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范文_第1页
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范文_第2页
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范文_第3页
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范文_第4页
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公司

企业风险管理

目录

一、公司简介.......................................................3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4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4

二、项目基本情况...................................................4

三、政治风险评估...................................................7

四、政治风险的识别................................................11

五、商品价格风险的含义...........................................12

六、我国的价格管理体制...........................................13

七、风险转移的条件................................................17

八、非保险风险转移的种类.........................................19

九、保险方式转移风险应具备的条件.................................24

十、保险的选择与购买.............................................25

十一、短期债券融资................................................32

十二、资产担保融资................................................32

十三、信用风险的应对.............................................35

十四、信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36

十五、投资风险的识别和评估.......................................37

十六、投资与投资风险.............................................40

十七、筹资风险及其产生原因.......................................43

十八、筹资风险的识别和评估.......................................45

十九、项目风险分析................................................46

二十、项目风险对策................................................49

二H--、SWOT分析说明............................................50

二十二、法人治理..................................................59

一、公司简介

(一)基本信息

1、公司名称:XXX有限公司

2、法定代表人:陶xx

3、注册资本:570万元

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

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

6、成立日期:2011-2-16

7、营业期限:2011-2T6至无固定期限

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

(二)公司简介

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

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

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

公司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基础上,

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

方式,补齐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走绿色、协

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牢

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

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

(三)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

资产总额9500.457600.367125.34

负债总额3185.812548.652389.36

股东权益合计6314.645051.714735.98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

营业收入31688.4225350.7423766.31

营业利润5995.434796.344496.57

利润总额5578.134462.504183.60

净利润4183.603263.213012.19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

4183.603263.213012.19

者的净利润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投资人

XXX有限公司

(二)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

(三)项目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40.00

亩。

(四)项目实施迄度

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五)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

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2990.7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958.98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11%;建设期利息198.83万元,占项目总投

资的0.86%;流动资金4832.9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02%。

(六)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2990.78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有限公司计

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4875.26万元。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8115.52万

(七)经济评价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46700.00万元。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39224.44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5446.40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6.16%o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6.24年(含建设期12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1625.33万元(产值)。

(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

1占地面积m126667.00约40.00亩

1.1总建筑面积m254985.60容积率2.06

1.2基底面积m217333.55建筑系数65.00%

1.3投资强度万元/亩428.99

2总投资万元22990.78

2.1建设投资万元17958.98

2.1.1工程费用万元15411.11

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2051.73

2.1.3预备费万元496.14

2.2建设期利息万元198.83

2.3流动资金万元4832.97

3资金筹措万元22990.78

3.1自筹资金万元14875.26

3.2银行贷款万元8115.52

4营业收入万元46700.00正常运营年份

■”

5总成本费用万元39224.44

■”

6利润总额万元7261.87

■”

7净利润万元5446.40

8所得税万元1815.47

。19

9增值税万元1780.77

■”

10税金及附加万元213.69

・99

11纳税总额万元3809.93

■”

12工业增加值万元13394.35

13盈亏平衡点万元21625.33产值

14回收期年6.24含建设期12个月

15财务内部收益率16.16%所得税后

16财务净现值万元5312.11所得税后

三、政治风险评估

政治风险评估要针对经营地政治环境变动可能性,评估投资所在

国发生预料之外的政治环境变化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政治

风险具有相对性,即投资者因国别的差异会对某一国或地区的政治风

险有不同的预期,这是由于政治风险本身要受到国与国之间各种因素

的影响,而风险评估者也会受到自身的立场和观点的影响。此外,适

用于评估宏观政治风险的方法不完全适合于特定项目的微观政治风险

评估。应当在把握所在国家政治风险宏观方面的基础上,分析特定项

目对于东道国政治的敏感性,然后综合评估两者的影响,形成在某一

东道国实施特定项目的总政治风险。

(一)宏观政治风险的评估

对宏观政治风险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指标系统评估法

该方法是根据积累的历史资料,对其中易诱发政治风险激化的诸

因素加以量化,测定风险程度。

2、定级评估法

该方法是将资源国政治因素、基本经济因素、对外金融因素、政

治的安定性等可能对项目产生影响的风险因素的大小分别量化。然后,

将各种风险因素得分汇总起来确定一国的风险等级,最后进行国家之

间的风险比较。

对政治风险进行国别比较可参照国际上较有影响的国际投资风险

指数。例如,上文中所提到的美国国家风险国际指南综合指数,美国

BERI公司的世界各国的政治风险指数。其他著名的指数还有富兰德指

数,该指数是由英国“商业环境风险情报所”每年定期提供;国家风

险等级,是由日本“公司债研究所”、《欧洲货币》和《机构投资家》

每年定期在“国家等级表”中公布对各国的国际投资风险程度分析的

结果。

3、分类评估法

例如,伦敦的控制风险集团将政治风险按照严重程度分为4类:

可忽略的风险、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

(1)可忽略的风险。适应于政局稳定的政府。

(2)低政治风险。往往孕育在那些政治制度完善、政府的任何变

化通过宪法程序产生、缺乏政治持续性、政治分歧可能导致领导人突

然更迭的国家。

(3)中等政治风险。往往会发生在那些政府权威有保障、但政治

机构仍然在演化的国家,或者存在军事干预风险的国家。

(4)高政治风险国家。则是指那些政治机构极不稳定、政府有可

能被驱逐出境的国家。

(二)微观政治风险的评估

微观政治风险评估中,需要考虑以下诸多因素。

1、东道国政治环境评估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政治因素。考虑东道国政府对待本项目在

该国投资的态度等。②政治稳定性。考虑东道国政权更替的频率和政

治冲突是否会导致项目中断。执政党的更替,意味着政府经济政策的

变更或调整;政治冲突预示着政府对涉外投资的政策的变化;恐怖活

动对跨国投资项目的影响等。③政治干预。考虑项目是否会影响东道

国国防力量;是否会被东道国认为涉及外交、国家安全、经济安全

(如能源、高科技企业)、市场垄断;是否会危及东道国就业,致使

东道国政府进行政治干预等。④东道国的国际关系。考虑东道国与跨

国经营企业母国的关系;东道国企业及政府谈判地位、强弱;跨国投

资企业在国际语言、国际公关、国际策略能力方面的强弱;公众支持

程度等。

2、法律环境评估

需评估母国、东道国以及国际法的影响。母国法律,需了解母国

法律对于跨国投资经营的相关规定;东道国法律,需了解东道国法律

对跨国投资行业、范围等的相关规定或限制;国际法,需了解国家之

间所签订的双边和多边条约、公约和协定对跨国投资的影响。

3、经济环境评估

包括以下内容。①东道国筹资的可能性。东道国政府是否可能对

本项目提供融资资助、本项目进入东道国资本市场的可能性。②资金

汇回的规定。了解将现金流从东道国子公司汇回母公司的规定。③转

移价格、管理费、特许费、借款偿还、股利分配的规定。④公司治理

环境。东道国对当地外国公司所有权的限制。⑤行业环境。投奥项目

是否必须利用当地资源才能有效生产经营,如石油开采,近期内是否

会出现与本项目竞争的产业。

(三)特定项目的总政治风险评估

综合评估某特定项目的整体政治风险,可考虑采用以下具体方法

和步骤。

第一步:采用专家意见法、头脑风暴法等方法确定不同投资项目

在某个国家的政治影响因素(可采用0〜1分制和赋值方法),并确定

每一项因素的权重,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特定项目的微观政治风险值。

第二步:评估特定国家的宏观政治风险。可选择参照权威数据而

评估。第三步:确定特定项目的总政治风险指数。

第四步: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特定项目在其他国家的风险指数,

并进行国家间的风险比较,以选择适当的国家和适当的投资项目。

然而,尽管各机构采用了各种政治风险评估方法,对政治风险的

评估实际上是不能做到十分精确的,至少政治风险发生的时间就很难

确定。只能在对政治风险进行评估之后,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在未来

可能发生的政治风险。

四、政治风险的识别

企业应当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一国的国际关系与社会局势以及东

道国的法律、政策变化等等情况以识别可能的政治风险。其程序一般

是收集一国国际关系状况、政局稳定性、法律政策等方面的资料,然

后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评估,从而明确一国政治风险的变化情况并

预测其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识别工作重点应是了解和预测有关导致投资环境突然出

现变化的政治力量和政治因素,这样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1)政治稳定性与连续性;

(2)一国的政治体制;

(3)一国政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政策;

(4)以往的政府类型、党派结构和各政派的政治实力及其政治观

念;

(5)有可能取代现执政者的政治势力;

(6)政策的历史走向和政策形成的公共选择程序;

(7)政治、社会、宗教、少数民族和其他冲突;

(8)政府效率与廉洁状况;

(9)国民经济重心与发展重点;

(10)一国国际关系;

(11)东道国政府与本国政府关系的亲疏程度等。

五、商品价格风险的含义

商品价格运动背离买卖双方的利益要求,从而形成风险,叫作商

品价格风险。商品价格风险属于动态风险,又是投机风险,总会使买

卖双方的一方可能受损,而另一方可能受益。

商品价格风险会影响到消费者和最终用户。如果最终用户是企业,

贝I这些企业在商品价格上升的情况下,采购成本将会增加,利润将会

减少。商品价格风险也会影响到商品生产者。如果商品价格下降,生

产收入将会降低,从而减少企业所得。事实上,商品价格的暴涨暴跌,

从长期来看,无论是对商品的生产者,还是对商品的消费者来说都是

不利的。因而企业应加强对商品价格风险的管理。

六、我国的价格管理体制

1978年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商品价格是实行高度集中的价

格管理体制,价格管理权限绝大部分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定价

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价格改革被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转轨

过程中的关键一步。

1979—1983年是我国价格改革的初始阶段,政府以宏观调整价格

为主,改善部分商品价格的不合理程度,并逐步放开一些商品价格的

管理权限。如1979年提高了粮食和其他一些主要农产品的统购价格,

1981年提高了烟酒价格,1982年放开了工业品中100种小商品的价格,

以后逐年扩大放开的品种范围。

1984-1988年是我国价格改革的展开阶段,这阶段政府以放开价

格管理权限为主,同时继续对由国家管理的价格进行若干调整。采取

的重大政策措施有:1985年,除少数重要农产品少数经济作物由政府

定价外,其他农产品价格放开,实行市场调节,放开生产资料计划外

部分的价格;1986年,全部放开了小商品的价格;1988年,提高粮食、

油料的收购价格和原油等重工业品的出厂价格;提高肉、蛋、糖、茶4

类副食品价格;放开名烟、名酒价格。

1989-1991年是我国价格改革的治理整顿阶段,政府是以稳定物

价,抑制通货膨胀为主,继续推进价格改革进程。采取的重大政策措

施有:1989年,提高粮、棉、油的收购价格;大部分进口商品的国内

交货价格,从按国内价格作价改为按进口戌本作价,即按代理作价;

1989年冬季提高铁路、水运和航空客运票价;1990年,提高铁路、水

运和公路的货物运价;对近40年未动的邮政资费作了适当调整;较大

幅度地提高煤炭、原油、有色金属和部分钢材的出厂价格和民用燃料

的销售价格;部分城市提高自来水、牛奶价格和公共交通票价;把橡

胶、炭黑的计划内外“双轨制”价格合并为“单轨制”价格等。

1992—1996年是我国价格改革的深化阶段。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

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一期间价格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转换价格形成机制,改变价格

结构,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1997年以后,价格改革进入了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价格

机制的阶段。政府着力于积极运用价格杠杆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

调整升级,改善投资环境,研究如何应对“人世”挑战等。同时,根

据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加大价格立法和执法力度,制定市场规则,

维护市场秩序,我国第一部价格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以

下简称《价格法》)便是在这一年颁布的。政府在价格管理中的角色

定位从以定价调价为主转到以定规则、当监督、搞服务为主。

2001年,《中央定价目录》进行了最近一次修订。根据修订后的

《中央定价目录》,中央管理的定价项目由1992年的121种压缩为13

种。这13项分别为重要的中央储备物资、专营的烟草、食盐和民用爆

破器材、部分化肥、部分重要药品、教材、天然气、中央直属及跨省

水利工程供水、军品、重要交通运输、邮政基本业务、电信基本业务、

重要专业服务等。2001年后,很多中央定价项目实际上已经作出调整,

例如,将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港口收

费管理被放开,港口装卸作业费、堆存费实现了市场调节价;政府定

价药品进一步调整,增加了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品种数量等。

2001年以后,我国为进一步落实《价格法》的原则与精神,更好

地适应WTO体制的运行环境,我国政府陆续制定和实施了《价格行政

处罚程序规定》、《责令价格违法经营者停业整顿的规定》、《价格

主管部门公告价格违法行为的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

《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等价格管理规定。制定这些法规的目的在

于,保障价格主管部门依法行使职权,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

益,建立一种公开、公平、公正、自愿、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环境。

此外,我国与价格管理方面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还有:2002年实

施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2004年修订后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以及2008年8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反垄断法》。通过这些法律法规,市场定价机制进一步确立和完善。

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价格形成机制的转移已经基本完成,政

府定价部分显著缩小,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部分相应扩大。在社

会商品零售总额中,1978年政府指导价占97%,市场调节价占3%;到

2005年政府定价仅占2.7%,政府指导价占1.7%,市场调节价占95.6吼

另外,农副产品的政府定价比例从2000年的4.7%下降到2005年的

1.2%,生产资料的政府定价比例也从2000年的8.4%下降到2006年的

5.6%O这就说明大部分商品的定价权已经从政府回归到市场手里,主

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基本建立,市场价格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

已经处于主导地位(刘立查,2009)o政府定价管理的作用主要限于

以下3个方面:①对市场机制作用受到限制的特殊领域进行定价管理,

如自然垄断行业,公益事业的产品,公共产品生产领域以及农业等;

②对市场价格进行管理,制止在由市场形成价格中发生的价格违法行

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以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③对要素价格进

行管理,如地租、利率、汇率等。

七、风险转移的条件

风险管理单位是否能够顺利转移风险,是有条件的;相反,如果

不具备风险转移的条件,就无法转移风险。风险转移需要具备以下几

方面的条件。

(一)转移责任条款必须是一个合法有效合同的组成部分

风险管理单位要顺利转移风险,需要签订的合同合法、有效。例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载明;违反法律和国家政策签订的合同、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签订

的合同、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签订的合同、违反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

利益签订的经济合同均属无效合同。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在运用合同条

款转移责任时,必须熟悉相关的法律条文,合同条款不应该同国家的

法律、法规相抵触。例如,有商场声明,商品出售后保修期内,只负

责对故障商品实行免费修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少法》

中明确规定,如果商品在保修期内修理两次以上时,顾客有权选择退

货。因此,该商场的单方约定由于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

益保护法》而无效。因为这种风险转移的方式,违反了社会公共政策、

法律或者对公众不公平。

(二)受让方具有偿付能力

受让方是否具有偿付能力,是风险真正转移的条件。如果受让方

没有能力赔偿损失,那么,转让方必须对已经转移出去的风险承担责

任。例如,一份合同规定,乙方在作业时,由于疏忽而造成第三者人

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时,由乙方承担。当乙方接受此条款为甲方施工时,

并不意味着能免除甲方对由于乙方疏忽而造成的对第三者损害应负的

赔偿责任。对于甲方而言,要切实避免这种风险对自身的影响,应确

认乙方有能力支付一旦发生损失后的赔偿金;否则,无法真正将风险

转移出去。

(三)风险转移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风险转移是需要支付给风险受让方一定费用的,这是受让方承担

风险的条件。例如,销售商可以签发银行汇票,然后把银行汇票同业

务文件一起寄到客户的开户银行。客户可以通过银行汇票付款,可以

在得到业务文件之前向自己开户的银行确认债务。客户的开户银行把

汇票或者客户对债务的确认文件以商业承兑汇票的形式提交给售货方。

如果客户的支付能力难以保证,那么销售商可以要求客户的开户银行

以银行承兑汇票的形式提供保证,银行承兑汇票不仅对客户具有约束

力,而且对银行也具有一种约束作用。由于银行为客户提供了信用担

保,客户的信用风险转移给了银行,银行需要收取一定的担保手续费。

例如,在国际贸易中,有时售货方要求客户提供本国银行签署的信用

证。来自客户的开户银行的信用证,表明客户已经在其本国建立了自

己的信用。当客户的支付能力难以保证时,持有信用证的售货方对本

国的这家银行享有追索权,因此,售货方也就不需要向国外的银行追

索债务。由于本国银行为客户提供了一定的信用担保,因此可以收取

一定的担保费用。

八、非保险风险转移的种类

一般说来,非保险风险转移的方式主要有:①租赁财产;②业务

外包;③联盟或合资;④签订免除责任协议。非保险风险转移大多需

要借助于协议或者合同,将损失的法律责任或财务后果转由他人承担。

(一)租赁财产

财产租赁可以使企业部分地转移自己所面临的风险。财产租赁是

指一方把自己的房屋、场地、运输工具、设备或生活用品等出租给另

一方使用,并收取租赁费。财产租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失主要有:

①有关的物质损失,因财产受损而引起的租金损失或贬值;②由财产

所有权、使用权引起的对第三者的损失赔偿责任。但是,如果祖赁协

议中规定,租借人对自己过失造成的租借物的损坏、灭失,应该承担

赔偿责任。这样,出租人就将财产面临的潜在损失转移给了承租人。

(二)业务外包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强调根据企业自

身特点,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业务,在某一方面形成自己的竞争

优势,这必然要求企业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即所谓的业

务外包。对业务外包最直接的解释是“外部寻求资源”,即把自己并

不擅长、不属于自己核心竞争力范围内的业务交由他人去做。企业在

充分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

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资金运用效率和增

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

业务外包的基本出发点在于: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内

部优势资源集中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活动上,剩余的其他企业活动交

给最好的专业企业。在企业竞争过程中,环境、技术、市场需求的瞬

息万变,企业投资于丰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业务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戴尔企业外包了所有的零部件、软件和非装配生产流程的设计和创新,

重点投资于理解客户需求、物流管理和部件集成,发现核心能力的任

何增值机会。通过外包策略,戴尔避免了零部件生产设备、人力资源

和库存等巨额投资,币将这种风险转移给外包商(供应商)。业务外

包有助于企业实现以下3方面的风险转移。

(1)质量方面的风险转移。在业务外包中,企业通过采取严格、

有效的合同契约方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交货质量等质量问题将

会由外包商来承担,同时由质量问题所导致的风险也将转移给外包商。

(2)资金占用的风险转移。通过外包,合同制造商将帮助企业分

担一部分资金占用,从而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风险。具体表现在:①

通过外包,可以帮助组织重构财务预算,从而改善企业的平衡报表并

避免企业对未来投资的不确定性;②通过外包将不能创造价值的业务

单元或者设备资产转交给外包商,组织能够获得一笔现金流,从而解

放一部分资源用于其他战略投资;③外包信息服务能够避免或者减少

未来持续的或大量的资本投入;④外包将固定成本业务转化为可变成

本业务,有利于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3)技术风险转移。外包有利于企业获得原先无法凭借自身实力

获取的技术和技能,通过外包,企业可以将价值链中的每个环节都由

最适合企业情况的、最好的专业企业来完戌,常常能够获得最先进、

最前沿的技术和技能。除此之外,企业能够获得外部可利用的设备、

服务等方面的资源,能够将某些技术和技能易于过时的风险转移给外

包商,能够使企业与外包商分担新技术的风险或将新技术的开发风险

转嫁给外包商。由于对于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大多数企业由于费用和

学习曲线的缘故,很难立即将新技术纳入到实际应用中,然而借助外

包商与现有的、未来的技术保持同步的优势,改善技术服务,提供接

触新技术的机会,企业可以花费更少、实效性更强、风险更低的方式

推动技术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效用。

业务外包得以实现风险转移的原因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能力的差异性。由于不同企业的资源数量、竞争优势领域等

存在差异,不同企业在实际中对于风险的识别、防范、处理能力是不

同的。另外,由于企业自身资源的有限性和主观判断的局限性,它也

不可能在业务领域中面面俱到、处处争锋。能力的差异性使得达成某

项业务目标所需的资源投入和成本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在综合考虑成

本、质量、时间、风险等因素之后,将业务外包给最合适的专业化企

业。

(2)风险感知的对象性。由于企业与外包商能力的差异性,对于

同一经营领域或是同一项目交由不同的企业来打理,最终的成效和可

能导致的风险是不同的。投保人和保险企业处埋风险的经验和能力不

同,因此保险企业乐意接受合适的投保人购买保险。同样的道理,企

业认为存在很大风险的难题对于外包商来说,风险可能很低甚至接近

于零。从风险的心理感知角度出发,企业与外包商对于同一风险的感

知度是不同的,这种风险感知的对象性也促使企业愿意将非核心业务

外包出去。

(三)联盟或合资

通过建立联盟或合资经营企业,把企业投资新市场和新产品的风

险和回报转移出去,这也是非保险转移风险的一种方法。

(四)签订免除责任协议

签订免除责任协议是指合同的一方运用条款对合同中发生的对他

人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责任转移给另一方承担,即主要是针对合同

中的条款来实现风险的转移。例如,医生在给生命垂危的病人实施手

术之前,会要求病人家属签字同意,若手术失败,医生不负责任。在

这纸协议中,医生不是转移带有风险的活动,而是转移了可能引起的

责任风险。例如,建筑工程的工期一般来说比较长,承包方面临着设

备、建材价格上涨而导致的损失。对此,承包商可以在合同条款中写

明:如果因为发包方的原因,致使工期延长而带来的损失,合同价额

需要相应地上调。承包方使用这项条款就把潜在的损失风险转移给了

发包方。计算机的租赁合同可以规定租赁企业对计算机的维修、保养、

损坏负责。再如,一个出版商在出版合同中可以加入转移责任条款,

规定作者对剽窃行为自负法律责任。

九、保险方式转移风险应具备的条件

保险是风险转移的一种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风险都可以用保

险的方式转移风险。一般来说,保险人承保的是纯粹风险,然而,并

非所有的纯粹风险都具有可保性,风险具有可保性是风险转移的重要

条件。可保风险需要满足下列几方面的条件。

(一)纯粹风险

纯粹风险是指能够带来损失,而不能获利的风险。投机风险则不

具有可保性,这是因为承保投机风险会使被保险人总是处于获利的地

位,有违分摊风险、互济互助的原则。根据这一条件,人身、财产和

责任风险可由保险公司承保,而市场、生产、财务和政治风险等投机

风险不能由商业保险公司承保。

(二)存在大量同质的风险

保险公司的经营是具有风险的,只有具有大量的同质风险,拥有

足够多保户的情况下,保险人才能比较精确地预测损失的平均频率和

损失的程度。存在风险的单位越多,损失后果的估测才会越准确,保

险公司的经营才会越稳定。

(三)损失不可预测

不可预测的损失时有发生,即使没有保险交易,这种损失也会发

生。由被保险人故意造成的损失或者可以预见的损失,不具有可保性。

如果故意制造的损失能够得到赔偿,则道德的危险因素就会明显增力口,

保险费就会相应地提高。

(四)损失必须可以测定

尽管损失的发生是不可预测的,但是,保险机制的运作使损失可

以预测,具体地说,就是损失的发生原因、时间、地点和损失程度,

可以通过长期的观察进行预测。损失的可预测性是保险公司厘定费率

的基础。例如,保险金额就是保险人估计的被保险人的期望损失。如

果无法估计或者不能较准确地估计期望损失,就不可能确定合理的保

险费率。

(五)多数情况下,保险标的不能同时遭受损失

如果保险标的经常同时遭受损失,保险分摊风险的职能就会丧失,

保险公司也会因为无法承担损失而倒闭。例如,对于洪水、腿风、地

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巨灾损失,保险公司就很难提供保障。

(六)保费合理

保费是保单的价格,保险公司确定的保险费率必须合理,必须使

投保人在经济上能够承担,这样保险人才能逐步扩展业务,才能实现

少数投保人的损失由多数投保人分摊的原则。

以上六方面的条件,是保险公司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重要条件。

十、保险的选择与购买

(一)企业投保决策的约束

企业风险管理人员在进行投保决策时要受到以下约束。

1、法律约束

有些保险,如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是法定保险,企业必须投

保。有些保险虽不是法定保险,但是一些法规中规定如企业损害他人

利益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如产品责任、公众责任、职业责任等,

企业应该根据自己所面临的风险大小作出投保决策。

2、行政约束

目前财政部门规定不再拨款或核销因灾害事故造成的非常损失,

这样可保而没保的灾害事故损失只好在企业发展基金、利润留成中开

支。行政部门的这些规定实际上是促使企业参加有关保险。

3、其他外部约束

银行、客户、消费者的行为等也影响着企业的投保决策。银行加

强贷款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品,银行因此

会关心抵押品的保险问题。合资企业的外方投资者一般都关心工程项

目的保险问题,进口商或购货方也会关心货物的运输保险。

4、企业内部约束

企业内部约束包括企业领导的自身约束,企业主管部门或董事会、

企业职工的约束。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领导对企业财产负有维护

和保管的责任。而且,这同他们的职务任免、奖惩有关,这就形成了

企业领导的自身约束。在股份制企业中,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由董

事会任命,他们要向董事会负责,如果经营中发生重大失误,董事会

会追究他们的责任。如果企业的灾害事故损失得不到补偿,致使生产

或营业中断不能及时恢复,这将影响到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因此企业

职工也会关心保险问题。此外,企业工会把职工家庭财产保险和人身

保险作为增加职工福利的重要项目。

当然,在进行投保决策时,企业风险管理人员要按轻重缓急确定

投保险种,要在比较投保方案的成本和效益后确定风险自留还是保险,

或者自留风险和保险相结合,或者采取其他对付风险的方法。

(二)确定投保方案

决定投保之后,下一步就要考虑投保方案。对于一个特定企业来

说,有些风险存在,有些风险并不存在;有些风险大,有些风险小。

这就决定了企业面临一个选择保险险种的问题。有些险种是必须投保

的,这包括法定保险、由合同规定的保险项目和威胁企业生存的巨灾

损失保险,后者如企业财产保险。有些风险是某些企业特有的,可以

选择相关的险种和附加险,例如,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可以选择履约

保证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建筑安装工程保险、施工人员人身意外伤

害保险等。

大型企业或特大型企业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强,可以选择投保风

险较大的险种和保险标的,并且可以自留相当大部分风险,使用高的

免赔额或投保超额损失保险,甚至自保。例如,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专门设立了“安全生产保证基金”,规定所属企业按财产价值2%提取

自保基金,并制定了一套管理办法,设立了组织机构。

不同的险种有不同的保险金额确定方法,就是同一个险种有些也

有不同的保险金额确定方法。例如,我国企业财产保险的固定资产和

流动资产的保险金额确定方法分为账面计算法和估价计算法两类。在

账面计算法中,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保险金额确定方法不同,就是

固定资产的保险金额也有按账面原值、原值加成和重置价值确定数种

方法。因此,企业财产保险的保险金额应根据财产的种类、企业财务

制度的健全与否采用不同的方法确定。而且,不同的保险金额确定方

法使用不同的赔款计算方法。例如,企业财产保险中固定资产的保险

价值是出险时重置价值,如果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那么就是不足

额保险,发生损失只能得到部分赔偿。所以,如何确定保险金额的问

题也是制订投保方案所要仔细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选择保险公司

投保人选择保险公司的标准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有以

下几种。

1、偿付能力

这是指保险公司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

国保险法》第九十七条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具有与其业务规模相适

应的最低偿付能力。保险公司的实际资产减去实际负债的差额不得低

于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数额;低于规定数额的,应当增加资本金,

补足差额。”《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第六章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管

理作了专门规定: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为其会计年度末实际资产

价值减去实际负债的差额。实际资产种类及其认可比率由中国保监会

规定,实际资产价值为各项认可资产价值之和。另分别规定财产保险、

短期人身保险业务和长期人身保险业务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

保险公司的实际负债为总资产减去实收资本金、公积金和未分配

盈余后的余额。对偿付能力低于标准的按照不足差额占最低偿付能力

比例大小分别作出办理再保险、业务转让、增资扩股、限期整顿、实

行接管等方式处理。

了解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的另一种简便方法是查看资信评估公司

对保险公司评定的级别。

2、盈利状况

保险公司的盈利状况能够反映其财务稳定性和管理水平。保险公

司的利润主要来自承保和投资业务。在国际上,财产保险公司有时会

发生承保亏损,但投资利润可以弥补其亏损。人寿保险公司利润的重

要来源是投资业务。一般来说,由于竞争的原因,利润高的保险公司

往往会降低费率。投保人一般应选择利润高的保险公司,争取以优惠

费率承保。

3、保险费率

它是保险商品的价格,无赔款优待和浮动费率的规定也是费率的

构成部分。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投保人总会选择费

率低的保险公司。但是,投保人不能把费率作为选择保险公司的唯一

标准或主要标准。购买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保障,投保人

还应该注意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品种和服务的质量。

4、保险品种和服务质量

各家保险公司所提供的同一险种的保险单在条款设计、保险责任

范围、除外责任、附加险、免赔额规定等方面不一定都是相同的。所

以,投保人要把各家保险公司的保单加以比较,

选择最能满足自己保险需要的先进保险品种,如综合的或一揽子

的财产和责任保险单,能对付通货膨胀的寿险品种。保险公司除了承

担赔偿或给付责任外,还提供有关的服务,如风险管理咨询、防灾防

损、理赔、诉讼、代位追偿等服务。投保人在选择保险公司时必须考

虑其服务设施和业务人员或代理人的专业水平,以及服务是否全面、

周到和耐心细致。各家保险公司在其长期经营中都形成了自己在保险

品种和服务方面的特色。例如,有的擅长于工程保险,有的擅长于年

金保险,这是选择保险公司时必须加以考虑的。

(四)保险合同谈判

保险合同一般是要式合同,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无须商谈合同条

件。但是,对大型公司或大的保险项目来说,投保人可以与保险公司

就保险条款和费率进行谈判,使用特约保险单,使保险方案符合自己

的需要,甚至关心保险公司在承保之前对再保险的安排。在国际上,

有时这种保险合同谈判是投保人委托保险经纪公司进行的。由保险经

纪人根据投保人的需要设计投保方案,征求公司风险经理的意见并取

得同意后,再由保险经纪人与保险公司商谈。作为投保人的代理人的

保险经纪人,应根据客户的需要,按照偿付能力、信誉、保险责任范

围、服务质量、保险费率等标准,选择最好的保险公司和保险品种。

保险经纪人的佣金一般按保险费收入计收,通常由保险人支付,佣金

率由保险人和保险经纪人按业务种类和所花费的劳务协商确定,一般

在10%〜20%的比率内。保险人也可以根据保险经纪人提供的业务质量

和赔付率支付利润,分享佣金。因此,如果通过保险经纪人投保,公

司也存在一个选择保险经纪人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已对保险经纪人制度作了原贝1性规定。

近年来,为了开拓保险市场,建立和完善保险中介制度,中国人民银

行在1998年2月颁发了《保险经纪人管理规定》(试行)。1999年

12月16日,中国保监会首批批准北京江泰、上海东大、广州长城3家

全国性保险经纪公司筹建。到2001年年底,已开业和批准筹建的保险

经纪公司有17家。中国保监会在2001年又颁发了《保险经纪公司管

理规定》,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欧洲最大的保险经纪人一英国

塞奇维克集团在1993年5月成为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第一家外资保险

经纪公司。许多国际上著名的保险经纪公司在我国已设立了代表处。

十一、短期债券融资

短期债券通常是短期需求的融资手段,如存货融资、短期拆借。

短期债券绝不能用于长期融资。短期债券包括发行商业票据、大额存

单、担保贷款、从金融机构获得信贷额度。尽管短期债券的风险通常

低于长期融资(因重大损失导致企业违约的可能性较小),但短期债

券确实增加了利率风险,从而占用了部分风险资本,因此也不能轻视。

十二、资产担保融资

另一种越来越常用的将企业资产负债表风险结构化的方式是将融

资与特定的资产相挂钩。资产担保融资技术又称证券化,现金流直接

来自于不动产抵押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及其他形式的应收账款的

投资者可能会购买这些证券。通过这些具有风险却十分确定的密产,

证券化降低了资产负债表的风险,从而释放了成本品贵的风险费本,

它还使得融资渠道更为多样化。当然,如果证券化对盈利具有负面影

响,那么它的价值就比较有限。证券化与否取决于原始资产的风险、

不同风险等级的市场信用价差、为投资者的现金流提供保障的成本及

实施和管理证券化的直接成本等因素。

租赁是资产担保融资最常见的手段,主要包括经营租赁和金融租

赁两种基本方式。经营租赁是出租人将某项资产租给承租人并收取一

系列租金而缔结协议。出租人保留资产所有权,从而保留大部分资产

损失和损毁的风险,只是将资产使用权让渡给承租人。经营租赁通常

是短期的,承租人可以在合同期限内取消合同。短期经营租赁在减少

风险方面方便有效,因为出租人保留了任何意外损失。经营租赁还有

一定的税收好处。涉及那些容易过时的设施(如IT设备)时,允许终

止的租赁显得更为有用,实际上将设备过时的风险从承租人转移给了

出租人。与经营租赁不同,金融租赁将许多风险和所有权的利益让渡

给了承租人。金融租赁期限较长,通常与资产寿命相当,并且只有在

出租人的任何损失都已得到补偿后才能终止合同。在大多数金融租赁

合同中,承租人对资产的保险和维修作出承诺。金融租赁实质上相当

于担保贷款,因为一旦承租人不能按时还款,出租人可以收回资产,

当然,在税收影响和破产方面的处理上,金融租赁和担保贷款存在一

定的差别。

另一种常见的资产担保融资方式是项目融资。大型的风险投资项

目通常需要大量的资本。项目融资使得债权人对项目具有更大的控制

权,其代价是对项目发起人的追索权受到一定限制。但是,项目融资

的复杂性可能导致高额的交易成本。项目融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减

少长期负债并有助于控制现金流。当存在一批相关的资产以独立的经

济单位进行运作时,就可以运用项目融资,发行相应的股权和债券,

并通过该项目收入实现自我平衡。或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如商

业贷款、供应商信贷、政府信贷和补贴、国际银行、公债等来为项目

融资。项目融资通过一系列的条款,如定期偿还本金而利率固定、定

期偿还本金而利率浮动、利息和本金均定额偿还、偿还本金可以调整

而未偿还余额的利率可以固定或浮动。

融资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融资成本的制约。对债务融资

而言,债务资本成本与债权人所要求的收益率相关;对股权融资而言,

股权融资成本与股东所期望的收益率相关。在资本市场发达国家,企

业的管理层受到股东的硬约束,经常面临分红派息的压力,股灰融资

成本并不低,而且由于债务的避税作用,债务成本往往低于股灰筹资

成本。对它们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一般先使用内部股权融资(即留

存收益),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是外部股权融资。我国企业虽然也

表现出优先使用内部股权融资的倾向,但由于国有股股东普遍不到位,

严重削弱了股东对经理层的约束,企业没有分红派息压力,外部股权

融资成本成为企业管理层可以控制的成本,所以国内债务融资的顺序

明显排在外部股权融资之后。

十三、信用风险的应对

信用风险管理也可以通过风险回避、风险承担、风险转移、风险

降低等方式进行。以下是对各种风险应对策略在信用风险应对中运用

的示例。

(1)风险回避。例如,对经审核确定在信用标准级别以下的客户

不予赊销。

(2)风险承担。例如,对经审核确定信用等级处于较高级别的客

户予以信用销售,将未来可能坏账的风险承担下来。

(3)风险转移。例如,对经审核确定信用等级在企业标准级别附

近的客户,为保持业务关系又不使企业资产面临过高损失风险,而要

求以适当抵押、担保的形式实施赊销。

(4)风险降低。例如,对所选择的客户进行赊销时,以销售合同、

经审核的信用额度、付款方式、信用期限、折扣与折让方式实施销售。

此外,为了有效地运用各种信用风险应对策略,企业需要建立系

统的防范信用风险机制。要点包括以下3点。

(1)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对除销进行管理企业信用风险管

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在可能的情况下,企

业应当设立专门的部门或组织来完成此项工作。

(2)建立客户动态资源管理系统。可将客户分为核心客户、重点

客户、普通客户和潜在客户等类别分别管理。对不同类别的客户,设

置不同的评价指标,有针对性地收集和及时更新资料。例如,以往付

款记录、银行信用、财务数据评估、客户的影响力等。对不同评价指

标,确定其权重,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打分,并作为确定对

其收款政策的依据。

(3)建立信用风险的监控体系。信用风险的监控体系应包括赊销

的发生、收账、逾期风险预警等各个环节。

十四、信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信用风险可以从“量”和“质”两方面来考虑。所谓信用风险的

“量”,就是交易双方的交易额。信用风险的“质”则由“违约”行

为发生的概率和能够减少违约损失的担保决定。违约发生时未偿付的

账款,随着违约情况可能导致损失总量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这种变化

是因为这些欠款在进入了催讨程序后,能够得到部分的清偿。清收取

决于信用风险消减能力,例如同担保方(间接担保或者第三方担保)

协商的能力,以及其他借贷方做出偿付后取得的偿付资金等。

因此,信用风险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违约概率、清收风险和敞

口风险。违约是指由于订约方的违约或者信用下降所导致的企业经济

损失,也就是信用违约事件的结果。违约概率是指违约情况发生的可

能性,敞口风险为未来将偿付金额,清收风险是指对于敞口金额无法

完全清收而导致的风险。综合上述的3个因素,一项交易的信用风险

可以用违约概率、敞口风险和清收率三者的乘积表示。

对违约概率的评估,可从债务人和债权人两方面综合考虑。从债

务人方面,可根据不同项目分别考察各位债务人的资信状况,然后进

行综合评价。

从债权人自身,即企业方面,识别和评估信用风险通常需要对债

权的账龄进行分析,并设计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十五、投资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识别和评估投资风险的方法有很多。典型的包括财务指标分析法、

盈亏平衡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概率度量法等。

(一)财务指标分析法

对可用于识别和评估投资风险的主要财务指标示例如下。

1、资产结构

资产结构包括非流动资产与流动资产的比率、非流动资产内部结

构、流动资产内部结构。按其比例构成,可分为稳健型资产结构策略、

适度型资产结构策略知激进型资产结构策略。通常认为,融资能力强、

技术先进、盈利能力强的企业,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可保持较高水平;

相反则应降低该比例,否则,投资风险可能较高。

2、现金盈利值和现金增加值

此两项指标是以现金收付制作为评价基础。CEV是以现金表示的企

业净利润,CAV是以现金表示的企业留存收益。

3、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越短,表示投资回收迅速,风险越低。

4、净现值法

净现值法将投资的现金流出和流入,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为同一

时点的现值,净现值越高,投资风险越低。

5、资本回报率

该指标说明每投入一元资金(含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所取得的

利润(含所得税和利息),结果应为正值,越高效果越好。正值的高

低,需参照所处的行业和企业基准回报率而评判。若为负值,则意味

着亏损。

6、资产周转率

该指标说明投入一元资金(含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所能创造的

收入。结果应为正值,越高效果越好。临界点应大于1("1"意味着

所投入资金在一年内所创造价值与投资额相同)。

7、投资内涵报酬率

投资内涵报酬率也称投资收益率、内部收益率等,是指在项目寿

命周期内实际可望达到的收益率,它是使投资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

计算内涵报酬率的一般方法是逐次测试法。当投产后的净现金流

量表现为普通年金的形式时,可以直接利用年金现值系数计算内涵报

酬率。

8、经营利润率

该指标采用权责发生制评估投资风险。说明每一元营业收入可获

律的营业利润。营业利润也称毛利,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后的余

额。经营利润率越高,投资风险越低。

9、每股收益

该指标说明全部自有资本每股取得的净利润。每股收益越高,投

资风险越低。进一步的,还可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运用上述财务指标评估投资风险的基本办法是指将预测值与原来

确定的基准值及风险容忍度进行比较。如果达到预警值时,应及时予

以重视,并启动应对措施。

(二)盈亏平衡分析法

利用盈亏平衡分析方法衡量投资风险时,先计算盈亏平衡点。

其中,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不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

成本费用,如管理人员的工资、房屋的租金、设备的折旧费等;变动

成本是指随着产销量增加而成正比例增加的成本,如单位产品耗用的

原材料成本、计件工资成本等;边际贡献是指单位产品销售额减去该

产品单位变动成本。

上述计算中,隐含着生产量和销售量相等的假设。将计算出的盈

亏平衡点与拟投资设备的设计生产能力或与未来预计的销售进行比较,

后者超出前者越多,投资风险越小。

(三)敏感性分析

它是考察与投资项目有关的一个或多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各因素

对投资风险的影响程度,从而能为评估投资风险提供依据。

(四)概率度量法

概率度量法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估计不同概率下投资发生损失

的量值,作为评价其风险大小的基础。典型的概率度量法包括决策树

法、期望值法等。

十六、投资与投资风险

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实物投资在企业内部为扩

大再生产奠定基础,即支付资金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其他非流

动性资产,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金融资产投资是指对外

股权、债权支付的资金,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投资风险是指企

业在上述投资活动中,由于受到各种难以预计或难以控制因素的影响

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致使投资收益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

产生的风险。

企业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不能盈

利,或虽已投产,但出现亏损,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二是投资项目的盈利水平低于预期水平。

没有投资就没有发展,投资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始终:新建项目的

投资、扩建项目的投资、技术改造的投资、参股控股的投资等。导致

投资风险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主要介绍以下几个因素。

(一)外在性因素

企业所处的外在环境,包括国家政治、经济、市场环境等对企业

投资有重要影响。

1、产业政策环境

例如,国家产业政策方向的调整、支持政策、优惠政策直接影响

企业投资的成败。如果盲目追求政策机会,则有可能最终投资失败。

较多依赖于政策支持的投资项目,在遭遇政策调整的时候,如果不能

及时考虑好撤退、转向或是减少对政策的依赖,将面临十分困难的处

境。除了政策的行业审批限制、政策的变化包括城市规划调整给投资

者带来的风险外,政策执行的时间差、空间差以及执行力度差别都存

在着投资风险。要规避此类风险,重要的是不要过分依赖政策,保证

及时获得更准确的政策信息,并根据自己的实力进行投资。

2、财政、信贷、投资政策

若国家放权让利,放松银根,降低利率,鼓励投资,则投资处于

有利地位,风险相对较小。反之,国家紧缩财政,紧缩银根,控制拨

贷款,抑制投资规模,限定某方面投资,就会使某些方面的投密处于

不利地位,投资风险相对加大。

3、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态势,竞争激烈程度,是企业投资前需要考虑的重要因

素。如果一个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的投资可能

会受到严峻的考验;而进入一个垄断性的行业,则需要考虑进入及退

出成本的高低。在进入一个不熟悉的市场前,更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环

境的影响。

4、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不断地改变着原有市场占有率、产

品结构、产品种类和供给、需求数量,如果不能对市场需求及其变化

作充分的预测,投资决策方案失误则在所难免。

(二)内在性因素

企业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拥有的技术及人力资源状况等是产生

投资风险的内在性因素。

在作投资决策之前,企业应成立专门的投资可行性研究小组对投

资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对投资时机、投资对象、投资规

模投资合作伙伴、投资市场需求、投资的资金供应能力等进行充分的

市场调研,对其风险和收益进行合理的评价与预测,充分进行定性和

定量的可行性分析,并应聘请独立专家进行评估,据此进行投资决策,

降低投资风险。而在投资之后,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后续监控也是投

资管理必不可缺的关键环节。

其中,是否拥有足够的技术和胜任的人力资源是影响企业投资成

败的重要因素。企业在投资中需要考虑技术、人力资源因素,培养优

势和核心竞争力。

十七、筹资风险及其产生原因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活动中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

境等的变化或筹资来源结构、币种结构、期限结构等因素而给企业财

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一些企业在筹资过程中,由于筹资规模不当、

筹资成本费用过大、利率过高,债务期限结构或资本结构不合理从而

造成了财务危机。

筹资风险主要源于以下领域。

(1)筹资规模风险。合理确定企业的筹资规模是筹资风险管理的

重要组成部分,筹资规模的大小应受企业经营目标、市场份额等因素

制约。如果未对筹资规模有充分的考虑,容易导致育目的借款。

(2)资本结构风险。资本结构风险主要表现在负债规模过大。负

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负债在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企

业负债规模越大,利息费用支出也就越大,由于收益降低导致企业丧

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

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随之增加。所以,负债规模越

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3)筹资成本过高。在负债规模相同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

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就越多,企业破产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同时,利息率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大有影响,因为在税息前利润

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受

影响的程度也越大。

(4)筹资期限结构风险。筹资期限结构不当,如企业应筹集长期

资金采用了短期借款方式,或者用长期借款形式解决短期资金的需求,

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这是因为企业如果采用长期借款方式解决

短期资金需求矛盾,会造成资金闲置,加大企业的利息负担;而如果

大量举借短期借款用于非流动资产投资,则当短期借款到期时,可能

会出现难以筹措到足够的现金用于偿还短期借款的风险,此时,债权

人如果不愿意将短期借款展期,则企业有可能被迫进行破产清算。

十八、筹资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识别和评估筹资风险通常用到的财务指标包括以下几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