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经济学教案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学时:56
学分:
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政治经济学是揭示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是马兑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和核心,也是高
职高专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教育,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提高思想觉悟,学会运用弓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
析和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经济理论、基本经
济知识和主要经济规律,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各专业的专业课程以及为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
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学生应了解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理解生产、流通、分配和消
费过程及其主要经济规律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同经济形态卜的特殊表现。掌握资本及其
价值增殖、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资本循环和周转、资本具体形式及其分配机制、垄断资
本和垄断利润、国民收入分配和消费、国家宏观调控和国际经济关系等基本经济知识和基本
经济理论。
导言
教学要求
了解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掌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大纲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关于“经济”和“经济学”的含义
二、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牛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的三要素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一)生产力
(二)生产关系
三、政治经济学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第三节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意义
一、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主要概念
I.物质资料生产的三要素
2.生产力
3.生产关系
4.经济基础
5.1:层建筑
6.经济体制
7.经济规律
第一章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教学要求
了解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理解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价值量的决定、比较和变化;
理解货币的本质、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
掌握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理解劳动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从而正确认识商品和货币;
能够运用所学的价值规律理论,分析市场经济生活中的事例。
教学重点
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教学难点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市场机制。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大纲
第一节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产生及其发展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及其发展
(一)自然分工与自然经济
(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产生
(三)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市场经济的产生及其发展
二、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第二节商品及其属性
一、商品的二因素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
(三)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一)具体劳动
(二)抽象劳动
(三)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
(四)劳动二重性的矛盾是商品二因素矛盾的根源
三、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一)商品价俏最的沃定
(二)商品价值量的匕较
(三)商品价值量的变化
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三节货币及其属性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三)一般价值形式
(四)货币形式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货币的本质
(二)货币的职能
三、货币形式及其演变
四、货币流通规律
第四节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
一、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二)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二、市场机制
三、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主要概念
1.商品经济
2.市场经济
3.商品
4.使用价值
5.交换价值
6.价值
7.具体劳动
8.抽象劳动
9.价值最
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1.劳动生产率
12.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3.货币的本质
14.货币的职能
15.货币流通规律
16.价值规律
17.市场机制
第二章资本及其价值增殖
教学要求
了解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理解资本价值增殖的前提条件;
理解资本价值增殖的过程:
理解剩余价值生产理论,从而正确认识资本的本质特征;
能够运用资本价值增殖的基本方法,计算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量、绝对剩余价值、相
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
教学重点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工资的现象和本质。
教学难点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相对剩余价值的牛产:
超额剩余价值;
工资的现象和本质。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大纲
第一节资本价值增殖的前提条件
一、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三、劳动力成为商品
第二节资本价值增殖过程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三、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量
四、资本的本质特征
第三节资本价值增殖的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三、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新特点
四、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一)工资的现象和本质
(二)工资的形式
(三)工资水平及其变动趋势
主要概念
1.货币
2.资本
3.资本点、公式
4.劳动力商品的二重性
5.剩余价值
6.不变资本
7.可变资本
8.剩余价值率
9.剩余价值量
10.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II.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2.超额剩余价值
13.工资的本质
第三章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教学要求
熟知简单再生产的含义及其内容;
掌握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及相对人口过剩;
理解资本枳累的一般规律和作用。
教学重点
简单再生产的内容;
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
简单再生产的内容;
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资本积累的i股规律。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大纲
第一节简单再生产
一、再生产的含义与类型
(-)再生产的含义
(二)再生产的类型
二、简单再生产的内容
(一)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二)资本价值的再生产
(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第二节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
一、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二、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
三、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第三节资本有机构成与相对人口过剩
一、资本规模增大
二、资本和机构成提高
三、相对人口过剩的形成
第四节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与历史趋势
一、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二、中外原始资本的积累
(一)原始资本积累
(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原始资本积累
三、资本积累的不同历史作用
(-)资本积累的作用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作用
(三)中国社会主义积累的作用
主要概念
1.再牛产
2.简单再生产
3.资本积累
4.扩大再生产
5.资本积聚
6.资本集中
7.资本有机构成
8.相对过剩人口
9.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10.无产阶级相对贫匪
11.无产阶级绝对贫困
12.资本原始积累
第四章资本循环和周转
教学要求
了解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三种循环形式;
了解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
掌握影响资本周转速唆的因素及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掌握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
了解社会总资本运动中的矛盾和经济周期;
掌握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理解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过程、实现条件。
教学重点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三种循环形式;
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及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
教学难点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社会资本扩大再牛产的前提条件、实现过程、实现条件。
课时安排
8课时
教学大纲
第一节资本循环
一、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一一购买阶段
(二)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一一生产阶段
(三)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一一销售阶段
二、资本循环的三种形态
(一)货币资本循环
(二)生产资本循环
(三)商品资本循环
三、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第二节资本周转
一、资本周转速度
二、影响资本周转速发的因素
(-)生产资本的构成
(二)资本周转时间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四、资本周转速度与经济效益
第三节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一)社会总资本及其运动
(二)社会总产品实现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二、社会资本正常运行的条件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三、社会总资本运动中的矛盾和经济周期
(一)社会总资本运动中的矛盾及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
(三)社会主义的经济波动
主要概念
1.资本循环
2.资本周转
3.固定资本
4.流动资本
5.资本周转时间
6.年剩余价值率
7.年剩余价值量
8.社会总资本
9.社会总产品
第五章资本的具体形式及其分配机制
教学要求
理解剩余价值向利润、平均利润的转化;
理解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了解商业资本的形成和作用:
了解商业利润的来源和本质;
掌握借贷资本的特点、职能和借贷利息的来源及本质;
了解股份资本和股份公司的特点和作用;
掌握土地所有权和地租的本质;
掌握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源泉及形态;
掌握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及源泉。
教学重点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教学难点
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润的形成:
股份资本的性质;
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声牛的条件、原因、源泉。
课时安排
10课时。其中,理论讲授9课时,练习1课时
教学大纲
第一节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一)成本价格
(二)利润与利润率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的形成
(二)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
(三)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
三、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一)生产价格的形成
(二)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
四、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
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一、商业资本的形成
二、商业资本的职能和作用
三、商业利润的来源及其本质
第三节生息资本和利息
一、借贷资本和利息
(-)借贷资本的形成和特点
(二)借贷利息及其本质
(三)利息率
二、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银行资本
(二)银行利润
(三)银行体系
(四)银行业务
三、股份资本和股息
(一)股份资本及其性质
(二)股票和股息
第四节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一、土地制度和土地所有权
二、不同土地所有制形式下地租的本质
三、地租的形式
(一)极差地租
(二)绝对地租
(三)地租的其他形式
(四)土地价格
主要概念
1.平均利润
2.生产价格
3.商业资本
4.商业利润
5.借贷资本
6.利息
7.银行资本
8.银行利润
9.股份资本
10.股份公司
11.股息
12.股票价格
13.股票市场
14.土地所有权
15.地租
16.级差地租
17.绝对地租
18.土地价格
第六章垄断资本和垄断利润
教学要求
了解垄断的形成;
了解金融资本及其发展:
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和实质;
掌握垄断价格的制定、垄断利润的内涵以及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能够联系现实说明垄析和国家垄断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能够用垄断与竞争的关系的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事例。
教学重点
垄断的形成;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及其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实质和双重作用;
垄断价格的制定、垄断利润的内涵以及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教学难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实质和双重作用;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大纲
第一节一般垄断资本
一、垄断的形成
(一)自由竞争推动生产集中
(二)生产集中引起垄断
二、垄断组织形式
三、金融资本及其发展
(一)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
(二)银行的新作用
(三)金融资本和金融存头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金融资本集团的新变化
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国有垄断资本
(二)国私共有资本
(三)国家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
(四)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对社会经济实行全面调节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双重作川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第三节垄断利润和垄断条件下的竞争
一、垄断价格
二、垄断利润
三、垄断条件下的竞争
<-)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类型和特点
主要概念
1.垄断组织
2.金融资本
3.金融寡头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国有垄断资本
6.垄断价格
7.垄断利润
第七章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
教学要求
掌握国民收入的相关概念及决定国民收入量的因素;
熟悉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
理解按劳分配的内涵及特点;
掌握消费的性质和作用:
掌握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熟悉消费的方式及其特点;
掌握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与按牛•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正确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教学重点
国民收入的相关概念及决定国民收入量的因素;
消费的性质和作用;
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消费的方式及其特点;
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教学难点
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
按劳分配的内涵及特点。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大纲
第一节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一、国民收入
(-)国民经济总量
(二)衡量国民经济总量的指标
二、影响国民收入量的因素
三、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
(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民收入分配的特点
第二节个人收入分配
一、按资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一)按资分配的含义和形式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现实意义
二、按劳分配的内涵及其特点
(-)按劳分配的内•福
(二)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
三、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一)按劳分配方式的主体地位
(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第三节居民消费
一、消费的性质和作用
(-)消费的性质
(二)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
二、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消费水平
(二)消费结构
三、消费方式及其特点
(一)消费方式的内涵
(二)消费方式的影响因素
(三)现阶段我国消费方式的特点
主要概念
1.国民经济总量
2.国民生产总值
3.国内生产总值
4.国民收入
5.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6.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7.按劳分配
8.按生产要素分配
9.公平
10.效率
II.消费
12.消费水平
13.消费结构
14.消费方式
第八章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
教学要求
理解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掌握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和方式;
掌握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和手段;
学会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政策解决现实宏观经济问题。
教学重点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n标和方式;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和手段。
教学难点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和手段。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大纲
第一节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含义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一)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弥补市场调节失灵的需要
(三)充分发挥国家经济职能的需要
第二节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和方式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一)促进经济增长
(二)增加就业
(三)稳定物价
(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
(-)直接宏观调控
(二)间接宏观调控
第三节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与手段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
(一)财政政策
(二)货币政策
(三)产业政策
(四)收入政策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经济手段
(二)计划手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能源高压清洗车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范
- 2025年太阳能电池背膜项目申请报告模范
- 2024-2025学年梧州市蝶山区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渭南市潼关县数学三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庆祝2021年教师节活动总结5篇
- 2025年商旅服务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教师课题申请书怎么写7篇
- 中学教师2022年度考核个人总结(7篇)
- 2025年淡水养殖产品种苗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范
- 2025年教育云项目申请报告模范
- 专题02:名著导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北京专用)
- 吉林大学药学导论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高考语文新题型+“文学短评”相关写作(真题+技法+练习)
- 2023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水平测试试卷(天河区)
- 中考数学计算题100道
- 集团资产重组实施方案
- GB/T 33195-2016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速度鉴定
- (职高)高一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GB/T 14383-2008锻制承插焊和螺纹管件
- 红色简约大气年会晚会节目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