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鹊桥仙表现手法是一种语句组织方式,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把握住了表现形式,就能更好地由外向内,剖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思考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明确①“纤云弄巧”:“纤”,言云之轻柔;“弄”,运用拟人手法,言云之变幻多姿态。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幻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衬托了织女的心灵手巧,她似乎在为爱人的到来作着精心的准备,她沉浸在爱的甜蜜中,欢愉的心情了然可见。②“飞星传恨”:飞星可以解为流星,流星划过夜空,不时闪过长长的白亮的光芒,和前面“纤云弄巧”,星月相映,流光溢彩。衬托了情感“传恨”,原本是流星下落的天体现象,词人赋之以情感,写出了相会的牛郎织女相思之苦,相盼之切。③“银汉迢迢暗度”:“迢迢”极言银河之宽阔,相隔之遥远;“暗度”衬托相思之苦,相见之难。思考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明确①寄情于景:“金风”指秋风,“玉露”指白露,“金风玉露”就是指秋风白露。连相逢时候的“风”都如“金”,“露”都如“玉”,可见相聚的宝贵难得。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②直抒胸臆:“便胜却人间无数”表达了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思考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明确①比喻的修辞。②“柔情似水”着重写情态,托情于物,将两位主人公的万般柔情比作银河里的水,含有微波荡漾、绵绵不断之意。③“佳期如梦”着重写心态,极言相会之不易。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思考4:“忍顾鹊桥归路”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明确①运用细节描写(动作或心理描写亦可)的方法。②“顾”是“回头看”的意思,“忍顾鹊桥归路”写不忍心回头看刚刚相会过的鹊桥和分离时的归路。不说“忍踏”而说“忍顾”,这一细节表现他们难舍难分、难以割舍的情感。③一次短暂的相距却是此后长久分离的开始,此情此景,让人如何承受呢?因为来之不易,所以难能可贵,所以他们短暂的相聚比人间夫妇的朝朝暮暮更让人感动,更让人留恋。“忍”:怎忍,岂忍。思考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明确①(语意)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两个人的爱情若是象织女和牛郎那样,真挚牢固又长久,又哪里在乎什么表面上的时时相守、朝朝暮暮!②(深层一)尽管相会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只要双方真挚的相爱,坚定不移,则年年必有此会,这是无尽期的爱,永恒的爱。这就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法。③(深层二)只要两情久长,真心相爱,即使不是天天在一起,也胜过朝夕相处卿卿我我的世俗爱情,升华到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的旷达情怀。思考6:这首词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①拟人。如“飞星传恨”,流星为牛郎、织女传递分别的愁苦,为他们每年一度的相会渲染气氛。②对比。如“一相逢”与“无数”,“久长”与“朝朝暮暮”,表现了牛郎、织女的忠贞不渝的爱情。③比喻。如“柔情似水”,形象地写出了牛郎、织女相会时温柔缠绵的情意;“佳期如梦”,极言相会时间之短暂,表达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复杂心情。鉴赏表现手法狭义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对比、比兴、衬托、渲染、烘托、想象、对写法等。但在实际做题中,当问到表现手法的时候,往往把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与描写方式也纳入其中,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用典抒情、托物言志、白描、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这就是广义的表现手法。而以下所讲的则是狭义的表现手法,是除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外的常用的诗歌表达技巧。(一)对比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作用是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人心。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的繁荣,最后一句描写今日的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深切,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精卫决心之坚;②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精卫抱负之大;③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精卫命运之悲。解析:要明确前六句的思想内容,依次从中找出对比点,并分析这些对比表现了精卫怎样的形象特点。首句中的“终年”与“寸诚”,用时间之长与寸心(决心)对比,凸显精卫决心之坚;三、四句的“山石细”与“海波平”,用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意志。五、六句的“功难见”与“命已轻”,用任务重功业难成与生命有限对比,表现精卫不能实现抱负的命运之悲。(二)比兴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作用是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诗句既以关雎鸟鸣叫求偶来比喻男子对女子的爱慕追求,又能自然引出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参考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解析:题干要求“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须从诗中找出运用比兴的句子,每章的前两句都是对桃树相关内容的描写,这是“起兴”,以引出下面对新娘的祝愿;以桃设比,来写新娘的美丽贤淑。在比兴中,把一对新人的幸福感呈现出来。按“指明比兴句—分析其作用—指出表达效果”的思路,逐层作答。(三)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作用是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人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然后才集中描写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夏日三首(其一)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请简要分析本诗是如何表现环境之“清”的。参考答案:①本诗表现环境的“清”运用了反衬手法。②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蝴蝶翩飞,蜘蛛织网,以动衬静,反衬白天的清静以及村居环境的清幽;风吹帘动,溪声嘈嘈,以声衬静,反衬夜晚的清静宁谧。③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清闲、恬淡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解析:首联、颔联描写的是燕雀、蝴蝶、蜘蛛的动景,这里诗人以燕雀、蝴蝶、蜘蛛的动景反衬乡村的清静。颈联描写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斜倚枕上,听着潺潺溪水声的景象,月影、溪水动静结合,反衬了夏夜的清静。(四)渲染、烘托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渲染和烘托都是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作用是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诗句一连出现风、天、猿、渚、沙、鸟六个特定镜头,渲染秋江景物凄清肃杀的特点。再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诗中从观看者的神态来烘托罗敷的美,比从正面直接描写其形貌美在哪里节省笔墨,且更具有艺术魅力。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青玉案贺铸①凌波②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③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注】①贺铸:为人耿直,才兼文武,可惜官职低微。此词作于作者晚年退居苏州时。②凌波:形容女子轻盈的步态。③蘅皋:长满杜蘅的沼泽地。“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里运用了渲染的手法,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五)想象想象是指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想过程。作用是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中选择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题组A基础过关练1.下列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的是(
)A.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诗风平淡舒缓,善用工笔,勾勒出一幅恬淡美好、静谧祥和的乡村日常生活图景。B.《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千古风流人物”等陪衬周郎,以“雄姿英发”的周郎反衬“早生华发”的词人自己。C.曹操的《短歌行》巧用欲抑先扬手法,慨时光易逝,忧功业未建,反复咏叹,大大加强了抒情的效果。D.《琵琶行》中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直接摹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震撼人心的音乐力量。2.《短歌行》中下列各诗句没有使用典故的一项(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周小梅同学阅读语文读本第三单元后整理了以下笔记,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听蜀僧睿弹琴》首句云:“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可以做一评点:起笔音节高亮,登高四顾,有苍茫百感之慨。B.王维《过香积寺》中“日色冷青松”一句,“冷”字不服从语法逻辑分析,可以上接“日色”,下导“青松”,从而产生一种阳光也变得寒冷的整体感受。C.杜甫《秋兴》(其一)中“丛菊两开他日泪”一联句法高超,“开”字既指“丛菊”开花,也指此景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引动诗人流下眼泪。D.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将“愁”物质化,这在古典诗词中是经典的表现手法,其他例子如秦观的“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4.下列关于第三单元诗歌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自己能找到明君良主。B.《归园田居(其一)》中写田园景物,用实笔描绘,使之具体形象,生动美好;而写官场生活,则用比喻,如“尘网”“樊笼”等,使人望而生恶。C.《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浪漫瑰丽的想象,描绘了一个迷离惝恍的梦境。诗作以七言为主,不受诗律限制,笔随兴至,在奇特的梦境中寄寓着深沉的慨叹。D.《声声慢》全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5.下列选项中,对有关诗词中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句,曹操用“杜康”来喻指美酒,使得诗句更加含蓄且富有诗意,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借酒浇愁的传统。B.《归园田居(其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樊笼”与“自然”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指束缚本性的俗世,后者代表自由,以此作结,意味隽永。C.《声声慢》开篇从“寻寻觅觅”到“冷冷清清”再到“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运用七组叠词,从动作到环境再到心理感受,逐层深入,声韵优美,文情并茂。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中,“草草”“赢得”“仓皇北顾”等词语,不仅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也包含规劝之意。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后所作,作者主要运用融情于景、用典等手法表达了对三国英雄周瑜的崇敬,自己功业未就的苦闷。东坡的号为苏轼考取进士时所用。B.曹操《短歌行》质朴刚健,运用比兴、化用典故等表达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图景。C.辛弃疾有“词中之龙”之称,被后人赞为“南宋最勇猛的文人、最抒情的将军”。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D.“声声慢”“永遇乐”“念奴娇”均为词牌,它们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7.下列选项中对典故内容和使用典故的目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吐哺:指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典故。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要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纳贤才。B.谢公屐:谢灵运的特制本屐,以帮助登山者在幽深高峻的地方保持平衡。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该典故有效仿谢灵运徜徉山水的寓意。C.杜鹃啼血:传说古蜀国望帝死后化为杜鹃,昼夜啼叫至啼出血停止。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运用该典故是为了表现自己被贬谪浔阳后居住环境的艰苦和内心的痛苦。D.羽扇纶巾:羽扇和纶巾是儒者的装束,用以形容诸葛亮的儒雅风度。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此既突出了诸葛亮的风采和才能,也暗含了自愧不如的苦闷。8.下列对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衣》是秦国的军中歌谣,具有与《芣苢》相同的句式特点,展现了秦国的战士们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同仇敌忾的威武气概。B.《春江花月夜》中在典故的运用上与以往的诗歌有所不同,说鸿雁、鲤鱼无法将音信传递给远方的游子,于是女子只能将情思寄予无边的月光。C.《将进酒》中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高度自信和纵情饮酒欢歌的激扬豪迈,尽显他在“人生得意”之时的痛快淋漓。D.《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上阕写苏轼对亡妻深沉的思念,是实写;下阕记述梦境、料想未来,是虚写。9.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运用了一些映衬手法,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上的相互映衬,“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作上的相互映衬。B.《哦,香雪》的故事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刚通火车的山村。小说通过激烈的冲突和曲折的情节,描绘了香雪等几位姑娘的心理变化与波澜,折射出山村生活的新变化。C.《短歌行》运用了比喻和用典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以及对人才的渴求;《归园田居(其一)》则运用了比喻和白描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喜爱。D.《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摆脱了诗律的束缚,以七言为主,笔随兴至。这种写法与李白奇绝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相融合,达到了内容与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10.下面选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短歌行》属乐府旧题,歌行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大多模拟乐府诗的风格,形式自由,语言通俗,多有叙事之作。B.《短歌行》中有“越陌度阡”,“阡陌”为乡间小路,用来区分田界,陌是东西方向的田间小路,阡是南北方向的田间小路。C.《归园田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场景描写,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乡村生活的喧闹嘈杂。D.《归园田居》“户庭无尘杂”的“尘杂”用了双关的手法,既可指房屋中的“灰尘杂物”,又可指世俗的繁杂琐事。11.下面选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为诗歌体制,“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B.《插秧歌》将“斗笠”比作“兜鍪”,即头盔;将“蓑衣”比作“甲”,即铠甲。暗示插秧简直就如一场紧张的战斗。C.《沁园春•长沙》上阕最后两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使用了设问的手法,因为下阕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实际上对此作了巧妙的回答:他们这一代人,会像当年中流击水一样,勇敢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重任。D.新诗写作“三美”理论,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是由现代著名诗人郭沫若提出的。12.下列对诗词中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衬托可以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类。前者如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正衬周郎,后者如以“雄姿英发”的周郎反衬“早生华发”的词人自我。B.前人说过“材富则约以用之”,用典是压缩材料的好办法。如《永遇乐·京口北固怀古》写仓促用兵导致失败的历史教训,仅用了“元嘉草草”等三句十四个字。C.《声声慢》中,“憔悴损”把菊花当作人来写,以菊花枯萎凋落的样子,写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如今有谁堪摘?”一句运用反问,写出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中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13.阅读下面相关内容,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短歌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建功立业的宏愿;风格质朴刚健,或运用比兴手法,或化用典故、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B.《归园田居》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全诗平淡舒缓,繁笔绘就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美景。C.《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七言为主,不受诗律限制,以浪漫瑰丽的想象,描绘了一个迷离惝恍的梦境,在奇特的梦境中寄寓深沉感慨。D.《登高》句法严谨,借登高远眺,将身世之悲与忧国之情诉诸笔下,营造了沉郁悲凉的意境,展现了杜甫圆熟的律诗创作技巧。14.下列对《涉江采芙蓉》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荷花,准备送给自己的心上人。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女子忧思之由来。C.第五、六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15.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借用此典,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中的话,用对比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16.托物言志指通过描绘客观事物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志向和意愿。下列选项对该手法的运用及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达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B.“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借梅花凌寒傲雪、色洁香清的高风亮节,表现自身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气节。C.“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表明诗人不屑柳絮随意跟风的品性,而要像葵花一样坚守内心的忠诚。D.“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词中用“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表达出词人被高墙深院禁锢,失去人身自由的孤寂落魄。题组B能力提升练阅读《插秧歌》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B.颔联写天公发威,大雨滂沱,而诗人别出心裁地把雨具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新鲜独特,且暗示插秧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C.“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突出了劳动的艰辛。D.尾联是提醒田妇看管好家里的鹅鸭,提防它们到田里作践秧苗。18.诗歌的颈联是怎样体现生活的情趣的?19.下列对《短歌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势解》的话,运用借代的手法,进一步深化了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20.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使用的典故及用意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周公吐哺:相传周公曾吃饭时屡次吐出口中食物,急于接见贤才。曹操在《短歌行》里运用该典故意在表现自己求贤心切,愿意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招待贤才。B.杜鹃啼血:传说古蜀国的望帝禅让后化为杜鹃,昼夜啼叫,直到啼出血来,常形容哀痛到了极点。《琵琶行》运用该典故是为了表现环境的艰苦和内心的痛苦。C.封狼居胥:汉代霍去病曾远征匈奴,封狼居胥山而还。《永遇乐》在这里运用该典故,是为了鼓舞南宋朝廷敢于出击,重现宋文帝刘义隆北伐中原的辉煌功勋。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战国时期赵王想重新启用年老的廉颇,派人去查看他的身体状况。廉颇在使者面前吃下饭一斗,表示自己尚可大用。辛弃疾在《永遇乐》中运用该典故,表达了自己还想为国征战、以身报国的豪情。21.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淡、风急、愁多,怎不悲戚?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意:第一,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书信往来的丈夫;第二,诗人虽流落在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家乡,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和天涯沦落之感。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22.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歌摒弃了传统送别诗中常见的惜别伤离的陈词滥调,转而利用留别的情境来表达诗人不屈服于权贵的政治立场,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受。B.诗歌的开头以对仗工整的句子勾勒出两个相互映衬的虚实形象,通过描绘仙山的虚无缥缈来对比天姥山的真实存在,展现了诗人对壮丽山川的无限向往。C.这首诗既是一首记录梦境的作品,也是一首游仙诗。诗人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技巧,描绘了一个幻想中的世界,塑造了一系列幻想中的形象,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D.在诗歌的结尾,诗人展现了自己不羁的个性和不卑不亢的气度。他劝诫世人应当及时享乐,探访名山大川,以此来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23.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C.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指代繁华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觅”的愤激之情;“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进而表达赶快建功立业的愿望。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2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采桑子·重阳①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注】①1925年5月开始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开进闽西扩大革命根据地。其主张不为大部分同志接受,受到排挤,被迫离开领导岗位。9月在永定金风养病。9月病中的毛泽东坚持坐担架赴上杭参会,病中恰逢重阳节,见黄菊开放,遂成此文。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这首词的时候,毛泽东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但词中洋溢的革命激情,一反悲秋的调子,赞美大好的秋光。B.“人生易老天难老”将人与天对比,将有限的生命与无穷无尽的宇宙比较,揭示了自然界是从不因为人而改变运行规律的道理。我们应该把有限的生命投身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生命才会更加充实更加宝贵。C.“秋风劲”除了写景,还具有象征意味。暗指阻碍革命的力量非常强大,如秋风一样扫荡天地一般。D.“万里霜”就是万里秋,作者用“寥廓”和“万里”来描绘秋景之壮,用“胜似春光”来描绘秋景之丽。2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A.首联可以看出诗人手不释卷,酷爱读书。以“故人”喻“书卷”,喻体新巧;“多情”“相亲”又用拟人手法,体现诗人对读书的喜爱。B.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三千”与“一点”构成鲜明对比,“直下”意在体现读书时速度之快,“全无”体现用心之专,心无旁骛。C.尾联以“寻芳客”与“我”对比,表明闭门读书之乐胜于四处游玩,“金鞍玉勒”的物质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居家保姆雇佣合同书
- 2025年统编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沪教新版高二数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粤人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西方法律思想史(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牛棚养殖废弃物回收与处理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门窗行业标准化安装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苗木种植与森林防火技术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新型木门材料研发与市场拓展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木托盘生产设备进出口合同4篇
- 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程 第1部分:黄草乌
-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考试题库
- 基于视觉的工业缺陷检测技术
- 案例分析:美国纽约高楼防火设计课件
- 老客户维护方案
- 移动商务内容运营(吴洪贵)任务一 用户定位与选题
- 万科物业管理公司全套制度(2016版)
- 2021年高考化学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20工业流程题含解析
- 工作证明模板下载免费
- (完整word)长沙胡博士工作室公益发布新加坡SM2考试物理全真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 机械点检员职业技能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9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