话和陈词滥调。在民主政治中,公民通过说理,而不是诉诸武力来解决问题,说理是民主公民的基本能力。一个人缺乏好的语言能力,不仅自己不能用理性的话语去参与公共事务,还会因无法辨别公共话语中的真实与谬误区别,而变得容易上当受骗,甚至被蛊惑和鼓动,成为愚昧盲从的群众。学习说理是为了学习成为具有独立思想和判断的民主公民,而独立思想和判断则必须要有清晰的思维,正如斯泰宾所说:“一个民主的民族极其需要清晰的思维,它没有由于无意识的偏见和茫然的无知而造成的曲解”。民主公民的清晰思维不仅表现为他自己的语言能力,而且也包括他对公共语言普遍状态的关注和警觉。(节选自徐贲《明亮的对话》)(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容易妨碍我们达到目的、阻碍我们的有效思维,所以我们说理时要节制感情。B.政治鼓动和宣传常利用群众易兴奋冲动的特点,对他们施加影响。C.不管是文盲还是知识分子,在认知、心理等方面可能有缺陷,在一定的条件下,他们会变成“群众人”。D.公民有了典型的政治能力,才会有独立的思考,也才能知道自己为什么选举。(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斯的《谏逐客书》和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很多带感情色彩的语言,这些是好语言,因为符合作者的目的。B.面对朋友圈“xx准考证丢失,求转发”的情况,不少人选择直接转发,表明群体容易受到暗示并轻信。C.布鲁诺因坚持“日心说”,被视为异端惨遭迫害,最终被烧死,说明群体具有偏执专横和保守的特征。D.在小区业委会委员选举中,甲和乙因意见不同而大声吵闹,最后大打出手,说明群众如果不能学会理性的话语,就会变得愚昧盲从。(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文中“说理应避免群体情绪干扰”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某社区组织关于是否改建公园的居民会议,部分居民因为对公园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会议上哭诉反对改建。B.在一场体育赛事的观众席上,支持不同队伍的球迷们相互呼喊口号,情绪激动,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加油助威。C.一场商业产品发布会上,产品经理详细介绍产品的性能、优势和创新点,观众们认真聆听并纷纷提问。D.网上一个热点话题讨论中,网友们分成几个阵营,相互攻击,以情绪激烈的言论来维护自己所在阵营的观点。(4)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5)请结合材料谈谈学习说理对成为民主公民有哪些重要意义?(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老马走进屠宰场老马走上进城的大道。私宰场就在城门的东边,那里的屠刀正张着,在等待这个残老的动物。王婆不牵着她的马儿,在后面用一条短枝驱着它前进。大树林子里有黄叶回旋着,那是些呼叫着的黄叶。望向林子的那端,全林的树木,仿佛是合拢着落下来的大伞。忧郁的阳光,晒着所有的秃树。深秋的田地好像没有感觉的光了毛的皮革,远近平铺着。夏季埋在植物里的家屋,现在明显地好像新从地面突出。深秋带来的黄叶,赶走了夏季的蝴蝶。一片叶子落到王婆的头上,叶子安静地伏贴在那里。王婆驱着她的老马,头上顶着飘落的黄叶。老马,老人,配着一片老的叶子,他们走在进城的大道上。道口渐渐看见人影,渐渐看见那个人吸烟——二里半迎面来了。他长形的脸孔配起摆动的身子来,有点像一个驯顺的猿猴。他说:“唉呀!起得太早啦!进城去有事吗?怎么驱着马进城,不装车粮拉着?”振一振袖子,把耳边的头发向后抚弄一下,王婆颤抖着手说了:“到日子了呢!下汤锅去吧!”王婆什么心情也没有,她看着马在吃道旁的叶子,她用短枝驱着马又前进了。二里半感到非常悲痛,他痉挛着了。过了一个时刻转过身来,他赶上去说:“下汤锅是下不得的……下汤锅是下不得……”但是怎样办呢?二里半连半句话也没有了!他扭歪着身子跨到前面,用手摸一摸马儿的鬃毛。老马立刻响着鼻子了!它的眼睛哭着一般,湿润而模糊。悲伤感立刻掠过王婆的心。哑着嗓子,王婆说:“算了吧!算了吧!不下汤锅,还不是等着饿死吗?”深秋秃叶的树,为了惨厉的风变,脱去了灵魂一般呼啸着。马行在前面,王婆跟在后面,一步一步,屠场近了;一步一步,风声送着老马归去。王婆她自己想着:一个人怎么变得这样厉害?年青的时候,不是常常为着送老马或是老牛进过屠场吗?她起了寒战,幻想着屠刀要穿过自己的背脊,于是,手中的短枝脱落了!她茫然晕昏地停在道旁,头发舞着,好像个鬼魂样。等她重新拾起短枝来,老马不见了!它到前面小水沟的地方喝水去了!这是它最末一次饮水吧!老马需要饮水,也需要休息,它在水沟旁倒卧下了!它慢慢呼吸着。王婆用低沉、慈和的音调呼唤着:“起来吧!走进城去吧,有什么法子呢?”马仍然仰卧着。王婆看一看日午了,还要赶回去烧午饭,但,任她怎样拉缰绳,马仍是没有移动。王婆恼怒了!她用短枝打着它起来。虽然起来了,老马仍然贪恋着小水沟。王婆苦痛的人生使她易于暴怒,树枝在马儿的脊骨上断成半截。又安然走在大道上了!经过一些荒凉的家屋,经过几座颓败的小庙。一个小庙前躺着个死了的小孩,他被一捆谷草束扎着。孩子小小的头顶露在外面,可怜的小脚从草梢直伸出来。他是谁家的孩子,睡在这旷野的小庙前?屠场近了,城门就在眼前。王婆的心更翻着不停了。五年前它也是一匹年青的马,为了耕种,被伤害得只有皮毛蒙遮着骨架。现在它老了!秋末了!收割完了!没有用处了!只为一张马皮,主人忍心把它送进屠场。就是一张马皮的价值,地主又要从王婆的手里夺去。王婆感觉到自己的心好像悬起来,好像要掉落一般,当她看见板墙钉着一张牛皮的时候。那一条小街尽是一些要坍落的房屋;女人啦,孩子啦,散开在两旁。地面踏起的灰粉,污没着鞋子,冲上人的鼻孔。孩子们拿起土块或是垃圾团打击着马儿。王婆骂道:“该死的呀!你们这该死的一群。”这是一条短短的街。就在短街的尽头,张开两张黑色的门扇。再走近一点,可以发现门扇上斑斑点点的血印。被血痕所恐吓的老太婆好像自己踏在刑场了!她努力压制着自己,不让一些年青时所见到的刑场上的情景留下的记忆翻动。但,那记忆却连续地开始闪现一个小伙子倒下来了,一个老头也倒下来了!挥刀的人又向第三个人做着式子。仿佛是箭,又像火刺烧着王婆,她看不见那一群孩子在打马,她忘记怎样去骂那一群顽皮的孩子。走着,走着,她立在院心了。四面板墙钉着无数张毛皮。靠近房檐立了两条高杆,高杆中央横着横梁。马蹄或是牛蹄给人折下来,用麻绳把两只蹄端扎连在一起,做一个又形挂在上面,一团一团的肠子也搅在上面。肠子因为日久了,干成黑色的僵直的片状的绳索。那些折断的腿骨,有的从折断处涔滴着血。在南面靠墙的地方也立着高杆,杆头晒着冒着气的肠索。这是说,那个动物是被杀死不久哩!肠子还热着呢!满院在散发腥气,在这充溢腥味的人间,王婆快要变作一块铅了!沉重而没有感觉了!老马——棕色的马,它孤独地站在板墙下,它借助那张钉好的毛皮在搔痒。此刻它仍是马,过一会儿它将也是一张皮了!一个大眼睛的恶面孔跑出来,敞着胸襟。说话时,可见他胸膛在起伏:“牵来了吗?啊!价钱好说,我来看一下。”王婆说:“给几个钱我就走了!不要麻烦啦!”那个人打一打马的尾巴,用脚踢一踢马蹄。这是怎样难忍的一刻呀!王婆得到三张票子,可以充纳一亩地租。看着钱比较自慰些,她低着头向大门走去,她想还余下一点儿钱到酒店去买一点儿酒带回去。她已经跨出大门,后面发出响声:“不行,不行……马走啦!”王婆回过头来,马又走在后面;马什么也不知道,仍想回家。屠场中出来一些男人,那些恶面孔,想要把马抬回去。马终于躺在道旁了!像树根盘结在地中。无法,王婆又走回院中,马也跟回院中。她给马搔着头顶,它渐渐卧在地面了!渐渐想睡着了!忽然,王婆站起来向大门奔走,在道口她听见一阵关门声。她哪有心思买酒?她哭着回家,两只袖子完全湿透。那好像是送葬归来一般。家中地主的使人早等在门前,地主们就连一块铜板也从不舍弃在贫农们的身上,那个使人取了钱走去。王婆半日的痛苦没有代价了!王婆一生的痛苦也都没有代价。选自《萧红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年5月版,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里半是重感情的,听王婆说送老马“下汤锅去”,他悲痛得痉挛着,并用手抚摸马儿的鬃毛。二里半对老马的怜悯与不舍反衬了王婆的心狠。B.老马贪恋小水沟,王婆因赶着回去做饭,就用断枝打着老马,树枝在老马的脊骨上断成半截,她暴怒是苦痛的人生使然。C.小孩被弃尸于颓败的小庙前,反映出这是一个贫穷、动荡、民不聊生的时代,展现出劳动人民生活的辛酸苦楚。D.王婆受到地主的压榨,生活过得十分的拮据,为了缓解生活带来的压迫,不得不将老马卖给屠夫来换取一些钱财。(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第二段选择了黄叶、树林等典型意象,多角度再现了深秋的肃杀与荒芜,凸显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奠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B.文本以王婆的视角,描述了躺在旷野的小庙前被谷草束扎着的死去的小孩。这一细节描写,再现了底层百姓悲惨的生活,深化了主题。C.小说虚写“屠场”,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同时运用象征手法,真实表现了在地主阶级压迫下农民的生存环境。D.小说的语言不事雕琢,把朴素的描绘和强烈的抒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烘托出动人心弦的艺术氛围。(3)请简要分析二里半这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4)文末写道“王婆半日的痛苦没有代价了!王婆一生的痛苦也都是没有代价”,请结合文本探究这句话的深刻意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子贡问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孔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贤者也。”子贡曰:“然则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子曰:“赐,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汝闻进贤为贤耶?用力为贤耶?”子贡曰:“进贤贤哉。”子曰:“然。吾闻鲍叔达管仲,子皮达子产,未闻二子之达贤己之才者也。(节选自《孔子家语•卷三》)材料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孟子•告子上》)材料三: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天、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倘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节选自《墨子•尚贤上》)(1)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故得士A则谋不困B体C不劳D名E立F而功成G美章H而恶不生(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恶,讨厌、憎恨,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的“恶”意思和用法都相同。B.辟,逃避,与材料三中“举公义,辟私怨”中的“辟”意思不相同。C.就,担任,与《<论语>十二章》中“就有道而正焉”的“就”意思不相同。D.劝,劝勉、鼓励,与《兼爱》中的“恶得不禁恶而劝爱”的“劝”意思和用法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子贡的徒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贤者。B.孟子认为所有人都应该逃避灾祸,保全生命,这是人的本能。C.墨子的“尚贤”思想带有“法先王”“贵义”的浓郁情结,使其更具合理性和道德光彩。D.墨子认为要给予贤者很高的爵位和很多的俸禄,政令不断发出,百姓才不会畏惧。(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吾闻鲍叔达管仲,子皮达子产,未闻二子之达贤己之才者也。②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5)请根据材料概括贤者应具备哪些特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书愤二首(其一)陆游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①嚼齿空②。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注】①张巡:唐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安史之乱时,与许远共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坚守数月,城破被害。②嚼齿空:《旧唐书•张巡传》:“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诗的开头情绪激昂,颈联描写细腻,对偶精工,起到了铺垫的作用。B.颔联写作者的耿耿孤忠不减苏武、张巡二人,有天地可鉴。此联补足上联之意。C.上林苑,是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之地。D.“春芜”意为生机勃勃之景,配以“细雨”滋润,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2)有人说这首诗“既言志又书愤”,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本诗是如何抒发这些复杂的感情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语文课上,孔老师使用《<论语>十二章》“,”两句话,引导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要虚心学习、自我反省。(2)《春江花月夜》中的“,”两句,把江、月、花等融为一体,描写出一种空灵而美妙的景象。(3)《将进酒》中作者用借代、比喻等手法表达对权贵的蔑视,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的两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共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题I(12分)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过敏是一种免疫反应,是人体对于特定物质的异常反应,也称为变态反应。有些人的生活环境比较干净,他们每天打扫卫生,用酒精等消毒剂清洁衣物和地面,勤洗勤换衣物,不知道为什么事与愿违,还会被过敏问题反复困扰。难道生活环境越干净,人越容易过敏吗?难道爱干净是错的吗?我们需要知道,日常环境中的微生物大部分是有益的,①。有益细菌长期生活在口腔、肠道、呼吸道中,构成了人体的免疫屏障,帮助免疫系统学习识别真正的威胁,从而可以抵抗有害病原,维持免疫平衡。有时人体接触少量的细菌,既能增强免疫力,又不至于生病。太爱干净,可能也是错的。如果将家里清洁成一个几乎无菌的环境,这种过度清洁的行为会造成有益细菌缺失,就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失衡,这样②。所以讲究卫生很重要,但要注意适可而止,平衡清洁与健康的关系。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是和细菌等微生物和谐共生的,人不可能完全生活在无菌环境中。我们的免疫系统也需要接受自然界各种复杂物质的刺激,才能变得更强。可以说,从预防过敏的角度来说,多与自然环境接触是大有裨益的。清洁、消毒时,建议使用温和、无害的清洁剂代替强力消毒剂。过度使用抗菌产品会导致菌株抗药性增强,还可能干扰人体自有的微生物群。我们可以选择有“生物降解”标识的清洁产品,这些产品对环境友好,对人体微生物群的影响也较小。①免疫力低下时过敏容易发作,②只要过敏人群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④以杜绝过敏发展成慢性疾病,⑤对身体造成更大伤害。(1)请为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文中最后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画波浪线的“打扫卫生”,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二)语言文字运用题Ⅱ(4分)7.(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红楼梦》中,元春在省亲之后的元宵节,让宫人送来灯谜让大家猜、同时要求贾府众人也各出一首灯谜附和,贾政看过众人所写的灯谜之后,顿感不祥之兆,后来果然一语成谶。请从下面的灯谜中选择一个,指出谜底并简析它的“谶语”的内容。(1)贾母的灯谜:猴子身轻站树梢。(2)贾政的灯谜: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3)迎春的灯谜: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4)惜春的灯谜: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三)语言文字运用题Ⅲ(4分)8.(4分)下列语句都有逻辑错误,请分别指出违背了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中的哪一种。(1)甲的爸爸毕业于清华大学,妈妈毕业于北京大学,所以她的学习能力一定很强,也能考上清华或北大。(2)“双十一”活动中,乙看到某书店“买一赠一”的促销广告,买了一本书,商家赠送了一张书签。(3)在一次科技创新展会上,丙指着一个精美的玻璃瓶自豪地说:“这里面的金黄色溶液,就是我们公司发明的‘万能溶剂’,它可以快速溶解世界上的一切物质。”(4)几个人在争论到底有没有外星人,丁说:我不同意,因为没有证据;但如果说没有外星人,我也不同意,因为地球上有些现象难以解释。四、写作(60分)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道德经》里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在生活中,人们对于“勇敢”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选择。有人崇尚勇于敢为,认为勇敢向前才能开拓进取;有人则欣赏勇于不敢,觉得懂得克制和退让方能行稳致远。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①说理需要节制感情,这是由理性说理的性质所决定的,不是一个单纯的说理风格或方式问题。斯泰宾对此写道:“如果我们说话是为了引起感情态度,那么使用带感情色彩的字眼就是好的语言。可是如果我们的目的是把我们相信是真实的情况作一直截了当的报道,那么,带感情色彩的语言就是坏的语言。在诗歌中,在雄辩中,带感情色彩的语言也许对于说话的人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必要的。这个时候它就是好语言,因为合乎当前的目的。但如果我们要思考一件事情,使用带感情色彩的语言就妨害我们达到我们的目的。这种语言可能成为有效思维的不可克服的障碍。”②以研究大众心理著称的法国学者勒庞,把感情容易冲动而又缺乏理性看作是群众(他称为“群氓”)的主要特征。政治鼓动、宣传总是抓住群众的这个特点,对他们施加影响。群众一旦兴奋起来,他们“所服从的各种冲动可以是豪爽的或残忍的、勇猛的或懦弱的,但是这种冲动总是极为强烈,因此个人利益甚至保存生命的利益,也难以支配它们。刺激群体的因素多种多样群体总是屈从于这些刺激,因此它也极为多变。这解释了我们为什么看到,它可以在转眼之间就从最血腥的狂热,变成最极端的宽宏大量和英雄主义。群体很容易做出刽子手的举动,同样也很容易慷慨就义。正是群体,为每一种信仰的胜利而不惜血流成河”。③群体容易兴奋冲动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易受暗示,而且轻信。处在群众中的个人很容易接受他人暗示性的传染,把人云亦云、道听途说的传闻当成事实。勒庞指出:“群体通常总是处在一种期待注意的状态中,因此很容易受人暗示。最初的提示,通过相互传染的过程,会很快进人群体中所有人的头脑,群体感情的一致倾向会立刻变成一个既成事实。”主观色彩浓烈,言辞极端的言论,加上夸大的手势、表情和肢体动作,最能对群众起到宣传的效果,“群体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只会被极端感情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④群众对事物的看法有“偏执、专横和保守”的特点,这些都与理性说理凿枘不合,“对何为真理何为谬误不容怀疑,另一方面,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强大,群体便给自己的理想和偏执赋予了专横的性质。个人可以接受矛盾,进行讨论,群体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在公众集会上,演说者哪怕作出最轻微的反驳,立刻就会招来怒吼和粗野的叫骂。在一片嘘声和驱逐声中,演说者很快就会败下阵来”⑤群众的这些特征形成了不会说理的“群众人”,他们没有独立思想和判断的能力,在认知、心理、感情等方面都有缺陷。不管是文盲还是知识分子,每一个人在一定的环境作用下都有可能变成群众人。德国作家埃利亚斯•卡内提在《群众与权力》中用他的亲身经历说明,只要被放置到群众之中,只要蛊惑的风吹得足够强劲,只要用以鼓动和感染群众的“共同事业”被打造得足够崇高和伟大,每一个人都随时可能很容易地陷入群众状态,再有知识和学问的人,也在所难免。因此,学习说理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了解我们每个人自己身上的“群众基因”,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这种基因,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说理来降低它对公共生活的负面影响。⑥公共说理的一个关键是用语言来进行独立的思考,而不是让现成的官话、套话和陈词滥调来代替我们思考。有独立的思考才有独立的判断,阿伦特把判断称为“典型的政治能力”,这个政治不是政客的政治,而是公民政治。公民政治不只是选举、表决,而且是知道自己为什么选举什么人,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那样表决。把这样的想法告诉别人,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去影响他人,这就是公民说理。当好这样的公民,需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能力,善于准确、真实地表达自己,也善于识别带有欺骗性的套话、空话和陈词滥调。在民主政治中,公民通过说理,而不是诉诸武力来解决问题,说理是民主公民的基本能力。一个人缺乏好的语言能力,不仅自己不能用理性的话语去参与公共事务,还会因无法辨别公共话语中的真实与谬误区别,而变得容易上当受骗,甚至被蛊惑和鼓动,成为愚昧盲从的群众。学习说理是为了学习成为具有独立思想和判断的民主公民,而独立思想和判断则必须要有清晰的思维,正如斯泰宾所说:“一个民主的民族极其需要清晰的思维,它没有由于无意识的偏见和茫然的无知而造成的曲解”。民主公民的清晰思维不仅表现为他自己的语言能力,而且也包括他对公共语言普遍状态的关注和警觉。(节选自徐贲《明亮的对话》)(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容易妨碍我们达到目的、阻碍我们的有效思维,所以我们说理时要节制感情。B.政治鼓动和宣传常利用群众易兴奋冲动的特点,对他们施加影响。C.不管是文盲还是知识分子,在认知、心理等方面可能有缺陷,在一定的条件下,他们会变成“群众人”。D.公民有了典型的政治能力,才会有独立的思考,也才能知道自己为什么选举。(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李斯的《谏逐客书》和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很多带感情色彩的语言,这些是好语言,因为符合作者的目的。B.面对朋友圈“xx准考证丢失,求转发”的情况,不少人选择直接转发,表明群体容易受到暗示并轻信。C.布鲁诺因坚持“日心说”,被视为异端惨遭迫害,最终被烧死,说明群体具有偏执专横和保守的特征。D.在小区业委会委员选举中,甲和乙因意见不同而大声吵闹,最后大打出手,说明群众如果不能学会理性的话语,就会变得愚昧盲从。(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文中“说理应避免群体情绪干扰”这一观点的一项是(C)A.某社区组织关于是否改建公园的居民会议,部分居民因为对公园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会议上哭诉反对改建。B.在一场体育赛事的观众席上,支持不同队伍的球迷们相互呼喊口号,情绪激动,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加油助威。C.一场商业产品发布会上,产品经理详细介绍产品的性能、优势和创新点,观众们认真聆听并纷纷提问。D.网上一个热点话题讨论中,网友们分成几个阵营,相互攻击,以情绪激烈的言论来维护自己所在阵营的观点。(4)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5)请结合材料谈谈学习说理对成为民主公民有哪些重要意义?【解答】(1)D.“公民有了典型的政治能力,才会有独立的思考”错误,原文是“有独立的思考才有独立的判断,阿伦特把判断称为‘典型的政治能力’”,选项将逻辑关系颠倒了。故选D。(2)D.“说明群众如果不能学会理性的话语,就会变得愚昧盲从”错误,原文是“一个人缺乏好的语言能力,不仅自己不能用理性的话语去参与公共事务,还会因无法辨别公共话语中的真实与谬误区别,而变得容易上当受骗,甚至被蛊惑和鼓动,成为愚昧盲从的群众”,选项张冠李戴。故选D。(3)A.“部分居民因为对公园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会议上哭诉反对改建”属于“群众情绪干扰”;B.“情绪激动,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加油助威”属于“群众情绪干扰”;C.“观众们认真聆听并纷纷提问”属于说理应避免群体情绪干扰;D.“网友们分成几个阵营,相互攻击,以情绪激烈的言论来维护自己所在阵营的观点”属于“群众情绪干扰”。故选C。(4)①由“说理需要节制感情,这是由理性说理的性质所决定的”可知,首先提出观点:说理需要节制感情。②由“群体容易兴奋冲动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易受暗示,而且轻信”可知,接下来,文章通过引用勒庞的研究,详细描述了群体易受暗示、轻信的特点,指出群众容易被感情所左右,从而失去理性判断。③由“群众对事物的看法有‘偏执、专横和保守’的特点,这些都与理性说理凿枘不合”可知,文章进一步分析了群众的“偏执、专横和保守”特性,这些特点与理性说理相悖,从反面论证了说理过程中应避免群体情绪的干扰。④由“学习说理是为了学习成为具有独立思想和判断的民主公民”可知,结尾部分,作者着重强调了学习说理的必要性,认为通过学习说理,公民可以成长为具有独立思想和判断能力的民主公民。(5)①由“群众这些特征形成了不会说理的‘群众人’……每一个人在一定的环境作用下都有可能变成群众人”可知,学习说理有助于我们了解自身在认知、心理、感情等方面的缺陷,避免陷入“群众人”的盲从状态。②由“公共说理的一个关键是用语言来进行独立的思考”可知,学习说理有助于我们用语言进行独立思考,以理性话语参与公共事务。③由“一个人缺乏好的语言能力……甚至被蛊惑和鼓动”可知,学习说理有助于我们辨别公共话语中的真实与谬误区别,避免上当受骗,甚至被蛊惑和鼓动。④由“学习说理是为了学习成为具有独立思想和判断的民主公民,而独立思想和判断则必须要有清晰的思维”可知,最终,学习说理将使我们成长为具备独立思想和判断力的民主公民,以清晰的思维积极参与并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答案:(1)D(2)D(3)C(4)①首先提出观点:说理需要节制感情。②接着阐述群体容易受暗示、轻信的特点,指出群众容易为感情所动而失去理性。③然后阐述群众的“偏执、专横和保守”的特点,从反面说明说理应避免群体情绪干扰。④最后强调学习说理的重要性,指出公民应通过学习说理成为具有独立思想和判断的民主公民。(5)①学习说理有助于我们了解自身在认知、心理、感情等方面的缺陷,避免陷入“群众人”的盲从状态。②学习说理有助于我们用语言进行独立思考,以理性话语参与公共事务。③学习说理有助于我们辨别公共话语中的真实与谬误区别,避免上当受骗,甚至被蛊惑和鼓动。④学习说理有助于我们成为具有独立思想和判断的民主公民,以清晰的思维参与民主政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老马走进屠宰场老马走上进城的大道。私宰场就在城门的东边,那里的屠刀正张着,在等待这个残老的动物。王婆不牵着她的马儿,在后面用一条短枝驱着它前进。大树林子里有黄叶回旋着,那是些呼叫着的黄叶。望向林子的那端,全林的树木,仿佛是合拢着落下来的大伞。忧郁的阳光,晒着所有的秃树。深秋的田地好像没有感觉的光了毛的皮革,远近平铺着。夏季埋在植物里的家屋,现在明显地好像新从地面突出。深秋带来的黄叶,赶走了夏季的蝴蝶。一片叶子落到王婆的头上,叶子安静地伏贴在那里。王婆驱着她的老马,头上顶着飘落的黄叶。老马,老人,配着一片老的叶子,他们走在进城的大道上。道口渐渐看见人影,渐渐看见那个人吸烟——二里半迎面来了。他长形的脸孔配起摆动的身子来,有点像一个驯顺的猿猴。他说:“唉呀!起得太早啦!进城去有事吗?怎么驱着马进城,不装车粮拉着?”振一振袖子,把耳边的头发向后抚弄一下,王婆颤抖着手说了:“到日子了呢!下汤锅去吧!”王婆什么心情也没有,她看着马在吃道旁的叶子,她用短枝驱着马又前进了。二里半感到非常悲痛,他痉挛着了。过了一个时刻转过身来,他赶上去说:“下汤锅是下不得的……下汤锅是下不得……”但是怎样办呢?二里半连半句话也没有了!他扭歪着身子跨到前面,用手摸一摸马儿的鬃毛。老马立刻响着鼻子了!它的眼睛哭着一般,湿润而模糊。悲伤感立刻掠过王婆的心。哑着嗓子,王婆说:“算了吧!算了吧!不下汤锅,还不是等着饿死吗?”深秋秃叶的树,为了惨厉的风变,脱去了灵魂一般呼啸着。马行在前面,王婆跟在后面,一步一步,屠场近了;一步一步,风声送着老马归去。王婆她自己想着:一个人怎么变得这样厉害?年青的时候,不是常常为着送老马或是老牛进过屠场吗?她起了寒战,幻想着屠刀要穿过自己的背脊,于是,手中的短枝脱落了!她茫然晕昏地停在道旁,头发舞着,好像个鬼魂样。等她重新拾起短枝来,老马不见了!它到前面小水沟的地方喝水去了!这是它最末一次饮水吧!老马需要饮水,也需要休息,它在水沟旁倒卧下了!它慢慢呼吸着。王婆用低沉、慈和的音调呼唤着:“起来吧!走进城去吧,有什么法子呢?”马仍然仰卧着。王婆看一看日午了,还要赶回去烧午饭,但,任她怎样拉缰绳,马仍是没有移动。王婆恼怒了!她用短枝打着它起来。虽然起来了,老马仍然贪恋着小水沟。王婆苦痛的人生使她易于暴怒,树枝在马儿的脊骨上断成半截。又安然走在大道上了!经过一些荒凉的家屋,经过几座颓败的小庙。一个小庙前躺着个死了的小孩,他被一捆谷草束扎着。孩子小小的头顶露在外面,可怜的小脚从草梢直伸出来。他是谁家的孩子,睡在这旷野的小庙前?屠场近了,城门就在眼前。王婆的心更翻着不停了。五年前它也是一匹年青的马,为了耕种,被伤害得只有皮毛蒙遮着骨架。现在它老了!秋末了!收割完了!没有用处了!只为一张马皮,主人忍心把它送进屠场。就是一张马皮的价值,地主又要从王婆的手里夺去。王婆感觉到自己的心好像悬起来,好像要掉落一般,当她看见板墙钉着一张牛皮的时候。那一条小街尽是一些要坍落的房屋;女人啦,孩子啦,散开在两旁。地面踏起的灰粉,污没着鞋子,冲上人的鼻孔。孩子们拿起土块或是垃圾团打击着马儿。王婆骂道:“该死的呀!你们这该死的一群。”这是一条短短的街。就在短街的尽头,张开两张黑色的门扇。再走近一点,可以发现门扇上斑斑点点的血印。被血痕所恐吓的老太婆好像自己踏在刑场了!她努力压制着自己,不让一些年青时所见到的刑场上的情景留下的记忆翻动。但,那记忆却连续地开始闪现一个小伙子倒下来了,一个老头也倒下来了!挥刀的人又向第三个人做着式子。仿佛是箭,又像火刺烧着王婆,她看不见那一群孩子在打马,她忘记怎样去骂那一群顽皮的孩子。走着,走着,她立在院心了。四面板墙钉着无数张毛皮。靠近房檐立了两条高杆,高杆中央横着横梁。马蹄或是牛蹄给人折下来,用麻绳把两只蹄端扎连在一起,做一个又形挂在上面,一团一团的肠子也搅在上面。肠子因为日久了,干成黑色的僵直的片状的绳索。那些折断的腿骨,有的从折断处涔滴着血。在南面靠墙的地方也立着高杆,杆头晒着冒着气的肠索。这是说,那个动物是被杀死不久哩!肠子还热着呢!满院在散发腥气,在这充溢腥味的人间,王婆快要变作一块铅了!沉重而没有感觉了!老马——棕色的马,它孤独地站在板墙下,它借助那张钉好的毛皮在搔痒。此刻它仍是马,过一会儿它将也是一张皮了!一个大眼睛的恶面孔跑出来,敞着胸襟。说话时,可见他胸膛在起伏:“牵来了吗?啊!价钱好说,我来看一下。”王婆说:“给几个钱我就走了!不要麻烦啦!”那个人打一打马的尾巴,用脚踢一踢马蹄。这是怎样难忍的一刻呀!王婆得到三张票子,可以充纳一亩地租。看着钱比较自慰些,她低着头向大门走去,她想还余下一点儿钱到酒店去买一点儿酒带回去。她已经跨出大门,后面发出响声:“不行,不行……马走啦!”王婆回过头来,马又走在后面;马什么也不知道,仍想回家。屠场中出来一些男人,那些恶面孔,想要把马抬回去。马终于躺在道旁了!像树根盘结在地中。无法,王婆又走回院中,马也跟回院中。她给马搔着头顶,它渐渐卧在地面了!渐渐想睡着了!忽然,王婆站起来向大门奔走,在道口她听见一阵关门声。她哪有心思买酒?她哭着回家,两只袖子完全湿透。那好像是送葬归来一般。家中地主的使人早等在门前,地主们就连一块铜板也从不舍弃在贫农们的身上,那个使人取了钱走去。王婆半日的痛苦没有代价了!王婆一生的痛苦也都没有代价。选自《萧红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年5月版,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二里半是重感情的,听王婆说送老马“下汤锅去”,他悲痛得痉挛着,并用手抚摸马儿的鬃毛。二里半对老马的怜悯与不舍反衬了王婆的心狠。B.老马贪恋小水沟,王婆因赶着回去做饭,就用断枝打着老马,树枝在老马的脊骨上断成半截,她暴怒是苦痛的人生使然。C.小孩被弃尸于颓败的小庙前,反映出这是一个贫穷、动荡、民不聊生的时代,展现出劳动人民生活的辛酸苦楚。D.王婆受到地主的压榨,生活过得十分的拮据,为了缓解生活带来的压迫,不得不将老马卖给屠夫来换取一些钱财。(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本第二段选择了黄叶、树林等典型意象,多角度再现了深秋的肃杀与荒芜,凸显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奠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B.文本以王婆的视角,描述了躺在旷野的小庙前被谷草束扎着的死去的小孩。这一细节描写,再现了底层百姓悲惨的生活,深化了主题。C.小说虚写“屠场”,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同时运用象征手法,真实表现了在地主阶级压迫下农民的生存环境。D.小说的语言不事雕琢,把朴素的描绘和强烈的抒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烘托出动人心弦的艺术氛围。(3)请简要分析二里半这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4)文末写道“王婆半日的痛苦没有代价了!王婆一生的痛苦也都是没有代价”,请结合文本探究这句话的深刻意蕴。【解答】(1)D.“为了缓解生活带来的压迫,不得不将老马卖给屠夫来换取一些钱财”分析错误。从后文“家中地主的使人早等在门前,地主们就连一块铜板也从不舍弃在贫农们的身上,那个使人取了钱走去”可知,是地主强迫卖掉的。故选D。(2)D.“强烈的抒情”错误。小说语言朴实沉郁。故选D。(3)①推动情节发展。结合“下汤锅是下不得的……下汤锅是下不得……”“算了吧!算了吧!不下汤锅,还不是等着饿死吗?”可知,二里半与王婆的对话交代了老马的结局,同时王婆与二里半在卖马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丰富了文章内容。②刻画王婆形象。结合“二里半感到非常悲痛,他痉挛着了。过了一个时刻转过身来,他赶上去说……但是怎样办呢?二里半连半句话也没有了!他扭歪着身子跨到前面,用手摸一摸马儿的鬃毛。老马立刻响着鼻子了!它的眼睛哭着一般,湿润而模糊。悲伤感立刻掠过王婆的心。哑着嗓子,王婆说”可知,二里半的善良与不舍反衬出王婆的隐忍与无奈,使王婆的形象更加丰满。③揭示主题。结合“五年前它也是一匹年青的马,为了耕种,被伤害得只有皮毛蒙遮着骨架。现在它老了!秋末了!收割完了!没有用处了!只为一张马皮,主人忍心把它送进屠场”可知,二里半和老马相依为命,王婆与老马也难以割舍,他们都不忍心将老马送进屠场,但现实是残酷的,老马还是被送进屠场,揭示了底层百姓的悲惨命运。(4)结合“她哪有心思买酒?她哭着回家,两只袖子完全湿透。那好像是送葬归来一般”“家中地主的使人早等在门前,地主们就连一块铜板也从不舍弃在贫农们的身上,那个使人取了钱走去”可知,“半日的痛苦”指老马辛劳一辈子,最后却免不了被杀剥皮,在这半日中,王婆内心很痛苦;但是卖马换来的三张票子,刚到家就被地主的使人取走了,所以说王婆半日的痛苦没有代价了。结合“五年前它也是一匹年青的马,为了耕种,被伤害得只有皮毛蒙遮着骨架。现在它老了!秋末了!收割完了!没有用处了!只为一张马皮,主人忍心把它送进屠场。就是一张马皮的价值,地主又要从王婆的手里夺去”可知,“一生的痛苦”指王婆辛苦一辈子也不过如老马畜生一般活着,付出了痛苦而没有任何回报,最后也难逃一死,所以说王婆一生的痛苦也都是没有代价的,反映了那片土地上农民的贫穷与辛酸生活,一种几乎令人绝望的生存状态。答案:(1)D(2)D(3)①推动情节发展。二里半与王婆的对话交代了老马的结局,同时王婆与二里半在卖马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丰富了文章内容。②刻画王婆形象。二里半的善良与不舍反衬出王婆的隐忍与无奈,使王婆的形象更加丰满。③揭示主题。二里半和老马相依为命,王婆与老马也难以割舍,他们都不忍心将老马送进屠场,但现实是残酷的,老马还是被送进屠场,揭示了底层百姓的悲惨命运。(4)突出王婆内心的苦楚,进一步展现出劳苦人民的无奈与悲伤,从大的背景中折射出人的一种绝望的主存状态。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子贡问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孔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贤者也。”子贡曰:“然则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子曰:“赐,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汝闻进贤为贤耶?用力为贤耶?”子贡曰:“进贤贤哉。”子曰:“然。吾闻鲍叔达管仲,子皮达子产,未闻二子之达贤己之才者也。(节选自《孔子家语•卷三》)材料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孟子•告子上》)材料三: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天、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倘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节选自《墨子•尚贤上》)(1)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故得士A则谋不困B体C不劳D名E立F而功成G美章H而恶不生(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恶,讨厌、憎恨,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的“恶”意思和用法都相同。B.辟,逃避,与材料三中“举公义,辟私怨”中的“辟”意思不相同。C.就,担任,与《<论语>十二章》中“就有道而正焉”的“就”意思不相同。D.劝,劝勉、鼓励,与《兼爱》中的“恶得不禁恶而劝爱”的“劝”意思和用法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C)A.孔子认为子贡的徒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贤者。B.孟子认为所有人都应该逃避灾祸,保全生命,这是人的本能。C.墨子的“尚贤”思想带有“法先王”“贵义”的浓郁情结,使其更具合理性和道德光彩。D.墨子认为要给予贤者很高的爵位和很多的俸禄,政令不断发出,百姓才不会畏惧。(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吾闻鲍叔达管仲,子皮达子产,未闻二子之达贤己之才者也。②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5)请根据材料概括贤者应具备哪些特点。【解答】(1)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得到了贤士的辅佐,谋划就不会受困,身体不会劳累,名声得以树立,功业得以成就,美好的声誉得以彰显,恶行不会产生。“故”引出结论“得士”的诸多好处,“谋不困B体C不劳D”结构一致,故应在中间B处断开;同理“名E立F而功成G美章H而恶不生”是两个“而”字连接的并列结构,故应在G处断开。两组并列结构中间D处断开。断句为:“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故断句为:BDH。(2)A.错误。文中的“恶”是“丑恶的事情”的意思,“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的“恶”是“厌恶”的意思,二者意思不同;“羞恶之心”是名词,所以“恶”是形容词作定语,而文中的“恶”是名词。句意:美好的事物就会出现而丑恶的事情就不会发生。/没有对自己所不做的事感到羞耻和厌恶的心,不能算是人。故选A。(3)A.“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贤者”错误,由原文第一段“今子贡贤于仲尼矣。子贡能知贤,仲尼不能知贤也”可知,孔子是说子贡能识别贤者,而自己不能,这不是说子贡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贤者;B.“所有人都应该逃避灾祸,保全生命”错误,由原文第二段“……使避祸之道没有比这更好的了。不肖者可以逃避灾祸,保全生命”可知,孟子认为不肖者应该逃避灾祸,保全生命,而不是所有人;D.“墨子认为要给予贤者很高的爵位和很多的俸禄,政令不断发出,百姓才不会畏惧”错误,由原文第三段“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可知,墨子认为要尊崇有才能的人,不偏袒父兄,不偏爱富贵,不爱宠美色,才能让百姓不断向善、远离罪恶而自己没有察觉到,而不是“给予贤者很高的爵位和很多的俸禄,政令不断发出”。故选C。(4)①达:动词,使……显达,意译为“提拔”。“贤”:比……有才能。“……者也”判断句标志。译句:我听说鲍叔牙提拔了管仲,子产提拔了子皮,却没有听说他们提拔过比自己更贤能的人。②列,排列,指使之有爵位。尚:崇尚,推崇。德、贤:形容词作名词,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虽,即使,表假设。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译文:排列爵位来尊崇贤者,即使是在农夫和工匠中,有才能的人就提拔他。(5)①能够识别更贤能的人: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提到鲍叔牙推荐了管仲,子皮推荐了子产,但并未听说他们推荐过比自己更贤能的人。这表明贤者不仅要有自知之明,还要有识人之明,能够发现并推荐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才。②不追求个人的名利:材料中没有直接提到贤者不追求名声,但通过孟子的比喻,我们可以推断出贤者不太关注个人的名利,因为他们更重视道德和正义。③不逃避危难:同样,材料中没有直接提及贤者面对危难的态度,但通过孟子的观点,我们知道贤者在面对生死抉择时,能够坚守道义,舍生取义,这可以间接表明他们不逃避危难。④不偏袒亲人,不偏爱富贵,不宠爱美色:这一点在提供的材料中没有直接讨论,但墨子在材料中提到的“举公义,辟私怨”可以理解为贤者应公正无私,不因个人关系或物质利益而偏袒。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贤者应具备的特点包括能够识别并推荐更贤能的人、不追求个人名声、不逃避危难,以及公正无私。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贤者的形象,他们不仅是道德上的楷模,也是政治和社会中的中流砥柱。答案:(1)BDH(2)A(3)C(4)①我听说鲍叔牙提拔了管仲,子产提拔了子皮,却没有听说他们提拔过比自己更贤能的人。②排列爵位来尊崇贤者,即使是在农夫和工匠中,有才能的人就提拔他。(5)①贤者能够识别更贤能的人;②贤者不追求好的名声;③贤者不逃避危难;④贤者不偏袒亲人,不偏爱富贵,不宠爱美色。参考译文:材料一:子贡问孔子:“现在的大臣中谁最贤德?”孔子说:“我还没有见识到,从前,齐国有鲍叔牙,郑国有子皮,他们是贤人。”子贡说:“那么齐国没有管仲,郑国没有子产吗?”孔子说:“赐啊,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听说推荐贤才就是贤人吗?努力施展才能就是贤人吗?”子贡说:“推荐贤才,是贤人啊。”孔子说:“是的。我听说鲍叔牙推荐了管仲,子皮推荐了子产,但没有听说他们两人自己有贤才。”材料二: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材料三:所以古代圣王为政,给有德的人安排职位并尊重贤能的人,即使身处农业与手工业、市集的人,如果有才能就选用他。给他高官厚禄,让他担当大任,给予他决断的权力。墨子说:“爵位不高,百姓就不尊敬他;积蓄和俸禄不丰厚,百姓就不信任他;政令不果断,百姓就不畏惧他。”提出这三件(爵位、俸禄、政令)来授予贤者,并不是对贤者的恩赐,而是想要事业成功。所以在这时,以德行来安排职位,按官职从事于职事,按功劳(的大小)决定赏赐(的多少),衡量功劳(的大小)而分配俸禄。所以官吏没有永远不变的富贵,而百姓也不会自始至终贫贱;有才能的人就选用他,没才能的人就使之居于下位。提拔正直无私、行为合‘义’的人,避免为私利而相互仇恨的人,这就是说的这样的言论。所以古代尧在服泽(地名)的北边(阳:水的北面)选拔舜,把政权交给他,天下安定;禹在阴方(地名)之中选用益,把政权交给他,九州平定;汤在厨房之中选用伊尹,把政权交给他,谋略成功;文王在从事渔猎之中(罝罔:张网捕鸟兽的网)推举闳天、泰颠,把政权交给他们,商朝末年西方的各个部落臣服。所以在这个时候,即使是处在厚禄尊位的臣子,没有不心存敬畏(而认真办事)的;即使是从事农业和手工业、市集的人,没有不竞相劝勉而崇尚道德的。所以士这种人能用为得力助手。所以得到士人(的辅佐),谋略就不会受挫,身体不必劳苦。名声就会建立,功业就会成功,美好的事物就会到来,丑恶的事物就不会发生,这就是由于得到了士人的缘故。墨子说:“得意之时不可不举用贤士,不得意之时也不可不举用贤士。如果想继承尧舜禹汤的大道,就不可不尊崇贤士。尊崇贤士,是为政的根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书愤二首(其一)陆游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①嚼齿空②。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注】①张巡:唐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安史之乱时,与许远共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坚守数月,城破被害。②嚼齿空:《旧唐书•张巡传》:“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诗的开头情绪激昂,颈联描写细腻,对偶精工,起到了铺垫的作用。B.颔联写作者的耿耿孤忠不减苏武、张巡二人,有天地可鉴。此联补足上联之意。C.上林苑,是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之地。D.“春芜”意为生机勃勃之景,配以“细雨”滋润,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2)有人说这首诗“既言志又书愤”,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本诗是如何抒发这些复杂的感情的?【解答】(1)D.“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错误,“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丝丝的春雨飘洒在上林苑的乱草上,清冷的夜月照见了洛阳宫的断砖破墙。“春芜”“夜月颓垣”写的是凄凉之景,并非是象征国家的繁荣昌盛。故选D。(2)首联“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抒发了诗人光阴既不待我,衷肠亦无处可诉的愤懑之情。“只凭天地鉴孤忠”,我只能让天地知道我耿耿孤忠,诗人用“天地”代表国家,用“孤忠”表明自己的忠贞。颔联“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抒发了对苏武、张巡等古代英雄的同情。作者也对他们那种忠诚进行了赞美。颈联“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抒发了诗人对沦陷国土的思念和对朝廷不图恢复的不满之情。“春芜”“夜月颓垣”写出了凄凉之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沦陷国土的思念。尾联“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直抒胸臆,人虽年迈,但是报国的壮志却未老去,即使马革裹尸也当为鬼中之雄,表现了诗人誓死报国的决心。答案:(1)D(2)①首联用“白发萧萧”“只凭天地鉴孤忠”抒发了诗人光阴既不待我,衷肠亦无处可诉的愤懑之情。②颔联用“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抒发了对苏武、张巡等古代英雄的同情。③“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抒发了诗人对沦陷国土的思念和对朝廷不图恢复的不满之情。④尾联“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直抒胸臆,人虽年迈,但是报国的壮志却未老去,即使马革裹尸也当为鬼中之雄,表现了诗人誓死报国的决心。译文:我这白发稀疏的老头幽住在镜湖旁,只有公正的天地能洞察我报国无门的忠肝义肠。遭难的苏武熬住了十数年吞毡咽雪的风霜,忧愤的张巡面对叛贼恨得把牙齿咬碎嚼光。丝丝的春雨飘洒在上林苑的乱草上,清冷的夜月照见了洛阳宫的断砖破墙。我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纵然死了我也能做鬼中雄杰英明流芳!赏析:本诗抒发自己的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愤懑。其时,诗人年迈力衰,远离朝廷。他想到,光阴既不待我,衷肠亦无处可诉,只好凭天地来鉴察自己的一片孤忠。紧接着,诗人抚今追昔,想起了古人。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牙,不屈而死。作者的耿耿孤忠,不减他们二人,有天地可鉴。此联补足上联之意。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之地。首二联情绪激昂,一气直下。这一联则描写细腻,对偶精工,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最后一联一吐胸臆,直点主题,语气激昂,情绪悲壮,表现了“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诗语)的英雄本色。(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语文课上,孔老师使用《<论语>十二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两句话,引导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要虚心学习、自我反省。(2)《春江花月夜》中的“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两句,把江、月、花等融为一体,描写出一种空灵而美妙的景象。(3)《将进酒》中作者用借代、比喻等手法表达对权贵的蔑视,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的两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解答】故答案为:(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重点字:贤、省)(2)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重点字:霰)(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重点字:馔)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共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题I(12分)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过敏是一种免疫反应,是人体对于特定物质的异常反应,也称为变态反应。有些人的生活环境比较干净,他们每天打扫卫生,用酒精等消毒剂清洁衣物和地面,勤洗勤换衣物,不知道为什么事与愿违,还会被过敏问题反复困扰。难道生活环境越干净,人越容易过敏吗?难道爱干净是错的吗?我们需要知道,日常环境中的微生物大部分是有益的,①。有益细菌长期生活在口腔、肠道、呼吸道中,构成了人体的免疫屏障,帮助免疫系统学习识别真正的威胁,从而可以抵抗有害病原,维持免疫平衡。有时人体接触少量的细菌,既能增强免疫力,又不至于生病。太爱干净,可能也是错的。如果将家里清洁成一个几乎无菌的环境,这种过度清洁的行为会造成有益细菌缺失,就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失衡,这样②。所以讲究卫生很重要,但要注意适可而止,平衡清洁与健康的关系。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是和细菌等微生物和谐共生的,人不可能完全生活在无菌环境中。我们的免疫系统也需要接受自然界各种复杂物质的刺激,才能变得更强。可以说,从预防过敏的角度来说,多与自然环境接触是大有裨益的。清洁、消毒时,建议使用温和、无害的清洁剂代替强力消毒剂。过度使用抗菌产品会导致菌株抗药性增强,还可能干扰人体自有的微生物群。我们可以选择有“生物降解”标识的清洁产品,这些产品对环境友好,对人体微生物群的影响也较小。①免疫力低下时过敏容易发作,②只要过敏人群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④以杜绝过敏发展成慢性疾病,⑤对身体造成更大伤害。(1)请为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文中最后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画波浪线的“打扫卫生”,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解答】(1)第一处横线前强调日常环境中大部分微生物是有益的,后面举例说明了有益细菌对人体免疫系统等方面的益处,所以此处应填类似“它们对人体健康有益处”的语句,承接前文并引出后文内容;第二处横线前面提到过度清洁造成有益细菌缺失会导致人体免疫失衡,根据前文关于过敏与免疫失衡的关联等内容,此处应填“就容易出现过敏问题”,使逻辑连贯。(2)②句中“只要”使用不当,该句表达的是过敏人群需要做的事情,并非条件关系,所以应删去“只要”;④句“杜绝”用词不当,“杜绝”强调彻底制止,此处应是防止过敏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用“防止”更合适。(3)对于词语使用是否合逻辑,需要从其所处语境以及词语本身含义等方面来综合考量。“打扫卫生”是一个常用的动宾短语,从语义上来说表达的是通过清理、清扫等行为使环境变得洁净的意思。在这里要判断它在文中使用是否合理,就要看它在整个关于过敏与生活环境清洁相关论述的语境中是否符合表达习惯和表意需求。答案:(1)①它们对人体健康有益处②就容易出现过敏问题(2)序号②表述不当,应改为“过敏人群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序号④表述不当,应改为“防止过敏发展成慢性疾病”。(3)看法:可以使用。理由:“打扫卫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种表达方式,虽然从严格的语法逻辑来讲,“卫生”并非是可以“打扫”的具体事物,“打扫”的应该是灰尘、垃圾等,但在语言习惯中,用“打扫卫生”来表示进行清洁环境、去除污垢杂物等让生活环境变得干净整洁的一系列行为,大家都能明白其意思。在这段文字论述生活环境清洁情况与过敏问题关系的语境里,使用“打扫卫生”这样通俗易懂、符合日常表达习惯的词语,能自然流畅地引出后面关于清洁环境却出现过敏问题等相关内容的阐述,所以是可以使用的,并不存在不合逻辑的问题。(二)语言文字运用题Ⅱ(4分)7.(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红楼梦》中,元春在省亲之后的元宵节,让宫人送来灯谜让大家猜、同时要求贾府众人也各出一首灯谜附和,贾政看过众人所写的灯谜之后,顿感不祥之兆,后来果然一语成谶。请从下面的灯谜中选择一个,指出谜底并简析它的“谶语”的内容。(1)贾母的灯谜:猴子身轻站树梢。(2)贾政的灯谜: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1年物流项目管理年终工作总结5篇
- 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总结
- 会计述职报告范文15篇
- 2023年实验室工作计划安排(四篇)
- 世界风险投资企业案例
- MLEM算法全过程推导
- 国内外护理人员等级现状及我国护理人员等级划分的设想
- 市场营销学习心得10篇
- 自我介绍演讲稿怎么写?【5篇】
- 2022新学期中学生励志演讲稿三篇
-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
- 物业接管验收必须具备的条件
- 土石坝沉降及其实测数据分析计算
- plc--病床呼叫系统
- 永煤集团顺和煤矿液压销齿弯道推车机技术规格书
- 九型人格测试之180题(完整版)和答案解析
- LS-MASTER-K-指令手册
- 清单计价规范附录附表详解PPT课件
- 光刻胶知识简介
- 乌兹别克语字母表
- 微机室学生上机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