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5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学问点一、五四运动1.(2024·北京文综·18)20世纪一二十年头,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答案】B【解析】创办《新青年》的是陈独秀,中共“一大”召开时陈独秀因在广州工作没能出席会议,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是李达和李汉俊,故A项错误;由于对党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陈独秀被缺席选举为书记,故B项正确;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故C项错误;周恩来指挥了南昌起义,故D项错误。2.(2013·山东文综·1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志向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起先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抓住关键词时间1923年,人物陈独秀,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向俄国人学习,走俄国人的道路,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体现其新。故选B;武装革命以往都有无法体现革命新方向,解除A.民族革命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已经提出了,也无法体现革命之新方向,解除C,国民革命尚未起先,解除D.3.(2012·福建文综卷·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学问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提倡()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答案】D【解析】留意题干五四运动时,不是指的五四运动,是一个也许念,这个场学问最光荣的运动是指新文化运动,打倒偶像要求民主,不要个人崇拜,启蒙要科学,不迷信,具有志向思索推断的精神。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4.(2024·北京文综·18)20世纪一二十年头,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答案】B【解析】创办《新青年》的是陈独秀,中共“一大”召开时陈独秀因在广州工作没能出席会议,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是李达和李汉俊,故A项错误;由于对党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陈独秀被缺席选举为书记,故B项正确;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故C项错误;周恩来指挥了南昌起义,故D项错误。学问点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学问点二、中国共产党成立5.(2024.4·浙江高考·10)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A.北京B.南京C.上海D.武汉【答案】C【解析】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1921年的上海,故A、B、D项都不符合史实,故C项正确。6.(2024·上海单科·26)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今“中国革命的面貌面貌一新”的重要事务是()A.辛亥革命成功B.五四运动爆发C.中国共产党诞生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成果最终被袁世凯篡夺,没有变更中国革命的面貌,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爆发标记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但还缺少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故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诞生标记着无产阶级政党起先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面貌面貌一新”,故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革命已经取得成功,故D项错误。7.(2024·江苏单科·9)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组织的分布状况。它们的历史作用是()A.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化发展D.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答案】B【解析】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1905年,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但图中未涉及檀香山,与“20世纪初期”也不尽相符,故A项错误;图中带★处与共产主义小组的分布一样,以此为组织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故B项正确;1915年,陈独秀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而1919年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起先指导中同革命,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时间依次不对,故C项错误;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确定,1924年召开有共产党员参与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标记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国民革命运动高潮快速到来,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早期组织,时序不对,故D项错误。8.(2012·全国课标卷·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挚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A.俄国革命道路必需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实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定选择D.改良照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答案】C【解析】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入手,联系相关重要历史事务,知道“俄国式的革命”是指俄国十月革命,由题干中的“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可知,中国民主革命必需采纳暴力革命的方式,C项正确;从时间信息上看,AB项与题干的历史阶段特征不符,解除,D项的改革主见与题干观点相背,解除。学问点三、国民大革命9.(2024江苏卷·9)下图为《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革命火种》。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射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犹如紧握的拳头。该封面内容()A.表明马克思主义起先传播 B.寓意着工农大众团结起来C.明确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 D.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答案】B【解析】《劳动音》创刊于“1920年11月7日”,此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锤子、铁镐、齿轮代表工人阶级,禾苗、稻穗象征着农夫阶级,火炬、拳头意在激励工农大众要团结起来同发动统治者进行斗争,故选择B项;1898年,在上海出版的《泰国民法志》最早向中国人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解除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解除C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记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解除D项。10.(2024浙江卷·12)《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在评价1922-1923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时指出:“一方面,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就无法在毫无民主权利的条件下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派。”这说明()。A.工农群众革命主动性快速增长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D.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答案】B【解析】1922-1923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的评价中既确定了工人阶级的组织性和革命性,同时指出工人阶级假如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不行能战胜反动派,这一评价意味着中国的工人阶级必需找到同盟军,这是其推翻反动派的必要条件,即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B正确;题干只提到了工人阶级,并未提到农夫,解除A;1922年至1923年,无产阶级面对的主要敌人是北洋军阀,当时中日民族冲突尚未成为主要冲突,解除C;1919年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解除D。11.(2024·江苏高考·9)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其次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答案】A【解析】陈独秀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同革命,并建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扬马克思主义,与材料中“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相符,故A项正确;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与材料中“1920年5月”不符,故B项错误;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建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与材料中“1920年5月”不符,故C项错误;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详细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材料中“1920年5月”不符,故D项错误。12.(2024·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指责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见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化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加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材料指责社会改良活动,并不主见用民主与科学观念改良中国,故A项错误;材料主见依靠工人群众,“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与实业救国运动无关,故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主见依靠工人阶级改造社会,因此材料主见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加,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加,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礼教无关,故D项错误。13.(2024·天津文综·7)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志向甚高,学派亦甚困难。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困难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看法【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新青年》杂志在说明社会主义时对其理解并不精确深化,主要缘由是俄国十月革命尚未完成,人们没有看到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对其探讨不深,故A项正确;中国经济落后欧洲,是近代中国基本国情,但没有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及中国采纳马克思主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主要缘由,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困难是影响理解社会主义的因素,但不是主要缘由,故C项错误;从“社会主义,志向甚高”,可知《新青年》没有对社会主义持怀疑看法,故D项错误。14.(2024·海南单科·18)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听从民意。”这表明当时()A.学问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B.广阔民众起先拥有确定国家政策的权力C.进步学问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相识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化的传播【答案】C【解析】由“进步报刊《每周评论》”可以看出,只有极少数前卫的学问分子,不代表整个学问分子阶层,故A项错误;由“《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听从民意。’”可以看出只是对民众力气的认可,还没有到组织群众形成力气的时机,故B项错误;从“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可以看出学问分子已起先相识到推翻反动势力的重要性,已经具有向光明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相识,故C项正确;由此看出,对社会主义运动的相识,对马克思主义的相识还处在起先阶段,没有进入深化传播的阶段,故D项错误。15.(2011·浙江文综·20)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闻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起先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晰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B【解析】中国工人阶级找到自己的领袖应当在1921年中共建立后,①项可解除;马克思主义起先在中国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③项可解除;从“其以百工领袖闻名者,英人马克思也。”这一信息中可见②④是正确的。16.(2011·北京文综·18)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见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C.渴望公正公允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实力。20世纪20年头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非常黑暗。十月革命为黑暗中的中国人带来了光明,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人们起先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允,所以出现材料中大部分受调查者赞成社会主义的现象。17.(2010·福建文综·17)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学问;史观与学问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探讨要()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C.为现实服务 D.充分驾驭史实【答案】A【解析】此题是观点理解型,解题要决是把握观点内在本质联系,李大钊的这句话涉及到三个事物(概念)历史观、学问和历史事实的解喻,其关系是后者受前两者影响,但都具有时代性,故选A。18.(2024·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行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与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相识趋于一样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由材料“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行缓之图”可知五四运动激发民众爱国热忱,危机时刻以民族大义为重,爱国觉悟显著提高,故选B项;“趋于一样”表述过于确定化,且材料讲解并描述的是爱国意识的提高,并没有提及改造的道路,解除A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相对立,文革时期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解除C项;各界都“接受了”表述过于确定化,不符合史实,解除D项。学问点三、国民大革命19.(2024山东卷·9)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夫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缘由是A.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农村革命依据地的开拓 D.人民解放军绽开战略反攻【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20世纪20年头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推动了图中所示即两湖地区农夫运动的高涨,B项正确;辛亥革命并没有得到各地农夫运动的广泛响应,A项错误;大革命失败后,农夫革命依据地主要建立在湘赣等省的省际交界地区,与图中所示两湖地区农夫运动的发展形势不符,C项错误;1947年人民解放军绽开战略反攻时,两湖地区的农夫运动并没有如图所示得到迅猛发展,D项错误。20.(2024.4·浙江高考·11)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务是()A.湖北新军起义 B.护国运动C.“二次革命”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1922年……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结合所学,1924年国共合作,1926年正式出师北伐,讨伐北洋军阀的统治,故选D项;1911年湖北新军起义,即辛亥革命,解除A项;1915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解除B项;1913年,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力主武装讨袁,发动二次革命,解除C项。21.(2024江苏8).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行避开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心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A.人民的迫切愿望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C.学问分子的共识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答案】A【解析】中共机关刊物《向导》是无产阶级的机关报,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说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人们的迫切愿望,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讲的是中共的主见,并不代表国民政府,故B项错误;中共机关刊物代表的工人阶级的观点,不是学问分子的共识,故C项错误;中共机关刊物代表的工人阶级的观点,不是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故D项错误。22.(2024年北京卷16).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见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见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A.阐明白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B.说明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C.指明白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讲解并描述毛泽东关于国民革命与国民党合作的主见,没有详细阐述新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见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得出主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B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与材料提到与国民党合作不符,故C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实现全民族的联合抗日,与题目中的国民革命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3.(2024·海南单科·19)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多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始终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样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D.中国革命性质起先发生根本转变【答案】A【解析】由“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多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始终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可以看出广阔民众自觉地接受了革命的要求,并四处传播,可见革命的要求与他们的利益相符合,故A项正确;“打倒土豪劣绅”是中共农村工作的口号,不是国民党的,故B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包含依据地的建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三个部分,仅一个口号无法表明其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口号可以看出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发生性质的变更,故D项错误。24.(2024·山东文综·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育干部的莫斯科中山高校。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高校与莫斯科东方高校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高校”。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答案】C【解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是苏联建立莫斯科中山高校的缘由不是更名的缘由,故A项错误;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主要成果,并不是更名的缘由,故B项错误;留意两个时间“1925年”与“1928年”,国共合作与国共关系裂开时期,由此可见更名的缘由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裂开,故C项正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时间是在1934年,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5.(2024·广东文综·15)毛泽东主见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斗争时期 D.解放斗争时期【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时期建立的是南京临时政府,与题干“广州政府”不符,故A项错误;抓住题干中“广东共产”、“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等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分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记着国共第一次国共正式形成,由此可以推断这些“事实”都发生于国民革命时期,故B项正确;抗日斗争时期和解放斗争时期广州政府已经不存在,中国政府是南京国民政府,故C、D项错误。26.(2024·四川文综·5)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验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①发昌机器厂创办②京师高校堂建立③中国共产党成立④国民党改组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的命运,中国各阶级精英先后从器物、制度、文化层面对西方学习,探求救国之路,也即对应材料中“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作者所言“组织的反应”通过组织的反应,让反应有组织化,联系近现代世界政治的特征——政党政治,可知其所指也即建立政党来实现救国,发昌机器厂创办和京师高校堂建立分别属于器物学习和制度学习阶段对救国方式的探究,故①②错误;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党改组都涉及政党政治,符合“组织反的应”的特征,故③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27.(2024·天津文综·8)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到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答案】D【解析】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这一“革命的火焰”是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运动,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没有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因此没有实现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故B、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歼灭北洋军阀,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故D项正确。28.(2024·浙江文综·18)《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成功”,“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答案】C【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武汉群众集会庆祝成功”、“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可知此应为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斗争所取得的攻占武汉、南京和收回汉口、九江等租界的史实,故C项正确;苏联成立于1922年,晚于辛亥革命(1911年)和五四运动(1919年),故A、B项错误;全面抗战时期,英、美等国与日本的关系渐渐交恶,与题目中的信息“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不符,故D项错误。29.(2024·海南单科·18)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日好像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峻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高校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B.受到共产国际的剧烈影响C.正确相识到农村依据地的地位 D.已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目标是明确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从莫斯科或从西欧回来”“轻视理论”“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等信息说明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较深,故B项正确;由于对中国革命性质搞不清,所以没有“正确相识到农村依据地的地位”,故C现错误;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说明还没有克服教条主义倾向,故D项错误。30.(2012·广东文综卷·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B.作者宣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