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案例_第1页
语文阅读教学案例_第2页
语文阅读教学案例_第3页
语文阅读教学案例_第4页
语文阅读教学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1: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海水》

执教教师:杨萍萍

基于个人经验的教学设计及研讨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海中的一首儿歌《海水》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儿歌,认识8个字宝宝。

2、在读中感悟大海的美丽和打渔人的辛苦。

教学用具:小黑板、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我家住在大海边》这首儿歌,现在谁来说

说你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设计意图:让孩子谈自己眼中的大海,建立自己的观点,为下文学习

儿歌做好铺垫)

是啊!蓝蓝的大海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次

走进大海,去探索它的神奇吧!

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海水》,齐读课题。(师

随机画出大海的波浪)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28页,听老师读课文,注意文中生字词的读音。

提问:老师在读文时,你们该怎么做?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让孩子倾听老师的范读,主要是正音和把握儿歌的节奏及

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听读习惯。)

2、学生试着读儿歌,用圆圈画出文中双线格里的生字,在遇到不认识

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者找老师帮忙。

(设计意图:,自主读儿歌,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互相合作的意

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检测字词

看大家学得这么认真,生字宝宝也忍不生跳出来了,孩子们和他们

打打招呼吧!(出示小黑板)

你笑着答抱流了汗

(1)、自由读

(2)、指名读(先每人读一个字,再一人读全部)

(3)、小老师带读

(4)、提问:看着这些生字宝宝,你发现了什么?如:“笑”和“答”

都有竹字头等等。

(5)、开火车读

(6)、送卡片游戏

调皮的字宝宝变魔术啦!瞧,它们成群结队地变成了可爱的鱼、漂

亮的贝壳和海螺,你们喜欢它们吗?可它们离开家已经好常时间了,现

在想请小朋友们送它们回大海那美丽的家,只要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就

可以让它们如愿。

我问你为什么笑着回答怀抱因为流了汗

(设计意图:趣味识字,既让学生熟练掌握了生字,又激发了孩子们的

兴趣,调动了它们的积极性,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为下文的学习打了

一针“兴奋剂”O)

三、感情朗读,读出韵味

对于你们的帮助,它们非常高兴。它们说:“热情的朋友们,让我

们在课文中相见吧!”

1、自由朗读课文,巩固字词在文中的运用。

2、你们读的真好,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一想,你知道作者都问了大

海哪些问题吗?自己先找一找,读一读。

(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检测孩子对儿歌的理解,让孩

子学会读书,留下阅读的痕迹)

(你为什么这么蓝?你为什么这么咸?)

3、(出示小黑板)全班交流两个句子

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这两个句子后面是“?”那么带问号的句子

该怎样去读呢?指导朗读。

4、那么海水是怎么回答的呢?

5、分角色朗读(个人、男女生或师生)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一问一答方式,让孩子们既掌握

了问句,培养了朗读的兴趣。)

6、为什么说大海的怀里抱着天,海水就变蓝了呢?

(天空是蓝色的,蓝蓝的天倒影在水中,把海水也染成了蓝色)

7、海水为什么这么咸?(因为渔人流了汗)

8、“渔人”指的是什么人?汗水是什么味道?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流汗?

渔人又会在什么情况下流汗?

(设计意图:让孩子从生活中的真切感受和实际来体会,从而明白打渔

人的辛苦,避免了老师的说教。)

9、齐读儿歌

四、拓展延伸

孩子们,蓝蓝的海水不仅养育了无数的生命,还蕴藏着许多秘密。爱

动脑筋的小朋友一定想向大海提问吧!除了大海,还能向谁提问呢?问

什么?

(设计意图:让孩子大胆提问,敢于提问,培养孩子们想象思维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语言的魅力。)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

1、你有什么收获?

2、(必做题)将儿歌和字宝宝读给家长听

3、(选做题)画一个幅大海的图画

板书设计:

海水

我问你为什么笑着回答

怀抱因为流了汗

【团队研讨】

马善春老师:

一年级上册《海水》一文教学中,杨萍萍老师教学流程清晰明白,识字和学

文两大板块分配的时间比例比较合理。

在识字板块中,首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醒学生掌握

识字方法。再则注意扩大识字检查的范围,让多数学生在检查中得到老师的

关注。三是识字方法多样,增加了识字的趣味。

在学文板块中,紧扣疑问句式,整体把握课文,减去了老师的琐碎

问题,还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时间。

若能在课上安排时间让学生动笔写写画画,这堂课的知识内容将更

加充实,学生得到的训练更加全面。

张杰老师:

’聆听了杨老师的这节课,总体的印象上有两点感受。第一点,杨老师在

上课前认真的钻研了教材,备了学生。所以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从字到

词,由词及句,循序渐进,符合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学习规律。第二,

杨老师的语言很有吸引力。不论是引导启发性的语言,还是过渡语,评价语,

都很具有儿童化,所以,一节课上,孩子们能和老师一起兴趣盎然地学习,

读书。

在细节的处理上,我印象深刻地是两处°一是识字的教学,有层次,有

规律。让生字通过不同的形式与孩子们见面,不断地出现,必然能成熟字。

重要的是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总结了一些好的方法,比如同偏旁记忆,

熟字带生字等等。这正是“授之以渔”,这对孩子们今后生字的学习起到很

好的引导作用。第二点是老师在对待孩子们的习惯养成上,有要求,有落实。

这对促进孩子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

这一节课中,杨老师有两处的教学处理上我个人有不同的想法,第一处

是在问句的教学环节上,杨老师让生读问句,找答句,学生前两句问句找出

来了,答句应该是每一节的最后一句,学生说成后两句,老师未进行处理。

我个人认为此处是个问答概念的问题,是个语文的新知点,要让学生明白。

不妨先让学生用笔画出问句,老师再出示小黑板,既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

等老师出示时加深了印象,又可再一次集中学生注意(前面新知的学习已有

20分钟左右,孩子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再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划

海水回答的句子,我觉得这样一来,孩子们对于问答的概念要清晰些,也有

利于进行语气的指导,对答起来情景感强一些。另一处是课的尾声处,可能

由于时间关系,老师HI示了一个新的笔画“乙。就结束了,我认为既然已

经将新的笔画带出来了,就该引出带新笔画的字,教学才显得完整些,低年

级的课堂上要让孩子们写,写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严美玲老师:

听了杨老师的课,觉得她真的是一位有童心的老师,亲切的话语,富有感

染力的肢体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充满童趣的课堂氛围。教学思路清晰,方法灵活

多样,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节很有特色的低年级语文

教学课。

纵观整节课,教学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生字,会读会认;二是读通

课文,认识“?”,并学会提问题。这两个目标都完成得不错,但个人认为细节

处理还不够到位。如在读八个一类生字时,学生已经提出了偏旁竹字头、三点水,

教师应顺势延伸,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字中哪些带有这些偏旁,课文中也有不

少带三点水的字,可以让学生动笔圈一圈,这样学生对这两个新偏旁才能掌握得

更牢固;在指导学生读问句时,教师范读非常到位,但学生读得却不是尽如人意,

老师这时应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阅读技巧,如提醒学生问句末尾读时声音要上

扬,老师再读示范,让学生听、练,教师只有指导到位,学生的朗读能力才有提

高。另外,个人感觉前半节课安排紧凑自然,后面略显拖沓,读得过多,其实可

以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动笔写一两个生字。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不妥之处,大家共同商榷。

钟玮老师:

听杨老师的公开课,印象深刻的几点:

1.儿童化的语3,让学生和我们都感到亲切而愉快。

2.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加坚定学习的自信和勇

气。

二、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1.教学过程有条不紊。

2.老师范读时,学生说听读要求,注重学生听读习惯的培养。

三、识字教学方法形式多样。

杨老师的识字教学采用了多种方法,如:在文中圈画生字、自主识字、指名

识字、通过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找出两组同偏旁的字和一组轻声字(自

然渗透了识字方法)、游戏“送子宝宝回家”。

但感觉缺少生字组词、说句子的练习。对于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

的词汇较少,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在学生学会生字的基础上,让他们用生字

练习组词,鼓励学生用一个字组多个词,同时,挑选出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

说一句话。这样做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提高

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基础。

四、读文也采用多种形式。

如:听老帅范读、自由读、指导读问句、同桌互读、男女生互读等。

但感觉学生自由读不够自由和充分,老师也未能发现“因为”的“为”读音

错误。在识字和学文的过渡环节,应请儿名学生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拓展练习是一亮点。

拓展练习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仿写句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不够,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局限。如教师可

启发学生:“大海那么大,想一想大海里的生物、还有关于大海的童话故事,

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呢?”相信学生会说得很多很多。

张彩虹老师:

1、杨老师教态自然亲切,课堂容量大,步骤清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

养和方法的指导。如:当学生将“bao抱”读成“pao跑”时,引导学生观

察字的偏旁,告诉学生“用手才能抱,跑步要用脚”,使学生理解了偏旁的

意义。

2、教学课文时,老师不是逐段分析,而是拎出作者向海水提出的两个问题,

单独用小黑板出示,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认识问号,最后让学生分别

找出海水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这样教学,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目标明确。

3、重视朗读训练(指名读、集体读、分角色朗读),注意课文形式的拓展,

让学生仿照课文内容而大海或其他事物提问,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与思维

能力。

不足之处:

1、没有教学生写字,如果在教学中插入一些写字练习,让学生动静结合,

课堂纪律会更好。

2、词语卡片(做成海洋动物形状)经学生认读后亲自送回大海(大黑板画

出)时,如能在黑板.上出示将生词位置空着的课文,让学生将词送进课文中,

可谓将词送进课文这个“家”了,让学生明白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

文德学习方法,由字词到课文的朗读理解也就过渡得更自然了。

肖辉老师:

杨老师的这堂课给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就这堂课的一些地

方的处理谈谈我个人的看法:目标二指出这堂课的要同学们感悟出大海的美

丽和渔人的辛劳。课中,老师确实也就这个目标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如:

生生互动,分角色朗读等等。但遗憾的是,只是表面的读,没见过海的学生

们很难体会出大海的美,而对描述大海的这些文字的美就更难体会了。即使

是老师的范读优美动听,但学生没有感悟,也就读不出来啦。那么老师应该

带动孩子们从文字中寻找大海的美,如:大海的“蓝”,“抱着天”,这些字、

词体现了大海的大、蓝的特点。让学生通过组词、想象、说话等手段,再配

上展现大海的图片或CAI课件,读的时候让学生把感情融入到这些字词里

去。相信学生读起来就有味了。

方卫斌校长:

杨老师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随文识字,认识8个生字,一个笔画;由字到

词到课文,让学生体验汉字的美,语言的美。从她的发言中来看,她将目标与方

法混淆了,”认识8个生字,一个笔回;让学生体验汉字的美,语言的美。”这是

目标,至于随文识字、听读识字、合作认读等这些老师为达成这些目标而采取的

方法,我们不能将目标与方法混为一谈。其二:目标要明确,表述要具体明白,

“让学生体验汉字的美,语言的美。”汉字的美内涵丰富,有构字意境之美,有

书写时结构揖让、整饬之美……老师在这节课上是要引导学生体会那种美呢?

“语言的美”表述同样空乏。“思想决定行动,目标决定方向”,所以这节课的目

标从杨老师介绍来看应该还要细细斟酌。再者从这节课的实际教学过程来看,杨

老师的教学目标是:认识8个生字,一个笔画;认识问号及问句并读好问句。从

课堂反馈来看,第一个目标的教学有容量,方法多,但是给大家的感觉是没有增

量,究其原因是老师对学情了解不够,教学起点低了。从课堂上,学生们的表现

来看,孩子们通过预习对一类字和二类字已基本掌握,而老师还在一遍一遍采用

多种方法巩固识字,这就显得效率不高,有容量没有增量。第二个目标的教学从

课堂反馈来看,没有很好的达成。学生并没有较好地读出问号所包含的语气。主

要原因是老师对这一教学目标关注不够,课前预设较少,课上指导没有梯度,不

细致。比如:在读“为什么”这个疑问词时,老师应该指导好学生读好这个疑问

词,再指导读好疑问句。

基于团队协作的教学设计及研讨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海中的一首儿歌《海水》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儿歌,认识16个字宝宝,会写一个生字“为”。

2、在读中感悟大海的美丽和打渔人的辛苦。

教学用具: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听,是什么声音?现在谁来说说你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随着

音乐一起观看大海的图片,感受大海的美。(播放课件:先听海浪的声

音,再出现大海的画面。)

(设计意图:让孩子谈自己眼中的大海,建立自己的观点,再欣赏大海

的图片,让孩子们感受到大海的美,从而为下文学习儿歌做好铺垫)

是啊!波浪翻滚的大海,一望无际的海面,无不蕴藏着无穷无尽的

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大海,去探索它的神奇吧!

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海水》,齐读课题。(师

随机画出大海的波浪)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28页,听老师读课文,注意文中生字词的读音。

提问:老师在读文时,你们该怎么做?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让孩子倾听老师的范读,主要是正音和把握儿歌的节奏及

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听读习惯。)

2、学生试着读儿歌,用圆圈画出文下面的生字,在遇到不认识的字可

以问同桌或者找老师帮忙。

(设计意图:,自主读儿歌,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互相合作的意

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检测字词

看大家学得这么认真,生字宝宝也忍不住跳出来了,孩子们和他们

打打招呼吧!(出示课件)

你笑着答抱流了

汗问为什么回因

(1)、自由读

(2)、指名读,老师提醒“为”的发音,指导“为”的书写(先每人

读一个字,再一人读全部)

(3)、小老师带读

(4)、提问:看着这些生字宝宝,你发现了什么?如:“笑”和“答”

都有竹字头,“回一因”等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及时用不同

的颜色表示出来。)

(5)、开火车读

(6)、送卡片游戏(拿出准备好的词语卡片)

调皮的字宝宝变魔术啦!瞧,它们成群结队地变成了可爱的鱼、漂

亮的贝壳和海螺,你们喜欢它们吗?可它们离开家已经好常时间了,现

在想请小朋友们送它们回大海那美丽的家,只要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就

可以让它们如愿。

我问你为什么笑着回答怀抱因为流了汗

(设计意图:趣味识字,既让学生熟练掌握了生字,又激发了孩子们的

兴趣,调动了它们的积极性,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为下文的学习打了

一针“兴奋剂”0)

三、感情朗读,读出韵味

对于你们的帮助,它们非常高兴。它们说;“热情的朋友们,让我

们在课文中相见吧!”

3、自由朗读课文,巩固字词在文中的运用。

4、你们读的真好,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一想,你知道作者都问了大

海哪些问题吗?自己先找一找,读一读。

(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检测孩子对儿歌的理解,让孩

子学会读书,留下阅读的痕迹)

(你为什么这么蓝?你为什么这么咸?)

2、(出示课件)全班交流两个句子

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这两个句子后面是“?”那么带问号的句子

该怎样去读呢?指导朗读,抓住疑问词“为什么”,比较陈述句和疑问

句,让孩子们自己发现疑问句读出上扬的语气。

3、那么海水是怎么回答的呢?

4、分角色朗读(个人、男女生或师生)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一问一答方式,让孩子们既掌握

了问句,培养了朗读的兴趣。)

5、为什么说大海的怀里抱着天,海水就变蓝了呢?

(天空是蓝色的,蓝蓝的天倒影在水中,把海水也染成了蓝色)

6、海水为什么这么咸?(因为渔人流了汗)

7、“渔人”指的是什么人?汗水是什么味道?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流汗?

渔人又会在什么情况下流汗?

(设计意图:让孩子从生活中的真切感受和实际来体会,从而明白打渔

人的辛苦,避免了老师的说教。)

8、齐读儿歌

四、拓展延伸

孩子们,蓝蓝的海水不仅养育了无数的生命,还蕴藏着许多秘密。爱

动脑筋的小朋友一定想向大海提问吧!(课件出示)除了大海,还能向

谁提问呢?问什么?

句式:“大海,大海我问你,你()”

“(),()我问你,你(〉”

(设计意图:让孩子大胆提问,敢于提问,培养孩子们想象思维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语言的魅力。)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

1、你有什么收获?

2、(必做题)将儿歌和字宝宝读给家长听

3、(选做题)画一个幅大海的图画

板书设计:

海水

我问你为什么笑着回答

怀抱因为流了汗

【团队研讨】

周鲜叶:

1.识字教学层次清晰,形式方法多样,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调整了识字教学的目

标,扩大了识字量,能将第一节课中识字的难点加以突出,加入了教写“为”的

新内容,体现了本课识字写字的重难点。

2.朗读疑问句的指导更细致,既有句式的指导也有疑问语气的指导,培养了朗读

兴趣。

:常文、学文的过程中,能注重培养孩子对美的感知,欣赏感受大海的美和渔人

的辛劳。

钟伟:

1、营造积极体验的氛围。

首先要向杨老师学习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I韦I。在教学过

程中,老师让学生处在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尽情地“自由参与”与

“自由表达”。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使学

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学生的心情舒畅了,求知欲才能

旺盛,思维才会活跃、流畅。这样,学生的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

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

2、赞赏是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添加剂。

老师态度亲切,学生把教师的亲切当做是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

这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当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时,她们给予表扬和激励;

当学生回答有错时,她们及时给予鼓励,因为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做

到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思考•,敢想、敢说、敢于质疑,无所顾忌,积极主动地参与

教学过程,达到获得知识、体验情感、促进发展的目的。

3、落实精读环节,注重培养语感。

于永正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学就是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用

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

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范文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是语感经验不断积淀的过

程。而这一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教材始终把朗读(背诵)放

在较为突出的位置,十分注重对课文材料的感悟。要让学生感悟课文的丰富内涵,

培养他们的敏锐语感,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朗读。在深入读文过程中加强朗读指导,

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首先,杨老师扎实细致地落实读,做到以读为本。老师把读书的权力还给学

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读好课文。朗读时体现层次性,每次读都要有不

同的要求。可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读书形式,如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自由

读、比赛读等,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再自由选择听众,自由选择朗读的方

式。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使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入情入境,最

后达到熟读成诵。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

其次,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

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通过品味重点词句的方法引导学生

理解、体会、感悟,引导学生边读边想,通过眼看、口诵、耳闻、心思多种感官

联合加工,把文中的人、事、景象等有机结合起夹,并使头脑活动起来,从而进

行立体的全方位的感受。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珍视

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第三,启发想象是提高阅读的有利保障。课程标准对一年级的阅读有明确的

要求,让学生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美。学生借助于想

象,把课文内容从头脑中再现出来,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这样做无疑是

为现代式的语文课堂画龙点睛。

张杰:

《海水》的二改教学设计中,几处明显的改动弥补了首次设计中的不足,比

如“为”的教学从生字教学的伊始就在强调,这会不断地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

准确认读易错生字。冉比如问答的教学环节明显加强了朗读,注重了朗读的语气

指导,这将有利于学生朗读好课文。

不过,从教学设计的思路中看,学生还是很难感悟出“大海的美丽”和“渔

人的辛苦”。我想,这是因为文本中的语句并没有直接描写海的美,而他们的生

活环境也不在海边,也就体验不到渔人的辛苦。其实,大海的美杨老师在导入中

通过看图片让学生感受,我想能否把这个欣赏的环节放在课文教完,让学生模仿

文中语气向大海提问之前。学生观看了图片,让他们说感受,一定能谈到大海的

诸多方面,在视觉的冲击下再来拓展提问,学生练说的内容上就有了依托。学生

的思维跳出了文章,语言的丰富也会有所体现了。

严美玲:

同第一稿相比,我觉得杨老师的教学设计更加细致,各环节的过度顺畅自然,

加入了多媒体的教学,教学目标很清晰明确。第一个教学目标我认为完成得很到

位,由字到词、由词到文,环环相扣。第二个教学目标我认为还有值得商榷之处,

首先老师对“读”的处理上略显薄弱:在让学生自由读文后,应该检查学生读文

情况,指名读一读;在理解了海水为什么蓝、为什么咸之后,是指导学生读出韵

味的最佳时刻,因为只有弄懂缘由,学生才能读出大海的美丽和打鱼人的辛苦,

老师仅以齐读带过,显得有些仓促。其次,老师在学文后安排了“提问题”这个

环节,目的就是初步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既然如此,就应该将其也纳入到木

节课的教学目标中去,我觉得可将第二个教学目标更改为“在读中感悟大海的美

丽和打渔人的辛苦,初步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工以上只是本人的粗浅意见,

不妥之处见谅。

肖辉:

这首诗共两段四句话,每段都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采用了拟人和夸张的手

法,回答了海水蓝和咸的原因。这样的回答是真切的、生动的、富有诗意的,怎

样才能引导学生读出感情呢?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建议采用多媒体辅助教

学,通过观看插图、引导联想、情景描述让学生体会到大海的美丽和渔民的辛劳。

随后再指导朗读,体现朗读的层次性,读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对大海的美丽、富

饶发出内心最美的赞叹!

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老师结合语文天地的内容,通过学生向大海的提问,

调动其丰富的想象力进行课文的拓展与延伸。对于学生的提问,要给与积极的肯

定,要鼓励学生能相互解答这些问题。但是学生由于知识面的狭窄,提出的问题

或解答就达不到老师预期的效果,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查找资料,

拓展知识面,对大海有个了解。

方卫斌:

课标中对小学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要求如下: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

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

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小学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如下: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

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

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从学段目标上我们来看看《海水》二改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

儿歌,认识16个字宝宝,会写一个生字“为:很显然,第一个目标些明确又符

合学段要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检查和反馈。而第2个目标:在读中感

悟大海的美丽和打渔人的辛苦。从学段要求上看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感悟是要

基于一定的积累和个人体验的,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连标点符号都没有认全,

各种标点所包含的语气都感受不来,如何感悟文本的内涵呢?从学情上我们认真

揣摩一下:一年级的学生学这篇文章,除了识字写字,在阅读方面我们结合文本

特点可以制定科学合理、明确可检测的目标一一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问号.在阅

读中,体会问号所表达的语气;2、诵读儿歌,展开想像,能模仿文中疑问句式“一

-,一一我问你,你为什么一一?”进行想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平时教

学中我们一定要学会根据课标中的学段要求结合每篇课文特点,发掘课程学习内

容,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弄清楚,目标不清楚就考虑教学过程,我们的教学就陷

入了耗时低效的泥潭。

案例2: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卅《称象》

支教教师:肖辉

基于个人经验的教学设计及研讨

【教学设计】

教材及学情分析:

1、《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记叙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动脑筋想办

法称出大象的体重。课文的重难点均应放在第3、4段的理解上。

2、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教师可

利用简单的课件或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可制作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

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

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

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边分析

边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

3、保证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回答时间,指导学生评价各种称象方法的优

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读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理》课容,学会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并能用自己的话叙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猜谜语:耳朵想扇子,鼻子像钩子,双腿像柱子,尾巴像辫子。

2、说到大象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各抒己见)

3、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自然段,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说说.

2、小组合作学习。

读读生字,记记字形,组词。

画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要读正确。

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正确、流利。

3、师生互动,读好课文每一段。

三、辨析字形,书写生字。

四、拓展作业:想一想,有没有更好地称象办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称象这一课的生字和词语,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它们怎

么读吗?出示:字词。

摘果子,开火车。认读。

2、你们学得真棒,老师特别高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曹冲称象》这个小

故事当中吧。板书课题:称象,读chengxiang注意读准后鼻音。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导:曹操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

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1、说说这个故事是发生在什么时间?都出现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曹操的

心情怎样?

2、指名读第一段。(读出高兴的样子)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课文是怎样描乐总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出示:这头象又高又大。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问:你觉得那句写得好,为什么?

帅随即评价:说得真好(小朋友们,我们平时在描写物体的时候也能加上这样的

比喻句,那就更好了。)

你能读出大象的高于大吗?指名读。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是啊,大象到底有多重啊?连随行的官员们都在议论,都想知道呢。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怎么才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呢?课文中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请你们在课文

里找出来?指名读,相应出示相关的语句。

问:这几种称象的方法,哪种方法好呢?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读写曹操态度

的两句话。

出示: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点头微笑。

(二)讨论「“直摇头”是怎样的摇头?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曹操听了官员的

办法直摇头呢?

第一个办法不可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第二个办

法大象会死掉。

师:难怪曹操听了后直摇头。而时于曹冲想出的方法,曹操却是点头微笑。你们

知道曹冲的方法是怎样的吗?在文中用“一一”画出来。谁来读一读?出示文字。

请同学们把曹冲的办法细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他称象的过程分成几个部分?学

生说,老师指导,并随机板书:象上船,舷画线一一象下船,装石头一一称石头,

得象重。你能不看书,看老师写的,把曹冲称象的过程说一说吗?

这里有几幅图,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边看图边说一说称象的过程。出示图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对于曹冲提出的这个方法,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曹冲可真聪明啊,想出这么好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们一齐读读这一段,

好吗?

比较学习,体会。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三,四两段,想一想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他的办法比

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是啊,虽然官员的方法不行,却启发了曹冲,想出了这

么好的方法,既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你觉得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

孩子?

五、总结升华,书写生字。

帅:你们知道曹冲当时几岁?读一读,比一比。出示: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

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2、回归课文,指导朗读全文。

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

板书:动脑筋、想办法

我想咱们班小朋友们肯定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那么大家看老师这里有三个

字,动动脑,想想看,写着几个字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练习写一写,老师评讲。

八、作业:小朋友,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板书设计:

官员曹冲

上船

动脑

砍树造大坪筋

画线

称象宰象割块祢

石头

又大又高

石头

想办

曹操直摇头微笑着点头

【团队研讨】

周鲜叶老师:

肖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清晰,能从整体入手,将曹冲的办法与官员的办法

进行对比,重点引导学生弄懂称象的过程,层次清晰。

写字环节教学可否尽量集中些,中间示范了“称”的写法,而在学问结束时,又

有三个字的教学,前面的可否安排到后面统一完成。

钟玮老师:

1、教师对生字、词的复习、巩固扎实有效。

2、教学过程脉络清晰,抓住了重点段落进行指导,突破重难

先由对文字分句进行解析,到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再到请学生复述称象过程,

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4教学过程是否可以简略前面的环节,直接导入到“曹冲称象”的过程,突破重

难点后,再回头看“官员们的办法”,进行比较,引出问题“你觉得曹冲是一个

什么样的孩子?”

黄琴老帅:

作为同年级的老师,听课之余不免在想:如果是我,如何上?那么此处,我只谈

谈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1、删繁就简。本文时代遥远,学生又无生活经验,理解曹冲的方法有难度,可

这也是文章重难点,其他段落相对简单,学生能轻松掌握,那么就应把大部分精

力花在三、四自然段上,比喻句点到即止,其他部分一带而过,节约时间。

2、化难为易。在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上,老师首先让学生找出他的方法分为几

个部分,这个问题太难了,学生连理解都困难,怎么能分析出这个方法还能分解

成几个部分?这要在完全理解了的情况下才行。其次,老师在找学生看图复述曹

冲的方法后,再质疑解疑,是不是晚了点?不如改成先自读,再质疑,然后让学

生带着问题,在读书,小组讨论这些问题,如果组内成员还有问题可一并提出,

小组讨论解决。然后再请小组代表解疑答惑,学生问学生答,可让问题简化。接

着再让学生看图练说,要给时间让学生说,注意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当然,如

果学生提不出问题,可改成直接小组讨论。

盛小卒老师:

1、这节课总体印象是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点突出,教师语言简炼,教态

自然。

2、肖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抓住字词教

学,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

3、通过称象办法的比较,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想做一

个聪明的孩子,平时就要多观察、多思考,多听取别人的意见,突显了课文的主

题思想。

4、通过多媒体演示称象过程,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称象过程,培养了学生的

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疑问:中间出现指导书写“称”,结尾又出现集中指导写字?

张燕老师:

听了肖老师的这堂课给我的感受是肖老师个人教学素质相当好,整节课听下来,

如小桥流水般的清晰、自然、亲切。这节课老师能只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充分

把握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朗读、字、词方面的训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又注意

对学生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训练,例如:其中的环节“你现在想

知道什么?”以及看图说说称象的过程都体现了这一教学目标,“提出你不明白

的地方”……总之,老师的教学设计步步精心,训练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面对低年级,课堂上激励式语言,启发式语言是必不可

少的,肖老师这两点做得非常好,对于学生的评价性语言不仅结合课文内容评价

得到位、具体、准确。例如让学生读出高兴的语气,当学生读得很好时,老师评

价道:“你读得真高兴,”或“看得出你很高兴”等等,再例如最后一个问题结合

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老师充分抓住“才七岁”引导学生说出曹冲是个聪明的孩

子,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启发引导,效果很好。

本节课有几个地方善待商榷:1、又高又大,把高和大分开引导教学是否合理。2、

看图引导说话时.,老师不必先说,让学生逐步自己看着说,老师可以适时帮助引

导、完善。3、生字的教学是否可以穿插在教学中随机进行。

方卫斌校长:

这节课,老师关注了语言学习,比喻句的学习和仿说,称象过程的复述,都

可以看出老师在努力将文本的内容理解和语言训练结合。但是在重点段落一一称

象过程的复述上,教师的指导还没有到位,没有梯度,学生对这段有几句话?每

句话是什么意思并不清楚,囱冏吞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学生没有真

正弄懂句意,复述就是空中楼阁。有饱满的语言输入才会有丰富的语言输出,否

则,复述就是简单机械的变相背诵而已。

基于团队协作的教学设计及研讨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称象》一课记叙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7岁就爱初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的

故事。称象的过程是课文的重点。教学本课时,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

势的特点,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指导学生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曹冲

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爱、动脑筋的可贵品质。

学情简析:

《称象》是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

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爱、动脑筋的品

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

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

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

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设计意图: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所以在一段时间内,低年级的阅

读课将识字与阅读单独的分开来学习,即先识字再阅读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

模式却不利于对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要建立生字的音、义、形的统一联系。即,初读课文时侧重字音,理解课文时侧

重字义,复习巩固时侧重字形。这就改变了过去的“先教字,后阅读”和识字时

音、义、形一次解决的教学结构。这样处理,体现了寓识字于阅读教学之中,既

分散了识字的难点,又使生字的音、义、形分步得到落实。

《称象》这一课曹冲称象的办法这个环节,从理解的角度来看,它是读写结合的

范例;从年段的训练重点以及阶段的连续性来看,它又是典型材料在这里可以

把听、说、读、写的训练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能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本课例主要研究两个问题:

(1)如何将识字学习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

(2)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文本语言进行重组性表达,根据要求连句成段,连贯通

顺地说好一段话,把意思表达清楚。

教学目标:

1、认读1()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积累部分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重、难点:

学会生李,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并能用自己的话叙

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猜谜语:耳朵像扇子,鼻子像钩子,双腿像柱子,尾巴像辫子。

2、说到大象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各抒己见)

3、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自然段,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说说。

2.小组合作学习.

读读生字,记记字形,组词。

画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要读正确。

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正确、流利。

3、师生互动,读好课文每一段。

三、辨析字形,书写生字。

四、拓展作业:想一想,有没有更好地称象办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读准字音,初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称象这一课的生字和词语,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它们怎

么读吗?出示:字词。

游戏:摘果子,开火车。

2、师:这么多字词都会读了,课文一定也读得不错,谁来读一读?(分段指名

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感悟称象过程。

1、概括内容,理清脉络。

师:你们学得真棒,老师特别高兴。通过刚才的读课文,你们知道这个故事讲的

是什么时候?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啊?指名答。

板书:曹操官员们曹冲称象(两个字都是后鼻音,指导顿准字音。)

2、出示大象图片,看图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

出示:这头象又高又大。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问:你觉得哪句写得好,为什么?你能读出大象的高大吗?指名读。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预设:(它有多重?……)

是啊,大象到底有多重啊?连随行的官员们都你一句我一句地在议论,都想知道

呢。

3、学习三,四自然段,解决疑问。

问:怎么才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呢?课文中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请你们在课文

里找出来?在文中用“一一”画出来。指名读,相应出示相关的语句。

问:官员们和曹冲的方法,曹操听了以后觉得谁的好?你怎么知道的?找出文中

的语句读一读。

出示: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点头微笑。

问:“直摇头”是怎样的摇头?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曹操听了官员的办法直摇头

呢?

(预设:第一个办法不可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第二个办法大象会死掉。)

4、细读第四段,读懂弥象方法。

师:难怪曹操听了后直摇头。而对于曹冲想出的方法,曹操却是点头微笑。你们

知道曹冲的方法是怎样的吗?谁来读一读?出示文字。

问: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儿句话说清楚的?用笔在句子前面表上序号。指名答

问:这四句话里的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老师让这个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投影片的船舷上画线)

师:在这儿(指画线的地方)画线就是沿着(说重音)水面画线。板书:象上船,舷

画线。

(“沿着”的意思比较如象,这样可以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问: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

知道大象有多重呢?

板书:象下船,装石头。称石头,得像重。

师:大家看,这里是曹冲称象的图画,能看着图把称象过程说一说吗?先自己在

底下互相说一说,说得好了再说给大家听好吗?

5、比较学习,体会。

师:曹冲称象的办法同学们都明白了,那你们觉得他的办法好不好?那好在哪儿

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了解,曹冲是受到官员的方法的启发。

五、总结升华,书写生字。

师:你们知道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

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讨论:我们应该向普冲学习什么?(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

板书:动脑筋

师:我想咱们班小朋友们肯定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那么大家看老师这里有三

个字,动动脑,想想看,写着几个字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练习写一写,老师评讲。

八、作业。

板书设计:

象上船舷画线曹操

象下船装石头称象直摇头官员们

称石头得像重点头微笑曹冲

动脑筋

【团队研讨】

周鲜叶老师:

从这节课的阅读教学来看,我认为指导学生学习曹冲所述称象办法最能体现肖老

师的教学特色。教者先让学生弄清曹冲说的办法一共有几句话;接着引导学生弄

清每一句话的意思;再结合课件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演示曹冲所说的方法;学完

课文后,教者要学生按照这件事的表述方法,用指定的几个词口述几句连贯的话。

教者对这一部分的教学如此安排是有其匠心的。从理解的角度来看,曹冲所说的

四句话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从表达的角度来看,它是读写结合的范例;从年段

的训练重点以及阶段的连续性来看,它又是典型材料。在这里可以把听,说,读,

写的训练结合起来,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把能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一句话,抓住它能一举数得,

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教者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把上述诸方面排列组合在

一起,并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相互作用,协调发展,有效地发挥了整体功能。

运用之妙,存乎于心。“数得”来自“一举”,这可贵的一举,充分体现了教者丰

富的教学经验,高超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格。

钟伟老师:

从识字教学来看,肖老师十分注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建立生字的音、义、形

的统一联系,但对音、义、形又是分步侧重处理的。即,初读课文时侧重字音,

理解课文时侧重字义,复习巩固时侧重字形。这就改变了过去的“先教字,后阅

读”和识字时音、义、形一次解决的教学结构。这样处理,体现了寓识字于阅读

教学之中,既分散了识字的难点,又使生字的音、义、形分步得到落实。

从阅读教学来看,我认为指导学生学习曹冲所述称象办法最能体现肖老师的教学

特色。教者先让学生弄清曹冲说的办法一共有几句话;接着引导学生弄清每一句

话的意思;再用一组模拟物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演示曹冲所说的方法;学完课文

后,教者要学生仿照这件事的表述方法,用指定的几个词口述几句连贯的话。教

者对这一部分的教学如此安排是有其匠心的。从理解的角度来看,普冲所说的四

句话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从表达的角度来看,它是读写结合的范例;从年段的

训练重点以及阶段的连续性来看,它乂是典型材料。在这里可以把听、说、读、

写的训练结合起来,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把能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一句话,抓住它能一举数得,

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教者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把上述诸方面排列组合在

一起,并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相互作用,协调发展,有效地发挥了整体功能。

运用之妙,存乎于心。“数得”来自“一举”,这可贵的一举,充分体现了教者丰

富的教学经验,高超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格。

黄琴老师:

1、教学设计清晰明确,良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2、建议:老师的提问较多,在设计意图中提到的两个课例研究问题在本课

教学中体现的不是很充分。

严美玲老师:

肖老师执教的《曹冲称象》一课,容量虽大,却一点也不显得急促,有条不

紊。面对低年级的学生,肖老师充分考虑到了这一年级段的特点,注重字词的教

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一边读边动笔勾画,运用课件直观展现,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学会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并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这是

本节课要突破的重难点,肖老师让学生先读通,再标序号,指导读懂每句话,接

着利用课件直观展示,最后让学生用语言重组,可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由于

每一步的小目标明确,设计有坡度,所以这一重难点得以很好突破。总体感觉本

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有效地得以完成了。

陈莲莲主任:

抓住低年级识字特点,采用游戏形式,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训练有梯度。重视

写字指导。课程条理清楚,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只是在阅读教学中,对

读得指导及读得方式的处理环节略显薄弱。

【执教者反思】

谈语文教学中目标的有效达成

崔峦老师说:语文课要“吃准目标”,“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

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

鲜明,不缺位,不越位。这是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做好的,因为目标是教学的落脚

点和归宿。《称象》小学二年级的一篇课文,记叙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7岁就爱

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的故事。识字、写字是重点,而让学生理解称象的

过程则是难点。于是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研究本课例中[(1)如何将识字学习

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2)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文本语言进行重组性表达,根据要

求连句成段,连贯通顺地说好一段话,把意思表达清楚。】的问题。我从三个方

面来进行操作。

一、落实常规目标

二年级是小学语文初级阶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学习生字、积累词

语,我认为这是一种常规目标。因此在目标制订中应确保生字、新词的学习、巩

固。另外,通过字典、拼音等工具的不断使用,逐渐培养一种常规的语文学习习

惯。

在《称象》一课的教学中,我着重进行了字词学习方面的设计,其目标定

位是“认读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积累部分词语”。一开始我就利用

“摘果子”的游戏环节学习生字,读准字音并组词,接着乂开火车将课文中一些

重点词语拎出来认读。最后将这些字、词放入到课文中去读。这样,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巩固了识字。此外,对于一些难读、难写的字,

在不影响课文的阅读理解下,也都重点进行了指导。

识字教学常规目标的落实,在很大程度上是照顾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使他们有

更多的可能品尝“跳一跳,摘苹果”的乐趣,事实上,学生在这一部分的参与度

很高。新课程没有淡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只是在学习方式上有了新的要求,热

切关注学生主动建构能力的生成,所以字词教学并非可有可无,我们要做的是如

何设计学习途径来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使他们充分经历知识积淀的方法与

过程,得到积极的情感、价值体验。

二、抓准训练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不同学段,阅读教学的内容有着不同的侧重,语文教学目

标的多元性需要教师市不同课文类型喝不同体裁的课文目标进行合理的取舍。因

为我们知道,教材精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往往有很多训练点,如果不能把握课文

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就有可能出现要么目标定得太多,不能实现预期,要么目标

确定出现偏差。《称象》这一课曹冲称象的办法这个环节,从理解的角度来看,

它是读写结合的范例;从年段的训练重点以及阶段的连续性来看,它又是典型材

料。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文本语言进行重组性表达,根据要求连句成段,连贯通顺

地说好一段话,把意思表达清楚。则是这堂课我要展现并达成的,于是我设计了

“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J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

我进行了取舍,以曹冲称象的方法那一段作为本堂课的训练重点。

♦细读第四段,读懂称象方法。

师:难怪曹操听了后直摇头。而对于曹冲想出的方法,曹操却是点头微笑。你们

知道曹冲的方法是怎样的吗?谁来读一读?出示文字。

问: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儿句话说清楚的?用笔在句子前面表上序号。指名答

问:这四句话里的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老师让这个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投影片的船舷上画线)

师:在这儿(指画线的地方)画线就是沿着(说重音)水面画线。板书:象上船,舷

画线。

(“沿着”的意思比较抽象,这样可以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问: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

知道大象有多重呢?

板书:象下船,装石头。称石头,得像重。

师:人家看,这里是曹冲称象的图画,能看着图把称象过程说一说吗?先自己在

底下互相说一说,说得好了再说给大家听好吗?

♦比较学习,体会。

师:曹冲称象的办法同学们都明白了,那你们觉得他的办法好不好?那好在哪儿

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了解,曹冲是受到官员的方法的启发。

这个过程的设计将训练分成了三步,先仔细地读一读,看看这一段用了几句

话将称象的过程说清楚的。再通过师生互动,板书分析每一步的作用及先后关系。

最后通过看图复述加深理解。学生不但理解了曹冲称象的办法,还学会了如何连

句成段,按照一定的顺序连贯通顺地说好一段话,把意思表达清楚的语言训练方

法。

三、渗透情感目标

语文教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情”和“美”。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获得审

美体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这是语文学科情感目标的重要

内容。但情感目标的达成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实现的,语言所承载的人文、思

想等内涵是寓于语言之中的,只有在理解、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情感的熏

陶,理的启迪。《称象》是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

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善于观察、善于我想

爱、动脑筋的品质。所以“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

办法就是本课中我所要告诉给学生的。

当学生学完课文,理解了曹冲办法的高明之处后,我趁热打铁,设计了:

师:你们知道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

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

板书:动脑筋

师:我想咱们班小朋友们肯定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那么大家看老师这里有三

个字,动动脑,想想看,写着儿个字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在老师的几处点拨之下,学生顺理成章的明白了,曹冲之所以这么小的年纪就能

想出大人们想不到的好办法,就是因为平时细心观察,多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垢果,

受到了教育。最后老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动脑筋想想怎样写好生字,更是将目标

落到了实处。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

是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只有潜心钻研,正确地解读文本,把握准确的教学目标,

并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有效设计,同时能构建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每堂课都

真正有所得,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会更加精彩纷呈,扎实有效。

案例3:北师大三年级上册《和氏献璧》

执教教师:周鲜叶

基于个人经验的教学设计及研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理解“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

是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并对照古文读一读。

2、抓住关键的词语或句子体会人物心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于故事的学习,让学生初步领略中国的玉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卞和的悲善之情,深刻领悟“坚贞之士”的内在含义。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璧)师引导学生分析字形体会意思。

2、(播放课件)师介绍中国的玉文化。

3、联系生活说说人们曾把哪些美好的事物说的如玉一般。

4、引发课题,板书课题。

二、复习课文,引导找出中心句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卞和献玉一共献了几次?

3、(课件出示文言文)“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1)指导学生读。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意思相同的一句话。

(3)说说从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

三、深入学文,品悟情感

(一)体会玉匠的态度

1、是谁将宝玉说成是普通的石头?

2、找出文中玉匠两次所说的话,画下来。

3、(教师用课件出示两句话)

说说这两句话都说了什么意思?

找出两句话中不同的词语。(只、不过)

留意这些词语饱含着玉匠怎样的心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