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题库_第1页
政治经济学题库_第2页
政治经济学题库_第3页
政治经济学题库_第4页
政治经济学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经济学题库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什么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出发点?

答:(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

就必须在生产活动中改造自然界,获取所需要的物资生活资料。任何一个社会都

不能停止生产,否则这个社会就不能继续存在下去。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只有当物质资料生产的发

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时,人类才有可能从事物质资料生产以

外的其他社会活动,并且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政治、文化、科学和教

育等社会活动的的发展水平。

(3)因此,政治经济学探索社会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就必须以物质资料生产

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

2.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答:(1)生产力,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反映人

和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它反映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矛盾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表现在:

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状况。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

展变化。但是,生产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会积极地反作用于生产力。表现在:①当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②当生产关系不适

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发展。

(3)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

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构成该社会

的上层建筑。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也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求建立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为之服务。经济

基础的发展变化,要求改变旧的上层建筑,建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新的上层建

筑。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适应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能保

护和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发展;旧的上层建筑,则维护I日的经济基础,阻碍新

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

3.简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和类型。

答:(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

现着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这种客观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经

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或改

造规律。但人们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

(3)经济规律的特点:一是经济规律总是同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二是经济

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三是人们对经济规律的

认识和利用是受阶级局限的。

(4)经济规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二是几个社

会共有的经济规律。三是某一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4.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就是唯物辩证法。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

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用唯物辩证法从根本上来改造全部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主要体现在科学的抽象法和

历史的与逻辑的方法的统一上。科学的抽象法就是对于那些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各

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通过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

彼,由表及里,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什么是历史的与逻辑的

方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对于任何社会形态,只有从它产生、发展直到消

亡的历史的全过程来观察,才能获得正确的、全面的认识。

5.学习政治经济学有何重大意义?

首先,学习政治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

其次,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掌握客观经济规律,自觉按照客

观经济规律办事。

最后,学习政治经济学,为我们学习其他经济学科和各类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奠定理论基础,还可以增长经济理论知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

设服务。

6.简述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答:(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能满足人们某种

需要的有用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反映社会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

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

体形式下从事的各不相同的劳动。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

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3)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商品的劳动的

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

价值。

7.简述商品价值量的决定、比较和变化。

答:(1)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

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商品价值量的比较:不同商品价值量的比较取决于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

换算比例。

(3)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

一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8.什么叫劳动生产率?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是什么?

答:(1)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可用单位时间生产使用

价值的多少或单位商品所耗劳动量的多少来表示。

(2)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劳动者劳动技能的熟练程度;科学技

术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形式;生产资料

的规模和效能;自然条件,等等。

9.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

盾?

答:(1)所谓私人劳动,是指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各个生产者独立地从事的生产

经营活动所具有的私人性质。所谓社会劳动,是指在社会分工条件下,每个商品

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本质属性。

(2)每个生产者的劳动本质上都是社会劳动.但是这种社会劳动不是直接表现

出来的,而是通过交换,它的产品被社会接受而间接表现出来。这就是私人劳动

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即直接的私人劳动和间接的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基砧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①私

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矛盾的根源。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运动影响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甚至可能直接导致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10.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答:(1)货币的本质在于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作为价值的

代表,用来表示一切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职能有:分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职能。

11.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答:(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

决定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

行交换。

(2)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围绕着价值波动。

(3)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之间

的配置;第二,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

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和两极分化。

12.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答: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它是由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

部分价值。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

只能使价值存在的形式发生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

都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如果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发生增殖。因为投资者

不把货币投入流通领域购买劳动力商品,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

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产生和实现。

13.什么是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

答: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

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相对延

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14.简述资本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答:(1)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的

范畴。

(2)从资本的价值运动形式看,资本具有一般共同属性:一是返还性;二是运

动性;三是增殖性。

(3)资本与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表现为不同的社会属性,这体现了

资本的特殊性质。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是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结合在一起的,其性质就是

能带来私人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私人资本及其

带来的剩余价值属于资本家所有。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结合起来的资本,表现为集体

资本和国家资本,是由公有企业占用的能带来增殖的价值。资本增量中的一部分

作为利税上缴国家,其余部分转化为垫支资本,构成劳动者的整体利益、长远利

益的源泉。因此,它反映着国家、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体现了社会主

义的生产关系。

15.为什么说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答:(1)劳动要能够当作商品来出卖,在出卖之前必须已经独立存在;如果劳动

是商品,价值量就无法计量;如果劳动是商品,要么违反价值规律,要么违背剩

余价值规律。

(2)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才是商品,劳动者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因此,丁资不过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马克思在将劳动和劳动力加以区分的基础上,创造了科学的工资理论。

16.计算题:

(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了多少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3)请写出剩余价值的概念和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及公式。

解.:(1)先求工人生产一吨煤可以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费用(k)和剩余价值两个部分构成的,即W=c+v+m

剩余价值量的计算方法是:m=W-k

每月的剩余价值量=(22.65元-14.90元)X1.88X30

=7.75X1.88X30

=437.10元

(2)m/=m/v=437.10元+32.34元=1351.58%

答:(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为437.10元。

(2)剩余价值率是1351.58%o

(3)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体现了投资者与工人的

某种经济关系。决定剩余价值量的主要因素是剩余价值率和可变资本总量,公式:

M=m/.Vo

17.简述简单再生产的内容。

答:任何社会的再生产都包括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资本价值的再生产和社会生产

关系的再生产,这三者的统一构成了简单再生产的主要内容。

(1)物质资料的再生产。物质资料生产作为再生产,一方面,不断生产出满足

社会成员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另一方面,为了保证下一个再生产过

程能顺利进行,又不断生产出与下一次再生产过程的需要相适应的各种生产资料

和消费资料。正因为存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人类才能生存,社会才能持

续发展。

(2)资本价值的再生产。简单再生产虽然只是生产过程在同一规模的反复,但

这种反复的持续,可以使人们发现作为孤立的生产过程所看不到的重要特征:从

简单再生产过程来看,可变资本的价值是由工人创造的;全部资本的价值都是由

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来的。

(3)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

关系。这种关系必然在再生产过程中得到延续和发展,由于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结

合方式的不同,人类社会可区分为不同的经济状态,从而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再生

产就具有了不同的性质。

18.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答:(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积累量与剩余价值

率成正方向关系。

(2)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与企业的

资本积累量成正方向关系。

(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差额的大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所用资本和

所费资本差额越大,则资本积累量越大,反之亦然。

(4)预付资本量的大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预付资本量越大,可变资

本量就越大,剩余价值量也就越多,从而资本积累量就越大。

3.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

答:马克思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而又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

做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可以表示为C:Vo

19.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资本主义存在

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答:(1)随着资本积累和个别资本的增大,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引起资本对

劳动力需求的相对下降,而劳动力对资本的供应却日益绝对增加,形成相对过剩

人口。

(2)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资本增殖的需要来说是过剩的。人口的过剩是相对的

而不是绝对的,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

(3)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相

对过剩人口时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不同时期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产业后备军;大

量失业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加重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20.试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人口过剩规律也会发生作用的原因。

答:(1)相对过剩人口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其实质是超过资

本增殖的平均需要而形成的相对多余的劳动人口。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人口过剩规律也会发生作用的原因:一

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二是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于生产和流通;三是市

场竞争导致一些企业发生亏损或破产;四是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五是劳

动力的市场调节。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失业不表现为私人资本对劳动力的排挤和压迫,

失业也不是服从丁私人资本增殖的需要,这种排挤和压迫的性质丧失了,社会主

义制度为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创造了条件。因此对失业问题的解决上是通过加快发

展经济、发展教育和实行计划生育来实现的。

21.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答: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表现为资本主义的两级分化。一方面,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资产阶级手中;另一方面,无

产阶级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产业后备军日趋庞大,无产阶级遭受的劳动折磨及

其贫困状况也越加严重。

22.简述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答: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1)购买阶段。这个阶段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Y-A

G—W.

Pm

其中,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A代表劳动力,Pm代表生产资料。

(2)生产阶段。这一过程用公式表示为:

,{A

W…p…w'I

Pm

其中,P代表生产过程,…代表流通过程中断,W'代表生产过程结束后生

产出的包含价值增值的新产品。

(3)销售阶段。这个阶段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W,—G'

其中,G'代表已增殖了的货币。

资本循环的三种形态,用公式表示为:

G—W'——G'"G—w…P…W,—G,•G—w…P…

(37

其中,(1)货币资本循环,(2)生产资本循环,(3)商品资本循环

23.资本循环连续进行需要什么条件?

答:要实现产业资本循环的连续性,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

职能形式必须保持空间上的并存性;二是保持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

相互继起性。

(1)产业资本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是指产业资本的三种形式要按一定比例

在空间上并存,也就是要将全部资本分为三部分,同时存在于货币资本、生产资

本和商品资本形式上,一部分货币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一部分作为

生产资本投入生产过程,还有一部分作为商品资本以商品的形式在出售。

(2)产业资本循环在时间上的继起性,是指必须保持产业资本每一种职能形式

的依次转化,三个阶段的依次过渡,在时间上连续不断相互转化。

24.简述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种划分的区别。

答:生产资本的构成存在着两种划分,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不变资本和可

变资本。这两种划分存在着明显的不同。(1)划分的根据不同。不变资本和可变

资本是根据它们在价值增殖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划分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则是

根据它们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划分的。(2)划分的目的不同。把生产资本划分为不

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目的在于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把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

资本和流动资本,目的在于考察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3)划分

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包括用于购买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固定资本只包

括用于购买劳动资料的资本。可变资本只是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而流动资本

却包括用于购买劳动市象和劳动力的资本。

25.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试分析如何加快资本周转速度,提高企业经济效

益。

答:资本周转理论的中心问题,是加快资本周转的速度。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

能节约预付资本量、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意义重大。这一理

论撇开它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对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增加企业盈利,

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1)在资本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固定资本越大,

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就越慢;反之,就越快。(2)要缩短周转时间,加快周转速

度,不仅要尽可能缩短劳动时间,而且要尽可能缩短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距。

(3)为了缩短流通时间,应改变运输条件、加强市场信息搜集、提高产品市场

竞争力等。

26.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社会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就是要

解决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问题。所谓价值补偿,就是指社会总产品

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回流,用于补偿在生产中预

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且还要取得剩余价值。所谓物质补偿,就是指社会

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转化为货币以后,如何再进一步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产品。

其中,相当于不变资本价值的部分,如何重新取得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相当于可

变资本价值的部分以及投资者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部分,如何重新取得所需

要的生活资料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实

现问题。

27.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是什么?

答:(1)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构成;

(2)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二部类两大部

类。

28.试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答:(1)实现过程。考察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问题,要从分析第一部类和

第二部类全年生产的社会总产品及其构成开始。假定第一部类的不变资本是

4000,可变资本是1000,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是2000,可变资本是500,两大

部类的剩氽价值均为10()%。这一假定可用图式表示如下:

I4000c+lOOOv+1000m=60(X)(生产资料)

II2000c+500v+500m=3000(消费资料)

以上图式是假定社会资本在第一年内生产的过程和结果。为了使第二年能够

正常进行简单再生产,两大部类的产品都必须经过交换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

物形态上得到替换,也就是社会总产品通过交换得到实现。这个过程要通过三个

不同方面的交换关系和交换过程才能实现。

第一,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即14000c可以在第一部类内部得到补偿。

第二,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即II50()v+500m可以在第二部类内部得到补偿。

第三,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即Il()()()v+1()0(加和112()0(凡通过两大部类

之间的交换得到补偿。这样,社会总产品中相当于I(v+m)和lie的部分也就

得到了实现。

上述三种交换过程和交换关系可用图式表示如下:

4000c1000v+I000/M

I+=6000

①I

③I

II2000c+500。+50。"]=3000

经过以上三个交换过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顺利解决,即社会总产品的

各部分既在价值上得到了实现和补偿,又在实物上得到了替换,于是,社会总资

本的简单再生产可以顺利进行了。

(2)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第一个条件,I(v+m)=IIco

第二个条件,I(c+v+m)=Ic+He。

第三个条件,II(c+v+m)=I(v+m)+II(v+m)。

29.怎样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经济关系的实质?

答:当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是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

的关系。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贸易领域的控制与剥削,首先表现为商品交换的不

平等;在国际货币关系和金融领域中,发达国家力图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通

过资本输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和剥削是发达国家采取的基本手段;发达国家

还以政府的经济“援助”来控制发展中国家。

30.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答:(1)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各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

不同,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就有高有低。这显然违背了资本本性的内在要求,即

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要求。这必然引起各部门之间的激烈竞争。

(2)这种部门之间的竞争,目的是争得更有利的投资场所,采取的手段是资本

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其结果使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

(3)平均利润率就是社会所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总资本的比率。按照平

均利润率所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的形成实际上是全社会剩余价值

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4)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所以,生产价格

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等于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于是,商品就不再按照其

价值出售,而是按照其市场价格出现八

31.商业资本的职能和作用是怎样的?

答:(1)商业资本独立后,执行的仍然是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商品资本的职能,即

商业资本的职能是销售商品,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使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

资本,最终完成产业资本的循环。

(2)有利于产业企业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剩余价值或利润总额;有利

于节省社会总资本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增加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有利于提高

社会平均利润率;商业资本的积极活动,可以扩大城乡物质交流,发展对外贸易,

从而扩大国内外市场,这对整个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不过,商业资本的上述积极作用,要以它的数量没有超过社会必要的比例为条件。

否则,不仅会造成社会资本的浪费,还会延缓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造成平均利

润率的降低。

同时,商业资本的活动也会带来消极的作用。因为商业资本的作用可能导致生产

和消费的脱节,甚至造成虚假需求和商业投机,加深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矛盾。

32.怎样认识商业利涧的来源与本质?

答:(1)从现象上看,商业利润似乎产生于流通领域的贱买贵卖。其实,贱买贵

卖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它只是表明商业企业取得商业利润的途径,即获得商业利

润是通过商品的购销差价来实现的,但这并不能说明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

(2)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部门工人的剩余劳动或剩余价值。由于商业投

资者投资于商业,替产业投资者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产业投资者就

不能像自己经营商品销售时那样独自占有全部剩余价值,而必须把产业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以商业利润的形式转让给商业投资者。

(3)产业投资者是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投资者的,然后,

商业投资者再按照生产价格决定的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这样商业投资者就获

得了产业投资者转让给他的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商业

利润不过是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中的一部分转化而来的。

33.什么是利息率?决定利息率高低的因素以及利息率的作用是什么?

答:(1)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按年计算)利息量与借贷的货币资本量的

比率。

(2)决定利息率高低的因素:一是平均利润率的高低;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状

况;三是法律和传统习惯。

(3)作用是调节资本供求,进而调节储蓄和投资。

34.如何理解股份资本及其性质?

答:股份资本是以发行股票的方式,集中众多单个资本进行股份联合经营的资本

集团。通过发行股票形式集中许多单个资本联合经营的企业,称为股份公司。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股份资本是私有斐本的股份联合经营形式。它不表示资

本归集体所有,而是私有资本经营形式的变化。股份资本在所有权同经营权分离

的基础上,只是经营权实现形式由单独经营变成联合经营,其私人所有权和剥削

雇佣劳动的性质都未变化。股东的股票是对股份资本所有权的凭证,依据这种凭

证可分取股息,表明股东对股份资本拥有私有权。股份公司不允许退股,表明资

本经营权实行联合经营,不许拆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以公有股份组合的股份

制企业属于公有经济;以劳动联合为主、并与资本联合相结合的股份合作制属于

集体所有制经济;公有股份和非公有股份联合经营的股份制属于公私混合经济;

完全以私人股份融合的股份公司仍然是资本主义所有制。

35.极差地租、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条件和源泉是什么?

答: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条件和源泉分别是土地的有限性所造成的土地经营权

垄断、土地存在等级差别、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条件和源泉分别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农业资本的有

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36.剩余价值是如何在各具体资本形式中进行分配的?

答:剩余价值是在向利润和平均利润转化的过程中完成在各具体资本形式中的分

配的,其中产业资本家获得产业利润,商业资本家获得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家获

得利息,农业资本家获得农业利润,十地所有者获得地租C

37.计算题:

答:(1)Pz=20%,产业利润P80亿。

(2)P'=18%,产业利润=162亿,商业利润=18亿。

(3)产业资本家以900+162=1062亿的价格把商品让渡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

本家又会以1062+18=108()亿价格把商品卖出去。

(4)平均利润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

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商业资本也参与利润的平均化过程,产

业利润和商业利润都是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38.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走向高度集中,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又自然而然

地形成垄断。请阐述垄断资本形成的客观必然性。

答: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使垄断的产生具有客观必然性。

(1)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后,出现了少数规模巨大的企业,它们资本雄厚,力量

强大,劳动生产率又高,中小企业很难同他们竞争,所以,这些大企业在它们所

在的生产部门中就自然而然地居于统治地位。

⑵由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的存在,使新企业的开办受到了限制。因为要开办一

个能与之抗衡的新企业,不仅需要巨额资本,而且还要求市场的相应扩大,这就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企业的建立,使某个生产部门原有的大企业自然而然地走

向了垄断。

(3)一个部门内几个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彼此势均力敌,谁要打败对方都不容易。

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不得不谋求暂时妥协,结成垄断同盟,共同操纵产

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

39.列宁指出,在垄断阶段,“恰好不是工业资本而是金融资本”在国民经济体系

中占统治地位。举一实例,说明金融资本是怎样形成的,是如何实现经济上和政

治上的统治地位的。

答:(1)形成:垄断是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工业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促进银行资

本的集中和垄断.银行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乂会加剧工业资本的扩张和竞争°这是

因为:生产和资本集中所形成的大企业要进行扩大再生产,需要的固定资本和流

动资本的数量大大增加,仅靠自身的资本是不够的,需要数量大、期限长的贷款

给予支持,这种贷款只有大银行才能提供。同时,大企业资本规模大,资本有机

构成高,利润率高,积累率也高,提取的折旧费也多,循环周转中暂时闲置的流

动资本也多。由这些因素形成的大量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他们只愿意存入信用

可靠的大银行。因此,生产的集中,不仅为银行业集中提出了客观要求,而且也

提供了物质条件。

银行业垄断的形成过程与工业垄断的形成过程大体相同。银行业的集中也是

通过竞争实现的。大银行利用自己的实力和信誉,一方面直接兼并中小银行,使

银行资本和存款日益集中到自己手中;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制”控制大批中小银

行,吸收它们加入自己的集团,形成以少数大银行为核心的庞大的银行集团。银

行业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必然走向垄断。大银行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

伤,必然谋求联合,结成垄断同盟。少数几个大银行开始控制整个银行业,它们

在全国城乡广设分支机构,通过各种金融业务,使全社会几乎所有的货币周转都

集中到几个大银行手里。它们的分支机构像蜘蛛网一样密布于各地。大银行成为

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和社会经济生活的中心。

(2)实现统治的途径:金融资本形成的同时,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

指掌握着庞大金融资本,操纵国家经济命脉,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占统治

地位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金融资本集团(财团)。它们是资本主义国家的

真正的统治者。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资本参与,即“参与制”实现的。“参

与制”是指金融寡头利用掌握企业股票控制额实行层层控制企业的一种方式。金

融寡头首先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控制一个大企业,以它作为一个“母公司”,

然后通过“母公司”购买另一些企业的股票,掌握其股票控制额,使其企业成为

“子公司二以此类推,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垄断资本统治体系。居于“宝塔”顶

端的是极少数金融寡头,他们支配着比自身资本大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巨额社会

资本。除了“参与制”外,金融寡头还通过创办企业、吞并利改组小企业、发行

有价证券、办理公债以及从事投机活动等手段,寸张其经济势力。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必然导致政治上的统治C金融寡头在政治上建立统

治的手段,最突出的是通过“个人联合”来控制国家机器,操纵政府政策的制定。

所谓“个人联合”,即一方面金融寡头或亲自出马或委派自己的代理人担任政府

要职,直接控制政权;另一方面,把离职的政府军政要员聘请到自己的企业担任

董事长或经理,借以实现对国家政府机关的直接影响和控制。例如,美国的历届

总统大都是大财团的成员或其代理人,历届国务则、国防部长、财政部长等要职,

大都是有大公司的经理或董事担任。金融寡头还收买一部分政客从事院外活动,

影响政府立法。此外,它还通过自己的强大经济实力来控制新闻、报纸、出版、

通讯、广播、电话、文艺、教育、体育等各种机构,作为推行其政治目标和经济

政策的工具。

40.有人认为,西方国家有众多的中小企业,因而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

特征不是垄断。对此,请作评论,并阐述垄断与其他基本特征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答:此观点不正确。

垄断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但是,它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

争,只是在某些方面限制了自由竞争,却又同时引起了更为激烈、复杂的垄断竞

争,垄断与竞争并存。正如列宁所指出:“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垄断并不能消除

自由竞争,而是凌驾于这种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因而产生许多特别剧烈的矛盾、

摩擦和冲突。”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在于:

(1)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规律。在商品

经济条件下,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济主体只有通过商品交换实现价值,才

能获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因此,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市场竞争的一

般基础。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实现经济利益的方式和途径。垄断形成后,市场结

构发生了变化。垄断虽会在某个经济部门暂时减弱竞争,但从长期看,垄断企业

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动因,必然驱动其进行更为激烈的垄断竞争。在自由竞争基

础上产生的垄断并不能改变商品经济运行方式,也不能消除竞争的基础和动因,

垄断必然与竞争并存。

(2)不存在绝对的垄断。①不可能形成某一垄断组织独霸天下的局面。在现实

生活中,剧烈的兼并虽然使极少数垄断组织达到空前巨大规模,但没有任何一个

垄断组织足以把其他垄断组织全部吃掉。而且,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各垄断

企业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垄断组织的实力对比经常发生变化,以至很难保证某

个垄断组织稳定的绝对优势。②社会生活错综复杂,社会需要又极其多样多变,

垄断不可能囊括一切。③大量非垄断中小企业还存在。这不仅是因为中小企业有

生产和发展的广泛空隙,有适合恶劣环境的灵活性和顽强性,而且广大中小企业

符合垄断资本的利益,它们的存在是巩固垄断统治的需要。既然不存在“绝对的

垄断”,那么,在垄断组织之间,垄断组织内部各企业之间,垄断组织与大量非

垄断中小企业之间就必然存在广泛的激烈的竞争。

(3)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竞争的重要因素。①现代科技的层

出不穷能够突破人为垄断的种种限制。现代科技包括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

新能源技术、生物医学等新开辟的领域。这些科技成果是在更广泛的领域、更高

程度上替代人的脑力劳动。新科技不断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和投资场所,不断创造

出新的替代品,从而使市场竞争加剧。掌握新科技的主体是市场潜在进入者。现

代科技的应用将更直接、更迅速地突破人为垄断,促进垄断竞争。因此,垄断结

构产生以后,垄断者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竞争%②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乂会

缩短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新一轮的科技革命都是在积累前人知识和技术的

基础上展开的。现代科技必然迅速地将新科技应用于生产领域并转化为生产力。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缩短,必然会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这就会

导致任何技术和相关产品生产都不可能持久地垄断。垄断企业在技术、产品和产

'业领域等方面都存在激烈的竞争。

41.与自由竞争相比,垄断条件下的资本竞争具有哪些特点?

答: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条件下的竞争相比,具有其新的特点:

(1)竞争的目的不同。垄断条件下的竞争目的是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2)竞争的手段有了新的变化。垄断条件下的竞争,除了继续使用自由竞争条

件下的手段外,更重要的是凭借垄断组织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上的统治力量,

采取各种强制手段,甚至不惜采取暴力来打垮竞争对手。

(3)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也不同。垄断条件下的竞争的双方是实力雄厚、势

均力敌的垄断组织,而且这些垄断组织都有着巨大的政治势力,这就使得竞争特

别激烈和持久.这种竞争造成的破坏作用更加严重.

(4)竞争的范围不同。垄断条件下的竞争范围已由国内扩展到国外,而且除了

在经济领域的竞争外,在政治、军事、文化领域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资本主义

进入垄断阶段以来的事实证明,垄断不仅没有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剧烈和

复杂。

42.简述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答:(1)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一般是一年)内生产

的全部最终物品(包拈有形的物品和无形的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国内生产

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一般是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

终物品(包括有形的物品和无形的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GDP的“一国”是指在一国的领土范围之内。就是说,只要是某一国的领

上上,无论是该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生产的,都是该国的GDP。而GNP的“一

国”是指一国的公民。就是说只要是一国的公民,无论在国内生产的,还是在国

外生产的,都是该国的GNPOGNP=GDP+常住居民在国外的要素收入一非常

住居民在本国的要素收入

(式中的“要素收入”指劳动报酬和资本收入)

43.简述国民收入分配过程。

答:国民收入的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指的是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分配。

初次分配是对生产经营成果(即增加值)的直接分配,政府主要得到生产税净额,

企业主要得到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居民主要得到劳动报酬,同时各利益主

体又通过提供资产参与其他单位生产而获得财产收入(包括地租、利息、红利等)。

初次分配环节属于微观分配环节。经过这次分配得到的收入,也称原始收入。初

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一般通过税收杠杆和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

范,而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

(2)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原始收入的获得者通过多种形式、多个环节从其

他收入主体那里获得一部分转移性收入,同时也要将初次分配收入的一部分转移

出去,包括收入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从而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

入再次分配过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不直接参与物质生产的社会成员或集

团,从参与初次分配的社会成员或集团那里获得收入。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

制起作用,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管理和收入调节,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

正的基本机制。与原始收入相对而言,再分配获得的收入表现为派生收入。

4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民收入分配的特点是叶么?

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民收入分配的一般特点是:

第一,国民收入分配的实现形式多元化。(1)按产权分配。(2)按资本所有权分

配。(3)按经营权分分配。(4)按事权分配。(5)按劳动力所有权分配。

(6)按福利保障分配。(7)按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

第二,国民收入分配的主导原则是市场化。这实质上是坚持市场化收入体制的微

观经济分配过程,就是坚持效率分配的原则。

第三,国民收入分配主体明晰化。在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中,其主体实际上是三类:

国家、企业、个人。

45.按劳分配的内涵是什么?

答: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

(1)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是个人消费品。

(2)按劳分配的惟一根据是劳动。

(3)衡量劳动量的尺度是劳动时间。

(4)按劳分配的主体是社会。

(5)分配的手段是直接领取消费品。

46.什么是消费结构?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

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通常有实物和价值两种表现形式。消费结构的实

物形式是指人们在消费中消费了什么样的消费资料和享受了什么样的服务,以及

它们各自的数量.消费结构的价值形式,是以货币表示的人们消费的各种不同类

型的消费资料和享受到的各种服务的比例关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具体表现为各

项物质文化生活支出。

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主要有:

(1)居民收入。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结构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

(2)产业结构。生产决定消费,生产结构决定消费结构。

(3)消费资料的价格。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居民熨际收入和支付能力。

(4)人口状况。一是人口总量。二是人口结构。

(5)消费心理、消费习俗、社会风气,等等,都对消费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47.如何正确理解消费的性质?

答:消费具有二重性质:

(1)消费的自然性,即人们通过消费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以满足自己的生理和

心理需要。消费食物解除饥饿,消费衣物防御寒冷,这些都反映消费的自然过程。

这一消费过程,是人的再生产过程。

(2)消费的社会性,即人们的消费活动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地进行,总是在一

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从这个角度看,消费的性质取决于生产关系,同时又体现

生产关系。社会制度不同,生产关系不同,消费的性质就不同。如,在资本主义

制度下,个人生活消费性质与资本雇佣劳动相联系。工人的个人消费实际上就是

为剩余价值的生产恢复劳动力,工人家庭成员的生活消费实际就是为资本主义再

生产而再生产出新的劳动力。

48.你怎样看待个人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答:公平指一定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效率是指在资源有效

配置的前提下经济效率得到较高增长,也就是投入与产出比率得到较快提高。

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既要体现效率原则,又要体现公平原则。在我国全面小康

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实现。公平是提

高经济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给劳动者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

发劳动者发展社会生产力。但公平绝不是搞平均主义。绝对平均主义不利于调动

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

率作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但非劳动因素造成的收

入分配悬殊,也同样会挫伤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经济效率的提高,从而使

经济发展严重受挫。因此,不能把公平与效率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

49.试分析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必要性。

答:(1)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2)弥补市场调节失灵的需要

(3)充分发挥国家经济职能的需要

5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应采取什么方式?

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接

调控和间接调控。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就是要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既要保证国家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对社会经济活

动进行必要的宏观调节与控制,使国民经济能够大体按比例地协调发展,又要使

企业具有生机和活力,能够适应社会复杂多变的需求。这就决定了国家的宏观调

控方式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直接调控方式,而采用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相结

合,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方式。

5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有哪些?

答:一是政治职能,包括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各种关系

和防御外敌入侵等等;

二是进行社会管理的广泛社会职能,包括管理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及其他公

共事务等。

52.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如何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来扩大国内需求。

答:从1998年起,财政政策开始转变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预算赤字,增

加国债发行,加大政府支出,通过加大政府投资芍动社会投资。这样的政策收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