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盐城市七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章五诀”形、事、情、理、典,毛文是典范。在毛泽东的政论文里,为了说服读者接受他的观点,他都能随手抓来一个形象,借典说理或借事言情,深入浅出。毛文开创了政论文从未有的生动局面。毛泽东是有大志的人,他永远有追求不完的目标。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放下身段,当一个行吟诗人,当一个作家。他多次说过要学徐霞客,顺着长江、黄河把祖国大地丈量一遍。他又是一个好斗争的人,他有一句名言“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他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他对群众语言、古典语言是那样热爱,对教条主义的语言、官僚主义的语言是那样憎恨。延安“整风运动”中,他把文风与学风、党风并提,讨伐“党入股”,给它列了八大罪状,说它是对五四运动的反动,是不良党风的最后一个“防空洞”。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日报》发表长篇社论,号召正确使用祖国语言,他在改稿时特别加了一句:“我们的同志中,我们的党政军组织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中,我们的文学家教育家和新闻记者中,有许多是精通语法、会写文章、会写报告的人。这些人既然能够做到这一步,为什么我们大家不能做到呢?当然是能够的。”(《人民日报》1951年6月6日)后来,我们渐渐机关化了,文章中假、大、空的语言多了。他对此极为反感,甚至是愤怒,严厉要求领导干部亲自写文章,不要秘书代劳。他批评那些空洞的官样文字:“讲了一万次了依然纹风不动,灵台如花岗之岩,笔下若玄冰之冻。哪一年稍稍动一点,使读者感觉有些春意,因而免于早上天堂,略为延长一年、两年寿命呢?”(1958年9月2日的一封信)他强调内容一定要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他是一辈子都在与“党八股”的坏文风作斗争的。政论文是一种特殊的学术论文,细读毛泽东的政论文,发现他的文章能将政治思想讲出他自己的特色,后世发展成公认的真理,特别是他独特的语言风格,足可自立为一门一派,是对教条主义的语言、官僚主义的语言的最佳驳斥。在大力倡导改文风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研究一下他的文章。这至少有两个用处:一是专门搞写作的人可以从中汲取营养,特别是补充一些文章外的功夫,好直起文章的腰杆;二是领导干部可以向他学一点写作,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能增加领导的魅力。须知:打天下要靠笔杆子,治天下更要靠笔杆子。(摘编自梁衡《关于毛泽东政论文文风的鲜明特点》)材料二:我读史书读到商鞅搬移木杆树立诚信一事,不禁慨叹起我国国民愚昧,执政者煞费苦心,几千年来民众不觉悟、国家接近走向灭亡的悲惨命运来。认为我说的不可信的,请允许我详尽地说出我的道理。法令,是谋求幸福的工具。法令如果好,它让我们民众获得的幸福就一定多,我们民众正担心不公布这些法令,或者公布后担心这些法令不产生效力,一定竭尽全力来保障它,维持它,务必使它达到完善的目的为止。政府和国民互相维系,哪有不信任法令的道理呢?法令如果不好,那不但没有幸福可言,而且还有足够让人恐惧的危害,我们国民又一定会竭尽全力来阻止这些法令。即使想要让我相信(法令),又哪有相信它的道理呢?就如商鞅与秦国民众之间(具有同样的利害关系),却恰恰运用跟政府与国民互相信用相反的方法(即运用徙木立信的办法)去做,这又是为什么呢?商鞅的法令是好法令。如果试着翻阅一下我国四千多年的记载,寻求那些利国福民的伟大的政治家,商鞅不是位居第一吗?商鞅处在秦孝公时代,中原局势极不安定,战事正盛,全国民力疲惫,(达到了)不能够言说和描述(的程度)。在这种情势下,却想战胜各诸侯国,统一中原,不很难吗?在这种情势下,变法的命令出台了,这些法令惩罚坏人来保护人民的权利,鼓励种田织布来增加国民的财力,崇尚战功来树立国威,把贫困、懒惰者收为奴隶来杜绝人力、物力资源的损耗。这确实是我国从来没有过的重大政策,国民害怕什么而不相信呢?一定要(通过)搬移木杆来树立诚信,我从这里知道了执政者都费了苦心,我从这里知道了我国国民愚昧,我从这里知道了几千年来民众智慧缺乏、国家差点儿走向灭亡的悲惨境地是有原因的。虽然这样,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开始出现时,百姓对此会感到惊惧。国民是这些国民,法令是那些法令,我为什么对此感到奇怪呢?我只担心这搬移木杆树立诚信一事,如果让东西方各国文明程度高的那些国民听了,一定会捧着肚子大笑,(或者)高声讥诮。唉呀!我不想说了。(摘编自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白话译文)材料三: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获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摘编自毛泽东《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政论文这种文体具有假、大、空的特点,毛泽东坚决与之做斗争,以他独树一帜的文风,开创了政论文的新局面。B.材料一结尾,作者关联现实,强调要研究毛泽东文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增加领导魅力,才能扭转当前不正文风。C.面对商鞅“徙木立信”的历史故事,作者认为不论法令是好是坏,政府与民众始终是互相维系、具有同等利害的关系。D.材料三,作者举重若轻,用极少的文字及时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事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泽东的政论文形象生动、深入浅出,这与他热爱群众语言、古典语言,反对教条主义的语言、官僚主义的语言分不开。B.毛泽东严格要求领导干部亲自写文章,不要秘书代劳,可知当时领导干部不自己执笔写文章,而交由秘书代笔的现象比比皆是。C.毛泽东由“徙木立信”的历史故事,慨叹民众愚昧、民族前途昏暗,可见作者能以小见大加以论述,思想深刻。D.材料三中人民解放军的胜利,是军事与政治的完美结合,而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了六国之败,指出其败因并非军事上的不足,而是政治上的失策。3.下列选项不适合证明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A.“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诗的语言,当然要以现代大众语为主,加上外来语,和古典诗歌中还有活力的用语。大众化当然首先是内容问题,语言是表现形式。要有民族风味,叫人爱看、爱诵,百读不厌。(毛泽东接见臧云远时的谈话)C.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在《别了,司徒雷登》中,他这样来写美国对华政策的破产:“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夹起皮包走路。”4.材料二是毛泽东19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时的考试作文,请梳理全文的写作思路。5.假如你要参加“毛泽东政论文特点”的专题研讨会,请结合材料,拟出你的发言要点。【答案】1.D2.B3.B4.①抛出话题,总说自己读“徙木立信”故事的感受;②从法令好坏入手,谈自己对商鞅用跟政府与民众信用相反的方法去执行法令的疑惑;③分析原因,商鞅法令是好,问题根源在国民愚昧;④联系当下,谈自己对国民落后的担忧与痛心。5.①议论的说服性。在毛泽东的政论文里,为了说服读者接受他的观点,他都能随手抓来一个形象,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以理服人;②倾向性。他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他热爱群众语言、古典语言,憎恨教条主义的语言、官僚主义的语言;③政治性。表达政治愿望,用商鞅徙木立信论引出自己对国民落后的担忧与痛心;④创造性。毛泽东的政论文能将政治思想讲出他自己的特色,后世发展成公认的真理,特别是他豪迈磅礴的语言风格,极具个人特色。【解析】【导语】这三篇文章展示了毛泽东政论文的独特风格和深刻思想。材料一强调毛泽东政论文的生动性和对教条主义的批判,材料二通过历史故事揭示民众与法令的关系,材料三则简洁有力地报道了解放军的胜利。毛泽东的文章语言鲜活、逻辑严密,既有理论深度,又能打动人心,体现了他对语言和事实的高度重视。【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政论文这种文体具有假、大、空的特点”错。由原文“后来,我们渐渐机关化了,文章中假、大、空的语言多了”可知,并不是政论文具有假、大、空的特点,而是机关化了之后,文章中假、大、空的语言多了。B.“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增加领导魅力,才能扭转当前不正文风”错。由原文“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研究一下他的文章。这至少有两个用处……”可知,有必要静下心来研究毛泽东的文章能够让领导干部向他学一点写作,能增加领导的魅力,但并不是只有这样才能增加领导的魅力。C.“政府与民众始终是互相维系、具有同等利害的关系”错。由原文“法令如果不好,那不但没有幸福可言,而且还有足够让人恐惧的危害,我们国民又一定会竭尽全力来阻止这些法令”可知,政府与民众并不是始终是互相维系、具有同等利害的关系。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可知当时领导干部不自己执笔写文章,而交由秘书代笔的现象比比皆是”错,以偏概全。由原文可知,存在这样的现象,但并不能说明比比皆是,选项无中生有。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三段的观点是政论文是一种特殊的学术论文,毛泽东的政论文有独特的风格,没有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语言。B.不是政论文,所以不适合证明材料一的观点。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段把握内容,归纳总结理清思路。根据第一段中“我读史书读到商鞅搬移木杆树立诚信一事,不禁慨叹起我国国民愚昧,执政者煞费苦心,几千年来民众不觉悟、国家接近走向灭亡的悲惨命运来。认为我说的不可信的”可知,作者先说自己读史书读到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并且说到自己读到时的感受,抛出话题。第二段,首先说到法令如果好,民众一定竭尽全力来保障它,维持它,务必使它达到完善的目的为止。如果法令不好,那么民众又一定会竭尽全力来阻止这些法令。总之,该段从法令好坏入手,谈自己对商鞅用跟政府与民众信用相反的方法去执行法令的疑惑。第三段,首先说到商鞅的法令是好法令。然后通过商鞅徙木立信知道了根源在于国民的愚昧,从而分析了原因。第四段,联系当下,说到如果让东西方各国文明程度高的那些国民听了,一定会捧着肚子大笑,(或者)高声讥诮,谈到自己对国民落后的担忧与痛心。【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毛泽东政论文特点”在材料一中作者进行了充分论述,材料二、三是具体体现,结合材料筛选关键词句概括整合即可。“在毛泽东的政论文里,为了说服读者接受他的观点,他都能随手抓来一个形象,借典说理或借事言情,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体现其说服性;“他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他对群众语言、古典语言是那样热爱,对教条主义的语言、官僚主义的语言是那样憎恨”句,体现其倾向性:他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他热爱群众语言、古典语言,憎恨教条主义的语言、官僚主义的语言;材料二《商鞅徙木立信论》白话译文,体现其政治性,“我从这里知道了我国国民愚昧,我从这里知道了几千年来民众智慧缺乏、国家差点儿走向灭亡的悲惨境地是有原因的……我只担心这搬移木杆树立诚信一事,如果让东西方各国文明程度高的那些国民听了,一定会捧着肚子大笑”表达其对国民愚昧的担忧;“他的文章能将政治思想讲出他自己的特色,后世发展成公认的真理,特别是他独特的语言风格,足可自立为一门一派”和材料三的语言“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等体现其创造性,即毛泽东的政论文能将政治思想讲出他自己的特色,后世发展成公认的真理,特别是他豪迈磅礴的语言风格,极具个人特色。(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绝墨谈歌民国三年冬月,保定下了第一场大雪。漫天雪花飘舞,寒风沿街扫荡,犹稀少了人迹,大雪竟然不歇气,凶凶地下了三天,东关“飞云酒楼”也没有了平日的热闹,只有零星散座。老板侯洪志让伙计去请城内几位丹青高手,来酒楼品酒论画。十几个丹青高手先后踏雪赶来,众人就在楼上饮酒论画。洪志乘兴涂抹出几枝梅花,众人齐声唱彩。洪志得意,唱了一段二黄原板,高亢响亮。一曲唱罢,楼下有人喝彩。洪志探头一看,是个黄脸汉子,就请他上楼叙话。黄脸汉子朝洪志一拱手:“老板果然好唱家,可否乘兴再唱一曲?”洪志笑道:“侯某今日就为客官助兴。”就又唱了一段西皮。黄脸汉子击掌赞叹,走到桌案前,捉起笔,饱蘸了墨,就在纸上涂抹了一张画。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就见汉子笔墨雄浑,气势磅礴,一幅“高山流水图”跃然纸上。汉子掷笔拱手:“侯老板,今日就以此画相赠吧。”洪志苦笑道:“侯某做了多年井蛙。今日得遇大手笔,方知天高地厚。明日,我就关闭酒楼,专意丹青。”第二天,“飞云酒楼”果然改了字号,挂出“洪志画坊”牌匾。洪志从此终日躲在楼内作画,如此过了两年,“洪志画坊”在保定画坛声名大噪。那天,洪志正在作画,忽听有人哈哈大笑:“侯老板果然长进。”正是当年那个黄脸汉子。洪志起身拱手:“请多指教。”汉子四壁看看,失笑道:“侯老板果然生意人。”洪志一怔:“此话怎讲?”汉子哈哈笑道:“我看到四壁皆是浓浓的商贾气。”洪志就白了脸,木在了那里。汉子笑道:“不日我也开一画坊,还请侯老板多多照应。”说罢,唱一个喏,转身走了。过了几天,洪志画坊对面,果然开了一座画坊,字号“山月画店”。门前一副对联:笔责丹心一寸,墨崇碧血千秋。起初两店不分高下。后来,洪志的生意就淡下来,眼睁睁看着汉子那边的生意火爆起来。那汉子似乎成心与洪志作梗。洪志画梅,他便也画梅。洪志画花鸟,他便也画花鸟……洪志开始还忍让,到后来就找到那汉子店中。洪志恶笑道:“你逼得我无路可走,就不怕我杀了你?”汉子笑道:“自古作丹青者,都是斯文中人,侯老板怎会用屠夫手段?侯老板心灵聪慧,一味争强斗狠,笔下自然呆滞,难脱俗气。”侯洪志一愣,脸就红了。汉子道:“善画者,以山为居,以云为所,仗笔走天涯。积一世心血,积劳,积思,积墨,积石成山,积情为画。意到物我两忘,忘喜忘忧忘梦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犹忘。”洪志朗声而笑,拱手道:“多谢指教。”那一日,来了一客商,自言河南画贩,姓李。张口要买洪志“梅花图”,讲好要十种梅花姿态。并说只要画得好,每张按一百大洋收购。当场放下五百定金,洪志点头应下,写了收据。洪志至此闭门谢客,画了两个月。姓李的客商前来取画,细细看过,微微皱眉道:“恕我直言不讳,侯老板是认真用了心力,只是仍旧呆滞了些,少了灵气。”洪志冷笑一声:“但请指教。”李客商从怀中取出一张画来,竟是一张“红梅图”。画中大雪纷飞,梅花争奇斗艳,一朵朵迎风欲动。两下比较,洪志那些梅花确有些呆傻了。洪志脸涨红了,朝客商拱手道:“此画让我大开眼界,若兄台再宽限两月,十张画我可重新画过。”李客商道:“只要画得精湛,再等两月,并无妨碍。”转眼两月过去,十张梅花图画毕,却不见李客商来取货,这一天,洪志听到有人叩门,竟是那个黄脸汉子:“听说候老板近来笔下功夫精进,也让我一开眼界。”汉子四壁观看,笑道:“今日与侯老板切磋画艺,该弄些酒菜才对。”洪志怔了怔,便到楼上搬下酒菜,汉子坐下独饮。洪志笑道:“你不怕侯某酒中下毒?”汉子笑道:“你四壁画中已然全无杀气,莫再饶舌,一同坐下饮上几杯。”二人就埋头吃酒。汉子自斟自饮,渐渐面色潮红,饮尽最后一杯,一张口,一口血喷出来。洪志惊了脸:“先生怎么了?”汉子惨笑:“我将不久人世,日后不会再逼你了。今日来是要看看你那十张梅花图画得怎样了?”洪志一时呆住,汉子掏出一张纸来,洪志定睛看去,正是给李客商的收据。洪志顿悟,泪如泉涌:“洪志浅薄愚昧,误解了先生一番苦心。”汉子笑道:“侯老板莫做女儿态,请拿纸笔来。”洪志忙送上笔墨,将宣纸铺上桌案,一旁垂手侍立。汉子起身站定,拈过笔来,就在砚中饱蘸了,却不落笔。目光迷离,悲喜全无。侯洪志刚要说什么,汉子一张口,一口血就喷在了那洁白的空纸上,只见红红的暴浸开来。汉子大笑一声,伏身在案,笔走龙蛇,就着那血,勾出一幅“梅花斗寒图”。洪志看得眼呆,失声叫一句:“先生就是……”汉子似用尽了全身的气力,软软坐下。脸似纸白。洪志猛地跪倒:“请收洪志为徒。”汉子笑笑:“你我早已师徒一场,你画梅花,便要化为梅花,所谓出神入化,才可纵横无忌。”洪志怔怔地,听得如痴如梦。汉子仰天笑道:“幸甚至哉!惟笔在握,守拙不移,痴心不易,梅花香自苦寒来!”笑罢,起身,出门。门外已是满天大雨,哗哗落得正紧。汉子大步走进雨阵,并不回头。走出很远,汉子唱开了戏文,竟是一副绝好的嗓子。侯洪志听得呆了。第二天,“山月画店”就关了张。汉子不知去向。再过了几天,侯洪志也悄然离了保定,再也没有回来过,后来就传说,侯洪志的一张画在北京卖价一万大洋。(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便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民国三年冬月”,以及地点——“保定”,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历史和地理背景。B.“侯某做了多年井蛙”,意味着侯洪志已经意识到自己过去存在自满、视野狭窄的缺点,没有意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C.“洪志浅薄愚昧”中“浅薄愚昧”是反语,如同《荷花淀》中水生说女人们是“一群落后分子”一样,都是口是心非的说法。D.小说结尾没有明确解释所有细节,比如“山月画店”关张的原因、汉子的去向等,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解读的空间。7.关于文中黄脸汉子画“梅花斗寒图”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洪志忙送上笔墨,将宣纸铺上桌案,一旁垂手侍立”,写出了侯洪志内心对汉子的恭敬之情。B.“汉子起身站定,拈过笔来,就在砚中饱蘸了”,动作简洁,“却不落笔”这一细节则充满悬念。C.“一口血就喷在了那洁白的宣纸上,只见红红的暴浸开来。”这里的描写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D.作者在这一部分多用短句,整散结合,行文富有变化,语言风格与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一致。8.有人认为小说中的“黄脸汉子”可以称为“良师”。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9.班级文学小组准备选择本篇小说推荐给全班同学阅读。请从“艺术之美”“人性之光”“思想之力”这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写一篇推荐词。【答案】6.C7.D8.①注重激发斗志。酒楼论画不动声色,留画相赠,让侯洪志知道山外有山,激发其斗志。②注重相机引导。相机指出侯洪志画作商贾气太重,难臻一流之境。③巧妙激发潜能。买侯洪志不同姿态梅花图,将其“逼”上艺术巅峰。④注意临场示范。故意画梅画鸟,现场作“梅花斗寒图”并进行指导。9.①艺术之美:这篇小说的语言凝练而优美,文白相杂,富有韵味,故事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富有传奇色彩;以小见大,突出艺术精进与传承的主题。②人性之光:小说塑造的两个人物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侯洪志对绘画笃志精诚,潜心钻研,惨淡经营;黄脸汉子爱才育才,授业传道,以身入局,用心良苦。③思想之力:小说讲述的故事含义隽永,给人启迪,又激人奋进。故事中蕴含着的艺术追求之道、为学之道、为师之道,引人深思耐人寻味。【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洪志浅薄愚昧’中‘浅薄愚昧’是反语”错误,文中不是反语;《荷花淀》中水生说女人们是“一群落后分子”也不是反语。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语言风格与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一致”错误。两者的语言风格不同,前者古朴典雅,后者语言极具乡土气息。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注重激发斗志。“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就见汉子笔墨雄浑,气势磅礴,一幅‘山流水图’跃然纸上。汉子掷笔拱手:‘侯老板,今日就以此画相赠吧’”,酒楼论画不动声色,留画相赠,让侯洪志知道山外有山,激发其斗志。②注重相机引导。“汉子哈哈笑道:‘我看到四壁皆是浓浓的商贾气’”“自古作丹青者,都是斯文中人,侯老板怎会用屠夫手段?侯老板心灵聪慧,一味争强斗狠,笔下自然呆滞,难脱俗气”,注重相机引导。逐步消除侯洪志画作时的商贾气、求胜斗狠心。③巧妙激发潜能。“汉子掏出一张纸来,洪志定睛看去,正是给李客商的收据”,派人买侯洪志不同姿态梅花图,将其“逼”上艺术巅峰。④注意临场示范。“侯洪志刚要说什么,汉子一张口,一口血就喷在了那沽白的空纸上,只见红红的暴浸开来。汉子大笑一声,伏身在案,笔走龙蛇,就着那血,勾出一幅‘梅花斗寒图’”,故意画梅画鸟,现场作“梅花斗寒图”并进行指导。【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推荐词、多角度鉴赏作品意蕴的能力。①艺术之美:这篇小说的语言凝练而优美,文白相杂,富有韵味,如“黄脸汉子击掌赞叹,走到桌案前,捉起笔,饱蘸了墨,就在纸上涂抹了一张画。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就见汉子笔墨雄浑,气势磅礴”。故事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富有传奇色彩,小说围绕“论画——研画——订画——授画”展开故事情节,讲述了两位艺人的传奇故事。小说以民国时期保定为背景,讲述民间平凡小人物的奇闻异事,富有传奇性,以小见大,彰显艺术精进、文化传承的主题。②人性之光:小说塑造的两个人物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明日,我就关闭酒楼,专意丹青”“洪志从此终日躲在楼内作画,如此过了两年,‘洪志画坊’在保定画坛声名大噪”“若兄台再宽限两月,十张画我可重新画过”,侯洪志为了画艺精进,关闭酒楼,又潜心研究绘画,对绘画笃志精诚,潜心钻研,惨淡经营;“善画者,以山为居,以云为所,仗笔走天涯。积一世心血,积劳,积思,积墨,积石成山,积情为画。意到物我两忘,忘喜忘忧忘梦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犹忘”“你我早已师徒一场,你画梅花,便要化为梅花,所谓出神入化,才可纵横无忌”,黄脸汉子爱才育才,用独特的方式指点对方,授业传道,以身入局,用心良苦。③思想之力:小说讲述的故事含义隽永,给人启迪,又激人奋进。小说以民国时期保定为背景,讲述民间平凡小人物的奇闻异事,彰显艺术精进、文化传承的主题。侯洪志与黄脸汉子之间用独特的方式切磋画技,黄脸汉子在时日无多的情况下督促侯洪志精进技艺,把对艺术的感悟融入跌宕起伏的叙述之中,令人久久回味。故事中蕴含着的艺术追求之道、为学之道、为师之道,引人深思,耐人寻味。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故何也?执有命者以杂于民间者众。执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虽强劲,何益哉?”上以说王公大人,下以阻百姓之从事,故执有命者不仁。故当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明辨。然则明辨此之说,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必立仪。言而毋仪,譬犹运钧①之上,而立朝夕②者也,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或以命为有。盍尝上观于圣王之事?古者桀之所乱,汤受而治之;纣之所乱,武王受而治之。此世未易,民未渝,在于桀、纣,则天下乱;在于汤、武,则天下治。岂可谓有命哉!是故古之圣王,发宪出令,设以为赏罚以劝贤。是以入则孝慈于亲戚,出则弟长于乡里。坐处有度,出入有节,男女有辨。是故使治官府,则不盗窃;守城,则不崩叛;君有难则死,出亡则送。此上之所赏,而百姓之所誉也。今用执有命者之言,则上不听治,下不从事;上无以供浆盛酒醴祭祀上帝鬼神,下无以降绥天下贤可之士;外无以应待诸侯之宾客,内无以食饥衣寒,将养老弱。故命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而强执此者,此特凶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非。此天下之大害也。[节选自《墨子·非命(上)》]〖备注〗①运钧:制作陶器时用的转轮。②朝夕:指东和西。亦借指方向。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今天下之士A君子B忠实C欲天下之富D而恶其贫E欲天下之治F而恶其乱G执H有命者之言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恶,指憎恶,与《谏太宗十思疏》“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中的“恶”词义相同。B.原,指推究,“原始察终”中的“原”即此意,与“情有可原”中的“原”词义不同。C.劝,指劝勉、鼓励,与《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劝”词义不同。D.非,指反对,《〈论语〉十二章》“非礼勿视”中的“非”指“违反”,两者词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有命论”者思想的影响,认为一切结果都是命中注定,所以古代的王公大臣治国往往不成功。B.墨子为了明辨“有命论”的说法,指出要订立三条准则,其中的“用”是指在施政中考察利弊。C.文中举桀纣乱国、汤武治国的例子驳斥“有命论”,墨子认为君主只要励精图治,就一定能大有作为。D.文章将“有命论”和“非命论”引发的不同结果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有命论”误国的愤慨之情。13.将文中画横线和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以说王公大人,下以阻百姓之从事,故执有命者不仁。(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之道》)14.结合文章第五段,简要概括“有命论”危害的具体表现。【答案】10.BEG11.A12.C13.(1)对上游说王公大人,对下阻碍百姓的生产。所以主张“有命”的人是不仁义的。(2)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品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14.①在上位的人不听狱治国,下面的人不劳作。②对上没有粢、酒来供奉上帝鬼神,对下没有东西可以安抚天下贤人士子。③对外没有东西可以接待诸侯的宾客;对内则不能给饥者以食,给寒者以衣,抚养老弱。
【解析】【导语】文章出自《墨子·非命(上)》,墨子通过批判“有命论”,倡导正视个人和社会的努力。他认为“有命论”阻碍人们的主动性,导致国家贫困、社会混乱。墨子提出了“本、原、用”三条标准来辨明是非、指导施政,并以历史实例论证,只要治理得当,社会就能改善。文章通过严密的逻辑和有力的反证,表达了对天命论的强烈反对,体现了墨子的实用主义思想和对社会的责任感。【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天下的士人君子,内心确实想使天下富裕而怕它贫困,想使天下得到治理而怕它混乱,主张“有命”的人的话。“今天下之士君子”为独立主语,其后应断开,即在B后断开;“忠实”作“欲”的状语,不断开,且“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句式一致,结构相同,应分别在“贫”“乱”后断开,即在EG处断句;故选BE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憎恶/奸邪之人。句意:得到了所憎恶的。/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B.正确。推究/原谅。句意:有探求的。/探求事物发展的起源和结果。/按照情理,有可以原谅的地方。C.正确。劝勉,鼓励/劝说,奉劝。句意:设立赏罚制度以鼓励贤人。/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D.正确。反对/违反。句意:不能不反对。/违反礼的事情不要看。故选A。【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君主只要励精图治,就一定能大有作为”错误。文章只是在第三自然段列举了“古之圣王”如果“发宪出令,设以为赏罚以劝贤”后出现的结果,不能由此推断“只要……,就……”,选项表述太绝对。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上”,对上;“说”,游说;“下”,对下;“从事”,生产;“执”,主张。(2)“道”,宗旨;第一个“明”,名词作动词,彰明、彰显;“亲”,亲近爱抚。【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能力。由“上不听治,下不从事”可知,在上位的人不听狱治国,下面的人不劳作。由“上无以供粢盛酒醴祭祀上帝鬼神,下无以降绥天下贤可之士”可知,对上没有粢、酒来供奉上帝鬼神,对下没有东西可以安抚天下贤人士子。由“外无以应待诸侯之宾客,内无以食饥衣寒,将养老弱”可知,对外没有东西可以接待诸侯的宾客;对内则不能给饥者以食,给寒者以衣,抚养老弱。参考译文:墨子说过:古时候治理国家的王公大人,都想使国家富裕,人民众多,法律政事有条理;然而求富不得反而贫困,求人口众多不得反而使人口减少,求治理不得反而得到混乱,则是从根本上失去了所想的,得到了所憎恶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主张‘有命’的人,杂处于民间太多了。主张“有命”的人说:“命里富裕则富裕,命里贫困则贫困,命里人口众多则人口众多,命里人口少则人口少……虽然使出很强的力气,有什么用呢?”对上游说王公大人,对下阻碍百姓的生产。所以主张“有命”的人是不仁义的。所以对主张“有命”的人的话,不能不明加辨析。然而如何去明加辨析这些话呢?墨子说道:必须订立准则。说话没有准则,好比在陶轮之上,放立测量时间的仪器,是非利害之分,就不可能弄明白了。所以言论有三条标准,哪三条标准呢?有本原的,有探求的,有实践的。如何考察本原?要向上本原于古时圣王事迹。如何推究呢?要向下考察百姓的日常事实。如何实践呢?把它用作刑法政令,从中看看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然而现在天下的士人君子,有的认为有命。为什么不朝上看看圣王的事迹呢?古时候,夏桀乱国,商汤接过国家并治理它;商纣乱国,周武王接过国家并治理它。社会没有改变,人民没有变化,桀纣时则天下混乱,汤武时则天下得到治理,它能说是有命吗?所以古时候的圣王颁布宪法和律令,设立赏罚制度以鼓励贤人。因此贤人在家对双亲孝顺慈爱,在外能尊敬乡里的长辈。举止有节度,出入有规矩,能区别地对待男女。因此使他们治理官府,则没有盗窃,守城则没有叛乱。君有难则可以殉职,君逃亡则会护送。这些人都是上司所赞赏,百姓所称誉的。现在要听用主张“有命”的人的话,则在上位的人不听狱治国,下面的人不劳作。对上没有粢、酒来供奉上帝鬼神,对下没有东西可以安抚天下贤人士子;对外没有东西可以接待诸侯的宾客,对内则不能给饥者以食,给寒者以衣,抚养老弱。所以“命”,上对天帝不利,中对鬼神不利,下对人不利。而顽固坚持它,则简直是坏话的根源,凶暴人的道理。所以墨子说:现在天下的士人君子,内心确实想使天下富裕而怕它贫困,想使天下得到治理而怕它混乱,主张‘有命’的人的话,不能不反对。这是天下的大害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望岳三首·其二①杜甫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②通天有一门。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③问真源。〖备注〗①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诗人此时被贬为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②箭栝:指箭的末端。③白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扣诗题,表达了仰望华山之意,写出了华山的特点,又将诸峰描绘得颇具人情味。B.颔联写诗人极想攀登华山,营造了神话境界,“安得”二字,表明了诗人对登山的渴望。C.尾联写诗人最后登上了山顶,探访到白帝仙居,问询仙道的本源,语言朴实,笔力老成。D.本诗与杜甫的另一首诗《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的情感有很大不同。16.本诗无一“险”字,却处处写“险”。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答案】15.C16.①高耸突兀之“险”。首联“崚嶒”“竦”等词直接写出了华山的高耸突兀,又运用比喻,写其他山峰在华山面前像矮小的儿孙,衬托华山。②登山道路之“险”。颔联写诗人需要借助神仙的工具才能登山,颈联写峡谷艰险无归路,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难以登爬。③仕途坎坷之“险”。诗人写自己想要登山而不得,表现出自己报国无门,理想无法实现的境遇,流露出失意彷徨之感。【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情感、语言的能力。C.“诗人最后登上了山顶”错误。诗人最后并未登上山顶,“稍待”二字看出这是诗人的渴望而不是现实。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学生围绕“险”字对诗歌内容逐一进行分析,分析时既要注意华山之险,又要结合注释分析诗人仕途之险。首联,“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运用比喻修辞,将群峰耸峙的华山比作一位长者,将其它山峰比作儿孙,“崚嶒”“竦”两个词语写出了华山山势高耸的特点,突出其“险”。颔联“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描写诗人登山之时希望能够求得仙人杖,好让自己拄着它登上华山去玉女祠;颈联诗人进了车箱谷就难以返回,而山峰高耸,就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实在是难以登爬。通过登山路途之难,凸显其“险”。注释“诗人此时被贬为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表明此时诗人遭受贬谪,自己的仕途就如此时登山,欲登顶而不得,欲报国而无门。凸显诗人仕途之“险”。(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以别人的短处为警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经·无衣》中,表现将士们修整铠甲和兵器,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答案】(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修我甲兵与子偕行(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我们这个时代,(甲)。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A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B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①有些党派可能为此痛哭流涕;②另一些党派可能为了要摆脱现代冲突和希望抛开现代技术;③还有一些党派可能以为工业上如此巨大的进步要以政治上同样巨大的倒退来补充。④可是我们不会认错那个狡狯的精灵在这一切矛盾中经常出现。我们知道,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乙)。工人也同机器本身一样,是现代的产物。在那些使资产阶级、贵族和可怜的倒退预言家惊慌失措的现象当中,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英国工人是现代工业的头一个产儿。他们在支援这种工业所引起的社会革命方面是不会落在最后的,这种革命意味着他们的本阶级在全世界的解放,这种革命同资本的统治和雇佣奴役制具有同样的普遍性质。我知道英国工人阶级从上一世纪中叶以来进行了多么英勇的斗争,这些斗争只是因为资产阶级历史家把它们掩盖起来和隐瞒不说才不为世人所熟悉。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20.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改成三个短句,可以增删少量字词,但不得改变原意。21.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把“革命”比作三种事物,请找出三种喻体来并分析其妙处。【答案】18.A不可思议B愚昧无知19.甲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反面乙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20.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这种对抗包括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对抗,也包括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对抗。21.②“和”改为“而”;④“狡狯的精灵”放到“出现”后面,变成“可是我们不会认错那个在这一切矛盾中经常出现的狡狯的精灵”22.①喻体:罗宾。分析:罗宾是好人儿,形象地写出了革命造福于广大群众的作用。②喻体:老田鼠。分析:老田鼠能迅速刨土,写出了革命的迅速和有力。③喻体:工兵。分析:工兵能开路,写出了革命有开路先锋的作用。【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所填成语与“奇怪”并列,作“魔力”的定语,结合后文“变成贫困的根源”可知,这里指的是奇怪的、难以理解的“魔力”,故可填“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B处,所填成语作“黑暗背景”的定语,与前文“科学的纯洁光辉”相照应,“科学”与“无知”是相照应的,故可填“愚昧无知”。愚昧无知:形容又愚笨又没有知识。【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处,根据空后“我们看到”分析可知,后文是作者的列举,所以此句是对后文的总说,再分析作者举的例子,“机器”“财富的新源泉”都是包含正反两面的事物,故此处可填“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乙处,根据空前句“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可知,此空介绍的是新生的人,根据空后句“工人也同机器本身一样,是现代的产物”可知,这里的新生的人指的是工人,故此处可填“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变短句首先提取原句主干,根据“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可知,原句主语是“对抗”,谓语动词是“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是宾语,故可得出第一个短句“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然后再按照主谓宾的结构改写另外两个句子,即可改为“这种对抗包括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对抗”“也包括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对抗”。【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标序号的部分表述不当的两句是②和④句。②结构混乱,“为了……”表目的,是目的状语,如使用“和”,那“为了……技术”都变成状语,句子就没有了谓语,所以可以把“和”改为“而”,让“希望……”做谓语;④句“那个狡狯的精灵在这一切矛盾中经常出现”语序不当,应把“狡狯的精灵”放到“出现”后面,改成“可是我们不会认错那个在这一切矛盾中经常出现的狡狯的精灵”【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分析本体“革命”前三种事物,这个句子中“在那些使资产阶级、贵族和可怜的倒退预言家惊慌失措的现象当中”是状语,不可能存在喻体,“这个”是指“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所以“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是第一个喻体,后边“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分别是第二个、第三个喻体。接着分析喻体的妙处,第一个喻体“罗宾”,根据“勇敢的朋友好人儿”可知其勇敢,为别人着想,是个好人,形象地写出了革命造福于广大群众的作用。第二个喻体“老田鼠”,根据“会迅速刨土”可知,老田鼠能迅速刨土写出了其迅速和能力,实际是指革命的迅速和有力。第三个喻体“工兵”能开路,根据“光荣”一词可知,工兵作为开路先锋是光荣的,写出了革命有开路先锋的作用。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信息时代,数据深刻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数据时代、数字经济、数字强国……数据爆发式增长。有人说,数据是透明可靠的滤镜,一切可以测量的都应该被测量;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点明了信息时代数据的重要性以及数据爆发式增长的现状,引出话题。材料中两种对数据的不同观点构成了矛盾冲突,是写作的关键。其中“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点明时代背景,强调数据的重要性。“数据”是核心词汇,需要对其价值和局限性进行辩证思考。“一切可以测量的都应该被测量”体现了对数据过度依赖的观点,需要辩证看待。“不尽如此”暗示了数据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问题。在信息时代,数据如同双刃剑,既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透明滤镜”,也可能带来迷失方向的“数据迷雾”。我们应辩证看待数据,理性分析,趋利避害,才能让数据真正服务于人类,而非被数据所裹挟。行文思路上,文章可以采用层层递进的结构和辩证分析的方法,探讨数据在信息时代的两面性。文章开篇可以用“大数据时代、数字经济、数字强国”等概念引出数据的重要性,并以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设置悬念,引出论题。接着,运用举例论证法,列举医疗、城市规划等领域的数据应用案例,肯定数据在解决问题、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然后,从数据收集、分析、解读三个环节分析数据可能存在的偏差和误导,并以社交媒体上的“数据分析”文章为例,揭示盲目相信数据分析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论证数据并非万能。文章结尾可以将数据比喻成滤镜,通过“清晰”和“模糊”的对比,强调理性看待数据的重要性。并呼吁读者培养数据素养,使其成为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从而升华主题。立意:1.数据利弊兼具,善用其长,慎防其短。2.信息洪流涌动,涵养数据慧眼,方能明辨是非。3.数据非万能解,理性思考判断,方为立身之本。江苏省盐城市七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章五诀”形、事、情、理、典,毛文是典范。在毛泽东的政论文里,为了说服读者接受他的观点,他都能随手抓来一个形象,借典说理或借事言情,深入浅出。毛文开创了政论文从未有的生动局面。毛泽东是有大志的人,他永远有追求不完的目标。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放下身段,当一个行吟诗人,当一个作家。他多次说过要学徐霞客,顺着长江、黄河把祖国大地丈量一遍。他又是一个好斗争的人,他有一句名言“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他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他对群众语言、古典语言是那样热爱,对教条主义的语言、官僚主义的语言是那样憎恨。延安“整风运动”中,他把文风与学风、党风并提,讨伐“党入股”,给它列了八大罪状,说它是对五四运动的反动,是不良党风的最后一个“防空洞”。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日报》发表长篇社论,号召正确使用祖国语言,他在改稿时特别加了一句:“我们的同志中,我们的党政军组织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中,我们的文学家教育家和新闻记者中,有许多是精通语法、会写文章、会写报告的人。这些人既然能够做到这一步,为什么我们大家不能做到呢?当然是能够的。”(《人民日报》1951年6月6日)后来,我们渐渐机关化了,文章中假、大、空的语言多了。他对此极为反感,甚至是愤怒,严厉要求领导干部亲自写文章,不要秘书代劳。他批评那些空洞的官样文字:“讲了一万次了依然纹风不动,灵台如花岗之岩,笔下若玄冰之冻。哪一年稍稍动一点,使读者感觉有些春意,因而免于早上天堂,略为延长一年、两年寿命呢?”(1958年9月2日的一封信)他强调内容一定要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他是一辈子都在与“党八股”的坏文风作斗争的。政论文是一种特殊的学术论文,细读毛泽东的政论文,发现他的文章能将政治思想讲出他自己的特色,后世发展成公认的真理,特别是他独特的语言风格,足可自立为一门一派,是对教条主义的语言、官僚主义的语言的最佳驳斥。在大力倡导改文风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研究一下他的文章。这至少有两个用处:一是专门搞写作的人可以从中汲取营养,特别是补充一些文章外的功夫,好直起文章的腰杆;二是领导干部可以向他学一点写作,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能增加领导的魅力。须知:打天下要靠笔杆子,治天下更要靠笔杆子。(摘编自梁衡《关于毛泽东政论文文风的鲜明特点》)材料二:我读史书读到商鞅搬移木杆树立诚信一事,不禁慨叹起我国国民愚昧,执政者煞费苦心,几千年来民众不觉悟、国家接近走向灭亡的悲惨命运来。认为我说的不可信的,请允许我详尽地说出我的道理。法令,是谋求幸福的工具。法令如果好,它让我们民众获得的幸福就一定多,我们民众正担心不公布这些法令,或者公布后担心这些法令不产生效力,一定竭尽全力来保障它,维持它,务必使它达到完善的目的为止。政府和国民互相维系,哪有不信任法令的道理呢?法令如果不好,那不但没有幸福可言,而且还有足够让人恐惧的危害,我们国民又一定会竭尽全力来阻止这些法令。即使想要让我相信(法令),又哪有相信它的道理呢?就如商鞅与秦国民众之间(具有同样的利害关系),却恰恰运用跟政府与国民互相信用相反的方法(即运用徙木立信的办法)去做,这又是为什么呢?商鞅的法令是好法令。如果试着翻阅一下我国四千多年的记载,寻求那些利国福民的伟大的政治家,商鞅不是位居第一吗?商鞅处在秦孝公时代,中原局势极不安定,战事正盛,全国民力疲惫,(达到了)不能够言说和描述(的程度)。在这种情势下,却想战胜各诸侯国,统一中原,不很难吗?在这种情势下,变法的命令出台了,这些法令惩罚坏人来保护人民的权利,鼓励种田织布来增加国民的财力,崇尚战功来树立国威,把贫困、懒惰者收为奴隶来杜绝人力、物力资源的损耗。这确实是我国从来没有过的重大政策,国民害怕什么而不相信呢?一定要(通过)搬移木杆来树立诚信,我从这里知道了执政者都费了苦心,我从这里知道了我国国民愚昧,我从这里知道了几千年来民众智慧缺乏、国家差点儿走向灭亡的悲惨境地是有原因的。虽然这样,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开始出现时,百姓对此会感到惊惧。国民是这些国民,法令是那些法令,我为什么对此感到奇怪呢?我只担心这搬移木杆树立诚信一事,如果让东西方各国文明程度高的那些国民听了,一定会捧着肚子大笑,(或者)高声讥诮。唉呀!我不想说了。(摘编自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白话译文)材料三: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获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摘编自毛泽东《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政论文这种文体具有假、大、空的特点,毛泽东坚决与之做斗争,以他独树一帜的文风,开创了政论文的新局面。B.材料一结尾,作者关联现实,强调要研究毛泽东文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增加领导魅力,才能扭转当前不正文风。C.面对商鞅“徙木立信”的历史故事,作者认为不论法令是好是坏,政府与民众始终是互相维系、具有同等利害的关系。D.材料三,作者举重若轻,用极少的文字及时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事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泽东的政论文形象生动、深入浅出,这与他热爱群众语言、古典语言,反对教条主义的语言、官僚主义的语言分不开。B.毛泽东严格要求领导干部亲自写文章,不要秘书代劳,可知当时领导干部不自己执笔写文章,而交由秘书代笔的现象比比皆是。C.毛泽东由“徙木立信”的历史故事,慨叹民众愚昧、民族前途昏暗,可见作者能以小见大加以论述,思想深刻。D.材料三中人民解放军的胜利,是军事与政治的完美结合,而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了六国之败,指出其败因并非军事上的不足,而是政治上的失策。3.下列选项不适合证明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A.“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诗的语言,当然要以现代大众语为主,加上外来语,和古典诗歌中还有活力的用语。大众化当然首先是内容问题,语言是表现形式。要有民族风味,叫人爱看、爱诵,百读不厌。(毛泽东接见臧云远时的谈话)C.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在《别了,司徒雷登》中,他这样来写美国对华政策的破产:“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夹起皮包走路。”4.材料二是毛泽东19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时的考试作文,请梳理全文的写作思路。5.假如你要参加“毛泽东政论文特点”的专题研讨会,请结合材料,拟出你的发言要点。【答案】1.D2.B3.B4.①抛出话题,总说自己读“徙木立信”故事的感受;②从法令好坏入手,谈自己对商鞅用跟政府与民众信用相反的方法去执行法令的疑惑;③分析原因,商鞅法令是好,问题根源在国民愚昧;④联系当下,谈自己对国民落后的担忧与痛心。5.①议论的说服性。在毛泽东的政论文里,为了说服读者接受他的观点,他都能随手抓来一个形象,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以理服人;②倾向性。他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他热爱群众语言、古典语言,憎恨教条主义的语言、官僚主义的语言;③政治性。表达政治愿望,用商鞅徙木立信论引出自己对国民落后的担忧与痛心;④创造性。毛泽东的政论文能将政治思想讲出他自己的特色,后世发展成公认的真理,特别是他豪迈磅礴的语言风格,极具个人特色。【解析】【导语】这三篇文章展示了毛泽东政论文的独特风格和深刻思想。材料一强调毛泽东政论文的生动性和对教条主义的批判,材料二通过历史故事揭示民众与法令的关系,材料三则简洁有力地报道了解放军的胜利。毛泽东的文章语言鲜活、逻辑严密,既有理论深度,又能打动人心,体现了他对语言和事实的高度重视。【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政论文这种文体具有假、大、空的特点”错。由原文“后来,我们渐渐机关化了,文章中假、大、空的语言多了”可知,并不是政论文具有假、大、空的特点,而是机关化了之后,文章中假、大、空的语言多了。B.“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增加领导魅力,才能扭转当前不正文风”错。由原文“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研究一下他的文章。这至少有两个用处……”可知,有必要静下心来研究毛泽东的文章能够让领导干部向他学一点写作,能增加领导的魅力,但并不是只有这样才能增加领导的魅力。C.“政府与民众始终是互相维系、具有同等利害的关系”错。由原文“法令如果不好,那不但没有幸福可言,而且还有足够让人恐惧的危害,我们国民又一定会竭尽全力来阻止这些法令”可知,政府与民众并不是始终是互相维系、具有同等利害的关系。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可知当时领导干部不自己执笔写文章,而交由秘书代笔的现象比比皆是”错,以偏概全。由原文可知,存在这样的现象,但并不能说明比比皆是,选项无中生有。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三段的观点是政论文是一种特殊的学术论文,毛泽东的政论文有独特的风格,没有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语言。B.不是政论文,所以不适合证明材料一的观点。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段把握内容,归纳总结理清思路。根据第一段中“我读史书读到商鞅搬移木杆树立诚信一事,不禁慨叹起我国国民愚昧,执政者煞费苦心,几千年来民众不觉悟、国家接近走向灭亡的悲惨命运来。认为我说的不可信的”可知,作者先说自己读史书读到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并且说到自己读到时的感受,抛出话题。第二段,首先说到法令如果好,民众一定竭尽全力来保障它,维持它,务必使它达到完善的目的为止。如果法令不好,那么民众又一定会竭尽全力来阻止这些法令。总之,该段从法令好坏入手,谈自己对商鞅用跟政府与民众信用相反的方法去执行法令的疑惑。第三段,首先说到商鞅的法令是好法令。然后通过商鞅徙木立信知道了根源在于国民的愚昧,从而分析了原因。第四段,联系当下,说到如果让东西方各国文明程度高的那些国民听了,一定会捧着肚子大笑,(或者)高声讥诮,谈到自己对国民落后的担忧与痛心。【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毛泽东政论文特点”在材料一中作者进行了充分论述,材料二、三是具体体现,结合材料筛选关键词句概括整合即可。“在毛泽东的政论文里,为了说服读者接受他的观点,他都能随手抓来一个形象,借典说理或借事言情,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体现其说服性;“他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他对群众语言、古典语言是那样热爱,对教条主义的语言、官僚主义的语言是那样憎恨”句,体现其倾向性:他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他热爱群众语言、古典语言,憎恨教条主义的语言、官僚主义的语言;材料二《商鞅徙木立信论》白话译文,体现其政治性,“我从这里知道了我国国民愚昧,我从这里知道了几千年来民众智慧缺乏、国家差点儿走向灭亡的悲惨境地是有原因的……我只担心这搬移木杆树立诚信一事,如果让东西方各国文明程度高的那些国民听了,一定会捧着肚子大笑”表达其对国民愚昧的担忧;“他的文章能将政治思想讲出他自己的特色,后世发展成公认的真理,特别是他独特的语言风格,足可自立为一门一派”和材料三的语言“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等体现其创造性,即毛泽东的政论文能将政治思想讲出他自己的特色,后世发展成公认的真理,特别是他豪迈磅礴的语言风格,极具个人特色。(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绝墨谈歌民国三年冬月,保定下了第一场大雪。漫天雪花飘舞,寒风沿街扫荡,犹稀少了人迹,大雪竟然不歇气,凶凶地下了三天,东关“飞云酒楼”也没有了平日的热闹,只有零星散座。老板侯洪志让伙计去请城内几位丹青高手,来酒楼品酒论画。十几个丹青高手先后踏雪赶来,众人就在楼上饮酒论画。洪志乘兴涂抹出几枝梅花,众人齐声唱彩。洪志得意,唱了一段二黄原板,高亢响亮。一曲唱罢,楼下有人喝彩。洪志探头一看,是个黄脸汉子,就请他上楼叙话。黄脸汉子朝洪志一拱手:“老板果然好唱家,可否乘兴再唱一曲?”洪志笑道:“侯某今日就为客官助兴。”就又唱了一段西皮。黄脸汉子击掌赞叹,走到桌案前,捉起笔,饱蘸了墨,就在纸上涂抹了一张画。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就见汉子笔墨雄浑,气势磅礴,一幅“高山流水图”跃然纸上。汉子掷笔拱手:“侯老板,今日就以此画相赠吧。”洪志苦笑道:“侯某做了多年井蛙。今日得遇大手笔,方知天高地厚。明日,我就关闭酒楼,专意丹青。”第二天,“飞云酒楼”果然改了字号,挂出“洪志画坊”牌匾。洪志从此终日躲在楼内作画,如此过了两年,“洪志画坊”在保定画坛声名大噪。那天,洪志正在作画,忽听有人哈哈大笑:“侯老板果然长进。”正是当年那个黄脸汉子。洪志起身拱手:“请多指教。”汉子四壁看看,失笑道:“侯老板果然生意人。”洪志一怔:“此话怎讲?”汉子哈哈笑道:“我看到四壁皆是浓浓的商贾气。”洪志就白了脸,木在了那里。汉子笑道:“不日我也开一画坊,还请侯老板多多照应。”说罢,唱一个喏,转身走了。过了几天,洪志画坊对面,果然开了一座画坊,字号“山月画店”。门前一副对联:笔责丹心一寸,墨崇碧血千秋。起初两店不分高下。后来,洪志的生意就淡下来,眼睁睁看着汉子那边的生意火爆起来。那汉子似乎成心与洪志作梗。洪志画梅,他便也画梅。洪志画花鸟,他便也画花鸟……洪志开始还忍让,到后来就找到那汉子店中。洪志恶笑道:“你逼得我无路可走,就不怕我杀了你?”汉子笑道:“自古作丹青者,都是斯文中人,侯老板怎会用屠夫手段?侯老板心灵聪慧,一味争强斗狠,笔下自然呆滞,难脱俗气。”侯洪志一愣,脸就红了。汉子道:“善画者,以山为居,以云为所,仗笔走天涯。积一世心血,积劳,积思,积墨,积石成山,积情为画。意到物我两忘,忘喜忘忧忘梦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犹忘。”洪志朗声而笑,拱手道:“多谢指教。”那一日,来了一客商,自言河南画贩,姓李。张口要买洪志“梅花图”,讲好要十种梅花姿态。并说只要画得好,每张按一百大洋收购。当场放下五百定金,洪志点头应下,写了收据。洪志至此闭门谢客,画了两个月。姓李的客商前来取画,细细看过,微微皱眉道:“恕我直言不讳,侯老板是认真用了心力,只是仍旧呆滞了些,少了灵气。”洪志冷笑一声:“但请指教。”李客商从怀中取出一张画来,竟是一张“红梅图”。画中大雪纷飞,梅花争奇斗艳,一朵朵迎风欲动。两下比较,洪志那些梅花确有些呆傻了。洪志脸涨红了,朝客商拱手道:“此画让我大开眼界,若兄台再宽限两月,十张画我可重新画过。”李客商道:“只要画得精湛,再等两月,并无妨碍。”转眼两月过去,十张梅花图画毕,却不见李客商来取货,这一天,洪志听到有人叩门,竟是那个黄脸汉子:“听说候老板近来笔下功夫精进,也让我一开眼界。”汉子四壁观看,笑道:“今日与侯老板切磋画艺,该弄些酒菜才对。”洪志怔了怔,便到楼上搬下酒菜,汉子坐下独饮。洪志笑道:“你不怕侯某酒中下毒?”汉子笑道:“你四壁画中已然全无杀气,莫再饶舌,一同坐下饮上几杯。”二人就埋头吃酒。汉子自斟自饮,渐渐面色潮红,饮尽最后一杯,一张口,一口血喷出来。洪志惊了脸:“先生怎么了?”汉子惨笑:“我将不久人世,日后不会再逼你了。今日来是要看看你那十张梅花图画得怎样了?”洪志一时呆住,汉子掏出一张纸来,洪志定睛看去,正是给李客商的收据。洪志顿悟,泪如泉涌:“洪志浅薄愚昧,误解了先生一番苦心。”汉子笑道:“侯老板莫做女儿态,请拿纸笔来。”洪志忙送上笔墨,将宣纸铺上桌案,一旁垂手侍立。汉子起身站定,拈过笔来,就在砚中饱蘸了,却不落笔。目光迷离,悲喜全无。侯洪志刚要说什么,汉子一张口,一口血就喷在了那洁白的空纸上,只见红红的暴浸开来。汉子大笑一声,伏身在案,笔走龙蛇,就着那血,勾出一幅“梅花斗寒图”。洪志看得眼呆,失声叫一句:“先生就是……”汉子似用尽了全身的气力,软软坐下。脸似纸白。洪志猛地跪倒:“请收洪志为徒。”汉子笑笑:“你我早已师徒一场,你画梅花,便要化为梅花,所谓出神入化,才可纵横无忌。”洪志怔怔地,听得如痴如梦。汉子仰天笑道:“幸甚至哉!惟笔在握,守拙不移,痴心不易,梅花香自苦寒来!”笑罢,起身,出门。门外已是满天大雨,哗哗落得正紧。汉子大步走进雨阵,并不回头。走出很远,汉子唱开了戏文,竟是一副绝好的嗓子。侯洪志听得呆了。第二天,“山月画店”就关了张。汉子不知去向。再过了几天,侯洪志也悄然离了保定,再也没有回来过,后来就传说,侯洪志的一张画在北京卖价一万大洋。(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便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民国三年冬月”,以及地点——“保定”,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历史和地理背景。B.“侯某做了多年井蛙”,意味着侯洪志已经意识到自己过去存在自满、视野狭窄的缺点,没有意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C.“洪志浅薄愚昧”中“浅薄愚昧”是反语,如同《荷花淀》中水生说女人们是“一群落后分子”一样,都是口是心非的说法。D.小说结尾没有明确解释所有细节,比如“山月画店”关张的原因、汉子的去向等,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解读的空间。7.关于文中黄脸汉子画“梅花斗寒图”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洪志忙送上笔墨,将宣纸铺上桌案,一旁垂手侍立”,写出了侯洪志内心对汉子的恭敬之情。B.“汉子起身站定,拈过笔来,就在砚中饱蘸了”,动作简洁,“却不落笔”这一细节则充满悬念。C.“一口血就喷在了那洁白的宣纸上,只见红红的暴浸开来。”这里的描写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D.作者在这一部分多用短句,整散结合,行文富有变化,语言风格与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一致。8.有人认为小说中的“黄脸汉子”可以称为“良师”。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9.班级文学小组准备选择本篇小说推荐给全班同学阅读。请从“艺术之美”“人性之光”“思想之力”这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写一篇推荐词。【答案】6.C7.D8.①注重激发斗志。酒楼论画不动声色,留画相赠,让侯洪志知道山外有山,激发其斗志。②注重相机引导。相机指出侯洪志画作商贾气太重,难臻一流之境。③巧妙激发潜能。买侯洪志不同姿态梅花图,将其“逼”上艺术巅峰。④注意临场示范。故意画梅画鸟,现场作“梅花斗寒图”并进行指导。9.①艺术之美:这篇小说的语言凝练而优美,文白相杂,富有韵味,故事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富有传奇色彩;以小见大,突出艺术精进与传承的主题。②人性之光:小说塑造的两个人物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侯洪志对绘画笃志精诚,潜心钻研,惨淡经营;黄脸汉子爱才育才,授业传道,以身入局,用心良苦。③思想之力:小说讲述的故事含义隽永,给人启迪,又激人奋进。故事中蕴含着的艺术追求之道、为学之道、为师之道,引人深思耐人寻味。【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洪志浅薄愚昧’中‘浅薄愚昧’是反语”错误,文中不是反语;《荷花淀》中水生说女人们是“一群落后分子”也不是反语。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语言风格与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一致”错误。两者的语言风格不同,前者古朴典雅,后者语言极具乡土气息。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注重激发斗志。“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就见汉子笔墨雄浑,气势磅礴,一幅‘山流水图’跃然纸上。汉子掷笔拱手:‘侯老板,今日就以此画相赠吧’”,酒楼论画不动声色,留画相赠,让侯洪志知道山外有山,激发其斗志。②注重相机引导。“汉子哈哈笑道:‘我看到四壁皆是浓浓的商贾气’”“自古作丹青者,都是斯文中人,侯老板怎会用屠夫手段?侯老板心灵聪慧,一味争强斗狠,笔下自然呆滞,难脱俗气”,注重相机引导。逐步消除侯洪志画作时的商贾气、求胜斗狠心。③巧妙激发潜能。“汉子掏出一张纸来,洪志定睛看去,正是给李客商的收据”,派人买侯洪志不同姿态梅花图,将其“逼”上艺术巅峰。④注意临场示范。“侯洪志刚要说什么,汉子一张口,一口血就喷在了那沽白的空纸上,只见红红的暴浸开来。汉子大笑一声,伏身在案,笔走龙蛇,就着那血,勾出一幅‘梅花斗寒图’”,故意画梅画鸟,现场作“梅花斗寒图”并进行指导。【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推荐词、多角度鉴赏作品意蕴的能力。①艺术之美:这篇小说的语言凝练而优美,文白相杂,富有韵味,如“黄脸汉子击掌赞叹,走到桌案前,捉起笔,饱蘸了墨,就在纸上涂抹了一张画。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就见汉子笔墨雄浑,气势磅礴”。故事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富有传奇色彩,小说围绕“论画——研画——订画——授画”展开故事情节,讲述了两位艺人的传奇故事。小说以民国时期保定为背景,讲述民间平凡小人物的奇闻异事,富有传奇性,以小见大,彰显艺术精进、文化传承的主题。②人性之光:小说塑造的两个人物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明日,我就关闭酒楼,专意丹青”“洪志从此终日躲在楼内作画,如此过了两年,‘洪志画坊’在保定画坛声名大噪”“若兄台再宽限两月,十张画我可重新画过”,侯洪志为了画艺精进,关闭酒楼,又潜心研究绘画,对绘画笃志精诚,潜心钻研,惨淡经营;“善画者,以山为居,以云为所,仗笔走天涯。积一世心血,积劳,积思,积墨,积石成山,积情为画。意到物我两忘,忘喜忘忧忘梦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犹忘”“你我早已师徒一场,你画梅花,便要化为梅花,所谓出神入化,才可纵横无忌”,黄脸汉子爱才育才,用独特的方式指点对方,授业传道,以身入局,用心良苦。③思想之力:小说讲述的故事含义隽永,给人启迪,又激人奋进。小说以民国时期保定为背景,讲述民间平凡小人物的奇闻异事,彰显艺术精进、文化传承的主题。侯洪志与黄脸汉子之间用独特的方式切磋画技,黄脸汉子在时日无多的情况下督促侯洪志精进技艺,把对艺术的感悟融入跌宕起伏的叙述之中,令人久久回味。故事中蕴含着的艺术追求之道、为学之道、为师之道,引人深思,耐人寻味。二、古代诗文阅读(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标准化枸杞批发买卖合同版
- 元旦活动策划集锦15篇
- 水资源的调查报告
- 军训拓展心得体会15篇
- 技术员年度总结10篇
- 竖向荷载作用下群桩效应
- 关于七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
- 酒店的工作总结10篇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节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教学实录2
- 广东省东莞市黄冈理想学校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1章 第5节 综合活动:创作校园报刊教学实录 粤教版
- 民生银行社招在线测评题
- 杰士德在线测评题
- 第18课《我的白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粮油食材配送投标方案(大米食用油食材配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4年自然资源部直属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笔试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第8部分:远程智能巡视
- 2024-2030年中国无糖压缩饼干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北京大学图书馆招考聘用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压力箱涵施工组织设计
- 安全管理三级体系
- 2024年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从业人员考核试题库-下(判断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