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0题,每题2分,共计8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学说指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B.魏尔肖指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C.细胞学说将人们对生物的研究从宏观领域带入到微观领域D.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答案】A【详析】A、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A错误;B、魏尔肖指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对细胞学说做了补充,B正确;C、细胞学说将人们对生物的研究从宏观领域带入到细胞层次,进入微观领域,C正确;D、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涉及魏尔肖等科学家的修正和补充,D正确。故选A。2.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B.淀粉的单体是葡萄糖C.胰岛素的单体是氨基酸D.R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答案】D〖祥解〗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中的多糖。【详析】A、生物大分子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A正确;B、淀粉为多糖,其单体为葡萄糖,B正确;C、胰岛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的单体为氨基酸,C正确;D、RNA的单体为核糖核苷酸,D错误。故选D。3.农谚有云:“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由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B.农作物细胞内自由水越多,越有利于越冬C.农作物从外界吸收的磷酸盐可用于合成ATPD.一次施肥不能太多,避免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烧苗【答案】B【详析】A、自由水参与许多化学反应,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因此自由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A正确;B、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因此农作物细胞内自由水越多,越不利于越冬,B错误;C、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P,故农作物从外界吸收的磷酸盐可用于合成ATP,C正确;D、如果一次施肥太多,导致土壤溶液的浓度过高,使农作物根细胞失水,俗称“烧苗”,D正确。故选B。4.下列有关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道蛋白可参与物质运输 B.ATP酶可参与能量转换C.受体蛋白可参与信息交流 D.抗体可参与肌肉收缩【答案】D〖祥解〗蛋白质的功能:结构蛋白、催化(大多数酶)、运输(载体、通道蛋白等)、免疫(抗体)、调节(蛋白质类激素)等。【详析】A、通道蛋白可参与物质运输,有通道蛋白参与的物质运输为协助扩散,A正确;B、ATP酶(本质为蛋白质)可参与能量转换(ATP的水解与合成),B正确;C、受体蛋白具有识别作用,可参与信息交流,C正确;D、抗体可参与机体免疫,帮助人体抵御病毒和病菌等抗原的侵害,D错误。故选D。5.“RNA世界”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始于RNA,后来进化出DNA和蛋白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只有DNA能携带遗传信息B.DNA双螺旋结构比RNA单链更稳定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具有多样性D.发挥催化作用的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答案】A〖祥解〗DNA和RNA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元素相同,都由C、H、O、N、P构成。【详析】A、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包括DNA和RNA,A错误;B、DNA双螺旋结构比RNA单链更稳定,B正确;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不同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具有多样性,C正确;D、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D正确。故选A。6.生物学实验常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化,可以通过颜色变化来确定某些化学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与斐林试剂混合,立即出现砖红色沉淀B.高温加热后的牛奶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不会变成紫色C.被苏丹Ⅲ染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D.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酒精时,观察到的颜色变化是无色变为灰绿色【答案】C〖祥解〗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详析】A、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含有还原糖葡萄糖)与斐林试剂混合,需要水浴加热,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B、高温使蛋白质变性,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不破坏肽键,因此在高温处理后的豆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会逐渐变成紫色,B错误;C、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被苏丹Ⅲ染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C正确;D、橙色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反应,由橙色变成灰绿色,D错误。故选C。7.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的气孔,甲中①②为目镜,③④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将物镜由10×换成40×,则物像的面积是原来的16倍B.若选择甲图中的①③⑥,可观察到最大物像C.与乙相比,丙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少,视野更亮D.换用高倍物镜时,为了避免压碎玻片标本应先提升镜筒【答案】A〖祥解〗分析甲图:①②表示目镜,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③④表示物镜,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之间的距离越近,反之则越远。分析图乙、丙:比较乙、丙两个视野,可知乙中细胞体积小,视野中细胞数目多,是在低倍镜下观察的视野,丙细胞体积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少,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详析】A、若将物镜由10×换成4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4倍,物像的面积增大至原来的16倍,A正确;B、放大倍数越大,选用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要越大,物镜与观察对象间距离越短,组合是②③⑤,B错误;C、与乙相比,丙的放大倍数更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少,视野更暗,C错误;D、转换高倍镜观察时不用升降镜筒,若物像不清晰,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D错误。故选A。8.血液中的胆固醇通常以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形式存在,LDL通过与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内陷进入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LDL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LDL进入细胞的过程与ATP密切相关C.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受体缺陷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变高,易引发高血脂【答案】C〖祥解〗据图分析,LDL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形成小囊泡,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详析】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LDL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BC、LDL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形成小囊泡,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该过程与ATP密切相关,B正确,C错误;D、血液中的胆固醇通常以LDL的形式存在,LDL通过与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内陷进入细胞,受体缺陷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变高,易引发高血脂,D正确。故选C。9.绿叶海蛞蝓是一种软体动物,第一次进食藻类后,将藻类的叶绿体吸入自己的细胞内,此后余生便不再进食。某同学将绿叶海蛞蝓细胞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清晰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是()①细胞壁②细胞质膜③细胞核④叶绿体⑤核糖体A.①③ B.①⑤ C.③④ D.②⑤【答案】C【详析】光学显微镜下能清楚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但不能观察到核糖体,绿叶海蜗牛是一种软体动物,其细胞不具有细胞壁,具有叶绿体,可看到细胞的边界,但不能清晰观察到细胞膜。ABD错误,C正确。故选C。10.核纤层以网络形式分布于核膜内侧,能维持细胞核正常的形状与大小,有利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隔离与信息交换,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核纤层的结构模式图属于物理模型B.核纤层参与构成细胞骨架C.组成染色质的蛋白质由结构①进入细胞核内D.核纤层的隔离作用会减弱细胞核对细胞代谢的控制【答案】D〖祥解〗核纤层是位于细胞核内层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核纤层由1至3种核纤层蛋白多肽组成。核纤层与中间纤维、核骨架相互连结,形成贯穿于细胞核与细胞质的骨架结构体系。【详析】A、图中模式图属于物理模型,A正确;B、细胞核骨架由核纤层蛋白与核骨架构成,B正确;C、组成染色质的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合成后由结构①核孔进入细胞核,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核纤层能维持细胞核正常的形状与大小,有利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隔离与信息交换。”可知核纤层的隔离作用不会减弱细胞核对细胞代谢的控制,D错误;故选D。11.在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用3H标记亮氨酸,被标记的亮氨酸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A.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 B.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C.内质网、核糖体、线粒体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答案】D〖祥解〗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因此,在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被标记的亮氨酸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ABC错误,D正确。故选D。12.载体蛋白几乎存在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图为载体蛋白通过构象改变介导某物质进入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该物质不可能是葡萄糖C.载体蛋白构象的改变是可逆的D.载体蛋白的数量会影响该物质的运输速率【答案】B〖祥解〗据图分析:图中表示的物质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并进入细胞,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能量,所以方式为协助扩散。【详析】A、该物质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A正确;B、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所以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B错误;C、载体蛋白通过构象改变介导某物质进入细胞,载体蛋白构象的改变是可逆的,C正确;D、该物质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载体蛋白的数量会影响该物质的运输速率,D正确。故选B。13.正常情况下,人的小肠对食物的整体消化吸收率为80%~90%,肠道中下列物质的吸收及运输方式不合理的是()A.胆固醇—自由扩散 B.Ca2+—主动运输C.纤维素—胞吞 D.氨基酸—主动运输【答案】C【详析】A、胆固醇是脂类小分子物质,小肠上皮细胞对胆固醇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A不符合题意;B、小肠上皮细胞对Ca2+的运输为逆浓度梯度的运输,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B不符合题意;C、人体没有消耗纤维素的酶,因此人体不能消化、吸收纤维素,不能通过胞吞运输纤维素,C符合题意;D、氨基酸主动运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该过程需要ATP供能,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如图表示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SGLT2作为转运蛋白不具有特异性B.Na+-K+泵运输Na+和K+需消耗ATPC.葡萄糖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不同D.细胞质膜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答案】A〖祥解〗由图可知,SGLT2可以协同转运葡萄糖和Na+,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来自于Na+顺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Na+排出细胞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主动运输,需要ATP水解供能,葡萄糖出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顺浓度的协助扩散。【详析】A、SGLT2是一种Na+-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专门运输葡萄糖和Na+,其具有专一性,A错误;B、分析图可知:Na+-K+泵运输Na+和K+需消耗ATP,B正确;C、葡萄糖进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消耗能量,葡萄糖出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顺浓度的协助扩散,C正确;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D正确。故选A。15.人类细胞中已经发现了13种水通道蛋白,其中两类举例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水通道蛋白组织分布功能AQP2肾集合管增加集合管对水的转运AQP7脂肪组织、肾、睾丸转运水以及甘油A.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时,不与水通道蛋白结合B.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运输的速率小于自由扩散的速率C.水通道蛋白只能运输水分子D.肾集合管可通过AQP2对水分进行重新吸收,使尿量增多【答案】A〖祥解〗自由扩散的物质交换方式的特点是被运输物质顺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的物质交换方式的特点是被运输的物质顺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转运蛋白)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主动运输的物质交换方式的特点是被运输物质逆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转运蛋白)协助,消耗能量。【详析】A、通道蛋白贯穿于细胞膜,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其结合,直接从通道进出细胞,所以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其结合,A正确;B、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运输速率大于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自由扩散速率,B错误;C、通道蛋白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性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同的分子或离子通过,所以水通道蛋白不是只能运输水分子,C错误;D、肾集合管可通过AQP2对水分进行重新吸收,使尿量减少,D错误。故选A。16.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酶的方式属于胞吐B.脂溶性小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通常属于自由扩散C.Na+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神经细胞属于协助扩散D.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糖分的结果【答案】D【详析】A、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是生物大分子,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酶的方式属于胞吐,A正确;B、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脂溶性物质较易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B正确;C、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的蛋白质,能使适宜大小的分子及带电荷的分子通过扩散作用,属于协助扩散,Na+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神经细胞属于协助扩散,C正确;D、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后,溶液中的糖分扩散进入细胞所致,D错误。故选D。17.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两种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大小,某同学设计了实验并检测各组的酚剩余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酚剩余量B.实验过程中应将底物和酶溶液分别放在相同温度下保温后再混合C.图中相同温度条件下酶A的活性更高D.进一步探究酶B最适温度时,应在40~50℃间设置多个温度梯度进行实验【答案】B〖祥解〗题图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两种淀粉酶活性的大小,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酶的种类,因变量是酚的剩余量,即酶的种类和温度;无关变量有pH、反应时间、溶液的量、酶的浓度等。【详析】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酶的种类,酚剩余量是因变量,A错误;B、为避免实验过程中底物与酶混合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应将底物和酶溶液分别放在相同温度下适当时间后再混合,B正确;C、由实验结果可知,与酶B相比,相同温度条件下酶A的活性更低,因为酶A催化条件下底物的剩余量更多,C错误;D、根据实验结果,为了探究酶B最适温度时,应在30~50°C间设置多个温度梯度进行实验,而后找到底物剩余量最少的实验组对应的温度即可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D错误。故选B。18.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结构式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TP中的“A”由图中①②构成B.ATP是通过“~”的水解提供能量C.大脑思考、电鳐发电都需要消耗ATPD.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机制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答案】B〖祥解〗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由1分子核糖、1分子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组成,结构简式是A-P~P~P,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能力依赖ATP与ADP快速转化来满足;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产生ATP的场所可能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详析】A、ATP中的“A”表示腺苷,由图中①(腺嘌呤)、②(核糖)构成,A正确;B、ATP分子不稳定,水解时远离A的特殊化学键容易断裂,并释放大量的能量,B错误;C、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大脑思考、电鳐发电都需要消耗ATP,C正确;D、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满足细胞对能量的大量需求,这是生物界的共性,体现生物界统一性,D正确。故选B。19.胃蛋白酶原是由胃主细胞分泌的无活性的多肽链,胃蛋白酶原经胃酸等刺激后形成胃蛋白酶。胃蛋白酶的作用是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胃蛋白酶原是一种分泌蛋白B.胃蛋白酶原和胃蛋白酶的空间结构相同C.胃蛋白酶原可直接参与食物的消化D.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可持久发挥作用【答案】A〖祥解〗胃蛋白酶是胃液中的一种消化酶,能催化食物中的蛋白质水解为多肽片段。【详析】A、由题干信息“胃蛋白酶原是由胃主细胞分泌的无活性的多肽链”可知胃蛋白酶原属于分泌蛋白,A正确;B、由题干信息“胃蛋白酶原经胃酸刺激后形成胃蛋白酶”可知胃蛋白酶原成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可能是由结构改变引起的,B错误;C、胃蛋白酶原是由胃主细胞分泌的无活性的多肽链,不能直接参与食物的消化,C错误;D、胃蛋白酶的PH为1.5左右,而小肠液的PH为7.6,当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会失去生物活性,D错误。故选A。20.NADPH(还原型辅酶Ⅱ),学名为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常作为光合作用的还原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据学名可知其组成元素是C、H、O、N、PB.NADPH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光反应中NADP+接受电子被还原成NADPHD.NADPH也可为暗反应中C3的还原提供能量【答案】B〖祥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详析】A、NADPH的学名为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可推测出其组成元素是C、H、O、N、P,A正确;B、由题可知NADPH的化学本质就是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而不是蛋白质,B错误;C、光反应产生的H+和NADP+结合电子形成NADPH,C正确;D、NADPH作为还原剂和供能剂参与暗反应中C3的还原,D正确。故选B。21.希尔反应是在离体的叶绿体悬液(悬液中有H2O,没有CO2)中加入草酸铁,经过光照后发现,Fe3+被还原为Fe2+并释放出了氧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定程度证明了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B.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水的光解、氧气的释放C.希尔反应中的Fe3+与光合作用中的NADPH的作用相同D.可用差速离心法获取叶绿体【答案】C〖祥解〗希尔反应是水的光解过程,需要光照、水等条件;希尔反应说明水的光解和糖的合成是不同的过程。【详析】A、分析题意:希尔反应是在离体的叶绿体悬液(悬液中有H2O,没有CO2)中加入草酸铁,经过光照后发现,Fe3+被还原为Fe2+并释放出了氧气,一定程度证明了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A正确;B、希尔反应的结果说明离体的叶绿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发生水的光解,并产生氧气,B正确;C、希尔反应悬浮液中铁盐的作用与NADP+的作用相似,都具有氧化的作用,C错误;D、用差速离心法获取叶绿体,D正确。故选C。22.如图为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甲、乙为叶绿体内的相关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具有双层膜B.光合作用需要的色素只分布在甲上C.光合作用需要的酶只分布在乙上D.若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C3的含量会增加【答案】C〖祥解〗图中的甲为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乙为叶绿体基质。【详析】A、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A正确;B、光合作用需要的色素只分布在甲类囊体薄膜上,B正确;C、光合作用需要的酶分布在甲和乙上,C错误;D、若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将减少,C3还原生成C5的量减少,CO2固定形成C3不变,故在短时间内C3含量会增加,D正确。故选C。23.图①~④表示用新鲜菠菜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几个主要操作步骤,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①④②③ B.②①④③C.②③④① D.②④①③【答案】D〖祥解〗据图分析,①表示画滤液细线,②表示提取色素,③表示分离色素,④表示过滤。【详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画滤液细线,②表示提取色素,③表示分离色素,④表示过滤,则实验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是②→④→①→③,ABC错误,D正确。故选D。24.用含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C原子的转移途径,正确的是()A.CO2→C3→(CH2O) B.CO2→C5→(CH2O)C.CO2→叶绿素→C5 D.CO2→C5→C3【答案】A〖祥解〗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是ATP和NADP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的是ADP、Pi和NADP+;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要素主要是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详析】根据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转移到三碳化合物中,然后暗反应进行的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所以碳原子又转移到有机物中,即CO2→C3→(CH2O),A正确。故选A。25.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a是丙酮酸B.过程①②均发生在线粒体中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会检测到18OD.只有过程③释放能量【答案】A〖祥解〗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详析】A、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物质a是丙酮酸,A正确;B、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②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③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B错误;C、根据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含18O的葡萄糖中的18O到了丙酮酸中,再根据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含18O的丙酮酸中的18O到了二氧化碳中,即18O转移的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产物水中不会检测到18O,C错误;D、图示过程为有氧呼吸的过程,三阶段均有能量释放,D错误。故选A。26.亚洲飞人苏炳添在百米赛跑时,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百米赛跑时以无氧呼吸方式供能为主B.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C.百米赛跑时线粒体中ATP的合成速率加快D.无氧呼吸产物是由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转化形成【答案】C【详析】A、百米赛跑时以有氧呼吸方式供能为主,A错误B、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能量的主要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中,所释放能量的主要去向是以热能形式散失,B错误;C、百米赛跑中,细胞消耗的能量增多,则骨骼肌细胞的线粒体内ATP的分解速率和合成速率都要加快,C正确;D、肌细胞内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肌细胞内的乳酸是由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形成的,D错误。故选C。27.下列物质属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共同终产物的是()A.水 B.酒精 C.乳酸 D.二氧化碳【答案】D〖祥解〗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这个过程叫做发酵。【详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条件下,则将葡萄糖分解形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故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终产物是二氧化碳。故选D。28.下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设计了有氧和无氧两个实验组,属于对比实验B.可通过C、E瓶溶液是否变浑浊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可以将A瓶换成装有适量H2O2溶液和FeCl3溶液的注射器来制取氧气D.若改用呼气式酒精检测仪检测D中酒精,可避免未耗尽的葡萄糖对颜色变化的干扰【答案】B〖祥解〗分析题图:左侧装置不断通入空气,目的是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方式,右侧装置酵母菌培养液中未通入空气,目的是是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方式。【详析】A、本实验设计了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两组均为实验组,两组之间相互对照,属于对比实验,A正确;B、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会产生二氧化碳,故C瓶和E瓶都会变浑浊,无法据此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错误;C、H2O2溶液可分解为水和氧气,所以可将A瓶换成装有适量H2O2溶液和FeCl3溶液的注射器来制取氧气,C正确;D、由于葡萄糖也会使酸性的重铬酸钾变为灰绿色,所以改用呼气式酒精检测仪检测D中酒精,可避免未耗尽的葡萄糖对颜色变化的干扰,D正确。故选B。29.一些食物储存的方式与细胞呼吸原理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晒干的种子含水量低,在贮存时不能进行细胞呼吸B.无氧条件下蔬菜的有机物消耗最少C.酸奶出现“涨袋”是因为乳酸发酵产生了气体D.真空包装可以有效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有氧呼吸【答案】D〖祥解〗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4)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5)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6)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详析】A、晒干的种子含水量低,代谢弱,在贮存时能进行细胞呼吸,否则细胞死亡,A错误;B、无氧条件下虽然蔬菜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会进行无氧呼吸消耗大量有机物,蔬菜在低氧的条件下消耗的有机物最少,B错误;C、乳酸发酵的产物是乳酸,不能产生气体,C错误;D、真空包装没有氧气,可以有效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有氧呼吸,D正确。故选D。30.下列相关措施中,有利于大棚内农作物增产的是()A.大幅提高种植密度,增加有机物的积累B.增施有机肥,降低CO2浓度C.夜间增设日光灯,延长光照时间D.改用红色薄膜,增强光照【答案】C〖祥解〗使农作物增产,可以从增强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的角度考虑。【详析】A、大幅提高种植密度,减少光照,会降低光合作用速率,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A错误;B、增施有机肥,升高CO2浓度,B错误;C、增设日光灯,可以提高光照强度,提高光合速率,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C正确;D、采用红色薄膜,会减少光照,会降低光合作用,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D错误。故选C。31.龙血树在《本草纲目》中被誉为“活血圣药”,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功效。图甲、乙分别为龙血树在不同条件下相关指标的变化曲线(单位:mmol·cm-2·h-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补充适量的Mg2+可能导致图乙中D点右移B.图甲30℃时,该植物固定CO2的速率为10mmol·cm-2·h-1C.图甲40℃条件下,若黑夜和白天时间相等,龙血树能不断长高D.图乙中影响D、E两点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不同【答案】B〖祥解〗据图分析:图甲中,实线表示吸收二氧化碳速率,为净光合作用速率,虚线为CO₂产生速率,表示呼吸作用速率,40℃时净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为5。图乙中,呼吸速率为2,处于光饱和点时,总光合作用为10。【详析】A、D点为光补偿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补充适量的Mg2+(Mg2+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可能导致光合速率上升,所需的光照强度减弱,图乙中D点左移,A错误;B、图甲中,实线表示吸收二氧化碳速率,为净光合作用速率,虚线为CO₂产生速率,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图甲30℃时,该植物固定CO2的速率为8+2=10mmol·cm-2·h-1,B正确;C、图甲40℃条件下,龙血树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若白天和黑夜时间相等,则有机物不会积累,植物不能生长,C错误;D、图乙中影响C、D、E三点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都是光照强度,D错误。故选B。32.下图是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7—10时,随光照强度逐渐增大,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B.10-12时,部分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C.14—17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大于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D.从图中可以看出,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和温度等【答案】C〖祥解〗题图分析:7-10时,光照逐渐增强,温度逐渐升高,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10-12时左右,光照过强,温度过高,使得叶片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12-14时,光照有所减弱,温度也有所下降,气孔张开,二氧化碳供应逐渐增多,光合作用强度增加;14时之后,光照逐渐下降,温度逐渐降低,因此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降。【详析】A、7-10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的原因是光照强度逐渐增大,光反应增强,光合作用增强,A正确;B、10-12时左右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的原因是光照过强,温度过高,使得叶片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B正确;C、14~17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逐渐降低,但此时光合作用仍大于呼吸作用,C错误;D、从图中可以看出,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一天中的光照不同,光合速率不同)和温度(如中午的光合午休现象)等,D正确。故选C。33.下列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取材时间通常选择上午10时至下午2时B.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在实验过程中,可持续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D.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可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答案】C〖祥解〗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1)解离: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制成解离液;(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详析】A、取材时间通常选择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旺盛,分生区活跃,在这个时间取材制片观察,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多,A正确;B、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正确;C、由于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细胞不能继续分裂,所以在实验过程中,不能持续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C错误;D、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和行为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D正确。故选C。34.如图表示细胞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a表示一个细胞周期B.DNA复制发生在b→a段C.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a→b段D.遗传物质均分一般发生在a→b段【答案】A〖祥解〗分析图:b→a表示分裂间期,a→b表示分裂期。【详析】A、一个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从时间上分析分裂间期所用的时间长于分裂期,所以,b→a表示分裂间期,a→b表示分裂期,所以b→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B、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即b→a段,B正确;C、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分裂期的后期,即a→b段,C正确;D、遗传物质均分一般发生在分裂期的末期,即a→b段,D正确。故选A。35.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中期,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核膜、核仁C.后期,着丝粒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裂D.末期,细胞质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答案】A〖祥解〗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①纺锤体的形成不同:有丝分裂前期,动物的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的;植物的纺锤体是由从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的。②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有丝分裂末期,动物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植物是在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它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一分为二。【详析】A、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A正确;B、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在中期看不到核膜、核仁,B错误;C、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着丝粒并不是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裂的,C错误;D、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它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一分为二,D错误。故选A。36.如图是某高等植物体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为有丝分裂后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B.图中细胞含有8个核DNA分子C.图中①和⑤互为姐妹染色单体D.由图分析该细胞处于中期时含有8条染色体【答案】B〖祥解〗由图可知,该图发生着丝粒的分裂,故为有丝分裂的后期。【详析】A、图为着丝粒的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A错误;B、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B正确;C、图中①和⑤都是染色体,着丝粒已经分裂,该细胞中无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D、由图分析该细胞处于中期时含有4条染色体,D错误。故选B。37.下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2N)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甲、乙、丙表示不同时期,各图a、b、c表示的含义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和染色单体数B.图甲→图乙发生了DNA复制C.图乙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前期D.有丝分裂过程先后顺序是甲→乙→丙【答案】D〖祥解〗题图分析,甲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处于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乙图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核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图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核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G1期和末期。【详析】A、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三个数值,仅有染色单体数可以为0,因此可以判断题图甲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A错误;B、甲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乙图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核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图甲→图乙发生了着丝点(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的变化,B错误;C、乙图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核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图乙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D、据图分析可知,甲处于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处于有丝分裂G1期和末期,因此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先后顺序是甲→乙→丙,D正确。故选D。38.在动物细胞增殖过程中,可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A.中心体倍增和纺锤体形成B.DNA复制和姐妹染色单体形成C.核DNA数目加倍和染色体数目加倍D.赤道板形成和细胞板形成【答案】B【详析】A、中心体倍增在分裂前的间期,纺锤体在前期形成,A错误;B、DNA复制和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均发生在间期,B正确;C、核DNA数目加倍发生在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C错误;D、赤道面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出现在中期,细胞板在末期形成,D错误。故选B。39.白血病俗称血癌,患者血液中出现大量的异常白细胞,而正常的血细胞明显减少。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是血细胞的起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造血干细胞能分化成多种血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B.人体血小板和白细胞的遗传信息相同,表达情况不同C.骨髓移植可以有效地治疗白血病D.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一般不会影响捐献者的身体健康【答案】A〖祥解〗造血干细胞可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血细胞,白血病是一类由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引起的疾病,患者血液中出现大量异常的白细胞。可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治疗。【详析】A、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裂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或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造血干细胞能分化成多种血细胞,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B、人体血小板和白细胞属于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细胞,细胞内遗传信息相同,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B正确;C、白血病是一类由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引起的疾病,所以可以通过骨髓移植可以有效地治疗白血病,C正确;D、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一般不会影响捐献者的身体健康,D正确。故选A。40.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B.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C.衰老的细胞细胞质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人体依靠细胞增殖和凋亡,维持细胞数量上的平衡和稳定【答案】B〖祥解〗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意义之一是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对单细胞生物体来说,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不等于个体的衰老,但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相对表面积,细胞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效率越高。【详析】A、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A正确;B、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C、衰老细胞的特点之一是细胞质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C正确;D、细胞增殖是细胞数量和体积的不断增加,而细胞凋亡则是细胞数量和体积的减少,人体依靠细胞增殖和凋亡,维持细胞数量上的平衡和稳定,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题,共计20分,除特别标注外,每空1分。)41.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实验材料,通过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探究植物耐寒机理。如图为实验过程中某同学绘制的细胞图像,表为该小组在不同温度下,将洋葱细胞浸润在0.3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的数据记录。回答下列问题: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常温4℃1组2组3组1组2组3组初始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分、秒结果1′20″1′26″1′14″2′40″2′35″3′02″均值1′20″2′46″相同时间细胞质壁分离占比/%结果100100100393134均值10035相同时间原生质体长度与细胞长度比值/%结果454239808279均值4280(1)图中___(用图中数字表示)处液体为紫色,___(用图中数字表示)共同构成了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2)若图中细胞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中,此时①和⑥处液体浓度的大小关系是___。A.①>⑥ B.①<⑥C.①=⑥ D.无法判断(3)表中数据表明,与常温状态相比,4℃处理的植物细胞的失水速率和质壁分离程度都___,因此得出推论:植物细胞可能通过增加___的浓度抵抗寒冷环境。【答案】(1)①.①②.②③④(2)A(3)①.降低②.细胞液〖祥解〗渗透作用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中水分子移动速度主要受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影响。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最早出现质壁分离所需时间越长,说明细胞液浓度相对越大,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越小。由题干信息可知,低温处理使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变小,质壁分离速度变慢。质壁分离的细胞其原生质体长度与细胞长度的比值表示质壁分离的程度,比值越大,质壁分离程度越小。【小问1详析】图中①为液泡,内含花青素,所以①处液体为紫色;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液泡膜共同构成了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小问2详析】若图中细胞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中,说明⑥外界溶液浓度低于①细胞液的浓度,所以此时①和⑥处液体浓度的大小关系是①>⑥。【小问3详析】表中数据表明,与常温状态相比,4℃处理的植物细胞的失水速率和质壁分离程度都降低,因此得出推论:植物细胞可能通过增加细胞液的浓度(比如低温下淀粉分解成可溶性糖增多),使细胞失水减少,抵抗寒冷环境。42.蓝细菌是西藏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生产者,减少除草剂的使用有利于保护土壤环境和维持土壤微生态健康。图1是蓝细菌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字母a~e表示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蓝细菌属于生产者,它能将光能转化为___(用图中字母表示)中的化学能,并用于合成有机物。(2)蓝细菌具有与高等植物相似的光合系统。光合片层上有光合色素,可推测其功能类似于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的___膜。(3)科研工作者研究发现了草甘膦农药(除草剂)对西藏土壤蓝细菌光合作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图2。进一步研究其抑制机理,其中部分结果如图3,高浓度的草甘膦农药显著抑制蓝细菌光合作用,据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4)据此研究分析,保护高原土壤环境健康可行的措施有___(答出一点即可)。【答案】(1)d和e(2)类囊体(3)蓝细菌的光合色素含量降低(4)减少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4某服装设计师与某品牌关于服装设计外包服务的合同
- 2024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合同
- 2024版企业单休劳动合同范本(全新修订)2篇
- 中介机构业务促成奖励合同样本版
- 2024电商企业智能客服系统开发合同3篇
- 2025年人教A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教新起点二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4房地产销售代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新能源车产业股权合作与市场拓展协议3篇
- 供销合同(完整版)
- 二零二五年企业存单质押担保贷款合同样本3篇
- 2024版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内容解读
- 学校文印室外包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3年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硫酸装置试生产方案
- 国家重点专科临床护理专业评选标准
- DB11T 1944-2021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暗挖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要目概览
- 好听简单的钢琴谱
- 技术咨询合同书(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监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