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报告-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模板】一、总则1.1工程概况(1)本建设项目为某新型建筑材料生产基地,位于我国XX省XX市XX工业园区。项目总投资约XX亿元,占地面积XX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原料仓库、生产线、成品仓库、办公楼及辅助设施等。项目于XX年XX月开工建设,XX年XX月竣工,建设周期约XX个月。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量可达XX万吨,实现年产值XX亿元,提供就业岗位XX个。(2)建设项目主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生产工艺流程合理,产品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和环保要求。原料采购主要来源于国内优质供应商,产品销售市场覆盖全国多个省市,并出口至东南亚、欧洲等地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3)项目在选址、设计、施工和运营等各个环节,均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选址上,避开生态敏感区,确保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在设计中,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确保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同步投产、同步运行。在运营阶段,将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为我国建筑材料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1.2验收依据及标准(1)本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其中,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包括《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2)验收标准参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规范性文件执行。具体验收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噪声排放标准、固体废物处理标准等。验收过程中,将对项目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确保其符合国家及地方规定的排放限值。(3)验收依据还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批复、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意见书、环境保护设施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等相关技术文件。在验收过程中,将对照这些文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进行核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并已正常运行。同时,还将对项目周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1.3验收程序(1)验收程序首先由建设单位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验收申请,并附上相关验收材料,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批复、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监测报告、环境保护设施运行记录、环境风险评价报告等。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收到申请后,将组织专家对验收材料进行审查。(2)审查合格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通知建设单位进行现场验收。现场验收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邀请相关专家、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参加。验收过程中,将检查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安装、调试和运行情况,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现场监测,评估环境保护设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3)验收完成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根据验收结果出具验收意见书。验收意见书将明确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是否满足要求。如验收合格,项目将正式投入运营;如验收不合格,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提出整改要求,并要求建设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整改完成后,建设单位需重新提交验收申请。二、验收条件及达标情况2.1环境保护“三同时”执行情况(1)本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了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即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在项目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要求,将环境保护设施纳入整体设计,确保其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2)在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步推进,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环境保护设施的质量和效果。同时,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进度与主体工程进度保持一致,避免了因工程进度滞后而影响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3)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投入使用,并持续运行。建设单位对环境保护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达到预期的环境保护效果。此外,建设单位还制定了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制度,明确运行责任,确保环境保护设施长期稳定运行。2.2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1)环境保护设施包括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水污染物治理设施、噪声治理设施以及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主要采用高效除尘器、脱硫脱硝设备等,确保废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水污染物治理设施则包括污水处理站,采用生化处理工艺,实现废水达标排放。(2)环境保护设施自项目投产以来,一直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运行过程中,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对污染物排放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各项排放指标符合国家及地方排放标准。同时,定期对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发现并排除故障,确保设施运行稳定可靠。(3)建设单位建立了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制度,明确了运行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及应急预案。运行人员均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通过定期监测和记录,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环境保护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2.3环境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1)本建设项目自投产以来,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和相关规定进行污染物排放管理。通过对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和固体废物的排放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各类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2)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通过安装和使用高效的除尘、脱硫、脱硝设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有效处理,使得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均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限值。(3)水污染物排放方面,污水处理站采用先进的生化处理工艺,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确保处理后的废水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不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固体废物方面,通过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了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三、环境影响评价及批复内容3.1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首先,评估了项目在施工和运营阶段对大气、水、土壤、生态等环境要素的影响,包括污染物排放、噪声、生态破坏等方面。其次,对项目周边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调查,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2)报告详细分析了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生态影响等。针对这些潜在环境影响,报告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项目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还对项目在运营期内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和评估。报告预测了项目在正常运营情况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并对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此外,报告还对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进行了识别和评估,提出了相应的应急预案。3.2环境影响评价批复主要内容(1)环境影响评价批复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了具体的审批意见。批复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概况、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环境保护措施及要求、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等。批复指出,项目在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和标准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建设。(2)批复中明确了项目在施工和运营阶段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大气污染物治理、水污染物治理、噪声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生态保护与恢复等。批复要求建设单位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实施,确保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3)环境影响评价批复还对项目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提出了防范措施。要求建设单位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定期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和演练,确保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同时,批复还要求建设单位加强环境监测,及时掌握项目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3.3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情况(1)建设单位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要求,对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落实。在施工阶段,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确保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产。在运营阶段,环境保护设施稳定运行,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均符合批复中的要求。(2)对于批复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建设单位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并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团队负责监督和执行。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如除尘器、脱硫脱硝设备等均按期安装并投入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如污水处理站也按设计要求正常运行,有效减少了废水排放对水体的污染。(3)建设单位还建立了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报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同时,针对批复中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制定了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发生环境风险事件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损害。通过这些措施,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得到了有效控制。四、环境监测及数据4.1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1)监测点位设置充分考虑了项目的环境影响特征和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在大气污染物监测方面,设置了厂区边界、厂区内主要排放源附近、以及周边环境敏感点等监测点位。监测因子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2)在水污染物监测方面,监测点位包括厂区边界、污水处理站进出口、以及周边水体。监测因子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重金属等。此外,针对固体废物处理设施,设置了堆场、转运站等监测点位,监测因子包括有害成分、pH值等。(3)噪声监测点位设置在厂区边界、周边居民区等敏感区域,监测因子包括昼间和夜间等效声级。生态监测方面,设置了厂区周边的生态敏感区域,监测因子包括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率等。通过这些监测点位和因子的设置,全面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4.2监测方法及仪器(1)监测方法遵循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和规范,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大气污染物监测采用自动监测仪,如烟气分析仪、颗粒物分析仪等,对废气排放进行连续实时监测。水污染物监测采用采样-实验室分析的方法,使用标准方法如GB/T11914-1989《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等,确保数据准确可靠。(2)噪声监测采用噪声监测仪,按照GB3096-200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进行监测。监测过程中,对厂区边界和周边环境敏感点进行噪声水平测量,记录数据并计算等效声级。固体废物监测则依据GB5085.1-2007《固体废物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通过采样分析有害成分和pH值。(3)监测仪器设备均经过计量认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设备操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监测数据记录采用电子化方式,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可追溯性。同时,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包括现场校准、平行样品分析、空白样品检查等,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4.3监测结果与分析(1)监测结果显示,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均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限值。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均在监测点位范围内达到标准要求,表明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良好,有效控制了污染物排放。(2)水污染物监测结果显示,污水处理站进出口的水质指标均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浓度均在限值范围内,说明废水处理效果显著,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3)噪声监测数据表明,厂区边界和周边居民区的噪声水平均低于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昼间和夜间等效声级均满足要求,表明噪声治理措施有效,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生态监测结果也显示,项目周边的生物多样性和植被覆盖率未受到显著影响,生态环境保持良好。五、环境治理措施及效果5.1环境治理措施(1)项目在环境治理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首先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安装了高效除尘器、脱硫脱硝装置等设备,确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过处理后再排放。此外,还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无组织排放。(2)对于水污染治理,项目采用了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通过生化处理、深度处理等工艺,确保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公共水体。同时,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用水进行了循环利用,降低了新鲜水资源的消耗。(3)在噪声控制方面,项目采取了隔声、吸声和减振等措施,对产生噪声的设备进行了隔音处理,并在厂区内设置了噪声屏障。对于固体废物,实施了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确保固体废物得到妥善处置。5.2环境治理效果(1)环境治理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大气污染物排放经过处理设施处理后,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低于国家排放标准,有效降低了大气污染风险。例如,颗粒物排放浓度降低了30%,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分别降低了25%和20%。(2)水污染治理方面,污水处理站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排放标准。通过废水循环利用,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了15%,减少了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同时,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得到了有效控制。(3)噪声治理措施实施后,厂区边界和周边居民区的噪声水平显著下降,平均噪声水平降低了约5分贝,满足了国家环境噪声标准的要求。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减少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压力。总体来看,环境治理措施的实施有效提升了项目的环境友好性。5.3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尽管环境治理措施取得了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可能存在运行不稳定的情况,导致排放浓度偶尔超过标准限值。其次是水处理站处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以应对生产过程中的高峰用水期。(2)对于这些问题,建议加强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的维护和监控,优化运行参数,提高其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处理效率。同时,考虑增加备用设备,以应对突发事件。在水处理方面,建议对污水处理站进行扩容升级,提升处理能力,并优化处理工艺,提高废水的回收利用率。(3)另外,针对固体废物处理,建议进一步完善分类收集和运输体系,提高资源化利用的比例,减少填埋量。同时,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固体废物泄漏等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降低环境风险。通过这些改进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确保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六、环境风险评价及应急预案6.1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内容(1)环境风险评价报告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进行了全面分析。报告首先对项目的环境风险源进行了识别,包括主要污染物、潜在泄漏源、事故情景等。针对识别出的风险源,报告评估了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事件及其后果。(2)在评估过程中,报告考虑了不同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和程度。例如,针对大气污染物泄漏,评估了可能对周边居民健康、生态环境以及大气质量造成的影响。对于水污染风险,则分析了可能对周边水体、农田和地下水的影响。(3)基于风险评估结果,报告提出了相应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包括风险源控制、事故应急预案、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等。报告强调,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确保在发生环境风险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减轻对环境的损害。6.2应急预案内容(1)应急预案旨在应对建设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大气污染物泄漏、水污染事故、固体废物泄漏等。预案首先明确了事故响应的组织架构,包括应急指挥部、现场指挥部和各专项应急小组。(2)预案详细规定了事故响应程序,包括事故报告、应急启动、现场处置、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等环节。在事故报告环节,要求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3)预案还涵盖了事故处置的具体措施,如封闭事故现场、切断污染源、控制泄漏物质扩散、清理污染区域等。同时,预案要求对受影响人员进行疏散和安置,确保人员安全。此外,预案还包括了环境监测计划,对事故区域及周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掌握环境变化情况。6.3应急预案执行情况(1)应急预案自实施以来,已进行了多次培训和演练,确保所有员工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操作流程。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突发环境事件,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应急预案得到了有效运用。例如,在发生小规模大气污染物泄漏事件时,应急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现场指挥部立即组织人员疏散,并采取隔离措施,有效控制了泄漏物质扩散,避免了事故扩大。(3)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还包括了对事故处理效果的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应急预案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时,能够快速响应、有效处置,最大程度地减轻了事故对环境和人员的影响。同时,预案的实施也提升了员工的环境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七、公众参与及意见反馈7.1公众参与情况(1)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建设单位高度重视公众参与工作。通过举办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在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公众对项目环境保护的意见和建议。(2)公众参与活动覆盖了项目周边的居民、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确保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声音得到充分听取。在收集到的意见中,大部分公众对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表示认可,并提出了宝贵的改进建议。(3)建设单位对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和采纳,并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进行了调整。例如,针对公众关于噪声污染的担忧,建设单位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噪声控制措施,以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通过这些措施,项目在公众参与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7.2公众意见反馈(1)建设单位对公众意见进行了及时反馈,通过书面通知、现场公告和官方网站等多种渠道,将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进度以及公众意见的处理结果进行了公开。(2)在反馈过程中,建设单位针对公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如污染物排放、噪声控制、生态保护等,详细解释了项目的具体措施和预期效果。对于公众提出的合理建议,建设单位表示将认真考虑并可能进行调整。(3)公众对建设单位的反馈工作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这种及时的沟通和反馈机制有助于提高项目的透明度,增强了公众对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信任。同时,建设单位也通过反馈了解到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期望,为进一步提升项目环保水平提供了参考。7.3公众意见处理情况(1)建设单位对公众意见的处理工作认真负责,针对公众提出的意见,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分析。对于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建设单位及时进行了采纳和实施,如对噪声控制措施的优化、污水处理设施的升级等。(2)对于一些难以立即解决的问题,建设单位向公众进行了详细解释,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难度,并承诺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改进。例如,针对公众对周边生态保护的关切,建设单位承诺在项目运营期间加强生态监测,并实施生态补偿措施。(3)建设单位还建立了长效机制,定期对公众意见进行处理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通过建立意见处理台账,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确保每一项公众意见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同时,对处理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优化公众参与机制,提高项目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满意度。八、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8.1环境保护管理制度(1)建设单位建立了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旨在确保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制度包括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应急预案、环境保护监测制度等。(2)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了各级人员的环保职责,从项目负责人到普通员工,均需承担相应的环保责任。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制度规定了设施的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理流程,确保设施稳定运行。(3)环境保护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措施和操作流程,包括应急响应、事故处置、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此外,环境保护监测制度要求定期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8.2环境保护制度执行情况(1)环境保护制度自实施以来,得到了有效执行。建设单位定期对环境保护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同时,对员工的环保培训也得到加强,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显著提升。(2)在日常运营中,环境保护制度得到了严格执行。例如,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日常维护,确保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水处理设施也按照规定进行运行,确保废水处理效果。(3)针对突发环境事件,环境保护制度要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在实际操作中,应急预案得到了有效执行,如及时报告、快速响应、有效处置等,确保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此外,建设单位还定期对环境保护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8.3环境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在环境保护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部分环保设施的老化,导致处理效率下降,有时难以满足最新的环保标准。其次是部分员工对环保制度的理解不够深入,操作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2)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对现有环保设施进行升级改造,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处理效率,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同时,加强员工的环保培训,提高其对环保制度的认识,确保操作规范。(3)此外,建议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的监督机制,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同时,加强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最新的环保政策和标准,确保项目始终符合环保要求。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制度的执行效果。九、验收结论及建议9.1验收结论(1)验收结果表明,本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到位,运行稳定,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及地方排放标准。(2)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措施方面,能够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项目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措施得到有效实施,未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3)综上所述,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合格,建设单位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验收结论认为,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相协调,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要求。9.2环境保护建议(1)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环保问题,建议建设单位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同时,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升级改造,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提高污染物的处理效率。(2)建议建设单位持续加强员工的环保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定期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实际操作演练等活动,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履行环保责任。(3)此外,建议建设单位加强与周边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定期向公众公开项目环境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同时,建立有效的环境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公众关切的环境问题,提升项目的社会形象和公众满意度。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项目的环保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9.3后续管理要求(1)后续管理要求中,首先明确要求建设单位持续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确保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运行和维护。同时,定期对环境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某科技公司关于5G网络建设服务合同
- 毛皮制品加工企业生产质量管理考核试卷
- 2024年度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专业共建合作协议书3篇
- 箱体工艺工装课程设计
- 《《巴斯蒂安钢琴教程》与《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教材的比较研究》
- 《明代法律文书研究》
- 《汽车减震器气缸缸筒热旋压设备的关键技术研究》
- 《我国保险产品差异化研究》
- 《公司股东会与董事会权力配置问题研究》
- 泰勒课程设计理论的核心
- 浙江省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国开电大电气传动与调速系统形考任务1-4答案
- 经口内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的护理配合
- FDMA卫星通信网络系统
- 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能力结业考核超声诊断报告评分表
- 2022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套卷(省级卷)
- GB/T 16453.4-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 GB/T 11352-2009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 《必修上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INTERTAN手术操作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