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忆读书》教学实录_第1页
26《忆读书》教学实录_第2页
26《忆读书》教学实录_第3页
26《忆读书》教学实录_第4页
26《忆读书》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6《忆读书》教学实录《忆读书》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舅、宴"等17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传、卷”,会写“舅、津"等13个字,会写“舅父、津津有味”等16个词语。

2.快速读文,提取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

3.快速阅读,梳理信息,能把握作者对“好书"的看法,体会读书带来的快乐,能辩证看待读书方法。

4.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5.交流讨论,能理解作者对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殷切希望。

【教学重难点】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2.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3.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师:孩子们,距离上课还有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打开桌面上的课文纸,自由地大声地先把课文读起来开始吧!

(生自由读文。)

师:好孩子们,时间差不多了,来咱们把课文纸合好,做神气。四(3)班的孩子们,下午好!第一次见面,知道我是谁吗?有没有人知道呀?

生:我知道,因为上面黑板上写了老师叫做胡思运,是张家港市福前实验小学的。

师:你看会观察的孩子一下子就发现了一条关键信息。现在大家都知道我是胡老师了吧?刚才咱们还第一次拿到了这节课要学习的课文纸,有没有哪位同学发现了特别之处。看看封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首先我发现了这次的是五年级上册的课文

师:四年级的同学学习五年级的内容,而且还是和一位陌生的老师,这场跨越年级的语文学习,你做好准备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那我们就开始上课。

师: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一起读好课题——26.《忆读书》这篇课文呀,老师在自己的学校上过了,你们看,这是我们班小郑同学做的预习摘抄,她摘抄的词语你会读吗?

生:《水浒传》,万卷书。

师:你看小郑同学把含有多音字的词语归在了一起,你一读就读准了,谁还想再来试一试我?

生:《水浒传》,万卷书。

师:继续看,难度加大。三句话,谁来挑战。

(生读。)

师:谁来评价他的朗读?

生:他的朗读很流畅,而且没有一个字错。

师:他没有听到,有没有同学听到有问题?你把第二句话再读一读。

生:是罡,我读成了高。

师:第一句的后半句再看清楚。

生:第三个字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师:你看这一遍就都读对了。

师:孩子们看,小王同学为什么要把这三句话放在一起摘抄呢?猜猜看

生:我认为应该是这里面有他不认识的字,比如“宴、罡、煞”等。

师:你觉得这三句话很难读,这是你的猜想,还有吗?

生:我觉得这三个都是代表三本书,比如第一个“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指的是三国演义;第二个“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指的是《水浒传》;“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指的是《红楼梦》。而且这篇课文具体讲的就就是这三本书。

师:孩子我们在表达的时候啊,记住要把话说清楚讲明白,你听胡老师:第一句话出自《三国演义》。来,后两句——

生:第二句话出自《水浒传》,第三句话出自《红楼梦》。

师:你看,小王同学把关于名著的句子做了归类,孩子们归类摘抄是我们三年级时候就学过的内容,今天我们还用归类的方法来学习了词句呢。胡老师受这两位同学的启发,我还归类出了课文中两句名人名言,谁来读读?

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师: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说的吗?

生:遇到障碍,第一句不晓得是谁说的。

师:没关系,知道哪一句就说哪一句。

生:“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是冰心写的。

师:你看,咱们四(3)班的孩子对冰心奶奶了解吗?

生:冰心原名叫谢婉莹。

师:不错。

生:冰心的著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并且冰心活了99岁,被人们称为“世纪老人”。

师:哇,你知道的真多,你看我们两位同学从冰心奶奶的代表作和她的生平,对她进行了介绍。胡老师告诉大家,第一句话呀,是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说的,他就是用这八个字概括了自己一生的追求。来,三组词句放一起,我们读好它。

(学生齐读。)

师:孩子们《忆读书》是冰心在89岁写下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忆读书》,冰心奶奶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呢?看看课前几分钟的阅读有多少内容留在了你的脑海中。

生:冰心奶奶是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这本书的。

师:继续。

生:十二三岁的时候他又开始读《红楼梦》,只不过当时她对《红楼梦》兴趣不大,等到到她中年时期才开始正式读《红楼梦》。

师:并把?

生:并且把《红楼梦》看完了,然后理解了其中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含义。

师:这两位同桌站起来说的这些,是不是都是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呀?

生:是的。

师:你看,读过书的我们,一听就明白。可是,孩子们想一想,如果一个从来没有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就听咱们同学这样,你一言我一语,能不能一下子就听得很明白呀?

生:不能。

师:那,怎么样把这个问题说的既清楚又完整呢?来,拿出抽屉里的一份学习单,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学习要求。

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边读边想: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把你找到的信息梳理出来。

师:我们要做的究竟是什么事?

生:我们要做的是冰心到底回忆起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把你找到的信息梳理出来。

师:那要做什么事?

生:要把从课文中找到的信息梳理出来,并写在学习任务单上。

师:就是一个词?

生:梳理。

师:梳理信息,怎么做呢?我们四(3)班的孩子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生:我们可以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找,这样就不会漏了。

师:一个自然段的找,倒没错。可是胡老师想要问问你啊,是不是找到的内容,一字不落的写下来呢?

生:我们要找关键的词或句写下来。

师:这是什么方法?你想到了吗?是不是咱们这学期刚刚学过的方法?

生:概括重要的部分。

师:重要的部分就是关键的部分,所以这个方法想想叫抓?

生:抓关键词。

师:会不会写?请你把这个方法写下来。

师:孩子们,这个任务要我们去找冰心回忆了自己哪些读书的经历,然后去思考哪些是最关键的内容,有没有听明白要做什么?你们的眼神看向胡老师,一会儿我们要做的任务是先去找冰心读书的经历,去课文里找,有没有问题?

生:没有。

师:你看,刚才咱们同学都说了也很多了,对不对?找到的之后,去思考哪些内容是最关键的?有没有问题?那拿起笔先自己试着完成。

(师行间巡视指导,个别辅导和观察为接下来的交流做好准备。师及时记录下巡视中写得比较好的学生姓名,为交流做准备。)

师:好,孩子们,我们先把笔放下,大部分同学都还在奋笔疾书,胡老师也看到有一位同学已经完成了,用端正的坐姿在向我示意,速度非常快。差不多,还有两三位的同学可能在梳理的时候遇到了一点困难,写了一行不到的内容,都没有关系。一会儿胡老师还会给大家修改的时间。接下来胡老师想要邀请上咱班的梳理高手,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第一位,我想请王宏博上来来,带上你的学习单。

(一学生上台展示。)

师:你们还没看就已经把掌声送给他了!请大家观察他的梳理,你有什么发现?来,最后一位男生拿话筒。

生:他写的比较简短,不像有些同学写的话比较长,非常容易看懂。

师:你已经把我本来想要说的话都说了,他写的这些信息是不是你的书里当中也有?但是为什么我请了他没有请你们呢?他已经告诉你原因了,请坐。还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他标了序号。

师:这样让信息看上去?

生:让信息看上去更明了。

师:胡老师告诉你哦,等你五年级的时候,就会学到一种梳理方法,叫做分条梳理。这就是方法。来继续交流,看看它的内容。

生:他写的非常井井有条,把七岁,还有十二三岁,1980年都列出来了,在后面还分别写了读了哪些书。

师:我听明白了,你已经发现在他的梳理当中,其实是有两组信息,这一组就是冰心阅读的时间,后面这一组呢?

生:内容。

师:我听到了一个声音?

生:阅读的书目。

师:这篇课文我们一读就能发现冰心就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回忆了自己读了哪些书,孩子们看一看,他找到的这些信息,是不是只在一个自然段中?那是在哪里?

生:是在三个自然段中。

师:是在很多自然段中,是不是?

生:是的。

师:也就是说这位同学的梳理,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把散落在不同自然段中的相同信息“时间,书目”归在了一起,这就叫归类。刚才,我们在学习词句的时候,是不是用到了这个方法?还记得吗?你看,他在梳理的时候用也用到了这个方法,这就叫学以致用,我们把掌声再送给他,好吗?第二位,胡老师,想请上一位同学叫杨佳玲。来,待会我们看看掌声会不会更加热烈啊。来,继续观察,你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可以和上一位同学比一比。

生:我觉得这一位同学和上一位同学相比,他写的话呢就比较多,他没有把每句话都写了时间和书名,比如说第二条他都没有写书名,但是呢,他只是讲了他冰心奶奶听书的过程。

师:孩子们,也就是说这位同学的梳理跟上一位同学比,除了时间和书目外,是不是还有更加丰富的信息?

生:是的。

师:那我们来看一看他找到的这些是不是就是最关键的词句?有同学在摇头。我们来帮帮他。看一看,能不能更加精准一些?比如第一句话,请你读。

生:七岁时开始读三国演义。

师:这句话冰心奶奶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除了时间和书目以外,咱不看看其他还有什么?

生:冰心奶奶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她从很早的时间就开始读《三国演义》。

师:是怎么读的?

生:是自己读的。

师:所以,这三个字很重要。好,接下来三句话一起看。看到了你就举手。郭老师,把红笔交给你,如果你认同,你就圈画出来好吗?

生:杨嘉玲写的第二句,第二个可以把“我听得津津有味"给删掉。因为这里头问题是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但是我听得津津有味,并不是。

师: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我觉得第二点我觉得都可以删掉,因为他的问题是冰心自己读书的经历,而第二点是杨子敬先生给冰心和他的兄弟姐妹们读书,也就是听故事的经历。

师:原来四(3)班的孩子认为别人给你讲故事就不是读书了吗?有没有不同意见?第二句话究竟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你觉得哪几个关键信息特别重要?

生:我觉得是我听的津津有味,这表示了冰心对书的浓厚的兴趣。

师:所以要保留对不对。杨子敬先生给他们讲一段《三国演义》,孩子们跟第一句话去对比对比,有没有关键信息?第一句是自己读的,第二句呢?

生:我觉得第二句可以把一段删掉。

师:保留什么?找最关键的。

生:我觉得应该是保留津津有味。

师:津津有味刚才我们已经留下来了,所以前面想告诉我们的是?他还是自己在读吗?

生:不是,他是杨子敬先生给他们读的,不是他自己读的,所以说主要讲的是杨子敬先生给他们讲《三国演义》。

师:把杨子敬先生讲五个字圈画出来。继续第三句话。自己读杨子敬先生讲后面呢,有没有重要的特别不一样的?发现的小手越来越多了?

生:后面是冰心自己读了起来。

师:是怎么样读的?

生:是一知半解的读。

师:来,圈一圈一知半解的读。上面就是讲听得津津有味,一知半解的读,读的怎么样呀?

生:老师就是我觉得第一段和第三段可以合并在一起,因为七岁的时候是他自己读《三国演义》,然后可以合并成七岁时开始一知半解的自己读《三国演义》。

师:自己读,杨子敬先生讲,一知半解的读,是不同的读书方法,所以要分开写,明白了吗?所以他分开来写的。哪个词最关键?

生:后来他自己越读越明白白。

师:最后一句话,我们把机会留给这位同学来(台上展示同学),你现在自己看一看,你长长的这句话当中哪几个词最重要?

生:十二三岁时,《红楼梦》

师:好,时间、书目咱们不看了,其他的。

生:开始时,兴趣不大那一句。

师:开始的时候,兴趣不大,很重要,那后面还有吗?

生:中年时才尝到了滋味。

师:哪一个词?

生:滋味

师:圈出来。你看,这位同学在他的梳理当中,找到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而且我想此时的他应该比刚才更会抓关键信息了,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谢谢!孩子们看屏幕,刚才,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发现这位同学写的信息我们又可以帮他精准的提取这七个关键信息。现在把这七个关键信息放在一起,你有么有什么新的发现?还记得刚才第一位同学吗?

生:记得。

师:在哪里?

生:你刚才发现了两类信息,大声的再告诉大家。你刚才自己发现的。

生:我发现了

师:时间和?

生:我发现了他七岁就读了。

师:就是他的阅读时间和?

生:书目。

师:你还没记住,来,上黑板写一下你就记住了。四个字时间和书目。听明白了吗?上黑板写。

引导学生看黑板

师:他归出了两类。这些信息能不能也归归类?看一看,哪些词语之间有相同的特点?表达的意思?

生:滋味和津津有味,他们的意思是相近的。

师:他们都表示冰心读书的?

生:兴趣。

生:感受。

师:你看,高难度的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个孩子一下子能回答出来的,两个孩子回答了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个更加合适的词,这就是冰心阅读的感受。请你上黑板写一写。来,你没结束,除了津津有味和滋味之外,还有没有表示感受的词?动脑筋。

生:兴趣不大。

师:正确。

生:还有明白。

师:同意吗?那剩下的是什么呢?一知半解的读,自己读,杨子兴先生讲,这些不是?你想说,

生:我觉得他们都是归于“读”这个字。

师:对,这是不同的读书——

生:都是不同的读书方法。

师:孩子们,你看,刚才在我们几位同学共同的讨论下,我们又有了新的发现。孩子们这节课上到现在,我们只做了一件事情——梳理,在梳理信息的过程当中,我们安静的阅读了课文,我想你一定发现了这篇课文有点儿特别,你看关于冰心的读书经历散落在整篇文章当中,我们在读这一类文章时啊,如果你还是像以往那样逐段阅读,寻找信息是不足够的,我们要学会带着归类的意识纵览全文,这样有助于我们发现文章的要点。孩子们看黑板,黑板上的板书,哪些是你们自己归出来的内容要点。

生:第一个是抓关键词,第二个是学会归类,第三个?

师:哪些是你们自己归类出来的要点?你看,高难度的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就能回答出来的。继续。

生:第一个要点是抓关键词。

师:这是你们刚才归出来的吗?

生:第一时间书目,二感受,三方法。

师:冰心就是围绕这些要点来写读书经历的。那剩下的这两个是什么?

生:梳理的方法。

师:我们就是用这方法来学习如何梳理的。还记得这个问题吗?课上到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问题回答的既清楚又完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聪明的小手在哪里?

生:冰心回忆了自己的读书的感受、方法和时间、书目。

师:你看,通过梳理信息,我们抓住了文章的要点,一下子就能让别人听明白了吧?咱们中国有一句俗语:牵牛要牵牛鼻子,梳理就要抓要点抓来梳理,听明白了吗?真听明白了,你知道吗?在你的语文课本上很早就在悄悄的告诉你如何梳理信息,把握要点。你来看,要点在这里。下课翻翻语文书,马上就可以看见这幅图了。看了这几幅图,如果我们在梳理的时候也能借助图表,你觉得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会梳理得更加全面具体。

生:我再补充一下,还有清晰。

师:孩子们拿出笔,拿出另外一种颜色的笔,听清楚修改要求,看黑板,请你聚焦时间和书目两个要点,你可以带着他们到课文里去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