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盾构施工技术导则》_第1页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盾构施工技术导则》_第2页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盾构施工技术导则》_第3页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盾构施工技术导则》_第4页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盾构施工技术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盾构施工技术导则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3年8月

1总则

1.0.1为规范本省喀斯特地区盾构施工技术与管理,确保工程安全可控、质量优

良、经济适用,特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本省喀斯特地区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管廊、公路交通、电力

隧道、给排水隧道等工程盾构隧道施工。

1.0.3在本省喀斯特地区执行本导则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喀斯特Karst

即岩溶,是指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素岩等)进行以化

学溶蚀作用为特征,并包括水的机械侵蚀和崩塌作用,以及物质的携出、转移和

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现象统称。

2.0.2盾构shield

在钢壳体保护下完成隧道掘进、出渣、管片拼装等作业,由主机和后配套设

备组成的全断面推进式隧道施工机械设备。根据开挖面的稳定方式,主要分为土

压平衡式盾构、泥水平衡式盾构等。

2.0.3盾构隧道shieldtunnel

采用盾构掘进并拼装预制管片衬砌的圆形、双圆形或类矩形隧道。

2.0.4盾构工作井shieldworkingshaft

盾构机组装、解体、调头、空推、吊运管片和输送渣土等使用的竖井,包括

盾构始发工作井、盾构接收工作井、检查工作井等。

2.0.5盾构始发shieldlaunch

盾构机由始发工作井开始掘进的施工过程。

2.0.6盾构接收shieldarrival

盾构机到达接收工作井的施工过程。

2.0.7盾构基座shieldcradle

用于保持盾构始发、接收等姿态的支撑装置。

2.0.8管片segment

隧道预制衬砌环的基本单元,管片的类型有钢筋混凝土管片、钢纤维混凝土

管片、钢管片、铸铁管片、复合管片等。

2.0.9负环管片temporarysegment

为盾构始发掘进传递推力的临时管片。

2.0.10反力架reactionframe

为盾构始发掘进提供反力的支撑装置。

2.0.11壁后注浆back-fillgrouting

用浆液填充隧道衬砌环与地层之间空隙的施工工艺。

2

2.0.12盾构姿态shieldpositionandstance

盾构主机的空间状态,通常采用横向偏差、竖向偏差、俯仰角、方位角、滚

转角和切口里程等参数描述。

2.0.13铰接装置articulation

以液压油缸连接,可调整、适应前后盾体相对姿态的装置。

2.0.14椭圆度ovality

圆形隧道管片衬砌拼装成环后隧道最大与最小直径的差值与隧道设计内径

的比值,以千分比表示。

2.0.15错台step

相邻管片接缝处的径向偏差。

2.0.16贯通测量holingthroughsurvey

两相邻盾构工作井连通后,对连接偏差状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2.0.17联络通道connectbypass

连接同一线路上两条单线区间隧道的通道,当列车在区间遇火灾、水灾等灾

害、事故停运时,供乘客由事故隧道向无事故隧道疏散逃生的通道。

2.0.18跨孔CTcrossholetomography

跨孔CT成像系统作为一种物探方法,跨孔CT技术经常用作高精度孔间地

层成像探测,在第一个孔内发射器发射地震波到达第二个孔内后被检波器接收,

数据传输到地震记录仪中保存后做处理分析,把地震波传播路径叠加后成像。

2.0.19HSP地质超前预报系统

HSP地质超前预报系统是利用波的反射原理进行地质预报。预报时,通过锤

击产生弹性波,弹性波在隧道中的岩体内传播,当遇到地质界面时,如断层、破

碎带、溶洞等,一部分弹性波就被反射回来,反射波经过一段时间后到达传感器

被记录仪接收,然后经专门的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得到清晰的反射波图像。

2.0.20微动探测microtremorsurvey

利用微动信号推断地下岩层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2.0.21地震映像法seismicimagingmethod

一种基于反射波法中的最佳偏移距技术发展而来的浅层勘探方法。

2.0.22瞬变电磁transientelectromagneticmethods

3

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间歇

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地下介质中引起的二次感应涡流场,从而探测介质

电阻率的一种方法。

2.0.23管波探测法tubewavedetection

通过钻孔激发并接收管波,探测孔边一定范围内不良地质体、基桩完整性缺

陷的地球物理方法。

2.0.24TEAM-1000

TEAM-1000为隧道电法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利用盾构刀盘为发射电极,盾

体为聚焦电极,同时向地层发射交变电流信号,在聚焦作用下,发射电流流向掌

子面前方,通过采集不同频率发射电流和电压等信号,计算出掌子面前方2倍洞

径(D)处岩层的视电阻率和频率百分比效应,并分析出岩层的完整性和含水特

性,进而实时形成地质报告。

4

3基本规定

3.0.1喀斯特地区盾构施工应按照图3.0.1所示的实施流程开展盾构施工管理。

图3.0.1盾构施工流程图

3.0.2在喀斯特地区施工,应充分考虑经济适用,合理选择盾构机类型和施工技

术,因地制宜制定风险管控技术方案,在必要的辅助工法配合下,确保盾构始发、

掘进、接收等全工序施工过程安全、高质、高效。

3.0.3在制定场地布置、渣土处理等影响周边环境的设计及施工方案时,必须考

虑实施过程严禁对作业人员、周边人群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危害。

5

4喀斯特地区地质勘察

4.0.1地质勘察目的

1应详细查明拟建场地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及分布、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地下水埋藏条件。

2应详细查明特殊性岩土的类型、成因、分布、规模、工程性质,分析其

对工程的危害程度。

3应详细查明拟建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规模,分析其

对工程的危害程度。

4应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勘察时水位、水质、渗透性,地

下水动态和变化规律,选择代表性地段进行水文地质试验,提供水文地质参数,

分析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

5应详细查明场区范围内岩溶发育情况,评价岩溶对工程的影响。

6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的场地,应评价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7应评价场地稳定性和工程适宜性。

8应评价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9应提供隧道区间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参数。

10应对区间隧道盾构段、进出洞、联络通道及泵站等设计、施工所需注意

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注意事项。

11应对区间隧道盾构始发、掘进、到达及联络通道施工中可能涉及的岩土

工程风险做出提示,并建议相应的措施。

4.0.2地质勘察方法

应采用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现场钻探取样、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

试验、水文地质试验、现场剪切试验、工程物探综合测井(波速测试—纵波和剪

切波、电阻率测试、地温测试、孔内摄像)、工程物探专项测试方法(地震映像

法、瞬变电磁法)、地下管线探测及室内土工试验等勘察方法。

4.0.3地质勘察一般规定

1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技术要求,地下

区间勘探孔平面布置及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孔投影间距应为20~30m左右。勘探孔沿隧道结构外侧3~5m的

6

位置左右线交叉布置,联络通道布置横断面勘探孔。

2)各类型勘探孔应根据工程需要,结合地质条件进行选型和布置。取岩

土试样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2/3。

3)沿线应均匀布置波速、电阻率、地温测试探孔。

4)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小于3倍洞径(D)或进入结

构底板以下中等风化岩石5~8m;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应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少2

倍洞径(D)或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中等风化岩石3~5m。

5)对于可溶岩分布地区,钻孔应钻至结构底板底面以下10m终孔,遇溶

洞则需钻穿溶洞并进入下部完整基岩。

2水文地质实验、工程物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及综合地质分析应符合

相关规定。

4.0.4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1地质测绘、钻探、取样、室内试验、工程物探、管线探测及水文地质试

验应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岩土工程勘察规

范》(GB50909)及《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相关规

定。

2岩溶发育区钻探要求

1)岩溶发育地区钻进过程中,当钻进至溶洞顶时,应立即停钻,并用钻杆

或标准贯入器试探。同时应详细记录溶洞顶板及底板的深度,洞内充填物及其性

质、成分、水文地质情况等。

2)当溶洞内有充填物时,应采用双层岩芯管钻进或采用单层岩芯管无泵钻

进。

3)对无充填物或半充填物的溶洞,钻进时应按溶洞大小及时下设相应长度

的护管。

4)岩溶发育地区钻进时,应采用带卡簧或爪簧岩芯管取芯。钻具应缓慢起

落。

5)蜂窝状小型溶洞群、严重漏水并无法钻进且护管失效时,应使用早强水

泥浆进行封堵。

7

5岩溶专项勘察和处理

5.1岩溶专项勘察

5.1.1岩溶专项勘察目的

应根据地质勘察详勘成果,针对不同区域岩溶发育情况进行专项勘察。

5.1.2岩溶专项勘察方法

应优先采用地面物探方法(地质雷达、微动、瞬变电磁)、孔中物探方法(跨

孔CT、管波)及钻探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技术。浅地表土洞、岩溶、疏松土

体的勘察工作应采用地质雷达方法,中深部土洞、岩溶、疏松土体的勘察工作应

采用孔中物探方法。地面条件受限时应采用洞内HSP超前地质预报、TEAM-1000

隧道电法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进行岩溶探查。

5.1.3岩溶专项勘察一般规定

1地表浅层(地面下0~5m)的岩溶勘察应采用地质雷达法,且应符合以

下规定:

1)地质雷达测线应沿隧道结构轮廓线外3m范围内均匀布设测线9条,测

线间距宜为3m。

2)雷达天线应紧贴路面,沿测线连续拖动,采用测距轮方式进行触发和

定位,每10m标记一次。

3)扫描异常区应采用钻孔方式进行验证。

2埋深较深(5~40m)的岩溶勘察,地面具备条件应优先采用孔中物探法

(跨孔CT、管波),且应符合以下规定:

1)应沿隧道左右中线布设CT孔,孔间距宜为20m,沿隧道左右中线布设

2排,沿中线方向进行孔间透射扫描,孔内进行管波探测。

2)钻孔孔深应为隧道结构底板以下10m,且满足跨孔CT钻孔深度(钻孔

深度=1.6×钻孔间距)要求。当揭露破碎带、溶洞时,钻孔深度应进入完整基岩

3m内终孔,每个钻孔内均应进行管波探测,在跨孔CT发现较大规模的岩溶异常

区,采用钻孔探边或加密跨孔CT的方式对岩溶的发育规模、分布形态、埋深等

情况作进一步详查。

3)详勘揭露岩溶发育区,应增加垂向跨孔CT扫描面,同时根据溶洞处理

8

原则布设钻孔,采用跨孔CT对溶洞发育规模进行扫描。

4)每条探测剖面应选择基岩比较完整的钻孔作为发射孔。

5)对物探出现异常圈定靶区应采用钻孔进行验证。

3埋深较深(5~40m)的岩溶勘察,山体段应优先采用地面物探法(微动、

瞬变电磁),且应符合以下规定:

1)微动观测沿隧道左右中线应布设测线2条,测点间距宜为5m。

2)野外微动观测台阵为五边形,特殊地段采用三角形、“L”型台阵。

3)微动探测应采用逐点连续观测方式。

4)高精度瞬变电磁法应沿隧道中线左右布设测线2条,测点间距宜为2.5m。

5)出现曲线震荡畸变情况,应进行场地环境及设备检查,保证数据采集

质量。

6)采集时应避免强电磁干扰源、大型金属物体,并保持天线水平与地表

耦合紧密。

7)微动或瞬变电磁圈定的岩溶异常靶区应布设钻探孔验证,并在验证孔

揭露溶洞区域及前期勘察揭露溶洞区域布设跨孔CT和管波进行详查。钻孔间距

应根据验证孔揭露溶洞区域、详勘溶洞区域位置附近的实际场地环境而定,一般

钻孔间距不宜超过30m。

4复杂场地(密集建(构)筑物、地下商场、河流、铁路、公路下拉槽等)

的岩溶勘察,应符合以下规定:

1)下穿铁路桥、公路桥等重要桥梁工程应优先采用跨孔CT进行孔间精细

扫描,孔间距应控制在10m,孔深不小于隧道拱底以下10m,应增加垂向、斜向

透射扫描剖面,必要时应进行微动、雷达、地震映像等地面物探方法进行专项勘

察;同时应收集桥梁工程设计、勘察资料。

2)下穿大型地下商城应优先采用地质雷达方法进行探测,同时应收集商

城的设计、勘察等资料。

3)下穿居民区应优先采用跨孔CT进行孔间扫描,通过加大跨孔CT钻孔

间距或部分钻孔偏离中线的方式布设,孔间距应控制在30m以内,孔深不小于

48m,应增加垂向、斜向透射扫描剖面;具备条件应进入居民院内、地下室或旁

侧进行微动、雷达、地震映像、钻探等方法进行专项勘察;同时应收集建(构)

9

筑物设计、勘察资料。

4)岩性变化段落应优先采用微动法进行探测,在推测的岩性变化位置应

专项勘察钻孔,查明岩性变化接触带范围。

5)下穿河流段落应优先采用水上钻探勘察,并进行垂向、斜向跨孔CT

扫描。

5地面岩溶专项勘察完成后,盾构施工过程中洞内应采用HSP超前地质预

报系统、TEAM-1000隧道电法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进行岩溶勘察,应符合以下规定:

1)实施前应收集相关资料,掌握隧道线路基本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2)根据地质复杂程度分级,分为简单、中等、复杂三个等级。简单和中

等地质应按照一般预报段进行预报,复杂地质应按照重点预报段进行预报。

3)一般预报段应按超前地质预报有效长度80%进行探测,且搭接长度不

应小于10m。

4)重点预报段应按超前地质预报有效长度50%进行探测,且搭接长度不

应小于15m。特殊情况下可结合超前地质钻孔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5)根据隧道曲线半径、下穿重要建(构)筑物等因素应对地质预报有效

探测长度进行动态调整。

6成型隧道运营验收前洞内应采用地质雷达法进行岩溶核查,且应符合以

下规定:

1)沿隧道应布设测线6条,拱顶、拱底各布设测线1条,两侧各布设测

线2条。

2)每条测线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m,雷达天线应紧贴成型管片,沿测线连

续拖动,每10m标记一次。

5.2岩溶专项处理

5.2.1岩溶专项处理目的

应根据详勘及专项勘察探测出的溶洞进行处理,确保盾构施工安全。

5.2.2岩溶专项处理方法

岩溶专项处理应采用地面处理和洞内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应优先地面处理,

洞内处理作为辅助措施。

10

5.2.3岩溶专项处理一般规定

1地面处理范围应为结构上方、结构两侧5m范围内及结构下方1倍洞径(D)

范围内的溶洞,且应符合以下规定:

1)施工前应完成相关手续办理,并进行管线调查、标识及保护。

2)根据不同溶洞类型,采取对应措施,详见表5.2.1。

表5.2.1溶洞地面处理措施

溶洞类型处理措施

洞径小于1m的无填充溶洞和半填充溶洞、

采用纯水泥浆进行静压式灌浆

全填充溶洞

洞径1~2m的无填充溶洞和半填充溶洞采用水泥砂浆填充

先采用吹砂处理,后采用水泥砂浆填

洞径2~4m的无填充溶洞和半填充溶洞

先投5~10mm粒径碎石,后采用水泥

洞径大于4m的无填充溶洞和半填充溶洞

砂浆填充

3)注浆宜采用单液浆或双液浆,浆液配合比及注浆压力应符合相关规范

规定和设计要求。

4)溶洞处理验证应采用钻孔取芯为主、压水试验为辅的综合方法进行质

量检查。每个溶洞群必须检测,检测点位不小于3点。检测标准:注浆固结体

28d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大于0.2MPa。

5)溶洞处理完成后,孔洞应采用水灰比1:1水泥浆进行封堵,并适当添

加微膨胀剂,减少水泥浆液的凝固收缩。孔洞封堵应经相关单位验收合格后,方

可进行盾构施工。

2洞内处理应优先采用盾构机配备的超前水平钻,对结构上方、结构两侧

5m范围内及结构下方1倍洞径(D)范围内溶洞进行处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1)盾构推进油缸伸长至1.6~1.7m时,预留超前地质钻机作业空间,分

析探测溶洞与盾构机相对位置、确定开孔位置。

2)超前水平钻机应牢固安装在管片拼装机基座上。

3)起钻时应采用慢推进、小推力、低冲击状态运行,初始钻孔深度宜为

4m。

4)超前水平钻机钻进过程中应控制推进速度和冲击压力,推进速度不大

于3m/min,冲击压力不大于150bar。

11

5)注浆前应预注膨润土。当注浆压力达到2bar时,钻头退至4m孔深位

置后应停止注浆。

3成型隧道洞内处理应优先采用水平钻机,对结构上方、结构两侧5m范围

内及结构下方1倍洞径(D)范围内溶洞进行处理,且应符合以下规定:

1)应由建设单位召集参建五方责任主体进行研讨并确定溶洞处理技术方

案,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研讨后的技术方案执行,必要时应邀请专家进行论证。

2)应优先利用管片注浆孔进行钻孔,钻孔应缓慢、匀速进行。

12

6临时建(构)筑物、设施及施工准备

6.1临时建(构)筑物、设施

6.1.1一般要求

1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区应选址合理,临建标准应符合国家、地方法律

法规和《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导图册》(建办质函〔2019〕90号)、

《模块化箱式房屋安装及验收技术标准》(DBJ/T103)、《施工现场临时建筑

物技术规范》(JGJ/T188)相关规定。

2安全标识

1)施工现场使用的安全标志牌应按《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

执行。

2)多个标志牌在一起设置时,应按警告、禁止、指令、提示类型的顺序,

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地排列。

3临时用电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等

相关现行规范执行。

6.1.2特殊要求

1渣土坑受力验算应符合要求,当设置在车站顶板上时应验算车站顶板受

力状态。

2渣土坑存储量宜满足盾构5天施工需要。

3施工区应设置渣样留样室和同步砂浆留样室,留样瓶上应详细标注掘进

时间、掘进环数、掘进地质情况等信息。

4施工现场宜设置刀具修理车间,安排专人负责检修以实现刀具快速修复。

5施工现场宜设置盾构配件室,并由专人负责管理。满足盾构配件采购的

时效性、专用性,提高盾构施工的完好率。

6施工现场应设置地面盾构监控室,实时监控盾构掘进参数。

6.2施工准备

6.2.1前期调查

13

1施工前,应在勘察、设计资料基础上对施工及影响范围内情况进行调查。

2前期调查内容应包括:施工影响范围内穿越的重要建(构)筑物、输油输

气管道、河湖、铁路、道路等情况。

3应按照风险分级、掌握的竣工图对需要加固、基础托换的建(构)筑物、

铁路保护、文物保护等进行详细的实地调查,并与产权单位了解工程的具体情况。

4施工调查时,应携带必要的文件、设计资料、管线勘察资料等进行现场

勘察和沿线走访核对图纸资料。现场调查工作完成应编写施工调查报告,报监理

单位审查。

6.2.2技术准备

1开工前,应根据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勘察资料、调查报告、有关法律

法规、标准、规范、规程要求,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盾构选型及适应性分

析、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应急预案、专项施工方案及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

程专项施工方案。

2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实际情况,对特殊过程、关键工序,应按要求编制

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内容见表6.2.2。

表6.2.2施工方案列表

方案名称备注

盾构施工组段划分方案/

盾构组装、调试、解体专项方案(含吊装)须专家评审

门式起重机组装、拆除专项方案须专家评审

盾构施工专项方案(含始发、掘进、到达、应急预案等)须专家评审

联络通道专项方案须专家评审

盾构施工带压进仓专项方案须专家评审

盾构施工常压进仓专项方案/

重大风险源专项施工方案(穿越重要建(构)筑物、输

须专家评审

油和输气管道、河湖、铁路、道路等)

盾构施工测量专项方案/

盾构施工监测专项方案/

盾构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方案/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14

3施工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勘察交

底、设计交底。监理单位应列席参加。

4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前,编制人员或者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当向施工现场管

理人员进行方案交底。交底内容应当包括施工工艺、材料、设备、工作流程、工

作条件、安全技术措施,以及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措施等,方案交底应由双方签

字确认。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当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由双方和项目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共同签字确认。

6.2.3人员准备

1应根据盾构施工特点及现场情况,设置盾构队长、盾构值班工程师(土

木、机电、电气专业)、调度等岗位,配备有经验的盾构施工技术人员,配备人

员应符合盾构施工不同阶段要求。

2应组建专业盾构作业班组满足盾构施工要求。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盾构司机、电瓶车司机等特种作业人员必

须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6.2.4材料准备

1材料物资存放场地应硬化平整,有排水设施。应做到上盖下垫并设置告

示牌及警示标识,大型构件堆放场四周用护栏围护。

2周转材料堆放应分类、分区域堆放,做到“一头齐”。

3施工现场存放盾构管片应整齐美观,纵向、横向保持直线。每个管片基

座存放3层管片,每2堆为一环,堆放类型相同管片保持同列。应加设防雨棚。

4盾构机使用油料应室内分类分区集中存放,避免爆晒,并应符合消防要

求。

5防水材料、管片螺栓应室内分类存放,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2.5设备准备

1通用设备管理

通用设备安装、使用、拆装、维修等应按照《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

定》(建设部令第166号)、《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

执行。

2特种设备管理

15

特种设备安装、使用、拆装、维修等应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主席令第

4号)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

37号)执行。

6.3管片生产

6.3.1管片厂选址

管片厂选址应严格遵守国家、贵州省、建设单位等有关部门规定,及时办理

工程建设领域许可证。

厂区建设应远离居民生活区和地质灾害区,临近水泥厂、砂石厂等区域,应

符合施工生产和现场管理需求,充分利用既有交通,保证管片生产物资和产品运

输道路畅通。

6.3.2管片选型

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宜采用通用型管片或标准型管片。

6.3.3原材料

管片生产用水泥、外加剂、骨料、掺合料、钢筋等原材料的选择应按《预制

混凝土衬砌管片》(GB/T22082)、《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46)、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50299)、《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生

产工艺技术规程》(JC/T2030)、《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JJ/T164)

等执行。其中细骨料可选用河砂,也可选用符合设计文件要求的机制砂。

6.3.4钢筋加工

钢筋加工及配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不得随意更改尺寸。骨架焊接应在符合

设计的靠模上进行,加工及焊接质量应按《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

圆钢筋》(GB/T1497.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

1497.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执行。

6.3.5模具及组装

每套模具及配件均应编号,组装前检查清理是否干净、脱模剂喷涂是否均匀、

预埋件安装精度是否到位、骨架安装后保护层是否合格等。每套模具每生产100

环管片必须进行系统检查,确保模具宽度、弧长、弦长、边模夹角、内腔高度、

对角线符合规定。

16

6.3.6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配合比应按《普通混凝

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执行。混凝土浇筑应制定混凝土浇筑专项方案,

并安排技术人员旁站。

6.3.7养护

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收面并覆盖薄膜,预养护可采用蒸汽养护或自然养

护方式(视气温条件)进行养护。达到脱模强度后,应及时脱模。标识后可采用

养护池水养或喷涂混凝土养护剂养护。

6.3.8贮存与运输

管片贮存可采用内弧面向上或单片侧立的方式堆放,每层管片之间应正确设

置垫木,堆放高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经检验合格的管片应按规定填写出厂质量证明文件,随管片运输车一同交至

盾构管片接收单位。管片运输时应摆放在车辆支撑物上,层与层之间用垫木隔开,

每层支点在同一平面上,各层支垫物在同一竖向直线上。

6.4端头加固

6.4.1盾构工作井洞口段地层不能满足盾构始发和接收对防水、防坍等安全要求

时,必须进行加固处理。

6.4.2盾构工作井端头土体加固的常用方法:旋喷注浆、袖阀管注浆、管棚加固

等,可根据土体种类、渗透系数、加固深度、加固主要目的、工程规模、施工工

期、环境要求等条件进行选择。

6.4.3加固区域范围、参数、工艺、效果检验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

17

7盾构选型

7.1一般规定

7.1.1盾构选型重点是盾构机在典型喀斯特地区环境下施工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7.1.2拟进场的盾构机,特别是刀盘系统、人舱系统、盾尾系统、驱动方式、铰

接方式等,应采用能保证施工安全、质量和高效的先进技术。

7.1.3应按照本导则所规定的条件选择盾构机,不得弱化或劣化所选用盾构机的

性能指标。

7.1.4应组织专家对盾构机适应性专项方案、工程资料、检测报告等文件进行评

审。

7.2盾构准入条件

7.2.1盾构机宜采用复合式土压平衡式盾构机。在地下水压大,排水困难的环境

下可选用泥水平衡式盾构机。在隧道穿越地层围岩稳定性好、且地面无重要建(构)

筑物的硬岩地层可选用全断面硬岩掘进机。

7.2.2盾体机应采用梭型结构设计,宜采用主动铰接。

7.2.3盾构机主驱动可采用液压驱动或电机驱动,总推力要求不小于40000kN,

扭矩要求不小于6000kN·m,转速不低于3r/min。

7.2.4盾构机宜配备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和利用管片拼装机基座加装的超前钻机。

7.2.5刀盘型式应采用6主梁+6辐条刀盘,刀盘开口率不小于38%,刀具宜采

用17~18吋滚刀,正面刀间距不大于80mm。隧道曲线半径小于450m时,建议

配仿形滚刀或超挖滚刀。

7.2.6盾构机必须配备同步注浆系统和二次注浆系统、泡沫系统、膨润土系统。

7.2.7盾构机人舱应符合相关法规、标准、规范规定,建议配置各仓室的独立视

频监控系统、自动消防喷淋系统和作业环境有害气体实时检测系统。

7.2.8新盾构机应按照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施工要求进行设计和制造,配置确保施

工安全的设备,根据实际情况选配具有冲洗和烘干功能的仓内耐压摄像头、皮带

机称重系统、砂浆称重系统、隧道冷却系统和盾尾间隙自动测量系统等设备。

7.2.9盾构机必须具备有害气体和可燃易爆气体检测系统。

18

8掘进施工

8.1盾构组装和调试

8.1.1盾构基座定位由始发轴线、始发工作井尺寸、防栽头余量等因素决定。定

位后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复核,并形成书面资料。

8.1.2盾构基座的加固应按照相关规范规定进行,盾构机基座标高应比设计标高

高20~30mm。

8.1.3盾构机吊装起重机械宜采用履带式起重机。应根据厂家使用说明书编制

《履带式起重机组装、调试方案》。按照方案进行履带式起重机的组装、调试和

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8.1.4盾体吊装前应完成盾体吊耳焊接,并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吊装。

8.1.5应编制《盾构机组装、调试、解体专项方案》,按照审批的专项方案进行

盾构机的组装、调试、自验收,自验收合格后经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验收并

出具调试验收报告(静态检测报告)。

8.2盾构始发

8.2.1洞门破除

1洞门破除前应符合以下要求:

1)洞门钢环测量应复核完成。

2)方案报批应完成。

3)安全技术交底应到位。

4)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应到位。

5)防喷涌应急演练应符合要求。

6)开观察孔探查加固土体和地下水情况,探孔深度应进入加固体不少于1m。

2在盾构刀盘与侧墙之间、洞门钢环内搭设操作平台,操作平台搭设应符

合相关规范规定。

3凿除洞门应分层分块,凿除顺序先上部后下部,割除外层钢筋,再由上

至下凿除余下混凝土。

19

4洞门压板应设置钢丝绳拉紧装置,洞门轮廓线范围内围护结构钢筋应全

部切断,切口平整。

8.2.2盾构基座及反力架安装

1盾构基座导轨必须顺直,严格控制标高、间距及中心轴线。

2盾构基座宜采用钢结构形式,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3盾构基座就位后应及时加固,应与反力架连接组成整体结构。

4反力架安装前应符合以下要求:

1)定位放线确定反力架位置,施工范围内干扰物体应及时进行清除。

2)盾构工作井底板应提前预埋钢板,钢板与底板连接牢固。

5依据测量定位线进行定位焊接,靠管片面应与立柱平面相平。

6盾构基座及反力架安装精度应符合表8.2.2要求。

表8.2.2始发基座及反力架安装精度要求

项目允许偏差

反力架水平偏差±10mm

反力架垂直度偏差±5mm

反力架上下偏差±10mm

盾构基座水平轴线的垂直方向与反力架的夹角<±2‰

盾构姿态与设计轴线竖直趋势偏差<2‰

盾构姿态与设计轴线水平趋势偏差<±3‰

8.2.3洞门密封装置安装

1安装前应分清始发密封帘布橡胶板方向,鼓起末端朝向洞内,安装应由

上至下进行,吊装应注意保护帘布橡胶板。螺栓孔应与帘布橡胶板孔位对应。帘

布橡胶板安装后应均匀密贴钢环。

2环形压板安装顺序应由上至下,左右两侧对称安装。

3折页压板安装顺序与环形压板一致,安装应符合规范规定。

4帘布橡胶板和压板安装螺栓必须进行二次紧固,保证各部件之间连接紧

密,无松动现象。

8.2.4负环管片拼装及拆除

1拼装负环管片时应在盾尾下部盾壳内焊接型钢,末环负环管片B1、B2、

B3标准块两端各1根,沿盾构机方向放置,管片尾部靠在盾尾刷附近。

20

2落底块B2中线应与隧道轴线重合。

3负环管片宜采用通缝拼装,拼装到位后应及时固定管片,环向应设置钢

丝绳拉紧,螺栓应多次复紧。始发基座轨道与负环管片的间隙应采用木楔垫实。

4负环管片脱出盾构机后,型钢支架与车站结构连接应牢固,管片两侧与

型钢支架之间应采用木楔垫实,并与盾构基座箍紧。

5在盾尾刷部位必须采用人工涂抹盾尾油脂,并应涂抹均匀、饱满。

6负环管片拼装精度应确保椭圆度符合规定,同时符合表8.2.4规定。

表8.2.4负环管片拼装精度要求

项目允许偏差(mm)

相邻管片高差4

环面间隙1

纵缝相邻间隙0~2

对应环向螺栓孔的同轴度≤1

7负环管片拆除应按照负环安装相反顺序分环、分块拆除,并及时吊出盾

构工作井。

8.2.5半负环始发

1当始发条件受限,可采用半负环始发(5环半负环+2环全负环始发)。

负环拼装可采用通缝拼装。

2负环管片上部采用钢构件支撑。钢构件宜采用6根φ426mm头部带法兰

盘无缝钢管,一端与反力架焊接成整体,一端支撑在管片上,对称布置。环向宜

用200mm工字钢将6根钢管连接成一个整体。

8.2.6曲线始发

盾构曲线始发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盾构基座应按照预偏设计角度定位,使盾构机沿曲线的切线始发。

2盾构进入土体后应伸缩铰接油缸,逐环姿态纠偏以拟合设计曲线线路。

8.2.7分体始发

盾构分体始发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分体始发方案比选应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始发工期、设备改造费用及

始发阶段掘进效率等方面。

2盾构工作井尺寸必须符合主机、盾构基座及反力架安装需要。

21

3盾构始发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从设备桥和盾构拖车任意位置断开进行分

体始发,分别在设备桥位置、1号拖车位置、2~4号拖车任意连接位置、5号拖

车位置断开。

4盾构分体始发时,盾构设备间油管、电缆、水管等管线应做好掘进期间

的延长保护工作。

8.2.8密闭钢套筒始发/接收

密闭钢套筒始发和接收应符合以下规定:

1钢套筒由多块组成,各块间应增加橡胶垫圈以增强密封性,对螺栓连接

面出现变形或破坏部位及时修复,应确保连接螺栓质量和数量,符合钢套筒密封

性能要求。

2反力架和环梁之间应设置千斤顶对钢套筒预加压力。钢套筒与洞门环板

连接处应进行监测,及时调整千斤顶压力,使洞门环板始终处于受压状态并采取

有效措施避免洞门钢环受拉破坏。

3采用钢套筒始发时,钢套筒后端应设置加强环梁与负环管片连接,连接

处设置止水橡胶圈,负环管片外侧与钢套筒之间的间隙应在管片壁后注入双液浆

或单液浆(厚浆)进行密封。

8.2.9盾构平移及过站

1盾构平移应符合以下规定:

1)平移前应进行施工现场调查、编制技术方案及现场准备。平移材料及设

备应符合安全要求。盾构机平移前,应对盾构工作井底部钢板面凸起物进行割除

打磨处理,并涂抹黄油。

2)盾构工作井底板应满铺20mm钢板,且钢板间应焊接成型。

3)底板钢板上部应铺设43kg/m钢轨及搭设拖车平移平台,且应符合拖车受

力要求。应对焊缝焊接质量和钢轨间距进行检查。

4)盾构基座下井拼装、定位后,应对焊缝焊接质量进行检查。

5)平移千斤顶应布置在前盾及中盾位置,且不得随意更改千斤顶的位置。

平移千斤顶不得少于3个,且每个千斤顶推力不得低于1000kN。

2盾构过站应符合以下规定:

1)场地应平整,且车站标准段底板应铺设20mm的钢板,焊缝质量应检验

22

合格。

2)导台或导向轨道水平和竖向方向的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接加固质量

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3)过站前应测量车站净空高度及轴线,避免过站时发生碰撞或偏移。

4)盾构主机应固定于接收基座上,盾构主机与后配套拖车必须分离。

5)盾构过站时应控制推力、速度和姿态,并应监测管片的变形。

8.3盾构掘进

8.3.1岩溶专项勘察和岩溶处理

1岩溶专项勘察按本导则第5.1节执行。

2岩溶专项处理按本导则第5.2节执行。

8.2.2掘进参数管理

1一般地质施工

1)全断面硬岩(石灰岩、白云岩)

盾构进入全断面硬层后,推力逐渐增大,掘进速度降低。

2)全断面软岩(泥岩)

盾构进入全断面软岩层后,推力逐渐减小,掘进速度加快。

2上软下硬地层

1)应控制盾构姿态,防止发生抬头和上浮。

2)应增大土仓压力,防止地层土体流失,造成地面沉降塌陷。

3)掘进过程中应做好渣土改良,防止喷涌。

3富水地层

1)应对盾尾密封进行检查,确保其密封性能指标达到能抵抗盾构机底部最

高水土压力和注浆压力的要求。

2)根据实际情况可向土仓添加聚合物或膨润土,螺旋输送机应设有防喷涌

装置。

3)应备足膨润土泥浆或泡沫剂、海绵板等抢险材料。

4)调整同步浆液配合比,缩短浆液凝结时间,同时在盾尾进行二次补浆。

5)在管片脱出盾尾5~7环后施做止水环,形成封闭止水通道,减少地下水

影响。止水环应5~10环施做一次。

23

4钙化硅质白云岩地层

1)在中风化白云岩和中风化泥质白云岩交互地层掘进施工中,应根据仓内

富水和皮带机上渣样的情况及时判断地层类型。

2)掘进施工中,应详细记录施工参数,准确判断掌子面岩层性质及稳定性,

合理选择掘进模式。

5岩溶发育、断层破碎带地层

1)根据实际埋深计算理论土压力。

2)盾构应建压掘进,以防止栽头。

3)根据实际渣样进行分析,优化渣土改良。

4)加强监测,根据监测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同步注浆量,同时及时进行二次

注浆。

6小曲线半径掘进

小曲线半径掘进应符合以下规定:

1)在小曲线半径掘进时,应根据盾构姿态、盾尾间隙、油缸行程、铰接油

缸行程等因素进行管片选型。管片选型必须超前10环进行预选,应做好管片排

版与选型工作。

2)在小曲线半径掘进时,应通过调整各组推进油缸、铰接油缸推力、行程

的偏差来辅助盾构转弯。

3)小曲线隧道的同步注浆量应大于直线隧道同步注浆量,宜采用双液浆加

强外弧线侧向注浆,有效减小管片侧向压力的影响,从而减少弧线外侧的偏移量。

4)为加强曲线段沉降控制宜进行二次注浆,在刚脱出盾尾的管片外弧侧位

置实施二次注浆,以减小管片脱出盾尾后在侧向分力作用下使隧道整体向弧线外

侧偏移。

5)应及时治理管片错台、破损、渗漏水等缺陷问题。

8.3.3垂直水平运输

应根据隧道直径、长度、纵坡、盾构类型和掘进速度,选择运输方式、运输

设备及其配套设施。运输设备性能应安全可靠,并配备防溜车或防坠落措施。

1垂直运输

1)垂直提升设备必须配备渣土称重系统,并及时进行校正。应对每环渣土

24

进行称重并记录分析,如有超方应及时分析处理。

2)垂直运输方式应根据工作井深度和盾构机施工速度等因素确定。

3)提升设备的提升能力应符合出渣和下料的要求。

2水平运输

1)有轨运输的轨道应保持平稳、顺直、牢固,并应定期养护。

2)当长距离运输时,宜在适当位置设置会车道。

3)牵引设备的牵引能力应符合隧道最大纵坡和运输重量的要求。

4)电瓶车行驶速度不得大于5km/h。车辆停靠时,必须及时塞紧铁鞋防止

溜车。

5)电瓶车应配置多重安全制动装置:车体间加装软、硬连接,电瓶车车头

增设防溜车装置,在盾构机1号拖车前端增设防撞墩,以保证水平运输的安全。

6)电瓶车及拖车轨道延长作业必须确保安装精度,安装完毕后并排两根轨

道需放置水平尺检查,轨道接缝不得超过2mm,轨道压板及螺栓必须安装到位、

紧固。

3皮带运输

在地面场地较大,区间长度较长时,可选择采用水平皮带运输+垂直皮带运

输(斜皮带)的出渣方式。

8.3.4管片防水

1管片接缝防水

1)防水材料在运输、存放和安装前应采取防雨、防潮措施。

2)防水材料应分批进行抽检,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密封条在密封槽内应套箍和粘贴牢固,不得有起鼓、超长或缺口现象,

且不得歪斜、扭曲。

4)当采用嵌缝防水材料时,应清理管片槽缝,并应按规定进行嵌缝作业,

填塞应平整、密实。

5)管片防水材料粘贴完成后应采取保温、防雨措施,保证防水材料粘贴效

果。

6)管片吊装、下井前必须对防水材料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下井运输、

拼装。

25

2特殊部位防水

1)管片径向注浆后应对注浆孔进行密封防水处理。

2)螺栓孔处密封圈应定位准确,螺栓紧固应符合规范规定。

3)隧道与盾构工作井、联络通道等附属构筑物的接缝处,应按设计要求进

行防水处理。

8.3.5管片拼装

1防水材料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止水条、缓冲垫等防水材料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安装。

2)防水材料粘贴应在完成12h后再下井进行拼装。

2应制定专门的管片运输作业指导书,在管片水平或垂直运输过程中,应

对管片进行保护。

3拼装过程中管片表面不得出现裂缝、破损、掉角等现象。

4纵、环向螺栓连接应符合以下规定:

1)管片纵、环向螺栓应经防腐处理。管片纵、环向螺栓应按0.2%的比例进

行抽检,抽检合格后方能使用。

2)管片连接螺栓必须拧紧,并进行3次复紧(拼装时复紧、掘进下环复紧、

脱离盾尾复紧)。拧紧扭矩不小于300N·m,定期使用扭力扳手复核,螺栓露

丝长度不得少于3丝。

8.3.6壁后注浆

1同步注浆

1)注浆材料与性能指标

注浆材料应具有料源广、可注性强、经久耐用、固结实体强度能达到设计要

求、对地下水和周围环境无毒性污染等特点。浆液应符合流动性、凝固强度、膨

胀性等性能指标。

2)同步注浆材料与配合比

同步注浆材料配合比可根据地质情况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同步注浆浆液建议

配合比见表8.3.6。

表8.3.6同步注浆建议配合比

26

粉煤灰膨润土

地层水泥(kg)砂(kg)水(kg)

(kg)(kg)

全断面泥岩219180100650450

复合地层200360130690440

3)同步注浆作业

A在施工中应根据注浆效果调整注浆量,充填系数一般取1.3~1.8。在裂

隙比较发育或地下水量大的岩层地段,充填系数取1.5~2.5,可根据地层条件、

隧道稳定性和环境保护要求通过试验实测确定其合理注浆量。

B作业人员应随时观察注浆工况,注浆压力应略大于周边地层压力,严格

控制地面沉降和隧道沉降。

C宜在每个注浆孔出口设置压力传感器,应对管片背后对称均匀压注。

2二次注浆

1)注浆材料、浆液配比

采用普通水泥拌制浆液,配比宜为水泥:水=1:0.8,注浆压力宜为2.5~4bar。

2)止水环施工

在富水地层应采用双液浆施做止水环,浆液初凝时间控制在30~60s,终凝

时间控制在120~180s,注浆压力宜为3~5bar。

8.3.7盾构机保养维修应按《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46)执行。

8.3.8开仓换刀

1掘进参数出现异常(当盾构推力大于20000kN,刀盘扭矩大于4000KN·m、

掘进速度小于5mm/min、渣土温度大于38℃等)时应进行开仓检查。

2开仓换刀停机位置应选在掌子面地层较稳定、无岩溶发育、地下水发育

较少及地面较空旷的区域,换刀原则:勤检查、早换刀、少量多次、快进快出。

3开仓作业宜采用常压开仓。仓内动火作业前应履行动火审批手续。仓内

严禁携带易燃物品,并应配置足够的灭火器材。

4在开仓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应对仓内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进

行检测,检测频率不小于1次/h。在进仓前及仓内作业过程中应实时监测仓内通

风情况,检测仪器应具有声光报警功能。

5根据施工经验结合地层情况、刀盘扭矩等掘进参数,应60m检查一次刀

具磨损情况,边缘滚刀磨损临界值不大于12mm、中心滚刀磨损临界值不大于

27

15mm。

6每次进仓均应进行刀具螺栓复紧。对于异常磨损的刀具,应对邻近刀具

进行刀差调整,避免邻近刀差过大。长时间开仓作业前应有防止盾体被砂浆包裹

的措施。

7恢复掘进时,应进行刀具轨迹线磨合,缓慢启动刀盘。

8.3.9管片抗浮措施

防止管片上浮主要应对措施如下:

1调整同步注浆配合比,缩短浆液凝结时间。

2同步浆液应注入饱满,填充系数取1.3~2.5,注浆压力2.5~4bar。

3适当控制盾构机掘进速度,每日掘进进尺不宜超过10环。超过10环时

应增加拱顶双液浆注入。

4适当降低盾构机垂直姿态,数值控制在设计轴线-30~-50mm之间。

5管片脱出盾尾后应及时施做止水环,每5~10环做一次止水环。

6富水地层应及时在脱出盾尾后3~10环管片开孔泄水,同时进行径向二

次补浆。

8.3.10信息化管理

1土仓可视化

建议在土仓内安装高清摄像头,可实时监控土仓内渣土改良效果,初步检查

刀具工作状态。

2人仓可视化

建议在人仓内安装高清摄像头,在带压换刀作业过程中可实时观察仓内作业

人员情况,结合人仓内电话机进行及时沟通,保障作业人员安全。

3盾构参数远程监控系统

建议建立盾构云APP系统,在手机APP上同步盾构掘进参数及各关键施工

位置情况。

4盾构关键施工参数大数据后台

建议采用盾构关键施工参数大数据后台,对盾构掘进相关参数进行提取分析,

形成图表,总结施工经验。

28

8.4盾构接收

8.4.1盾构接收前应对洞口岩层或加固土体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接收。

8.4.2盾构刀盘距离盾构工作井200m前,应对盾构机姿态偏差进行高精度的联

系测量,以制定到达掘进段盾构姿态的控制措施。

8.4.3盾构刀盘距离盾构工作井小于30m后,应逐步降低推力、推进速度和刀

盘转速,控制出土量,监视土仓压力变化,并密切观察刀盘油压、螺旋机油压等

参数,接收段掘进参数允许偏差值符合表8.4.3规定。

表8.4.3接收段掘进参数允许偏差值

项目允许范围值备注

推力7000~9000kN参考

扭矩2000~3000kN·m参考

刀盘转数0.8~1.2r/min参考

推进速度10~15mm/min参考

8.4.4刀盘到达盾构工作井,管片环缝应挤压密实,确保密封防水效果。

1盾构主机进入接收工作井前,洞内最后10~20环管片连接螺栓应紧固和

复紧,沿隧道纵向应采用型钢焊接拉紧。

2盾构接收前,管片衬砌背后应注入双液浆形成止水环。根据注浆压力应

及时调整注浆量,压注顺序应从下到上。

8.4.5当盾构主机进入盾构工作井后,应及时密封管片与洞门间隙。

1盾体完全脱出洞门钢环后,应进行洞门封堵,拉紧洞门折叠板上部钢丝

绳。

2应对最后6环管片进行双液浆注浆,确保洞门封堵严密。

8.5盾构机解体与存放

8.5.1盾构机解体前应制定解体方案,并应准备解体使用的吊装设备、工具和材

料等。

1应按照《履带式起重机安装、拆除施工方案》要求进行履带式起重机的

组装、调试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盾体机解体吊装前应完成盾体吊耳的焊接,并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进

29

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吊装。

3应按照《盾构组装、调试、解体专项方案》顺序进行盾构机解体。

8.5.2盾构机解体前应对各部件进行检查,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应进行标识,油

管安装堵头及时封堵,密封舱加注油脂,已拆卸的零部件应进行清理。

8.5.3盾构机存放场地应交通便利,且场地大小应符合盾构机及后配套所有构配

件存放。存放场地应平整,且存放时下部应使用垫木分隔,上部应进行覆盖。

8.5.4盾构机存放时,盾构主机应分离,后配套拖车行走轮应拆除并分类堆放。

8.5.5长时间存放,应制定盾构机维修保养计划,按计划做好维修保养。

8.6缺陷治理

8.6.1管片缺陷

1应做好管片破损、掉块、错台等缺陷调查原始记录。

2管片修补时,应分析管片破损原因及危害程度制定合理的修补方案。顶

部修补方案应经隧道接收运营部门审批。

8.6.2渗漏水处理

1应对隧道渗漏水问题做好记录,制定渗漏水治理方案并认真实施。

2隧道堵漏材料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3二次注浆封堵合格后,应对残余渗漏水部位进行针孔高压灌缝堵漏。

4当隧道下沉或偏移量超过设计允许值并发生渗漏时,渗漏部位前后各2

环范围内宜进行壁后注浆。

5隧道进出洞口段渗漏的治理宜采取注浆止水及嵌填密封等技术措施。

6隧道与连接通道相交部位的渗漏宜根据渗漏部位采取注浆止水或嵌填密

封等技术措施,必要时可进行壁后注浆。

7隧道道床以下管片接头渗漏宜采取壁后注浆及注浆止水等技术措施进行

治理,注浆范围宜为渗漏部位两侧各5环以内的管片。管片拱底预留注浆孔已被

覆盖的,应在道床两侧重新设置注浆孔再进行壁后注浆。

8管片螺栓孔渗漏的治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未安装密封圈或密封圈已失效的螺栓孔,应重新安装或更换符合设计要

求的螺栓孔密封圈,并应紧固螺栓。螺栓孔密封圈的性能应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