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学实录_第1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学实录_第2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学实录_第3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学实录_第4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学实录《铁杵成针》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点)

2.引导学生运用扩、留、调、补,结合注释等方法,读懂故事,感悟人物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重点)

3.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使其提高文学素养、培养优秀品质。(难点)

【教学过程】

师: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文言文二则当中的第一则《囊萤阅读》。那老师想问问你们,通过昨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呀?老师请一个离我远的小朋友。最后一名男生。

生:我学会了用文言文来讲囊萤夜读。

师:那你能给大家讲一讲吗?那我把提示去掉好不好?试试。

生: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师:孩子们是不该给他点掌声,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积累,谁还有其他的收获呀?谁还能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知道如何理解文言文?

师:那能说吗?说一个好不好?

生:就是可以用扩词法。

师:扩词法。我们昨天还借助用扩词法来完成了课后的一个小题,对不对?我们说学习文言文的时候用扩词法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理解文言文。那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请你。

生:我们可以看注释。

师:借助于注释,注释会给出关键意思。那理解了关键字词就能理解整句话以及整篇文言文。还有吗?请位女生。

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

师:一切的文艺学创作都来自于生活,对吗?所以联系生活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好方法。还有没有来?

生:还可以看插图。

师:借助于插图。不过咱们今天学习的这两篇文言文当中没有插图,对不对?不过这确实是一个好方法,还有吗?请你。

生:还可以联系上下文。

师:嗯,对,结合着上下文我们进行理解。还有,是吧?

生:还可以查阅资料。

师:借助于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的去理解论言文。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呀。那我想呀,还有很多很多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来理解,那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借助于这些方法继续来学习第十八课文言文二则当中的第二则文言文的故事,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好了。

师:好,那我们来上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则文言文,题目叫做《铁杵成针》,伸出你的手,和老师我们一起写一写课题。我们说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就能够找到打开文言文秘密的一把钥匙。那这个题目铁杵成针,老师想问问你们知道铁杵是什么意思吗?请你孩子。

生:铁杵是铁棒的意思,用来舂米或者捣衣的铁棒。

师:你怎么知道的呀?

生:我是看了注释。

师:预习的特别充分。孩子们,我们都把语文书翻开来看一看注释,你们看,这就是舂米,这就是捣衣,他们手中拿的那根铁棒,我们就称为铁杵。铁杵知道了,那整个题目的意思又是什么呢?请你孩子。

生:整个题目的意思是把铁杵磨成针。

师:那个铁杵怎么解释啊?你把什么把磨成针?

生:把铁棒磨成针。

师:同意吗?同意,理解了意思以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呢?你说孩子。

生:为什么要把铁杵磨成针?

师:关注原因,你呢?

生:是谁要把铁齿磨成针?

师:关注主人公,你呢?

生:怎样磨成针。

师:同学们可真的爱思考,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就在我们语文书的第77页,这是一则文言文。老师想问问你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做什么?那举手同学一起说,我听听。

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对于四年级的你们,四十五个字的一个小文言文,这一点不成问题吧。

生:不成问题。

(学生读课文)

师:请同学自己读自己的,別受别人关注那就好,自己试着来读一读,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齐读铁杵成针)

师:下次是希望同学们自己读自己的,不受别人干扰就更好了,因为当你自己朗读的时候有助于你思考。

师:那老师想问问同学们,刚才在你朗读的时候,有没有哪个字是特别想提醒大家?来,最后一名男生。

生:我想提醒大家最后一句话,还卒业,这个还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念还,因为它是回去的意思。

师:你看你不仅告诉了大家这个多音字的读音,还告诉了大家为什么它读还,你们听清楚了吗?还在这里的意思是回去,据意定音,对吗?

生:对。

师:好,还有什么要提醒的吗?他关注到了多音字,第三名女生,你吧?

生:我要提醒的是世传的传。

师:嗯,这也是一个多音字,是不是?那你为什么把这里传念传?

生:相传的意思。

师:相传、流传。那一代传一代,这样流传下来的故事我们可以称之为是?

生:世代相传。

师:我们也可以称它为传说,是不是这样的?孩子们,那我们一起再把这句话读一读,好不好?

生: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师:两个多音字都被你们用据意定音的方法读准确了,还有要提醒的吗?那女生第一个举手。

生:我要提醒大家最后一句,还卒业的卒是本课的生字。我要提醒大家要把字音读准确。

师:和全班一起读一读,这个字卒在文中的词语是?

生:还卒业。

师:那好,我们到句子中去请男生读一读,男生一起读一读。

生: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师:老师发现你们特别会学习,因为你们在读书的时候首先关注了多音字和本课的生字。那提醒完了,我想问问这回谁说我有勇气,我站起来给大家读一读,咱们看看能不能把字音读正确。来这一列最后一名男生。

生:磨针溪,在象牙山下。

师:把题目加上好吗?

生: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师:请坐。谁来评价一下,他有把字音都不正确吗?请你。

生:他把字音都给读正确了。

师:嗯,同意吗?孩子们。

生:同意。

师:读音正确。我们说要读一篇文言文除了读音正确以外,再高一点的要求是什么?谁来告诉我?再提个高一点点的要求,请你孩子。

生:应该读出节奏。

师: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读出节奏,你们有什么小妙招呀?分享一下你们的小妙招。

生:在标点后面停顿。

师:嗯,标点符号是我们读好停顿的小助手,你呢?

生:我们可以根据意思来停顿。

师:是啊,你呢?

生:我们可以在地点后面停顿。

师:地点,其实还有比如说人名、地名,看来同学们真的有学习文言文的基础,那就请同学们记住刚才我们这些小妙招。自己先来试着读一读这则文言文,注意可以用断句符号尝试着来标一标。你还可以和同桌的小伙伴一起商量一下,看看停顿节奏是否合适是吧?

(学生读课文、交流)

师:谁来试试给大家读一读?这回注意我们要注意读出节奏哦。快请这一列的第四名男生可以吗?

生:铁杵成针。

师:稍等孩子。其他的同学用心看,也可以看他自己所画的这个断句符号,看看他想的和你停顿的一不一样啊。

生: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样?

生:我觉得他读的风格很自然。

师:那节奏和停顿怎么样?和你刚才画的一样吗?嗯,最后一名男生。

生:他和我画的是一样的。

师:嗯,那好,请坐。看来同学们能够借助于我们学习过的方法,读好文言文的停顿,和老师屏幕上显示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一起来读一读好吗?来,铁杵成针。

生: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师:来向向你们发起终极挑战。你们看,这是在古书当中记载的这个故事,老师把它放大一点,把繁体字变成了简体字。来,孩子们,你对照一下,和咱们语文书当中的有什么不一样呀?

生:它没有标点。

师:嗯,是的,古文没有标点。你呢?孩子。

生:他是竖着写的。

师:竖向排列。还有吗?

生:他是从右往左排列的。

师:我们读的时候要从右往左读,是不是?那没有标点了。这个时候你还能把它的停顿读好谁来试试?嗯,老师请您来。

生:铁杵成针。

师:孩子要看着屏幕。这回不看书了。

生: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师:掌声送给他吧。恭喜挑战成功。我们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着读着,读古文的时候,就好像在和古人对话一样,如果我们方法用对了,就找到了我们古文当中所隐藏的神奇密码。那你们说课文读得这样好了,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呢?你说吧。

生:接下来我们要理解铁杵成针的意思。

师:同意吗?孩子们。

生:同意。

师:那好,就请同学们借助于这些方法,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则小故事。一会儿在我们讲故事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接力讲,也可以一个人讲,大家听,最后派出代表来讲一讲,可以吗?可以,请您们小组合作,尝试着来讲一讲故事。

(学生讲故事)

师:陆陆续续的看到各个小组都已经完成了讲故事,哪个小组同学愿意跟大家汇报一下?都特别积极。老师就请这组吧,可以吗?你们组用什么方式来讲?

生:我们组用轮流讲。

师:轮流接力讲,是吗?那其他的同学、老师希望你手中拿起笔,在他们讲的过程当中,如果你对哪个地方有异议,或者有补充想强调的地方,你可以做一些标注,一会儿咱们根据他们的发言进行补充。开始。

生:铁杵成针,有一条小溪叫磨针溪,在象耳山的脚下,世世代代相传一个故事,李太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了。李太白来到了这条小溪,遇见了老婆婆,正在磨铁棒。李白问老婆婆,你在干什么?老婆婆回答,我要把这根铁棒子磨成一根针,李太白被他的意志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师:好,谢谢这组同学的分享。请坐,刚才老师发现各个小组同学听得都特别的认真,他们组的讲述基本上故事的大概内容结合注释都讲清楚了,对吗?孩子们,那今天有什么要补充的地方?嗯,来,老师这位同学。

生:我给他补充,弃去的意思应该是放弃、离开了。他说的是放弃了。

师:哦,好的,你找出了这一句,那这样,孩子们,我们稍微等一下,咱们能不能按照这则小文言的顺序?第一句话有补充的地方有,是吗?来,最后一位同学。

生:他可以在磨针溪后面添上它的位置。磨针溪位于四川省交由市李白故居龙溪苑附近。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的。

师:好,谢谢你的分享。孩子们,你们看,我们说查阅资料就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的去理解一篇小文章,对不对?孩子们,那我们一起,李老师画画不是特别好,但是我还是想把我的理解画出来,说在哪里啊?在象耳山下有一条小溪,它叫磨针溪。那这句话也告诉了我们这个故事所发生的地点。还有其他的地方有补充吗?,刚才那位同学补充了弃,对不对?来,请你起立孩子。刚才这位同学对我们强调了这句话当中的气,他说弃的意思是放弃,是放弃的意思。我们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生:我用了扩词法。

师:就是我们上节课说到的扩词的方法,对不对?请坐,赶快看77页最下方的一道小练习。快把你用的方法理解这个弃的意思,记在括号里。速度非常快,真棒,那弃我们可以组词理解是放弃。刚才这位同学还给出了说气去是放弃而离开的意思。弃去孩子们熟悉吗?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呀?有人想起来是吗?

生:在之前的司马光砸缸里面有众儿弃去。

师:太棒了。孩子们还记得吗?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司马光,当时就有众皆弃去,请问这里边的弃去,谁放弃了谁而离开了。男孩请你。

生:在司马光里边群儿放弃了那个突跌落水的。是那群小孩放弃了那个落水的小孩。

师:请坐,那在这篇课文当中又是谁放弃了什么?离开了?请你,孩子。

师:李白放弃了学业离开了,对吗?孩子们

生:对。

师:孩子们,那这句话当中如果从故事的结构上来看,它也是故事的起因呀。你们看,我们把小李白请上来,说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在同学们的补充之下,我们把这句话理解的更准确了,那也告诉我们,你看看我们在理解弃的时候,同学是不是想到了这么多。我们联系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结合着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这学习就是要这样温故而知音。让我们的知识在我们的大脑里像一颗珍珠一样穿成串,这样慢慢你的语文能力就会越来越高呢。那其他的句子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生:请大家跟我看第三句,逢老媪方磨铁杵,我同意他的说法,但是我要重新说一下。

师:这个我们之前在清平乐村居里面学过,对吗?还记着我们在清平乐村居那一课注释写的是什么?当时文中的句子是白发谁家翁媪,注释给出的翁媪师什么意思?可以翻过去看一看,还记得吗?

生:老翁和老妇。

师:那在这里面我们再次遇到老媪,你看就用到我们刚才说的,结合着旧知识,老媪指的是老妇,也就是老婆婆,同学们学以致用,所以要奖励你们做一个游戏。是一个猜字的游戏,老师带来了一个甲骨文,这个甲骨文老师告诉你们答案,就在刚才我们那个句子当中。你注意听,然后猜一猜是哪一个字?你们看这个字上方是一个脚趾朝下走路,接下来左下部分代表着行动,右下部分代表着在行动过程当中遇到的事情或者是情况,这个字的本意是遭遇或者是遇到,猜测是这个字。来戴眼镜那名女生。

生:我认为这个字应该是逢。

师:你根据什么猜出来的?

生:根据它的意思猜出来。

师:刚才老师描述了它的意思,对不对?请坐下,看这个字向后演变成为了金文,接下来是小篆,到今天我们的楷书就是逢,你看有的同学笑了,我们的汉字就是音、形、意的结合体,一个汉字就像一幅画一样,那在说文解字当中说逢,遇也。什么意思啊?逢就是遇见,那课文当中谁遇见了谁呀?

生:李白遇见了老婆婆。

师:那这个逢字也是咱们要求书写的,咱们班有没有小书法家能推荐一位。呼声这么高,在哪里?请举手示意一下。那你能到前面来给大家来讲一讲这个字吗?

生:请大家跟我一起写逢这个字。逢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写里面,再写外面。其他同学你可以书空一下。上面是三笔折纹。注意在写下面三横的时候,三横要写的等距一些,写完里面,现在就要写外面了,在写外面的时候要注意这个走之笔的第二笔起笔要靠横纵线上方一些,最后注意这笔捺要写舒展。

师:掌声送给他吧,谢谢小老师。那现在见此情怀。那我们再检测一下我们的教学成果,请同学们拿起笔,就在语文书田字格的旁边,请你也认认真真地写一个逢。注意写字的姿势,一会儿我们用三星评价法看看你能不能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写完之后可以请同桌帮你评一评。

(学生写字)

师:咱班的小书法家还真不少啊。三、二、一停。凡是笑了的孩子一定都拿三颗星了,是吗?来,我问问有多少同学拿到三颗星了啊?好,手放下来。有拿两颗心的吗?好,手放下来。那同学们一起加油,我们有那么好的小老师,相信班同学一定会把字越写越好。下课的时候我们也统计一下,看看全班一共得了多少颗星,这也是我们刚才那位小老师的教学成果啊。好孩子们,那我们来看,我们说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是这个故事的起因。那么接下来小李白过是溪,怎么样?孩子们怎么了?

生:逢老媪。

师:这就是这个故事的经过。孩子们,老师想问问你们,如果是你走路一条,小心看见一位老婆婆在那磨着铁棒,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问他为什么要磨这根铁棒?

师:嗯,跟小李白一样有问题,对不对?有没有人说老师我跟他的做法可能不一样。

生:我想问问这个老婆婆,她磨铁棒是要干什么。

师:请坐。我们同学都是很好奇的孩子,有没有说老师我可能就不会去管他,跟我没有关系我就走了的。有没有这样想法的同学?有的话举手给我示意一下。好,手放下,特别诚实啊。好了,孩子们,那我们来看看小李白和老婆婆的相遇,就像刚才同生们所说的一样,问之,曰“欲作针"。这里边的问是谁在问,一起说。

生:李白。

师:在问谁?

生:老婆婆。

师:好,问了什么,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对不对?老师想采访一位同学,就你吧。孩子,请问会问什么呢?

生:我想他会问老婆婆为什么要磨铁棒?

师:老婆,为什么要磨铁棒?老婆婆,你在干什么,对吗?孩子们。这里边的问之就省略掉了谁在问以及问谁对不对?问了什么?你们怎么推测出来的?你怎么知道会问你在做什么呀?嗯,你说孩子。

生:我是从后面那句欲作针。

师:因为它的回答是欲作针。

生:就是嗯,我要把它磨成针。

师:所以你推测它的问题是?

生:老婆婆你在磨铁棒干什么啊?

师:你在干什么?是不是?好,请坐,你看我们在理解文言文的时候我们就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生:联系上下文。

师:对,借助于下文我可以进行一个合理的推断,那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就要注意把文言人当中省略的内容可以补充上去,这样的故事才能够讲得更加的清楚明白,对吗?李白和老婆婆的相遇,我想肯定他们的对话不止一句。那我们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现场。话说小李白学业未成,可是他却放弃了,离开了山中。有一天他百无聊赖地走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位老婆婆在小溪边磨着一个铁棒。于是李白问?

生:您为什么要磨铁棒?

师:于是小李白问?

生:为什么磨铁棒。

师:还可能问老婆婆?

生:您在做什么呀?

师:好,那老婆婆回答?

生:老婆回答,我在磨铁棒,我想把它做成针。

师:嗯,李白若有所思,继续问道?

生:您为什么要把铁棒磨成针呢?

师:李白若有所思,他还可能会问到?

生:老婆婆,您把铁杵磨成针,您是想要绣花针来做衣服吗?您为什么不到集市上去买一根呢?

师:请坐,问的特别好,还有李白会不会有好奇和质疑,这么粗的铁棒,您怎么可能磨成一根绣花针呀,对不对?此时会老婆婆不紧不慢的回答,你说孩子?

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师:请坐。还有老婆婆会怎么回答?不仅不慢慢回答,请你。

生:我觉得如果只要坚持做一件事情,任何事都能成功。

师:请坐。还有吗?你还想说?

生:水滴可以石穿,愚公可以移山,为什么铁杵就不能磨成针呢?

师:太了不起了。请坐。那小李白在现场,我想他听了老婆婆的话也一定有所想法。现在你就是小李白,面对着此情此景,面对着老婆婆所说的话,你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拿出你的学习单,那就请小李白们试着来写一写,注意写字的姿势,写完的同学可以去小组里面交流交流,看看小李白的想法都是什么呀?

(学生写作,交流)

师:好了孩子们,我看大家都写完了,都在交流。老师邀请了两位同学?我看到了他们俩在想象写话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些关键词语,那老师想请这两位同学来分享一下,好吗?两位同学请起立,来告诉我们你们是怎么写的?读一读学习单中的内容。

生:我是这样写的:听了老婆婆的话,我心里想,这个老婆婆真有毅力,有恒心,我也要向他学习,成为知识渊博的人,于是我回去完成了学业。

师:嗯,好,谢谢你的分享。

生:我写的是听了老婆婆的话,我心里想,你年纪这么大了,你还这么坚持不懈,有恒心,于是我回去完成学业。

师:嗯,好的,谢谢两位同学的分享。那老师还给谁画小星星了,请你孩子。

生:听到了老婆婆的话,我心里想,这位老婆婆这么有毅力、有恒心,我也应该向他学习,于是回到山中完成了学业。

师:好,感谢三位同学的分享,孩子们,你们刚才所写的就是我们这个故事当中所说的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也是这个故事的什么呀?

生:结果。

师:孩子们卒业的意思是什么你还记得吗?是什么呀?一起说。

生:学业。

师:卒业的意思是什么?

生:完成学业。

师:那我们在囊萤夜读这一课积累了这样三个词语,你能用它形容一下李白是怎样完成学业的?来,老师先请你来说说。

生:李白躬勤不倦、夜以继日的学习,最后成为了博学多通的人。

师:挺好分清楚了过程和结果,谁能让自己的语言更简练一点?文言文多么的凝练,来,你来试试最后的男生。

生:李白躬勤不倦,以夜继日,终博学多通。

师:掌声送给他。这一个终就是代表了结果,语言特别的凝练,业还能组什么词语。你说吧。

师:业还可以组事业。

师:请坐。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李白人生的轨迹图的一部分,仔细看你有什么想说的?老师点一个没有叫过的同学,来倒数第二桌的男生。

生:我想说李白去过好多地方。

师:嗯,是这样的。还有吗?他一直在游历山川。嗯,没有叫过的。来请你。

生:李白,他交了很多好朋友。

师:是的,我们看到很多他好朋友的名字在上面的。

生:李白很爱作诗。

师:无论是在什么时候,他总有他的诗呈现给大家,对吗?孩子们,其实李白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但是不管他在什么样的困难之下,他都没有放弃自己对诗文的热爱和创作。我们说可能咱们没有办法去穿越回大唐,感受大唐的盛世,但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肯定都有一刻你是和李白相知相近的。比如说当我们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望着天边的明月,我们思念起故乡的亲人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想起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我们来到了庐山,望着那雄奇壮观的庐山瀑布,我们一定会慨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连咿呀学语的小朋友,他也会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在你的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告诉我吗?你说。

生:我觉得李白在我心中是一个豪放派人。

师:豪放派的诗人,对不对?请坐,它有一个称号,称为实线。好了,孩子们,那我们回到这个故事当中。在这个故事当中李白从去到还,从未成到卒业。你能结合着板书来想一想,这磨针溪边的小李白是如何成长为我们口中的诗仙李白,被杜甫称称作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吗?结合了板书,结合这个故事想一想。

生:他可能遇见了老奶奶。

师:与老媪的相遇,这是我们在人生成长过程当中重要的他人带给了我们重要的影响,对吗?嗯,还有吗?

生:小李白,他就是被老奶奶的一直感动,然后他做出了回去完成学业的行动。

师:有行动。孩子们,你有没有发现在这个板书里面,在这个故事当中就有行动的意思看看发现什么了?

生:动词。

师:还有还发现什么了?我们说走之旁代表着行动与重要他人的相遇能够马上采取行动改变和调整自己。刚才这位同学也说到了,就是这样的精神,让李白获得了成功。这也是这则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点,你学明白了吗?

生:学明白了。

师:那既然明白了,我看看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用文言文的方式再来讲一讲这个故事。这回我们的故事讲的可不仅要字音准确、节奏正确,还应该讲出点味道。老师给你配上点音乐可以吗?这么多同学跃跃欲试是吗?来,你的小手举得最高请你来吧。

生: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师:老师想问问你们有关注这个故事写自于哪里吗?

生:来自《方舆胜览·梅州》。

师:不是来自,应该说它被记录在哪里呀?

生:《方舆胜览·梅州》。

师:好这部书有同学有了解吗?来最后一名男生

生:他的作者是宋代祝穆,是一部地理书籍。

师:你怎么知道他是一本地理类的著作。

生:通过查资料知道的。

师:有心的孩子孩子。这本书正如这位同学所说,《方舆胜览·梅州》。它是一部地理类的书,它记在了当时的临安所辖的郡县,他们当地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好吃的、好玩的,就在这读书当中就有这样的一个地方,它是磨针溪,读读是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