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废水处理与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方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0E/1E/wKhkGWdxHKOAW4EkAAKwpJIPWWM287.jpg)
![环保行业废水处理与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方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0E/1E/wKhkGWdxHKOAW4EkAAKwpJIPWWM2872.jpg)
![环保行业废水处理与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方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0E/1E/wKhkGWdxHKOAW4EkAAKwpJIPWWM2873.jpg)
![环保行业废水处理与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方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0E/1E/wKhkGWdxHKOAW4EkAAKwpJIPWWM2874.jpg)
![环保行业废水处理与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方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0E/1E/wKhkGWdxHKOAW4EkAAKwpJIPWWM28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行业废水处理与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方案TOC\o"1-2"\h\u21819第一章废水处理技术概述 2163481.1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2186191.2废水处理技术分类与选择原则 324141第二章物理处理技术 3117032.1格栅与筛网技术 3279172.2沉淀与澄清技术 4195832.3过滤与膜分离技术 49019第三章化学处理技术 560153.1中和与氧化还原技术 526153.1.1中和技术 5227103.1.2氧化还原技术 5311603.2混凝与絮凝技术 5122593.2.1混凝技术 5178573.2.2絮凝技术 538973.3吸附与离子交换技术 6135783.3.1吸附技术 647613.3.2离子交换技术 619413第四章生物处理技术 6116764.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657034.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6202154.3生物膜法处理技术 714017第五章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7194585.1脱氮除磷技术 7245275.2消毒与杀菌技术 7157175.3污泥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824221第六章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概述 8323106.1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9169226.2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分类与选择原则 9187076.2.1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分类 9195026.2.2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选择原则 92808第七章粉尘治理技术 1014607.1旋风除尘技术 104877.1.1技术原理 10212597.1.2技术特点 10116697.1.3技术应用 1057657.2滤袋除尘技术 1027467.2.1技术原理 1058867.2.2技术特点 1055637.2.3技术应用 11215907.3湿式除尘技术 11142757.3.1技术原理 111737.3.2技术特点 1165387.3.3技术应用 1119601第八章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 11290118.1吸收法治理技术 11259788.2吸附法治理技术 11199508.3催化转化法治理技术 1216712第九章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 12119719.1噪音控制技术 12262799.1.1噪音源识别与评估 12310219.1.2噪音控制措施 1285699.1.3噪音控制设备与应用 1375959.2振动控制技术 13193909.2.1振动源识别与评估 1350529.2.2振动控制措施 13221619.2.3振动控制设备与应用 13187739.3综合降噪技术 13236009.3.1噪音与振动协同控制 13192879.3.2降噪与环保技术融合 1328629.3.3智能化管理与维护 1422130第十章环保行业废水处理与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案例 143180410.1废水处理工程案例分析 141544010.1.1项目背景及目标 142026510.1.2废水处理技术方案 14999510.1.3工程实施与效果 14437010.2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案例分析 142180010.2.1项目背景及目标 141557210.2.2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方案 143141810.2.3工程实施与效果 152872910.3综合治理工程案例总结与展望 15第一章废水处理技术概述1.1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废水处理技术作为环保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古代。早期人类主要依赖自然水体自净能力处理废水,然而工业革命的到来,废水排放量剧增,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废水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初,我国废水处理技术主要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如沉淀、过滤、中和等。20世纪50年代,生物处理技术逐渐兴起,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科技的发展,废水处理技术不断创新,如膜生物反应器、高级氧化技术等。1.2废水处理技术分类与选择原则废水处理技术按照处理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沉淀、过滤、离心、絮凝等,通过物理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油脂等污染物。(2)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中和、氧化还原、离子交换、电解等,通过化学反应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3)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等,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4)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膜分离、高级氧化等,结合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废水。选择废水处理技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废水性质:针对不同类型的废水,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如含油废水应优先采用物理处理技术,而含有机物废水则更适合采用生物处理技术。(2)考虑处理效果:选择具有较高去除率的处理技术,保证废水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3)经济合理性:在满足处理效果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投资成本、运行成本等因素,选择经济合理的处理技术。(4)技术可行性:保证所选技术具备实际应用条件,如设备可靠性、操作简便性等。(5)环境友好性: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处理技术,如低能耗、低污染的工艺。通过以上原则,可合理选择废水处理技术,为我国环保事业贡献力量。第二章物理处理技术2.1格栅与筛网技术物理处理技术在环保行业废水处理与大气污染治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格栅与筛网技术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物理处理方法。该技术主要通过设置一定间隙的格栅或筛网,对废水中的较大悬浮物进行拦截和去除,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格栅技术通常用于预处理阶段,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格栅的间隙拦截废水中的悬浮物,如较大的颗粒、纤维、毛发等。格栅的间隙大小根据废水性质和处理要求进行选择,通常分为粗格栅、中格栅和细格栅。粗格栅主要用于拦截较大的悬浮物,中格栅和细格栅则用于拦截较小的悬浮物。格栅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维护方便,但缺点是处理效率相对较低,对细小悬浮物的去除效果较差。筛网技术是对格栅技术的补充和改进。筛网通常由金属丝、塑料丝或合成纤维等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废水通过筛网时,较小的悬浮物会被拦截在筛网表面,而较大的悬浮物则随水流通过筛网。筛网技术的优点是处理效率较高,对细小悬浮物的去除效果较好,但缺点是筛网容易堵塞,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2.2沉淀与澄清技术沉淀与澄清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主要通过利用重力作用使废水中的悬浮物下沉,从而实现水质净化。根据沉淀过程中悬浮物的性质和处理要求,沉淀与澄清技术可分为沉砂池、澄清池和斜板沉淀池等。沉砂池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无机悬浮物,如沙粒、石子等。废水进入沉砂池后,由于水流速度降低,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沉砂池的设计和运行参数需根据废水性质和处理要求进行优化,以保证处理效果。澄清池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悬浮物,如油脂、蛋白质等。澄清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悬浮物在池内的自然沉降和絮凝作用,形成絮体,然后通过池底的排泥设备将絮体排出。澄清池的设计和运行参数需根据废水性质和处理要求进行优化,以提高处理效果。斜板沉淀池是一种高效沉淀设备,其原理是在池内设置一定倾角的斜板,废水在斜板上流动时,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沿斜板滑落至池底。斜板沉淀池的优点是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但缺点是斜板容易堵塞,需要定期清洗。2.3过滤与膜分离技术过滤与膜分离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物理处理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具有一定孔径的过滤介质或膜材料,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等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水质净化。过滤技术主要包括快速过滤和慢速过滤。快速过滤通常采用石英砂、活性炭等过滤介质,废水通过过滤介质时,悬浮物被拦截在介质表面。快速过滤的优点是处理效率高,但缺点是过滤介质容易堵塞,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膜分离技术是利用膜材料的孔径特性,对废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等进行分离。根据膜材料的不同,膜分离技术可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微滤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较大悬浮物和微生物;超滤可去除较小的悬浮物和微生物;纳滤和反渗透则具有较高的分离精度,可用于去除废水中的离子、有机物等。膜分离技术的优点是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但缺点是能耗较高,膜材料易受污染,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第三章化学处理技术3.1中和与氧化还原技术3.1.1中和技术中和技术是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化学方法之一,主要针对废水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行处理。中和过程通常通过加入适量的碱性或酸性物质,使废水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从而达到中和目的。中和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3.1.2氧化还原技术氧化还原技术是利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氧化或还原反应,使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的一种处理方法。氧化还原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等,具有处理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3.2混凝与絮凝技术3.2.1混凝技术混凝技术是通过向废水中加入混凝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聚集成较大颗粒,便于后续处理的一种方法。混凝剂主要包括无机混凝剂、有机混凝剂和复合混凝剂等。混凝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成本较低等优点。3.2.2絮凝技术絮凝技术是在混凝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加入絮凝剂,使废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聚集成较大絮体,便于后续处理的一种方法。絮凝剂主要包括高分子絮凝剂、无机絮凝剂和复合絮凝剂等。絮凝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等特点。3.3吸附与离子交换技术3.3.1吸附技术吸附技术是利用吸附剂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一种方法。吸附剂主要包括活性炭、沸石、硅胶等。吸附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处理低浓度废水。3.3.2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技术是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或离子交换纤维,将废水中的离子污染物替换为树脂或纤维上的离子,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一种方法。离子交换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放射性物质等。第四章生物处理技术4.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以微生物代谢为基础的处理方法,主要应用于废水的有机物降解。该方法通过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微生物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从而实现废水净化。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法。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转化为微生物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的处理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活性污泥,它是由微生物、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的絮状体。活性污泥法具有处理效果好、适应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生物滤池法:生物滤池法是将废水通过含有生物膜的滤池,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的一种处理方法。生物滤池法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4.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具有能耗低、适应性强、负荷高等特点,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和厌氧滤池(AF)等。UASB工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等优点;AF工艺则具有处理效果好、适应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4.3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生物膜法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膜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的处理方法。生物膜是由微生物、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的层状结构,它能够有效地吸附和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生物膜法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法和生物滤池法等。接触氧化法是将废水与生物膜接触,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生物转盘法是将废水通过转盘上的生物膜,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生物滤池法是将废水通过含有生物膜的滤池,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适应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第五章废水深度处理技术5.1脱氮除磷技术脱氮除磷技术是废水深度处理的重要环节,旨在降低废水中氮、磷含量,以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当前,脱氮除磷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脱氮、化学脱氮、物理脱氮等方法。生物脱氮技术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氮气,从而实现脱氮效果。该方法主要包括硝化反硝化、硝酸盐还原、氨氧化等过程。生物脱氮技术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溶解氧浓度、泥龄、温度等参数,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化学脱氮技术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该方法主要包括氨氮吹脱、亚硝酸盐氧化、硝酸盐还原等过程。化学脱氮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效果稳定等优点,但药剂成本较高,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物理脱氮技术主要包括吸附、膜分离等方法。吸附法通过投加吸附剂,将废水中的氨氮、硝酸盐等物质去除。膜分离法则利用膜材料的选择透过性,实现氨氮与其他组分的分离。5.2消毒与杀菌技术消毒与杀菌技术是废水深度处理的关键环节,旨在消除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障废水排放安全。当前,消毒与杀菌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消毒、物理消毒、生物消毒等方法。化学消毒技术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如氯、臭氧等,对废水中的微生物进行杀灭。该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明显,但可能产生消毒副产物,影响环境质量。物理消毒技术主要包括紫外线消毒、高温消毒等。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的辐射作用,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从而达到杀菌效果。高温消毒则通过加热废水,使微生物失去活性。物理消毒技术具有无二次污染、效果稳定等优点,但设备投资较大。生物消毒技术是通过投加生物制剂,如噬菌体、益生菌等,对废水中的微生物进行抑制和杀灭。该方法具有环保、安全等优点,但效果受微生物种类、水质条件等因素影响。5.3污泥处理与资源化技术污泥处理与资源化技术是废水深度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资源化。当前,污泥处理与资源化技术主要包括污泥浓缩、污泥消化、污泥堆肥等方法。污泥浓缩技术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降低污泥含水率,为后续处理提供便利。该方法主要包括重力浓缩、离心浓缩、带式浓缩等。污泥浓缩技术可降低污泥体积,减少后续处理负荷。污泥消化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污泥中的有机物,产生沼气、生物肥料等资源。该方法包括好氧消化、厌氧消化等。污泥消化技术可减少污泥体积,同时实现资源化利用。污泥堆肥技术是将污泥与农作物秸秆、树叶等有机废物混合,通过微生物作用转化为有机肥料。该方法具有环保、成本低等优点,但需要注意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恶臭、臭气等问题。污泥还可以通过焚烧、热解、气化等方法进行资源化利用。焚烧法是将污泥进行高温焚烧,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或供暖。热解法是将污泥在缺氧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生油、气等资源。气化法是将污泥转化为合成气,用于燃料或化工原料。这些方法均可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但投资成本和技术要求较高。第六章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概述6.1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备受关注。以下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1)技术集成创新未来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将更加注重集成创新,将多种治理技术相结合,提高治理效果。例如,将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技术集成,实现多种污染物的同时去除。(2)高效低耗能源消耗和环境压力的增大,高效低耗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将成为发展趋势。这要求治理技术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和较低的能耗、物耗。(3)智能化与信息化智能化与信息化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控制系统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污染源自动监测、智能控制和优化管理。(4)绿色环保绿色环保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发展的核心要求。未来治理技术将更加注重环保材料的使用,减少二次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6.2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分类与选择原则6.2.1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分类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根据污染物类型和治理原理可分为以下几类:(1)烟气脱硫技术:包括湿式脱硫、干式脱硫和半干式脱硫等。(2)烟气脱硝技术: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和活性炭吸附等。(3)除尘技术:包括袋式除尘、静电除尘和湿式除尘等。(4)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包括活性炭吸附、光催化氧化、生物滤池等。6.2.2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选择原则在选择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根据污染物类型和排放特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技术。(2)高效性:选择去除效率高、运行稳定的治理技术。(3)经济性:在满足治理效果的前提下,考虑投资和运行成本。(4)安全性:保证治理过程安全可靠,防止发生。(5)环保性:减少二次污染,符合绿色环保要求。(6)可操作性:治理技术应易于操作和维护,便于运行管理。通过以上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第七章粉尘治理技术7.1旋风除尘技术7.1.1技术原理旋风除尘技术是一种利用离心力实现粉尘分离的物理方法。当含尘气体进入旋风除尘器时,在器内产生旋转运动,使得粉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器壁运动,并沿壁面滑落至灰斗中,从而实现气体与粉尘的分离。7.1.2技术特点(1)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2)操作维护方便,运行稳定;(3)除尘效率较高,可达90%以上;(4)对气体温度要求较低,适应性强。7.1.3技术应用旋风除尘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废气处理,尤其适用于高温、高湿、粘性较大的粉尘治理。7.2滤袋除尘技术7.2.1技术原理滤袋除尘技术是通过滤袋将含尘气体中的粉尘过滤分离的一种方法。当含尘气体通过滤袋时,粉尘被滤袋捕捉,净化后的气体从滤袋出口排出。7.2.2技术特点(1)除尘效率高,可达99%以上;(2)对气体温度要求较低,适应性强;(3)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4)操作维护方便,更换滤袋简便。7.2.3技术应用滤袋除尘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建材、食品等行业的废气处理,尤其适用于低温、低湿、粘性较小的粉尘治理。7.3湿式除尘技术7.3.1技术原理湿式除尘技术是通过水或其他液体与含尘气体混合,利用液滴与粉尘的惯性碰撞、拦截等作用,将粉尘从气体中分离的一种方法。7.3.2技术特点(1)除尘效率高,可达90%以上;(2)结构简单,操作方便;(3)能同时去除气体中的有害物质;(4)对气体温度要求较低,适应性强。7.3.3技术应用湿式除尘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建材、冶金等行业的废气处理,尤其适用于高温、高湿、粘性较大的粉尘治理。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工况选择合适的湿式除尘设备,如喷淋塔、湿式电除尘器等。第八章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8.1吸收法治理技术吸收法治理技术是利用液体吸收剂对气态污染物进行吸收处理的一种方法。根据吸收剂的不同,可分为水性吸收剂和油性吸收剂两种。水性吸收剂主要包括水、碱性溶液、酸性溶液等,适用于吸收易溶于水的气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油性吸收剂主要包括活性炭、硅藻土等,适用于吸收难溶于水的气态污染物,如苯、甲苯等。吸收法治理技术的核心在于选择合适的吸收剂和确定适宜的操作条件。在吸收过程中,气态污染物与吸收剂接触,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实现传质过程,从而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吸收法具有操作简便、投资较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存在吸收剂消耗量大、处理效率相对较低等不足。8.2吸附法治理技术吸附法治理技术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对气态污染物进行吸附处理的一种方法。根据吸附剂的不同,可分为活性炭吸附、分子筛吸附、沸石吸附等。活性炭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功能,适用于吸附有机物、恶臭物质等;分子筛吸附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适用于吸附水分、二氧化碳等;沸石吸附剂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适用于吸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吸附法治理技术的关键是吸附剂的选择和吸附条件的优化。在吸附过程中,气态污染物与吸附剂接触,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实现传质过程,从而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吸附法具有操作简便、投资较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存在吸附剂消耗量大、处理效率相对较低等不足。8.3催化转化法治理技术催化转化法治理技术是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气态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根据催化反应类型,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分解反应等。催化转化法适用于处理含有多种气态污染物的复杂气体,如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催化转化法的核心在于催化剂的选择和催化条件的优化。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气态污染物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无害或低害物质,从而实现气体净化。催化转化法具有处理效率高、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等优点,但存在催化剂活性降低、投资成本较高等问题。目前催化转化法在气态污染物治理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催化氧化技术等。但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气态污染物,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具有高活性、低成本的催化剂,以提高催化转化法的应用范围和效果。第九章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9.1噪音控制技术9.1.1噪音源识别与评估噪音控制技术的首要任务是识别和评估噪音源。通过对废水处理与大气污染治理设施产生的噪音进行监测和分析,确定主要噪音源,为后续控制措施提供依据。9.1.2噪音控制措施(1)声源控制:对产生噪音的设备进行隔音、减震和降噪处理,降低噪音产生的强度。(2)传播途径控制:对噪音传播途径进行阻断、吸收和衰减,减少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受体保护:对受噪音影响的敏感区域进行隔音、吸音和减震处理,降低噪音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9.1.3噪音控制设备与应用(1)隔音罩:用于封闭噪音源,减少噪音传播。(2)隔音墙:用于阻断噪音传播途径,降低噪音影响。(3)吸音材料:用于吸收噪音,降低噪音强度。9.2振动控制技术9.2.1振动源识别与评估振动控制技术的核心是对振动源进行识别和评估。通过对废水处理与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振动进行监测和分析,确定主要振动源,为后续控制措施提供依据。9.2.2振动控制措施(1)隔振减震:通过设置隔振器和减震器,降低振动传递到基础和相邻设备上的幅度。(2)调整设备安装位置:合理调整设备安装位置,降低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加强设备维护:定期检查设备,保证设备运行稳定,减少振动产生。9.2.3振动控制设备与应用(1)隔振器:用于降低振动传递到基础和相邻设备上的幅度。(2)减震器:用于吸收振动能量,降低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振动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设备振动情况,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9.3综合降噪技术9.3.1噪音与振动协同控制在废水处理与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噪音与振动往往相互影响。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新材料研发股东入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个人抵押权抵押权证合同
- 2025年度资料员劳动合同模板:跨境电商数据支持
- 二零二五年度用工协议与劳动合同在劳动关系解除时的补偿规定
- 2025年中国串联式智能放电容量检测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夹板木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风机盘管用送风电动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全自动智能语音装订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双缸液压热熔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喷绣桌布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分享
- 养殖场兽医服务合同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HR六大板块+三支柱体系
- 慢性病患者门诊身份管理方案
- 2025年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讲义(新高考)第2部分语法第23讲状语从句(练习)(学生版+解析)
- 连铸工职业技能大赛考试题库-上(单选、多选题)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新高考Ⅱ)含答案
- 十七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
- 爆花(2023年陕西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自主签到培训课件-早安!幼儿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