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轻负高质的途径和方法——基于近年中考命题特点和趋势的思考[摘要]近年中考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试卷命题总体特点和趋势是:试卷以政治为主并逐步平衡了政史地三个学科的地位,试卷重视学科内容的迁移并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试卷注重图表的广泛使用并适当提高了图表的代表性。其中历史学科命题凸现“古今贯通”和“中外关联”,突出主干知识和基本知识,强调考查过程、方法与目标;地理学科命题注重图表,突出能力立意,注重时政,突出学以致用。综合部分课堂教学轻负高质的途径和方法是:注重时政演讲和《时事》学习,创造性地跨学科整合知识。分科课堂教学轻负高质的途径和方法是:历史学科,要注重以图串史,古今贯通和中外关联与单元复习;地理学科,要注重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画图和读图和的能力。[关键词]中考命题特点和趋势历史与社会轻负高质一、近年中考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试卷命题特点和趋势课堂教学是提高历史与社会教学实效性、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为此,笔者从近年中考命题特点和趋势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轻负高质的途径和方法。2010年杭州市中考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试卷保持了近年来命题的风格,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近三年的中考试卷,在学科特色、能力考核等方面亮点迭出,为未来的课堂教学提供了积极导向。(一)近年中考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试卷命题总体特点和趋势2008年、2009年、2010年杭州市中考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试题总体特点和趋势有三。1.试卷以政治学科为主并逐步平衡了政史地三个学科的地位政治(含法律、时政)、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分值、题量、题号如下表1。中考试卷年份分值(满分100)题量(共38题)题号政治历史地理政治历史地理政治历史地理2008年662014257.55.51-8、20-34、37、389-14、35、3615-19362009年54202622.578.51-822-3336、37、389-14、3515-2134362010年502525227.58.51-822-3337、389-14353615-213436特点和趋势政治分值比重大但逐年降低,历史、地理分值增加政治题逐年减少,历史题基本稳定,地理题增加趋稳。题号相对稳定,综合题以地理为基础。2.试卷重视学科内容的迁移并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这种迁移包括学科内容的纵向迁移和跨学科内容间的横向迁移,突出了试题的能力导向。如2008年中考试卷的36题,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载体,考了浙江省的临省、浙江省的气候、古代中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科技成就,知识点涉及到了七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和九年级全册等三册《历史与社会》。2009年试卷第36题则是有关“台湾问题”的考法,既要有《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的观察地理方位,分析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的能力,又要有《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册)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2010年试卷第35题有关“上海世博会”的考法,既要有《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的计算实地距离的能力、了解上海气候特点,又要有《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北宋经济和社会新气象的相关知识。这种迁移都立足于地理知识,从现象到本质。不同之处是前年从地理迁移到历史,去年是从地理迁移到政治,今年又是从地理迁移到历史。这三年三题从政史地不同角度进行考查,实现了跨学科内容间的横向迁移,借此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3.试卷注重图表的广泛使用并适当提高了图表的代表性近三年中考试卷的图表分布十分广泛,都注重对图表信息的获取、判断的辨析,且图表的代表性在增强。如表2中考试卷年份图表数量所占题量说明2008年15(含3表)109题有4幅图2009年16814、35两题各有4幅2010年14(含1表)10特点和趋势图表更精炼,分布更广(二)近年中考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试卷命题分科特点和趋势从分科来看,2008年、2009年、2010年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试题反映出政史地三门学科命题的趋势如下:1.思想政治学科命题趋势思想政治学科主要包括时事、法律、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四部分内容。前年有66分,去年有54分,今年降到50分,题量也从25题减少到22题,少了3题。表明其在试卷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近三年试卷各部分的分值分布有所变化,时事都是8分,法律都是10分,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分值则由48分降到32分,思想政治学科分值的下降主要在这一部分。(1)大量使用高频考点,降低考试难度命题对于教学的指向主要在于尽可能改变过分强调知识教学和题海战术等现象,真正让学生既读好书,又不死读书。近两年的中考试卷的1—8题都是考时政题,难度很小,基本上属于送分题。今年中考思想政治的密集考点就是上海世博会和“两会”(全国人大、全国政协)。这两个考点涉及了第5、6、29、30、31、36、38等7个小题28分,而这两个考点都是考生耳熟能详的高频考点,平时师生都多角度反复演练过,难点自然不大。而去年的中考试卷则找不出如此密集的考点,难度自然比今年高点。(2)隐性介入热点问题,引导关注社会生活中考试题关注现实,常用周年或次周年范围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隐性切入,载体在课外或题外,旨趣在书本之内。热点问题包括短效热点问题(年度国班同学一齐读这篇文章,然后让学生把首届世博会的时间和地点、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会徽、吉祥物、总体布局、会展期、参展单位、举办意义划上记号。扫帚不到的地方,灰尘除不掉,教师不讲的地方,学生也是往往看不到的,所以,好的文章,教师是一定要和学生一起学习。2.创造性地跨学科整合知识(1)要选好各学科结合的联络点同一知识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本,不同的章节经常有所涉及,只不过呈现的立场的角度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有大局观,能找到它们的联络点,使分散、孤立的知识串联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给学生一个整体的认知,从而避免盲人摸象的尴尬。如学习民族问题:可将《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的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集中分布区与《思想品德》九年级的我国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实行的民族政策进行横向组合。再把北魏孝文帝改革、唐太宗的“天可汗”称谓、清朝的民族怀柔政策与全国对口支援西藏、资源税改革会议在新疆召开等进行纵向组合。如学习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可以将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三课《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和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容进行横向优化组合,从而减少重复,使对考点的把握能更精准。(2)要有高度的时事敏感性教师要对时事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当重大时事发生后,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以重大时事为载体和切入口,创设学科情境,创造性跨学科整合知识。如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9月2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并发表讲话。温家宝指出,中国为落实千年发展目标作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1978年以来,中国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两亿多人,占发展中国家减贫人数的75%。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援外工作,为全人类早日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他为此提出了6项举措,其中之一是:推动发展中国家民生事业发展,这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首要目标。今后五年,中国将再为发展中国家建设200所学校;派遣300名医疗专家,培养5000名医疗人员,为100所医院提供医疗器械和药品等;教师捕捉到这一新闻后,可及时用视频和幻灯片把这一社会现象告诉学生,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把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1)国务院是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2)材料体现了联合国的哪一宗旨?新中国是什么时候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是什么时候制定的?它体现了当今时代的哪一个主题?(4)197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年,这一年中国做出了什么历史性的决定?中国从此进入了什么新时期?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5)中国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两亿多人表明了社会主义的什么原则?(6)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哪一个半球?这里,教师以《温家宝出席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为载体,把这一社会现象与地理(发展中国家的地理位置)、历史(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政治(国务院的性质、联合国的宗旨、时代主题、社会主义原则、中国的外交政策)三门学科紧密地联系起来。(二)分科部分课堂教学轻负高质的途径和方法1.历史学科:要注重以图串史,古今贯通和中外关联与单元复习(1)以图串史,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要学会运用地图,把部分历史知识演示到地图中去。有些历史知识涉及了不少的地名和地理方位,如果教师能适当归纳,图文结合,辩证分析,把历史知识巧妙地全面地落实在地图上,复杂的历史知识学习就通俗易懂。《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第二课时,笔者在上这一课时,充分利用了《历史与社会图册》和书中地图及教师手绘地图。在学习明朝和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时,笔者按地理方位把明朝和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归纳为:①西北地区:乾隆皇帝时,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回归伊犁;清军平定了天山以北的准噶尔部叛乱和天山以南的回部叛乱。②西南地区:赐予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封号,设立驻藏大臣;明成祖时,在云南等地实行改土归流。③东北地区:康熙皇帝发动了反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④东南地区: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课堂上笔者用幻灯片把这些措施展现出来。然后,笔者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以上的中国轮廓图,再让学生结合《历史与社会图册》第14页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第15页的《清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叛乱形势》和课本第37页的《尼布楚条约划定的中俄边界示意图》与《清朝疆域》等四幅地图,在这些地图上把伊犁、西藏、云南、台湾、福建、雅克萨、尼布楚、黑龙江、乌苏里江等9处地名用笔画上。同桌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如果同桌都不会做的地方,老师则巡视指导。等大部分学生划好了,就让一名成绩中等的学生上黑板上把这些地名填在相应的大致位置上,老师再当场指正并依据地图讲解这些史事,由于是图文结合,条理清晰,学生经过预习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大部分学生能跟得上老师的思路,听得比较认真。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了解明清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采取的积极措施,把握明清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清朝统治者建立的远比明朝和现在中国疆域更为辽阔的空前统一的国家是经过了一个世纪之久的抵御外国入侵和平定割据分裂势力的斗争的结果,改变对整个清朝腐败无能的看法,肯定清朝在建国初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努力。掌握本课重点的关键就是把这些看似零散的知识点巧妙地归纳到中国地图上,有中国简图把它们串联起来,强调学生的历史空间感。笔者通过这些措施,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明清时期国家巩固统一的措施,又培养了学生用读、读图的方法和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历史空间感。提高了学生历史地辩证地全面地看待封建王朝的意识。(2)注意古今贯通和中外关联,加强主干知识的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把中华文明史看成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关注现实社会的发展趋势,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必须从主干知识,从文明史上去把握历史,所以,加强主干知识的学习就必须从古今贯通和中外关联中去尝试,在追问中去把握。如在学习到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时,我追问了三次。第一次追问。在学生知道东欧剧变主要是指社会制度变化以后,我继续追问道:“东欧的社会制度如何变?”学生茫然,我提醒道:“现行的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主要有哪两类?东欧各国在二战后的社会制度主要是什么?”这一追问使学生恍然大悟,他们一下子明白了东欧的社会制度由社会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变化。这次追问能培养学生的宏观视野,掌握社会的主干知识。第二次追问。在学习了东欧剧变后,我讲道:“任何事物有开始就有结束,有结束就有开始。苏联在1991年解体了,哪么,苏联又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呢?”学生不清楚,于是,我告诉学生,苏联是在1922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5年后成立的,苏联存在了69年。这一追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万物有始有终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历程。第三次追问。在明确了苏联的简短历史后,我问道:“苏联分解为15个独立国家,请观察课本第33页的《图1-44苏联解体》,思考三个问题:(1)谁最有资格继续苏联的国际地位?为什么?(2)诞生了一个新的世界最大内陆国,是哪一个国家?”(3)中国新增加了哪三个陆上临国?学生通过观察和小组讨论,很快就解决了这三个小问题。(1)俄罗斯,因为它的面积最大,远远超过其他独立国家;(2)哈萨克斯坦。(3)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这次追问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能力。三次追问,有效地做到了古今贯通和中外关联,加强主干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拓展了课本知识的厚度和广度,培养了学生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专业素养。(3)注重单元复习,梳理知识脉络和构建知识网络一个单元或某一课上完了要及时地组织学生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理清各部分的内存联系,构建层次分明的知识网络。如上完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后,可以和学生将本课知识框架总结如下:=1\*GB3①巩固新生政权:6项措施,抗美援朝战争的性质和土地改革的意义。②进入社会主义:时间、标志、含义,一五计划的时间、成就、意义。③失误与挫折:三大失误的名称、时间、危害,总的原因和教训。④共和国的骄傲:建设时期的3种精神,两弹一星的名称和成功的时间,8个英雄人物的称谓。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共和国风雨历程的前提、方向、探索和成就。经过这样的复习,学生对本课的基础知识就有了明确的了解,众多的知识也不再是孤立地呈现出来,以后复习起来也是轻车熟路了。如讲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时,应马上就知道一般有6个问题可供选择,即:和平问题(东西问题)、发展问题(南北问题)、人口问题、民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如讲到改革和变法,就要把周公改制、商鞅变法、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唐太宗的帝国新政、元朝行省制度、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新文化运动、罗斯福新政、改革开放等串联起来讲,使学生有一个有关古今中外、成败得失的改革和变法的知识体系和网络。 2.地理学科:要注重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画图和读图的能力(1)要绘制轮廓简图,缩短地理读图的时间轮廓示意图是普通地图的简略画法。它具有绘图迅速、概括性强的特点,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收效较好的版图形式。这类图主要用于边讲边画,以地形区(政区)的基本轮廓特征为依据,用简洁、明快的笔法画出地形区轮廓,这类图形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便于记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概念。教师能会画,常画,常用,并要求学生也去画、去用,潜移默化,日久天长,部分学生也就有了画轮廓图示意图的能力了。常用的轮图有中国轮廓图、世界轮廓图、长江、黄河轮廓图。如长江近似“V+w”形,黄河近似“几”字形等,意大利似皮靴等。但是,地形轮廓比较复杂的国家、省区,画近似图形就比较困难,这必须预先对欲画的地形轮廓详尽分析,找出各部位的形象特征,然后组成简图加以表示,如画难度较大、而用途最广的“中国轮廓板图”,我先对“中国地图”仔细观察,反复琢磨,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大胆取舍。在认真分析比较中,得出几个局部性的轮廓几何图形:连云港至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近似半圆形,帕米尔高原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端近似大弧形,横断山脉西界是一个小弧形,新疆西界由三个直角、一个弧形组成,内蒙古北界又是一个大弧形,东北略似一个长方形,辽东、山东两个半岛犹如两把铁钳。根据这些轮廓特点,就可绘成简略而又能体现特征的“中国轮廓图”。再在这张简图上画出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就绘制成一张简明的中国空白图。又如绘制难度最大的“亚洲轮廓图”,先作分析比较。亚洲大轮廓是一个四边形,东、南两边有一系列岛屿和半岛,设计绘制时掌握这些轮廓特征,就可画出既迅速又基本相似的亚洲轮廓图。世界地图轮廓简笔如下:简笔画世界简笔画世界(2)要落实读图要点,突破地理读图瓶颈落实读图要点,是突破地理读图瓶颈的前提,正确读图有以下几个要点。=1\*GB3①读图名读图时必须对图示的区域内容作纲要性总体认识,明确图示区域的内容,确定其属于什么地理范围。地读图题中,图的下方可能没有图的名称,但往往在题干部分已加以说明,需要学生认真阅读。=2\*GB3②读图例一般地图中都有图例,只有阅读图例后再去读图中内容,才能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全面把握图中的主要信息。当地图上出现多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首先要从图例中找出各项地理事物的名称,然后分门别类辨识它们的分布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图是人为规定的,试题中既可能使用常规的图例,也可能根据需求设定新的图例。2008年中考试卷的第36题就考查了能源资源的图例。因此,养成及时阅读图例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3\*GB3③读数值在平面或坐标系图中,分析数值特征、变化趋势和分布规律,分析变量因素和质变原因。如果是区域图,就要从某种事物或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确定区域位置。最有效果方法是跟踪空间轨迹:寻找一个比较熟悉的或有一定地理意义的地理事物,然后再沿某一方向去判读。=4\*GB3④读图表之间的关系要寻找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就要读图表之间的关系。地图上承载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提出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后,可以按照从整体到局部或者从局部到整体的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和规律,综合分析其形成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货车司机雇佣劳动合同
- 2024汽车制造商关于新型汽车零部件采购的合同
- 夜间交通指示照明合同(2篇)
- 2024桥梁工程桥梁检测与评估承包合同样本2篇
- 2024年鸡蛋供货商协议
- 数字健康服务推广协议
- 土地居间合同1
- 16-2《登泰山记》(说课稿)高一语文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必修上册)
- 2《观察蜗牛的反应》说课稿-2023-2024学年科学二年级上册湘科版
- 能源行业设备采购合同
- 2023-2024学年《Web开发基础》试卷及答案解析
- 标准化考场方案
- 遥感技术在地表水源地水体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 铁路职业病防治工作课件
- 核电经验反馈培训课件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案
- 部队预防醉驾
- 皖医大儿科学习题及答案
- 急诊科护士的病人投诉处理与纠纷解决
- 幼儿园建筑设计与建筑信息模型应用
- 中外设计史授课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