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鸡西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1.《郑州市双槐树遗址保护条例》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该遗址发现有大型环壕、围墙、中心居址、夯土基址、夯土遗迹、公共墓地、祭祀台遗迹、天文遗迹、家蚕牙雕艺术品、礼祀遗迹以及制陶作坊区、储水区、道路系统。据此判断,该遗址(
)A.处于早期国家时期 B.是中国养蚕缫丝起源地C.是红山文化的代表 D.是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2.商王既是最高统治者,又是百巫之长。周王只保留“王”的这一角色,而放弃了“巫”的角色。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专制王权的确立 B.国家制度的重构C.生产力发生质变 D.华夏认同的产生3.西汉刘向说:“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这段评论(
)A.指出了春秋战国时期争霸的残酷性B.反映了汉朝文人的道德观C.与唯物主义观点基本一致D.没能揭示当时的社会动荡4.国家昏乱,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沉迷于音乐),语之“非乐”“非命”。其“非乐”,并非反对音乐本身·而是反对王公大臣以音乐满足其奢靡的生活享受,造成劳动力和衣食物资的浪费。下列观点与材料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5.孔子生活的时代,周王朝统治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互相征伐不断,出现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社会现实。为此,孔子提出了(
)A.无为而治 B.施行仁政 C.君舟民水 D.克己复礼6.秦在统一天下后,修筑了以驰道为主的全国交通干线。同时,为抗击匈奴,修建“直道”;为将长城防区贯通一线,修建“北边道”;为征服西南夷,修治“五尺道”;为控制岭南,修建了穿越五岭屏障的“新道”。这些道路的修建旨在(
)A.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推动边疆经济发展 D.彰显秦王朝正统性7.关于某一时期,史书中诸如“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指江南)者十六七”的记载颇多。这一时期,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大量外迁。材料所述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五代十国8.历史学家田余庆在《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中指出:“士族当权是东晋政治的基本特色,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A.东晋偏安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外戚宦官专权,政治腐朽黑暗C.君主权力低落,政权依赖士族 D.皇帝沉溺享乐,常年怠于政事9.北魏早期,墓志铭数量少且简短,有的墓志只有一句话。但迁都洛阳后,北魏墓志铭大量增加,且大多形制统一、内容规范,可分为志题、讳、字、乡邑、族出、世次、行治、履历、卒日、寿年、葬日、葬地、铭辞等几部分。该变化源于(
)A.氐族基本统一北方 B.北魏选官制度的变革C.鲜卑族的汉化改革 D.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10.605年,隋炀帝令宇文恺营建洛阳城,开凿通济渠和周围二百里的西苑,洛水横贯其间,规模宏大,后隋朝的政治中心从长安转移到东都洛阳。隋炀帝的做法(
)A.加速了国家统一进程 B.缓解了关中地区经济压力C.促进了民族交往交融 D.导致了外重内轻局面出现11.如图为对唐代近400名宰相的出身统计。该图可用于说明唐代(
)A.察举制成为主要选官途径 B.九品中正制依然盛行C.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 D.社会阶层流动的增强12.下面两幅示意图反映了汉、唐时期不同经济政策。这两大政策(
)A.都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实质都是赋税制度的调整C.目的都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D.都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松弛13.佛塔起源于古代印度,从舍利子的保存地演变为佛教的象征。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塔逐渐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纪念性建筑。例如,文峰塔承载着“财源之茂,人文之举,连绵科甲”的愿望,慈恩寺塔成为思念亲人和感恩父母的载体。佛塔的演变体现出(
)A.灭佛运动促进了佛教改良 B.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趋势C.官方哲学吸收了佛教因素 D.儒释道相互融合不断创新14.北宋时,在地方设通判,具有策划收税、管理仓库、设置形势版籍、兼管劝农、营田、部分农田水利的职能。材料说明通判的设置(
)A.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制约了地方武官的权力C.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分割了知州的权力15.李广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如表为唐人“咏李广”诗作的部分记载,表中内容反映了(
)诗人诗句王昌龄(698—757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高适(704—765年)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温庭筠(约812—866年)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A.与日俱增的边防压力 B.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C.开明包容的民族政策 D.士人浓厚的家国意识16.“军”是一种产生于五代后期的特殊地方行政单位,至宋时被广泛设置。据统计,宋代前后一共设军42个,其中北方、西北边境的河东路、河北路、关西路,共置22军,占全国军的总数一半以上,军的冠名,常如威胜、平定、定远、乾宁、破虏、平塞、静戎、宁边等。由此可知,宋代(
)A.地方行政制度完全沿袭前代 B.军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C.崇文抑武政策并未真正贯彻 D.军的设置有明确的战略意图17.“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A.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B.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18.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实行青苗法,规定:政府将常平仓、广惠仓所存钱谷作为本钱,青黄不接时贷给民户;借贷者随夏、秋两税归还所借青苗钱,归还时,须在所借钱数外加纳二分至三分(20%)的利息。这一规定,反映了当时()A.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力度 B.社会普遍支持变革C.农民急于摆脱沉重的赋税 D.政府财政收入增加19.有学者提出,“持续约四个世纪的“燕云十六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晚唐、五代、北宋、辽、金诸政权时期政治格局的发展。”北宋曾两次向契丹政权发起夺回燕云的北伐,均告失败,进而加重了自身的财政危机。下述协议内容,与之直接相关的是(
)A.宋每年给西夏钱物,称“岁赐” B.宋每年给辽一笔钱物,称“岁币”C.宋每年向金缴纳钱物,称“岁贡” D.宋金在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20.两宋时期,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古时期森严的良贱制度也逐渐被打破。宋仁宗时赋予了私人奴婢编户齐民的法律地位,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后官奴婢制度消亡。仁宗朝,政府规定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这本质上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影响力下降 B.社会秩序总体较为稳定C.经济发展助推社会进步 D.官员的执政水平比较高21.朱熹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并提,称为“朱子”。这主要是因为朱熹(
)A.否定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B.主张“存天理”以维护统治C.认为人性本恶需要以法约束 D.反对儒家经典倡导思想自由22.江西是最典型的利用山川形便划分的省级行政区。“犬牙交错”比喻交界线很曲折,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
)A.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B.造成了地方势力的强大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阻碍了区域的民族交融23.关于清初是否需要修缮北部长城的问题,康熙帝谈到:“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为此,清朝在蒙古族地区采取不同于前代的统治举措是(
)A.设盟、旗两级单位,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B.设立伊犁将军,总揽蒙古地区的军政事务C.政府册封佛教领袖“达赖”、“班禅”D.改土归流,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治理24.1689—1727年,中俄先后签订《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布连奇斯条约》,除乌第河待议区外,基本划定中俄东、中段边界。这些条约还规定俄国可定期派商队往赴北京,但清政府视这些商队为朝贡使团。由此可见;清政府(
)A.在国际交往中仍存宗藩观念 B.形成近代国家主权观念C.寻求拓展对外贸易的新路径 D.力争与俄国的对等外交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25.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之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材料三
(元行省)……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与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省六部制的影响。(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下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材料二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明清史志资料(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2)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27.文学作品不仅蕴含作者的情感,也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元稹(唐)《法曲》材料二: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注:百夫长,古代军队百人左右队伍的军官)——杨炯(唐)《从军行》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宋代以来的民间俗语材料三:吴用前往石碣村游说阮氏三雄,花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据《水浒传》(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并对此做出合理解释。(2)材料二反映出唐宋两代军人地位明显不同,这也是时代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这两个时期加以说明。(3)据研究,明代中后期,白银才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材料三中梁山好汉豪爽使用银子的情节却在《水浒传》多次出现,请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你如何认识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答案及简析:单选题答案及简析1.答案:D简析:本题考查双槐树遗址的相关推断。根据材料中双槐树遗址发现的众多遗迹,如公共墓地、祭祀台遗迹、天文遗迹、礼祀遗迹等,说明该遗址出现了早期社会分工,具备了早期文明的一些特征,是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D项正确;早期国家时期一般指夏商周时期,该遗址不能确定处于这一时期,A项错误;材料虽有家蚕牙雕艺术品,但不能据此确定中国养蚕缫丝起源于此,B项错误;双槐树遗址不属于红山文化,C项错误。2.答案:B简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商王既是最高统治者又是百巫之长,而周王只保留“王”的角色,放弃“巫”的角色,这是因为周王借助分封制和宗法血缘关系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实现了国家制度的重构,B项正确;专制王权秦朝才确立,A项错误;商周都发展奴隶制经济,生产力没有质变,C项错误;华夏认同的产生是春秋时期,D项错误。3.答案:A简析:本题考查对刘向评论的理解。材料“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描述的是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的社会动荡和战争的残酷性,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汉代文人的道德观,B项错误;该评论未体现唯物主义观点,C项错误;材料已经指出了当时的社会混乱与动荡状态,D项错误。4.答案:D简析:本题考查墨家思想的判断。根据材料中的“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等可知是墨家思想,“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反映了墨家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反对战乱,渴望社会安定的愿望,D项正确;“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是法家思想,A项错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是道家思想,B项错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儒家思想,C项错误。5.答案:D简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针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现实,孔子提出的解决之道是恢复周礼,克己复礼,D项正确;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A项错误;仁政是孟子的主张,B项错误;君舟民水是荀子的思想主张,C项错误。6.答案:B简析:本题考查秦朝修建道路的目的。秦朝修建全国的交通干线,主要针对的是抵抗匈奴,控制岭南,征服西南夷等,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道路的修建客观上推动了区域文化交流,但这不是目的,A项错误;修建道路主要是为了加强控制,而非推动边疆经济发展,C项错误;修建道路与彰显王朝正统性之间没有直接联系,D项错误。7.答案:B简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根据材料“这一时期,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大量外迁”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和北民南迁的现象,B项正确;春秋战国、隋唐和五代十国时期都没有同时存在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和北民南迁的现象,A、C、D项错误。8.答案:C简析:本题考查东晋时期士族当权的背景。根据材料“士族当权是东晋政治的基本特色,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时期,士族当权使得君主权力受到抑制,政权依赖士族,C项正确;社会相对稳定不能直接体现士族当权这一特色,A项错误;东晋时期并没有外戚宦官专权的典型特征,B项错误;“皇帝沉溺享乐,常年怠于政事”不能确切地反映士族当权与皇权变态的关系,过于片面地强调皇帝的个人行为,而没有涉及到士族与皇权的权力结构关系,D项错误。9.答案:C简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迁都洛阳后,北魏墓志数量增加、形制统一、内容规范,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速了鲜卑贵族的汉化进程,C项正确;北魏是鲜卑族,不是氐族,A项错误;材料是属于社会习俗的变化,而不是选官制度方面,B项错误;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项错误。10.答案:B简析:本题考查隋炀帝营建洛阳城的影响。隋朝初年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炀帝营建洛阳城,开凿通济渠,洛阳取代关中的长安成为隋朝的政治中心,可以就近获取黄河中下游的财富和物资,江南地区的粮食、赋税也可以通过运河运往洛阳,缓解了关中地区经济压力,B项正确;589年国家统一已经完成,A项错误;洛阳和通济渠周边地区都主要属于中原地区,与民族交往关系不大,C项错误;开元年间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与材料所述不符,D项错误。11.答案:D简析:本题考查唐代的社会阶层流动。根据材料图中显示有34.20%的宰相来自于“其他”出身,而非世家大族,这说明在唐代,社会中的非世家大族出身者也有机会通过各种途径成为宰相,特别是科举制度在唐朝的发展,社会阶层的流动增强,D项正确;察举制是汉朝的选官制度,唐朝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阶层流动性增强,说明士族逐渐衰落,此时九品中正制衰落,科举制发展,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选官范围的变化而非中央官制的变化,C项错误。12.答案:C简析:本题考查汉唐经济政策的比较。汉武帝时期的盐铁官营和唐朝的两税法,其目的都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项正确;盐铁官营是汉武帝时期限制商人的措施,与农民无关,A项错误;盐铁官营不是赋税制度的调整,B项错误;盐铁官营是汉武帝时期限制商人的措施,不是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项错误。13.答案:B简析:本题考查佛塔的演变。据材料可知,佛塔逐渐体现出功名利禄和孝悌观念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佛教的儒家化、本土化和世俗化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灭佛运动,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官方哲学,C项错误;材料未描述道教信息,D项错误。14.答案:D简析:本题考查北宋通判的作用。北宋时期在地方设置通判,其职权范围与知州有一定的交叉和制约关系,通判在地方行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是分割了知州的权力,D项正确;通判虽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题干主要强调的是通判在地方层面的具体职责,而非直接阐述它如何协调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A项错误;题干并未提及通判对于武官的具体制约作用,B项错误;通判可能通过履行多种职能来促进地方治理,但这不是题干所直接指出的主要目的或结果,C项错误。15.答案:D简析:本题考查唐代士人对李广的赞颂。根据题干“唐人‘咏李广’诗作的部分记载”,这些诗句都在赞颂李广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精神,体现了唐代士人浓厚的家国意识,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边防压力的变化,A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诗人对李广的赞颂,而不是文化特征,B项错误;材料与民族政策无关,C项错误。16.答案:D简析:本题考查宋代军的设置。根据材料概况可知,宋代设置的军主要分布在北方、西北边境,军的名称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边境冲突频繁,因而在北方、西北边境广泛设军,以抵御侵扰,D项正确;宋代改道为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有所调整,A项错误;宋代的军隶属于路,军不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B项错误;军只是一种特殊的地方单位,军的设置并不意味着宋代未贯彻崇文抑武国策,C项错误。17.答案:B简析:本题考查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宋代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在“商业革命”中的突出表现是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项正确;“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属于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A项错误;“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属于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C项错误;“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属于唐朝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D项错误。18.答案:A简析:本题考查青苗法的影响。根据题干中青苗法的规定,政府将常平仓、广惠仓所存钱谷作为本钱,向民户提供贷款并收取利息,这显然增加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A项正确;“普遍支持变革”的说法过于绝对,B项错误;虽然农民可能会因为经济困难而贷款,但材料中并未提及农民贷款是为了摆脱沉重的赋税,C项错误;青苗法可能会为政府带来一定的利息收入,但材料中并未提及这一政策的长期经济效果,D项错误。19.答案:B简析:本题考查北宋与辽的协议。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宋是向辽发起了北伐,意图夺回燕云十六州,后来北宋与辽达成合议,宋每年给辽一笔钱物,称“岁币”,B项正确;北宋没有向西夏和金发起北伐,意图夺回燕云十六州,A、C项错误;在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的是南宋与金,D项错误。20.答案:C简析:本题考查两宋时期社会变革的本质。根据材料“宋仁宗时赋予了私人奴婢编户齐民的法律地位,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后官奴婢制度消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促使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方面的变革,如良贱制度的瓦解等,这本质上反映了经济发展助推社会进步,C项正确;儒家思想在两宋时期依然占据重要地位,A项错误;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并没有直接体现社会秩序稳定与否,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官员执政水平的相关内容,D项错误。21.答案:B简析:本题考查朱熹思想被尊奉的原因。朱熹强调“存天理,去人欲”,认为天理是宇宙的根本法则,主张通过“格物致知”来认识天理,以此来维护社会的道德秩序和封建统治,所以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B项正确;朱熹并未否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而是对儒学进行了新的发展,A项错误;“人性本恶”是荀子的观点,而非朱熹的,C项错误;朱熹并未反对儒家经典,而是对其进行了注释和阐发,D项错误。22.答案:C简析: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的影响。元朝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实行行省制,同时元朝地方行政区划界的主要原则是犬牙交错,这就使地方失去山川形便的有力优势,无法利用天险作为屏障,从而能够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A项错误;“犬牙交错”的原则不利于地方势力的强大,B项错误;“犬牙交错”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区域内的民族交融,D项错误。23.答案:A简析:本题考查清朝对蒙古族地区的统治举措。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党委,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和旗长,加强对蒙古族地区的统治,A项正确;伊犁将军管理的是新疆地区,B项错误;“达赖”、“班禅”是西藏地区的宗教领袖,C项错误;改土归流是在西南地区实行的,D项错误。24.答案:A简析:本题考查清政府的外交观念。根据材料可知,中俄签订的条约,确认了中俄北段和中段边界,俄国可派商队到北京,但清政府视这些商队为朝贡使团,反映出清政府在国际交往中仍存宗藩观念,A项正确;形成近代国家主权观念是在鸦片战争后,B项错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不重视对外贸易,不会积极寻求拓展对外贸易的新路径,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出中俄的对等外交,D项错误。材料题答案及简析25.答案:(1)制度:分封制和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可世袭。(2)影响:三省职权既分工又合作,相互监督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完整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改革,为后世历朝沿用。(3)职能:承旨出政;特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4)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终被废除。简析:(1)本题考查西周与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及秦朝郡县制的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秦朝郡县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官员的任免等方面分析可知,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可世袭。(2)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的影响。根据材料二中“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职权既分工又合作,相互监督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说明完整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同时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改革,为后来历朝沿用。(3)本题考查军机处的职能和时代特征。根据材料四中“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入直缮写”等和所学可知,军机处负责承旨出政。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4)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可知,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从三省六部制到军机处的设置,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26.答案:(1)概况: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因素: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蔗等高产农作物的传入。(2)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简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概况及明清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根据材料一“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及其图示可知,粮食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长比较缓慢。中国明清时期西方开辟出了新航路,玉米、甘蔗等高产农作物被发现并被传入中国,促进了粮食亩产的提高。(2)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及明清江南经济的变化。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中国古代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则处于从属地位。根据材料二“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可知,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南浔镇‘烟火万家’”可知,当时纺织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市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焦炭采购与销售合同
- 大班秋天语言教案分析
- 股权转让协议书模板集锦8篇
- 保健工作计划模板集合八篇
- 初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15篇)
- 小学体育个人工作计划
- 酒店前台的实习报告范文十篇
- 做教师的心得体会
- 业务员半年工作总结15篇
- 空压机安全安全检查表
- 大学生就业创业与指导王
-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检查要点
- 大同大学螺旋千斤顶设计说明书
- 谈中考复习备考策略
-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课件-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 小学综合实践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职业体验及其他》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
- 电生理发展史
- GB∕T 38053-2019 装配式支吊架通用技术要求
- 初中数学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四)
- 桥梁工程各工序的工期保证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