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地理信息数据交付标准》_第1页
《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地理信息数据交付标准》_第2页
《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地理信息数据交付标准》_第3页
《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地理信息数据交付标准》_第4页
《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地理信息数据交付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地理信息数据

交付标准

GeographicInformationDataDeliveryStandardforWater

ConservancyandHydropowerProjectinGuangdongProvince

(征求意见稿)

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

发布

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地理信息数据交付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地理信息数据的内容分类、交付要求(数学基础、格式、质

量等)、编码等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地理信息数据的交付和管理。以实现水利

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地理信息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已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345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规范

GB/T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CRBIM1005面向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的地理信息交付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基础地理信息basicgeographicinformation

反应地球表层居民地及建筑设施、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等自然和人文要素的

位置、形态和属性的基本信息,以及地名和地理空间参照信息。

3.1.2

高程数据elevationdata

描述地形及构筑物高程或高度信息的数据,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3.1.3

几何信息geometricinformation

信息模型中用于表达实体对象空间位置和自身形状的部分,包括坐标、尺寸、姿态、拓

扑关系等。

3.1.4

非几何信息non-geometricinformation

信息模型中除几何信息以外的其他信息,一般包括语义、属性、纹理三类。

4数据交付内容

4.1一般规定

4.1.1工程建设中,应建立工程区域地理信息数据模型,以对工程进行数字化管理。

4.1.2地理信息数据模型为表达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或部分阶段且包含几何、属性、纹理等

多元信息的数字化模型。

3

4.1.3面向特定应用需求,地理信息数据模型应具有大场景、多比例尺等特性,应将工程现

状、环境和建设(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成果有效结合,应具备快速可视化、数

据共享和传递的功能。

4.1.4地理信息数据交付内容宜分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专题地理信息数据、专题业务数据、

附加信息、元数据等种类。

4.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4.2.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为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栅格数据作为基础底图展示,矢量数据

可叠加于基础底图展示。

4.2.2栅格数据主要包括工程及周边区域数字正射影像(DO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

4.2.3矢量数据主要包括工程沿线定位基础、居民地及其设施、地物地貌、植被土质与境界

及政区等要素。

4.2.4数字正射影像(DOM)可由航空航天遥感数据或扫描影像数据经过辐射校正、几何

校正,并利用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投影差改正而产生。

4.2.5数字正射影像应符合以下规定:

a)影像定位信息应与城市平面坐标系统一致,在一定分辨率的基础上能与相关矢量数

据等进行叠加;

b)影像数据应完成图像处理、几何纠正、影像空间配准等基本操作。图像处理应消除

影像噪声,去除少量薄云、雾,增强影像中的目标信息,特别是弱目标信息,便于更清

晰更准确地解译。几何纠正应去除透视收缩、叠掩、阴影等地形因素以及卫星扰动、天

气变化、大气散射等随机因素对成像结果一致性的影响,通过几何校正,修正了影像畸

变,重建影像模型。影像空间配准应消除由卫星传感器得到的影像在拍摄角度等方面产

生的误差;

c)若制图区域范围较大,一景遥感影像不能覆盖全部区域,或一幅地理基础底图不能

覆盖全部区域时,应对遥感影像进行镶嵌或地理基础底图拼接。

4.2.6数字高程模型(DEM)由摄影测量或实地测量获得,通过规则格网点来描述地面高

程信息,用于反映工程及周边区域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布。

a)数字高程模型成果由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元数据及相关文件构成。相关文件指交付

成果数据同时提供的说明信息,如高程推测区范围等;

b)数字高程模型格网尺寸根据地貌复杂程度宜选取10米、5米或2.5米等。

4.2.6定位基础数据宜包括各类型、各等级控制点成果数据,控制点分为平面控制点、高程

控制点及其他控制点。

4.2.7控制点的等级及其精度标准应符合相应规范的规定。

4.2.8控制点空间形态宜用点表示,属性数据应包括点号、点名、类型、等级、控制数据值、

空间参照系名称(平面坐标系统名称、高程系统名称)、控制点的标志或者标识信息等。

4.2.9居民地及其设施数据应包括居民地、工矿及其设施、农业及其设施、公共服务及其设

施、名胜古迹、宗教设施、科学观测站及其他建筑物及其设施等。

4.2.10居民地及其设施数据空间形态宜以面、线或点表示,属性数据应包含名称、权属、

代码、用途、高度、楼层数、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材料等。

4.2.11境界与政区数据应包括各级行政区范围及其相关属性,主要表示乡、镇、街道办事

处及以上级别的行政区域、行政区境界线、界桩、界碑、自然保护区等。

4.2.12境界与政区数据空间形态宜以面表示,属性数据应包括区域代码、行政名称、面积、

周长、归属等。

4.2.13地貌数据应包括等高线、高程注记点、水域等值线、水深注记点、自然地貌以及人

4

工地貌等,用于表现地面起伏形态,一般以等高线、高程点配合相应的地貌特征来反映。

4.2.14植被与土质数据用于表示地表植被和非植被覆盖情况,包括城市绿化情况、农田耕

种情况、非耕地如林地、园地、草地和土质等覆盖情况等。

4.2.15植被与土质数据空间形态应以地类界围成的面域来表示,属性数据应包括植被或土

质名称、代码、面积等。

4.2.16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内容分类宜参照表1。

表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表

序号名称描述

1DOM数字正射影像

2DEM数字高程模型

3定位基础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其他控制点

居民地、工矿及其设施、农业及其设施、公共服务及其设施、名胜古迹、宗教设施、

4居民地及设施

科学观测站及其他建筑物及其设施

5植被与土质城市用地、农林用地、土质

6地貌等高线、高程注记点、水域等值线、自然地貌、人工地貌

省界、市界、县(区)界、乡界;

7境界与政区

省级行政区、市级行政区、县(区)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

4.3专题地理信息数据

4.3.1专题地理信息主要包括水系数据、交通数据、水利设施、水电建筑物、工程水工设施

等数据,可实现工程路网导航、资源配置分析等业务应用。

4.3.2水系是江、河、湖、泊、水库、水井、泉、沟渠等各种自然与人工水体及其附属物的

总称,水系数据主要包括自然河流、人工河渠、湖泊、水库、其他水系要素和水利及其附属

设施等。

4.3.3水系数据空间形态应根据要素特征可用点、线、面来描述,属性数据应包括水体名称、

代码、面积、深度等,对水体的附属物应明确其归属。

4.3.4交通数据主要包括铁路、城际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道路构造物及附属设施、

水运设施、航道、空运设施以及其他交通设施。

4.3.5交通数据道路空间形态应用线和结点的模式表示,线(道路中心线)表示路段,结点

表示路口,平面相交的路口应具有连通性。路段的属性数据应包括路名、要素代码、路口类

型、路段数等。道路的附属物应根据其空间特性分别用点(里程碑、路标等)、线(道路边

线、路堤等)、面(收费站、服务区等)表示,其属性数据应能表示其归属。

4.3.6水利设施主要包括进水口、制水井、储藏室、沉砂池、水文观测站、隧道、渡槽、溢

流伐、给水门、排水门等。

4.3.7水利设施空间形态应以面、线或点表示,属性数据应包含名称、用途、高度、楼层数、

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材料等。

4.3.8水电建筑物主要包括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取(进)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发

电建筑物、升压输电建筑物、航运过坝建筑物和专门建筑物等。

4.3.9水电建筑物空间形态应以面、线或点表示,属性数据应包含名称、权属、用途、高度、

楼层数、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材料等。

4.3.10水利附属设施应包括储水池、倒虹吸、沟渠、输水槽、抽水机、水车等。

4.3.11水利附属设施空间形态可用面或线、点表示,属性数据应包含名称、代号、类型、

5

用途等。

4.3.12工程水工设施指项目承建或相关的水工工程主体,应包括工作井、输水隧洞、泵站、

高位水池等项目主体。

4.3.13工程水工设施空间形态用面、线或点表示,属性数据应包含名称、权属、用途、高

度、楼层数、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材料等。

4.3.14专题地理要素描述及分类宜参照表2。

表2专题地理信息要素分类表

序号专题名称专题描述

1水系河流、湖泊、水库、海洋要素、其他水系要素

2交通包括铁路、城际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空运设施、水运设施、其他交通设施等

包含进水口、制水井、储藏室、沉砂池、水文观测站、隧道、渡槽、溢流伐、给水门、

3水利设施

排水门等

包括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取(进)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发电建筑物、升压输

4水电建筑物

电建筑物、航运过坝建筑物和专门建筑物等

5水利附属设施包括储水池、倒虹吸、沟渠、输水槽、抽水机、水车等

6工程水工设施包括工程项目相关工作井、输水隧洞、泵站、高位水池、大坝等

4.4专题业务数据

4.4.1专题业务数据主要可用来支持工程建设管理、地质勘探、安全监测、征地移民、智慧

监管等业务应用。

4.4.2专题业务数据应实施动态更新,随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进度同步推

进,能反映工程动态的现势性。

4.4.3专题业务数据具体内容及描述宜参照表3:

表3专题业务数据

专题名称专题描述

地质勘探工程区域所有与地址勘探相关的内容,包括地质勘探点点位、地层的厚度等

大坝、厂房、升船机、高边坡、尾料场等区域中包含应力应变、渗流渗压、位移监测、水位等类型监测

大坝监测

点的空间及属性信息

征拆用地与项目相关的临时性、永久性征地及移民地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单点全景

与项目相关的水保监测站、水雨情监测站、水保监测对象(沉砂池植被、堆场、排水沟)、监测区域红

水土保持

线等空间及属性信息

与项目相关的环境监测站、视频监控站、环保监测区域红线、监测对象(水质、空气、噪声、陆生态、

环保

水生态、固体废弃物、工程残渣处理信息)等空间及属性信息

事故、危险源、安全隐患及施工区域周围的敏感建筑物(如工区周围的高压线路)的空间及属性数据。

拌合站、大中型机械(龙门吊、搅拌机、塔吊机、升降机、盾构机、灌浆设备、预应力张拉设备)、配电

安全

柜、门禁、人员定位、车辆定位等空间和属性数据;安全监测对象、安全监测设备信息、社会应急资源、

应急路线等空间及属性信息

盾构掘进轨迹、施工设备(塔吊、搅拌机、升降机、排水泵、挖机等)、钢管等设备材料运输与安装路

进度

线的空间和属性数据

6

质量原材料(砂石、混凝土、管片等)空间及属性数据,包括供应商、生产地、运输路线的空间和属性数据

视频监控与项目有关的视频探头的空间和属性数据

4.4.4专题业务数据其空间形态可用点、线或面来表示,各自属性表数据应包含空间参照系

名称(平面坐标系统名称、高程系统名称)、点号、名称、类型、代码、用途、面积等,具

体内容参照附录。

4.5附加信息类

4.5.1附加信息类数据主要包括三维模型数据、工程附加信息、其他附加信息等。

4.5.2三维模型数据主要指倾斜摄影三维模型,倾斜摄影三维模型数据由空间几何数据、影

像纹理数据和相关属性数据组成。

4.5.3工程附加信息应包括施工段桩号、标段、工区等。

4.5.4工程附加信息应与其所描述的要素相关联,其属性数据应包括名称、代码、对象性质

和历史名称等。

4.5.5根据应用需求,可增加流域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相关数据,如流域规划数据、土

地利用数据、房屋产权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和生态环境数据等。

4.6元数据

4.6.1元数据是数据特征的表述,是描述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数据。元数据的主要内容包括:

a)识别信息:有关数据集的基本信息;

b)数据质量信息:有关数据集质量的综合评价信息;

c)数据空间组织信息:有关数据集空间信息的表达方法的信息;

d)空间参考信息:描述数据集的空间参考系的有关信息;

e)实体和属性信息:描述数据集内容的相关信息,包括实体及其属性信息;

f)分发信息:有关数据分发服务方面的相关信息;

g)限制信息:有关于数据相关的法律及使用方面的信息。

7

5数据交付要求

5.1数据时空参考系统

5.1.1工程设计、施工单位所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应基于统一的时空参考系统。

5.1.2坐标系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确有必要时可采用依法批准的

其他坐标系,当提供其他坐标系成果时应同时提供其与CGCS2000坐标系的转换参数。

5.1.3高程系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确有必要时可采用与国家高程基准建立联系的独

立高程系。

5.1.4深度基准应采用理论最低潮位(提供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转换参数)。

5.1.5投影应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带分带,确有必要时,亦可按1.5°分带。

5.1.6时间参考中日期应采用公历纪元,时间应采用北京时间。

5.1.7项目地理信息数据的平面坐标系应与BIM数据平面坐标系相同。

5.1.8项目地理信息数据的高程基准应与BIM数据高程基准相同。

5.2数据格式

5.2.1矢量数据提交的格式为shp(几何数据)格式和dbf(属性数据)格式。

5.2.2栅格数据提交的格式为具有空间定位信息的tif格式。

5.2.3倾斜摄影三维模型提交的格式为osgb、3DTiles格式。

5.2.4业务数据和附加信息类数据提交的格式为shp和dbf格式、文本、表格和其它特定格

式。

5.2.5各类数据提交格式具体见下表4:

表4数据格式类型

序号数据类别文件格式

1矢量数据shp、dbf

2栅格数据tif

3文本数据txt、doc、docx

4表格类数据xls、xlsx、csv

5数据库mdb、gdb

6元数据xls、dbf、xml

7倾斜摄影三维模型osgb、3DTiles

5.3数据质量

5.3.1数据质量采用数据质量元素描述。

5.3.2数据质量元素包括完整性、逻辑一致性、位置精度、属性精度、现势性等方面内容,

对于数据源、数据加工过程、数据内容取舍和数据更新维护过程等涉及数据质量的相关内容

应有记录文档。

8

5.3.3地理信息数据质量元素见下表5和表6,根据技术设计、成果类型或用途等具体情况,

可以扩充或调整。

表5质量元素

质量元素描述

空间参考空间参考系使用的正确性

位置精度要素位置的准确程度

属性精度要素属性值的准确程度、正确性

完整性要素的多余和遗漏

逻辑一致性对数据结构、属性及关系的逻辑规则的遵循程度

时间精度要素时间属性和时间关系的准确程度

影像/栅格质量影像、栅格数据与要求的符合程度

表征质量对几何形态、地理形态、图式及设计的符合程度

附件质量各类附件的完整性、准确程度

表6质量子元素

质量元素质量子元素描述

大地基准采用的大地基准是否符合要求

空间参考高程基准采用的高程基准是否符合要求

地图投影采用的地图投影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平面精度平面坐标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位置精度

高程精度高程值或高程属性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分类正确性要素分类的正确程度

属性精度

属性正确性要素属性的正确程度

多余含有多余要素的程度

完整性

遗漏缺少应包含要素的程度

概念一致性对概念模式规则的遵循程度

逻辑一致性格式一致性物理存储结构、格式的符合程度

拓扑一致性对拓扑关系反映的准确程度

时间精度现势性数据集资料的现势性

分辨率各种分辨率是否符合要求

影像/栅格质量格网参数格网参数的正确性

影像特性影像特征与要求的符合程度

几何表达对几何形态反映的准确程度

地理表达对要素地理形态反映的准确程度

表征质量符号符号使用的正确性

注记注记使用的正确性

整饰图面整饰的正确性

元数据元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附件质量图例簿图例簿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附属文档各类附属文档的完整性

5.3.4空间参考要求:应满足5.1章节“数据时空参考系统”相关参数规定要求。

5.3.5位置精度要求:平面精度、高度精度、地形精度、DOM精度、模型精细度、纹理精

细度应准确无差漏。

5.3.6入库数据及产生的数据产品的位置精度,应满足相应产品标准规定的精度要求。

9

5.3.7地理信息数据中明显地物点相对于附近控制点的平面位置的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不

得大于下表7和表8中的规定:

表7平面位置中误差

单位为米

地形类别

比例尺

平地、丘陵地(坡度小于6°)山地、高山地(坡度大于6°)

1:5000.30.4

1:10000.60.8

1:20001.21.6

注:最大允许误差为两倍中误差

表8高程中误差

单位为米

地形类别

要素

平地丘陵山地高山地

高程点0.20.40.50.7

1:500

等高线0.250.50.71.0

高程点0.20.50.71.5

1:1000

等高线0.250.71.02.0

高程点0.40.51.21.5

1:2000

等高线0.50.71.52.0

注:最大允许误差为两倍中误差

5.3.8地理信息数据属性精度要求如下:

a)地理信息数据应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设置不同的属性字段;

b)要素的属性项及其名称、类型、长度、顺序、属性值等应完全正确;

c)各类数据分类及其编码应正确完整。

5.3.9完整性要求如下:

a)数据应全面完整,不应有遗漏,不同类型、不同比例尺数据的集成关系应完整正确,

尽量减少冗余;

b)数据范围、图层、图形要素、数据属性项及记录等完整,不存在重复或缺失。

5.3.10逻辑一致性要求如下:

a)结构满足项目需求,不存在拓扑错误,业务逻辑满足资源管理应用需求,数据分类

分层的准确性及属性数据的正确性满足项目及行业要求;

b)地理信息数据在遵循的概念模式规则下应具有一致性:要素分类与代码、数据结构、

属性、要素间关系在同一尺度上应保持一致,在不同尺度上应符合统一的体系规则;

c)地理信息数据值域应具有一致性:数据项的取值应在值域的界定范围内;

d)地理信息数据存储的数据格式应具有一致性:数据存储应与数据物理结构及规定格

式保持一致;

e)地理信息数据空间位置应具有拓扑一致性:同类要素的拓扑关系应正确并保持一致。

5.3.11时间准确度要求应按需求定期或及时对数据进行更新,保持数据(尤其是水库、渠

道、公路、铁路、境界、地名等)的现势性。

5.3.12数据更新可按要素或者区域进行,元数据或要素属性中应包含时间标识。

5.3.13影像和栅格格网或像素实地尺寸、起始坐标、结束坐标应准确。

10

5.3.14影像色彩模式、色调、色彩配置合理。

5.3.15影像地面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格网尺寸应满足相关要求,要求见下表9:

表9影像栅格精度要求

阶段名称DOM精度DEM精度

格网单元尺寸不宜大于2m*2m;平坦地区的高程精度不宜低于0.4m,丘陵地

规划阶段/

区不宜低于0.5m,山地不宜低于1.2m,高山地不宜低于1.5m

格网单元尺寸不宜大于1m*1m;平坦地区的高程精度不宜低于0.2m,丘陵地

设计阶段地面分辨率2米

区不宜低于0.5m,山地不宜低于0.7m,高山地不宜低于1.5m

地面分辨率0.8格网单元尺寸不宜大于0.5m*0.5m,平坦地区的高程精度不宜低于0.2m,丘陵

施工阶段

米地区不宜低于0.4m,山地不宜低于0.5m,高山地不宜低于0.7m

5.3.16表征质量:要素综合取舍与图形概括符合相应比例尺地形图测图规范或编绘规范的

要求,并能正确反映各要素的分布地理特点和密度特征。

5.3.17矢量数据在项目建设不同阶段应按相应阶段DLG成图比例尺要求收集数据,见下

表10。

表10不同建设阶段交付DLG图幅比例尺

阶段名称DLG比例尺

规划阶段1:10000

设计阶段1:1000、1:2000、1:5000

施工阶段1:500

5.3.18要素几何类型应表达正确,地图符号使用正确,其颜色、尺寸、定位等符合要求。

5.3.19地图符号使用应正确且配置合理,保持规定的间隔,清晰、易读。

5.3.20有方向性的地物符号方向应正确。

5.3.21注记字体、字大、字向、字色配置合理,清晰、易读,指向明确无异议;内图廓线、

公里网线、经纬网线应正确,线条应光滑。

5.3.22图形要素类型、线划、符号及注记的规范性,图画结构合理性等应满足国家相关标

准。

5.4数据交换与共享

5.4.1数据交换方式可采用基于文件上传的方式,该方式通过数据上传至目标服务器,进行

数据集中存储来实现数据共享。

5.4.2数据交换方式可采用基于元数据控制的地图发布服务方式,该方式通过建立的元数据

服务器来驱动各联动单位的数据,实现各联动单位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通过安装在各联动

单位的地图发布服务,建立地图发布服务,可以通过元数据来实现对数据的访问、叠加等。

5.4.3数据交换时宜符合《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规范要求。

5.4.4数据交换要求如下:

a)采用服务进行数据交换,数据服务必须遵循WMS和WFS规范;

b)地图发布服务交换的数据文件格式主要应包括Shapefile、ArcSDE等;

c)数据坐标系、投影系必须与目标数据保持一致,即坐标系采用CGCS2000、投影系

采用高斯投影。

6数据分类与编码

11

6.1数据分类

6.1.1数据分类应满足如下原则:

a)科学性原则:数据分类规则应符合工程现实世界地理信息的基本组织原则,以电子

地图数据的内容信息为主要分类对象;

b)系统性原则:数据分类体系结构应正确反映工程地理信息要素纵向、横向的体系结

构。数据分类的层次应清晰合理,同位类应采用相同的视角,一般以各标段地理信息数

据最稳定的特征和属性作为分类依据;

c)可延性原则:数据分类体系应满足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需要,满足可扩展的要

求;

d)兼容性原则:数据分类体系应最大限度兼容或参考已有相关分类体系,若不能保持

完全一致,也应充分考虑体系之间信息的交换。

6.1.2分类标准要求如下:

a)数据分类宜采用线分类法,要素类按从属关系依次划分为三级:大类、中类、小类;

b)由某一上位类划分出的下位类的总范围应与该上位类的范围相同;

c)某一个上位类划分成若干个下位类时,应选择同一种划分视角;

d)同位类类目之间不可交叉、不可重复,并只对应一个上位类;

e)分类应从高位向低位依次进行,不应有跳跃。

6.1.3类目设置规则如下:

a)按信息的结构特征及其在项目中的作用,将地理信息数据分为基础地理信息、专题

地理信息、专题业务信息和附加信息等四个大类,具体见表12地理信息要素分类编码

表;

b)基础地理信息类主要应包括栅格数据、定位基础、居民地及设施、土地及植被、地

形地貌、境界与政区等信息;

c)专题地理信息类主要应包括水系、水工建筑、水利附属设施、工程水工设施、交通、

水底设施等信息;

d)专题业务信息类主要应包括地质勘探、水土保持监测、环境监测、安全监测、质量

管理、进度管理、工地设施、征拆用地、视频监控等信息;

e)附加信息类主要应包括三维模型、工程附加信息、其他附加信息等。

6.2数据编码

6.2.1编码应满足如下原则:

a)科学性原则:编码体系的结构应与要素分类体系相适应,能够反映工程现实世界的

层次及其相应联系;

b)规范性原则:要素代码的结构、类型及编写的格式应统一,各级分类的代码长度保

持一致;

c)等长性原则:无论要素分类体系中级数多少,要素类代码的主码长度应相等;

d)简单性原则:编码的结构应尽量简单,长度尽量短小;

e)适用性原则:编码应能最大限度兼容原有数据分类体系,能方便地用于多源地理空

间信息整合和共享交换。

6.2.2地理信息要素分类编码应采用统一6位定长十进制数字码,不足6位用0补齐。

6.2.3地理信息要素分类结构按从属关系顺序进行编码,按数字顺序排列分为大类、中类、

小类码,每一层级的类码采用2位定长十进制数字码,见下图1:

12

图1地理信息要素分类结构

a)左起第一、二位为大类码,从“01”编起;

b)左起第三、四位为中类码,在大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类,从“01”编起;

c)左起第五、六位为小类码,在中类码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类,从“01”编起。

6.2.4地理信息编码标准体系中可引入BIM行业编码,即采用地理信息要素分类编码与

BIM行业编码结合的组合编码方法,该组合编码称为地理信息要素属性分类代码。

a)地理信息要素分类编码称为“主码”,BIM行业编码称为“辅码”,主码在前,辅码

在后;

b)主码编码见地理信息要素分类编码;

c)辅码采用不定长代码,其编码方法和码长、数据类型和属性特征的域值遵循行业属

性的编码规则;

d)在进行跨领域信息整合时,也可根据多专业综合应用集成的需要和具体应用目标对

要素属性进行重新分类编码,要素属性的代码结构如下表11所示。

表11地理信息要素属性分类代码结构表

第1、2位第3、4位第5、6位

要素大类要素中类要素小类辅码:不定长代码,采用BIM行业编码。

主码6位

6.2.5分类与编码扩充原则:

a)要素大类原则上不应扩充,要素中类、小类可以扩充;

b)要素中类、小类扩充视角应与原划分视角保持一致;

c)要素中类、小类扩充代码应具有唯一性,不得与已有代码重复;

d)主码码位长度不可扩充。

6.2.6地理信息数据要素分类编码具体内容见下表12。

表12地理信息要素分类编码表

大类中类小类名称

01基础地理信息

0101栅格数据

010101遥感影像

010102DEM

0102定位基础

010201经纬网

010202平面控制点

010203高程控制点

010204其它控制点

0103居民地及设施

010301居民地

010302工矿及其设施

13

大类中类小类名称

010303农业及其设施

010304公共服务及其设施

010305名胜古迹

010306宗教设施

010307科学观测站

010308其他建筑物及其设施

0104植被与土质

010401农田用地

010402林地

010403园地

010404草地

010405城市绿地

0105地形地貌

010501高程点

010502等高线

010503水域等值线

010504水深注记点

010505自然地貌

010506人工地貌

010507其他地貌

0106境界与政区

010601国家级

010602省级

010603地、市级

010604县级

010605乡、镇级

010606首都

010607省级行政中心

010608特别行政中心

010609地、市级行政中心

010610县级行政中心

010611镇、乡级行政中心

010612村庄

02专题地理信息数据

0201水系

020101河流

020102沟渠

020103湖泊

020104水库

020105沼泽

020106海洋要素

0202水电建筑物

14

大类中类小类名称

020201挡水建筑物

020202泄水建筑物

020203取(进)水建筑物

020204输水建筑物

020205发电建筑物

020206升压电建筑物

020207航运过坝建筑物

020208专门建筑物

0203水利设施

020301进水口

020302制水井

020303储藏室

020304沉砂池

020305水文观测站

020306隧道

020307渡槽

020308溢流阀

020309给水门

020310排水门

0204水利附属设施

020401储水池

020402倒虹吸

020403沟渠

020404输水槽

020405抽水机

020406水车

0205工程水工设施

020501工作井

020502输水隧洞

020503水库

020504泵站

020505高位水池

020506输水箱涵

020507工程分水口

020507大坝

0206交通

020601铁路

0206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