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电
子
教
案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
•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
•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表达自我价值。
【重点和难点】
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教学设计思路】
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验为根底,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声波的形成和传播;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
验,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搜集有关资料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
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首先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的发声原因:采用“类比法”和“比照法”,结合实验观察,理解声
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条件。
其次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内容,由学生体验和感受采
用不同方式听到的不同声音,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
知道产生声波反射的条件、规律及应用。
最后以选择学习活动卡上的实验内容相同的学生分组交流、课堂交流,并由教师指导总结归纳结论。
【教学准备】
器材:钢锯条、音叉(小锤)、泡沫塑料小球、蒙有薄橡皮膜的杯子、软底塑料盆、音频发生器、
低频扬声器、蜡烛、火柴、事先录制的学生的讲话等。
【教学过程】
(一).声波的产生
1.声音的发生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
>演示实验:(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
(2)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
结论;任何声音都是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声波的产生
>分组实验:如图一所示,将薄橡皮膜绷紧在杯口上,在上面撒一些泡
沫塑料屑,敲动盆子,观察所看到的现象并
推测其中的原因。
课堂交流:由学生答复观察到的现象并表达原因。
>(2)演示实验:如图二所示,观察和描述
图一
课堂提问:当低频扬声器发声时,纸盆前方的烛焰会有怎样
的反响?为什么?
(3)发声体振动在空气中的传播
>演示实验:弹簧形成的疏密波
提问:①当用手推动长弹簧的一端时,请你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②当疏密相间的形状在弹簧中传播时,弹簧的每一图二
圈是否一直向另一端运动?
分别提出问题后让同学们讨论答复。
3.作业:
(1)思考与练习一2。
(2)预习声波的传播,收集有关现代声纳技术的应用。
(二).声波的传播
1.声波传播的条件
(1)提问:只要有物体在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吗?
演示实验:如图三所示,将闹钟放入真空罩中,连续抽气。
结论: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声波的传播需要通过介质。
(2)由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卡P27—1和2(其中2可当堂选择几名学后
当堂交流)图三
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学习活动卡P27-3,教师事先用录音机录
一段本班学生的讲话,在班中播放,让同学们猜一猜是谁?
结论:声波不仅可在气体中传播,而且可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阅读课文
2.声速
讲解与阅读课文相结合,阅读课文:P15
(1)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声波的传播速度(声速)
物质速度(米/秒)与空气中声速的比拟
空气3401.0倍
水15004.4倍
木材(松树)33009.7倍
铁、玻璃500014.7倍
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空气的温度低,声速就小。
(2)声波的反射
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一局部声波在障碍物外表反射;另一局部有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得物吸收甚
至穿过障碍物。
坚硬光滑的外表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外表吸收声波的能力强。
(3)回声
介绍回声产生的原因、回声的应用及防止和现代声纳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现代声纳技术应用的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声波的接收一一耳
讲解与阅读课文相结合,阅读课文:
3.作业
思考与练习一1>3、4、5o
(三)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活动卡P28中的实验。
1.选择相同实验内容的学生分组交流。
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课堂进行交流。
3.教师根据课堂交流情况作小结。
4.作业:学习指导“根本训练
【教学反思】人们接收外界唁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
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
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老师还要注重第一次对学生的
作业指导。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人耳感知声音传播的根本过程。
•了解骨传导。
•知道什么是“双耳效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社会生活,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
•通过动手动脑中的两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搜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通过贝多芬耳聋后继续进行创作等例子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意志。
【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耳听到声音的道理;骨传声。
难点:骨传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靠哪种形式?
声波进入人耳后,经过哪条途径,最后感觉到声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人耳的构造
声波——►鼓膜振凌~~►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一►听觉神经
---------►大脑
在整个过程中,任何局部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如果仅只是传导障碍,但能通过其他途径传
给听觉神经,人仍能听到声音。
2、骨传声
>“想想做做”:
(1)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旁,听音叉的声音。
(2)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
(3)请同学用手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听音
叉的声音。
分析得出:骨头能传声。
失去听觉的人能靠骨传导来听到声音。
介绍贝多芬的故事。
3、双耳效应
由学生自习完成。
利用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来确定声音的位置.<1
三、作业布置
教材第18T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师要作充分的准备,多做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全探究过程。
立体声
首先,立体声是什么?你应该了解一下。普通立体声(2.0),从声音来源开始。录音时,由两个麦
克风同时在声源两边进行录音,录出来的音乐信息是同时进行的双声道。播放音乐时,由双声道进行复
原,分别到两个扬声器中(音箱就为两组)(左,右)。利用人的双耳效应,人听到的音乐就会富有立体
感。当然两个音箱的摆放要有一定距离。到现在的信息时代,记录音乐己经不用磁带了,改为用电脑。
同样的,电脑里的音乐文件一般是双声道立体声(大多数),所以平时(多数)用电脑,或MP3,MP4
播放器,听到的都是⑵0)的立体声,(当然前提是耳机和音箱没问题)。还有更先进的环绕立体声(7.1),
我就不说了,只不过多几个声道而尔(对音箱的要求更高)。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内容是《声现象》一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声音三大特征,更
主:要的是让学生能懂得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
力。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3.教学模式:
自学阅读,讨论与探究,通过各种探究实验和自主实验完本钱节教学目标。
【教学器材】
1.演示用:多媒体课件、音叉、乒乓球、细线、学生电源、发声齿轮、硬卡片。
2.学生用:鼓、碎纸屑、梳子、硬卡片、棉布。
【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只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但是学生们都
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联系到本节的知识中来,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兴趣将会很浓厚,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知道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买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习声乐根底知识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通过介绍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教育。
【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先来聆听
一组音乐。(播放不同乐器的演奏声),学生讨论,这些声音有哪些特点呢?指出这些声音是千差万
别的,有强有弱,有高有低,那么声音有那些根本特性呢?这些特性又与什么有关呢?现在我们就一起
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响度
我们先来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投影:活动1: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索有关)
(投影:物理学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很强的声音震耳欲聋,我们说它响度大;微弱的声音几乎
暝不见,我们说它响度小。)
同学们桌上都有一只鼓,要使它发出声音,怎样做呢?要使鼓声更响些,又要怎样做呢?学生操
作,你们认为鼓声的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让学生思考,勇敢说出自己的猜测,根据猜测的科
学性,找出有价值的猜测,进行检验。“鼓声的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能设计出显示鼓面
振动幅度大小的方法吗?让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方法。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根据碎纸屑跳起的高度来显
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学生实验。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敲击由
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试一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换个声源,情况乂会怎样?我手上有音义和分乓料,怎样设计显示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均呢?学生
答复,教者演示。
(投影:物理学上声音的振动幅度称为振幅)。
(投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_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
播放小孩、大人唱歌声,投影“小孩、大人唱歌”图,让学生就图中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音乐知识,
通过交流和辨析,引入声音上下即音调的学习。
(投影:活动2:探究决定声音上下的因素)
同学们桌上都有木梳,用一张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你听到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
同?卡片拨动细齿听到的声音比拨动粗齿听到的声音高,以不同的速度撕棉布,听到的声音也有什么不
同?由此你认为声音的上下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设置问题,引起猜测。
教师演示发声齿轮实验,检验猜测。使电动机的转速逐渐增大,注意塑料片发出声音上下的变化。
启动电动机,使齿轮敲打塑料片,可听到塑料片的“轧轧”声;随着转速逐渐增大,塑料片发出的声
音就会变高;当转速到达一定程度时,塑料片还会尖叫起来。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振动越快,塑料片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结论: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振动越快,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投影:音调局部信息快递内容)
(投影:声源振动的频率,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声音的音调低。
声音音调的上下决定与声源振动的频率,)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4一段文字.
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投影: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
“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响度。物
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
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响度。)
练习:一个男低音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轻声伴唱,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3.音色
(投影:活动3:区分声音)
(听一听)、(辨一辨)播放用几种不同的乐器先后演奏的同一首歌曲,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
别?”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你能否只凭听觉辨出声音是哪个乐器发出来的?
(游戏)“闻其声,知其人”,找几位学生读一段文字,其他人闭上眼睛,能否说出读书人的名字?
“正因为各各位同学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我们才可以区别出他们。”
(投影:声音的另一特性一音色)
阅读课本“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投影: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
阅读课本“生活、物理、社会",看编钟图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小节
四、课堂练习
1.听力题:
2.填空题:
①课堂上答复以下问题时要大点声,自习课研究问题时要小点声,指的是()
A.响度B.音调C.音色
②我市溪桥镇素有“小提琴之乡”的美誉。制作小提琴用的木板和弦线非常讲究,如弦线有羊肠线、
尼龙线、钢线等,不同的弦线做出的弦在发音时()不同。
A.响度B.音调C.音色
③一个人从儿童.到青年有一段变声期,经过边声期,发出声音的()变低了。
A.响度B.音调C.音色
五、课后作业
1.课本24页1、2、3、4
2.找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往玻璃杯里装不同高度的水,如下图:当用金属汤勺敲击玻璃杯时,听
到的声音有高有低,试试看,并将音调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ABCD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名词、术语较多,如音调、频率、响度、振幅等,因此对于本节内容的教学,
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讨论、阅读和交流等,以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
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闹钟、纸盒
【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学过程】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i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
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那么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
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
1、噪声的来源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找出噪声的含义
(2)分组讨论;在你的周围,有哪些是噪声?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那么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但凡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
角度)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
(2)不同的噪声的等级对人们所产生的危害又是怎样的?
(3)认真阅读P26的噪声分类表。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y
3、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一一空气等介质的传播一一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
演不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拟前后声音的小同。
>学生活动
(1)观察书本P26图1.4-4,指出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在哪里实施的;
(2)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治理噪声的实际例子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观看录像。加深对噪声的了解
课堂小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怎样防治噪声?
布置作业: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刀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
成。
第五节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
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
【教法与学法】阅读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1)白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2)观看相关的录像:
(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根底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百山多远?:当时气温
是15℃)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超声振动除结石。
课堂小结: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教学后记】本节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STS教育。
第二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媒体】
激光手电、玻璃砖、白纸板、盛水的小烧杯、空烧杯、激光演示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展示光现象(收集一些光现象图片)
教师: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
二、进行新课
1、光源
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思考、讨论列举例子
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
(板书):太阳、萤火虫、恒星、水母
火柴、霓虹灯、蜡烛、电灯
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
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讨论、交流反响练习
>反响练习
以下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B.萤火虫。C.水母。D.霓虹灯。
提出问题
2、光的传播
教师:手里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
有一个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
学生:观察、思考猜测假设
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测,一一让学生讨论答复。(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师:到底猜测是否正确呢?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测是
否正确。
>学生探究活动
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多。
小组实验
>分析实验
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展示--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讨论、交流
让各组学生展示不同的实验组合:
A.光手电、水
B.激光手电、汽水瓶
C.激光手电、玻璃砖
I).激光手电、白纸
E.激光手电、平面镜
>信息交流得出结论
让学生讨论、归纳后,老麻启发、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板书:)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线是弯的。
讨论、归纳举例
同学们,你们能够列举一些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吗?(让学生讨论答复)
学生:影子、皮影戏、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看齐、激光准直、瞄准射击,
讨论答复稳固
>反响练习:开凿隧道时为什么要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呢?
练习贴近生活
3、光速
(D.同学们,喜庆节FI放"响炮礼花”的时候,先看到礼花,还是先听到响声呢?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联系实际
(讨论答复)光速大于声速。
(2).讨论应用
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了哪些现象是属于光速大于声速的例子?
观察生活
关于光速究竟有多大呢?请自查课本。
阅读比拟
同学们,回想有关声的现象,想想两者之间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反响
(3).反响练习下雨打雷时为什么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呢?
稳固练习
三、本课小结
1.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3.光速。
四、作业设计
1.阅读课文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想想有哪些知识?2.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
【课后反思】
(1)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
这节课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只是简单介绍了事,但是笔者改变了旧的教学方式,提供大量
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
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发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通过探究光的
直线传播规律,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提出问题一实验探究一得出结论一解释现象(产生问题的现
象)一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验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枳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能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
想到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
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
第二节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在物体外表可以发生反射。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知道光路可逆。
•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试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体验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探索光的反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索光的反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
2、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器材】
激光源、平面镜、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举出应用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实例。
二、新课引入
教师: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为什么又能
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
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本节我们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
三、进行新课
1.光反射的规律
教师:光传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的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
射。
>演示一: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
观察:墙上光斑及其变化。
>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让学生观察入射光线、反射光AB线、入射
点。并在黑板上画出图:
教师向学生介绍以下名词:
入射点(0):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法线(0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线表示)。
入射角(i):入刖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教师:通过演示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那么光反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
>实验一:
1.按照课本图2.2-3,让从激光器射出的光沿纸板入射到镜面上的。点,观察反射光的位置。
在白纸上画出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记录下来。
2.不改变入射点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重复上面实验两次。
3.把纸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看见反射光线吗?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半的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板书: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
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板书: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
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二:
把入射光线沿原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的
讨论得出: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讲述反射光路图的画法:
例:以下图中入射光线,请画出反射光线。
画法:①过入射点画法线;②画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三入射角)。
学生练习:投影仪胶片。
(1)画出以下图的入射光线C
⑵如图,画出反射光线,并答复:入射角多大?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多
大?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演示三:用镜子和白纸反射太阳光或灯光。
问:为什么镜子反射的光很强,白纸反射的光很弱呢?
我们来研究这两种情况。
教师: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物体外表上时的情况如图: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镜面反射:每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这个方向
的反射光很强,而其余方向无反射光。
>演示四:把几根大头针垂直插入硬纸条中表示“法线”,把硬纸条任意弯折后“法线”不再平
行。(图略)
强调: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漫反射向各个方向反射光,所以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教师分析实例:同学位看不到黑板反光局部的字,这是因为黑板上的反光局部发生镜:面反射,
光线强度比粉笔字漫反射的光线强。怎样防止这种情况?让“反光”局部粗糙,这样就可以发生漫反射,
减弱反光局部来的反射光,同学们就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粉笔字反射来的光,也就是能看清楚字了。
四、归纳总结
1.光线传播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
于入射角。
五、课外作业
【教学反思】
在探究活动中,应给出较具体的指导,防止学生的盲目性。
前、后的练习要补充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教材分析】
・教材特点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是光的
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局部内容。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牛.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
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根底上,缺乏较理性的认仪和科学的
探究。教材在处理这局部内容时,突出了以下几点:
1)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基于初二学生探究根底和知识储藏实际情况,教材直接给出了定位像的
万法,在此根底上,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半曲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特点。并且通过课后作业
的形式布置了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特点的任务,把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照镜子引入课遮,以生活
中常用的蜡烛、玻璃板等物体作为探究成像特点的器材,讨论平面镜在检查视力时的作用,让学生感觉
到物理就在身边,贴近生活。教材还专门设置一块“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通过观察汽车
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反光装置、太阳灶等日常生活和社会中常见东西来认识凸面镜和
凹面镜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3)适当关注了物理根底与现代化的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说明,学生对教材结尾处的反射式天文
镜的介绍非常感兴趣,渴望了解更多的与此相关的知识,也让他们感觉学好物理根底知识的重要性,消
除对高科技的不必要的神秘感和遥远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且能根据成像特点作图。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通过定位平面镜的虚象的方法,了解替代法的含义和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通过对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探究的方法和合作学习。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虚像怎样形成的。
【教学准备】
分组:同样大的5号电池两节、金属块两个、或者蜡烛两根、白纸、刻度尺、笔、平面傥、玻璃板
等。
演示:“魔箱”道具、笔记本电脑、实物投影仪、凸面镜、凹面镜、平面镜、玻璃板等。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肯定都观察或者留心过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一定认识,但根
本停留在学习的感知和表象阶段,还没有进行过科学的探究,尚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有进一步探究的
欲望,但怎么探究,探究哪些方面,还迫切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启发。
【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特点,本节课
在明确探究主题方面,采用学生在观察平面镜的根底上,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形式。为了使探究
更加符合初二学生实际,降低探究的难度,设置探究阶梯,把探究主题分解为三个小课题:①怎么样确
定像的位置②像和物到镜面的她离相等吗?③像的人小和物体到镜面的远近有关吗?探究形式采用教
师引导下的问题启发和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既发挥自主性又不失盲目性,此外,学生可通过讨论、实验
等手段来主动学习,体验探究过程并能解决根本问题并简单应用。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
意识这两个超脱于知识载体以外的主要素质。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引入课题: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或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
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激发求知欲,创设
求知心理状态,有利于达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本节课设置以下情境引入:
演手:上课前,老帅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大家欢送小欢送啊?(出小魔箱)经过仔细观察,
大家发现箱子里面空空如也。现在老师向这位同学借一样东西。哦!10元钱!通过箱子顶部的开口处把
钱投入,仔细观察!箱子里依然空无一物,10元钱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这只箱子的魔力来自何处
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以后,也许你就会弄清其中的奥秘,并且把丧失的钱找回来了。
投影课题:§2.3平面镜成像
二、进行新课
1、仔细观察、激发问题(提出问题)
物理问题来源于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体验,为了让学生更真实感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设置以下
情境引入。
教师:请同学们拿起桌面上的平面镜,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大家可以从平面道的外形、
材料、成像大小、远近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观察。
学生:开始观察半分钟。
教师:(随意点一位学生)现在从这位同学开始,依次轮流答复,每个同学用一句话,说出你的一
点发现。后面同学注意倾听,尽量不要重复。
学生开始依次答复。答复完后,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
启发:通过观察,你们产生了什么疑问吗?
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梳理问题:教师把简单的可以马上解答的问题解答完毕,例如镜子后面镀的什么原料等等,把
学生提问中有关成像特点的问题重点突出。
过渡:刚刚许多同学提出了有趣和有价值的问题,其中有的同学提到平面镜成的像为什么会左右相
反,为什么会物近像大……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面镜成像特点有关的,卜.面我们
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投影: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了解如何去观察物体,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梳理归纳问题,如何确定探究
主题,并且由于以上活动具有相当的开放性,使得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教师教学策略也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和发散性,使这局部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思维的碰撞和互动过程。)
2、各抒己见提出猜测
过渡:研究之前,大家能猜测一下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吗?像的位置可能在什么地
方?
投影:猜测:像大小可能与有关。
像到镜面的距离可能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过渡:同学们的猜测是否准确呢?谁猜测得最符合实际情况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检验。
学生的猜测可能会超出教师的预先设想,例如有的学生会猜测像在镜子内外表,有的学生可
能会猜测像的大小和镜子摆放角度和大小有关等等,不要干预他们的猜测,让他们自主想象,但最好清
他们陈述猜测的依据,防止胡乱瞎想。
3、设计讨论探究规律
启发:请大家拿出平面镜,看见你的像了吗?在镜子前面还是后面?它距离镜子多远?能直接测量
吗?为什么?(不能直接测量,不知像在什么位置,无从测量起。)因此,我们要研究成像特点,首先
要弄清像在哪里?(手在镜背后作摸索状),像到底在平面镜后面什么位置呢?
再启发:拿出玻璃板,请大家观察一下,和刚刚的平面镜相比,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
同之处?
相同:都是玻璃做的,都能成像。不同之处:玻璃板成像模糊、透明的,可以看见后面物体,镜子
成像清楚,看不见后面物体。
追问:假设要让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拟清楚,有什么方法?
我们今天就用这块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作实验。
>探究1:利用桌上的器材,你能否设法找出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
学生先讨论1分钟,然后动手尝试。
交流:随意请一组的两个同学上来演示定位像的方法。
大家说他做的好不好?给点鼓励行不行?
强调:象这种用真实的物体来替代无形物体的方法叫替代法,等会我们还会用到。
这里通过学生之间讨论等自主活动找到了定位像的方法,并且了解了替代法这种根本的研究
物理的方法,实际上大大降低了探究的难度,也为以下探究活动奠定了根底。
过渡:像的位置找到了,接下来研究像的特点就不难了,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研究。
>探究2: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吗?
过渡:实验之前,让我们先讨论一下实验的方案。
讨论:①要测最哪两个物理量?
②用到什么仪器?
③就在课桌上直接测量距离准确吗?怎样测量比拟准确?
④仅测量一组数据可靠吗?
⑤你能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吗?
⑥实验步骤是怎么样的?
交流小结:请一组代表把数据表格带上来,并说说实验步骤。12分钟)
学生动手。
归纳小结,得到结论: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追问:大家还有什么发现吗?(假设学生说不出物像连线垂直于镜面,启发一下:把物像两点连起
来,有什么发现?)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基于学生实际的探究根底和水平,这一个探究主题采用了教师设置一系列的有一定梯度的且具
有内在联系的问题讨论的方式来引导探究的顺利完成,属于半开放形式的探究。至于一些其他的发现,
例如物像连线垂直于镜面等,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探索。
>探究3:像的大小和物体到镜子的远近有关吗?
过渡:这里像的大小主要表现为高度。
讨论:像的高度能直接测量到吗?用什么方法可以间接反映出像的大小呢?(替代法)你准备如何
来做实验?
学生思考讨论并答复:。
实验并且归纳:像的大小和远近无关。
启发:在不同位置像都和后面的物体重合,说明像的大小和后面的物体大小相等。当然和前面的蜡
烛大小也相等。
交流评估:大家还有其他发现吗?(把镜子倾斜放置,发现像和物体大小依然相等,说明像大小和
镜子摆放角度无关等等。)
学生的一些与看似探究主题以外的发现,充分表达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思维的灵活
性和发散性,表达了他们的创造性,教师一定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发现。
归纳成像特点并且板书:“等大、等距、连线垂直”
用数学语言可以表达为: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以上探究中,把教材上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解为三个具有一定梯度的小课题来进行,针
对刚刚接触物理不久,还比拟缺乏探究经验和方法的初二学生来说,是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准和学习心理
特征的,实际的探究效果也是比拟好的,假设采用完全放开的探究形式,结果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似
热闹,实质根本没有让他们体会到探究的根本方法和程序,学习困难学生就更加缺乏帮助和锻炼,长期
下去,必然挫伤他学习积极性。
由于成像特点中虚象概念佗理解和探究非常抽象,学生缺乏直观了解和比照,师生处理起来都很困
是,可以在此节课上简要提一下虚象的说法,至于它的特点和形成的原理等等可以在以后接触到实像时
通过比照再来认识它,可能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4、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⑴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
⑵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⑶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⑷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庾相等。
三、联系实际反响应用:
1、一个小丑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像,他看到的应该是以下图中那一张图?
2、某同学身高1.6米,平面镜高2米,该同学的像高多少?为什么?
3、该同学距离平面镜1米时,像和镜面距离多少?像和该同学距离多少?
4、当该同学后退0.5米时,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疑问:既然像的大小和物体始终相等,为什么看上去物远像小?
5、经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否揭开“魔箱”的奥秘、?(提示:“魔箱”中有一块平面镜)
过渡:请大家想想,除了我们刚刚已经讲过的以外,H常生活中平面镜还有什么应用呢?
平面镜会带来不利的方面吗?
学生分别举例说明,并且投影潜望镜、牙医的镜子、光污染等图片。
说明:所以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利用事物有益之处为人们效劳,并且尽量减少它对人类带
来的弊端。
5、交流小结回忆反思: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出来简单地总结一下。
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6、拓展与延伸:除了平面镜外,大家有没有见过外表弯曲的镜子呢?
投影哈哈镜的图片:凸面镜和凹面镜能否成像呢?假设能成像,成的像又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课后
能后自己去探究一下呢?(建议:如果找不到凸面镜和凹面镜,大家可以用喝汤的不锈钢调羹的正面和
反而来代替)
这个问题的设计主要为了让学生掌握探究根本方法,同时常识性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同时可以在
课后继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利用生活中器具替代物理仪器做实验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段,有力的降低了教学中的难点,突出了重点,教学效果很
好
第四节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
角;
•能表达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结论: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感悟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加强对光的折射规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折射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再次向学生强调注意客观事物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材分析】本节既是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后面透镜及其应用的
根底,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本节的关键,对于透镜的学习,照像机
和幻灯机,放大镜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本列举了各种光的折射的实例,对这些实例进行讨论分
析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有很大的作用。本节中介绍了在折射中光同样具有可逆性。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有所了解:学生不能用准确的物理语言来解释生活中的折
射现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能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难点:用玻璃砖等器材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如果主光从一种介质传到另
一种介质中,情况将会怎样呢?
二进行新课
1、光的折射现象
>学生活动
分组实验1:把激光笔靠在碗边固定不动,按下按钮,发现在碗底有一个光斑,在水槽中加水,使
光射入水中,观察到水槽侧面佗光斑向左移。
分组实验2:在空碗里放一枚硬币,移动碗,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
慢慢地向碗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开岛.了。学生实验,认真观察
现象。并积极思考。)
>教师引导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有一局部光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如果光
射到的是不透明物体的交界面,那么另一局部光会被吸收,但是如果光是射到某种透明介质的交界面上,
比方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另一局部光就要进入水中或者玻璃中传播。
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光斑向左移和水中硬币“升高”,前者是由于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发生了
偏折,而后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发生了偏折。物理上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光的折射,
光的介质:能够传播光的物质,通常叫光的介质,如:空气、水、玻璃、真空等。
讨论光的折射定义
板书: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方向就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哪些折射现象,教师做补充。
2、光的折射规律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会发生偏折,光到底如何偏折呢?光在折射
时遵循哪些规律呢?
下面我们首先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出现的光的折射现象。并用作图法作出光路图。
介绍光路图:重点解释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词。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做出猜测:略。
>制定方案与设计实验:
你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测?
>实验探究:
提示:
1.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2.比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3.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情况。
分析与论证: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
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斜射时空气中的角始终最大)
4.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让学生进一步实验探究,交流。
想一想:
1.当光线垂直射入玻璃砖外表时,传播方向会怎样变化?
2.当入射光线逆着折射光线射入时,折射光线变化有什么规律?
本问题小结:
I.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
2.光折射时光路可逆。
>学生活动
让学生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
1.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的情形;
2.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后的情形。
三、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
1、光斑为何想左移动?
2、放在碗底的硬币原来看不见,加水后却又看见了?
提示学生可通过画图分析
四、板书设计
~~第四节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
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
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⑤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外表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⑥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较多,琐碎一些,但它们之间还是有联系的,都是围绕教学目标主要
展开教学,以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为主线铺开教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学习的
根底,对学习的内容稍作加深,如通过作图来解释一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并归纳总结:无论是光从空气
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或是光从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空气中的角始终最大。在教学过程
中要注意以下四点:
1.本节实验较多,要注意让学生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以加深对折射现象的印象和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开始引入课题的实验器材,要用碗不宜用杯子,防止解释的麻烦。硬币放入水中后,学生从侧面
观察效果好。
2.本节实验器材较多,重点是观察折射时的光路。为保证观察效果,最好在实验室上课,并且要
遮光。
3.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刀,做每个实验前要提醒学生观察什么。
实验完,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先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然后教师再补充、小结。当然应注意控制好
时间,不要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
4.运用折射规律解释现象,学生会有一定困难。教师应注意示范引导,边画光路图边分析解
释。应强调:人眼看到物体是该物体射出的光进入人眼,而且人眼的生理功能只能感觉光是沿直线进入
人眼的。
第五节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的光谱。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感悟和体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根底。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物体的颜色。
【教学难点】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及其混合规律的不同。
【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三楂镜、档光板、白光屏。
学生:玻璃板、白纸板、盛水的碗、光碟、三棱镜、于电、各种颜色的颜料和透明光屏、调色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太阳光和我们息息相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太阳光有关的光的
色散。
2.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比拟哪组表现的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活泼的课堂气
氛)。
二进行新课
1、光的色散
提出问题:太阳光经过三楂镜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教师演示(或通过课件演示)光的色散。引导学生观察自屏及彩色光带上颜色的排列顺序。
光通过三棱镜会发生折射(或两次折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可能向尖端也可能另一端:光
经过三棱镜后,会出现彩色的光。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
2、色光的混合
启发学生思考彩色光带再经过三棱镜后,又将怎样?
教师演示(或通过课件演示)七色光的混合。引导学生分析两次实验现象,讨论归纳实验结论:太
阳光(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演示实验:用手摇转台装上红、绿、蓝三色盘进行演示.调整三色比例,旋转时就看到三色盘呈灰
白色.对卜红、绿色光的混合,可调整三个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绿色局部,改变各色比例,旋转时
就会观察到随着红、绿比例不同,会依次出现橙红、橙、黄和黑黄几种颜色.各种色光的混合不必都给
学生演示,只演示其中几个即可,其余可由学生在课下完成.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光的色散和光的混合。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
指导学生利用实验探究三基色(课本图4—37)。认识红、绿、蓝被称为三基色。
用挂图或多媒体投影电视机画面,简单说明画面是由红、绿、蓝三色光合成的。
3、物体的颜色。
(1)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太阳光通过棱镜和红玻璃在白屏上得到一条红色光带,启发学生解释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如果
此实验现象不明显,可适当增加儿块红玻璃或多层红玻璃纸.
再用蓝玻璃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启发学生分析总结玻璃是蓝色的原因.
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实验: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屏上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换用一张
绿纸,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
总结实验结论: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4、颜料的混合
让美术专业较好的学生答复:只需哪三种颜色就可得其他种颜色的颜料。
学生分析总结出红、黄蓝为三原色。
引导学生将不同的颜料混合,观察混合后的颜色。学生分组做实验,体验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不同.
【课堂小结】
建议由学生发挥主动性,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板书演示,配合学生的总结
发言.
【板书设计】
第四节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
二、色光的混合
二基色;红、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国铁塔社会招聘28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公开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一冶集团限公司交通工程公司招聘8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东方电气集团(成都)共享服务限公司招聘1名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贵州黔南三都水族自治县事业单位人才引进1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江苏省如东县事业单位招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委宣传部佛山市禅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招聘2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部分事业单位招聘24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事业单位招聘53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圆梦杯”统一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麦当劳战略管理5800字(论文)》
- 工程伦理分析-切尔诺贝利
- 外墙用水泥纤维板接缝位置开裂问题及处理
- 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首都师范大学)】章节测试含答案
- 金色年终汇报PPT模板
- 沭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草案公示1
- C++初学者入门全篇
- 哈尔滨市商品房买卖合同书(最终定稿)
- 警犬行为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全套教学课件(中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