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7:练习卷《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_第1页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7:练习卷《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_第2页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7:练习卷《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_第3页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7:练习卷《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_第4页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7:练习卷《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7:练习卷《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学生版综合检测卷(中考真题+最新模拟)(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5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1.(2023•潍坊)“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帮助皇帝处理文件)。”这反映了明朝()A.中央机构完善 B.皇权空前强化C.文学日趋繁荣 D.文臣地位提高2.(2023•雅安)如图所示制度的突出特点是()A.宰相权力遭到削弱 B.皇权受到制约C.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D.分割地方权力3.(2023•深圳)朱元璋认为明朝的刑法难以达到明刑弼教的目的,又制定《大诰》。《大诰》拟罪唯朱元璋一人,官员拟罪须以《大诰》为依据,降一级。此措施体现了()A.追求法律平等 B.加强思想禁锢C.维护官员利益 D.强化君主专制4.(2023•济南)“1561年4月的一天,倭寇即将袭击台州。突然,一杆‘戚’字旗树起。随即,一声号令‘布好鸳鸯阵!’直打得倭寇四处逃窜。”《中华军事五千年》这段材料,描述的是()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三元里人民抗英5.(2023•甘孜州)“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到南洋(今东南亚地区)去的人日益增多,把中国进步的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南洋各地……”。这一记述表明,郑和下西洋()A.有利于南洋开发 B.巩固了边疆海防 C.造成了人口问题 D.拓展了明朝疆域6.(2023•台州)台州乱弹《戚继光》自演出以来,深受观众喜爱,有关戚继光介绍正确的是()A.收复台湾,巩固东南海防 B.抵抗元军进攻,被俘就义 C.取得郾城大捷,是抗金英雄 D.率军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倭患7.(2023•攀枝花)明代长城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有屯田区进行生产,在附近的多民族聚居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这体现长城()A.功能具有多样性 B.旨在抵御外来侵略 C.象征着皇权至上 D.技术先进质量优异8.(2023•江西)日本学者薮内清指出:“在一部书中讨论了中国技术的几乎所有部门,没有任何其他著作可与其相比。不但它在中国是唯一无二的,就是在17世纪以前也没有任何可与之相比的欧洲著作。”材料评述的是()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9.(2023•海南)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主要讲述明朝的灭亡及其原因,以供后人借鉴。此文主要是纪念()A.戚继光抗倭 B.努尔哈赤建立后金C.李自成起义 D.清军入关10.(2023•无锡)康雍乾时期,清朝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现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康熙帝在保卫东北边疆方面的重大举措是()A.平定准噶尔叛乱 B.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C.设置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1.(2023•自贡)对联蕴含历史信息。如图对联称赞了一位打败占据台湾38年西方侵略者的民族英雄,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开台圣王”指()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12.(2023•锦州)从元至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下面的示意图展示的是这一时期,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____处应是()A.西域都护 B.澎湖巡检司 C.伊犁将军 D.驻藏大臣13.(2023•营口)在中国古代史上,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下面卡片内容,判断这是清朝对哪一地区采取的治理措施()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A.台湾 B.西藏 C.新疆 D.东北14.(2023•海南)《耕织图》于南宋问世,经明清两朝帝王不断修订,至清末700余年间,各种版本层出不穷,这种现象反映了()A.南宋《耕织图》广受欢迎 B.明清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C.明清时期绘画风格有变化 D.清代《耕织图》版本很多15.(2023•青岛)清代前期,清政府采取了鼓励垦荒的政策,增加了大量耕地,大面积推广各种高产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等。这对人口数量的变化带来深刻的影响。以下四幅图能够基本反映康熙三十九年到乾隆五十九年(1700﹣1794年)人口数量变化情况的是()A.B. C. D.16.(2023•潍坊)明清时期江南一带戏曲兴盛,许多人刊刻剧作“以娱民众”。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A.封建制度衰落 B.海外贸易繁荣C.商品经济发展 D.印刷技术提高17.(2023•青岛)表格归纳法有利于总结规律,得出结论。通过下表的归纳,能得出的结论是()朝代措施秦朝设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彼此制约,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B.丞相权力不断加强 C.中枢机构办事效率不断下降 D.皇帝权力不断加强18.(2023•常州)雍正、乾隆年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下面摘录的诗句有可能被清朝统治者认为“大逆不道”的是()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 C.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D.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19.(2023•济南)“清朝前期,中国采取了逆时代大潮的国策,完全堵塞了可能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文中的“国策”是()A.休养生息政策 B.开明民族政策C.重文轻武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20.(2023•宜昌)清朝时期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文学名著《红楼梦》创作面世广泛传播;戏曲艺术推除出新,国粹京剧逐渐形成并流传四方。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背景是()A.推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与市民文化的繁荣C.设立军机处与君主专制的强化 D.颁布禁海令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二、材料题(共4小题,满分30分)21.(6分)(2023•自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近年来学术界将这现象称为“大航海时代”。——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依据金九鹏《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等绘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大航海时代”,试拟一主题,并加以说明。(选取两个及以上信息,中外关联,主题明确,表达成文,言之有理)22.(7分)(2023•恩施州)【古代科技文化与对外交流】活动一寻文化自信之根材料一我们读中国,沿着甲骨文沧桑的纹理,驾驭历史的长车,纵横阡陌……我们读中国,聆听悠长的青铜编钟,与孔子、孟子种几棵青柳,促膝长谈;我们读中国,纵观岁月的风起云涌,与李白、杜甫隔几株老梅,论潮涨潮落……我们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唐诗里,读感恩的中国;我们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宋词里,读思念的中国。——摘自现代诗歌《读中国》(1)阅读材料一,从中找出中国古代彰显文化自信的历史信息。活动二探和平交流之路材料二信息卡1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信息卡2郑和下西洋“和平友好、彼此尊重”的和谐理念、“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的合作理念、“重视海洋、经略海洋”的海洋理念,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供了重要基础。——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2)根据材料二信息卡1,指出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阅读信息卡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是如何体现“和平友好、彼此尊重”“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理念的?活动三展影响世界之力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请你选择材料三中任意一项发明,说说该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活动四:显超越自我之智(4)通过对以上三项活动的探究,你有什么认识?23.(9分)(2023•株洲)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史》材料三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渐趋稳定。……清朝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以及盟旗制度、册封制度、驻藏大臣等措施,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增强了各族人民的政治认同,进一步夯实了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基础。——人民出版社《民族大团结》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根据两幅图片分析唐朝民族交往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在元朝得到发展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24.(8分)(2023•台州)中外交流对促进人类文明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出现了一大批为中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和事迹,促进了唐朝的繁荣。时间唐太宗时期唐玄宗时期人物玄奘鉴真事件A鉴真东渡国家天竺B共同贡献C材料二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于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中国沿着自然经济道路缓慢前行,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道路上狂奔,直至爆发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卷入世界。——摘编自《中国历史》(1)写出材料一表格中A、B、C处的内容。(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严重后果。(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7:练习卷《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教师版综合检测卷(中考真题+最新模拟)(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5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1.(2023•潍坊)“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帮助皇帝处理文件)。”这反映了明朝()A.中央机构完善 B.皇权空前强化C.文学日趋繁荣 D.文臣地位提高【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朝皇权强化。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建立了内阁制度,阁权强大时负责票拟奏章,但内阁始终只是皇帝的内侍顾问机构,不是法定的国家机构,阁臣的升降,职权的大小都由皇帝决定,内阁制度的建立使皇权进一步强化,B是正确的选项;题目内容没有体现中央机构完善、文学日趋繁荣、文臣地位提高,排除ACD。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明朝皇权强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2.(2023•雅安)如图所示制度的突出特点是()A.宰相权力遭到削弱 B.皇权受到制约 C.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D.分割地方权力【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明朝官制。为强化皇权,明太祖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排除AB;明太祖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体现的是分权;在地方,明太祖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体现的是制衡。故C符合题意;分割地方权力仅仅是明朝官制的部分内容,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所示制度的突出特点是权力的分散与制衡。3.(2023•深圳)朱元璋认为明朝的刑法难以达到明刑弼教的目的,又制定《大诰》。《大诰》拟罪唯朱元璋一人,官员拟罪须以《大诰》为依据,降一级。此措施体现了()A.追求法律平等 B.加强思想禁锢C.维护官员利益 D.强化君主专制【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解答】根据“朱元璋认为明朝的刑法难以达到明刑弼教的目的,又制定《大诰》。《大诰》拟罪唯朱元璋一人,官员拟罪须以《大诰》为依据……”可知,材料体现了给官员拟罪的权力全部集中到皇帝手中,属于明太祖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故D符合题意;追求法律平等、加强思想禁锢和维护官员利益,不是题干材料表达的内容与主旨,排除ABC。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4.(2023•济南)“1561年4月的一天,倭寇即将袭击台州。突然,一杆‘戚’字旗树起。随即,一声号令‘布好鸳鸯阵!’直打得倭寇四处逃窜。”《中华军事五千年》这段材料,描述的是()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三元里人民抗英【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戚继光抗倭,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题干关键信息“1561年、倭寇、台州、‘戚’字旗‘鸳鸯阵’”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明朝的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故A符合题意;郑成功收复台湾是1662年;雅克萨之战是1685、1686年,排除C;三元里人民抗英发生在1841年,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戚继光抗倭。5.(2023•甘孜州)“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到南洋(今东南亚地区)去的人日益增多,把中国进步的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南洋各地……”。这一记述表明,郑和下西洋()A.有利于南洋开发 B.巩固了边疆海防 C.造成了人口问题 D.拓展了明朝疆域【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答】A.根据材料“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到南洋(今东南亚地区)去的人日益增多,把中国进步的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南洋各地……”可知,郑和下西洋对南洋的开发起了巨大作用,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往,故A正确。B.郑和下西洋与边疆海防无关,排除B。C.郑和下西洋与人口问题无关,排除C。D.郑和下西洋并未拓展明朝的疆域,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6.(2023•台州)台州乱弹《戚继光》自演出以来,深受观众喜爱,有关戚继光介绍正确的是()A.收复台湾,巩固东南海防 B.抵抗元军进攻,被俘就义 C.取得郾城大捷,是抗金英雄 D.率军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倭患【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戚继光抗倭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故D符合题意;收复台湾,巩固东南海防的是郑成功,排除A;抵抗元军进攻,被俘就义的是文天祥,排除B;取得郾城大捷的抗金英雄是岳飞,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戚继光抗倭相关史实。7.(2023•攀枝花)明代长城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有屯田区进行生产,在附近的多民族聚居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这体现长城()A.功能具有多样性 B.旨在抵御外来侵略 C.象征着皇权至上 D.技术先进质量优异【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明长城,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明代长城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有屯田区进行生产,在附近的多民族聚居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可知,这说明明长城既有军事防御功能,又兼顾农业和贸易,反映长城功能具有多样性。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长城功能具有多样性,不是强调长城旨在抵御外来侵略,排除B;题干材料体现长城功能具有多样性,不能体现长城象征着皇权至上、技术先进质量优异,排除C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明长城,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体现长城功能具有多样性。8.(2023•江西)日本学者薮内清指出:“在一部书中讨论了中国技术的几乎所有部门,没有任何其他著作可与其相比。不但它在中国是唯一无二的,就是在17世纪以前也没有任何可与之相比的欧洲著作。”材料评述的是()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朝的科技著作等知识,重点掌握宋应星与《天工开物》。【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根据题干信息“在一部书中讨论了中国技术的几乎所有部门”“就是在17世纪以前也没有任何可与之相比的欧洲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题干材料评述的是就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故C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题意不符,排除A;《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所著,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不符合题意,排除B;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学巨著,与题意不符,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应星与《天工开物》。9.(2023•海南)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主要讲述明朝的灭亡及其原因,以供后人借鉴。此文主要是纪念()A.戚继光抗倭 B.努尔哈赤建立后金C.李自成起义 D.清军入关【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朝的灭亡与李自成农民起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主要是纪念李自成起义;李自成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统治,故C符合题意;戚继光抗倭反映的是明朝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史实,与明朝灭亡无关,排除A;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这一女真族政权,与明朝灭亡不符,排除B;清军入关时明朝已经灭亡,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的灭亡与李自成农民起义等知识。10.(2023•无锡)康雍乾时期,清朝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现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康熙帝在保卫东北边疆方面的重大举措是()A.平定准噶尔叛乱 B.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C.设置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重点掌握雅克萨之战的史实。【解答】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他们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甚至像野兽一样吃人肉。为了保卫祖国疆土。1685年、1686年,康熙帝亲自率领清军,在东北雅克萨两次大败沙俄侵略者。康熙帝夺回雅克萨,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被击毙,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康熙时,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越过天山攻占回部,并向东进攻,占领了青海、蒙古的许多地区。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了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排除A项;1727年,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排除C项;乾隆帝时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2023•自贡)对联蕴含历史信息。如图对联称赞了一位打败占据台湾38年西方侵略者的民族英雄,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开台圣王”指()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答】A.明代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地区组织军民沉重的打击了倭寇,排除A。B.根据题干“打败占据台湾38年西方侵略者的民族英雄,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及所学可知,叙述的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历史信息,故B正确。C.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运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排除C。D.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壮烈牺牲,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12.(2023•锦州)从元至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下面的示意图展示的是这一时期,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____处应是()A.西域都护 B.澎湖巡检司 C.伊犁将军 D.驻藏大臣【答案】D【分析】本题中国古代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排除A项;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排除B项;伊犁将军是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后设立的新疆地区名义上的最高军政长官,排除C项;根据题干示意图“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设置宣政院,顺治时期册封“达赖喇嘛”和清康熙时期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可知,该地区为西藏地区,清朝雍正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管辖,设置了“驻藏大臣”,参与西藏日常管理,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13.(2023•营口)在中国古代史上,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下面卡片内容,判断这是清朝对哪一地区采取的治理措施()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A.台湾 B.西藏 C.新疆 D.东北【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时期对西藏地区采取的治理措施,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653年,顺治皇帝赐予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章程明确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清朝的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据题干卡片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卡片内容是清朝对西藏地区采取的治理措施,C项正确;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清朝前期,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排除A项;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排除C项;西藏位于我国西部地区,不是东北地区,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图片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相关史实。14.(2023•海南)《耕织图》于南宋问世,经明清两朝帝王不断修订,至清末700余年间,各种版本层出不穷,这种现象反映了()A.南宋《耕织图》广受欢迎 B.明清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C.明清时期绘画风格有变化 D.清代《耕织图》版本很多【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重点掌握农业生产的发展。【解答】根据题干可知,问世于南宋的《耕织图》,明清两朝帝王不断修订,至清末各种版本层出不穷,这充分说明了明清时期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南宋《耕织图》广受欢迎的结论题干材料无法得出,排除A;题干没有涉及绘画风格有变化,排除C;题干说明《耕织图》版本很多,但无法得出干清代《耕织图》版本很多的结论,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15.(2023•青岛)清代前期,清政府采取了鼓励垦荒的政策,增加了大量耕地,大面积推广各种高产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等。这对人口数量的变化带来深刻的影响。以下四幅图能够基本反映康熙三十九年到乾隆五十九年(1700﹣1794年)人口数量变化情况的是()A. B. C. D.【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故A符合题意;从康熙三十九年到乾隆五十九年(1700﹣1794年),清朝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没有出现人口下降的情况,排除BC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康熙三十九年到乾隆五十九年(1700﹣1794年),清朝人口数量持续增长。16.(2023•潍坊)明清时期江南一带戏曲兴盛,许多人刊刻剧作“以娱民众”。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A.封建制度衰落 B.海外贸易繁荣C.商品经济发展 D.印刷技术提高【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明清的艺术成就,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世俗化气息浓厚,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明清时期江南一带戏曲兴盛,这与封建制度的衰落、海外贸易的繁荣、印刷技术的提高,均无直接联系,排除AB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明清的艺术成就,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17.(2023•青岛)表格归纳法有利于总结规律,得出结论。通过下表的归纳,能得出的结论是()朝代措施秦朝设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彼此制约,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B.丞相权力不断加强 C.中枢机构办事效率不断下降 D.皇帝权力不断加强【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历代王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秦朝”“设中央政权机构……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唐朝”“……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可知,这说明历代王朝不断强化君权,即皇帝权力不断加强。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官制的变化,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无关,排除A;题干材料反映皇帝权力不断加强,不是丞相权力不断加强、中枢机构办事效率不断下降,排除B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历代王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皇帝权力不断加强。18.(2023•常州)雍正、乾隆年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下面摘录的诗句有可能被清朝统治者认为“大逆不道”的是()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 C.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D.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清朝的文字狱。文字狱巩固了王朝的统治,加强了统治者对百姓的思想控制,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解答】清朝前期,为加强君主专制,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制造了大批冤狱,人称“文字狱”。分析选项可知,“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是清朝徐述夔的作品,清廷认为“壶儿”即“胡儿”的谐音,“搁半边”指推翻清朝,所以被清朝统治者认为“大逆不道”,文字狱严重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B是正确的选项;A体现了开元盛世,排除;C是唐朝朝诗人王建的作品,排除;D出自唐诗人元稹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法曲》,排除。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清朝的文字狱,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19.(2023•济南)“清朝前期,中国采取了逆时代大潮的国策,完全堵塞了可能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文中的“国策”是()A.休养生息政策 B.开明民族政策C.重文轻武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闭关锁国政策。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由材料“清朝前期,中国采取了逆时代大潮的国策,完全堵塞了可能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可知指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经商活动,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D是正确的选项;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通过宽刑薄赋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排除A;唐朝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因地制宜处理民族关系,排除B;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重视文臣,压制武职,排除C。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闭关锁国政策,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答案。20.(2023•宜昌)清朝时期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文学名著《红楼梦》创作面世广泛传播;戏曲艺术推除出新,国粹京剧逐渐形成并流传四方。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背景是()A.推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与市民文化的繁荣C.设立军机处与君主专制的强化 D.颁布禁海令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清朝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解答】A.“推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强化”属于统治者强化思想控制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A。B.据材料“清朝时期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文学名著《红楼梦》创作面世广泛传播;戏曲艺术推除出新,国粹京剧逐渐形成并流传四方。”及所学可知,清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市民阶层,从而产生了迎合市民阶层需要的文学艺术作品,故B正确。C.“设立军机处与君主专制的强化”属于政治领域的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C。D.“颁布禁海令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属于对外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理解清朝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原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二、材料题(共4小题,满分30分)21.(6分)(2023•自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近年来学术界将这现象称为“大航海时代”。——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依据金九鹏《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等绘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大航海时代”,试拟一主题,并加以说明。(选取两个及以上信息,中外关联,主题明确,表达成文,言之有理)【答案】观点:大航海时代推动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阐述: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地理大发现对全世界,尤其是欧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它让地中海沿岸的经济活动进入了数千年来最活跃的时期。由此可见,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发起的大规模航海活动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答】根据材料“大航海时代”“中国、郑和”“西方、哥伦布、美洲的发现、麦哲伦”“走向会合的世界”可得出观点:大航海时代推动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地理大发现对全世界,尤其是欧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它让地中海沿岸的经济活动进入了数千年来最活跃的时期。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总结升华。【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22.(7分)(2023•恩施州)【古代科技文化与对外交流】活动一寻文化自信之根材料一我们读中国,沿着甲骨文沧桑的纹理,驾驭历史的长车,纵横阡陌……我们读中国,聆听悠长的青铜编钟,与孔子、孟子种几棵青柳,促膝长谈;我们读中国,纵观岁月的风起云涌,与李白、杜甫隔几株老梅,论潮涨潮落……我们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唐诗里,读感恩的中国;我们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宋词里,读思念的中国。——摘自现代诗歌《读中国》(1)阅读材料一,从中找出中国古代彰显文化自信的历史信息。活动二探和平交流之路材料二信息卡1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信息卡2郑和下西洋“和平友好、彼此尊重”的和谐理念、“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的合作理念、“重视海洋、经略海洋”的海洋理念,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供了重要基础。——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2)根据材料二信息卡1,指出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阅读信息卡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是如何体现“和平友好、彼此尊重”“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理念的?活动三展影响世界之力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请你选择材料三中任意一项发明,说说该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活动四:显超越自我之智(4)通过对以上三项活动的探究,你有什么认识?【答案】(1)信息:有古老的文字甲骨文;青铜器工艺高超;唐诗繁荣。(2)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如何体现:船队用中国的瓷器、丝绸等物与各国进行交易,购买各国特产。郑和出访后,各国纷纷向中国派遣使臣和商队。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国王,甚至亲自来中国进行访问等。(3)贡献: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火药用于军事上,改变了作战方式,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4)认识:要增强文化自信;对外实行和平交往,增强与他国的合作;要坚持科技创新等。【分析】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彰显文化自信的史实、丝绸之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信息:根据材料一“我们读中国,沿着甲骨文沧桑的纹理,驾驭历史的长车,纵横阡陌”可归纳出有古老的文字甲骨文;根据“我们读中国,聆听悠长的青铜编钟,与孔子、孟子种几棵青柳,促膝长谈”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青铜器工艺高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我们读中国,纵观岁月的风起云涌,与李白、杜甫隔几株老梅,论潮涨潮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白、杜甫是唐朝诗人,唐朝时期诗歌繁荣。(2)作用:根据材料二“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如何体现:明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郑和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船队用中国的瓷器、丝绸等物与各国进行交易,购买各国特产。郑和出访后,各国纷纷向中国派遣使臣和商队。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国王,甚至亲自来中国进行访问等体现了“和平友好、彼此尊重”“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理念的。(3)贡献:根据“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本题可任选一项发明作答,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火药用于军事上,改变了作战方式,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4)认识:开放题,根据“寻文化自信之根”的内容可得出要增强文化自信;根据材料反映的丝绸之路的开辟与郑和下西洋可归纳出要对外实行和平交往,增强与他国的合作;根据材料反映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发明对世界的影响可归纳出要坚持科技创新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综合能力,理解与识记中国古代彰显文化自信的史实、丝绸之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23.(9分)(2023•株洲)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史》材料三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渐趋稳定。……清朝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以及盟旗制度、册封制度、驻藏大臣等措施,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增强了各族人民的政治认同,进一步夯实了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基础。——人民出版社《民族大团结》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根据两幅图片分析唐朝民族交往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在元朝得到发展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答案】(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特点:民族友好往来;民族关系和睦;民族交融等(双向交流、双向学习、兼容并包、平等团结、和平交往等)。(2)原因:元朝完成了国家统一(天下为一),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幅员之广)。(3)史实:顺治帝册封达赖;康熙帝册封班禅;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在西藏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建立金瓶掣签制度;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左宗棠收复新疆;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在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康熙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等。(4)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优势,使中华民族成为具有强大包容性、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伟大民族等。【分析】本题考查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元朝统一的相关内容,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由此可见,图1反映了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两幅图片反映了唐朝民族交往的特点是民族友好往来;民族关系和睦;民族交融等(双向交流、双向学习、兼容并包、平等团结、和平交往等)。(2)根据材料“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及所学可知,元朝完成了国家统一(天下为一),元朝的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