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代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方案目
录一、试点内容 3(一)改革试点的主题 3(二)统筹推进的改革事项 3二、试点背景 6(一)基本情况 6(二)试点条件 8(三)试点原因 8三、试点思路 11(一)指导思想 11(二)基本原则 11(三)目标任务 12四、进度安排 21(一)启动实施阶段 21(二)试点实施阶段 22(三)全面实施阶段 22(四)巩固提升阶段 22(五)总结推广阶段 23五、预期效果 23(一)改革试验制度成果 23(二)改革试验对本地的影响 24(三)对全省实施乡村振兴大局的作用 25六、保障措施 26(一)加强组织领导 26(二)创新政策支持 26(三)加大资金投入 26(四)强化督导考核 27年度任务清单 28需省级授权事项 30
一、试点内容(一)改革试点的主题市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等有关改革事项进行集成,创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破解乡村振兴人、地、钱等瓶颈制约,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突出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三生三美”融合发展,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同步振兴,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独具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二)统筹推进的改革事项根据省委农办、省委深改办《关于开展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的通知》(*农委办发〔2021〕8号),结合市实际,在规模化生产、智慧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融合化发展的“经验”基础上,统筹推进18项改革事项:1.探索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2.防范后土地流转时代经营风险,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3.探索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4.完善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制度;5.创新盘活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方式,健全使用权流转制度;6.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具体方式;7.建立健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8.推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建设;9.健全支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政策体系;10.深化拓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1.探索发展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的新路径;12.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改善金融助农惠农方式;13.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14.完善集体资产交易管理机制,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15.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和管理办法;16.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有效形式,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17.探索农村高素质人才激励和培育引进使用机制;18.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二、试点背景(一)基本情况辖11个镇、5个街道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85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80万,总面积1252平方公里。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8.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规上工业总产值2398.4亿元;入围全国县域综合实力、工业、创新、投资潜力、营商环境等百强榜单。“十三五”期间,市持续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力度、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显著,为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打下坚实基础。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认真实施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6万亩,占耕地面积60.1%,粮食总产量达到71.36万吨。农机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全市农机总动力96万千瓦,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94.28%,成功创建“全国第二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全省新六产示范县”“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2.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规模农业企业达139家,初步形成了以粮油、果蔬、畜禽三大主导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玉米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全市玉米深加工能力达到400万吨,为全国第一,医用葡萄糖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玉米精深加工特色产业基地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民合作社1860家、家庭农场1176家、种粮大户2098个、各级农业生产性服务示范组织12家。全市“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58个,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63.2万亩。3.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提高农机农艺融合程度,目前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5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3家。不断探索农业数字化转型,整合“慧种田”农业服务平台和“e田科技”农业机械服务平台,创建市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是我省在主要大田农作物方面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智慧科技助力农业增产增效增收的先行探索者和实践者,“以智兴农的路径”创新经验被新华社高管信息(总第217期)报道。4.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顺利通过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评估验收,集中实施废旧房屋及残垣断壁“清零行动”,全市累计改厕9.4万户,建立起厕具维修、粪液清运、处理利用管护体系。全域搭建“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理”环卫管理体系,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完成510个村生活污水治理验收。全市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3%。村内道路100%实现户户通。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4个。5.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健全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成立由市委书记任主任的市委农业农村委员会,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立乡村振兴五大工作专班,扎实推进“五个振兴”工作落实。编制完成《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5个工作方案。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累计整合涉农资金10.7亿元,建立政府投入、社会参与、金融保障的多方资金来源格局。(二)开展改革试点的原因和具备的条件1.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市农业农村已经发生一系列根本性、结构性、趋势性变化,城乡关系已发生深刻转型,乡村功能、产业形态、人口结构、村庄布局等全面调整,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村庄空心化日益突出,以村庄为基本单元的传统格局已经无法支撑乡村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农村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站在新的起点上,新时代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任务更艰巨、涉及面更广泛、推进程度更深入,像之前那样单项推进某个政策或改革措施已经不可行,对各项政策进行集成改革的要求呼之欲出。2.发达的工业和充足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市大力推进农业经营方式改革,鼓励土地向大户集中,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60.95万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65.7%,9个镇街流转面积突破2万亩,6个镇街基本完成整建制流转,实现农业生产由以小农户为主到以规模农户为主的转变,已经进入“后土地流转时代”。全市858个村圆满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部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配套推出就业促进政策、劳动力培训方案、村庄环境整治等综合改革方案,在政策集成改革方面已经有了成功尝试。市作为经济发达县,理应在政策集成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出具有推广价值的改革经验。3.随着大量农业劳动力外移就业和大量人口向城镇转移,过去以村庄为基本单元的乡村治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需要在乡村治理方式方面在超越村庄层面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市创建了乡村治理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组建了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形成并完善了组织体系和标准体系,在乡村治理改革方面也走在了前头。下一步将重点突破村庄界限打造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创新社会组织方面进行探索。因此,“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集成改革”也是重要试点方向。三、试点思路(一)指导思想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解放思想、立足实际,聚焦“五个振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统筹多项改革举措,推动农村改革项目集成、要素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着力解决涉农政策碎片化、分散化和改革内容单一等问题,推动相关制度更加衔接配套、成熟定型,形成一批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经验模式,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深入分析农业农村改革面临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明确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等有关改革事项集成改革,抓好18项具体试验项目推进落实工作,敢啃硬骨头,勇于闯难关,攻克一个又一个问题堡垒。坚持先行先试、集成创新。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各级各部门积极探索试验,紧扣集成改革试点任务,从体制机制层面探索解决方案,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做法。坚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着眼于破解乡村振兴人、地、钱等瓶颈制约,一体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代乡村治理体制等试点方向和重要环节改革,力求取得乡村振兴政策创设、制度创新综合成效。坚持以民为本、共治共享。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不断解决事关农村发展和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持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目标任务“市新时代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的目标任务主要涵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等方面目前缺乏或者正在实施但需改进完善的体制机制。通过集成改革,将传统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分散经营方式升级为以适度规模农户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建设具有现代意蕴的花园式村庄,超越村庄层面创新适合于新时代的乡村治理方式。1.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1)完善培育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体系。以探索建立健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为重点,从财政、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形成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组合拳”。完善农业设施用地机制,着重解决农业种植养殖配建的保鲜冷藏、晾晒存贮、农机库房、分拣包装、废弃物处理、管理看护房等辅助设施用地问题。对全市农民合作社进行持续清理整顿,引导“空壳社”“僵尸社”有序退出,规范运营机制,提高运营质量;对全市家庭农场运营能力进行整体提升,引导和鼓励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整市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2)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市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和镇街村产权交易工作站,实现信息发布、层级审核、电子竞价、交易鉴证、抵押融资、金融保险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完善集体资产交易管理机制,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实现农村各类产权要素市场化配置。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农村集体股权质押贷款。(3)强化涉农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农村金融支付结算服务能力,力争涉农金融机构乡村全覆盖,规范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稳步推进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互助业务试点。完善涉农贷款风险金制度,更多地采取担保贴息、风险补偿、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政策措施,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领域。支持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机构发展,规范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健全完善农业政策性担保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合作发放担保贷款。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设施牧业,探索农业设施登记抵押担保融资方式。(4)加强土地流转风险防范。加强对土地流转的引导、规范和监管,推动农村土地健康有序流转。落实好工商资本租赁农户承包地上限控制制度、资格审查制度和项目审查制度。建立工商资本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防止经营主体因经营困难等原因无法向农户兑现租金。建立动态监管制度,定期对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土地用途和风险防范能力开展监督检查。建立后土地流转时代跟踪服务长效机制,切实分析解决土地流转后农民面临的风险、社会保障及就业等问题,巩固土地流转各项成果。探索土地规模经营保险产品,推动农业保险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变,积极开展农业大灾保险、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和“保险+期货”业务。2.统筹推进农村“三块地”制度改革(5)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试点。以农民集体和农民个体的权利实现为中心构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制度,创新性构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流程,明晰入市流转对象、范围、方式、程序、监管措施等。参照国有建设用地交易制度,将其有益的制度移植、嫁接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建设中。构建土地增值收益在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协调分配机制,建立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在国家与集体之间、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分配办法和相关制度安排,科学合理确定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调节金的比例、使用方式、分配方式、分成比例等。完善集体内部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对集体留存比例做出严格公共利益保留约束,确保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与公共产品供给,防范土地增值收益直接沦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个人利益。探索将闲置宅基地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开展闲置宅基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扩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范围,将存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扩展到新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争取省级政策支持,在土地指标外给予一定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指标。(6)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收储机制。建立闲置宅基地和房屋数据库系统,实行动态管理。设计推出市“闲置宅基地代管收储中心”,即建立起合理的收储补偿标准,把闲置宅基地交于代管收储中心统一收储和处理,闲置零散宅基地收储达到一定规模后,实现“化零为整”利用,弥补村集体宅地基退出补偿资金不足的短板。对于具有土地成片开发价值的农村地区,借鉴成都“土地银行”模式,将闲置房屋与宅基地整体存入“代管收储中心”,收取存入“利息”。(7)构建“两权置换”的土地退出机制。通过为农民提供到县城驻地或者重点镇生活的“社会保障”和“住宅”,来换取农民自愿放弃所有的承包经营地权益和宅基地权益。用“社会保障”来置换农民的承包经营地,参照城市普通退休工人标准,将放弃土地权益的农民纳入到城市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为其提供基础性的失业、医疗保险以及养老金,享受到同等市民待遇。用“城镇住宅”来置换农民的宅基地,给予放弃土地权益的农民一定的价值补偿和政策支持,保障他们顺利地在城镇取得新住宅。具体模式是:用宅基地换购商品房。综合考虑和测度原农户家庭住房建设面积、家庭人口等因素,直接一次性给予农民相应的货币补偿或者地票,支持农民自主选择购买商品房。在市域范围内购房,还可以享受一定的购房优惠。用宅基地置换安置房。规划城镇安置区,统一建设不同价位的安置房作为置换标的,综合考虑和测度原农户家庭住房建设面积、家庭人口等因素,给予农民相应面值的购房券,农民可以用购房券来抵扣安置房购房款。宅基地异地置换。提供城镇安置区的土地和建房补贴,指导农户按照一定的标准,在新规划的城镇社区安置范围内自建或联建住房,最大限度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权,并为农民在城镇安家落户提供必要的支持。3.健全支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政策体系(8)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积极顺应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的势头,支持供销、邮政、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组织,
创新服务产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统一供精供种、饲料配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动物疫病防控等外包服务,拓展产后农产品加工、仓储、冷链运输等服务。引进国内头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整合现有市场化服务主体,建立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标准建设,研究制定作业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对纳入培育对象的服务组织从服务设施建设、生产环节服务能力提升、服务人员知识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支持承担政府购买农业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新型职业农民之家等为农服务中心,为农民群众精心打造集信息交流、技能培训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交流有平台、活动有阵地。(9)完善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围绕探索发展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的新路径,制定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发展实施方案,打造集智慧农业、智慧畜牧、智慧农机、生资交易、产权交易、乡村治理数字化、电视直播、网络带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县级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拓展智慧农业服务功能,开展数字农业场景应用示范,实现农田管理“天上看、云里算、掌上管”。汇集农业机械装备拥有量等管理统计和重要农时作业调度数据,加强农机作业安全在线监控和信息服务。建设一批农民创业创新中心,开展农产品、农村工艺品、乡村旅游、民宿餐饮等在线展示和交易撮合,实时采集发布和精准推送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信息。健全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4.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0)深化拓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推进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与销区对接、向园区集中,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促进产城融合。立足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优势,发挥西王、三星等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创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县、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强镇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立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纽带,服务和收益联成一体的产业新形态。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推进农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11)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依托南山北水自然环境资源和黄河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探索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农业生产和休闲观光并驾齐驱的总体格局。以原生态的乡村美景为核心,以特色节庆和地域文化为载体,打造集休闲、娱乐、观光、采摘、民宿、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示范基地。将分散的农业旅游及休闲农业观光点串联起来,打造精品特色农业旅游线路,树立“田园风光,美在”品牌,形成高质量的乡村休闲产业集群,力争创建休闲农业重点县(市区)。开展利用闲置农房开发乡村旅游试点,建设具有现代意蕴的田园乡村、花园村庄。5.
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12)组团化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打破村庄界限,以镇为单位,坚持全域优化布局、全域整合资源、全域整体受益,在遵循村庄发展规律、尊重群众发展意愿的基础上,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或成立区域性合作组织等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互补、产业优势集聚,形成紧密发展的10~25个村庄打造成为统一的经济发展联盟(全市大约16~30个经济发展联盟)。做好村庄组团发展的长期规划,实现发展联盟组团村庄所有创建项目统筹实施,重大设施统一建设,奖补政策统一标准。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全面整合撬动组团村庄区域内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加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品牌保护力度,在核发营业执照的基础上,支持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注册商标、创立品牌。6.
探索发展数字乡村的新路径(13)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管理决策支持技术体系。依托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开发种植业、畜牧兽医、监督管理、科技教育、资源环境、政务管理以及农村社会事业等功能模块,为市场预警、政策评估、监管执法、资源管理、舆情分析、乡村治理等决策提供支持服务,推进管理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数据融合和业务协同,提高宏观管理的科学性。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等在线管理。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监测评价体系,开发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分析系统。(14)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智能监测体系。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开展摸底调查、定期监测,汇聚相关数据资源,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数据库。建立秸秆、农膜、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长期定点观测制度,研究推进农村水源地、规模化养殖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点、农业废弃物处理站点远程监测。鼓励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数据挖掘、商业分析等新型服务。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网络监督,共同维护绿色生活环境。7.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形式(15)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聚焦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领域,破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创建一批城乡融合发展典型项目,以点带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打造省级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的先行区。探索在政府引导下工商资本与农民集体合作共赢模式,建设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统筹利用乡村资源资产、工商资本和金融资本,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在完成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颁证的前提下,完善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探索其流转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维切实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三权”。8.探索农村高素质人才激励和培育引进使用机制(16)实施乡村本土人才培育行动。加快培育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等高素质职业农民,以及从事现代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经营性服务的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等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平台,形成每年1000人的持续培训能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重点在农技应用、农村电商、乡村手工业、建筑业和民间文艺等领域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17)引导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建设。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外流人才回归乡村,吸引优秀人才带资金、技术、项目返乡创业。吸引支持企业家、医生、教师、律师等群体,通过下乡投资兴业、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咨询等方式参与乡村振兴。实施本土大学生回村任职计划,公开选聘一批愿意扎根基层的大学生到村担任“乡村振兴助理员”。吸引离退休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到乡村发挥余热、施展才能。(18)优化人才管理服务机制。设置“一站式”服务窗口,为乡村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业务办理、社保接续等服务,落实好创业扶持、待遇保障等措施。建立返乡下乡创业服务体系,制定并落实创业场所、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促进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就业。对高层次人才实行服务专员网格化管理。(19)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农村人才激励机制,对长期在基层工作且业绩优异的农村科技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乡村学校教师等给予表彰奖励。建立乡土人才以赛代评机制,举办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和传统技艺技能大赛,获得优异成绩的选手可直接认定技师、高级技师。9.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20)打造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制定开展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打破村庄界限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党建联合体建设,引导产业项目、扶持资金、乡村人才等向党建联合体倾斜。深入推进智慧党建建设,以信息化推动党建联合体建设,打通党建“最后一公里”,实现党员教育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21)依托专业社会组织打造乡村治理新模式。制定关于专业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指导意见,通过公益创投项目落地、政府购买等形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积极招募群众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农村志愿互助服务活动,打造一批服务示范、人才培养、社会实践于一体的“社工村”,重塑“乡村、村民、社工、社会组织、企业”良性互动的乡村共同体。(22)建设现代乡村治理标准体系。按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的路径开展乡村治理,构建完善的乡村治理标准体系。将村党组织建设贯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功能,强调思想引领、组织带领与党员带头作用。注重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注重继承发展与创新引领相结合,系统阐述乡村治理的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治理方式的现代化、智慧化。注重理论引导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结合实际,细化乡村治理路径的具体做法和要求,为乡村治理提供方向性引导、操作性指导和目标性引领。(23)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运用积分制,通过民主程序,把乡村治理的各项事务细化为具体积分指标,对群众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形成积分,给予相应精神鼓励或物质鼓励,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以金融信用评级体系为主的农村信用体系,通过整村推进,全面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息采集和主动评级授信,把全市858个村全部纳入金融信用评级体系。根据评定结果发放信用村牌匾和信用户证书,使信用户得到全方位金融服务,享受优惠利率。四、进度安排严格按照“1+18”改革试点方案,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做好启动实施、先行先试、全面实施、总结推广四个阶段的试点工作,力争年底前取得实质性进展,3年内完成各项集成改革任务。(一)启动实施阶段(2021年4月-5月)1.形成完善的试点工作机制。成立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召开全市乡村振兴政策集成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启动试点建设工作。2.压实工作责任。明确试点方向牵头部门、参与部门,制定详尽具体的实施方案,把23项具体试验项目分解到各责任部门,重点工作落实到人。(二)先行先试阶段(2021年6月-12月)选择5-8个镇街,根据各自特色选择不同的集成改革内容先行先试,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等试点内容总结试点经验,对实施方案作出修订完善,为下一步全面推开做好准备。(三)全面实施阶段(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新时代乡村振兴政策集成“1+18”改革试点。重点围绕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统筹推进农村“三块地”制度改革、健全支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政策体系等重点改革事项,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由小农户为主体向以规模农户为主体的转变,加快后土地流转时代农业现代化。围绕打造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依托专业社会组织打造乡村治理新模式等事项,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加快乡村治理现代化。(四)总结推广阶段(2023年7月-12月)对全市开展试点工作的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做好迎接省级评估验收准备。五、预期效果(一)改革试验制度成果通过开展乡村振兴集成改革试验,预期形成15个具有可持续性、复制推广价值的制度成果。1.市土地流转风险防范管理办法2.市农业生产性服务标准和服务规程(地方标准)3.市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实施办法4.市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施办法5.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办法6.市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见7.市农村宅基地收储及有偿退出管理办法8.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管理办法9.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收储管理办法10.市农村闲置宅基地(房票)改革试点实施办法11.市乡村信用积分制实施指导意见12.市乡村信用建设实施办法13.市开展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建设实施办法14.市组团化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办法15.市关于专业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指导意见(二)改革试验对本地的影响1.土地流转更加规范有序,规模农户主体地位和作用更为凸显,农业生产经营实现由小农户为主体向以规模农户为主体的转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2.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深度融合,农业数字经济比重大幅提升,智慧农业服务覆盖全境,农业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不断升级。3.宅基地有偿退出稳健运行,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工商资本利用闲置宅基地开发高端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全域打造田园式乡村、花园式村庄。4.乡村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大大增强,村民自治实践深入开展,趟出农村集体经济组团化发展新路子。(三)对全省实施乡村振兴大局的作用1.构建后土地流转时代风险防范、推进支持规模农户的新型农业政策的集成改革经验,将为加快全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程,在保障粮食供给安全基础上保护农户合法权益、确保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提供有推广价值的试点经验。2.市在农村“三块地”制度集成改革实现成功突破后,将会有效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有效破解全省乡村振兴用地难题,助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局。明确专人负责,落实配套政策,压实主体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创新政策支持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先行先试、开拓创新,形成推动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的强大合力。相关市直部门、镇街要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结合实际制定行动计划,尽快形成适应政策集成改革发展要求的工作机制。落实正向激励、容错纠错等政策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员工二零二四年度保密协议涉及商业机密保护3篇
- 西藏藏医药大学《化学反应动力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养老院护理员长期聘用与福利待遇合同3篇
- 西北政法大学《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师范大学《数据挖掘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师范大学《生物质化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师范大学《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桥板施工方案
- 岩棉板内保温施工方案
- 专题07 首字母填空阅读C篇(原卷版)-2021-2022学年六年级英语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牛津上海版)
- GB/T 12706.1-2020额定电压1 kV(Um=1.2 kV)到35 kV(Um=40.5 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1部分:额定电压1 kV(Um=1.2 kV)和3 kV(Um=3.6 kV)电缆
- 企业标准编写模板
- 压力管道水压试验记录范文
- 山东电力积分商城系统建设方案v1.1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题卡
- 内陆渔政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环境材料学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全书整套课件幻灯片(最新)
-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表格
- T∕ZSQX 008-2020 建设工程全过程质量行为导则
- 业务员手册内容
- pH值的测定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