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_第1页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_第2页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_第3页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_第4页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构建与运用:朗诵诗歌,学会用诗眼来解读诗歌内容。思维发展与提升:在诗意的想象中诵读诗歌;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美。文化传承与理解: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和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核心素养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东晋浔阳(今九江)人。自称五柳先生,谥(shì)号靖节先生,田园诗人、被誉为“千古隐逸之宗”。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陶渊明到29岁时才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就回家了。后又时隐时仕。诗人简介早年28岁前“大济苍生”陶渊明的仕隐经历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hé)思远翥(zhù)”的大志。一起一落:29岁江州祭酒,因厌恶官场污浊而辞职归家,后被召为江州主簿,不就。二起二落:36岁江陵,任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僚,但桓玄阴谋篡权,陶再度失望,次年,借陶母去世,丁忧归家,闲居3年,田园避世。三起三落: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又改任建威将军刘敬宜的参军。但因时局动荡,再度辞官。四起四落:40岁(公元405年8月)为彭泽令,11月弃官归隐,只做80天县令。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归隐田园共20多年,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44岁时家遭火灾,急剧贫困,427年秋,深感不久于人世,写三首《挽歌诗》,一篇《自祭文》。“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乃窘迫之写照。中年29

41岁“误入歧途”晚年41岁后“归隐田园”

创作背景至义熙元年(405)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过上隐居田园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平淡、清高,有气节

回顾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首诗在内容方面有何特点?

文体知识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桃花源记》、《饮酒》、《归去来兮辞》和《归园田居》等诗文都是田园诗的代表作。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

文体知识山水田园诗发展脉络晋田园诗派陶渊明南朝·宋山水诗派

唐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谢灵运

文体知识山水田园诗的内容

对宁静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与热爱;②

描写优美的农村风光,歌颂田园山水的美好风光;③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怀,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诗意朗读、寻找诗眼àizhuō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yìn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疏通词意适应世俗气韵情致天性本性田园生活世俗的种种束缚应为十三被关在笼中的鸟。羁,约束。深水,潭译文: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性格本来就爱好山野。错误地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三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疏通词意农田译文: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持守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间持守愚拙的本性四周围绕遮蔽罗列、排列迷蒙隐约的样子轻柔的样子顶端疏通词意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门户庭院世俗的繁杂琐事静室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指束缚本性的俗世。归耕田园译文: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空闲,余暇诗意朗读,寻找诗眼《归园田居》这一诗题,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哪个字是我们理解诗歌的关键?诗意朗读,寻找诗眼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从何而归?

脉络梳理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从何而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找出对应的诗句,回答有关“归”的细节问题。

1、从何而归?尘网、樊笼比喻什么?官场生活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以“尘网”“樊笼”作比,写出了官场的污浊、肮脏、压抑,以及对人性的束缚。表明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从而表达了他对官场极大的厌恶。“误”字,既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又写出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情。

2、为何而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前两句表达作者天性热爱山水、热爱自由,与官场的行事作风存在天然的矛盾。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用比喻形象地写出身在官场,心系田园的心情,表达对自由田园的向往。“守拙”一词意为守住不能顺应世俗取巧的愚笨,也就是要守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为何而归?思考: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做官?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仅一个“误”字就能解释?①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救济天下”的抱负。要实现理想追求,只能当官,走仕途之路。②家学渊源:曾祖父陶侃为开国元勋,祖父、父亲均担任过太守。③生活所迫:父亲在9岁去世后,家道中落,谋求生计(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做官退隐官场的黑暗与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让其感到束缚矛盾心理为何而归?根本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爱丘山、恋旧林、思故渊(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误、三十年、尘网、樊笼(为了不受官场影响而迷失本心)保持自己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3、归向何处?归向园田诗歌中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田园生活?知识补充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烟景语近远视听白描手法狗吠鸡鸣静动衬情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淳朴自然、宁静闲适、空旷清新、恬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景

景物描写手法描写顺序:远近、高低、时间空间变化色彩运用:明暗对比,绘形绘色表现手法:动静(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衬托(正衬:乐景乐情、哀景哀情;反衬: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动衬静)渲染、白描、工笔(细节)修辞: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白描手法白描又叫简笔勾勒,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少用或不用形容词,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

4、归去如何?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无尘杂”“有余闲”衬托诗人恬淡的心境。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展现轻松、平和、喜悦之情。

末两句直接抒发回归田园的欣喜之情。而一个“返”有重回的意思,可以看出陶渊明把田园当成自己的归宿,写出了那种归后的释然、舒畅的心情。表现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的独立与自由的高洁品质。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对回归田园的欣喜愉悦返璞归真(【解释】: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返朴归真”。

这种生活方式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

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探究分析1、归隐也意味着退避。你认为诗人退避了什么?你如何评价诗人的退避?

明确:退避了俗世的污染,尘网的羁绊,樊笼的束缚;但也退避了担当和奉献。陶渊明曾几仕几隐,充分说明了他心中从来没有忘却出仕的想法,但是当时的官场生态,与他的个性、人格实在存在着太大的冲突,所以最终才选择放弃理想,回归山林。

探究分析2、结合《归园田居》(其一)及以下诗文,从物质条件(衣食住行)、耕作情况等角度分析陶渊明“归园田”后的真实处境。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节选)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探究分析2、结合《归园田居》(其一)及以下诗文,从物质条件(衣食住行)、耕作情况等角度分析陶渊明“归园田”后的真实处境。明确:(1)物质条件:衣:“短褐穿结”,穿的是粗布短衣,上面还打满了补丁;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因贫而不能满足“嗜酒”的爱好;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还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草屋八九间”,据《考工记》记载:“葺屋三分。”《疏》曰:“谓屋南北深一丈二尺。”换算成今天的面积,八九间共九十多平方米。陶家一家七口住,有点拥挤。

探究分析2、结合《归园田居》(其一)及以下诗文,从物质条件(衣食住行)、耕作情况等角度分析陶渊明“归园田”后的真实处境。(2)耕作之苦:“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月光扛锄归去,不辞辛苦、披星戴月地劳作,也只能得到个“草盛豆苗稀”,野草茂盛,豆苗稀疏。收入:“方宅十余亩”,据考证,晋时的十余亩,约合今天的七亩地,按当时的生产力,年产粮约两千多斤。

3.综上,你怎么看待陶渊明“归园田”后的生活?陶渊明,一介文人,不擅农事,辞官后的生活并不想人们想象的那般闲适潇洒,也由此可知,弃官归隐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浪漫之事。即便如此,在以“学而优则仕”为读书人的必然追求、以士人劳动为耻的古代,陶渊明毅然决然离开官场、回归田园,开荒南野、箪食瓢饮,还能自得其乐,这是难得而又可贵的。探究分析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