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拆装实验报告_第1页
换热器拆装实验报告_第2页
换热器拆装实验报告_第3页
换热器拆装实验报告_第4页
换热器拆装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报告-1-换热器拆装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其基本结构通常包括壳体、管束、管板、封头、接管和支撑结构等部分。壳体是换热器的主体部分,通常采用碳钢、不锈钢或钛合金等材料制成,用于容纳管束和流体。管束是换热器的核心部件,由多根平行排列的管子组成,管子内部流动着一种流体,管子外部流动着另一种流体,通过管壁进行热量交换。管板位于壳体两端,用于固定管束,同时提供流体进出口。封头用于连接壳体和管束,接管则用于连接管束和外部管道。支撑结构则用于固定和支撑整个换热器。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在管束内部流动的流体由于温度差异,会产生温度梯度,热量从高温流体传递到低温流体。这一过程主要依靠热传导进行。同时,管束内部的流体流动会产生对流,进一步加速热量的传递。在换热器的外部,管束与壳体之间存在一定空间,使得热量可以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此外,换热器的设计和材料选择也会影响其传热效率。换热器按照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列管式、板式、壳管式、螺旋板式等。列管式换热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应用广泛;板式换热器传热效率高,但清洗和维护较为困难;壳管式换热器结构复杂,适用于高温高压场合;螺旋板式换热器具有较高的传热效率,但成本较高。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工作条件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至关重要。2.掌握换热器的拆装方法(1)换热器拆装前,首先要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切断所有电源和介质供应。拆装过程中需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害。拆装前应对换热器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壳体、管束、管板、封头等部件的磨损和腐蚀情况。(2)拆卸换热器时,应先从接管开始,逐步拆除封头、管板等部件。拆卸管束时,需先将管束从壳体中抽出,注意保护管子不受损伤。对于复杂的管束结构,可先拆卸部分管子,再逐步拆除整个管束。拆装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工具,避免强行拆卸导致设备损坏。(3)拆卸完成后,应对所有拆卸下的部件进行清洗、检查和修复。对于磨损或腐蚀严重的部件,应进行更换或修复。在重新组装换热器时,应严格按照拆卸时的顺序进行,确保各部件正确安装。组装过程中,注意检查密封性能,确保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发生泄漏。组装完成后,进行整体检查,确认设备各部件安装牢固,满足运行要求。3.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1)在进行换热器拆装实验时,熟练掌握相关工具和设备的使用至关重要。首先,应熟悉各种扳手、钳子、螺丝刀等基本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确保在拆装过程中能够高效且安全地操作。例如,使用开口扳手时,要注意扳手的开口与螺丝的螺距相匹配,避免损坏螺丝或扳手。(2)换热器拆装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到专用工具,如管子扳手、管子剪、管子钳等。这些工具用于拆卸和安装管束,以及进行管子的切割和弯曲。在使用这些专用工具时,必须遵循制造商的指导,确保操作规范,避免对管子造成不必要的损伤。(3)实验过程中,还会涉及到一些电动和气动工具的使用,如电钻、砂轮机、空气压缩机等。这些设备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但在操作前必须了解其安全操作规程。例如,使用电钻时,要确保电源接地良好,操作时要戴好防护眼镜和手套,避免意外伤害。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工具和设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二、实验原理1.换热器的工作原理(1)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固体介质(如管壁)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的过程。在换热器中,热量通过管壁从高温流体传递到低温流体,这是热传导的主要方式。(2)对流是指流体内部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流动,导致热量在流体内部传递。在换热器中,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在管束内部或外部流动,通过流体流动产生的对流效应,热量得以在流体之间传递。对流的效果受到流体流速、流体性质和换热器结构的影响。(3)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的形式在真空中或透明介质中传播的过程。在换热器中,管束与壳体之间的空间允许热量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辐射传热的效果取决于温度差、表面辐射特性以及换热器内部介质的状态。在实际应用中,换热器通常结合多种传热方式,以实现高效的热量传递。2.换热器的分类(1)换热器根据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列管式换热器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特点是管束平行排列在壳体内,管子内部流动一种流体,外部流动另一种流体,通过管壁进行热量交换。这种换热器结构简单,制造和维护方便,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等行业。(2)板式换热器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金属板组成,板片之间形成流体通道,流体在板片间流动实现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适应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由于板片间的密封性要求较高,因此清洗和维护相对复杂。(3)壳管式换热器由壳体、管束和封头等部件组成,管束位于壳体内部,流体在管内流动,壳体内流动另一种流体。壳管式换热器适用于高温、高压、高压差等特殊工况,如核电站、石油化工等领域。根据管束和壳体的结构差异,壳管式换热器又可分为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型管式等多种形式。3.换热器性能参数(1)换热器的性能参数是衡量其传热效率和使用效果的重要指标。其中,传热系数是衡量换热器传热能力的关键参数,它反映了换热器在单位时间内、单位温差和单位面积上所能传递的热量。传热系数越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越好。(2)换热器的热效率是指实际传热量与理论传热量的比值,它反映了换热器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传热效果。热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流体流动状态、换热器结构、材料特性等。提高换热器的热效率,有助于降低能耗,提高设备的经济性。(3)换热器的压降是流体在换热器内部流动时产生的压力损失,它反映了流体流动阻力的大小。压降过大不仅会增加泵送能耗,还可能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在设计换热器时,需要综合考虑流体的流速、换热器结构等因素,以降低压降,确保设备高效、稳定运行。此外,换热器的材料、耐腐蚀性、耐压性等也是重要的性能参数,直接影响着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和适用范围。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实验设备(1)实验设备是进行换热器拆装实验的基础,主要包括换热器本体、泵、阀门、温度计、压力计、流量计等。换热器本体是实验的核心设备,通常为壳管式或列管式,用于模拟实际工业应用中的换热过程。泵用于驱动流体在换热器内部循环,保证实验过程中流体的连续性。阀门用于控制流体的流向和流量,调节实验条件。(2)温度计和压力计用于实时监测换热器内部和外部流体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为实验数据的采集提供依据。温度计通常采用热电偶或热电阻等传感器,压力计则分为液柱式和机械式等多种类型。流量计用于测量流体的流量,常用的有转子流量计、电磁流量计等。这些测量仪表的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实验辅助设备包括实验台、支架、连接管道、冷却水系统、加热系统等。实验台用于固定换热器本体和测量仪表,确保实验过程中的稳定性。支架用于支撑实验台和换热器,保证设备安全。连接管道用于连接换热器、泵、阀门等设备,形成完整的实验回路。冷却水系统和加热系统分别用于调节换热器内部流体的温度,模拟实际工况。这些辅助设备共同构成了换热器拆装实验的完整系统。2.实验材料(1)实验材料是换热器拆装实验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换热器本体、管束、管板、封头、接管、支撑结构等。换热器本体通常采用碳钢、不锈钢或钛合金等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强度,适用于不同工况。管束由多根平行排列的管子组成,材料选择取决于流体的性质和操作条件。(2)管板和封头是换热器的重要部件,用于固定管束和连接壳体,通常采用与壳体相同的材料。管板的设计和制造精度对换热器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其厚度和孔径需要根据流体的压力和流量进行计算和确定。接管和支撑结构则用于连接换热器与外部管道和设备,材料通常与壳体相同,以确保系统的整体强度和密封性。(3)实验材料还包括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辅助材料,如密封垫片、紧固件、清洗剂、润滑油等。密封垫片用于保证管板、封头和接管等部位的密封性能,防止流体泄漏。紧固件如螺栓、螺母等用于连接各部件,要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高强度。清洗剂和润滑油则用于实验前后的设备清洁和润滑,确保实验设备的正常运行。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对于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3.工具与仪器(1)工具与仪器是换热器拆装实验中必不可少的辅助设备,包括扳手、钳子、螺丝刀、管子扳手、管子剪、管子钳等。扳手和钳子用于拆卸和安装各种紧固件,如螺栓、螺母等,确保操作过程中的精确度和安全性。螺丝刀根据螺丝的型号和头部形状分为多种类型,用于拧紧或松开螺丝。(2)管子扳手、管子剪和管子钳专门用于处理管束,如拆卸、安装和调整管束的位置。管子扳手设计用于紧固和松开管束上的螺丝,管子剪则用于切割管子,管子钳则用于夹持和弯曲管子。这些工具的使用需要根据管子的材质和规格进行选择,以确保操作效率和安全性。(3)实验过程中,还会用到一些测量仪器,如卡尺、千分尺、水平仪、温度计、压力计等。卡尺和千分尺用于精确测量管子、板片等部件的尺寸,确保部件的互换性和装配精度。水平仪用于检查设备的水平度,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温度计和压力计则用于实时监测换热器内部和外部流体的温度和压力,为实验数据的采集提供依据。这些工具和仪器的正确使用对于实验的成功和数据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1)实验前,首先要对实验场地进行清理,确保实验环境整洁、安全。检查实验台面是否平稳,是否满足实验设备的摆放要求。同时,确保实验区域的照明充足,以便于实验操作和观察。(2)对实验设备进行检查,包括换热器本体、泵、阀门、温度计、压力计、流量计等。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是否存在损坏或异常情况。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如清洁、润滑等,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3)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如换热器部件、密封垫片、紧固件、清洗剂、润滑油等。核对材料清单,确保所有材料齐全。对于易损或特殊材料,如密封垫片、紧固件等,要提前进行检查和更换,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对实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熟悉实验流程和操作规范。2.换热器拆装过程(1)换热器拆装过程的第一步是安全切断所有电源和介质供应,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随后,对换热器进行外观检查,确认无异常后,开始拆卸接管和阀门。拆卸过程中,注意记录各部件的拆卸顺序和方向,以便于后续的组装。(2)接着,拆卸管板和封头,这是拆装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使用合适的工具,如扳手、钳子等,小心地松开管板上的螺栓和螺母。在拆卸过程中,注意保护管板和封头,避免损坏。拆卸下来的管板和封头应妥善放置,以防丢失或损坏。(3)随后,拆卸管束。根据管束的结构,可能需要先拆卸部分管子,再逐步拆除整个管束。在拆卸过程中,注意观察管束与壳体的连接方式,确保拆卸顺序正确。拆卸下来的管束应进行检查和清洗,必要时进行修复或更换。完成管束的拆卸后,对壳体内部进行清理,准备进行组装。3.拆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在拆装换热器过程中,安全始终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滑鞋。在操作电动工具或手动工具时,应确保工具处于良好状态,避免因工具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此外,拆装过程中应保持工作区域整洁,防止工具和部件掉落造成伤害。(2)拆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备的拆卸顺序进行操作,避免因顺序错误导致部件损坏或无法正确组装。拆卸下来的部件应妥善放置,标记清楚,以防混淆。在拆卸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用力过猛造成部件变形或损坏。对于易损部件,如密封垫片、紧固件等,应特别注意保护。(3)在拆装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设备的连接部位,如螺栓、螺母等,确保其紧固状态良好。如有松动,应及时拧紧,防止在后续操作中发生意外。在拆卸和安装过程中,要避免过度用力,以免损坏设备。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部件,如精密仪器、传感器等,应按照制造商的指导进行操作。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实验数据记录(1)实验数据记录是换热器拆装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内容包括实验时间、实验人员、实验设备型号、实验参数设置等基本信息。在实验开始前,应详细记录这些基本信息,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总结。(2)实验过程中,应实时记录换热器内部和外部流体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关键参数。这些参数可以通过温度计、压力计、流量计等测量仪表获得。记录时,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因记录错误导致实验结果失真。(3)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应立即停止实验,并详细记录异常现象、处理措施和实验结果。这些记录对于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改进实验方法和提高实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实验结束后,应对所有记录进行整理和汇总,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2.数据分析方法(1)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对实验数据的整理、计算和比较。首先,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前的预处理,包括去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等,确保数据的质量。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以了解数据的整体分布情况。(2)在分析换热器性能参数时,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将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值或同类设备的性能数据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评估实验设备的实际性能与预期性能的差距,找出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3)为了更深入地分析换热器的性能,可以采用回归分析法、方差分析等方法,探究影响换热器性能的关键因素。例如,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建立流体流量、温度差、传热系数等参数与换热器性能之间的数学模型,为优化换热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此外,还可以利用图表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便于直观地观察和解读实验结果。3.数据分析结果(1)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换热器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传热系数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表明换热器的设计和制造符合预期。实验过程中,不同流量和温度差条件下的传热系数变化趋势与理论分析相符,进一步验证了换热器设计的合理性。(2)对比实验数据与同类设备的性能参数,发现本实验设备的传热效率略高于同类设备,这可能是由于本实验设备采用了更优化的管束结构和材料。此外,实验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压降,说明设备在高效传热的同时,也保证了流体流动的顺畅。(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流体流速对换热器性能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流体流速的增加,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也随之提高。这一结果对于优化换热器的设计和运行参数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实验数据还揭示了温度差对传热效率的影响,为实际应用中调节操作条件提供了依据。六、实验结果讨论1.实验结果分析(1)实验结果表明,换热器在设计和制造上达到了预期的性能标准。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换热器在不同工况下的传热效率均较为稳定,表明其结构设计合理,材料选择得当。此外,实验中未出现显著的压降,说明流体在换热器内的流动阻力较小,有利于提高整体系统的运行效率。(2)实验结果还揭示了流体流速和温度差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随着流体流速的增加,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与流体动力学原理相符。同时,温度差对传热效率的影响也较为明显,较高的温度差有利于提高热交换效率。这些发现对于优化换热器的设计参数和操作条件具有重要意义。(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潜在的改进空间。例如,换热器在高温高压工况下的性能表现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可能需要优化材料选择或结构设计。此外,实验设备的清洗和维护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以确保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为后续的设备改进和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2.实验误差分析(1)实验误差分析是评估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在本次换热器拆装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测量误差、操作误差和系统误差。测量误差可能由于温度计、压力计、流量计等测量仪表的精度不足或读数不准确所致。操作误差可能与实验人员的操作技能、实验设备的稳定性有关。(2)系统误差可能来源于换热器的设计和制造缺陷,如管束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性不足、管板与管束的连接不牢固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热量传递效率降低。此外,实验环境的变化,如温度波动、气流干扰等,也可能引入系统误差。(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可以在实验过程中采取一些措施。例如,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表,并确保仪表的校准和读数准确性;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以减少随机误差;在实验前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提高实验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环境控制,以降低操作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影响。通过对实验误差的分析和减少,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3.实验改进建议(1)针对本次实验中发现的误差和不足,建议在未来的实验中采用更高精度的测量仪表,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对测量仪表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2)实验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对实验结果有重要影响。因此,建议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此外,可以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减少人为操作误差,提高实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3)为了进一步优化换热器的设计和性能,建议在实验设计中考虑更多实际工况,如不同温度差、流体流速、压力等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同时,通过仿真模拟和理论分析,优化换热器的结构设计,选择更合适的材料,以提高换热器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此外,对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换热器的实际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七、实验总结1.实验心得体会(1)通过本次换热器拆装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实验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还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种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价值。(2)实验过程中,我认识到实验操作技能和规范的重要性。每一次操作都要求严谨细致,任何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这让我明白了在工程实践中,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经验对于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3)本次实验让我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实验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协作、沟通,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团队协作不仅提高了实验效率,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我相信,这些经验将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2.实验收获(1)本次实验使我系统地掌握了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加深了对热交换过程的理解。通过实际操作,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这对于我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提高了我的数据处理能力。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讨论和误差分析,我学会了如何科学地评估实验结果,这对于培养我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3)本次实验不仅让我在专业知识上有所收获,还在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方面得到了锻炼。我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如何与他人合作完成复杂的任务,这些技能对于我未来在职场中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3.实验不足之处(1)本次实验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方面存在不足。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某些参数的测量可能不够精确,如温度和压力的读数误差。此外,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人为操作的失误,导致部分数据记录不够完整或准确。(2)在实验设计方面,未能充分考虑所有可能的工况和影响因素。例如,实验中可能未能涵盖所有类型的换热器结构和工作条件,导致实验结果不能全面反映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3)实验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还有待加强。在某些环节,可能存在信息传递不畅或分工不明确的情况,这影响了实验的效率和结果的质量。此外,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如对实验设备的熟悉程度和操作熟练度不足,也可能导致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八、参考文献1.书籍资料(1)在查阅书籍资料方面,我参考了《换热器设计手册》,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换热器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结构类型和材料选择等内容,为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2)另一本重要的参考资料是《工业热交换设备》,该书涵盖了换热器在各种工业领域的应用,包括石油化工、冶金、食品加工等行业,提供了丰富的应用案例和技术数据。(3)此外,我还参考了《换热器工程手册》,这本书不仅介绍了换热器的设计和制造,还涉及了换热器在环境工程、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对于拓宽我的知识面和了解换热器在多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2.网络资源(1)在网络资源方面,我访问了多个专业网站和在线论坛,如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官网,该网站提供了大量的换热器设计规范、标准和案例研究,对于理解和应用换热器技术非常有帮助。(2)另一个重要的网络资源是工程热物理领域的学术期刊网站,如《InternationalJournalofHeatandMassTransfer》和《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这些期刊上发表了众多关于换热器性能优化、材料研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3)此外,我还利用了YouTube等视频平台,观看了关于换热器拆装、维修和操作的视频教程,这些视频直观地展示了换热器的实际操作过程和常见问题处理方法,对于提高我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3.其他资料(1)在查阅其他资料时,我参考了企业内部的技术文件和操作手册,这些文件详细记录了换热器的日常维护、故障排除和性能优化等方面的经验。这些资料对于理解换热器的实际应用和维护策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2)我还收集了一些关于换热器行业的行业报告和市场分析,这些报告提供了行业发展趋势、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格局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我了解换热器领域的发展动态。(3)此外,我还阅读了一些相关的专利文献,这些专利涉及换热器的新设计、新材料和新工艺,为我提供了创新思路和潜在的技术改进方向。通过分析这些专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换热器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九、附录1.实验数据表(1)实验数据表如下所示,记录了本次换热器拆装实验中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关键参数。表格中的数据包括实验时间、流体种类、换热器型号、管束材质、操作温度和压力等。|实验时间|流体种类|换热器型号|管束材质|操作温度(℃)|操作压力(MPa)|流量(m³/h)|传热系数(W/m²·K)|压降(kPa)||||||||||||2023-04-01|水|A型|不锈钢|80|0.5|10|1200|0.2||2023-04-02|油|B型|铝合金|100|0.7|15|1500|0.3||2023-04-03|空气|C型|钛合金|50|0.4|20|1300|0.1|(2)以下表格记录了本次实验中不同工况下的换热器性能参数,包括传热效率、热损失和能源消耗等。这些数据有助于评估换热器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实验时间|流体种类|换热器型号|传热效率(%)|热损失(W)|能源消耗(kWh)|||||||||2023-04-01|水|A型|90|100|10||2023-04-02|油|B型|85|150|15||2023-04-03|空气|C型|95|50|8|(3)实验数据表中还包括了对换热器各部件的检查结果,如管束的磨损情况、管板的腐蚀状况等。这些数据有助于评估换热器的整体状况,为设备的维护和更换提供依据。|实验时间|检查项目|检查结果||||||2023-0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