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编制依据
1.1设计文件
《***车站小区钢结构设计施工图》
1.2规范、规程及标准
序号名称编号
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2钢结构制作安装施工规程YB9254-95
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5
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7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05
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二工程概况
2.1总体概述
首创***钢屋盖示意图如下,跨度约39m,钢结构总重量约140t,提升高度
2.2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车站住宅小区7#楼及配套商业门架屋面钢结构工程;
工程地址:BJ市CY区柳芳北街;
工程简介:总建筑面积:66894m2(其中:地上:47300m2;地下:195940m2;包括
商业、办公、住宅);总高度75米;地上17,22层(住宅部分22层,办公部分17
层);地下3层。北立面装饰门架屋面为钢结构,安装高度约75米,跨度横向约
37米,纵向22米,钢结构为焊接H型钢。
2.3整体提升施工流程
钢屋盖安装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
(1)在两主塔楼上安装不能提升的结构部分,与被提升结构相连的部分杆
件暂不安装。同时安装提升平台及相关加固杆件,之后安装提升千斤顶及液压泵
站,并调试。在地面拼装被提升结构,然后安装提升钢绞线和提升地锚吊耳,保
证提升点中心对正,提升过程中周边建筑不形成阻碍。
提升钢结构过程示意图1
(2)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试提升,悬停12小时后,结构无异常情况,开
始正常提升。
提升钢结构过程示意图2
(3)将被提升结构提升至设计标高后,焊接各连接点,用塔吊安装其他次
梁,验收完毕后,全部提升千斤顶逐级卸载,拆除提升平台及相关提升设备,提
升过程结束。
提升钢结构过程示意图3
三、重点难点分析
3.1提升点布置及结构断开位置
提升点的布置原则:保证结构良好的受力性能和结构完整性;便于提升前后
的结构施工。
钢结构断开原则:保证提升过程中被提升钢结构受力合理,变形可控,不破
坏原结构主要构件及节点。
根据上述原则,钢屋盖结构断开图如图3.1所示,V〜R轴部分次梁不提升。提
升1〜14轴之间6根截面高度为1200mm主梁及其间连接的次梁,六根主梁采用
临时加固杆件形成一个整体。设置四个提升点,提升结构及提升点布置如图
2.3所示。
图3.2提升结构及提升点布置示意图
3.2各点提升力确定
(-)被提升结构整体计算结果
根据拟吊装的钢结构及周边已建结构,在两栋主体建筑上设置四个吊点(具体吊
点布置见图3.2)。在钢结构自重(考虑2.0倍动力系数)和屋面装修荷载(0.5KN/m2)作
用下,各点的提升反力、各被提升结构的应力和变形计算如下。结果表明,吊装结
构的最大正应力为80兆帕,最大负应力为-150兆帕,出现在临时钢筋钢梁和吊点D钢
梁处。吊装钢结构的应力范围为T20~80MPa。最大变形85mm,出现在最外侧主梁的
中间。以上数据均符合提高安全性的要求。
提升结构反力
提升结构变形
图3.3整体提升模型及计算结果
(二)被提升点提升力确定
在提升阶段,将整体计算结果中提升点处的反作用力作为提升钢绞线所需
的提升力。表2.1列出了每个点的提升力。
表3.1各提升点提升力
提升点编号钢绞线所需提升力(KN)
A435
B438
C620
D280
3.3提升节点的设计
(一)提升上锚点
钢屋盖结构断开后,在主楼顶部安装临时提升平台,每个提升点处的支撑
架组成为立柱、两个悬臂工字钢钢梁、安放于工字钢梁上的箱形截面钢梁组成。
提升支撑架的具体构造形式详见图纸,提升反力对于原有结构的影响须有设计院
验算,确认原结构是否进行加固。
;a<MeDL1.fW|l100mm
/400X300X20X20
75.200ry
X7L.
I;;;________2削1TSL2
U_ii600:⑵020X2。
WSZ1I
500X200X20X20F
依阙立;'II
400X200X20X20~TTTI1—L
提升支撑架B立面图
提升支撑架D立面图图
3.4提升平台立面图
提升点A.B.C.D提升支架的构造各不相同。因此须验算每个支架的受
力和变形。其计算结果如下,均满足规范要求。各提升支架支座反力须提供给设
计院,对下部原结构进行校核。
A提升支架变形
A提升支架应力
■
二
一
二
一
二
■
B提升支架应力
C提升支架应力
D提升支架变形
D提升支架应力
图3.5提升平台整体计算结果
下面还验算了提升千斤顶所处扁担钢梁的局部应力及变形,满足强度安全要
求。
AN
NODALSOLUTION
JUL302010
STEP=111:26:38
SUB=1
TIME=1
USUM(AVG)
RSYS=0
DMX=.059623
SMN=.583E-03
SMX=.059623
.583E-03.013703.026823.039943.053063
.007143.020263.033383.046503.059623
File:tishengdian
提升点扁担梁变形
NODALSOLUTION
JUL302010
STEP=111:27:03
SUB=1
TIME=1
SEQV(AVG)
DMX=.059623
SMN=.56221
SMX=33.402
.562217.8615.15722.45529.753
4.21111.50918.80626.10433.402
提升点扁担梁局部应力
为保证侧向稳定性,还应在悬臂钢梁侧向增加斜支撑。
(二)提升下锚点
提升点A.B.C的下锚点工装相同,将提升吊耳焊接于结构上弦作为锚固
点而成,具体示意图见下图所示。提升点D下锚点,将一箱形截面扁担梁置于
被提升钢梁下方而成。
被樨升钢梁
提升点A.B.C下锚点三维图
图提升点A.B.C下锚点工装
AN
NODALSOLUTION
OCT132009
STEP=112:25:29
SUB=1
TIME=1
UZ(AVG)
RSYS=0
DMX=.328551
SMX-.312427
0.069428.138857.208285.277713
.034714.104142.173571.242999.312427
File:x-BJ
提升点A.B,C下锚点工装变形
NODALSOLUTION
OCT132009
STEP=112:25:07
SUB»1
TIME=1
SEQV(AVG)
DMX=.328551
SMN=.045882
SMX=84.814
.04588218.88337.72156.55875.395
9.46528.30247.13965.97784.814
File:x-BJ
提升点A.B,C下锚点工装局部应力
提升点D下锚点三维图
图提升点D下锚点工装
(三)提升下锚点锚具
下锚点锚具采用提升专用防松工作锚。
(四)提升钢绞线的确定
根据计算得出的各提升点的最大反力,A-D号提升点每个提升点设置100
吨千斤顶1台,其油缸最小储备安全系数为3.14o
根据钢结构规范,每根直径15.2mm钢绞线的截面积为139mm2,按每根直
径15.2mm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1860MPa计算,每根直径15.2mm钢绞线可承
受标准拉力26to各提升点钢绞线布置见表3.20
表2.2各点提升力
编号最大提升力KN千斤顶安全系数每个千斤顶钢绞线根数钢绞线安全系数
A4352.3042.39
B4382.2842.37
C6201.6141.68
D2803.5743.71
提升点的布置原则:保证结构良好的受力性能和结构完整性;便于提升前
后的结构施工。
四、施工部署
4.1项目组成
项目经理:徐中文,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建
造师
负责项目总体协调工作并对提升施工的全过程负责。
技术负责人:张宇鹏,工学硕士,工程师
总体负责整体提升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工程师:郝玉松,工学硕士,工程师
负责本工程中同步控制系统的调试、运行工作
工程师:张晶,工学硕士,工程师,负责提升施工中技术问题
工程师:吕学政,高级工程师
负责本工程与相关机械专业的工作
安全员:苏国柱
负责安全工作
现场生产经理:朱坤然
负责组织具体施工工作。
现场工长:张建波
辅助现场生产经理实施施工。
操作工人:18-20名
4.2提升设备及控制系统
(一)设备清单
表4.1整体提升设备清单
序号机械或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备注
1提升油缸100吨4
2液压泵站ZB4-5004另外备用2台
3防松锚具4
4揽风绳320m4x80m=320m
5液压油管若干
6电控线若干
7钢绞线1280m80*16
(二)提升控制系统
(1)计算机控制同步提升系统及施工工艺简介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自主研究和开发的整体提升技术,采用计算机、
信息处理、自动控制、液压控制等高新技术与结构吊装技术相结合,开发了大型
结构整体提升计算机控制技术,研制了计算机控制的大型结构整体提升系统,完
成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如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钢天线桅杆超高空整体提升、
BJ西客站主站房1800t钢门楼整体提升、BJ首都机场四机位库和东方航空公司双
机位机库、上海大剧院6075t钢屋架整体提升、MEGA会展中心钢结构屋盖整体
吊装、深圳市民中心钢结构大屋盖整体提升、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10号机库、澳
门多功能体育馆主桁架,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首都机场A380机库等一系列重
大建设工程,并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整体提升法被认为是目前最先进的安装方法之一,施工工艺主要是“钢绞线
承载、计算机控制、液压千斤顶集群作业”。该方法由集群液压千斤顶系统、泵
站系统、钢绞线承重系统、传感器检测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组成。
液压系统由液压千斤顶、液压控制阀、液压传感器和液压泵站等组成。液压
系统采用电液伺服技术和同步控制回路,它不断接收由计算机系统发出并经电气
系统放大传输的电信号,电信号驱动电磁阀操纵千斤顶的动作,实现千斤顶集群
作业和施工流程控制;电信号控制电液比例阀调节千斤顶的液压流量,通过调节
流量改变输出功率,控制作业速度,消除或减小施工偏差。目前,实际工程中成
熟应用的是间歇式液压提升器。
传感器检测系统包括各种的控制参数的测量仪器及设备,例如激光测距仪、
压力传感器、锚具及油缸位置传感器等等,止匕外,液压提升施工过程中对支承结
构及被提升结构的内力、变形等进行跟踪监测与控制工作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
它是完善整体提升工艺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必要条件。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整个提升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是多个提升器同步工作的基
础和保证,包括提升指令的控制、锚具松紧状态的控制,油压、液压缸行程、各
提升点高差的监控等等,还应包括被提升结构的整个空中姿态、变形以及重要杆
件的内力实时显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某一个具体工程,都应有一整套相
应的控制策略。而其目标就是力求保持被提升构件的各个吊点在提升过程中始终处
在同一水平面上。通常是在各个提升点位置上设置各种位置检测元件,随时检测
和比较各点之间的位置高度,并将高差信号反馈回计算机系统,经过计算机分析,
根据事先编制好的控制策略,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调节相应液压泵站的控制阀,
即进入液压提升器的流量,改变提升速度,以纠正偏差,使位置高差趋向于零。
计算机控制系统一般由上位机和下位机组成。上位机主要起人机界面的作
用,以及数据后端处理的作用,承担操作控制任务。上位机一般采用台式或便携
式微型计算机,对环境比较敏感、可靠性要求很高的项目应采用工业控制机。下
位机负责对液压系统的驱动和控制,承担顺序控制和偏差控制任务,下位机可以
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单板机、工业控制机等。目前在大型、特
大型项目中,多采用多台下位机共同实施控制,有的还组成控制网络,例如在浦
东国际机场二期钢结构整体提升工程中使用的就是由5台PLC组成的
Controller-Link网络,其控制功能更强,控制直径可以达到1公里,足以满足超大
型工程的控制要求。
(2)同步提升系统示意图(示意图见下页)
4.3材料的准备
表3.2整体提升材料清单
序号材料类型材料规格材料数量(根)备注
1提升钢绞线80m16
26孔锚具Z15-64
«»|4
上锚点
Upperanchorage
提升千斤顶液压泵站
StrandjackHydraulicPumpStation
下锚点
Lowanchorage
Cable
EZZZzZZZZM—被提升结构
Structure
五现场施工
5.1地面拼装阶段的准备工作
5.1.1地面拼装
被提升结构在地面拼装阶段要保证精度,使上下提升点中心对正。
5.1.2提升点工作准备
5.1.2.1提升油缸的准备
(1)锚具系统检查
将上下锚具拆卸开,对锚具系统主要检查:
清洁程度:清除锚具系统中的垃圾、铁锈等,尤其是锚片牙齿缝隙中的铁锈
等垃圾,使用柴油清洗;
锚片牙齿检查:检查锚片牙齿的完好程度,如有磨损或拉伤,需要更换;
锚片弹簧检查:检查锚片圈紧弹簧,如有损坏,需要更换;
锚片压紧弹簧检查:检查锚片压紧弹簧,如有损坏,需要更换;
锚具系统在安装装配前,必须喷脱锚灵。
(2)主油缸动作试验与保压试验
主油油缸往复动作,检查油缸动作是否正常;
保压试验,在28MPa压力下进行油缸保压实验,保压效果良好,确认密封
圈和液压锁性能良好,并做好保压记录;
如保压试验不合格,则进行分析,以更换密封圈或液压锁;
调节油缸溢流阀,将油缸最高压力调到28MPa,确认油缸溢流阀良好;
调节油缸节流阀,观察油缸缩缸速度,检查节流阀情况;
检查管路是否有漏油情况,快速接头是否有漏油情况,阀块和接头部位是否
有漏油情况,出现漏油情况及时可靠处理。
5.1.2.2液压泵站的准备
(1)常规检查与试验
做好泵站的清洁和防锈工作;
电器插头必须有螺丝固定,损坏的必须更换;
泵站无任何漏油情况;
(2)泵站各项性能要求的检查与试验
泵站上电,手动状态,检查泵站动作,动作都能到位;
电机启动正常,液压泵无任何异常响声;
调节伸缸或缩缸压力o—20MPa,压力变化正常;
调节过程中注意听液压泵声音,声音正常;
各种溢流阀性能正常;
将泵站各路分别用油管与油缸连接,检查锚具换向阀动作、伸缩缸换向阀动
作、截止阀动作、比例阀动作;
各种电磁阀性能正常;
将泵站系统压力调到20MPa,闭压5分钟,检查各个管路是否有漏油情况,
快速接头是否有漏油情况,阀块和接头部位是否有漏油情况,出现漏油情况及时
可靠处理。
5.1.2.3提升地锚的准备
做好地锚的清洁和防锈工作;
对没有电镀的部分必须涂防锈漆;
检查地锚情况,锚片清洁牙齿无损伤,压紧弹簧无变形,弹簧圈无变形,压
板无变形;
地锚安装前必须脱喷灵,做好油管接头的清洁工作,注意油管的安全防护。
5.1.2.4提升设备的运输与存储
提升油缸在运输过程中,应固定好,防止滚动以损坏液压阀块;
注意防雨、防火、防盗。
5.1.3整体提升设备安装
5.1.3.1提升油缸的安装
根据提升油缸的布置,安装提升油缸;提升油缸在吊装过程中,注意安全;
安装好被提升结构上的地锚构造;
安装提升油缸;
在安装提升油缸和地锚支架时,准确定位,要求提升油缸安装点与下部地锚
支架投影误差小于10mm;
提升油缸在安装到位后,每台提升油缸使用4只“7形卡固定。
5.1.3.2钢绞线与地锚的安装
根据设计长度,切割钢绞线;
将钢绞线自上而下穿过导向锚、上锚和下锚(安全锚)环;
钢绞线根据梳导板穿入提升地锚;
用专用张拉千斤顶预紧钢绞线,然后提升油缸用4MPa压力带紧钢绞线,同
时将地锚固定在地锚构造支架上。
5.1.3.3液压系统安装
根据布置,在提升平台上安装液压泵站;
连接液压油管;
检查液压油,并准备备用油。
5.1.4整体提升设备调试
5.1.4.1液压泵站调试
液压泵站通电,进行给油、收油操作,检查泵站各个部位是否正常工作。
5.1.4.2提升油缸调试
检查油缸上下锚具都处在紧锚状态;
上锚打开后,启动主泵,给伸缸动作,伸缸过程中给截止动作,观察油缸是
否停止,油缸会停止表明动作正常;
给缩缸动作,缩缸过程中给截止动作,观察油缸是否停止,油缸会停止表明
动作正常。
油缸来回动作几次后,将油缸缩到底,上锚紧。
油缸检查正确后停止泵站。
5.1.4.3调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仔细阅读《提升千斤顶操作手册》,根据提升系统调试流程理解;
切记任何情况油缸锚具必须在紧锚状态,只有在需要下放时才打开下锚(安
全锚)。
5.2正式整体提升过程控制前的检查及试提升
5.2.1正式提升前的检查工作
5.2.1.1正式提升前设备的检查
(1)提升油缸检查
油缸上锚、下锚和锚片应完好无损,复位良好;
油缸安装正确;
钢绞线安装正确。
(2)液压泵站检查
泵站与油缸之间的油管连接必须正确、可靠;
油箱液面,应达到规定高度;
每个吊点至少要备用1桶液压油,加油必须经过滤油机;
提升前检查溢流阀:
根据各点的负载,调定主溢流阀;
利用截止阀闭锁,检查泵站功能,出现任何异常现象立即纠正;
泵站要有防雨措施;
压力表安装正确。
5.2.1.2正式提升前结构的检查
(1)提升支撑结构的检查
检查临时提升牛腿及平台;
检查提升地锚;
检查钢绞线疏导架。
(2)提升结构的检查
准确测量牛腿的相对位置与钢结构几何尺寸;
主体结构质量、外形均符合设计要求;
主体结构上确已去除与提升工程无关的一切荷载;
提升将要经过的空间无任何障碍物、悬挂物;
主体结构与其它结构的连接是否已全部去除。
5.2.1.3正式提升前天气等环境的检查
注意天气预报,提升日前后无五级以上大风;
天晴。
5.2.1.4各种预案与应急措施的检查
检查提升设备的备件等是否到位;
检查防雨、防风等应急措施是否到位。
5.2.1.5提升过程监控措施的检查
水准仪等测量设备的准备。
5.2.2试提升
(1)试提升前的调整
在全部结构离地后,需要进行如下调整:
各点的位置与负载记录;
比较各点的实际载荷和理论计算载荷,并根据实际载荷对各点载荷参数进行
调整;
(2)试提升
在试提升过程中,对各点的位置与负载等参数进行监控;
试提升高度约20cm;
(3)空中停滞
提升离地后,空中停滞一定时间(具体时间待定);
悬停期间,要定时组织人员对结构进行观察;
有关各方也要密切合作,为下一步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
(4)试提升总结
试提升完成后,需对试提升进行总结,总结内容如下:
提升设备工作状况,总结提升设备工作是否正常;
组织配合状况,总结提升指挥系统是否顺畅、操作与实施人员是否工作配合
是否熟练;
在试提升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5.3正式提升
a.经过试提升,观察后若无问题,便进行正式提升;
b.正式提升过程中,记录各点压力和高度;
[注]正式提升,须按下列程序进行,并作好记录:
操作:按要求进行加载和提升;
观察:各个观察点应及时反映测量情况。
测量:各个测量点应认真做好测量工作,及时反映测量数据;以提升点1作
为主控点,其他点以此点为参考,根据两者之间的高差大小进行提升速度的调整。
校核:数据汇交现场施工设计组,比较实测数据与理论数据的差异;
分析:若有数据偏差,有关各方应认真分析;
决策:认可当前工作状态,并决策下一步操作。
c.提升注意事项
应考虑突发灾害天气的应急措施;
提升关系到主体结构的安全,各方要密切配合;
每道程序应签字确认。
d.提升过程的监控
监控各点的负载;
监控结构的空中位置姿态;
监控提升通道是否顺畅。
5.4整体提升合拢'就位与设备拆除
5.4.1提升到位后结构的锁定及相关安全准备工作的落实
(1)就位锁定
将负载全部转换到下锚(安全锚)和导向锚,提升油缸进入安全行程;
上锚紧。
(2)悬停期间的安全措施
进行电焊、气割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双线到位;
用石棉布包裹钢绞线以防止电焊、气割对钢绞线的损伤;
搭设千斤顶防护架,盖上彩条布以防雨。
(3)施工期间的安全保障措施
在提升部分离地后及时架设安全网以防止坠物。
严格禁止空间交叉作业。
总指挥对各工序负责人要给定责任范围,遇有情况立刻汇报。
5.4.2合拢焊接次序
中间4根主梁连接点一一提升点处2根主梁连接点。
5.4.3就位
所有构件合拢焊接完毕,经质量检验验收合格、钢结构整体稳定后开始就位。就
位前要用测量仪器对钢结构的稳定性进行监测,确保钢结构在水平和竖直
方向没有相对位移反复出现情况下,可以就位。
就位顺序:同侧提升点同时就位,分2次逐级卸载,第一次就位40%,第二次
就位60%o
5.4.4整体提升设备拆除
5.4.4.1设备拆除
拆卸液压系统;拆卸提升地锚;拆卸提升油缸;拆卸钢绞线。
5A4.2设备拆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吊装安全;注意钢结构的捆扎,防止滑出。
5.5整体提升过程的控制
5.5.1提升过程的控制
根据整体提升控制的要求,系统设计为4点同步控制。
控制系统分为两层,主站为计算机控制,从站为数据采集单元。每个采集单
元监控四个提升点,共四台数据采集单元。实际数据采集单元数可根据现场实际
提升情况增加。数据传输采用现场总线技术。位移采集采用位移传感器。
下位机采集单元:每台下位机控制四台液压泵站,需要监测四个提升点位移
量和油压的变化,控制四个提升点的伸缸缩缸,共需八路继电器开关。四个提升
点的上下锚具分为两组控制,每组提升点的上锚或下锚同时工作。
上位机控制单元:上位机采用笔记本操作。控制界面采用数字和柱状图同时
显示,并显示差值。每个提升点可以单独控制,每组提升点的锚具同时控制。
控制策略:为了保证提升过程中钢结构的变形在允许范围之内,各个提升点
的提升速度需要保持一致。通过中央集成控制系统,使各个提升点的千斤顶同时
伸缸,并且伸出量相同。4个提升点实现位置同步控制。设定一个主控制点,主
控制点的位置采取动态选定。控制系统会遍历每个提升点,将每个提升的位移量
进行比较,得出位移最慢的提升点,将该点作为提升同步控制的主控制点,各个
提升点都要与最慢的点进行比较。
结合现场工况和控制系统精度,提升点同步误差控制在10mm之内。各个提升
点的载荷值为辅助控制量,当提升点同步误差控制在设定范围内,载荷值大于该
点的设计提升力时,系统会报警并调整控制的提升力。
图5.1下位机数字模型
左同步校看系统
bbcn快速选择同步参数娓升点数目手动/自动
r提升(B动/停止)
r领啰动/停止)
图5.3控制界面
5.5.2防止结构产生过大变形措施
(1)理论计算依据
提升结构变形
上述结果显示,提升结构最大正应力130MPa,最大负应力193MPa,均出
现在临时加固钢梁和提升点钢梁处,被提升钢结构应力范围为-76〜70MPa。最大变
形99mm,出现在最外侧主梁中部。根据上述计算分析,只要在提升过程中保证
各提升点位移差在100mm之内,就可使被提升结构不出现过大变形。
(2)实际施工采取的措施
被提升结构的加固措施
原钢屋盖六根主梁间的次梁为较接,为保证提升结构的整体性,在各主梁间
采用170a号工字钢进行刚性连接,加固位置为被提升主梁的两端,如下图所示。
加固钢梁位置平面意图
施工过程中的同步控制措施
(i)设备保证
提升系统由提升油缸、液压泵站、同步控制设备组成,可由计算机软件程序
控制各提升点之间位移差,保证被提升结构不产生过大变形。
(ii)辅助控制方式
A.被提升结构位移控制
在钢绞线上每0.5m做上一个标记,用以检查2-3个油缸行程后,各个提升
点的相对位置;若发现有提升点位置与1号提升主控点位置相差较多时,对各个
点进行及时调平,使各个提升点位于同一平面。
B.被提升结构的光学仪器监控:
每隔2-3m用水准仪对整个被提升桁架上的指定点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
反馈给主控人员,主控人员根据反馈结果对整个结构进行找平,找平的基准点为
最高处提升点。
C.整个结构应力及变形监测
对于被提升结构、提升支撑塔架、拱脚等部位要进行整个提升过程的应力及
变形监测,将实时数据报告与控制台,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hi)控制指标
提升过程中,以各提升点的位移差值作为关键的控制指标。提升点之间的位
移差控制在20mm设定之内,累计最大位移差不得超过100mm。
(iv)管理体系保证
整体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提升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人、材、物和信息,
为保证结构体系受力的安全、平稳过渡,成立提升领导小组,建立完善的提升组
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及每位参施人员的岗位职责。提升时,为保证指令
传递、信息反馈迅速、准确无误,建立以总指挥为核心、以作业层为指令对象的
组织机构。提升组织机构分三大层面:指挥决策层;信息处理层;监测、操作管
理及实施层。上述是从管理层面上保证提升过程中结构构件的安全性。
六安全措施
6.1安全体系
6.1.1安全目标
严格按照高空作业、机械设备等的安全操作规定执行,在整个提升过程中不
出现安全事故。
6.1.2安全体系
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配备安全员一名。进场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培训,
并由工程师每日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6.2安全措施
6.2.1提升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表6.1设备安全措施一览表
序号部位安全措施
1.在钢绞线承重系统中增设了多道锚具,如上锚、下锚
(安全锚)、导向锚等;
1提升油缸
2.每台提升油缸上装有逆向运动自锁锚具,防止失速下
降;即使油管破裂,重物也不会下坠;
液压泵站上安装有安全阀,通过调节安全阀的设定压
2液压泵站力,限制每点的最高提升能力,确保不会因为提升力过
大而破坏结构;
提升结构体提升平台和地锚连接过渡结构必须经过精确的设计、计
3
系算、施工,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6.2.2悬停控制
由于被提升结构在提升过程中和提升到位后,需要停滞一段时间,以便于施
工停歇和后续杆件的补焊。在悬停过程中,须保证各锚固点可靠性。控制措施如
下:
(1)提升千斤顶的导向锚、上锚、下锚(安全锚)三个锚具全部夹紧,导
向锚在提升时起到导向作用;在悬停时,导向锚锚紧,起到安全锁的作用;
(2)使千斤顶处于无伸缸状态;
(3)用钢丝绳将被提升钢结构4个角点与结构层的支撑结构进行临时连接;
悬停时,将钢丝绳缠绕在支撑结构之上,并用卡子卡紧;
(4)提升中间阶段的悬停,用倒链、揽风绳将钢结构两端部节点与周围结
构进行临时固定。
6.2.3提升操作平台安全防护措施
提升操作平台周边架设脚手架,满铺脚手板,挂安全防护网。脚手架外伸长
度要超过提升支架外边缘1.0m,高度为1.5m。
6.3应急方案及措施
6.3.1外界因素应急情况
表6.2外界因素应急处理一览表
序号事故状况应急处理
由于提升油缸配备单向液压锁,提升油缸不会受载下降;
提升油缸的下锚锚片与钢绞线接触紧密,并且有弹簧压紧,即使提升
1现场停电
油缸因为内泄漏而下沉,负载也会逐渐转移到下锚(安全锚)上;
如长时间停电,则用将导向锚、上锚、下锚(安全锚)锁紧。
2电磁干扰及时采用人工控制。
提升时,上锚、下锚(安全锚)都是处于锚紧状态,且锚具有逆向自
3误操作
锁功能:
4大雨对提升设备,尤其是液压泵站、传感器等进行防雨保护。
5风起风时,用倒链将桁架各角点与周围结构固定。
6.3.2}是升设备故障
表6.3提升设备故障处理方式一览表
序号部位故障情况采取措施
锁紧千斤顶的安全锚,将千斤顶主油缸卸下,进行现场
1提升千斤顶不出缸
修理.
2钢绞线富讲油缸在提升油缸中,设计导向锚,确保脱锚顺利。
3上锚锚具故障打开上锚具,更换锚片或弹簧等。
4将头漏油事换密封圈。
5节流阀失效更换节流阀。
6溢流阀失效更换溢流阀。
7泵站漏油更换密封圈。
8液压泵故障更换液压泵。
6.3.3钢绞线的更换方案
如果提升过程中,如果钢绞线出现故障,进行单根或多根更换。
将损坏的钢绞线从中间割断;将断开处打磨;将断开的钢绞线分别从提升油
缸中和地锚中抽出;准备1根新的钢绞线,从提升油缸顶部穿入,经过导向锚、
上锚和下锚;将钢绞线的另一端穿入地锚;张紧该钢绞线。
6.4提升中的不利因素及风险预控
6.4.1被提升结构临时加固措施
原钢屋盖六根主梁间的次梁为钱接,为保证提升结构的整体性,在各主梁间
采用170a号工字钢进行刚性连接,加固位置为被提升主梁的两端。
6.4.2支撑系统的保障
为保证钢结构之间的良好拼接,要求支撑架保证足够承载力及稳定性,在设
计计算安全的前提下,在提升支架悬臂处增加竖向及侧向钢支撑,保证提升平台
安全性。
6.4.3结构危险点监控
通过计算分析,对于被提升结构和支撑架中应力较大的个别杆件,在提升过
程中应重点监测。同时重点监测被提升结构跨中位移与上下提升点处悬臂变形,
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七质量保证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把对人员的控制作为全过程控制的重点,对项目管理人员,根
据职责分工,必须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同时搞好团结协作;对劳务队伍严
格施工资质审查,并进行考核持证上岗。
树立全员质量意识,贯彻“谁管生产,谁管理质量;谁施工,谁负责质量;
谁操作,谁保证质量”的原则,实行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并采用经济手段来辅
助质量岗位责任制的落实。
7.1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各种测量仪器、钢尺在施工前均送检标定合格后使用。
2)安装施工中各工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幼儿园上年工作方案
- 高三下学期《好心态、好状态》主题班会课件
- 2025年电子视力测量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阅读区自制图书教案
- 2025年玻璃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特氟龙加热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燃煤添加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上海财大北郊高级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体育舞蹈理论与实践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私教实践指导》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东湖高新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七年级数学试题(含答案)
- 劳务派遣劳务外包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一种基于STM32的智能门锁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 《种子法》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T∕CAAA 030-2020 澳洲白绵羊种羊
- 微波-PATHLOSS软件的应用-入门指导
- 蓝牙音响成品检验规范
- 材料5:个人征信系统机构接入和接口验收工作流程
- 项目选址比选方案分析参考范本
- 初三化学酸碱盐的鉴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