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绵阳中学高2022级高三上期第三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袁媛、董智慧审题人:秦鸿玉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农村,有些地方的地下水,喝进嘴里会有很重的咸苦味,也就是老百姓经常说到的水碱大。这类地方的土壤往往非常贫瘠,农作物产量很低甚至无法成活,在雨季过后,地面会凝结出一层白色粉末,这就是盐碱地。土壤是一个包含固—液—气的复杂的系统,其除了本身的固体颗粒外,还包含有可溶性盐类,通常情况下它们在土壤溶液中作为营养成分,但当这些离子的浓度达到足以对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时,这些营养成分就变成了危害,使得土壤失去了生产能力,形成了盐碱地。一般来说土壤中盐分的运移离不开地下水的参与,而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地区,地下水中的盐分受到地表蒸发的影响更容易在地表聚集,因此容易发生盐碱化。按照土壤中盐分的来源及形成过程,土壤盐渍化可以划分为原生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前者是因为受到当地气候、土壤岩性、地下水运动条件的限制,造成了自然状态下地下水位较高,从而形成土壤含盐量过高的问题,后者是人为操作或者管理失误等因素,如灌溉量过大或排水不畅,导致地下水位过浅,表层土壤盐分过高的现象。盐碱地的形成既与自然因素有关,又与人为因素有关。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文条件等,人为因素包括对土地的不合理灌溉及耕作等。盐碱地不仅妨碍工程建设,而且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农林业生产,给环境、经济和社会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摘编自何锦《大地之荡——盐碱地》)材料二: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而言,半干旱半湿润区的盐碱地从来都不是“无用之地”,而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端稳“中国饭碗”,综合利用盐城地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一块重要“拼图”。全球盐碱地的分布遍及30多个国家。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球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盐碱地,包括已利用的盐碱化耕地、盐碱荒草地和干旱区盐漠土地约有9913万公顷(约合15亿亩),面积居世界第三。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潜力,不仅仅体现在面积上。改造后的盐碱地能变成优质的耕地,粮食生产能力剧增。黄淮海平原历史上是我国盐碱地的重灾区。而地处河北邯郸市东北部太行山东麓海河平原的曲周县,更是有名的“老碱窝”。20世纪70年代,曲周县北部盐碱地中心的张庄村建立了治碱实验站,开始了“改土治碱,造福曲周”的事业。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研究者们提出了黄淮海平原季风气候带区域水盐运动规律和“工程生态设计方法”,建立了盐渍化障碍因素综合治理工程配套体系,到1988年,完成了曲周北部28万亩盐碱地综合治理的任务。有资料显示,1972年,张庄村粮食亩产量只有79公斤。到了1978年,粮食亩产量达到500公斤,结束了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很大,治理难度也不小。其根源就像老百姓所说的,“碱是天生的,盐是地长的”,无法完完全全去掉。盐碱地治理还面临着长期性和反复性。多年来,新垦荒地的分布多在灌区边缘,大部分开垦的是重盐碱土;而新垦地土地未精平细整,灌水不均匀,造成低处积水,也容易高处积盐。全世界现有灌溉土地中,约有一半由于灌排体系管理运行不到位,使地下水水位抬高、盐分在耕层逐渐积累,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问题。(摘编自梅隆、刘自艰、赵倩倩《从“治理”到“适应”,重新认识盐碱地的价值》)材料三:我国治理盐碱地有两种思路:一是“以地适种”,即改良盐碱地以适应作物生长;二是“以种适地”,即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目前,选育耐盐碱植物是个大难题,很多研究常规使用的材料,如水稻、玉米等,起源地或种植地并不具备盐碱地条件,筛选到关键基因自然也很难。因此,如何“唤醒”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盐碱地、发展耐盐碱作物,是困扰科学家的难题。研究人员将目光转移到了具备高耐盐碱性、高生物量、高蛋白含量的高粱上。研究人员从国内外搜集了352个不同品系的高粱材料,创新地采用混合碱体系来筛选,有效解决了碳酸氢钠分解带来pH值不稳定问题。根据高粱在高盐碱土的生长状况,分为耐盐碱品种和不耐盐碱品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确认性状表现与基因片段的对应关系,将最优耐盐碱的高粱个体基因与耐碱性较差的高粱基因进行比对,最终锁定耐碱相关基因AT1。在后续的田间试验中,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良AT1及利用AT1基因自然突变的形式改造高粱,使其在盐碱地上的耐盐碱能力和产量均得到大幅提升,由此证实了AT1基因与高粱耐盐碱之间的对应关系。除此之外,研究人员在盐碱地里培育出“中科甜438”“中科甜968”等6个国家登记甜高粱品种,通过生物改良方式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土壤的盐碱化,实现了盐碱土地的长久利用,大大增加了可利用农业土地面积。在自然界中,研究人员发现有的水稻品种含有AT1或GS3基因耐盐碱自然变异形式,而导入这种自然变异形式的6个北方水稻品种种植面积较大,且已走上了百姓餐桌。(摘编自李云清、于菲菲、谢旗《盐碱地里的“甜蜜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当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类的离子浓度过高时,就会影响土壤的性状和植物的生长,最终会使土壤的生产能力减弱,形成盐碱地。B.我国土地资源有限,要实施“藏粮于地”的战略,最关键的就是要修复改良半干旱半湿润区的盐碱地,使其适宜农作物生长。C.我国盐碱地面积大,有开发利用的潜力,经过改造后能变成优质的耕地,其粮食生产能力会显著增长,甚至超过一般的耕地。D.研究人员将部分水稻品种中含有的AT1或GS3基因耐盐碱自然变异形式导入部分北方水稻的品种中,并进行广泛种植,使之能够食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地下水位比较低的地区,地下水中的盐分难以受到地表蒸发的影响,不容易在地表聚集,因此这些地区不易发生盐碱化。B.全世界现有灌溉土地中,绝大多数是由于灌排体系管理运行不到位,导致地下水位过浅,表层土壤盐分过高,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C.治理盐碱地不易,人们无法完全根除盐碱,这就要求人们长期治理、反复治理,并且警惕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问题。D.高粱具有高耐盐碱性、高生物量、高蛋白含量的特点,科研人员不断对其进行试验、筛选、比对,最终锁定其耐碱相关基因AT1。3.结合材料三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治理盐碱地举措”的一项是()A.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重点突破土、肥、水、种等关键技术,主要解决了环渤海地区1000多万亩盐碱荒地的粮食生产问题。B.盐碱地上不只能生产粮食,科研人员因地制宜,还发展了耐盐碱中草药、牧草、林果等特色作物的种植,不断挖掘其农业生产潜力。C.近年来,在新疆克拉玛依小拐乡新垦盐碱荒地上,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以生物改良为主的综合试验。D.某地用塑料薄膜覆盖盐碱土壤,并设置地表沟渠、铺设地下暗管、灌溉土壤,从而加快盐碱离子淋溶速度,降低表层土含盐碱量。4.科普文的语言讲究严谨准确,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其语言的严谨准确体现在哪些方面。5.三则材料均围绕农业发展中盐碱地的治理与利用展开,其在内容上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山水李广田①先生,你那些记山水的文章我都读过,我觉得都很好。但我又有一个奇怪念头:我再也不愿意读你那些文字了,我疑惑那些文字都近于夸饰,而那些夸饰是会叫生长在平原上的孩子悲哀的。你为什么尽把你们的山水写得那样美好呢?我现在以一个平原之子的心情来诉说你们的山水:在多山的地方行路不方便,不如平原坦坦荡荡;在山里的人很不容易望到天边,因为乱山遮住了你们的望眼;你们喜欢写帆,写桥,写浪花涛声,但在我平原人看来,却还不如秋风禾黍、古道鞍马更为好看。此外似乎应该有许多理由,然而我不能再写出来了。唉唉,我多么蠢,我想同你开一回玩笑,不料却同自己开起玩笑来了,我原是要诉说平原人的悲哀呀。我读了你的文章,我乃想起了我的故乡,我不能忘记那块平原的忧愁。②我们那块平原上自然是无山无水,然而平原的子孙们是如何的喜欢一洼水,如何喜欢一块石啊。那里当然也有井泉,但必须是深及数丈之下才能取得他们所需的清水。他们爱惜清水,就如爱惜他们的金钱。孩子们巴不得落雨天,几个雨点已使他们的灵魂得到滋润,一旦大雨滂沱,更要乐得发狂。他们在深仅没膝的池塘里游水,他们在小小的水沟里放草船,他们从流水的车辙想象大河,又从稍稍宽大的水潦想象海洋。远山人带来小小的光滑石卵,他们猜想那块石头的来源,说那是从什么山里采来的,为几千万年的山水所冲洗,于是变得这么滑,这么圆,又这么好看。去过远方的人回来惊讶道:“我见过山,我见过山,完全是石头,完全是石头。”于是听话的人在梦里画出自己的山峦。他们看见远天的奇云,便指给孩子们说道:“看啊,看啊,那像山,那像山。”孩子们便望着那云彩出神。平原的子孙对于远方山水真有些好想象,而他们的寂寞也正如平原之无边。先生,你几时到我们那块平原上去看看呢:树木、村落,树木、村落,无边平野,尚有我们的祖先永息之荒冢累累。③自从我们的远祖来到这一方平原,他们就已领受了这份寂寞。他们在这块地面上种树木菜蔬,各色花草,一切谷类。多少世代向下传延,平原上种遍了树木花草、菜蔬五谷,也造下了许多房屋和坟墓。但是他们那份寂寞却依然如故,他们常常想到些远方的风景,那是梦想,也是梦忆,他们仿佛曾看见些美好的去处。他们想,为什么这块地方这么平呢,为什么就没有一些高低呢。他们想以人力来改造他们的天地。④你也许以为这块平原是非常广远的吧。不然,南去三百里,有一条小河,北去三百里,有一条大河,东至于海,西至于山,俱各三四百里。这里并不广袤,然而住在这平原的我们的祖先,却觉得这天地之大等于无垠。我们的祖先住在这里,与一个孤儿被舍弃在荒岛上无异。我们的祖先想用自己的力量来改造天地。平原的人们用铣,用锹,用刀,用铲,用凡可掘土的器具,南至小河,北至大河,凿成了一道大川流。先生,从此以后,我们的祖先才可以垂钓,可以泅泳。可以行木桥,可以驾小舟。你还必须知道,那时我们的祖先都很勤苦,男耕耘,女蚕织,所以都得饱食暖衣,平安度日。既已有了河流,然而我们的祖先仍是觉得不够美好,他们还需要在平地上起一座山岳。⑤一道活水既已流过村东,我们的祖先又在村西起始第二件工程。他们用大车,用担子,用篮子,用布袋,用一切可以盛土的东西,运村南村北之土于村西;又把河水引入村南村北的新池,于是一曰南海,一曰北海。村西已聚起了一座十几丈高的土山,我们的祖先远去西方,采来西山之石,又到南国,移来南山之木,把一座土山装点得峰峦秀拔,嘉树成林。年长日久,山中梁木柴薪,均不可胜用,珍禽异兽,亦时来栖止。农事有暇,我们的祖先还乐得扶老携幼,携酒登临。南海北海,亦自鱼鳖繁殖,萍藻繁多,夜观渔舟火,日听采莲歌。先生,你看我们的祖先曾过了怎样的好生活呢。⑥唉唉,说起来令人悲哀呢,我虽不曾像你的山水文章那样故作夸饰——因为平原的子孙谁都得承认这些事实,而且也乐意提起这些光荣——然而我却是对你说了一个大谎,因为这是一页历史,一个故事,这故事是永远写在平原之子的记忆里的。⑦我离开那平原已经有好多岁月了。时间使我这游人变老,我却相信那块平原还依然当初。那里仍是那么坦坦荡荡,也仍是那么平平无奇。你也许会问我:祖先的工程就没有一点影子,远古的山水就没有一点痕迹吗?当然有的,不然这山水的故事又怎能传到现在,使后人相信呢。我忆起孩提之时,我跟随老祖父到我们的村西,老祖父像在梦里似的,指点着深埋在土里而只露出了顶尘的一块岩石说:“这就是老祖宗的山头。”又走到村南村北,见两块稍低下的地方,指点说:“这就是老祖宗的海子。”村东也有一条低下的去处,当然就是祖宗的河流。我在那块平原上生长起来,在那里过了我的幼年时代,我凭了那一块石头和几处低地,梦想着远方的高山、长水,与大海。(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先生”写的山水文章“近于夸饰”,是因为他夸大了笔下山水的美丽,相比之下,自己故乡平原的风景更加动人。B.平原的远祖来到平原后“领受了这份寂寞”,意思是他们虽然感受到了平原的荒凉,但是也欣然适应和接受了这里的环境。C.作者讲完远祖曾经开山辟水后,又承认“说了一个大谎”,是说祖先创造的山水是一段历史或一个故事,只残存了一点可能的痕迹。D.作者幼年时凭借故乡的石头和土地梦想远方,凸显出作者对远方高山长水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故乡无山无水的厌倦。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在行文上颇具巧思,将平原的现实和历史交错书写,使得文章思路曲折有致,摇曳多姿,与本文委婉流动的情感表达相适应。B.也许文中的“先生”并不确有其人,但以此带来的第二人称叙事,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便于情感交流,增强了文章的抒情特质。C.本文有娓语闲谈式的生活化语言,也有典雅整饬的文学化语言,整体语言风格素朴恬淡,富含诗意,展现了作者自然醇厚的艺术追求。D.作者描绘故乡山水的方式,与那些“夸饰”的文章不同。他以真诚的姿态展示了故乡的悲欢喜忧,赋予文章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8.作者在文章第①段画横线处谈到“我原是要诉说平原人的悲哀”。从全文来看,你认为作者是否做到了“诉说平原人的悲哀”?请结合全文说明你的理由。9.第②段写平原的子孙,多用“他们”;第④⑤段写平原的祖先,则多带“我们”。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世之听者,多有所尤①。多有所尤,则听必悖矣。所以尤者多故,其要必因人所喜,与因人所恶。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人有亡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𫓧也;颜色,窃也;言语,窃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𫓧也。抇其谷而得其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𫓧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己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邾之故法,为甲裳以帛。公息忌谓邾君曰:“不若以组②。凡甲之所以为固者,以满窍也。今窍满矣,而任力者半耳。且组则不然,窍满则尽任力矣。”邾君以为然,曰:“将何所以得组也?”公息忌对曰:“上用之则民为之矣。”邾君曰:“善。”下令,令官为甲必以组。公息忌知说之行也,因令其家皆为组。人有伤之者曰:“公息忌之所以欲用组者,其家多为组也。”邾君不说,于是复下令,令官为甲无以组。此邾君之有所尤也。为甲以组而便,公息忌虽多为组,何伤也?以组不便,公息忌虽无为组,亦何益也?为组与不为组,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说。用组之心,不可不察也。鲁有恶者,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其邻曰:“商咄不若吾子矣。”且其子至恶也,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恶,尤乎爱也。故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矣。(节选自《吕氏春秋·去尤》)材料二:(石)显内自知擅权,事柄在掌握,恐天子一旦纳用左右耳目以间己,乃时归诚。显尝使至诸官,有所征发,显先自白:“恐后漏尽宫门闭,请使诏吏开门。”显故投夜还,称诏,开门入。后果有上书告“显颛③命,矫诏开宫门”,天子闻之,笑以其书示显。显因泣曰:“陛下过私小臣属任以事群下无不嫉妒欲陷害臣者,事类如此非一,唯独明主知之。臣愿归枢机职,受后宫扫除之役,死无所恨。唯陛下哀怜,以此全活小臣!”天子以为然而怜之,数劳勉显,加厚赏赐,赏赐及赂遗訾一万万。初,显闻众人匈匈,言己杀前将军萧望之,恐天下学士讪己,以谏大夫贡禹明经著节,乃使人致意,深自结纳,因荐禹天子,历位九卿,礼事之甚备。议者于是或称显,以为不妒谮望之矣。显之设变诈以自解免,取信人主者,皆此类也。(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一》)【注】①尤:通“囿”,局限。②组:丝绳。③颛:通“专”。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陛下过A私B小臣C属D任以事E群下F无不嫉妒G欲陷H害臣者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色,脸色,与《燕歌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的“颜色”意思不同。B.“邾君以为然”与《劝学》“𫐓使之然也”的“然”意思相同。C.“公息忌知说之行也”与《苏武传》“宜皆降之”的“之”用法不同。D.“唯陛下哀怜”与《烛之武退秦师》“唯君图之”“唯”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丢斧子的人怀疑邻人之子,觉得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小偷,是因为他臆断是邻人之子偷的斧子;后来改变看法,是因为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错的。B.鲁国丑陋之人的父亲,即使见到了美男子商咄,也认为商咄不如他的儿子漂亮,这是他内心的局限造成的,而这个局限来源于他对自己儿子的偏爱。C.石显迫不得已辞掉了要职,并向皇帝提出请求,要去做清洁洒扫工作,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但皇帝最终没有允许,反而对他慰问勉励,宠信依旧。D.很多人认为萧望之的死是石显嫉妒和进谗言的结果,对此议论纷纷;石显通过结交明经书有节操的贡禹,并推荐其做高官,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声誉。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组与不为组,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说。(2)恐天子一旦纳用左右耳目以间己,乃时归诚。14.人们偏听偏信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和甫咏雪王安石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垄玉崔嵬。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寒乡不念丰年瑞,只忆青天万里开。【注】此诗写于王安石新法强力推行之时。和甫,王安石之弟王安礼,字和甫。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雪势之大,上句写寒风凛冽,阴云密布,下句写诗人坐看雪落山垄,玉山崔嵬,意境雄浑开阔。B.颔联进一步写雪的功能,写雪能平治险恶之所,滋润枯竭之地,尽显才德,也暗写此刻诗人心情低落怨愤。C.颈联用“便疑”“终欲”两词,写出了即使大雪包裹整个世界,而诗人相信终将迎来春天,一切都会变得美好。D.本诗不事雕琢,语气委婉,诗人咏雪,托物言志,通过对雪的赞咏,彰显出自己的胸怀和抱负。16.好的咏物诗既能观照物象本身,更能言志抒怀。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一个人在辛苦困顿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屈原列传》中有形象的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对于历史事件的评价往往莫衷一是。如司马迁认为荆轲刺秦王的行为是“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而苏洵在《六国论》中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人云:“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们在古诗词中也总能看到男儿因感伤国事而落泪,比如杜甫诗中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两年,各地文化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一批又一批网红城市接连出现在人们面前,让人①。不过,红极一时的旅游城市如何避免②而保持长盛不衰?面对旅游资源同质化难题,各地到底如何破解?旅游资源同质化,其实质是旅游产品的同质化,也是旅游体验的同质化。人们为什么会到某个特定城市旅游?在观光旅游时代,他们需要一个“到此一游”的契机,或是某场活动,或是几个景点;而在休闲度假时代,他们更需要一个“住下来”“留下来”的理由,或是独特的体验,或是别样的生活。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地貌、寒暑冷暖、花开花谢和潮涨潮落,显得较为稳定。而这里的社会文化要素是千变万化的,生活方式是③的,因此一个城市的地方性(又叫地理特征、乡土特征)更多地受到人类文化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数据中心网络设备安装与升级合同范本3篇
- 高铁车厢窗帘采购方案
- 社会责任标准化管理办法
- 2025年度跨境电子产品运输及售后服务合同范本3篇
- 市场进入策略工艺管理办法
- 康复医院治疗师聘用合同书
- 校园配餐合作合同
- 投资分红合同样本
- 国际健身中心检查井施工协议
- 企业团队建设光荣院管理办法
- 2024年度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合同
-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含答案)1
- 门诊护士课件教学课件
- 全国自考社会经济调查方法与应用真题
- 中医妇科疾病的治疗(完美版)课件
- 箱式变电站设备维护保养方案
- 机械设计Ⅰ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英语演讲技巧与实训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智慧水产养殖解决方案10.9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课件(图文)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环境健康与安全(EHS)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