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实外教育集团高2022级高三12月联考试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李炳宏廖开国况芸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ROMAN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理解中国,还要放在世界的背景里——历史学家葛兆光访谈(节选)过去六年,葛兆光几乎花了一半时间制作一档叫作《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的音频节目。从2019年6月1日节目首播,到2021年12月14日节目结束,整档播客共播出二百多集,葛兆光又花费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将其编纂成为一套三卷本一百多万字的书籍。2024年4月,《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付梓出版,葛兆光在复旦大学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专访。南方周末:《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最初是一档音频节目,现在发展为一套书,这背后的缘起是什么?葛兆光:我是这么想的:第一,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全球史;第二,全球史跟过去流行的国别史,和以国家、区域组合的世界史不一样,不仅是一个历史叙述的新形式,而且有让听众形成世界公民意识的责任;第三,从1990年代以后,全球史确实是国际学界一股很大的潮流,它能够发现过去历史叙述中被压抑、被遮盖的地方,中国学者应该去“预流”。我过去是做古代中国史的,但这些年,越来越希望把视野扩大,也就是理解历史中国的背景,要扩大到周边,后来又觉得,甚至周边都不够,要理解中国,还要把它放在世界的背景里。南方周末:如果以“全球史”的眼光重新去审视中国的历史,会有什么新的发现?葛兆光:全球史的意义,是让人了解今天的文明,是一个全球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一方面,东西方都要克服历史遗留下来的帝国心态、殖民意识、自我中心主义;一方面,大家都要接受历史形成的普遍文明和国际规则,如民主、自由、平等、主权等。没有全球意识,就会退回自我中心主义,让天下、华夷、文野的观念卷土重来。应该承认,全球史本身是欧美学者从自我批判开始的,它强调“去中心化”,因此,我们中国学者在反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同时,也要警惕中国中心主义,也就是去除传统带来的“天朝”、“大一统”的傲慢和自负。对于中国史学来说,它可以改变过去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割裂状况,让中国史获得更大的理解背景。这是因为如果你不了解全球史,就缺乏比较的视野。南方周末:你强调全球史要去中心化,重视平等和联系,这个理念为何重要?葛兆光:全球史强调的是联系的过程,并不是欧洲主导的历史。在我看来,它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历史观:首先,承认文化没有高下,都是一个历史过程。因为传统的世界史从欧洲发展起来的时候,就有那种“开化—半开化—未开化”,或者“进步—落后”等理念,但全球史强调,任何文化,任何族群都是历史进程的产物,所以要坚持文化多元。其次,世界就是一个互相联系的平台,在不断地交往中必须形成国际和社会,这个过程当然有冲突、战争和残杀,但更重要的是交流、移动和融合。再次,既然人类都生活在世界上,形成国际社会,因此需要规则,规则就是文明。不能够以强凌弱,不能够歧视,这是很重要的,全球这才得以联系在一起。最后,由于以上原因,我们必须遵循和尊重这个文明,去除自我中心主义,达成全球共同联系,成为生活其中的世界公民。这是一个新历史观。这也是全球史和世界史最不一样的地方,世界史更多是政治性的历史,全球史更多时候是文明史。从文明角度来看,我们会意识到世界是联系的,文化是多元的,文明是一体的。这就像你的日常生活,尽管你可能更喜欢土特产,但你更多还是要依赖公共产品。文化是各自特色,但文明是普遍规则,你不能离开文化,但更必须遵循文明。南方周末:你讲到全球史的追求之一就是“去中心化”,但你之前在一个演讲中也强调还要“再中心化”,这个“再中心化”要如何理解?葛兆光:全球史从一开始就是去中心化的,但我觉得,第一步要做的,可以是“多中心化”。毛泽东讲得好——“多中心即无中心”。从多点看历史,多中心就是无中心。从各个角度出发的全球史,合起来才能叫全景。我们都不是上帝,做不到全景,只能“多中心”地从某一个地方出发。从某一个角度出发,就开始了“再中心化”,但是再中心化并不是强调“我”的价值和立场,只是说从“我”的视角看全球。这部《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可能中国部分占的比重比较大,但无端的自傲是没有道理的。我说的“再中心化”,是要承认自己不是全知全能的,只是从这个角度来谈论全球。南方周末:现在也有一股所谓的反全球化的浪潮,或者说也有不少反思全球化的声音出来,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葛兆光:全球化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忽略了不同国家的利益,忽略了不同阶层的分配差异等。但我总觉得,要通过全球化来修正全球化的缺陷,而不是用反全球化来抵消全球化的趋势。我经常讲这个例子。蒙古时代把欧亚连成一片,但1405年跛子帖木儿死后,世界又变成东是东,西是西了,所以,全球化不是直线或单线发展的。人们越来越注意到,除了商品、贸易、物质的全球化之外,可能还需要价值的全球化,也许经过这一段,全球化会更加深入。我个人还是相信,全球化终究将我们各色人种连在一起,尽管过去的全球化带来一些问题,必须改变某些不公平、不合理,但不能因此否定全球化的意义。历史没有理想型和纯洁性,它是曲折的复杂的,不会一马平川地往前走。(选自《南方周末》2024年5月16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不了解全球史,对本国史的理解也会受到一定局限,并且很容易产生自我中心主义的傲慢和自负。B.全球史强调历史是一个彼此联系的过程,而不是由一地或一国主导的,这或将为各国带来新的历史观。C.从不同国度看到的全球史并不一致,合起来才是它的全景,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史确实需要多个“中心”。D.只要书写全球史既强调全球联系,又容纳国别的差异,就能遏止反全球化的浪潮,加快全球化的趋势。3.下列有关访谈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方周末作为提问者,紧紧围绕“全球史”这一话题,从创造的缘起问到当下的现实,从而使访谈既有深度,又具针对性。B.访谈的主体部分聚焦“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这一对完全矛盾的核心概念,将全球史的根本特征揭示出来,具有思辨色彩。C.葛兆光在回答时,总能紧扣问题的核心,或阐释,或引用,或举例,尤其注重将全球史与世界史比较,鞭辟入里,条分缕析。D.作为一个古代中国史专家,葛兆光在访谈中所表达的对全球史的认识,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大国学者的担当和一个世界公民的谦卑。4.请根据材料,简要区分“文化”和“文明”这两个概念。(4分)5.葛兆光说“全球化终究将我们各色人种连在一起”,你认为如何才能促进全球化的趋势?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二)现代文阅读=2\*ROMAN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昨夜闲潭梦落花谢冕我在一本书的扉页上写下“花落无声”四个字。这四个字来自一个遥远的记忆:母亲绾着发髻,身着白色的夏布衣裙,她在树下的井边洗衣。那是一座古老宅第幽深的院子,母亲的身子一起一伏。她的身前身后落满花瓣。那些花是细小的,细得呈粉状,龙眼花、荔枝花,都很细小,淡淡的黄色,淡淡的清香。荔枝花时早一些,龙眼花时晚一些,再就是柚子花了,柚子花花形大一些,它的香气很浓,熏得人醉。母亲就这样,搓着、浣着,伴随母亲的是静静院落的静静的亭午,近处有蝶影,远处是蝉鸣。日光透过浓密的树荫,花瓣雨也似的洒下来,花影、日影,搅成了我的迷蒙的童年。岁月就这样无声地流逝,正如花无声地飘落。花落无声,花落有情。它伴我度过童年不知忧虑的日子。伴我在母亲身边看她汲水,看她搓衣,看汗水幽幽地沁出在她的脸颊和臂膀。有时读书、写字,花就在窗外飘落,也是静静的,无声,如粉末,甚至如尘。不知何时开始有了忧愁,有了分担这种忧愁的愿望。那是因为贫穷,捉襟见肘,岁月险仄。求学、温饱,甚至生存,一时都成了问题,于是幼小的心中有了忧思。花还是无声地落,日子却是愈过愈艰难。童年的天空有了云翳,记忆中除了游玩、嬉戏,添加了借贷、典当、捡稻穗、被迫做童工,还有空袭警报,以及为了逃难,也因为学费,而陷于不知终点的不宁与惊恐之中。窗外,花还是无声地飘落,却是无忧变成了内心的隐痛。远离了童年的天真,我在忧患中早熟。有时不再静谧无声,而是风雨飘荡,在家乡福建,特别是夏季,台风过后,是另一番景象。花落了一地,既不温馨,也不缠绵——是一种被摧残的零落和伤害。这也是童年的家乡的记忆。福州地处东南海滨,清明过后,入了雨季,台风时起。夜间风雨过后,凌晨推门一看,竟是落红遍地,花瓣沾着雨水,也搅着撕碎的叶,伴着泥污。夜来风雨,记载着花的零落,叶的飘零,那情景好比是芳华遭了蹂躏。少年不解世事,心头竟也浮上无端的落寞与哀伤。后来经历多了,知道那是一种伤悼,伤悼时光的消逝,伤悼静谧与安宁的消逝。故而在我,花落无声不单是享受无声的、梦境般的美,也曾是承受着无声的疼痛。我自信我有相当的心理承受能力。我知道在我的周围,人们如何在受苦、挣扎,较之他们,我庆幸我还活着,我不愿渲染苦难,尽管我未曾逃脱过任何一次。坚持、隐忍、吞咽,并且学会遗忘。记得那年,我因言获罪,陷入一场个人无法抵御的“文案”之中,孤立无援,叶败花残,一时心事苍茫。那时我短期任教于泉州的华侨大学,那里的冬季仍然有明亮的阳光,刺桐在开花,三角梅瀑布般地垂挂下来,激情的井喷也似的花,把巍峨的校门淹没在花海之中。那座校园的美丽和师生的温馨,让我忘了北方冬季的风沙与霜冻。一位写书法的朋友在默默中赠我一副对联:偶因风雨惊花落再起楼台待月明字是娟秀温婉的,不张扬,却蕴着内在的坚韧,优美地内敛着。尽管有风有雨,但在人生途中乃是寻常,正如月圆月缺,潮涨潮落,是一种“偶因”,却也是必然。重要的是自身的化解,一次又一次的心惊风雨,期待着一次又一次的“再起”,再起于楼台之上,为的是迎接缓缓升起在天边的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这位朋友深知我当日的处境,他是在用诗句慰藉并激励我。及今思来,竟是一种博大的温馨与爱意。就这样,我度过了一场“偶因风雨惊花落”的危境。花落无声,原是为纪念母亲而写,那些在母亲身边的日子是多么短暂,那些接受无边的母爱的日子,随着母亲的青春年华而远逝了。岁月无痕,花落满地,留下的,是无边的怅惘和永久的思念。岁月咬啮着我的肉体,却未能磨灭我的记忆,那种花落无声的感觉,愈是遥远却愈是深沉。“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现在轮到我自己了,我经历了人生的长途跋涉,一步一步,自信是认真的,不苟且,不妥协,也不玩世不恭和漫不经心,只是矜持地、凝重地踩着脚下的路,绕过陡峭,踏着荆棘,疼痛、红肿、瘀血,但不停步,只是一径地坚持着前行。日子如花,花瓣却雪片也似的落满了一地。(选自谢冕《昨夜闲潭梦落花》,有删改)6.下列关于本文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围绕“花落无声”展开联想,透露了“我”童年幸福的生活,也暗含了“我”对不懂得妈妈艰辛的深深愧疚。B.在“我”的记忆中,家中院子里的落花都是无声的、柔美的,虽然从某个时候开始已经有了忧愁和无声的疼痛。C.“我”因言获罪,又因祸得福。从北方回到泉州,这里的冬季阳光明媚,鲜花盛开,让“我”忘掉了北方冬季的寒冷。D.本文以“落花”为线索,串起了“我”从童年到暮年的回忆和感受,材料选择上大刀阔斧,材料组织上颇具匠心。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引用《春江花月夜》中诗句,富有文采;“梦”字则形象地表明本文是回忆性散文,蕴含了全文主旨。B.书法家朋友赠送对联,以“偶因风雨”安慰作者看淡眼前遭逢的打击,以“待月明”鼓励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C.最后一段引用“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表达了作者长时间漂泊在外、不能归家的惆怅。D.结尾“日子如花,花瓣却雪片也似的落满了一地”,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过往人生的感悟,其中不乏感伤。8.概括本文“落花”的寓意。(4分)9.散文与小说有不同的写作特点。比较本文第三段与下文《红楼梦》片段,分析两者不同的表达作用。(6分)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那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罢!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它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汉主病笃,命丞相亮辅太子。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汉主又为诏敕太子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汉主殂,太子禅即位,封丞相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二: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材料三:谈君臣之交者,竞曰先主之于诸葛。伐吴之举,诸葛公曰:“孝直①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公之志能尽行于先主乎?悲哉!公之大节苦心,不见谅于当时,而徒以志决身歼遗恨终古,宗泽②咏杜甫之诗而悲惋以死,有以也夫!公之心,必欲存汉者也,必欲灭曹者也。不交吴,则内掣于吴而北伐不振。此心也,独子敬知之耳。孙权尚可相谅,而先主之志异也。夫先主亦始欲自强,终欲自王,雄心不戢,与关羽相得耳。故其信公也,不如信羽。先主不死,吴祸不息,祁山之军不得而出也。迨猇亭败矣,先主殂矣,国之精锐尽于夷陵,老将如赵云与公志合者亡矣;公收疲敝之余民承愚暗之沖主以向北方而事无可为矣。公故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忘身以遂志,而成败固不能自必也。向令先主以笃信羽者信公,听赵云之言,辍东征之驾,乘曹丕初篡之时,连吴好以问中原,力尚全,气尚锐,虽汉运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洒于许、雒③,而徒流于猇亭乎?张良遇高帝而志伸,宗泽遇高宗④而志沮;公也,子房也,汝霖⑤也,怀深情而不易以告人,一也,而成败异。公怀心而不能言,诚千秋之遗憾与!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注】①孝直,即法正,名士法真之孙,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②宗泽,字汝霖,宋朝名将。③许、雒(luò):许昌、洛阳。④高宗:指赵构。⑤汝霖:即宗泽。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公收疲敝之余A民B承愚暗之沖C主D以向北E方F而事G无H可为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安,使动用法,和《谏太宗十思疏》“则思知止以安人”的“安”用法不同。B.从事,和《六国论》“其实百倍”的“其实”都属于古今异义词。C.制,制止,和《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制”意思相同。D.固,本来,和《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的“固”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光笔下的刘备认为诸葛亮的才能远超曹丕,能够最终完成统一大业,所以才要求刘禅要像对待父亲那样对待诸葛亮,政事全都交给诸葛亮处理。B.王夫之认为诸葛亮的志向是必定要保存汉室,并消灭曹魏政权,但这一想法,只有子敬理解,孙权尚可以体谅他们的用心。C.诸葛亮考虑的是联合东吴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不以为然;而猇亭战败,刘备死去,诸葛亮面对的又是非常不利的局面,最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D.张良、宗泽和诸葛亮,三位历史人物虽处不同时代,但都心怀大志,而他们的成败也与他们所遇到的君主、各自所处的时代以及自身的际遇密切相关。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4分)(2)夫先主亦始欲自强,终欲自王,雄心不戢,与关羽相得耳。(4分)14.材料一与材料三都提及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关系,但有所不同。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秋风二首(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开篇以“秋风”起兴,将读者引入深秋寒凉的氛围中,奠定了全诗情感基调。B.第二句描绘远眺之景,“水东流”“西日堕”,暗含了年华逝去、桑榆紧迫的感伤。C.第三句由视觉转向听觉,以急切的捣衣、练兵的声音衬托诗人赶路时急切的心情。D.前四句以细腻之笔写景,身上所感,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暮景处处,寒冷凄绝。16.你认为后两联哪一联抒发感情最浓?请对其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以“,”两句,对《诗经》中的诗进行了独到的评价。(2)小方看到某剧台词“往事暗沉不可追,来日之路光明灿烂”,一下联想到《归去来兮辞》“,”两句。(3)古人舟行水上,兴之所至时很喜欢边扣舷边唱歌,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20分)静不下心,集中不了注意力,怪谁?是该怪世界变化太快,科技发展太迅速,还是怪周围的人太吵闹,环境太嘈杂?诚然,外界的影响不能否认,但归根结底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有这样一则故事,大抵揭示出躁动的本源:两个僧人看见“风吹幡动”,于是开始争论到底是什么在动,一个僧人说是“风动”,一个僧人说是“幡动”。六祖禅师慧能听后说道:“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那么,在喧嚣的世界中,如何才能做到心静?我认为,心定而后方能静!什么是心定?郑板桥的《竹石》做了形象的诠释:“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也就是说,心定就是有定力。只要有定力,就能“咬”住目标,不随境转,即使耳边乱纷纷,也能(A)。人称“石佛”的围棋高手李昌镐每逢重大赛事,总能从容镇静,临危不乱,就是因为他在与人对弈之时,有着超乎常人的定力。没有定力,外面点点滴滴、风吹草动都会成为你的干扰源。比如,有一些大学生整天窝在宿舍里打游戏。问他为什么这样,他没觉得是自己没定力,反倒是怪宿舍没氛围,室友把自己带坏了。抱有这种想法的年轻人,不妨多学学毛泽东。①年轻时的毛泽东,②为了随时随地都能培养专心读书的能力,③特地到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闹市读书。④时而朗读,时而默念,⑤好像旁若无人。戏院剧场也是他常去的读书场所。他做到了心定、神静!今天我们强调保持定力,静下心来,不是说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说要屏蔽干扰信息。如果你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好奇要点开看一下,那么结果往往是什么也不记得,什么也没留下。所以,当你发现自己进入了“每隔三秒就有一条新的未读信息”的状态时,不妨适当开启一下“屏蔽功能”,把自己暂时与外界隔离开来,让内心静下来,想想自己的目标,调整好状态再出发。世界愈是(B),愈是需要心定、心静。所以,别再焦躁着去吼“我想静静”,多向自己的内心寻求定力,才能真正地强大起来,从静中获取制胜的法宝。18.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19.下列选项中,与文中划横线句子引号用法相同的是(3分)A.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起了她的名字。B.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C.“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D.张秉贵在柜台前,眼、耳、口、手、脚、脑这六部“机器”同时开动。20.下列句子中的“隔离”与文中加点的“隔离”,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长期在家工作可能会导致一些人感到与社会隔离,需要主动与外界保持联系。B.在网络安全领域,通过防火墙等方式来实现网络隔离,保护内部系统不受外部威胁。C.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D.防晒霜可以起到隔离彩妆、空气中的脏东西的作用,还可以起到修饰美白的效果。21.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2.文中加点的“他”“我们”和“你”三种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态度?请结合语段进行分析。(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林语堂说:“以声辩声,不如以无声辩声。以言辩言,不如以无言辩言。”马丁·路德·金却认为:“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因为坏人可憎的言行,更因为好人可怕的沉默。”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成实外教育集团高2022级高三12月联考试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ROMANI(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C(根据原文“再中心化并不是强调‘我’的价值和立场,只是说从‘我’的视角看全球”,“从中国出发”只是强调了中国“视角”,没有强调中国的的价值和立场。)2.(3分)D(“只要书写……就能”说法错误,一是说法过于绝对,二是偷换概念,“既强调全球联系又容纳国别差异”的不是“书写全球史”,而是全球化的发展本身。)3.(3分)B(“完全矛盾”“根本特征”分析错误。“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两个概念里的“中心”含意并不一样,二者看似矛盾,实则并不矛盾;此外“去中心化”只是全球史的“追求之一”,并不能由此得出这就是它的根本特征。)4.(4分)=1\*GB3①文化是历史进程的产物,彼此没有高下之分,而是各有特色,其典型特征是多元。=2\*GB3②文明是人类形成国际社会时需要遵循的一种普遍规则,是全球能够联系在一起的前提,其典型特征是一体。(每点2分)5.(6分)=1\*GB3①积极促进商品、贸易、物质的全球化,加强全球的联系与交流。=2\*GB3②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坚持文化多元与平等观,尊重各种文化的独特性和不同地域的差异性。=3\*GB3③促进“文明”价值的全球化,自觉接受历史形成的普遍文明和国际规则,不以强凌弱。=4\*GB3④认识全球化历史进程的复杂性和曲折性,通过全球化来修正全球化的缺陷,而不是用反全球化来抵消全球化的趋势。(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2\*ROMANII(本题共4小题,16分)6.D(A“暗含了我对不懂得妈妈艰辛的深深愧疚”错误;B“院子里的落花都是无声的、柔美的”错误,第三段写到了风雨对花的摧残;C“因祸得福”看不出来,且原文“让我忘掉了北方冬季的寒冷”主要指“抚平内心创伤”。)7.C(“表达了作者长时间漂泊在外、不能归家的惆怅”错误。)8.①落花象征美好事物。落花无声形容童年生活岁月静好,寄托对母亲的怀念;②落花象征时间消逝。寄托少年时期对艰难生活的忧愁,触动我对时光消逝的伤悼,伴随着“我”的成长;③落花象征着不幸与苦难。感念朋友的慰藉与温馨,漫长人生历程中作者更加自信坚定。(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9.①散文是通过自己的亲见亲历抒发内心的情感,而小说是在具体环境中展现人物活动、刻画人物形象。②散文的第三段是作者回忆少年时期的经历,台风过后,落红满地,一片狼藉,花的凋零让“我”落寞哀伤,内心疼痛。③《红楼梦》描写落花时节桃花树下的人物活动,宝玉不忍心落花被践踏,将花瓣抖在水面,而黛玉担心脏水弄污了落花,以花锄、花帚将落花纳入花囊,埋进花冢。既表现了两人的爱花惜花之情,更表现了黛玉高洁脱俗、细腻敏感的心灵。(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围绕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产生的不同表达作用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BDF(本句主要是讲猇亭战败,先主刘备死去后诸葛亮的处境。“收疲敝之余民”“承愚暗之沖主”句式相同,BD两处断开;“而”表转折,F处断开。参考标点:诸葛亮面对疲劳不堪的百姓、愚昧暗弱的幼主,图谋北伐,但不可能有所作为了。)11.B(A都是使动用法;C“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制”是“控制”;D都是“本来”的意思。)12.A(“政事全都交给诸葛亮处理”不是刘备要求的,而是刘禅继位后刘禅的决定。)13.(8分)(1)确实是君臣都出于最大的公心,(这种君臣关系)是古往今来最好的楷模。(“诚”,确实;“公”,公心;“轨”,楷模。以上三处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刘备也是最初想要使自己强大起来,最终想要自己称王,雄心不曾收敛,与关羽相互投合罢了。(“强”,使强大;“戢”,收敛;“相得”,相互投合。以上三处各1分,句子大意1分。)14.(3分)①材料一认为,刘备非常信任诸葛亮,诸葛亮也向刘备表达了绝对忠诚的决心。(1分)②材料三认为,刘备与诸葛亮之间并非完全的信任与理解,刘备对关羽的信任超过了对诸葛亮的信任。(2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汉主刘备病危,命令丞相诸葛亮辅佐太子。他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如果太子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没有才能,你可以自行取代他。”诸葛亮哭着说:“我怎么敢不竭尽辅佐的能力,献出忠贞的节操,至死不渝!”汉主刘备又制诏命令太子说:“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因为好事小就不去做!只有贤明,只有德性,才能让人臣服。你与丞相共事,要把他当作自己的父亲一样看待。”刘备病逝,太子刘禅继位,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兼任益州牧,政事无论大小,都由诸葛亮决定。材料二:先主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宽容厚道,了解人才礼贤下士,有汉高祖的风范,有英雄的气度。至于他把整个国家和辅佐太子的大事托付给诸葛亮,而毫无疑心,确实是君臣都出于最大的公心,是古往今来最好的楷模。材料三:谈论君臣之间交情的人,都会竞相提到刘备与诸葛亮。刘备出兵伐吴时,诸葛亮说:“孝直如果还活着,必定能制止陛下东征。”诸葛亮的志向能够在刘备手下完全实现吗?真是悲哀啊!诸葛亮的大节和苦心,不能在当时被理解和体谅,而白白地因为意志坚定而以身殉职,遗恨千古,宗泽临终吟咏着杜甫赞美诸葛亮的诗句,悲痛哀婉地死去,这是有原因的呀!诸葛亮的心愿,就是一定要保存汉室,一定要消灭曹魏政权。若果(蜀汉)不能与吴国交好,在内就会受到东吴掣肘而北伐不能顺利进行。他的这一心思,只有鲁肃了解罢了。孙权尚且可以体谅鲁肃与诸葛亮的用心,而刘备的志向却与他们不同。刘备也是最初想要使自己强大起来,最终想要自己称王,雄心不曾收敛,与关羽相互投合罢了。所以他对诸葛亮的信任,比不上对关羽的信任。刘备不死,吴国带来的灾祸就不能停息,祁山的蜀军就不能够北伐。等到猇亭战败,先主刘备死去,国家的精锐力量在夷陵丧失殆尽,一些与诸葛亮志同道合的老将如赵云都亡故了。诸葛亮面对疲劳不堪的百姓、愚昧暗弱的幼主,图谋北伐,但事情不可能有所作为了。诸葛亮所以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唯有不顾自身来完成自己的志向,而事情的成败本来就不是他自己所能左右的了。如果当初先主能像笃信关羽那样信任诸葛亮,听从赵云的劝谏,停止东征,趁着曹丕刚刚篡位,人心没有稳固的时机,与东吴结盟来共同进取中原,(此时)实力还很雄厚,气势也很强盛,虽然汉朝运数已经衰弱,怎么会让英雄的热血不挥洒在许昌、洛阳,却在猇亭白白地流干呢?张良遇到汉高祖因而志向实现,宗泽遇到宋高宗因而志向受阻。诸葛亮、张良、宗泽,都怀着深远良苦的用心而不能轻易告诉别人,这是一样的,而他们的成败却各不相同。诸葛亮心怀大志却无法对别人表达出来,实在是千古的遗憾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C“衬托诗人赶路时急切的心情”错误16.示例一:诗歌的第三联表达感情最浓。(1分)①诗人望月而联想到明月照着谁归家,羡慕他人团圆美好,(1分)暗含自己望月难归的痛苦(1分);②诗人相信无论迟早,自己一定能乘一叶孤舟回到故乡(1分),却不是今夜归家,思归而不得(1分);③这一联触动了诗人对归乡的强烈期盼,感情浓烈。(1分)示例二:诗歌第四联表达感情最浓。(1分)①诗人想象自己年老归家,独自倚靠着庭树(1分),却已满头华发(1分),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1分);②这一联写出了有家难回,而回家更为伤痛的无奈与悲苦之情(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3)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苏轼《赤壁赋》)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张炎《壶中天·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8.A:岿然不动(2分) B:熙熙攘攘/纷纷扰扰(2分)19.D(原文是“特殊含义”,A是特定称谓,B是强调,C是引用)20.A文中的隔离和A项的隔离,都是指心理情感层面的隔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