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海南省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海南省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海南省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海南省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目

录CONTENTS01要点自主学021星题基础巩固032星题能力提升043星题素养探究齐秦兼并区域广时间长秦孝公县制户籍度量衡综合国力

封建社会牛耕李冰杰出智慧1.

《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开篇,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极

为重要的一个历史事件。“三家”是指(

A

)A.

韩、赵、魏B.

赵、秦、齐C.

楚、魏、韩D.

燕、齐、楚A2345678912.

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下面是《战国

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D

)A.

齐、楚、秦、燕C.

燕、齐、秦、楚D234567891B.

秦、楚、齐、燕D.

燕、齐、楚、秦3.

我国古代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战役与“纸

上谈兵”有关的是(

C

)A.

桂陵之战B.

马陵之战C.

长平之战D.

鄢郢之战C2345678914.

[教材素材][2024年1月广州期末]战国铜壶壶身刻有水陆攻

战图案,展现了人们习射等场景,被誉为战国的“清明上

河图”。该铜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B

)A.

周室衰微、诸侯争霸B.

兼并战争、干戈不息C.

使用铁器、发展生产D.

礼崩乐坏、变法改革B2345678915.

【新视角】考古学家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4号墓中发掘

出了两片木牍,是战国时秦国两位叫黑夫和惊的士兵写给

大哥衷的家书(节选),下面家书反映出秦国变法的措施是

(

C

)234567891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一定要告诉我

们官府给我们家授予爵位的文书送到没有,如果没送到

也跟我说一声)A.

废除井田,土地私有B.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C.

奖励军功,授爵赐田D.

奖励耕织,免除徭役234567891答案:C6.

[2024·盐城中考]有学者认为:“商鞅变法使劳动力得到了

充分释放,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掌握

了社会的主要财富,登上历史舞台。”该材料描述了商鞅

变法的(

D

)A.

背景B.

目的C.

内容D.

意义D2345678917.

[唯物史观][2024·河南中考]战国时期的这些农具(见下图)

虽貌不惊人,但其锋利已经悄无声息地划开了一个崭新的

时代。这里的“锋利”可以理解为(

A

)A234567891A.

较高生产力水平B.

频繁的兼并战争C.

新兴的小农经济D.

宽松的社会氛围8.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青铜冰鉴,可以说是古代的

冰箱,它的内层是方尊缶,用以装酒或水;外层是方鉴,

在夏天可以装冰,用来冰镇方尊缶里的酒或水。这

(

B

)A.

说明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战国时B.

体现了战国手工业的发展水平C.

反映了青铜工艺达到最高水平D.

再现了战国兼并战争连绵不断B2345678919.

【跨学科语文】四川二王庙的大殿中有一副对联:“六字

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

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此公”的主

要贡献是(

A

)A.

修筑都江堰,解决岷江水患B.

改革内政,尊天子攘四夷C.

治理黄河水,三过家门不入D.

反对战争,要求人们互爱A2345678911.

[家国情怀][2024·泸州中考改编]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

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

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

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

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这表明(

A

)A231A.

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B.

百家争鸣繁荣局面的出现C.

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D.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点拨: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

国,到战国时认同于华夏,被视为华夏族的组成部分,

说明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

更为广泛的族群,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A正

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百家争鸣繁荣局面的出现,排除B;

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与史实不符,排除C;统一多民族

封建国家的建立是在秦统一六国之后,与题干时间不

符,排除D。2312.

[2023·北京中考]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

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

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

明(

A

)A231A.

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B.

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C.

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D.

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点拨:材料中“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

得到开垦”表明,农具的进步促进农业生产;材料中

“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

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表明,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新

兴阶级的出现;材料中“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

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表明,生产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水

利工程的发展,这些都说明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

展,A正确。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材料无法体

现,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工具改进的原因,排除

C;水利工程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与题意不符,排除D。2313.

[五育·智育]岷江出山口弯道处的分水堤将岷江分为两条

江:内江直接通向成都平原,主要用于航运和灌溉;外江

通往长江,主要用于泄洪和排沙。都江堰结合弯道环流原

理,实现了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材料强

调了都江堰的修建(

B

)B231A.

不违农时,尊重规律B.

乘势利导,因地制宜C.

人定胜天,天顺人愿D.

听天由命,逆天无功点拨:根据材料可知,分水堤的作用和“结合弯道环流原

理”体现了都江堰的修建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环境,乘势

利导,因地制宜,B正确。材料没体现农业生产要遵循自

然规律,不违农时,排除A;材料体现不出人定胜天,天

顺人愿,排除C;材料强调了都江堰的修建利用当地地理

条件,因势利导,听天由命、逆天无功不符合材料和史

实,排除D。231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看变法改革,品创新精神】材料一:战国时期,在剧烈的兼并战争中原有的国家制度遭

到了不断破坏,私人开垦荒地即归私人占有,地主数量不断

增加……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

集团的世袭制,建立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进而确立

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摘编自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3分)答案:原有的土地制度遭到破坏,封建地主阶级土地私有

制确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地主阶级统治确立。

(一点1分,共3分)【探变革不同,析成败原因】材料二:内容李悝变法(节选)商鞅变法(节选)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50年政治颁布《法经》(刑法法典)颁布法律推行县制经济政府制定农业生产政策重农抑商,奖

励耕织废除井田制;

统一度量衡内容李悝变法(节选)商鞅变法(节选)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50年军事奖励军功,严禁私斗按人口征收军赋——整理自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2)根据材料二表格并结合所学,简述商鞅变法与李悝变法的

不同之处。(2分)商鞅变法为什么会取得成功?(2分)答案:不同:商鞅变法具有持续性,历经了两次改革;商

鞅变法涉及范围广,涉及政治、经济、军事领域;商鞅变

法更彻底,涉及行政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改革。(答出任意

两点即可,2分)原因: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统治者的

支持;商鞅个人的才能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游中华大地,赞祖先智慧】材料三: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农业,率

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

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

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调

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3)围绕材料三,总结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

论述。(5分。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示例】观点:都江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

慧的结晶。(1分)论述:都江堰的修建,充分利用了蜀地的地势和河道,变

害为利,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